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金属试验(EJS-01-05)

合集下载

金属材料性能试验标准汇编

金属材料性能试验标准汇编

金属材料性能试验标准汇编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4-2008评估钢样品脱碳层深度的试验方法ASTM E1077-200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 测定钢材夹杂物含量的实验方法ASTM E45-2005e2——ASTM E45-2010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GB/T 4335-1984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GB/T 6394-2002测定平均粒径的试验方法ASTM E112-1996(2004)e2钢材断口检验法GB/T 1814-1979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13305-2008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GB/T 13298-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GB/T 13299-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GB/T 13302-1991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α-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GB/T 6401-1986 DL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652-1998金相复型技术工艺导则DL/T786-2001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DL/T884-2004火电厂金相检验与评定技术导则DL/T787-2001火力发电厂用15CrMo钢珠光体球化评级标准DL/T773-2001火电厂用12Cr1MoV钢球化评级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ISO 6892-1-2009金属材料抗拉试验第1部分室温下的试验方法钢产品机械测试的试验方法及定义ASTM A370-2009a——2010金属材料抗拉试验方法ASTM E8/E8M-2008——2009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T 2651-2008焊缝及熔敷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652-2008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一部分:室温试验方法BS EN 10002-1:2001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 232-1999——2010焊接接头弯曲试验方法GB/T 2653-2008金属管压扁试验方法GB/T 246-2007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GB/T 229-2007金属材料缺口试棒冲击测试的试验方法ASTM E23-2007ae1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T 2650-2008金属材料冲击试验第一部分:缺口冲击试验方法EN 10045-1:1990金属洛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A、B、C、D、E、F、G、H、K、N、T 标尺)GB/T 230.1-2009BS EN ISO 6508-1-2005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标度A、B、C、D、E、F、G、H、K、N、T)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方法ASTM E18-2008a——2008b金属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231.1-2009BS EN ISO 6506-1-2006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方法ASTM E10-2008 无 ASTM E10-2007 a (已作废仅作参考)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GBT 4340.1-2009BS EN ISO 6507-1-2006金属材料.维式硬度试验.试验方法金属材料的维氏硬度试验方法ASTM E92-1982(2003)e2——ASTM E384-2010金属里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17394-1998金属材料弹性模量和泊松比试验方法GB/T 22315-2008焊接接头硬度试验方法GB/T 2654-2008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GB/T 5027-2007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拉伸应变硬化指数(n值)的测定GB/T 5028-2008金属材料高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4338-2006厚度方向性能钢板 GB5313-85——2010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火花源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常规法)GB/T 4336-2002 钢铁及合金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法通则GB/T14203-1993不锈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GB/T 11170-2008低合金钢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GB/T 20125-2006钢铁-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分析法JIS G1258-0-2007进出口碳钢、低合金钢中铝、砷、铬、钴、铜、磷、锰、钼、镍、硅、锡、钛、钒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SN/T 0750-1999 钢和铁含碳量的测定-电感应炉中燃烧后红外线吸收法 ISO 9556:1989。

3金属试验(EJS-01-05)为准

3金属试验(EJS-01-05)为准
复 核:
试验 监理
日 期:
主 管:
试件编号
贵州省公路局公路建设项目 杭瑞高速大兴至思南段
金属洛氏硬度试验
合 同 号: 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取样日期 用途 检测依据
EJS-04 GB/T 230.1-2004氏硬度实 洛氏硬度实测
体直径(mm)
测值

平均值
结论:
施工单位自 检意见:
试 验: 420
日 期:
施工单 位: 监理单 位: 试验单位
样品名称
取样地点
工程部位
生产厂家
代表数量(个)
焊接种类
试件编号
直径(mm)

焊缝长度

(mm)

焊口直径(mm)

钢筋截面积(mm
)
极限荷载荷载(KN)
极限强度(MPa)
断口型式 断口离焊口距离(mm)
弯心直径(㎜)
冷 弯 弯心角度(°) 结果
焊接质量评述 结论:
贵州省公路局公路建设项目 杭瑞高速大兴至思南段
焊接钢筋试验
合 同 号:
试验编号: 试验日期 生产厂家 用途 检测依据
批号
EJS-02 GB/T228-2002
施工单位 自检意 见:
418
试验监理 人员意 见:
试 验:
日 期: 复 核:
日期: 主 管:
418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试验单位 样品名称 取样地点 工程部位 生产厂家 代表数量

