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施工方案1
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降水工程施工方案一、降水工程优化设计:根据本工程围护结构特征和拟建场地的地质水文地质特征,本基坑工程的安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坑降水的成功与否,这使得降水设计的可靠性更加重要。
㈠工程重点难点分析:1、拟建场地主体结构基坑开挖深度约17.4~19.3m,需降低潜水水位。
如潜水疏干不当会造成土体含水量较高,不利于挖掘机挖土及土方外运,不便于基坑内施工作业。
2、浅层土体较松散,固结度差,基坑内降水会导致孔隙水压力降低从而引发周边环境产生地面沉降,导致已建建筑物开裂等不良影响。
3、拟建场地需降低承压水水位,防止突涌发生,影响基坑内施工作业。
㈡降水应对措施:1、对于坑内浅层潜水,采用管井降水措施,对坑内浅层土体进行疏干降水。
2、基坑内需进行承压水降水的目的含水层,采用减压降水管井进行按需减压降水,达到保证基坑安全及施工顺利进行的目的:⑴对坑内开挖深度以内的微承压水进行“按需疏干”降水,即根据开挖进度,始终保证承压水位位于开挖面以下1.00m;⑵对坑内开挖深度以下的微承压水进行“按需减压”降水,即始终保持承压水位位于安全埋深以下。
3、在基坑内、外布置水位观测井,根据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指导降水运行。
4、开挖过程中,确保减压降水井的不间断工作。
根据减压井抽水量及观测井的地下水水位,确定开启的减压井数量、抽水速率,合理控制地下水水位,将降水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
5、为确保降水井的不间断工作,要求施工现场应配置备用发电机组,必须有的双电源的保证措施。
㈢降水设计对策:1、采用浅层降水管井,对坑内潜水含水层进行疏干降水,以达到有效降低被开挖土体含水量的目的。
2、针对基坑内需进行承压水降水的目的含水层,采用深层降水管井进行减压降水,达到保证基坑安全及施工顺利进行的目的:3、对坑内开挖深度以下的承压水进行“按需减压”降水,即始终保持承压水位位于安全埋深以下。
4、在基坑内外布置水位观测井,根据地下水位监测结果指导降水运行;5、本工程首先开启浅层降水管井,当开挖面超过临界深度时,逐步开启深层降水管井,按需降低下部微承压含水层。
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降水专项施工方案降水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本工程是针对某建筑工地降水问题,设计了一套全面的降水专项施工方案。
通过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排水工程以及降水设施的建设,确保工地在降雨天气下的正常施工。
二、工程内容1. 防水工程(1) 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水阻处理,采用特殊防水材料对地基进行处理,确保地基不受水渗透。
(2) 建设雨水管网,将工地附近的雨水全部引导入管网,避免积水现象。
2. 排水工程(1) 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沟、雨水管道等,确保工地雨水能够迅速排出。
(2) 建设雨水池,将工地附近的雨水收集起来,待排水沟水位下降时再逐步排出。
3. 降水设施建设(1) 建设雨篷,将建筑施工现场遮盖住,避免雨水直接接触到施工材料。
(2) 架设抛物线管道,将降雨时的雨水引导到指定地点。
三、施工流程1. 防水工程施工流程:(1) 清理施工现场及材料搬运。
(2) 进行地基处理,涂刷防水材料。
(3) 进行地面处理,涂刷防水材料。
(4) 完成防水处理,检查工程质量。
2. 排水工程施工流程:(1) 清理施工现场及材料搬运。
(2) 挖掘雨水排水沟。
(3) 设置排水管道。
(4) 完成排水工程,检查工程质量。
3. 降水设施建设施工流程:(1) 清理施工现场及材料搬运。
(2) 搭建雨篷。
(3) 进行抛物线管道的架设。
(4) 完成降水设施建设,检查工程质量。
四、施工注意事项1. 施工过程中,必须确保安全操作,合理安排工人的作业区域,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施工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质量可靠。
3. 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技能,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 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以上的降水专项施工方案,可以保证工地在降雨天气下仍能正常施工。
相关的防水、排水工程以及降水设施的建设将有效地解决降水问题,提高工地施工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施工进度能够按时完成。
同时,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减少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
