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 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大型形体礼仪课程设计

大型形体礼仪课程设计

大型形体礼仪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大型形体礼仪的基本知识,包括站姿、坐姿、走姿等,并了解在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

2. 使学生了解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认识到遵守礼仪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优雅的站、坐、走等基本礼仪动作,提高学生的形体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在不同场合运用合适的礼仪,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集体活动中遵守纪律,尊重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国家的情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大型形体礼仪课程,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用性。

学生特点: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和表现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礼仪知识学习:包括礼仪的定义、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大型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如会议、庆典、接待等场合的礼仪要求。

教材章节:第一章 礼仪概述,第二章 礼仪的分类与作用。

2. 形体训练:基本站姿、坐姿、走姿的训练,以及在不同场合的礼仪动作练习。

教材章节:第三章 形体礼仪基本动作,第四章 形体礼仪训练方法。

3.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场景演练,如接待客人、参加庆典等,提高学生在实际场合的礼仪运用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礼仪实践演练,第六章 案例分析。

4. 情感态度培养:通过讨论、分享、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

第十章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

第十章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器件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
四、典型可编程逻辑器件简介
(一) GAL16V8 简介
1. GAL16V8 引脚图
8 个输入端 8 个 I/ O 端 1 个时钟输入端 1 个输出使能控制输入端 CLK I I I I I I I I GND 1 2 3 4 5 6 7 8 9 10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VCC I/ O I/ O I/ O I/ O I/ O I/ O I/ O I/ O OE EXIT 采用 CMOS E2PROM 工艺, 可电擦除、可重复编程。
EXIT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
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类型
(一) 按可编程部位分类
类型 PROM(即可编程 ROM) PLA(即 Programmable Logic Array,可编程逻辑阵列) PAL(即 Programmable Array Logic,可编程阵列逻辑) GAL(即Genetic Array Logic, 通用阵列逻辑) 与阵列 或阵列 输出电路 固 定 可编程 固 定 可编程 可编程 可编程 固 定 可编程 固 定 固定 固定 可组态
I/O 13 I/O 12 OE 11
EXIT
可编程逻辑器件及应用
时钟输入端,提供时序电路所需要的时钟信号。 2. GAL16V8逻辑图
1 CLK 2 I 3 I 4 I I/O 19 I/O 18 I/O 17 I/O 16
5 I
6 I 7 I 8 I 9 I
I/O 15
I/O 14
与阵列的作用是产生 输入信号的乘积项。其输 入信号为 8 个输入端提供 的原、反变量和 8 个反馈 输入端提供的原、反变量。 产生这些变量的哪些乘积 项,则由对与阵列的编程 决定。

edi的课程设计

edi的课程设计

edi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场景。

了解EDI系统的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和安全保障措施。

理解EDI在现代商务交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EDI技术进行商务数据交换的能力,学会使用EDI软件进行数据传输和接收。

掌握EDI报文的编制和解析方法,具备初步的EDI系统操作和故障排除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强调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尊重他人隐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信息技术与商务应用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紧密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商务知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和实际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其在未来职场中的竞争力。

通过课程学习,实现以上所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EDI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EDI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和应用场景,阐述EDI系统的工作流程和原理。

2. EDI技术标准与规范:讲解EDI报文的结构、格式和编码规则,分析我国EDI标准体系及国际EDI标准。

3. EDI系统构建与实施:介绍EDI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要求,阐述EDI系统实施的基本步骤和关键环节。

4. EDI软件操作与应用:结合实际案例,教授EDI软件的安装、配置和使用方法,解析常见EDI报文的编制和解析技巧。

5. EDI安全保障与风险管理:分析EDI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介绍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和管理策略。

材料化学与物理课程设计

材料化学与物理课程设计

材料化学与物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材料化学与物理的基本概念,掌握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2. 学生能描述不同种类材料(如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性能特点;3.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材料化学与物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材料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实验方法对材料进行性质测试的能力,并能正确分析实验数据;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材料制备和改性方案;3. 学生能够运用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整理等方法,对材料化学与物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材料化学与物理,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2. 学生能够关注材料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材料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互相尊重、沟通协作,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中学科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学生特点: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科学现象充满好奇心。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取得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引言:材料科学概述,介绍材料化学与物理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绪论2. 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质: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材料的电学、磁学、光学性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至第四章3. 常见材料类型:金属、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应用。

教材章节:第五章至第八章4. 材料性能测试与分析方法: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等测试方法,以及实验数据分析。

