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题库

合集下载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

中国法制史习题集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中国奴隶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我国奴隶社会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宗法制度是在原始社会后期的父权家长制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以()为纽带、以()统治为核心的综合性的社会制度。

3、据商代资料,商代中期以后,主要是实行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并出现了()继承制。

二、判断题1、夏礼和殷礼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以神为核心。

()2、中国法起源于贵族与平民的斗争与妥协。

()3、中国奴隶制时代的礼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祭祀活动。

()三、简答题:1、试述西周的宗法制度。

2、简述西周的继承制度。

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的立法一、填空题1、春秋时期正式公布的成文法有郑国()、晋国()和邓析的竹刑。

2、中国法制史上第一部正式公布的成文法典,是郑子产所铸的()。

3、第一次礼法之争的焦点是为国以礼还是()的问题。

二、名词解释1、铸刑书2、铸刑鼎3、竹刑三、简答题试述春秋时期成文法的公布及意义。

第三章中国奴隶制时代的法律制度分论一、判断1、所谓“三不去”包括有所取无所归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

()2、三不去制度的立法精神,是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

()3、奴隶制五刑包括自由刑。

()4、西周的民本思想是以人为本。

()二、名词解释1、以德配天2、明德慎罚3、出礼入刑4、五刑5、六礼6、同姓不婚7、五过之疵8、五声听狱讼三、简答题1、简述西周礼与刑的关系。

2、怎样理解“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简述西周的婚姻制度。

4、简述西周诉讼审判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中国奴隶制时代重要法制人物点评简答题1、简述周公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2、论孔子的法律思想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中国封建制法概述一、填空题1、礼与法的关系问题的实质,是儒家所提倡的()法律规范与法家所倡导的()法律规范的矛盾与协调问题。

2、西汉时代的“引经决狱”打开了法律儒家化的开端,东汉时代的以经注律开辟了法律儒家化的新途径,魏晋时代的()完成了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完整版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国法最早的一个主要形式是战争中的______________。

2、西周中期,穆王命吕侯制作了《______________》。

3、春秋时期,楚国的最高司法官称为______________。

4、战国时期,______________“改法为律”。

5、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中大量的记载秦法律令的竹简是在__________年发现的。

6、汉代规定:“天子诏所增损,不在律上者为______________”。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逐渐形成了____________省制,作为中央中枢机构。

8、唐朝给授农民土地的法律称为______________。

9、金太祖建国之初,在法制上主要采用女真_____________法,而无成文法。

10、元朝设置______________,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11、明朝简化税制“____________法”是中国赋役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12、清朝将“六科”并入都察院,合称“__________”,使监察机构一体化。

13、《资政新篇》是______提出的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太平天国后期纲领性文件。

14、1906年,清政府制度了《__________》,就大理院和京师审判组织加以规定。

1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总统制为______________制。

16、北洋政府奉行______________应先于普通法原则。

17、南京国民政府立法在形式上实行______________级立法体制。

18、1934年1月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最主要的是增加了“同______________巩固地联合”的内容。

19、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权条例规定,除______________以外,任何机关团体不得进行逮捕、审问、死刑。

20、解放战争后期,人民审判机构的体制不断完善,审判机构一律改称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完整版)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政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1.传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是()。

A.蚩尤B.皋陶C.共工D.黄帝2.中国古代法制的雏形形成于( )。

A.夏B.商C.周D.秦3.夏朝法律的总称是()。

A.肉刑B.夏政C.禹刑D.五刑4.夏朝中央最高司法官叫()。

A.蒙士B.大理C.大司寇D.小司寇5.夏启夺取政权后将所征服的地域划分为()。

A.九牧B.九州C.九鼎D.九洲6.最早出现的军法出现在()。

A.《礼记.王制》B.《左传》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7.夏启作为夏朝第一个帝王,打破了传统的禅让制,确立了()。

A.王位世袭制B.皇帝世袭制C.爵位世袭制D.总通世袭制8.我国首次制定赎刑是在()。

A.夏B.商C.西周D.秦朝9.“禹刑”最先见于()。

A.《史记》B.《左传》C.《尚书》D.《竹书记年》10.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A.罚金B.杀C.鞭刑D.徒刑11.夏朝中央监狱的名称是()。