降水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2.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规范》GB50345-20103.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50502-20094. 《建筑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技术规范》JGJ120-20125. 《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116. 《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11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某地区基坑降水工程2. 工程地点:某地区3. 工程规模:占地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基坑深度约为5米4. 施工单位: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5. 施工工期:90天三、降水工程特点分析与对策1. 降水目的:降低地下水位,确保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不超过基坑底面,防止基坑边坡失稳、基础流砂、坑底隆起、坑底管涌和地基承载力下降。
2. 工程特点分析:(1)地下水位较高,需进行降水工程;(2)基坑深度较大,降水效果需保证;(3)周边环境复杂,需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降水对策:(1)采用明沟加集水井降水;(2)设置降水井,进行深井降水;(3)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降水效果。
四、施工准备1.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责任,进行技术培训。
2. 材料准备:采购所需的降水设备、材料,如水泵、排水管道、集水井等。
3. 施工机械准备:准备挖掘机、吊车、搅拌车等施工机械。
五、降水井施工方法1. 施工前,对降水井位置进行测量,确保位置准确。
2. 挖掘井口,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3. 设置集水井,收集降水井中的地下水。
4. 连接排水管道,将集水井中的地下水排至指定地点。
六、监控量测1. 对降水井深度、降水效果进行监测,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 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如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变化等。
3.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七、施工进度安排及资源配置1. 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
2. 资源配置: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降水施工方案

降水施工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桌面上,我的大脑开始飞速运转,关于降水施工方案的想法如潮水般涌现。
这是一项挑战性十足的任务,但对我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
我将用我那十年磨一剑的方案写作经验,为大家呈现一份详尽的降水施工方案。
一、施工目标我们的目标是确保施工现场的降水工作顺利进行,为工程进度创造有利条件。
具体来说,就是要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因降水不当导致的工程事故,同时确保施工安全。
二、降水方法1.明排水法:通过排水井、排水沟等设施,将地下水引入排水管道,排出施工现场。
三、降水设备1.排水泵:选用高效、稳定的排水泵,确保排水能力满足施工需求。
2.排水管道:采用耐腐蚀、抗老化的排水管道,保证排水畅通。
3.排水井: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排水井,便于排水。
4.排水沟:在施工现场设置排水沟,将地面水引入排水管道。
四、降水施工流程1.施工准备:了解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制定降水方案,确定降水设备、降水方法等。
2.设备安装:按照降水方案,将排水泵、排水管道、排水井等设备安装到位。
3.施工降水:启动排水泵,进行降水施工,密切关注地下水位变化,调整降水方案。
4.施工监测: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降水效果达到预期。
5.施工收尾:降水工作完成后,对排水设备进行拆除,清理施工现场。
五、施工安全措施1.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降水施工的安全要点。
2.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警示标志、防护栏杆等。
3.施工监管: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监管,确保施工人员遵守操作规程。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情况,确保施工安全。
六、施工质量保障1.降水方案: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降水方案。
2.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确保降水效果。
