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西风颂读后感

合集下载

对西风颂的理解

对西风颂的理解

对西风颂的理解对于《西风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解读和理解。

《西风颂》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诗经》中的一篇,属于风类诗。

全诗共有五章,每章四句,共计二十句。

它以西风为主题,通过对风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久旱的期盼和对生活的希望。

作品整体气势雄浑,语言简洁明快,给人一种豪放的感觉。

从诗歌结构上看,《西风颂》采用了对偶的方式,每句的前两个字与后两个字呼应,形成了句与句之间的韵律感。

这种对偶的结构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然后,从诗歌意象上看,《西风颂》主要通过对风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诗中提到了西风吹拂的景象,如“西风凋碧树,独有凄凉人”、“萧萧送古今,泱泱独沉吟”等。

通过对风的描写,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久旱的期盼和对生活的思考。

从诗歌主题上看,《西风颂》主要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痛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提到了“凄凉”、“泱泱独沉吟”等词语,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忧伤和无奈。

同时,诗中也有“凤翔于千仞,悲鸣断人肠”、“如何其沉吟”等诗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西风颂》还有一层比喻意义。

风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具有无所不在的特点。

诗中的风被赋予了象征的意义,代表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通过对风的描写,作者间接地表达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总的来说,《西风颂》是一首优秀的古代诗歌作品,通过对风的描写和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

诗中采用了对偶的结构,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

同时,诗中的风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通过对《西风颂》的深入理解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思想内涵。

《西风颂》读后感3篇

《西风颂》读后感3篇

《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诗作。

全诗气概雄阔,境地奇丽雄伟,拥有浓烈的革命浪漫主义特点,通篇采纳了象征、寓意手法,含蕴深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对于这首诗的读后有感,欢迎大家阅读!《西风颂》读后有感(一)冬季来了,春季还会远吗?”这句西风颂中交口称赞的名言,被几代革命人作为座右铭。

也正是由于这句话,让我对雪莱诗选中《西风颂》这首,感想颇深。

作者以激动的语调描述了西风的形象,进而将西风塑造为一个敢于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代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信念和向旧世界宣战的信心。

雪莱曾自己说过“构想和基本写成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诺河岸的一个树木里,当时天气平和、清爽,而这场暴风正集聚水气,倾斜下秋雨。

如我所料,在日落时分,暴风大作,雨雹如注,陪伴着西萨滨地域独有的那种壮观的闪电、雷声。

“由此能够知道,那狂暴、雷雨交加的西风,是生命的呼吸、是诗人的感觉,体验过的。

正由于这样,诗人笔墨下的西风才这样的真切、壮观!读到这里,真有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诗作共分为三大多数,主要从正面直接描绘西风,写它给大地、天空、海洋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两部分主要抒写诗人由此而产生的感情。

在经历了寒冬的历练以后,人会变得更为有韧性,这自然是冬季的寒冷带给我们的考验。

也能够说,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馈送,让我们有时机领会到人生的此外一个侧面的样子,免得我们在一个平定的环境中找不到方向。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宴安鸩毒,不可以怀也。

让我们再一次细细品尝这句冬季来了,春来还会远吗?是啊!全部都要有一个好的目标和希望,人类才能进步、向前。

《西风颂》读后有感(二)浪漫多情是雪莱,革命事业有雪莱,西风赞歌是雪莱,文学桂冠有雪莱;上天入地是西风,搅弄风云有西风,游送生命是西风,掀起大浪有西风;阵容浩荡是革命,改朝换代有烈士,身先士卒是革命,无所恐惧有战士。

看吧,那一阵阵西风已经暴虐而来了,那一个个斗士已经整装待发了,那一场场革命马上爆发了西风的力量是骁勇刚强的。

诗歌读后感(五篇)

诗歌读后感(五篇)

诗歌读后感(五篇)第一篇:诗歌读后感诗歌读后感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诗歌吧,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歌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歌读后感篇1冰心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杰出女作家。

她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投入新文学活动,在这长达八十年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散文、诗歌和小说等作品,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不得不说,冰心的作品真是让人叹服叫绝。

