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东山实习资料

合集下载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实 习 报 告

太 原 理 工 大 学 实 习 报 告

太原理工大学实习报告








姓名:
专业班级:
指导老师:
实习日期:
实习内容及要求:
()通过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力求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为今后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做好准备,并且为以后更好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参观实习,加强对零件典型机械加工工艺的分析,熟悉了解零件加工过程中所用的机床,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通过参观实习,了解理论和实际相冲突的难点问题,并通过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通过观察了解工厂的生产过程、生产设备以及生产线布局;
()在实习过程中了解企业生产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

实习日记:
各实习单位的实习内容
安全教育
?
年月日上午,我们顺利到达洛阳一拖。

坐了一夜的火车,非常疲倦,一切安排妥当之后,我们都休息了几小时。

下午我们在一拖培训中心进行了安全教育。

老师给我们看安全生产记录还有事故案例,一幕幕。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摘要: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业结束前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工作,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过实习,我进一步了解了本专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学习了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实践能力。

这篇报告主要介绍了我在实习期间所做的工作,以及我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收获。

第一章:实习单位及实习任务1.1 实习单位我本次实习的单位是某软件开发公司,公司规模较大,有着丰富的项目经验和优秀的开发团队。

公司致力于开发高品质的软件产品,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

1.2 实习任务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软件开发项目。

具体任务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编码开发、测试等。

在导师的指导下,我独立完成了一项小型软件开发任务,并参与了公司其他项目的开发。

第二章:实习工作与成果2.1 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首先,我参与了一个新项目的需求分析工作。

在与客户沟通后,我了解到客户对软件功能和性能有着明确的要求。

我与团队成员一起进行了需求分析,确定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模块划分,并编写了相应的需求文档。

接下来,我参与了系统设计工作。

通过对需求文档的分析和团队讨论,我负责了系统的部分模块设计。

我使用了UML工具绘制了系统的类图、时序图和活动图,并编写了相应的设计文档。

2.2 编码开发在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完成后,我开始了软件的编码开发工作。

根据系统设计文档,我使用Java语言和Spring框架进行了编码开发。

我参与了系统的多个模块开发,并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了协作。

在编码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查阅资料和请教导师,我能够及时解决,并保证了代码的质量。

2.3 测试与优化在编码开发完成后,我参与了软件的测试工作。

通过测试,我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优化。

同时,我还参与了系统的部署和发布工作,确保了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第三章:实习经验与收获3.1 实践操作技能通过实习,我获得了宝贵的实践操作技能。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自考教育学习即将结束,作为一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学校要求,我到同煤集团同安煤业毕业实习,度过了一段愉快的生活。

通过实习,使我加深理解了煤矿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了矿井初步设计的基本步骤及规范要求,为今后走上煤矿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将在四台矿收集了解到的有关矿井资料总结一下:一、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1、矿井位置及交通大同煤矿集团同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山西省岚县县城东南约13km处的梁家庄乡高家坡村一带,行政区划隶属梁家庄乡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2´28”~111°45´25”北纬:38°10´35”~38°11´59”井田西部有规划中的山西省太原市—陕西省榆林市的干线公路(井田内娄烦—岚县段现为217省道)通过,西北距209国道岚县站约11km,距太—古—岚铁路岚县站约11km。

由井田向北可至岚县县城、岢岚县、忻州市及大同市,向东南可至娄烦县、古交市、太原市,向西南可至吕梁市,交通较为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图1-1-1 交通位置图2、地形地势及河流同安井田位于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山脉与芦芽山南端的交汇地带,地形复杂,沟谷纵横,除井田西部零星出露基岩外,均为黄土覆盖,地貌类型以黄土梁、峁为主。

现代冲沟与黄土梁呈相间排列格局,黄土梁顶面起伏和缓,走向近南北,冲沟呈树枝状展布,坡面陡立,中下部见红土出露。

最高点位于井田中南部的之前卯,海拔标高1390.4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北部冲沟沟底,海拔标高1194.8m,最大相对高差195.6m。

