子宫肌瘤的磁共振应用新进展

合集下载

mri功能成像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mri功能成像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第49卷第8期2019年8月新猹医学XINJIANG MEDICAL JO U R N A LVol.49 No.8August.2019•文献综述•MRI功能成像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抝应用鲁辛健(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4601)中图分类号:R816.91 文献标识码:J文章编号:1001—5183(2019)08—818-04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产生的 一种良性肿瘤,且目前确切病因尚未明了,是妇女 最常见好发的盆腔肿瘤。

如果瘤体过大,会在临床 症状中有月经周期性的紊乱、子宫内不规律出血 以及腹部不定期疼痛等表现,发展到一定程度是 可能造成育龄期女性丧失生育功能,损害了患者 的健康。

目前现代医学治疗子宫肌瘤主要是采用 西药口服或静脉注射治疗和外科手术这两种方法[11。

因此,在子宫肌瘤的临床治疗中,患者偏向于选择 痛苦程度相对较轻且以及不良反应少的微创手术 治疗。

目前,子宫肌瘤微创疗法的主要方法包括子 宫动脉栓塞术和HIFU,其中高强度聚焦超声刀(HIFU)以无痛无创伤、准度度髙并且无明显毒副作用、并且可以重复治疗的独特优势在临床应用 十分广泛,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大有生 育计划年轻女性的接受和认可%孙海燕W认为 HIFU对于体积较大的子宫肌瘤治疗是有效的,但 治疗的效果可能受到包括体积在内的多种因素的 影响。

所以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治疗的 疗效的评价至关重要,而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主要影像学评价方法。

本 文对MRI功能成像在HIFU治疗子宫肌瘤中的临 床应用加以综述。

1HIFU治疗子宫肌瘤及其他相关影像评价HIFU治疗源为超声波,与激光灯通过凸透镜 聚焦激光到一个焦点从而产生巨大[11的热能量的原理相似,该技术将体外低能量超声聚焦于原位 病变区域,使目标区域的温度立即达到60<€或更 高。

核磁共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成像分析

核磁共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成像分析

核磁共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成像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均行核磁共振检查,收集患者诊断图像,进行分析。

结果50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子宫发生形变35例,未发生形变15例;多发子宫肌瘤30例,单发子宫肌瘤20例。

35例患者病灶形状为圆形,12例类为圆形,1例椭为圆形,2例为不规则形状。

35例位于子宫体部,10例位于子宫颈部,5例位于子宫轮廓以外。

38例患者的冠状面T2WI 呈现出低信号,12例患者的冠状面T2WI 呈现偏高信号;45例患者的横断面T1WI 呈现出低信号,5例患者的横断面T1WI 呈现出偏高信号;40例患者的横断面T1WI 边界模糊,10例患者的横断面T1WI 边界清晰;39例患者的冠状面T2WI 边界模糊,11例患者的冠状面T2WI 边界清晰。

结论核磁共振诊断子宫肌瘤具有较好的实用效果,不仅能判断肌瘤位置,检查肌瘤个数,还能判断子宫肌瘤类型,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核磁共振;子宫肌瘤;成像分析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的肿瘤,该肿瘤多数为良性肿瘤,没有显著临床症状,但是随着病情不断的发展,良性肿瘤易发生病变,演变成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生命健康。

因此,早期的诊断与治疗极为重要,临床上子宫肌瘤诊断措施较多,如超声检查、CT扫描、核磁共振成像(nucle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等[1]。

回顾本院2016年1~8月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核磁共振检查,获取患者不同状面图像,对其进行分析,诊断结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1~8月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患者,年龄38~56岁,平均年龄(48.25±4.58)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84±0.74)年。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患者;②非妊娠患者;③未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

子宫肌瘤的诊断治疗新进展引言: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生在育龄期的女性身上。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子宫肌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得到了许多新进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关于子宫肌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新成果。