教材章节:第九章5. 材料制备与改性:化学合成、物理制备、表面改性等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材章节:第十章、第十一章6. 材料化学与物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如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环境材料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及力学性能。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具备一定的结构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3. 混凝土结构类型及设计方法: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梁设计;第四章 混凝土板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柱设计;第六章 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第七章 基础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plc控制称重系统课程设计

plc控制称重系统课程设计

plc控制称重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2. 掌握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传感器的使用和信号处理方法;3. 学习PLC在称重系统中的编程方法,实现对称重过程的自动控制;4. 了解PLC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护方法。

技能目标:1. 能够操作PLC及其编程软件,完成基本的编程和仿真实验;2.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PLC控制称重系统;3. 学会分析PLC控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故障排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求实的专业态度;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关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树立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PLC控制称重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PLC基础知识:包括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编程语言及编程方法,重点讲解与称重系统相关的逻辑控制和数据处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PLC概述,第二章 PLC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第三章 PLC 编程语言。

2. 称重系统原理:介绍称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在称重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五章 称重传感器及其应用。

3. PLC控制称重系统设计:包括系统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调试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六章 PLC控制系统设计,第七章 PLC在称重系统中的应用。

4. 故障诊断与维护:分析PLC控制称重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及其排除方法,讲解系统维护与保养知识。

教材章节:第十章 PLC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PLC编程与仿真实验,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PLC控制称重系统。

财务共享服务课程设计

财务共享服务课程设计

财务共享服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作用和运作流程。

2. 学生能够掌握财务共享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报销处理等。

3. 学生能够了解财务共享服务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实际案例,并提出优化建议。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财务共享服务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利用财务共享服务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懂得在团队中发挥个人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3. 培养学生关注企业财务管理,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在提升企业竞争力中的价值,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既关注学生对财务共享服务知识的掌握,又强调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财务素养,为将来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及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课本第十章“财务共享服务”展开,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1. 财务共享服务概述:介绍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义、发展历程、分类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2. 财务共享服务的组成与运作:详细讲解财务共享服务的组成部分,如会计核算、资金管理、报销处理等,并分析其运作流程。

3. 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与挑战:探讨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优势,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以及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4. 财务共享服务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成功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为学生提供借鉴。

5. 财务共享服务实践: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财务共享服务流程,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财务共享服务的要点。

中职政治新大纲课程设计

中职政治新大纲课程设计

中职政治新大纲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职政治新大纲的基本知识点,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宪法与法律基础知识、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等;2. 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社会热点问题,提高时政素养;3.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培养全球化视野。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公民素养,使其能够自觉遵纪守法,维护自身权益;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2. 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有担当的公民;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中职政治课程,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道德品质。

学生特点: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但理论基础相对薄弱,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内容。

- 教材章节:第一章至第三章- 进度安排:6课时2. 宪法与法律基础知识:涵盖宪法的基本原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常识等。

- 教材章节:第四章至第六章- 进度安排:8课时3. 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规范、职业道德基本要求等。

- 教材章节:第七章至第九章- 进度安排:6课时4. 时政热点分析: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分析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及影响。