本区地表水均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之岚河支流。

井田内沟谷均属季节性冲沟,平时干涸无水,沟谷宽100—200m、纵坡降0.062,沟底比较平坦,由于降水量偏少,地形坡度大,平时无清水流量,只有在雨季才有短暂的洪流,雨季汇聚各冲沟洪水,由南向北排出井田,汇入井田外东北部的岚河干流。

东山地质实习报告

东山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工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地质工作者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于2023年在福建省东山县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调查、观察和记录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学习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野外实践能力。

3.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4. 了解我国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

三、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对东山地区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发育有花岗岩、火山岩和沉积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其中花岗岩和火山岩分布较为广泛。

2. 地层剖面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详细观察了东山地区的地层剖面,了解了不同地层的特征、成因及演化过程。

通过对剖面岩层的对比和分析,我们掌握了地层划分和对比的基本方法。

3. 矿产资源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东山地区的矿产资源进行了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稀土、花岗岩、矿泉水等。

4. 地质灾害调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东山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的了解,我们掌握了地质灾害调查的基本方法。

5. 环境保护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了东山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我们的环保意识。

四、实习成果1. 完成实习报告: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认真记录了每天的实习内容和观察结果,整理了实习报告,对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了总结。

2. 撰写实习论文:在实习结束后,我们根据实习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了一篇实习论文,进一步巩固了实习成果。

3. 提高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野外实践能力。

太原理工大学生产实习大纲

太原理工大学生产实习大纲

《采矿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大纲学时数:4周学分数:4学分一、实习性质、目的和任务1.实习性质生产实习是在三年级终了,学习完井巷工程、开采方法及矿井通风等专业课后进行的。

这次实习是学生以现场为课堂,进行理论与实践结合,继续深化学习的重要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及专业业务的重要关键。

2.实习目的和任务(1)向工人阶级学习,增强工人阶级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矿山热爱矿山热爱煤炭事业的思想,培养劳动观点、群众观点及辯证唯物主义观点。

(2)理论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在实践中学习专业技术。

(3)参加掘进与回采工艺的劳动,学习工艺方法、劳动组织及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1.实习内容(1)煤矿生产系统实习:熟悉煤矿从井下工作面到地面的整个生产系统,包括提升、运输、供电、供水、通风、排水等子系统的组成、设施和设备,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了解影响各子系统可靠性的因素及主要解决办法。

(2)回采工艺实习:掌握回采工作面的设备类型、型号和性能,熟悉各种设备的布置位置及其对回采工作的影响,掌握各工序之间的时间、空间配合关系及其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情况。

(3)掘进工艺实习:掌握掘进工作面的设备类型、型号和性能,熟悉各种设备的布置位置及其对掘进工作的影响,掌握各工序之间配合关系及支护类型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情况。

(4)通风与安全实习:掌握测定风量、瓦斯、的方法,了解瓦斯、煤尘、煤矿火灾等灾害防治内容。

2.实习要求1.在实习中、学生必须把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劳、与工人师傅保持“三同”(同上下班、同劳动、同班前班后会)、要形成以勤为乐、以赖为耻的风尚。

2.认真专心听取各类报告、记好笔记,在劳动、参观中做到腿勤、手勤、口勤、多干、多问和多记。

3.在采掘劳动中,要做到多动、亲手干,学会一种以上的工艺操作方法。

4.加强安全教育意识,处处、事事讲安全,一定要安全实习。

5.指导教师与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将学生分组下放到班组及其轮换管理工作,并随时出要求及注意事项。

太原理工大学学院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学院毕业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学院毕业实习报告太原理工大学学院毕业实习报告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拓展自身素质的主要载体之一,学生通过实践磨练意志、发展个性、锻炼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拓展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学历、素质、技能”一体化的“适应型”人才。

