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省中原名校2017级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7届河南省全国卷高考模拟语文试题

2017高考全国卷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姓名和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
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
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
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
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
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
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想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
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
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
河南省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年12月摸底考试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教材复习(共66分,每题1.5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偏远B.晋军.函陵:军队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何厌.之有:厌恶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与郑人盟.:结盟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2.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B.(郑伯)许君焦、瑕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3.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文中晋侯、秦伯分别代指晋文公、秦穆公。
C.师,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以二千五百人为师。
在文学作品中,用来泛指军队。
D.执事指办事的官吏。
不直接称对方,而称执事,表示尊敬对方,可译为“您”。
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樊於期乃前.曰②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皆白衣冠...以送之⑤发尽上.指冠⑥使使以闻.大王⑦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⑧群臣怪.之A.①④⑦/②⑤/③⑧/⑥B.①⑥/②⑤/③⑧④⑦C.①④⑦/②⑤/③⑥⑧D.①⑦/②④⑤/③⑥⑧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使工以.药淬之C.而乃以.手共搏之D.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6.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7.对下列加点词语活用情况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②此其志不在小.③素善.留侯张良④项伯杀人,臣活.之⑤常以身翼.蔽沛公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⑦吾得兄.事之⑧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⑨道芷阳间.行⑩沛公今事有急.A.①⑤⑩/ ②/ ③⑧⑨/ ④⑥⑦B.①⑤⑦⑨/ ②⑩/ ③/ ④⑥⑧C.①⑦⑩/ ②⑤⑨/ ②⑧/ ④⑥D. ①⑨/ ⑤⑦⑩/ ②③⑥/ ④⑧8.下列各组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①乃.令张良留谢②良乃.入,具告沛公B.①项伯杀人,臣活之.②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①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②拔剑撞而.破之D.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②何辞为.9.下列对文本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河南省2017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届河南省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现实”与“历史”“未来”形成对应关系,尽管历史和未来题材创作同样可以表达现实意蕴,但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更为直接,更容易对社会现实产生显见的作用,因而,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创作,这是很自然的,也有利于文学创作获得强盛的生命力。
现实主义的本意包括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写照现实的要求。
肯定这一要求,表现了国家的自信。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同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声誉,正说明现实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发达的主要途径。
当然,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样态,近年来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在相当规模上带来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气象,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最高水平的创作。
特别是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代表)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小说创作为代表)两方面,具有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无法比肩的优势,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现实主义的力量,体现于其深厚的美学价值。
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
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少有浅薄的冲动,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不愿意在文学阅读中随便迁就作者的教化,更以真实感作为审美感觉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的主要需求。
作为文学创作形式之两翼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从来都是互有补充的,人们不仅需要真实的观照,也需要理想的想象。
正由于主流文学在一个长时期内将现实主义定为一尊,忽视了身旁一大片荒芜的文学土壤,才使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赢得异军突起的广袤余地。
最初,青春文学兴起,几乎在一夜间征服了无数青年读者的心,其本原正出自于浪漫情怀。
2020届河南省中原名校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五)语文试卷

2020届河南省中原名校新高考原创精准模拟考试(五)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3、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4、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代理学家们提倡的“节孝”观念,其实并不是他们的首创。
至少从汉代以来,国家政府都曾经对社会上的节孝行为进行过表彰和奖励。
到了宋代,一方面,政府基本上持续了历代政府对旌表节孝的重视;另一方面,理学家们为强调士大夫应注重气节的道德标准,对“节孝”观也作出了更明确的表述。
然而直至宋元时期,国家政府对于旌表节孝的行为,更多的是停留在倡导个案“典型”的层面上。
有学者把明以前到明代的旌表贞节行为的演变过程,形象地描述为“由典范到规范”。
典范是由倡导所致,而成为规范则必须要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化设计来加以保障和推行。
明代在固定的审核标准下,对来自全国各地大量的旌表案件,予以定期、集体和分类处理,从而形成了明代旌表节孝的制度化、规律化和等级化,乃至演变至激烈化的特质。
2017届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