A.圜土B.夏台C.畿内D.社1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A.王命B.天命C.禹刑D.礼仪13.《五刑》又称为()。

A.汤刑B.甫刑C.赎刑D.正刑14.关于《五刑》的起源,最早见于()。

A.《尚书.大传》B.《尚书.尧典》C.《尚书.甘誓》D.《尚书.汤誓》15.“威侮五行,怠弃三正”是夏启讨伐有扈式时发布的()。

A.习惯B.战争动员令C.祭祀D.礼仪16.炮烙之刑出现于()。

A.夏朝B.西周C.春秋D.商朝17.商朝假托天意断罪、具有一定司法权的人是()。

A.商王B.贵族C.卜者D.掌戮18.商朝已较通行的古老的五刑是( )。

A.孥戮、劓殄、炮烙、剖心、人殉B.断手、刖、劓、宫、大辟C.墨、劓、刖、宫、大辟D.醢、脯、劓、墨、大辟19.商朝法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特点是()。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最早的法律文献是哪部?A.《周礼》B.《九章算术》C.《程虚中山法书》D.《唐六典》答案:A2. 关于汉代的法律体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汉代以律令为主,罚则较重。

B. 汉代倡导法治理念,重视制度建设。

C. 汉代取消了“众刺”的刑罚。

D. 汉代法律制度没有得到较大发展。

答案:B3. 清朝刑律体系中规定的重要刑罚有:A. 鼻割、耳割、流放。

B. 鞭刑、钉耳、流放。

C. 宫刑、流放、笞刑。

D. 凌迟、受刑。

答案:D4. 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刑律大纲》对哪个领域的法律提出了较多的规范和完善?A. 财产犯罪B. 人身安全犯罪C. 道德犯罪D. 反动活动答案:B5. 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第一次全面修订是在哪一年?A. 1979年B. 1996年C. 2012年D. 2018年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及其影响。

答案:战国时期的法家主要代表人物是韩非和商鞅。

他们强调法律的严明和严厉执行,主张以法治国。

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包括重视刑罚的威慑作用,提出“赏罚分明”、“轻重明白”等原则,强调法律的公正和权威性。

法家思想对中国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对后世的法治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2. 简述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

答案:明清时期的法律体系以明代的刑律为基础,并在清代进行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

明清时期的法律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法律体系逐渐完备,刑律编纂较为系统。

其次,法律执行方式多样,包括官制、厂刑和民间习惯等。

再次,明清时期的法律注重治安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对财产犯罪和人身安全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

最后,明清时期的法律制度对一些先进的刑法理论进行了吸收和借鉴,如儒家的“仁政”思想和西方的启蒙思想等。

3. 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刑法发展历程。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刑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和修订。

其中,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刑法典,对战争罪和经济犯罪进行了规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最早的成文法典是:A. 汉谟拉比法典B. 秦律C. 唐律疏议D. 法经2. 秦朝实行的法律制度是:A. 法家思想B. 儒家思想C. 道家思想D. 墨家思想3. 汉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九章律B. 汉律C. 唐律D. 宋律4.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九章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大明律5.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A. 宋律B. 大明律C. 唐律疏议D. 九章律6.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明律B. 唐律疏议C. 宋律D. 九章律7. 清朝时期,法律体系的名称是:A. 大清律例B. 大明律C. 宋律D. 唐律疏议8. 中国古代的“五刑”指的是:A. 笞、杖、徙、流、死B. 笞、杖、徒、流、死C. 笞、杖、徒、徙、死D. 笞、杖、徒、流、死9.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A. 大清律例B. 大清民律C. 大清刑法D. 大清新律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颁布于:A. 1949年B. 1954年C. 1956年D. 1978年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1. 中国古代的“三法司”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秦朝的法律制度以________为主导思想。

13. 唐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4. 宋朝时期,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法律是________。

15. 明朝时期,法律体系的编纂者是________。

16.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法律体系,制定的第一部近代法律是________。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8. 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9. 法律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法制史最新完整