每词每句,都用得极其到位,“湖水也翠得凄然”,这“凄然”二字,刻画出了冰心那无尽的乡愁,无尽的痛苦。

“我惨默无声,我已拼着鼓勇去领略。

正如立近万丈的悬崖,下临无际的酸水的海。

与其徘徊着惊悸亡魂,不如索性纵身一跃,死心的去感觉那没顶切肤的心酸的感觉。

”“乡愁麻痹到全身,我掠着头发,发上掠到了乡愁;我捏着指尖,指上捏着了乡愁。

是实实在在的躯壳上感着的苦痛,不是灵魂上浮泛流动的悲哀!”这两段文字字字之间流露出一种伤感,一种悲哀,一种痛苦。

尽管冰心是一个大作家,尽管冰心的文字那么精巧,但她不是大圣人,她也身在异乡,她也要饱受乡愁的折磨!长大后,我们也会远离自己的父母,亲人,去独立生活,只不过提前在冰心的笔中感受到了些辛酸泪。

冰心在描写与父母,姐弟分离时的悲伤,并为有用华丽的词句,但朴实的语言也着实让我们体会到了人一生的悲欢离合。

冰心的作品不少是给青少年看的,而我在一次又一次读了她的作品后也有不同的体会。

就把下面的“冰心语丝”送给大家吧:这如火如荼的爱力,使这疲缓的人生,一步一步地移向光明!有了我的爱,便是有了一切!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

诗歌读后感篇2拿到《诗歌里的平阳》这本书,就有一种奇妙的感觉,封面是油画,所画的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这个地方就是平阳。

我想最奇妙之处,就是本书作者想把平阳比作一个世外桃源吧。

我情不自禁翻看这本用诗歌来歌颂平阳的书。

作家任泽健先生一定有一双会探索美的眼睛。

西风颂读后感

西风颂读后感

西风颂读后感《西风颂》是一篇富有哲理意味的作品,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感悟。

这篇文章通过描写西风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岁月的追忆和思考人生的哲思。

我在阅读中深刻体会到生命的短暂与美好,以及对生活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希望。

文章以风为线索,描绘了西风带来的秋意渐浓、林木凋零的景象。

作者将西风的声音和色彩形容得令人想象深远。

西风轻吹的声音中,仿佛流淌着白衣少年的忧伤和无奈。

西风渲染的黄色不再是金秋的辉煌,而变成了沧桑和寂寞。

这种细腻的描写让我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逝去的思念,也让我对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西风颂》不仅表达了对流逝岁月的感慨,更包含着对生活本质和人生真谛的思考。

作者在追忆过去的同时,也在思考着未来。

他不仅看到了生命的短暂和遗憾,更看到了生命的美好和希望。

他用文字唤起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追求。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应该珍惜和把握每一天,不管风起云涌还是风平浪静,都要积极面对、努力奋斗。

读完《西风颂》,我也不禁对生活中的流失岁月有所感慨。

我们总是很容易在忙碌中错过了一些重要的东西,人们常说时间是最公平的,但我们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然而,时间并不会等待任何人,它会带走和给予我们许多东西。

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珍惜每一天,充实自己,尽量做到无悔人生。

在短暂而美好的人生中,我们应该追求更多的快乐与成长。

《西风颂》给了我巨大的启示,它让我意识到人生的短暂,同时也唤起我对未来的期待。

我认识到,只有积极向上、不断学习与进步,才能充实自己,让自己的一生充满意义。

最后,《西风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教会了我如何面对逝去的岁月和未来的未知。

在这短暂而美妙的人生里,我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努力成长、追求快乐。

我希望自己能像西风一样,无论时间如何变化,都能坚强不屈,积极面对,成为自己的风暴,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丽。

关于诗的读后感

关于诗的读后感

关于诗的读后感读完一首诗之后,我常常会被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所打动。

诗歌有着让人身临其境的魔力,它能够用简单的文字抒发出作者内心的苦痛、快乐、思索以及对世界的观察。

通过与作者的经历和感受产生共鸣,我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他们所想要表达的含义。

有时候,读完一首诗之后,我觉得自己被带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比如,当我读到雪莱的《西风颂》时,我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

诗中描述的西风带来了春天,为大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我被诗中的意象所打动,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魅力。

读诗也是一种享受,就像品味美食一样。

每当我踏入诗歌的世界,我就像是迈入了另外一个维度,我能够感受到文字中流淌的情感和意义。

有时候,我会感受到诗歌的忧伤和悲凉;有时候,我会被诗歌中的爱情和温情所感动。

无论是哀婉的悲歌,还是欢快的抒情诗,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灵魂的倾诉。

读诗还能够让我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诗人和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通过阅读一首诗,我可以了解到诗人对某个时期的反思和感悟,进而更好地理解当时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诗歌是一面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镜子,通过读诗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诗歌读后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认识自我。