3.施工监测: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测,确保降水质量。
4.质量验收:降水施工完成后,进行质量验收,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七、施工进度安排1.施工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确保降水施工按时完成。
建筑工程降水工程方案

建筑工程降水工程方案一、项目概况本工程是一处大型建筑工程项目,位于城市边缘的地区,占地面积较大,建筑总体规模较大,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降水问题,特别制定了此降水工程方案。
二、降水工程目标1. 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降水问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2. 防止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保护周边环境和人员安全;3. 合理利用降水资源,实现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降低对城市自来水的依赖。
三、降水工程方案1. 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本项目将采用地下排水系统和地表排水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排水。
地下排水系统包括地下管网和排水坑,地表排水系统包括雨水花园和排水沟。
通过合理设计排水系统,降低降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
2. 采用透水铺装在项目建设中,将采用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等,确保降水可以迅速渗透到地下,减少地面积水问题。
3. 建设雨水收集系统项目将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包括雨水管道、雨水箱和雨水利用设备,将雨水收集起来进行中水利用,如冲洗、浇灌、消防等。
4. 合理设置绿地在工程建设中,将合理设置绿地,增加土壤的渗透性,减少地面径流,为降水的收集和利用创造条件。
5. 加强管理和维护为了确保降水工程的长期有效运行,将加强管理和维护力度,制定出台相关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清洁工作,保证排水系统的畅通和雨水收集设备的有效利用。
四、施工方法1. 地下管网施工在进行地下管网施工时,将采用挖掘、敷设、埋土和回填的方式进行,确保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地表排水系统施工在进行地表排水系统施工时,将采用铺设、安装和固定的方式进行,确保排水系统具有良好的排水功能和美观性。
3. 雨水收集系统施工在进行雨水收集系统施工时,将采用安装、连接和调试的方式进行,确保雨水收集设备能够正常运行。
4. 绿地建设在进行绿地建设时,将采用种植、浇水和养护的方式进行,确保绿地植被的稳固和生长。
五、监测和评估在降水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将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包括降水收集情况、排水系统运行情况、绿地植被状态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基础工程降水施工方案

基础工程降水施工方案一、降水原则和要求1、在进行降水前,必须对地下水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地下水的含水层特性、水源补给条件以及地下水位变化规律等。
2、降水应采用化学方法或机械方法,以保证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达到环保的要求。
3、降水应持续稳定地降低地下水位,使基础工程施工的工作环境保持干燥。
4、降水要根据经验估算降水量,制定合理的降水方案,确保降水安全有效。
5、降水应采用适当的排水设备和排水方法,及时将降下的地下水排查出外。
二、降水施工方案1、降水前期准备(1)调查地下水位: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地勘工作,明确地下水位的深度和变化规律。
(2)设计降水方案:根据地下水位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要求,设计合理的降水方案。
2、降水设备及材料(1)采用排水泵或井下排水泵进行降水,根据地下水位深度选取相应的设备。
(2)备有降水设备维护维修工具和备用机械,以应急需要。
3、降水施工工艺流程(1)确定降水施工区域及降水井位置(2)锚固支撑井筒(3)钻孔并安装井筒(4)进行降水(5)监测和调整降水量4、降水平稳运行(1)严格按照降水方案进行施工,确保降水设备平稳地运行。
(2)定期对降水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3)根据地下水位变化,调整降水量,保持地下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5、降水结束及设备迁移(1)当基础工程施工结束或地下水位达到预期的高度后,及时停止降水,并将降水设备和井筒井材迁移至新的降水区域。