中国法制史最新完整

中国法制史一.单选题1. 夏朝的法律总称为A. 禹刑B. 汤刑C. 九刑D. 吕刑2. 嫡长子继承制度确立于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春秋3. 西周时期的借贷契约称为A. 傅别B. 质剂C. 左券D. 合同4. 春秋时期,邓析私造的刑书称做A. 竹刑B. 刑书C. 刑鼎D. 爰书5.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 唐律B. 法经C. 秦律D. 汉律6. "式"作为一种法律形式最早出现于A. 秦朝B. 西周C. 汉朝D. 唐朝7. 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在秦朝确立了A. 国王制度B. 皇帝制度C. 君主立宪制度D. 分权制度8. 东汉时尚书台下设六曹,"主断狱"的是A. 三公曹B. 二千石曹C. 民曹D. 五曹9. 汉初以黄老之学为法制指导思想,主张是A. 德主刑辅B. 礼法并用C. 约法省刑D. 专任刑罚10. <晋律>共分为A. 九篇B. 十八篇C. 十二篇D. 二十篇11. 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A. 御史台B. 大理寺C. 刑部D. 中书省12. 明律关于化外人的刑法适用原则是A. 属人主义B. 属地主义C. 属人与属地结合D. 无明文规定1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政权体制是A. 责任内阁制B. 总统制C. 君主制D. 君主立宪制14. "袁记约法"中参政院是一个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司法机关D. 总统咨询机关15. 西周时期民事诉讼被称为A. 讼B. 狱C. 傅别D. 质剂16. 西周初期土地实行A. 私有B. 国王所有C. 宗族所有D. 君臣共有17. 中国历史上,"改法为律"的是A. 李悝B. 商鞅C. 韩非D. 子产18. 汉代<九章律>的制定者是A. 萧何B. 赵禹C. 张汤D. 贾谊19. <北齐律>中的"重罪十条",同隋唐律中的"十恶"从罪名上看,最大区别是A. "叛"换成了"不睦"B. "反逆"换成了"不睦"C. "降"换成了"不睦"D. "不义"换成了"不睦"20. 唐高宗时期的重要立法活动是制定了A. 唐六典B. 开元律C. 贞观律D. 永徽律21. 宋代在法制指导思想上强调A. 立法贵乎中B. 重义轻利C. 重利轻义D. 禁止谈判22. 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朝代是A. 唐朝B. 宋朝C. 西周D. 明朝23. 明朝时国家的最高审判机构是A. 大理寺B. 刑部C. 都察院D. 内阁24. 太平天国初期的纲领性文件是A. 姿政新篇B. 天朝田亩制度C. 十款天条D. 太平刑律2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司法机关是A. 中央审判所B. 司法部C. 法院D. 大理寺二. 多选择1. 旧五刑包括A. 墨C. 宫D. 刖2. 春秋时期,反对郑国\晋国公布成文法的有A. 孔子B. 子产C. 叔向D. 邓析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新确立的制度有A. "八议"B. "官当"C. "重罪十条"D. "准五服以治罪"4. 清代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主要立法有A. 西藏通例B. 苗例C. 蒙古例D. 大清律例5. 西周时期婚姻成立的条件有A. 六礼B. 父母之命C. 媒妁之言D. 同姓不婚6. 秦朝的法律形式有A. 律B. 令C. 式D. 科7. 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A. 缩小了皇权B. 扩大了皇权C. 缩小了国会权力D. 扩大了国会权力8. 春秋时期楚国先后制定了A. 仆区法B. 宪令C. 被庐法D. 茆门法9. 汉朝的<九章律>在<法经>的基础上增加了A. 户律B. 兴律C. 职制律D. 厩律10. 西周时期的王命具有法律效力,形式有B. 诰C. 命D. 诏11. 汉代用于打击镇压农民反抗的罪名有A. 大逆无道B. 群饮罪C. 首匿罪D. 通行饮食罪12. 唐律有关贵族官员犯罪减免刑罚的规定有A. 八议B. 请C. 减D. 免罪13. 清末预备立宪的活动主要有A. 筹建咨议局B. 筹建资政院C. 颁布<宪法大纲>D. 颁布<十九信条>14. 中国的法形成的特点有A. 礼法结合B. 早熟性C. 维护专制王权D. 刑事法规发达15. 抗日民主政权的婚姻法所基于的原则是A. 男女平等B. 父母主婚C. 婚姻自由D. 一夫一妻16. 秦代连坐的范围有A. 室家连坐B. 什伍连坐C. 军伍连坐D. 官吏连坐17. 秦律规定,定罪量刑时加重处罚的有A. 集团犯罪B. 累犯C. 过失D. 共犯18. 唐律对当时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包括A. 日本B. 朝鲜C. 印度D. 越南19. 抗日民主政权的司法体制特点包括A. 司法行政与审判合一B. 审检合一C. 审检分立D. 司法行政与审判分立20. 人们一般认为汉律共计60篇,是由以下哪些法律构成A. 九章律B. 傍章律C. 越宫律D. 朝律21.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制指导思想是A. 一断于法B. 刑无亲疏C. 重其轻罪D. 亲亲,尊尊22. 清朝的会审制度包括A. 热审B. 朝审C. 秋审D. 大审23. 宋代增设的新刑罚有A. 枭首B. 折杖法C. 刺配D. 凌迟24. 唐代的御史台包括A. 殿院B. 察院C. 台院D. 都察院25. 抗日民主政权刑罚制度中附加刑有A. 死刑B. 拘役C. 罚金D. 没收财产。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试题