在读诗的过程中,我往往会陷入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之中。

诗歌给了我一个独特的视角,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

每当我读完一首诗之后,都会停下来反思与思索。

我会问自己,为什么我对这首诗感到如此有感触?是因为我亲身经历过类似的情感吗?还是因为这首诗触动了我内心的某个角落?通过这些反思和思考,我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情感和内心的变化。

在读完一首诗之后,我常常会感到心情愉悦和满足。

诗歌给了我一种心灵的治愈和慰籍,它能够安抚和净化人的情感。

无论是忧伤和痛苦的诗还是欢快和温馨的诗,都能够带给我一种独特的愉悦和满足感。

诗歌的美在于它的感染力和独特性,能够打动人的心弦,引发人的共鸣。

读《西风颂》有感

读《西风颂》有感

读《西风颂》有感
西风颂映入眼帘的感觉是西风向我吹着悲伤,可是在雪莱的角度上,西风既是我们的东风,从而西风的悲伤又变得像东风如此的温暖,整个世界在西风的吹拂下,变得是唯美动人。

《西风颂》让我看到的是一幅幅图画,春夏秋冬和世间万物组成的一幅幅图画。

春天,暖和的太阳渐渐升起,被照射的晶莹剔透的露水沾湿嫩绿的芽叶,花儿在沉睡中慢慢苏醒。

小河蜿蜒在山与山之间,大理石在河水的唤醒下,又变得生机勃勃。

小女孩穿着一席白裙,站在高处,眺望远方,风吹起感觉像是白皙的精灵在飞翔。

夏天,炽热的太阳铺满了大地,湛蓝的天空像夏季湛蓝的大海,空气里充满原木的味道,万物都在欢腾。

晚上,明朗的夜空,在一轮月光和星光下,似乎一片恬静。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蔚蓝色的天宇换上金黄的新衣。

日色偏暗,勤劳的农民收获他们的勤苦而来的农作物。

冬天,刺骨的寒风扑面吹来,看到秃裸的树枝,苍白的花朵凋零,所有的生命躺在冰雪的土地上,毫无声息的离去了。

这是我能看到的画面,可从中,看到雪莱她将死亡有时写得非常温暖,即使死者在冰冷的棺材里,依然感受到死者安息,死者所在地方是一个世外桃源。

有时死亡又是刺骨寒冷,即使被安好的埋葬也像是尸横遍野无人过问。

快乐与痛苦夹杂着,有时看到艰苦中生命的坚强,有时看到欢笑中生命的无奈。

愿你能被世界温柔的对待。

雪莱诗选的读后感

雪莱诗选的读后感

雪莱诗选的读后感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然、对人性、对社会的热爱和思考。

他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由、对理想、对美好的追求,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感悟和启迪。

读完雪莱的诗选,我深受其作品的感染,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

雪莱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他的诗中常常描绘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同时,他也深刻关注人类的苦难和命运,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人类悲欢离合的描写和对人性的思考。

雪莱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对自由、对平等、对正义的追求,他用诗歌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在雪莱的诗选中,我最喜欢的是《西风颂》。

这首诗是雪莱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西风为主题,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诗中的“西风”不仅是自然界的力量,也是诗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的象征。

诗中的“西风”吹走了束缚人类的枷锁,给人们带来了自由和希望。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其内在的力量和美感所感染,对自然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除了《西风颂》,雪莱的其他诗歌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比如《西敏寺抒怀》中对政治腐败的批判,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致西风》中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奥西曼底》中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等等。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富有美感,而且在内涵上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雪莱的诗歌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理想主义的追求,更是因为他的诗歌作品中蕴含着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和批判。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富有美感,而且在内涵上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读完雪莱的诗选,我对自然、对生命、对社会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也对自由、对理想、对美好未来有了更加坚定的追求。

总的来说,雪莱的诗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对自然、对人类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关怀和思考。

破坏·保护·自由——分析《西风颂》中的生命意义

破坏·保护·自由——分析《西风颂》中的生命意义

破坏·保护·自由——分析《西风颂》中的生命意义雪莱PercyByssheShelley(1792~1822),十九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少年多才,短短的三十春秋历程,却留给了世人不少经典的诗句。