一、非手术诊断技术的发展1. 超声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超声检查是目前最常用和最重要的子宫肌瘤诊断方法之一。

近年来,超声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在提高分辨率和描绘清晰度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传统B超已经逐渐被三维(3D)B超所取代,这使医生能够更好地观察肿块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之间的关系。

2. 磁共振成像(MRI)在子宫肌瘤筛查中的作用MRI能够提供更详尽、精确、全面的影像信息,且不受肢体肥胖和气腹等因素的影响。

它能够显示子宫肌瘤的位置、形状、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近年来,在子宫肌瘤的初步筛查中,MRI已经证明其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评估疾病的发展。

二、手术治疗技术的进步1. 微创手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传统的开放式子宫切除手术存在创伤大、恢复慢等缺陷,近年来,微创手术逐渐在子宫肌瘤治疗中得到推广。

其中尤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

该技术通过腹壁仅三个小孔进行操作,减少了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术后恢复快、创伤小,并且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2. 子宫动脉栓塞(UAE)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突破子宫动脉栓塞是一种非手术的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塞在子宫动脉输入供应肌瘤的血管中,释放栓塞物质,堵塞肿瘤的血液供应。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缩小肌瘤体积,减轻相关症状,并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在近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子宫动脉栓塞逐渐成为肌瘤保守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三、药物治疗新进展1. 黄体酮受体调节剂(SPRMs)的应用SPRMs是一类具有黄体酮受体亲和性的药物,通过抑制孕激素对子宫内膜和乳腺组织的作用来抑制肌瘤生长。

近年来,SPRMs得到广泛关注并被广泛采用。

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可减轻月经不规律、压迫症状等不良反应。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子宫肌瘤中的应用

影像技术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4月 第3卷第7期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0岁以上女性子宫肌瘤的发病率高达20%~30%[1]。

MRI动态增强扫描能清楚显示肌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发现和诊断子宫肌瘤的最敏感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8例女性患者,年龄23~56岁。

其中52例临床表现月经增多,周期紊乱,下腹痛和腹部包块为主。

6例无症状者为体检发现。

1.2 设备、扫描序列及参数1.2.1设备机型 Skyra 3.0T静音磁共振,具备Tim 全景矩阵技术和DOT平台,70cm的检查孔径。

扫描安全无辐射、高舒适度,更高质量、更为细腻的临床图像。

高扫描速度,可进行大范围全身检查,多种特殊磁共振成像技术。

1.2.2平扫序列 T2_SAG_FH,T2_FS_SAG,T2_STIR_ COR,T2_SFS_TRA T1_TSE_TRA,T1_vibe_dixon_tra,DWI_5AVG_B1000。

1.2.3增强序列 T1_BIVE_SAG_DYN,T1_VIBE_ TRA_+C,T1_VIBE_COR_+C,T1_VIBE_SAG_+C。

1.2.4参数 (1)T2:TR=3070ms,TE=108ms,FOV read=260mm,FOV phase=100%,Slice thickness=5mm Averages=1,Phase oversampling=90%。

(2)T1:TR=450ms,TE=9.5ms,FOVread=360mm,FOV phase=100%,Slice thickness=5mm,Averages=1,Phase oversampling=100%。

(3)DWI:TR=5000ms,TE=76ms,FOVread=400mm,FOV phase=50%,Slice thickness=6mm,b-Value=0~1000,Averages=1~5。

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在子宫及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在子宫及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

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在子宫及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观察【摘要】子宫及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疾病,准确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技术在肿瘤诊断中表现出潜力,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在子宫及卵巢肿瘤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设计与方法的详细操作,得出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分析,包括技术原理、诊断价值等。

结论中指出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在该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有望进一步完善该技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关键词】关键词:MRI、连续性增强、直方图、子宫肿瘤、卵巢肿瘤、诊断、价值观察、技术原理、实验设计、研究结果、前景、局限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子宫及卵巢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传统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和CT对于子宫及卵巢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方面表现较为困难。