工程材料实验目录

工程材料实验目录

工程材料实验目录实验一硬度试验 (2)实验二金相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及金相试样的制备 (11)实验三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 (14)实验四金相摄影及暗室技术 (16)实验五碳钢的热处理及显微组织观察 (20)实验六铸铁和有色金属显微组织观察 (23)机械制造基础实验目录实验七车刀角度测量 (25)实验八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9)实验九焊接接头组织观察 (32)实验十铸造应力的测定 (34)实验一硬度试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利用压入法测定硬度的基本原理及应用;2. 了解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主要结构及操作方法;3. 了解各种硬度值的换算和查表方法。

二、概述金属材料的硬度可以认为是金属材料表面在接触应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一种能力。

硬度测量能够给出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数量概念。

由于在金属表面以下不同深处材料所承受的应力和所发生的变形程度不同;因而硬度值可以综合地反映压痕附近局部体积内金属的弹性,微量塑变抗力,塑变强化能力以及大量形变抗力。

由于硬度试验简单易行,又无损于零件,而且可以近似的推算出材料的其它机械性能,因此在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广泛。

硬度试验方法很多,机械工业普遍采用压入法来测定硬度,压入法又分为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等。

压入法硬度试验的主要特点是:1. 无论是脆性材料还是塑性材料,均可采用此法测定其硬度。

2. 此种硬度值同其它机械性能指标间存在着一定的近似关系:式中:——材料的抗拉强度值;HB——布氏硬度值;K——系数退火状态的碳钢K=0.34~0.36合金调质钢K=0.33~0.35有色金属合金K=0.33~0.533. 硬度值对材料的耐磨性,疲劳强度等性能也有定性的参考价值,通常硬度值高,这些性能也就好。

在机械零件设计图纸上对机械性能的技术要求,往往只标注硬度值,其原因就在于此。

4. 硬度测定由于仅在金属表面局部体积内产生很小压痕,并不损坏零件,因而适合于成品检验。

5. 设备简单,操作迅速方便。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杨氏模量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杨氏模量的原理和方法;3.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测量,并学会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4.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杨氏模量(E)是描述材料弹性性能的物理量,定义为材料在弹性形变时,单位应力所引起的单位应变。

其计算公式为:E = σ / ε其中,σ为应力,ε为应变。

应力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应变是指单位长度的形变量。

本实验采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在实验过程中,对金属丝施加一定的拉力,使其产生弹性形变。

通过测量金属丝的伸长量和所受拉力,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杨氏模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金属丝:直径约为1mm,长度约为100mm;2. 拉伸仪:用于施加拉力;3. 量角器:用于测量金属丝的伸长角度;4. 标尺:用于测量金属丝的伸长量;5. 计算器:用于计算数据。

四、实验步骤1. 将金属丝固定在拉伸仪上,确保金属丝与拉伸仪的轴线一致;2. 将金属丝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确保支架与拉伸仪的轴线一致;3. 调整量角器,使其与金属丝轴线垂直;4. 拉伸金属丝,使其产生弹性形变;5. 记录金属丝的伸长角度和伸长量;6.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实验,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7.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1. 计算金属丝的应力:σ = F / S其中,F为拉力,S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2. 计算金属丝的应变:ε = ΔL / L其中,ΔL为金属丝的伸长量,L为金属丝的原始长度。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金属丝的杨氏模量:E = σ / ε4.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讨论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金属丝的杨氏模量。

实验结果表明,金属丝的杨氏模量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拉伸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模量,掌握了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方法。