雪莱是抒情诗的巨匠,创作了大量出色的诗章。

他虽以浪漫主义手法来抒发感情,却不失强烈关注现实。

他的一生都在同情弱小,反对旧事物,对社会新况充满了无限憧憬。

在这众多的诗篇中,《西风颂》是他对生命发出礼赞的最强音。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

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的呼吸――奔放的西风”,创造出既是破坏者又是保护者的西风形象。

感情真挚磅礴,格调高昂激越。

传统的看法认为雪莱的这首诗更多地强调了它的社会革命性和胜利预言性的一面,这里我将从讴歌永恒的生命这个角度,探寻该诗主题的另一侧面。

诗歌本身是诗人人生经历与思维观念的最佳参照对象,它往往能够有意无意地反映出诗人的创作激情与情感渊源。

因此在探寻《西风颂》的生命赞歌之前,我们有必要对雪莱的生平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他出生于乡村地主家庭。

祖父是男爵,父亲依附辉格党当了议员。

雪莱6岁学拉丁文,10至12岁在赛恩学馆学习算学、拉丁文、法文、地理、天文,听化学和物理的讲演。

1804年进入伊顿公学,继续学习法文和德文。

不难看出,出生上层的雪莱接受了高等优越的教育,奠定了其写作的深厚功力。

然而他从小却对家庭的保守气氛以及那种矫揉造作的绅士风度充满了厌恶。

雪莱从小就与父亲格格不入,后来导致他与家庭的决裂。

他年青时期接受了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和英国激进民主派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就因刊印激进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而被开除;因为长诗《麦布女王》中所蕴含的反封建反剥削主题,他遭到统治者的仇视和迫害;《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中战斗不懈的主人公则可以看做是作者本人人格的具体形象化。

这些都很好地反映了雪莱与生俱来的反叛性和斗争精神,值得世人为之赞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fter reading ODE TO THE WEST WIND
——写在读完《西风颂》之后
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
Thou, from whose unseen presence the leaves dead
Are driven, like ghosts from an enchanter fleeing,
呵,狂野的西风,你把秋气猛吹,不露脸便将落叶一扫而空,犹如法师赶走了群鬼,
If I were a dead leaf thou mightest bear;
If I were a swift cloud to fly with thee;
A wave to pant beneath thy power, and share
如果我能是一片落叶随你飘腾,如果我能是一朵流云伴你飞行,或是一个浪头在你的威力下翻滚,
The trumpet of a prophecy! O, Win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吹响一个预言!呵,西风,如果冬天已到,难道春天还用久等?
以上是出于个人喜欢,在英语老师的介绍下,自己做的摘抄。

英语阅读其实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内,更应该注重课外。

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我用了接近一个月的时间,把这首长诗,从头到尾初学了一遍。

个人感觉,这不仅能满足我对中英文诗歌的喜好,还能结合语法学习相关的语法点(如if从句中的虚拟语气),更加培养了我好的学习习惯,让我意识到,个人探索、个人研究在我学习方面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以下是撇开课堂英语语法以外,为了更好的理解这首诗歌,所做的资料查询与搜索,这真正让我学到了课堂之外的许多知识。

背景:
当时,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和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英国工人阶级为了争取自身的生存权利,正同资产阶级展开英勇的斗争,捣毁机器和罢工事件接连不断。

1819年8月,曼彻斯特八万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反动当局竟出动军队野蛮镇压,制造了历史上著名的彼得卢大屠杀事件。

雪莱满怀悲愤,写下了长诗《暴政的假面游行》,对资产阶级政府的血腥暴行提出严正抗议。

法国自拿破仑帝制崩溃、波旁王朝复辟以后,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广大人民正酝酿着反对封建复辟势力的革命斗争。

拿破仑帝国的解体也大大促进了西班牙人民反对异族压迫和封建专制的革命运动,1819年1月,终于响起了武装起义的枪声。

就在武装起义的前夕,雪莱给西班牙人民献上了《颂歌》一首,为西班牙革命吹响了进军的号角。

在意大利和希腊,民族解放运动方兴未艾,雪莱的《西风颂》发表不久,这两个国家也先后爆发了轰轰烈烈的武装起义。

面对着欧洲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革命形势,雪莱为之鼓舞,为之振奋,诗人胸中沸腾着炽热的革命激情。