(2)清理降水现场,恢复原状,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以上为基础工程降水施工方案,为了确保降水安全有效,施工单位在进行降水施工时必须按照方案要求进行。
同时也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保护周边环境。
希望能够对基础工程降水施工有所帮助。
工地降水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项目,位于XX地区,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该区域地下水位较高,基坑开挖深度约为XX米。
为确保基坑开挖期间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需进行降水施工。
二、降水目的1. 降低地下水位,保证基坑开挖期间边坡稳定;2. 防止基坑底板及地基土体产生过大沉降;3. 减少地下水对施工机械和人员的影响;4. 保证施工质量,确保地下结构安全。
三、降水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工程采用以下降水方法:1. 明沟加集水井降水:在基坑周边设置明沟,将渗入基坑的地下水汇集至集水井,通过排水泵将水排出。
2. 轻型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轻型井点,通过井点抽水,降低地下水位。
3. 喷射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喷射井点,通过喷射井点将地下水抽至地面。
4. 电渗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电渗井点,通过电渗作用,改变地下水流动方向,降低地下水位。
5. 深井井点降水:在基坑周边布置深井井点,通过深井井点将地下水抽至地面。
四、施工方案1. 施工准备(1)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技术交底;(2)准备施工设备,如排水泵、井点管、电线等;(3)做好施工材料、设备的检查和验收;(4)做好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
2. 施工步骤(1)明沟加集水井降水1)根据基坑周边地形,设置明沟,明沟宽度应大于1米,深度应大于0.5米;2)在明沟底部设置集水井,集水井直径应大于1米,深度应大于2米;3)安装排水泵,将集水井中的水排出。
(2)轻型井点降水1)根据基坑周边地形,布置轻型井点,井点间距应大于2米;2)将井点管插入井点,井点管应埋入土中0.5米;3)安装排水泵,将井点管中的水排出。
(3)喷射井点降水1)根据基坑周边地形,布置喷射井点,喷射井点间距应大于2米;2)将喷射井点管插入井点,喷射井点管应埋入土中0.5米;3)安装排水泵,将喷射井点管中的水排出。
(4)电渗井点降水1)根据基坑周边地形,布置电渗井点,电渗井点间距应大于2米;2)将电渗井点管插入井点,电渗井点管应埋入土中0.5米;3)安装电渗设备,进行电渗降水。
工程降水施工方案

工程降水施工方案背景介绍:工程降水是在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手段,它通过合理的施工方案和设备,将工程场地内的雨水排除,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程降水的施工方案及相关的技术要点。
1. 工程降水技术分类工程降水技术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场地条件,可分为地表降水和地下降水两大类。
1.1 地表降水方案地表降水方案主要针对施工现场的地表积水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 引水渠道的设置:通过新建临时排水沟、挖掘渠道等措施,将积水引导至外部排水系统。
- 覆土法:在施工场地上铺设防渗膜,再加上一层导水土层,使地表积水流进临时排水系统。
- 抽水机的运用:在积水区域设置抽水机,将水位积聚处的积水迅速抽尽,以防止影响施工。
- 应急施工:在雨季或断雨期间,尽量安排非积水区域的施工,以减少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1.2 地下降水方案地下降水方案则主要应用于基坑开挖或者施工场地深度较深的情况,常见方案包括:- 封闭回收法:设置围护墙和封闭屏障,将降水引导至围护墙外的集水系统中进行循环利用。
- 地下水泵排水法:通过设置排水井并利用地下水泵,将地下积水抽出,形成一定的排水梯度,保持施工场地的干燥。
- 地下水位降低法:通过在施工场地周围挖掘深井,提高地下水位出水量,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降水对施工的影响。
2. 工程降水施工计划工程降水施工计划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步骤如下:2.1 降水方案的确定根据工程场地的地理特点、地下水位、降雨量和施工进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降水方案。
可进行现场勘测和分析,以确保选取最佳的降水方案。
2.2 施工设备的准备根据降水方案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包括抽水机、管道、挖掘设备等等。
设备的准备应提前进行,以确保施工期间的顺利进行。
2.3 安全隐患的预防工程降水施工中,应重视安全隐患的预防。