- 教材章节:第十章- 进度安排:4课时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讨论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初步检测
如果仪表各挡位显示有误,则检测: 检查电池电量是否充足,连接是否可靠。 检查电阻R18~R20、R48、R23~R25 的值是否正确。 检查电容C7~C12 的值是否正确。 检查线路板焊接是否有连接、虚焊、假焊。 检查滑动连接片是否接触良好。 检查液晶片、斑马条、线路板是否正确连接。
七、校准
四、正确的焊接方法
1.将电烙铁头靠在元件脚和焊盘的结合部。 2.加热温度足够高,焊锡向被焊金属扩散生成金属合金。 3.若烙铁头上带有少量焊料,可使烙铁头的热量较快传到焊 点上。将焊接点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用焊锡丝触到焊接件处,熔 化适量的焊料;焊锡丝应从烙铁头的对称侧加入。 4.焊锡量不够:造成焊点不完整,焊接不牢固。 5.焊锡过量:容易将不应连接的端点短接。 6、焊锡桥接:焊锡流到相邻通路,造成线路短路。 7.当焊锡丝适量熔化后,迅速移开焊锡丝;当焊接点上的焊 料流散接近饱满,助焊剂尚未完全挥发,也就是焊接点上的温度 最适当、焊锡最光亮、流动性最强的时刻,迅速移开电烙铁。
五、组装注意事项
1.用黄油将两个弹簧分别粘于转钮上的两个装孔内。 2.电路板插于外壳的第二个突出点之下。 3.其他组装细节见装配图10。 4.从液晶片表面揭去透明保护膜(注意:不要揭去背面的银 色衬背)。 5.在面盖里边依次放入液晶片、斑马条框架以及斑马条,确 保液晶片的小突头的方向与示意图一致。
8.小电流测量(小于200mA) 200mA) 小电流测量(小于200mA a.连接黑色测试棒到“COM”端。 b.连接红色测试棒到“VmA”端。 c.设置量程开关到“A-”位置,如果被测电流是未知的,应将开 关设置到最高量程。 d.断开被测电路,将测试棒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e.在显示屏上读数,如果量程太大,应逐步减小到合适的量程。 f.在将测试棒连接到被测电路之前,应切断被测电路中的电源 并将所有电容放电。
二、数字万用表的工作原理
仪表的心脏是一片大规模集成电路,该芯片(7106)内部包 含双积分A/D 转换器、显示锁存器、七段译码器和显示驱动器。 输入进仪表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经过一个开关选择器转换成一 个0 到199mV 的直流电压。例如输入信号100VDC,就用1000:1的 分压器获得100mVDC;输入信号100VAC,首先整流为直流信号,然 后再分压成100mVDC。电流测量则通过选择不同阻值的分流电阻获 得。 输入7106 IC 的直流信号被接入一个 A/D转换器,转换成数 字信号,然后送入译码器转换成驱动LCD的7段码。A/D 转换器的 时钟是由一个振荡频率约48kHz的外部振荡器提供的,它经过一个 四分之一分频器分频获得计数频率,这个频率获得2.5 次/ 秒的 测量速度。四个译码器将数字转换成七段码的四个数字,小数点 由选择开关设定。
7.大电流测量(200mA 到10A) 10A) 大电流测量( a.连接黑色测试棒到“COM”端。 b.连接红色测试棒到“10ADC"端。 c.设置量程开关到“10A-”位置。 d.断开被测电路,将测试棒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e.读出显示值,如果显示值小于200mA,按下面的小电流测试 步骤测量。 f.在将测试棒连接到被测电路之前,应切断被测电路中的电源 并将所有电容放电。
5.直流电压测试 如果你有一个直流电压源,只要将电源分别设置在DCV 量程各 档的中值,然后对比被测表与监测表测量各档中值的误差,DCV精度 要满足相应的要求。 如果上面的测量有问题: a.重新检查前面的仪表校准。 b.检查以下电阻和电容的焊接和数值: R6~ R12、R31 、R17、C10。
6.直流电流测量 a.将拨盘转到200μA档位,连接仪表,当RA 等于100k 时 回路电流约为90μA,对比被测表与监测表的读数。 b.将拨盘转到下表中的各电流档,同时按下表改变RA 的 数值,对比被测表与监测表的读数。 如果上面的测量有问题: a.检查保险管。 b.检查电阻R2、R3、R4、R5 的数值和焊接情况。
具体电路介绍如下: 1.A/D转换电路 A/D转换电路 如图1所示,A/D转换器IC1(TSC7106);振荡电阻R28;振荡电容 C7;积分电阻R32;积分电容C12;基准电容C9;自动调零电容C11;高频 滤波器R31、C10,R29、R30和C8;基准电压分压器R18、R19、RP3(供调整 用,调整范围是95.1~107.3mV;应调至100.0mV)、R20、R48。
2.直流 10A 挡校准 直流10A挡校准需要一个负载能力大于5A,电压5V的直流标准源 和一个1Ω,25 W的电阻。将被校准表的拨盘转到“10A”位置,连接 好仪表,如果仪表显示高于5A,焊接锰铜丝使锰铜丝电阻在10A 和 COM 输入端之间的长度缩短,直到仪表显示5A;如果仪表显示小于 5A,焊接锰铜丝使锰铜丝电阻在10A 和COM 输入端之间的长度加长, 直到仪表显示5A。 如果校准后仍达不到标准: a.检查线路板是否有焊锡桥接,焊接不良。 b.检查电阻R2 ~R5,电容C3的数值。