为帮助大家学习方便,收集整理了太原理工大学学院毕业实习报告5篇,希望可以帮助您,欢迎借鉴学习!太原理工大学学院毕业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专业实习是我们完成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综合运用知识的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本专业必修的实践课程,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专业实习使自己在实践中验证,巩固和深化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通过知识的运用加深对相关课程理论与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加强对企业及其管理业务的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对实习单位的各项业务进行初步分析,善于观察和分析对比,找到其合理和不足之处,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发现并提炼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本次实习我到的实习单位是河南省新野县审计局,实习的主要任务如下:1.调查新野县审计局目前的审计事务的操作流程。

2.研究现行信息化系统对业务进程所起的作用。

3.分析新野审计局信息化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

三、实习内容1.实习背景21世纪是信息技术的时代。

随着生产的自动化,贸易中的电子商务的普及,网络财务软件的广泛使用,以及支付手段的多样化,审计信息化将是21世纪必然趋势。

但是我国现今的基层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现状是什么样的呢我国基层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审计人员;软件条件以及硬件条件如何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联系了河南省新野县省审计局,并在那进行了我的专业实习。

本文所探讨的审计信息化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的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

太原理工大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煤矿地质学专业班级:采矿1104班姓名:马富政学号:2011002661日期:2012年6月27日指导老师:樊行昭等老师引言灿烂的六月,我们11级采矿工程系踏上了实习的路程。

从6月18日到22日,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对我们来说算是第一次真正的野外考察活动,一路上同学们都是十分的激动,似乎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在公交车上和野外左望望右瞅瞅。

班里的同学有许多像我一样是这么近的、清晰地接触到山地和丘陵的胜景,个个喜不自胜。

而一些从山区走出来的同学也是一个个想回到了家乡一样高兴,为一些同学诉说着各种美景,而同时,我们的老师也在让我们认识各种岩石、矿物以及各种地质构造等。

一、实习目的,意义和任务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培养学生的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坚持不懈,认真对待事物的精神。

2、意义此次实习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及整体规律认识,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联系起来,对实际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认识了解,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掌握地质学、地貌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3、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加深理解地学知识,启迪科学思维。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2021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2021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

2021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2021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通过实地的测量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掌握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进行实地的地形控制测量和地形图的展绘、拼接,在实习的同时也体验一下实际测量工作的生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时间:20_年5月11日到20_年5月19日实习地点: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实习人员:_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及老师实习仪器:经纬仪,水准仪,水准尺,尺垫,计算器,记录本,三角板等实习计划:踏勘选点一天,控制测量三天,控制点坐标计算和展绘一天,地形测量四天,拼图一天(计划十天,实际实习时间为九天)。

实习经历及体会:20_年5月11日上午,带着愉快的心情,坐上一路向南的汽车,开始了我们本学期的工程测量实习,这也是我们专业第三次的实习!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我们实习的目的地——江西省桑蚕茶叶研究所!在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下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了,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经50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集蚕桑、茶叶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农业良种繁育与推广,园林设计与苗木栽培及现代农业展示为一体的科研事业单位。

所内主要经营项目有:蚕种培育、茶叶加工、苗木种植、园林设计和果树栽培等。

我们所住的招待所周围空气清新,树木繁茂,山塘众多,地貌丰富,植被覆盖率超高,而且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确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是人民居住的天堂啊!当日下午,在招待所门前,我们的欧阳老师简单地开了个动员大会,他重申了我们此次实习的意义和要求,强调了应当遵守的一些纪隶和安全事项,还为我们打气,鼓励我们勇敢机智面对将要到来的困难!接着马上就是踏勘选点,围绕着招待所外面的“8”字圈,我们选取了A·B两条线路,每条12个点,就这样,我们10几个小组被分成4路!接下来的头3天是平面控制测量!我们小组先是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完成角度测量,然后用一天半来完成高程测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山现场教学简介
踏勘路线:坐1路→火车站→转9路→杨家峪→步行→东山煤矿→小窑头→大窑头→石柱沟→返回观测内容:褶皱构造、罗盘的使用、断层、化石、岩溶陷落柱(无炭柱)
No.1
点位:石柱沟内距小窑头村约1Km。