这时,在一场暴风骤雨的自然景象的触发下,这种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立刻冲出胸膛,一泻千里,化作激昂慷慨的歌唱。

(摘自网络)
赏析:
雪莱自己说:“构思和基本写成这首诗,是在佛罗伦萨阿诺河岸的一个树林里,当日气温和煦,清新,而这场暴风正集聚水气,倾泻下秋雨。

如我所预料,在日落时分,狂风大作,雨雹如注,伴随了西萨尔滨地区特有的那种壮观的雷电。

”由此,可以知道,那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是诗人亲自感受过的,正因为如此,诗人笔下的西风才如此真实、壮观!
我读《爱的哲学》
Love's Philosophy爱的哲学 by Percy Bysshe Shelley
The Fountains mingle with the river泉水总是向河水汇流,
And the rivers with the ocean, 河水又汇入海中,
The winds of heaven mix for ever天宇的轻风永远融有
With a sweet emotion; 一种甜蜜的感情;
Nothing in the world is single, 世上哪有什么孤零零?
All things by a law devine万物由于自然律
In one another's being mingle--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

Why not I with thine? 何以你我却独异?
See the mountains kiss high heaven你看高山在吻着碧空,
And the waves clasp one another; 波浪也相互拥抱;
No sister-flower would be forgiven谁曾见花儿彼此不容:
If it disdain'd its brother: 姊妹把兄弟轻蔑?
And the sunlight clasps the earth, 阳光紧紧地拥抱大地,
And the moonbeams kiss the sea--月光在吻着海波:
What are all these kissings worth, 但这些接吻又有何益,
If thou kiss not me? 要是你不肯吻我?
《爱的哲学》是诗人雪莱于1819年发表的一首著名抒情诗。

诗分为两个诗节,每节有八个小句,排列成十六行。

该诗呈隔行押韵,运用了比喻、反诘等各种修辞手法,简洁明快,朗朗上口。

雪莱的这首诗以自然现象来揭示自然界及人类共有的规律。

诗人首先以丰富的想象及朴素的文风对自然景物一小溪、河流、大海和风儿等进行描述,归纳出万物都成双成对、互相融合的客观规律,然后把它推及人类的爱情之上,指出爱情是发自内心的自然的感情。

第二诗节诗人从对自然界的
描述过渡到人类之上,直指人类的爱情,鼓励相爱的人们不要害怕世俗的阻力,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全诗情景交融,给人言虽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可能是受英语老师的影响,最近同学们掀起了“诗歌热”,尤其是最近老师推荐的雪莱的诗,虽然英语里面也有许多古文,但是经过我们小组的共同努力,以及老师的帮助,对这首诗也算是有了初步的了解。

英文诗歌的美,不亚于中文的古诗!
《楚门的世界》“读”后感
读一本英文小说,或看一部英文电影,并写一篇读后感,这是这个暑假的英语作业。

由于我假期繁忙的缘故,更由于我对英文电影的偏爱,我选择了“读”电影《楚门的世界》。

对于这样一部电影,真正让我反思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我们生活的世界到底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实在,还是由别人创造并且操控的近乎虚拟的空间呢?电影中的楚门生活在一个由人为操控的真实但却虚幻的空间中,除了楚门,其他人全部是本色演出的演员,楚门每一天遇到的人、需要做的事情都是导演事先安排好的,以至于他看到的天空、游玩的大海等等无一不是人造的产物。

其二,有什么真的完全能够控制人完全让人失去自主认知吗?电影中的楚门从最一开始的对施维亚的无尽的爱,对去斐济的炽热的追求到见到自己已经溺死的父亲重新活过来,这些事情都深深引起了楚门的好奇心还有无尽的探知欲,最终楚门在历经了人造的风暴、狂风之后终于揭穿了这个惊世骇俗的阴谋,楚门用最后一句“祝你早安、午安、晚安”结束了这样一场华丽的闹剧,但是,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到底有没有那么一个“EXIT”按钮呢?这个还是由人为设置的按钮,或许我们这些人是没有办法享用,因而我们在时刻经历着梦想的炽烈还有破灭,现实的喜怒哀乐,所以说似乎我们每个人又始终被操控着,无法挣脱命运的魔爪。

一部真正好的作品是不该有定论的,或许,这便是这部电影,这本“小说”,给我上的人生一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