2017年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满分35分)1.(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儒家最关心的是群体生存秩序问题。
群体生存秩序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
即所谓的“人伦”或广义的“伦理”,其实就是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
这套制度规范,儒家称之为“礼”。
一部《周礼》,其实就是一整套社会规范建构和制度安排。
在这个意义上,儒学就是“礼学”。
对于儒家的“礼”,社会上甚至儒学界内部都存在着认识上的严重误区,这导致当前儒学复兴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就是往往用前现代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评判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现代人的行为方式。
这是由于人们未能明白,在周孔孟荀的原典儒学中,作为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的“礼”既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又有特殊性和变动性。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任何社会群体都需要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都需要一套“礼”,就此而论,“礼”是普遍的、永恒的。
孔子指出:“无礼则乱。
” 荀子讲得更为具体:“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因此,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 ,即克制个体的情欲、而遵守社会群体的规范及其制度。
“不学礼,无以立” ,即是说,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必定为这个群体所不容。
这一点直到现代自由社会依然是成立的,因为自由的保障是法治,而法治意味着作为一种社会规范的法律及其制度成为社会的最高规则,即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如果仅仅这样理解“礼”,那还是偏颇的,因为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生活方式需要不同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就意味着“礼”具有特殊性和变动性。
《论语》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孔子的意思是说:夏、商、周三代的“礼”有所不同;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的。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评语文试题(解析版)

中原名校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考评高三语文试题命题:名校九校语文命题研究组审核:(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重视人的主观能动因素,强调官员对民众的约束与塑造作用,因此,政治的着眼点在“治吏”上,要求官员清正廉明就成了传统政治的核心诉求之一。
而西方更着重于法典与制度的完备与执行,更为相信“法”的约束与规范作用。
这就使得传统中国与西方在“官吏”的定位方面出现非常大的区别。
西方的官吏是技术型官僚,以对法制的熟稔和贯彻为考核依据,局限在公权力领域,官员的私人领域并不影响其公权力领域的职位与权威。
而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被西方放置在个人层面的“道德”在传统中国却恰恰是约束的重点。
传统中国的政治理念是“政者,正也”,只有人“正”才能产生清明的政治,所以重视德性培养和德行考察。
如上所述,传统中国对官员的监督,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形成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
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明太祖朱元璋痛恨官吏的贪污腐败,建立了对官员进行监督的常制,监察御史和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监察御史品秩不高,但代表皇帝,可以小制大,以内制外,尤其巡按御史,小事立断,大事奏裁,很有权威。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明朝没有宰相之制,都御史直接向皇帝负责,六部、地方政府和监察御史、给事中不相统属,避免了由于隶属关系而对言官产生行政干涉,保障了言官职能的有效发挥。
河南2020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五)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南2020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五)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度河南省高三阶段性考试(五)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认同的基础和核心,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参与国际交流、合作与竞争的标志性名片,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在潜移默化中扩大自身影响力的有效方式。
仅就文学作品的对外传播而言,我们的起步并不算太晚。
就翻译作品的种类和数量而言,我们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但从结果来看,其影响力并未超出传统汉学家或相关专业群体,没有在全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为此,有必要从顶层设计出发,依据时代变化积极调整相关策略,将重点放在认真培养翻译人才、深入探讨外国读者的兴趣、改善传统传播途径等方面。
当前,“学贯中西”的翻译人才依然十分紧缺,导致大部分作品内容的翻译水平有待提升。
特别是就译介行为而言,国内译者对外翻译属于译出,由于是非母语状态,难免对国外文化的理解和外语表达存在一些障碍;国外译者的翻译属于译入,对我国作品的理解也会存在很多差异。
因此,从非严肃的流行文化切入,对国内外翻译群体来说可能更为友好。
长期以来,我国的文学作品输出以经典或严肃文学为主,这些作品即便在国内也存在束之高阁者众多、实际阅读者稀少的窘境。
美国和日本的文化输出模式,均是从民间和商业开始,流行在前,经典在后。
比如,美国好莱坞影视,日本动漫作品,无不是从流行文化开始敲开国际市场大门的。
我们有必要加以借鉴,按照这一传播的客观规律对现行策略做出调整,走由浅入深、从猎奇到流行再到经典的文化传播之路。
要给予非官方渠道更多的施展空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对外传播。
以我国网络文学发展为例,它有别于传统自上而下的推广,而主要是自下向上成长的,经由民间力量自发性实现了对外传播的目的。
2020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第五次调研考试 语文