中国法制史试题中国法制史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个选项是符合1、唐朝中央最⾼审判机关是()A、刑部B、⼤理寺C、都察院D、御史台2、差遣制度最早开始于()A、唐朝B、宋朝C、元朝D、清朝3、宋朝的刑罚制度,基本上是沿袭了唐代的五刑,但是《宋刑统》创制了()A、凌迟B、折杖刑C、刺配刑D、充军4、宋朝民事案件的终审机关是()A、刑部B、皇帝C、户部D、礼部5、我国历史上第⼀部由朝廷刊版印⾏,发⾏全国的封建法典是()A、《唐六典》B、《宋刑统》C、《明⼤诰》D、《清会典》6、我国历史上最早确认⼥⼦继承权的是()A、唐朝B、西夏C、元朝D、宋朝7、宋代出现的我国最早的⼀部⽐较完整的法医学专著是()A、《春秋诀狱》B、《者狱龟鉴》C、《棠阴⽐事》D、《洗冤集录》8、我国历史上第⼀部⽤少数民族⽂字印⾏的法典是()A、《重熙条制》B、《天盛改旧新定律令》C、《皇统制》 D《泰和律义》9、元朝确⽴的⽴法指导思想是()A、集权中央B、附会汉法C、重奠治国D、参汉酌⾦10、元朝中央最⾼⾏政机关是()A、枢密院B、宣政院C、中书省D、军机处⼆、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在每⼩题所列出的选项中⾄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1、宋朝的“两府”是指()A、中书省B、内阁C、枢密院D、⼤理寺2、宋朝选任官吏的途径主要包括()A、纳捐B、互推C、科举 D恩荫3、元朝将当时在中国境内的居民分为()A、蒙古⼈ B南⼈ C、⾊⽬⼈ D、汉⼈4、下列属于明朝会官审录制度的有()A、⼤审B、热审C、秋审D、圆审5、清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考,分为()A、乡试B、省试C、会试D、殿试6、清政府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制定了⼀系列的专门法律,其中包括()A、《蒙古律例》B、《回律》C、《⾄正条格》D、《番例条款》1、在宋代,各路所设提点刑狱司,不是⼀级审判机构,⽽是中央派出的监督机构,负责复查地⽅审断案件。