寻找一种更准确、便捷的诊断方法对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在子宫及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提高肿瘤早期诊断的准确率并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在子宫及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具体目的包括:1.评估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技术在子宫及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探究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与传统MRI诊断的差异和优势之处;3.验证连续性增强MRI直方图技术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前景;4.为临床医师提供更准确、快速的诊断工具,提高肿瘤患者的诊疗效率和治疗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为提高子宫及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准确性和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子宫及卵巢肿瘤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造成严重影响。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中的研究进展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中的研究进展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中的研究进展熊域霖,吕发金*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在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为70%[1]。

普通平滑肌瘤逐渐长大,肌瘤组织发生供血不足,出现各种变性甚至恶变[2],在磁共振上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与子宫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重叠。

目前诊断肌瘤的方式主要有超声成像及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具有软组织分辨率高的特点,在肌瘤的诊断中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多模态磁共振成像能够提供全面的病变特点。

目前子宫肌瘤研究中常用的多模态磁共振检查包括常规磁共振成像(conven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onventional MR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MRI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磁共振波谱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磁共振电影成像(cin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ine MRI),笔者拟对以上六种模态MRI在子宫肌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常规MRI磁共振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子宫肌层及内膜,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很好地显示肌瘤的位置、边界及内部特征,脂肪抑制序列能帮助诊断肌瘤的脂肪变性,增强检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变性肌瘤及良恶性程度。

普通平滑肌瘤在T2WI 上表现为低信号,但变性平滑肌瘤和富细胞型平滑肌瘤在T2WI上信号强度增加,与子宫恶性肿瘤的表现有重叠,使二者难以鉴别[3]。

T1WI也为肌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Ando等[4]研究子宫肌瘤及平滑肌肉瘤在TIWI图像上高信号的特征,发现当TIWI高信号边界清楚、更加均匀、信号强度更大、占用率更小时诊断为肌瘤的可能性更大,这是因为肉瘤的坏死通常为凝固性坏死且肿瘤生长速度更快,坏死区域大,而肌瘤常常为梗死液化坏死,坏死物液化为玻璃样组织所致,但纳入研究的肉瘤样本量小,在以后的研究中需要加大样本量,更深入地研究两者的特点。

1.5 T MRI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5 T MRI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1052021年第5卷第1期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诊疗技术/Diagnostic Technique2.6~5.1与> 5.1时血流信号分级为0级的占比均降低,提示肌骨超声可以更敏感、更可靠的评价血清阴性RA 患者治疗过程中炎症程度的变化,其作为血清阴性RA 的诊断依据。

综上,在肌骨超声对血清阴性RA 与OA 鉴别诊断中,血清阴性RA 患者病理变化敏感性较高,肌骨超声能够对血流信号等级、滑膜厚度进行定量测定,诊断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1] 胡兆洋, 冉学军, 覃勇志, 等.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比较[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 33(12): 1295-1296.[2] 姜萍, 马洪美, 蒋雪梅, 等.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与肌骨超声改变的关系[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38(6): 658- 661.[3] 刘喜德, 万力生.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141-142.[4]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 中国临床医生, 2008, 27(1): 28-30.[5]陈庆平, 史雅峰, 沈斯瑶, 等. 类风湿关节炎实验室诊断指标与DAS28评分相关性的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2, 41(11): 1469-1470.[6] 石亚妹, 武丽君, 王雯婧. 肌肉骨骼超声在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中的价值[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 99(13): 1008- 1011.[7] 赵学刚, 刘晓敏, 李丽, 等. 肌骨超声检查在临床缓解的类风湿关节炎复发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内科杂志, 2018, 35(8): 565-566.[8] 梁键锋, 冯明初, 罗平平,等. 肌肉骨骼超声诊断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与骨关节炎的价值研究[J]. 生物医学工程学进展, 2018, 39(2): 99-101.1.5 T MRI 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梁浩辉,黄阳辉,任沃豪,林焕西,陈伟坚(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放射科,广东 东莞 523000)摘要:目的 分析1.5 T 核磁共振成像(MRI )检查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微创及无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微创及无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微创及无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病变。