同时,本次实验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金属部件试验大纲范例

金属部件试验大纲范例

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光谱分析 拉力测试 ASTM 505E-2001 ASTM B117-2016 ASTM D3359-2008 ASTM D4541-2017 ASTM D4587-2011 ASTM D2244-2016 ASTM D1186-2001 ASTM D3363-2011 ASTM D2794-2019 ASTM D522-2013 ASTM D2247-2015 RoHS检测
图 产纸品号名称/版(本Pa(rDt WnaGme): No./Rev.):
Hale Waihona Puke 序号 No.试验项目 Item
1
材料化学成分
2
材料力学性能
3
气孔检测
4
耐盐雾性能
5
附着力-百格
6
附着力-涂层粘附力
7
涂层耐紫外线检测
8
色差
9
膜厚
10
硬度
11
抗冲击强度
12
柔韧性
13
耐水性
14
RoHS
编制(Edit):
部件试验大纲 Test List
无要求
/
耐紫外线穿透性能 检测设备
无要求
/
色差仪
附检测报告 (已做)
/
膜厚仪
附检测报告 (已做)
/
2H铅笔
无要求
第三方 第三方 第三方 第三方
/
涂层强度检测设备
无要求
/
涂层柔韧性检测设 备
无要求
/
涂层防潮性检测设 备
无要求
/
RoHS检测仪
附检测报告 (已有)
会签(Co-signature):
客户审核(Customer approval):

浓硫酸储罐设计规范

浓硫酸储罐设计规范

浓硫酸储罐设计规范篇一:浓硫酸储罐课程设计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成果学院:__化工与药学院_____ 班级:13级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班学生姓名: 黄超学号: 2013402020220设计地点(单位)__________化工实验楼A411 ___________ 设计题目:____ 32t浓硫酸储罐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评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成绩(五级记分制):______ 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荆楚理工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1教研室主任: 指导教师:石腊梅2016年 11 月18日目录第一章第二章介质特性 ................................................................. ........................................ 3 设计参数的选择 ................................................................. ............................. 3 2.1 筒体材料的选择 ................................................................. ...................................... 3 2.2公称直径的确定 ................................................................. ....................................... 3 2.3设计压力 ................................................................. ................................................... 3 2.4设计温度 ................................................................. ................................................... 4 2.5焊接接头系数 ................................................................. . (4)第三章设备的结构设计 ................................................................. .. (5)3.1圆筒厚度的设2计 ................................................................. ....................................... 5 3.2封头的设计 ................................................................. .. (5)3.2.1封头厚度的设计 ................................................................. ........................... 5 3.2.2封头的结构尺寸 ................................................................. ........................... 6 3.3鞍座选型和结构设计 ................................................................. . (6)3.3.1鞍座选型 ................................................................. ....................................... 6 3.3.2鞍座位置的确定 ................................................................. ........................... 7 3.4卧式储罐的附件及其应用 ................................................................. .. (8)3.4.1接管和法兰 ................................................................. ................................... 9 3.4.2垫片的选用 ................................................................. ................................. 10 3.4.3螺栓(螺柱)的选3择 ................................................................. ................. 10 3.5人孔的选择 ................................................................. ............................................. 11 3.6液位计的选择 ................................................................. .. (11)第四章容器强度的校核 ................................................................. (11)4.1水压试验应力校核 ................................................................. ................................. 11 4.2.筒体轴向弯矩计算 ................................................................. .. (11)4.2.1圆筒中间截面上的轴向弯矩 ................................................................. ..... 12 4.2.2鞍座平面上的轴向弯矩 ................................................................. ............. 12 4.3筒体轴向应力计算及校核 ................................................................. ..................... 13 4.4.筒体和封头中的切向剪应力计算与校核 . (14)4.5.封头切向剪应力计4算 ................................................................. ............................ 14 4.6.筒体的周向应力计算与校核 ................................................................. ................ 14 4.7.鞍座应力计算与校核 ................................................................. . (16)4.7.1腹板水平分力及强度校核 ................................................................. ......... 16 4.8地震引起的地脚螺栓应力 ................................................................. (18)4.8.1倾覆力矩计算 ................................................................. ............................. 18 4.8.2由倾覆力矩引起的地脚螺栓拉应力 . (18)4.8.3由地震引起的地脚螺栓剪应力 (19)第五章开孔补强设计 ................................................................. (19)5.1人孔补强 ................................................................. . (19)5.1.1补强设计方法判5别 ................................................................. (19)5.1.2有效补强范围 ................................................................. .............................20 5.13有效补强面积 ................................................................. ...............................20 5.1.4补强面积 ................................................................. ................................ (21)1篇二:200M3浓硫酸卧式储罐毕业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压力容器分析设计与常规设计的不同、应力分类,厚壁圆筒体的应力分析和压力容器中对各类应力的限制,并通过实例讲述了在分析设计中,根据应力发生的原因,性质及对导致容器破坏所起的不同作用加以分类,分清主次,分别根据各类应力对容器强度影响的程度,采用不同的安全系数和不同的许用应力加以限制,达到设计合理,节省材料,以保证压力容器在各类应力作用下都能安全可靠地工作。