《中国法制史》网上考试题库【勿删】

《中国法制史》网上考试题库【勿删】

答案 B
15.战国时期,史称“改法为律”这是( )。 A.李悝 B.商鞅 C.韩非 D.吴起 答案 B
16.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殇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答案 C
17.秦朝强制男性犯人修筑城墙一类的劳役,女性犯人服舂米的劳役,这种刑罚称( ) A.司寇 B.罚作 C.鬼薪白粲 D.城旦舂 答案:D
33.汉代下诏“除肉刑”,是汉武帝改革刑制的一次措施。( 错) 34.皇帝亲自录囚,始于汉武帝。( 错)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29.中国古代社会中第一部儒家化的法典是 A.《九章律》 B.《傍章》 C.《泰始律》 D.《唐律疏议》 答案 C
30.封建“五刑”和“十恶”最早规定于 A.《北齐律》 B.《晋律》 C.《唐律疏议》 D.《开皇律》 答案 D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秦朝、两汉的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2.春秋时期,首次公布成文法典的国家是 A.郑 B.晋 C.齐 D.楚 答案:A
13.战国时期,提出“刑无等级”法治主张的是 A.韩非 B.商秧 C.李俚 D.吴起 答案:B
14.《竹刑》是郑国大夫( )私自编撰的。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赵盾
D.券书
7.西周的婚姻管理机关是( A.媒氏 B.司徒 C.司约 答案 A
)。 D.司土
8. 西周的买卖契约叫( )。 A.质、剂 B.傅别 C.合同 答案 A
D.契约
9.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答案:C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西周“七出”的内容
A.盗窃
B.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法制史》题库(一)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眚与非眚B、傅别质剂C、狱讼D、钧金束矢2 ( )A、春B、汉C、隋D、唐3 ( )A、纳采、问名、纳币、纳吉、请期、亲迎B、问名、纳采、纳币、纳吉、请期、亲迎C、纳采、问名、纳币、纳吉、请期、亲迎D、问名、纳采、纳吉、纳征、请期、亲迎4 ( )A、律令格式B、律令科比C、律典疏例D、律令敕例5 ( )A、北齐律B、北周律C、北魏律D、隋律6 ( )A、四尺B、五尺C、六尺D、六尺五寸7 ( )A、大元通制B、风宪宏纲C、元典章D、至元新格8 (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9 ( )A、番例B、西宁番子条例C、理藩院则例D、回疆则例10 ( )A、众议院B、资政院C、咨议局D、参议局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昏B、墨C、贼D、杀2“三不去”的内容包括 ( )A、与更三年丧B、前贫贼后富贵C、有所娶无所归D、妻子患病3 ( )A、铸刑书B、仆区法C、茆门法D、铸刑鼎4 ( )A、髡B、耐C、完D、赀5 ( )A、朝律B、越宫律C、傍章律D、九章律6 ( )A、造意者B、家长C、监主D、化外人7 ( )A、《至元新格》B、《元典章》C、《至正条格》D、《大元通制》8 ( )A、充军刑B、枷号刑C、剌配刑D、廷杖9 ( )A、《蒙古律例》B、《西藏通制》C、《苗例》D、《回疆则例》10 ( )A、商行为B、公司律C、票据法D、海船律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45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二)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提出的。

A、夏B、商C、西周D、春秋2 ( )A、嘉石之制B、圜土之制C、居作之制D、罚作之制3 ( )A、《法经》B、《汉九章》C、《唐律疏议》D、《宋刑统》4 ( )A、《关市律》B、《效律》C、《金布律》D、《傅律》5 ( )A、律令格式 B C、律令科比 D、诏制律例6 ( )A、杂法B、具法C、网法D、捕法7 ( )A、同类相犯各依本俗法 B C、依津拟断 D、以其本国法拟断8 ( )A、大理寺B、刑部C、廷尉D、都察院9赖和班禅买童转世专门法规是 ( )A、《西藏章程》B、《西藏通制》C、《西藏禁约十二事》D、《礼部则例》10 ( )A、大清律例 B C、大清现行刑律 D、大清新例律二、多项选择题:(20×2=20分)1 ( )A、当事人的盟誓B、傅别C、质人D、五听2 ( )A、改法为律 B C、奖励军功 D、取消“刑不上大夫”的特权3 ( )A、买卖契约B、雇佣契约C、借贷契约D、租借契约4 ( )A、荐举B、征召C、考试D、任子5 ( )A、战俘B、罪犯C、隶臣妾D、人臣妾6 ( )A、群饮罪B、首匿罪C、通行饮食D、见知故纵7 ( )A、征召B、辟举C、任子D、察举8 ( )A、商人B、官吏C、奴婢D、赘婿9 ( )A、《新律》B、《泰始律》C、《北魏律》D、《北齐律》10 ( )A、《州郡令》B、《尚书官令》C、《军中令》D、《邮传令》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因。