文献报道,育龄期妇女中发病率高达70%,其中15%~30%有临床症状,需治疗[1]。

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为子宫全切术或肌瘤剔除术,治疗创伤大,术后恢复期长,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近10年来,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Fibroid Embolization, UAE)、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及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percutaneous microwave ablation, PMWA)等微创及无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些方法不仅避免了手术切除带来的风险,还具有创伤小、可保留患者子宫、治疗后恢复时间短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不少研究表明MRI是用于检测和评价子宫肌瘤最准确的成像技术,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无论是在微创治疗前患者的选择、预测治疗疗效、评估潜在的治疗风险、治疗中手术的操作及管理, 还是评估治疗效果及诊断潜在并发症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已成为微创治疗子宫肌瘤前后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

本文将MRI在UAE、HIFU、PMWA等微创及无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综述如下。

1MRI在微创及无创治疗前的应用价值1.1 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UAE、HIFU及PMWA等是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进行的原位治疗,无法像开腹或腹腔镜手术那样获得病理诊断。

因此,术前准确诊断是微创治疗成败的关键。

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对子宫肌瘤做出有效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目前普遍认为MRI是定性及定位诊断子宫肌瘤最准确的影像技术[3]。

子宫肌瘤病理类型不同其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因此治疗前明确子宫肌瘤病理类型,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Dueholm M等[4]对106例连续入组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双盲试验,将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表明MRI诊断的敏感度为99%,特异度为8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26・医生签述!Q塑堡!!旦笙!!鲞笙!!塑丛型生堂坚!!!四!!!生:型!!!Q塑:!型:!!,型!!:!!子宫肌瘤的磁共振应用新进展刘寒△(综述),韩福刚’(审校)(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MRI室,四川泸州646000)中图分类号:R737.33;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21-3326-03摘要: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同传统的影像诊断方法超声相比.磁共振成像(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具有明显优越性.尤其是功能成像,能够从不同角度反映组织的病理、生理及生化代谢等信息,从而可能为子宫肌增的正确分型、合理治疗方案的制订及疗效评价提供影像学依据。

本文综述了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技术及优势、MRI导向下子宫肌瘤的治疗和MRI对子宫肌瘤预后的评价,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子宫肌瘤;病理RecentAadvancesintheApplieationofMRIinUterineLeiomyomasLIUHall.HANFu—gang.LDepartmenttlfMRl.AffiliatedIh,.‘l,italt’fl№hfI{iMedu'atCollege.|mh011646000。

ChtM、Abstraet:UterineIeiomyomasiSafamiliardist、aseofR-mah・repnJdu{-tivesystem.Comparewithultra.sound.thetraditionaldiagno..,ticimagingtnetluxJ.MRI}I“obvioussuperioritytothediagnosisofuterineJeio.nlyoma.s.“l”“aj)thefun,’tionalMR1whk‘ht。

anretie(‘tthetissularinfimnationofpathology,physiology,bkr-chemistryantlmeta})t,lisminmanyways.might[ffovideimageoh,gyeviden{-Pn"‘・【lrrPrt¨扑hinf・alion.rationalIrealmenlall{I('uraljvPPI卜‘.tevalualmnofutt'rineIeiom、_omas.Thispap(-rreviewedthesuperiorityofMRIifluterineleiomvomasdiagonis.【hPre{-enttherapynnolheflguidedI,yM川andprognosisevaluationl,yMRI.Keywords:Magnetic。

ri“,40HaH{。

Pimaging;Uterineleiomyomas;Pathology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35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为20%一40%…。

B超是诊断该病最为常用、快捷、有效的传统检查方法,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MRI在子宫肌瘤诊断中昆示出越来越多的优势;MRI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方面也逐步得到应用。