1.A/D 转换器校准 将被测仪表的拨盘开关转到20V挡位,插好表笔;用另一块已校 准仪表做监测表,监测一个小于20V 的直流电电源(例如9V 电池), 然后用该电源校准装配好的仪表,调整电位器VR1直到被校准表与监 测表的读数相同(注意不能用被校准表测量自身的电池)。 当两个仪表读数一致时,套件安装表就被校准了,将表笔移开 电源,拨盘转到关机位。
3.电压测量 a.连接黑色测试棒到“COM”端。 b.连接红色测试棒到“VMA”端。 c.设置量程开关到“V-”或“V~”位置,如果被测电压是未知 的,应将开关设置到最高量程。 d.连接测试棒到测试点并在显示屏上读数,如果量程太高,应 逐步减小到合适的量程。
FE测试 4.hFE FE测试 a.将拨盘转到hFE 档位,用一个小的NPN或PNP 晶体管,并将发 射极、基极、集电极分别插入相应的插孔。 b.被测表显示晶体管的hFE 值,晶体管的hFE 值范围较宽,但你 将获得大约100 到300 的读数。 如果上面的测量有问题: a.检查晶体管测试座是否完好,焊接是否正常。 b.检查电阻R1、 R4、R6 的数值及焊接是否正常。
5.电阻测量电路 如图5所示,测试电压供给电路EO、R13、D3、D4;标准电阻:R7、RP2、 R8~R12 ;保护电路PTC(Rt)、R16、T1、T2。
6.测量晶体管 hFE 的电路 如图6所示,基极偏置电阻R1、RP1(调整用,使IB=10μA);取样电 阻R4、R6、R49;4芯hFE插口。
9.电阻/二极管测试 电阻/ a.用每个电阻档满量程一半数值的电阻测试电阻挡,对比安装 表与监测表,各自测量同一电阻的值。 B.用一个好的硅二极管测试二极管挡,读数应为700mV左右。 对于功率二极管和功率晶极管的 基射极间导通电压,显示数值要低一些。 如果上面的测量有问题: 检查电阻R6- R12、R31 的数值及焊接是否正常。
4.交流电压测量电路(AC/DC转换器) 交流电压测量电路(AC/DC转换器) 转换器 如图4所示,线性放大器IC28( 1/2 TL062);整流二极管D6;保护二 极管D7;隔直电容C5、C2;耦合电容C1;输入端过压保护电路D5、D6、D11、 D12;负反馈电阻R23;频率补偿电容C40;输出分压电路:R25、R27、RP4 (校准ACV挡用);平滑滤波器R26、C6;输入分压器R7~R12、RP2 。一、性能特点
1.采用TSC 7106型A/D转换器,配字高12.5mm(折合0.5英寸) 液晶显示器。 2.具有自动调零和自动显示信号极性之功能。通过6刀28掷开 关完成测试功能及量程的转换。 3.仪表共设计30个量程,除测量DCV、ACV、DCA、ACA、Ω之 外,还能测量二极管正向压降VD、NPN及PNP型小功率晶体管的hFE 和检查线路通断(蜂鸣器挡)。 4.具有低电压指示功能,保护电路完善。 5.采用一节6F22(或006P)型9V叠层电池供电,总电流约 2.5mA,整机功耗约为17.5~25mW(与电池电压及测量种类有关)。 一节叠层电池可连续使用200h,断续使用半年至一年。工作温度范 围是0~40℃,保证准确度的温度范围是23±5℃,环境湿度≤80 %。外形尺寸是160×84×26(mm),重量约200g(不包括电池)。
9.小数点驱动及低电压指示电路 小数点驱动电路:四个异或非门IC3(HD14077B或CD4077), 量程转换开关S1-6;上拉电阻R33~R35。 低电压指示电路:四个异或非门Ⅰ~Ⅳ;晶体管T3;稳压 二极管DZ(HZ6B3)。(如图9所示)。
三、数字万用表焊接工艺
1.按图10所示安装元器件。 2.晶体管测试插座的焊接方向与电阻元件焊接方向相反。 3.锰铜丝电阻器R49(0.02Ω)不要插得过深。 4.电路板中心压的铜箔是滑动接触片的运转区域,绝不能沾 上焊锡。 元件安装要求: 下列所有的安装步骤,在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元件必须 从线路板正面装入,线路板上的元件符号图指出了每个元件的位 置和方向,根据元件符号的指示,按正确的方向将元件脚插入线 路板的焊盘孔中,在线路板的另一面将元件脚焊接在焊盘上。
2.直流电压测量电路 如图2所示,分压器:R7~R12,RP2(调整用,使R7+RP2=9MΩ);限 流电阻R6;消噪电容C17。
3.直流电流测量电路 如图3所示,分流器:R2~R4(金属膜电阻,误差±0.5%),R5(线饶 电阻);R49(锰铜丝电阻);熔丝管FU(0.5A/250V);双向限幅二极管 D1、D2。
7.二极管测试电路 如图7所示,测试电压供给电路E0、R17、PTC、R16;分压器R14、R15; 保护电路RTC、T1、T2。
8.蜂鸣器电路 如图8所示,电压比较放大器IC26(1/2TL062);参考电压 分压电路R38、RP5(调整用),R39;分压器R36、R37、D9;门控 振荡器IC4(LC4011);振荡电阻R43;振荡电容C15;偏置电阻 R42;压电陶瓷蜂鸣片BZ(Ф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