一种测量金属薄板拉伸应变硬化指数的方法

一种测量金属薄板拉伸应变硬化指数的方法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r e a l i z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h e v i d e o e x t e n s o me t e r i n t h e s t r a i n h a r d e n i n g e x p o n e n t n v a l u e t e s t i n g p r o c e s s , t ( J ma k e u p h > r t h e me a s u r e me n t r a n g e s h o ta r g e o f t h e s h o r t s t r o k e c o n t a c t e x t e n s o me t e r . Ba s e d o n t h e r e l a t e d t e s t me t h o d o f ‘ me t a l s h e e t t e n s i l e s t r a i n h a r d e n i n g e x p o n e n t i n G B / T 5 0 2 8 -2 0 0 8 , u s i n g I NS T RON 5 9 8 5 v i d e o e x t e n s o me t e r t o me a s u r e, b ~ l 5 v a l u e ,b y me a n s o f t h e s o f t wa r e B l u e h i l l 3 a u t o ma t i c ,me a s u r e me n t a n t i ma n u a l me a s u r e n l e n t me t h o d s i n t h e s p e c i f i e d r e g r e s s i o n i n t e r v a l , a n d t h e s i mp l i i f e d f o r mu l a w a s u s e d t o v e r i f y t h e me t h o d s .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2 5 ~ I 5 v a l u e i s 0. 1 8 , w h i c h me e t s t h e r e q u i r e me n t s o f t h e a b i l i t y c o mp a r i s o n t e s t r e s u l t s .

金 属 检 验 大 纲

金 属 检 验 大 纲

金属检验大纲1、目的为提高电力建设工程的安装质量,确保机组投产发电后安全可靠地运行,特制定本检验大纲。

本大纲适用于我公司金属室的金属检验工作。

2、编制依据DL/T869-2004《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821-2002《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JB/T4730-200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DL/T820-2002《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5047-95 《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DL5031-94 《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647-1998 《电力工业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3、检验范围3.1设备材质的检验;3.2焊口的抽查;3.3设备壁厚的抽查;3.4钢材及焊接材料的检验;3.5安装焊口的检验;4、检验方法4.1射线探伤;4.2超声波探伤;4.3磁粉探伤;4.4渗透探伤;4.5涡流探伤;4.6金相检验;4.7光谱分析;4.8机械性能试验;4.9硬度检验;4.10厚度检验;5、检验的比例及数量5.1设备材质的检验:5.1.1 DL/T5007-95《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第二章锅炉构架及有关金属结构的第2.1.3.4条规定:用光谱逐件分析复查合金钢(不包括16Mn等低合金钢)零部件。

第3章受热面的第3.1.3条规定:合金钢部件材质应符合设备技术文件的规定;安装前必须进行材质复查,并在明显部位做出标记;安装结束后应核对标记标记不清者再进行一次材质复查。

第3章受热面的第3.1.16条规定:用于工作温度不低于500℃,且直径大于32mm的合金钢螺栓应做硬度试验,硬度值按《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附录A表A3的规定执行。

第4章第5节吹灰系统的第4.5.3.1条规定:复查合金钢材质。

5.1.2 DL/T5011-92 《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机组篇)第1.2.8条规定:设备中用合金钢或特殊材料制造的零部件和紧固件等,都应在施工前进行光谱分析和硬度检验,以鉴定其材质,确认与制造厂图纸和有关标准相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