如在临时排水沟附近设置警示标志和防护栏,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2.4 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和调整在降水施工期间,应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方案一、工程概况跨越沟海线和林风路的80+128+80m连续梁第125(DK33+458.79)、126(DK33+586.79)号墩位位于沟海线两侧,其中第125号墩位于沟海线(左侧)与在建林风路的交叉角处,承台最外缘距沟海轨道中心线4.08 m,126号墩位于沟海线右侧,承台最外缘距沟海轨道中心线4.73m。
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下10.5m,施工时需要开挖基坑,由于基坑开挖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地面以下 2.4m),为给承台施工创造干作业环境,增加作业安全性,同时也减少防护结构所受的土压力,需对基坑及其周围进行降水。
二、设计有关参数1、承台为8边形,尺寸为(9.5+9.1+8.7+9.1)×2,125号墩4号井距离对应承台边5m,其余距离承台中心均为19m(布置如图1)。
2、拟采用降水井深度25m,内径40cm,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2.4m,基坑开挖深度11m。
3、全孔下入φ400的钢筋笼竹片滤水管,外部包裹尼龙网作为过滤器。
三、地质条件(一)地层情况(二)水文地质条件1、根据上述地层情况,按其水文地质特性,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勘探期间地下水水位埋深1.0-3.2m,季节性水位变幅1~2m左右,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及地表水补给。
2、根据设计地质柱状图,09-ZD-376号勘探孔(DK32+880),地面以下 2.8m,地层处于饱和状态,09-ZD-636号勘探孔(DK35+500),地面以下 3.4m,地层处于饱和状态,根据线性分析,125号墩在,2.93m以下进入饱和状态。
考虑汛期与枯水期的变幅1~2m,则汛期最高水位(地下水)可以考虑1m 的增加,则汛期时,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1.9m处。
3、由于DK32+880~DK35+500之间没有勘探孔,整个区段内勘探孔也没有发现承压含水层,则认为没有承压含水层。
四、降水目的根据本工程的基坑开挖施工的要求,本次降水的目的:1、通过降水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的地下水,使其得以压缩固结,以提高土层的水平抗力,防止开挖面的土体隆起。
2、在基坑开挖施工时做到及时降低基坑中的地下水位,保证基坑的干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五、降水井布置依据为了施工的干作业环境,和结构支护的安全,考虑基坑开挖时超挖0.6m ,地下水要求降到基坑底以下1m 处,按地面以下12m ,那么,地下水降深12-1.9=10.1m ,而根据二公司所所做的顶锥施工时的降水井20m ,考虑其施工时,开挖深度在8m 左右,而且,施工完后,降水井我工区又可以利用,那么我工区也来用相同的深度和水井形式。
(一)、降水计算 1、总涌水量计算施工现场,墩所处在林丰路东侧,现场测量墩中心离六里河48m ,考虑测量误差,以50m 计,由于六里河水向基坑渗透,有林丰路立交桥阻隔,地质柱状图显示,底层岩性均匀,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采用下式计算:Q=1.366k)(000b 2lg )lg(2)2(γγγ+-+-R SS H式中:k 为渗透系数;s 为水位降深;H 为水面到下一层不透水层的距离; R 为降水影响半径; 0γ为基坑等效半径;b ′为基坑中心到附近河流边缘的距离; Q 为总涌水量。
各参数确定:k=5m/d (细沙,出自《基坑降水工程》 张永波,158页) s=12mH=25-1.9=23.1mR=2skH =2×12×1.235⨯=258m0γ=πA=14.33.887=16. 81mb ′=50m(实测) b ′=50m<0.5R=66.5m 所以: Q=1.366k)(000b 2lg )lg(2)2(γγγ+-+-R SS H=6.83×293.3878.44.410-=1765.1m 3其中:(2H-s)s=(2×20.1-10.1)×10.1=304.012lg (R+0γ)=2lg (258+16.81)=4.878 lg 0γ(2b+0γ)=lg16.81(2×50+16.81)=3.293 2、单井允许水量q=120πrl 3k=120×3.14×0.2×2×35 =257.8m3式中:r 为过滤器半径,拟0.4m 直径;l 为过滤器有效长度;以2m 计 q 为单井涌水量;k 为渗透系数。
3、井点数量确定n=1.1qQ =1.1×8.2571.1765=7.5=8口式中:n 为井点数量;q 为单井用水量; Q 为总涌水量。
4、井点间距a=nl =8141=17.6=17m式中:a 为井点间距;n 为井点数量;l 为井点布置区基坑周长。
5、水位降深检验(按潜水完整井,稳定流) s=H-()⎥⎦⎤⎢⎣⎡⋯⋅--n 2102lg n 1lg 366.1γγγR kQ H 1γ=16.3 2γ=17.2 3γ=17.2 4γ=20.8,5γ=14.8,6γ=13.2,7γ=11.3,8γ=15.7s=H-[]2.1)25881.16lg(5366.11.17652-+⨯⨯-H =23.1-1.3221.232- =23.1-5.211=8.6>1m即:设计井的降深大于要求的1m 井深。
式中:1γ、2γ…n γ为井点到基坑中心间距;R0为基坑等效半径与降水影响半径之和,即:R0=R+r0;s为水位降深;H为水面到下一层不透水层的距离;R为降水影响半径;Q为总涌水量。