本文重点综述MRI在子宫肌瘤的应用新进展。

1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1.1子宫肌瘤的MRl分型子宫肌瘤由异常增生的平滑肌组织和不等量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子宫肌瘤周嗣肌组织受压形成假包膜,包膜中有放射状血管分布,由于瘤壁缺乏外膜,瘤体假包膜受压易引起循环障碍而使肌瘤发生各种退行性变,包括玻璃样变性、黏液样变性、囊性变、红色变性、脂肪变性、钙化及肉瘤样变等等。

Schwartz等口1采用MRI对子宫肌瘤进行分型。

①普通未变性肌瘤:T.加权成像(Tl-weightedimaging,T.WI)上呈均匀等、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imaging,T:WI)上呈均匀或略不均匀低信号、较低信号;②富于细胞性肌瘤:T。

WI上呈均匀等信号,T2wl上呈均匀或略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且信号强度明显高于骨骼肌;③肌瘤囊性变:肌瘤信号明显不均,可见局灶性、片状水样低T,信号、高T:信号区。

边界清楚、光滑、锐利;④黏液样变肌瘤:肌瘤在T。

wl上呈不均等、低信号,在T:wI上肌瘤内可见局灶性不均匀高、稍高信号区,边缘不规则;⑤红色变肌瘤:T,WI上呈高信号且脂肪抑制成像后信号强度不降低,T:wI上信号多变,可呈高或低信号;⑥肌瘤恶变:肌瘤内叮见大片出血、坏死区,肌瘤形态不规则,边界/1i清楚。

未变性的子宫肌瘤与变性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术前明确子宫肌瘤是否变性及变性的程度,可为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未变性的子宫肌瘤平滑肌成分多且血供丰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可有效地缩小其体积,减少肌瘤血供及缓解相关症状;子宫动脉栓塞可有效治疗未变性前的子宫肌瘤或血供丰富的轻度玻璃样变的子宫肌瘤;完全玻璃样变子宫肌瘤保守治疗效果并不明显,需手术治疗。

1.2MRI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技术及优势与传统的诊断方法超声相比,MRI在定位及定性诊断子宫肌瘤方面更具优势。

各型子宫肌瘤在MRI上大多具有典型的信号特征而易于推断其病理类型。

李亚军等。

刘以脂肪和骨骼肌的信号强度值对肌瘤的信号强度值进行校正,对未变性肌瘤在T:WI上的信号强度百分比与肌瘤内平滑肌细胞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肌瘤的信号强度百分比随着肌瘤内平滑肌细胞数目的增多有增高的趋势,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通过分析肌瘤信号强度百分比可以预测肌瘤内平滑肌细胞含量,进而估计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Ot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从而为选择保守治疗的患者提供了依据㈡】。

MRI功能成像在子宫肌瘤分型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中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imaging,P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万方数据丝芏红造!!!堕笪!!爿笠!§鲞箜!!翅丛型凼!塞竺!匹!!堕!:塑!!!!塑!:!!!:!!:盟!:!!imaging,DTI)等。

DWI反映的是水分子的微观运动状况,它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朱研究疾病。

DWl是惟一能从分子水平显示组织结构的成像方法。

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指不同方向的分子弥散运动的速度和范同。

ADC反映水分子移动的自由度。

ADC值主要根据DWI图像上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来计算的。

ADC值增大,代表水分子弥散增加而DWI信号降低;反之亦然。

目前研究表明,ADC值可以在鉴别正常子宫与子宫癌变组织、子宫平滑肌瘤与肉瘤上提供量化指标,而且子宫肌瘤与正常子宫肌层的ADC值也具有显著差异,因此用MRI评价子官损害时叮以把DWI作为附加序列’孓川。

Shima.da等Mo运用DWI小b值技术(b=I.51,55.3s/mm)对25例患者的52个子宫肌瘤进行检查,鉴别完全玻璃样变肌瘤与普通未变性肌瘤,并与三时相动态MRI检查相比较,可准确测量fIIi种肌瘤的第2及第3个动态时相的MRI增强指数值及ADC值。