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三)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嘉石B、圜土C、D、虎2 ( )A、四尺B、五尺C、六尺D、六尺五寸3布遭到了反对,其中孔子反对的公布成文法的邦国是 ( )A、晋国B、鲁国C、郑国D、楚国4 ( )A、乏徭B、逋事C、傅别D、傅籍5 ( )A、诉B、告诉C、告劾D、弹劾6 ( )A、宫刑B、斩右趾C、加役流D、充军7 ( )A、御史大夫B、御史台C、都察院D、监察院8 ( )A、十九信条B、钦定宪法大纲C、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9 ( )A、《南京条约》B、《望厦条约》C、《虎门条约》D、《中关五口通商章程》10 ( )A、大清刑事诉讼律B、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C、法院编制法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大案奏裁制 B C、鞫谳分司制 D、理雪制度2 ( )A、《皇统制》B、《续降制书》C、《泰和律义》D、《泰始律》3 ( )A、蒙古B、色目C、汉人D、南人4 (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条画五章》D、《元典章》5 ( )A、养老B、年限C、出舍D、归宗6 ( )A、包银B、俸钞C、两税D、丝料7 ( )A、“胡党案”B、“蓝党”案C、空印案D、郭桓案8 ( )A、《大诰》B、《大明律》C、《大明令》D、“教民榜文”9 ( )A、奸党罪B、交结近待官员罪C、大臣专擅选官罪D、文臣不得封公候罪10 ( )A、肃政廉访司B、御史台C、都察院D、六科给事中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革。