2020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考第五次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术是美感认知的重要实现途径和表达手段,美育主要靠美术教育来体现和完成。
当下“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断深入人心,我以为这其中深隐着四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美术教育与美育之间有着重要关联;二是美术教育是美育的基本体现;三是美育是美术育的精神旨归;四是当今美术教育缺乏美育精神。
美育和美术教育的过程,就是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过程。
而这一过程本身,也是情感积淀的过程。
当情感积淀达到一定程度,则会产生审美愉悦,这就是美育之结果。
美术教育不能脱离对艺术与美的起源的探究。
艺术起源于对美的认知。
人类在鸿蒙初开之际,即发现了美,因而要用艺术来表现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河南省中原名校2017级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五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祝考试顺利★
(解析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瓦当”,是我国古代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遮挡,瓦面上带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瓦当是兼实用与装饰为一体的建筑配件,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在相当高度的屋顶、檐头的位置上,在有限的面积上,在仰视和远视的重重局限下,尽可能以最为醒目突出的构图形式呈现。
瓦当,起源于春秋晚期。
最初,瓦当上的主要纹饰多是兽面纹半瓦当,后来才普遍向卷云纹发展。
到东周列国,瓦当就成了一些大型建筑的构件,发展迅速,鼎盛一时。
到了汉代,在继承秦代瓦当的基础上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在瓦当的图案装饰上一时涌现出大量的文字瓦当,成为汉代瓦当的一大特色。
汉代瓦当,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千百年来,始终发挥着经久不息的艺术魅力。
瓦当纹饰的取材十分丰富,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
从幻想中的猛兽饕餮、龙凤、四神图腾,到自然界各种飞禽走兽,花草树木,房屋、人物、云彩以及各种抽象的几何线条,组成的图案和文字表达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和情感等等,描绘出了一个龙飞凤舞、鹿奔虎啸、鸟飞鱼跃、祥云缭绕的极为丰富饱满、充满着非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的异常热闹世界。
以艺术特有的敏感触觉,在极其有限的空间里容纳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瓦当的造型具有艺术的浪漫色彩。
它以大幅度的动作,高度夸张的形体姿态,颇具野性地塑造出一个个飞扬流动而又古朴可爱的艺术形象。
如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大手笔,不做任何细部的直接描绘,长短不合的比例,直线、棱角、方形又是那样突出,缺乏柔和,看起来是那样笨拙古老,姿态不符常情。
但这一切却增加了它们力量、气势的美,构成瓦当艺术古拙质朴的风格,简而不俗,夸而不饰,那种蓬勃旺盛的生命,那种天真狂放的气势,呈现出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
瓦当文字多为篆书,篆书之美是建立在从象形基础上演化出来的线条章法和形状结构之上,即在于它们曲直适宜,纵横合度,结体自如,布局完满。
瓦当书法在有限的空间淋漓尽致体现了这种美。
据统计,瓦当篆文的变化就有120种之多,还有少量运用美术变体的,充分发挥了篆文书法的装饰艺术作用。
瓦当集绘画、浮雕、美术、书法于一体,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个极具特色的艺术种类。
它不仅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而且还是研究我国书法、篆刻、绘画等方面的珍贵资料,对研究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编自解道《瓦当,凝固在屋檐上的岁月流年》)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瓦当是屋顶、檐头位置的瓦面上带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图形最为醒目突出。
B. 瓦当的纹饰取材于平常生活,反映了人们的日常起居,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C. 汉代瓦当有了较大的发展和创新,大量的文字瓦当出现在图案装饰上是其特色。
D. 作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艺术种类,瓦当的空间极其有限,反映内容较为单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论证瓦当的起源和发展基础上,指出汉代瓦当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手法。
B. 文章以四神翼虎、蟾蜍与玉兔纹瓦当,论证瓦当的造型具有艺术的浪漫色彩。
C. 文章以呈现中华民族整体性的精神为论点,深入论证瓦当具有力量之美、气势之美。
D. 文章从起源、取材、造型、文字四个方面论证了瓦当的特点,论证结构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瓦当典雅大方,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给人以艺术享受。
B. 瓦当的造型不做细部描绘,完全是粗线条、粗轮廓的夸张手法,具有现实风格。
C. 瓦当文字多为篆书,篆书曲直适宜,纵横合度,富于变化,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D. 冯骥才说“民间文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体系”,这与文中对瓦当的论述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