研究表明除了三相动态MRI检查,DWI采用小b值技术也可用于区分完全透明样变肌瘤与普通未变性肌瘤。

采用小b值DWI的最大优越性在于不需要对比剂,只需在常规MRI的基础上增加几分钟的扫描时间,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费用并减少对比剂的不良反应等风险。

PWl是将组织毛细血管水平的血流灌注情况,通过磁共振成像方式显示出来,能快速、准确、几乎无创地评价微血管内血流动力学变化。

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各个阶段均有赖于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评估肿瘤的血流灌注水平对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灌注效应的病理基础是肿瘤血管的数量和血管的通透性以及必要的细胞外间隙,PWI的信号强度变化主要由肿瘤的血管化程度、血管对对比剂通透度及细胞外液量3个因素决定。

Kosaka等一。

研究了PWI在评价子宫肌瘤方面的价值,认为相对血容鼍与病理的血管分布呈正相关。

DTI利用水分子弥散在不均质组织中具有各向异性的特征,通过改变弥散敏感梯度方向,测得体素内水分子在各个方向上的弥散强度。

在三维空间定量分析组织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利用所得多种参数值成像。

DTI主要用于评价组织结构的完整性、病理改变及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Jweiss等H叫运用DTI技术采用3D模式对5个非妊娠子宫进行离体DTI检查测定子宫肌纤维的组织结构,研究显示反映组织结构方向的扩散方向由扩散加权自旋回波决定。

所有被检非孕子宫肌层表现为显著的各向异・3327・性,但只在输卵管壁内发现了两组纤维系统,它们围绕官腔壁最后汇合构成一个完整的囊套。

在宫颈外侧可观察到环形纤维,在内侧为纵形纤维,这一结果更证实了复杂的子宫肌纤维是有方向性的。

运用纤维示踪法推断纤维结构基本上可代替组织切片,间接分析子宫肌瘤的各向异性要小于正常子宫肌层,并日.通过DTI图像可以直接显示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及其血供,从而为手术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2MRI导向下子宫肌瘤的治疗对患有子宫肌瘤的女性来说,传统的子宫肌瘤剜切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是保住生育能力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但这些方法能产生导致生育率降低的并发症,而MRI引导下的冷冻疗法、热疗具有明显优势。

冷冻引起肿瘤组织破坏的机制足使细胞内液结冰、细胞外液结冰和冷冻部位微小血管血栓形成。

引起细胞坏死的直接作用是因细胞内结冰产生的细胞核偏位和细胞膜破坏,进而细胞外液结冰使细胞内胶体渗透压增高,引起细胞坏死。

MRI引导下的冷冻治疗的优点是:因细胞本身的破坏,不产生因组织变性的异种蛋白,又凶冷冻的麻醉效应使冷冻手术中没有疼痛,并可期望获得免疫学效应等。

冷冻的MRI影像,1989年就已由磺田报道川川,其卓越的扫描能力在冷冻治疗中备受期望。

利用Joule.Thom.son效应的MR!对应冷冻装置与开放型MRI装置的改进相辅相成,使子宫肌瘤在准确监测下进行治疗成为可能。

MRI除可检查任一断层且不受射线照射之外,因T。

弛豫时问的娃著缩短效应,使冷冻部位作为无信号区,与非冷冻部位可形成强烈对比。

在MRI导向行介入治疗中,开放犁MRI装置是该术开展所必需。

原It3润太¨¨使用的装置为hamburg型0.3T开放型MR!装置(AIRISI1,日立Medic),可从头尾方向和左右方向进行操作。

特别是头尾方向操作,使子宫肌瘤的经阴道冷冻治疗成为可能。

因设有360。

旋转的室内监视器,术者可以一边观察MRI透视影像一边进行手技操作。

冷冻治疗中呵中止于任意断面以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