3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四)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西周的礼B、唐律疏议C、宋刑统D、汉九章2 ( )A、眚B、眚C、终D、非终3作为一项平抑粮价的变法措施是由 ( )A、商鞅提出B、子产提出C、李悝提出D、叔向提出4 ( )A、顾山B、嘉石制C、罚作D、城旦舂5 ( )A、北周律B、北魏律C、北齐律D、晋律6 ( )A、九篇B、十二篇C、十八篇D、二十篇7 ( )A、唐六典B、政典C、大明会典D、大清会典8 ( )A、大浩B、条法事类C、重法地法D、编敕9 ( )A、大元通制B、至元新格C、至正条格D、元典章10 ( )A、请求判决B、请求上诉C、请求复审D、请求宣判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B、行伪而坚C、析方破律D、假于鬼神、时日、卜筮2 ( )A、嫡长子继承制B、小宗服从大宗C、周王既是天子又是家长D、亲亲尊尊3 ( )A、废世卿世禄B、尽地力之教C、善平籴D、制定《法经》4 ( )A、全家连坐B、什伍连坐C、军队连坐D、官吏间连坐5 ( )A、出界B、事国人过律C、非正D、阿堂6 ( )A、齐衰B、斩衰C、大功小功D、缌麻7 ( )A、创设加役流B、三复奏变为五复奏C、改兄弟连坐的范围D、明确比附原则8 ( )A、一月B、二月C、三月D、六月9 ( )A、雍正会典B、乾隆会典C、嘉庆会典D、光绪会典10 ( )A、罚金B、拘役C、有期、无期徒刑D、死刑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五)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夏法B、夏刑C、禹刑D、汤刑2 ( )A、官刑B、政典C、王制D、甘誓3 ( )A、成劾B、读鞫C、乞鞫D、讼狱4楚国制定的有关隐匿亡人的法律被称为 ( )A、被庐之法B、常法C、仆区法D、茆门法5 ( )A、废徭B、乏徭C、逋事D、荒阅6 ( )A、法家思想B、儒家思想C、黄老思想D、理学思想7 ( )A、北魏B、唐朝C、隋朝D、宋朝8 ( )A、不睦B、不义C、不道D、恶逆9 ( )A、大清律例B、大清律集解C、大清现行刑律D、大清新刑律10 ( )A、宋刑统B、法经C、汉九章D、唐律疏议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BC、嫡长子的继承权D、一夫一妻多妾制2 ( )A、“尽地力之教”B、“善平籴”C、“明法审令”D、制定《法经》3 ( )A、《秦律十八种》B、《秦律杂抄》C、《法律答问》D、《封诊式》4 ( )A、具五刑B、族诛C、枭首D、醢脯5 ( )A、轻徭薄赋B、约法省刑C、明德慎刑D、德主刑辅6 ( )A、绞B、斩C、腰斩D、弃市7 ( )A、死刑复奏制B、大理寺的设置C、律博士的设置D、准五服以制罪8 ( )A、八议B、请、减C、赎D、官当9 ( )A、禁榷B、抽分C、博买D、收市10 ( )A、蒙古B、色目C、汉人D、南人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六)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 ( )A、恶而掠美B、贪以败宫C、杀人无忌D、汝不恭命2 ( )A、商朝B、战国时期C、春秋时期D、西周时期3 ( )A、饮食B、祭祀C、军事D、刑杀4 ( )A、决事比B、春秋决狱C、廷行事D、封诊式5 ( )A、15岁B、20岁C、23岁D、25岁6 ( )A、晋律B、魏新律C、北齐律D、大统式7 ( )A、《大业律》B、《开皇律》C、《贞观律》D、《永徽律》8 ( )A、禁榷法B、市易法C、市舶条法D、商贾法9 ( )A、至元新格B、大元通制C、至正条格D、元典章10 ( )A、充军B、枷号C、廷杖D、夹棍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奴隶B、兵器C、牛马D、珍异之物2 ( )A、告劾B、纠举C、公室告D、非公室告3 ( )A、秦律18种B、秦律杂抄C、法律问答D、封诊式4 ( )A、律B、令C、科D、比5 ( )A、与更三年丧者B、前贫贱后富贵者C、有所娶无所归者D、不可共粜盛者6 ( )A、男子B、造意者C、家长D、监监部主7宋代在刑罚制度方面的主要变化表现为实施 ( )A、折杖法B、凌迟C、廷杖D、刺配8 ( )A、《雍正会典》B、《乾隆会典》C、《嘉庆会典》D、《光绪会典》9 ( )A、债权B、物权C、亲属D、继承10 ( )A、晋律B、开皇律C、大业律D、武德律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4?56?五、论述题:(2×10=20分)12中国法制史题库(七) 一、单项选择题:(10×1=10分)1原则最早提出在 (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 ( )A、圜土制B、嘉石制C、靡胥制D、梏摹制3 ( )A、律令格式B、律令科比C、敕令格式D、例全科比4 ( )A、曹魏律B、晋律C、北魏律D、南陈律5 ( )A、唐六典B、明会典C、清会典D、元典章6 ( )A、唐律B、汉律C、法经D、刑鼎7 ( )A、工律B、田律C、均工律D、效律8 ( )A、质剂B、傅别C、券书D、卷契9 ( )A、番例B、盛亲定例C、回疆则例D、保甲条例10 ( )A、刑部B、法部C、大理院D、大理寺二、多项选择题:(10×1=10分)1 ( )A、辞听B、色听C、气听D、目听2 ( )A、贾弃B、张斐C、杜预D、刘劭3 ( )A、谋反B、弃城C、恶逆D、不道4 ( )A、断例B、指挥C、申明D、看详E、诰谕5 ( )A、六部尚书B、左都御史C、大理寺卿D、通政史6 ( )A、律B、令C、例D、会典7 ( )A、原例B、增例C、钦定例D、事例81906年五大臣回国后,上书建议进行预备立宪,认为立宪的好处是 ( )A、皇位永固B、外患渐轻C、内乱可弭D、君主立宪9 ( )A、流刑B、死刑C、杖刑D、笞刑10 ( )A、松岗义正B、法律馆C、礼学馆D、志田钾太郎三、名词解释:(5×4=20分)12345四、简答题:(6×5=30分)123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