点性:岩溶陷落柱、褶皱构造
点述:1. 岩溶陷落柱: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的基底为中奥陶世石灰岩,由于地下水的溶蚀,形成较大溶洞,其上覆煤系地层失去支撑而垮落,充填溶洞形成由各种岩屑组成的类似圆锥体形状,从剖面上看,形如柱体,故称岩溶陷落柱。

在煤矿上采煤至此无煤,而遇到杂乱无章的岩石柱体,故又称为无炭柱。

岩溶陷落柱鉴定特征:从平面上看,多为环形洼地(但也有成为突起小山包的特例),呈圆形或椭圆形;从剖面上看,岩石杂乱无章,大小混杂,由上部地层垮落的岩石碎屑组成,柱体内的岩石年代较柱体外的岩石年代新,陷落柱整体形态为上小下大的圆锥体。

此处出露的陷落柱宽有30m,高有13 m。

2. 褶皱构造:在石柱沟内,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地层C3t发生一系列弯曲,形成连续的一个背斜和一个向斜,即褶皱。

此处可明显地观察到斜道灰岩因紧闭弯曲而呈拱形,成为背斜。

由于受力,背斜顶部节理发育呈棋盘格式。

往南行60米处,褶皱逐渐开阔,因剥蚀严重,背斜轴部已被破坏,地形上成为谷地,即背斜谷。

这种构造的拱曲形态与地形的高低形态相反的地貌称之为地形倒置。

No.2
点位:石柱沟内砖厂公路旁
点性:化石点
点述:此处出露的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由东大窑灰岩、砂页岩、煤层等组成,其中东大窑灰岩和砂页岩中含有种类众多的生物化石,既有动物的也有植物的。

动物种类主要是海生生物化石,种属有:腕足类、珊瑚类和蜓类等;植物种类主要有:脉羊齿、栉羊齿、鳞木和芦木等。

化石保存完好,可见实体化石和印模化石两种,其中印模化石又有内模和外模两种类型。

距今年龄2.7亿年。

化石保存条件:①硬体;②迅速掩埋;③石化过程。

另外还可见到模树石—假化石:即铁、锰氧化薄膜在岩石裂缝中呈现树枝状形态,类似树的模样,故称模树石。

No.3
点位:东山石太公路534.5公里处。

点性:构造点—大窑头背斜
内容:在路北一侧,可见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灰岩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铁铝岩层。

在剖面上,岩层表现为向上拱起的形态,其核部地层为地质年代相对较老的中奥陶统峰峰组O2f灰岩,两翼地层为年代相对较新的中石炭统本溪组C2b铁铝岩,故为背斜。

背斜核部偏右一侧有一岩溶陷落柱存在,由于岩石破碎遭受剥蚀,地形成为沟谷,致使背斜北东一翼地层掩盖,但在半坡之上仍能清晰观测到本溪组的砂岩。

背斜两翼岩层倾向相反,倾角近等。

出露宽度35m,高度6m。

(示意图现场绘制)
No.4
点位:距No.3往西300米处。

点性:构造点—-断层。

内容:此处石太公路的剖面上,可见到煤系地层中发生了小型断层,被断地层为本溪组C2b的砂页岩。

根据两盘相对位移情况来看,上盘伴生有牵引构造(拖曳褶曲),被断的煤层发生了弯曲。

根据弯曲的特征,弧形尖端指示本盘运动方向,确定上盘上升,故此断层为逆断层。

断层走向为NW,倾向SW,倾角20°左右,落差1.5米左右。

(示意图现场绘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