(二)、地下水位下降以后土体沉降量计算1、计算分析如图所示的土层,假定地下水位以上,容重为r1,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土的容重为r sat。
那么,水位没有下降之前A点的有效应力为:′=σ-u=r1H1+r sat H2-r w H2=r1H1+r′H2当水位下降到H2′处停下来,那么此时的有效应力(假定下降的范围内土体的容重仍为r1)σ′=σ-u=r1(H1+Δh)+r sat(H2-Δh)-r w(H2-Δh)=r1H1+Δhr1+r sat H2-r satΔh-r w(H2-Δh)= r1H1+ r sat H2+Δh(r1-r sat)- r w(H2-Δh)= r1H1+ r sat H2+Δh(r1-r sat+ r w)Δh- r w H2= r1H1+ r′H2+Δh(r1-r sat+ r w)= r1H1+ r′H2+Δh(r1 - r′)式中:σ′为有效应力;σ为总应力u为孔隙水压力r1为容重;r sat为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土的容重为;H1为地面至水面的距离r′为浮重度Δh为增加的高度r w为水的容重H2为降低后的水位高度可见,地土层的有效应力是随降水深度线性变化的,则增加的有效应力为:Δσ=(r1 - r′)Δh2、固结沉降量计算各地层有效应力增加值及压缩模量土层压缩量:Δs=EsP hΔP 指h 深度范围内荷载加应力平均值 各土层压缩量如下表:压缩模量值取自《弹性地基梁及矩形板计算》3、火车通过时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对基坑作用的分析 根据太沙基有效应力原理,外荷载作用在饱和土体上时,会产生空隙水压力,而这个水压力随时间变化,即是一个时间函数。
整个过程中,孔压力的不断变化、消散,其与有效应力增加,互相转换。
表述如下:上述三种条件可以看出,在荷载作用瞬间,超静水压力最大,也就是说火车开始通过的瞬间。
由于地下水位在基坑底以下1m,即地面以下11m处,该水面以下的土才是饱和的,而此时火车作用到该深度处(荷载中心)的附加应力,即为外荷载。
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铁建设[2005]66号。
列车和轨道简化为一个宽度3.7m,r=60.2kN/m的荷载。
此时,荷载中心z=11m处的附加应力为:σz=a sz p0=0.22×60.2=13.244kPa当荷载作用瞬间,有:σz=μ,即超静水压力μ=13.244kPa,由于四周的土体对水没有限制流动作用,则各个方向的水压均为μ=13.244kPa。
再考查基坑底部流土,该处地层为粉砂,易发生流土,当发生流土时,流土处土的总应力小于等于,超静水压力,即:σ≤μ,那么基底下1m处的总应力为:r s H=20kN/m×1m=20>13.244 不发生流土。
(三)、抽水量与抽水天数计算1、抽水量当选用QDX3-20-0.75型流量为3.0m3/h的潜水泵抽水时:每天抽水量Q抽= 3×8×24 = 576m3;2、抽水天数计算抽水天数 t= 总涌水量W ÷每天抽取的储存量Q抽÷井数n= 1765÷576 =3.06=4天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当8口降水井全部抽水时,4天后就能将基坑内的地下水疏干,但由于本场地的潜水含水层砂层较厚,沉砂容易堵塞过滤管,抽水时,钻孔桩已经施工完成,钻孔时护壁泥浆封堵土粒缝隙影响渗流,而且每台泵的抽水将是间续抽水,因此按每天抽水8个小时计,则经抽水12天后基坑内的地下水即可疏干,因此,上述布置的井数完全能满足本次基坑的干挖土施工的要求。
(五)降水井布置详见“降水井平面布置图”六、成井(孔)施工工艺与技术要求成孔施工机械设备选用QJ150-1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
采用正循环回转钻进泥浆护壁的成孔工艺及下井壁管、滤水管,围填填砾等成井工艺。
成井工艺流程如下:1、测放井位:根据降水井平面布置图测放井位,当布设的井点受地面障碍物或施工条件的影响时,现场可作适当调整2、埋设护口管:护口管底口应插入原状土层中,管外应用粘性土和草辫子封严,防止施工时管外返浆,护口管上部应高出地面0.10m~0.30m;3、安装钻机:机台应安装稳固水平,大钩对准孔中心,大钩、转盘与孔的中心三点成一线;4、钻进成孔:开孔孔径为φ500mm,一径到底。
钻进开孔时应吊紧大钩钢丝绳,轻压慢转,以保证开孔钻进的垂直度,成孔施工采用孔内自然造浆,钻进过程中泥浆密度控制在1.10~1.15,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压满泥浆,以防止孔壁坍塌;5、清孔换浆:钻孔钻进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0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至1.10,孔底沉淤小于30cm,返出的泥浆内不含泥块为止;6、下井管(过滤器):过滤器做好后,应检查过滤器的接头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下管前必须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下过滤器。
7、填料:过滤器下放好以后,用卵石填充过滤器与井孔之间的缝隙,井内填充2m厚的卵石。
8、洗井:在提出钻杆前利用井管内的钻杆接上空压机先进行空压机抽水,待井能出水后提出钻杆再用活塞洗井,活塞必须从滤水管下部向上拉,将水拉出孔口,对出水量很少的井可将活塞在过滤器部位上下窜动,冲击孔壁泥皮,此时应向井内边注水边拉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