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定站猪只饲养作业指导书-2

合集下载

测定站员工作业指导书

测定站员工作业指导书

测定站员工作业指导书一、主要职责(一)育种技术员(测定员)1.做好猪只测定安排工作。

2.做好猪只测定、记录工作。

3.指导、监督组长饲养管理工作。

(二)组长1.指导、督促饲养员做好投料等饲养工作。

2.安排猪群调整、栏舍周转工作。

3.指导、督促饲养员做好环境卫生控制、猪只疾病防治工作。

4.布置安排猪舍内外的消毒工作。

5.安排好猪只免疫接种、保健时间表。

6.做好药物、疫苗、饲料、物资等计划、领用工作。

7.鉴定与申报淘汰猪只。

8.负责日报表、周报表的上报工作。

9.协助育种技术员做好种猪分流工作。

(三)饲养员1、按照种猪各阶段饲养标准,做好投料工作。

2、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3、听从组长指挥,协助组长、测定员做好种猪测定及种猪分流转栏工作。

4、做好新进猪只接收准备、分栏及调教工作。

5、做好本舍内外环境控制和猪群疾病防治工作。

6、做好饲养日报表。

7、按时间表协助做好疫苗接种、猪群保健工作。

二、工作目标1.测定站种猪成活率98%以上。

2.长大白母猪选留率80%以上,公猪选留率70%以上。

三、日常工作事项周工作安排日工作安排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四、工作程序(一)进猪前准备1.空栏不少于3天,栏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

先用清水冲冼,干燥后用2%烧碱溶液进行消毒,干燥后(至少两小时)再用清水冲冼干净,再用温和型消毒液(如消毒威、菌毒灭等)消毒,进猪前两天再用清水冲洗栏舍一次,干燥后用5%石灰水喷栏面和走道(注意猪睡觉的地方不要喷)。

每次消毒时必须以喷湿地面和栏舍为准。

2.检查猪栏设备、饮水器与各种工具是否正常,对不能正常运作的设备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护。

3.提前一天准备好饲料、药物等物资。

(二)猪群入站工作1.分批次转进猪群,不同批次的猪群应相对隔离,并验明猪苗转运单各项内容。

2.猪群转入后调整猪群,按照同性别、同品种、同大小和强弱分栏,每一批猪群要在显眼处标记好入站数量、出生日期阶段、预计疫苗免疫日期等。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实验实训指导书实验一、猪品种的认别与鉴定一、目的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录像带、幻灯片等途径认识和鉴别常见猪的品种,并能复述其突出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不同猪的品种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VCD等。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实验采用多媒体课件观看和讲解,使学生对我国饲养的主要猪的品种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进行识别和掌握,并通过猪的模型和实地观察进行猪的外貌鉴定。

先由指导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录象带等,结合讲授有关内容后进行归纳。

再由师生共同反复辨认各个品种,总结出每个品种的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及主要生产性能。

最后再放片子,由学生指出其品种名称、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

1. 主要引入品种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汉普夏猪、皮特兰猪等2. 主要地方品种猪:太湖猪、东北民猪、金华猪、内江猪、藏猪、香猪等福建省猪的“八大”品种(槐猪、武夷黑猪、闽北花猪、福州黑猪、莆田黑猪、平潭黑猪、福安花猪及官庄花猪)3. 主要培育品种猪:三江白猪、苏太猪、军牧1号、上海白猪等四、实验报告根据对片子的观察与辨认,按品种、突出外貌特征、经济类型及主要生产性能的格式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二、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一、目的要求:使学生学会根据育种记录选择种猪。

二、实验的设备和材料:猪的育种记录及相关资料三、教学内容与方法: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每个学生根据本次实习所布置的作业进行种猪的选留1、根据母猪繁殖成绩记录确定育种核心群母猪生产力指数SPI = 100 + 6.5 (L – AvL) + 1.0 (W – AvW) L=产仔数; W=断奶重; Av=平均数举例:根据实表-1母猪繁殖成绩确定选留顺序2、根据数据繁殖与生长测定数据选留后备猪公猪以父系指数TI:TI=100-1.7×D-66.14×H母猪以母系指数MI:MI=100+6×(L – AvL)+0.4×(W – AvW)-1.6×D-31.89×HD—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H—校正达100kg体重背膘厚与同期校正均值之差其中:校正达100kg体重日龄=实际日龄-(实测体重-100)/CDCD=1.82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公猪)CD=1.7146*实测体重/实测日龄(母猪)校正达100kg体重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B CB=A/(A+B*(实测体重-100))A=12.40 (公猪)、13.71(母猪)B=0.1065(公猪)、0.1196 (母猪)四、实验报告根据实表-2育种记录选留3头公猪实验三、猪的体尺测量及体重估测一、目的要求猪的体尺测量是外型鉴定的辅助方法,通过测量,更加准确地掌握猪的生长发育情况,为外型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产房饲养员作业指导书,已确定

产房饲养员作业指导书,已确定

产房母猪的饲养管理一、目的规范产房母猪及仔猪的饲养管理,确保母猪的科学利用和仔猪的健康生长。

二、范围适用于本猪场产房三、职责1、负责母猪及仔猪的日常饲养管理及环境控制,确保母猪科学利用及仔猪健康生长。

2、负责母猪接产、仔猪护理工作。

3、负责落实母猪及仔猪的疾病治疗工作。

4、充分了解母猪及仔猪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协助配种员落实猪只的转群、调整工作。

6、负责本岗位生产数据的记录工作。

7、负责母猪料、工具的使用计划与领取盘点工作。

7、负责夜间值班、护理、巡视工作。

四、工作程序1、产房工作性质特殊,会安排夜间值班人员,值班人员要切实负责,严格按照此程序进行。

2、饲养、清扫、转群、哺喂等各生产环节严禁粗暴对待母猪。

3、母猪饲喂:每天饲喂母猪四次,分别为早晨6:00(夏天为5:30)、中午10:00和下午2:00和下午6:00,喂料应根据母猪的身体状况、分娩情况及带仔状况进行(1)、母猪食欲差应减料,厌食的母猪可停料。

(2)、分娩母猪:产前2-3天每天喂料2-2.5kg,分娩当天停喂,或喂少许(0.5-1kg)产后第2天递增0.5kg直至产后1周达到4-4.5kg。

(3)、哺乳母猪:分娩后1周的哺乳母猪,根据带仔情况,基础喂料2kg,然后每带1头仔猪增加0.3kg喂量。

9-10天喂4.5-5kg。

10头以上喂5-6kg(视母猪体况、食欲增减)。

(4)、断奶前三天将料减至2.5kg/头,当天停喂饲料。

4、小猪饲喂:(1)、小猪出生后2小时内吃到母乳。

(2)、小猪自由采食母乳,但要进行相应的人工辅助。

哺乳前三天,人工将较小的仔猪置于靠前的乳头,以协助其采食更多的母乳和固定乳头。

母性较差的母猪要加强护理,仔猪吃奶时协助母猪调整身体到合适的姿势;奶水较少的母猪所带的仔猪不能太多;有异食癖甚至食仔的母猪哺喂时一定要有饲养员在场看护,哺喂结束后将仔猪放入保温箱并关好箱门。

(3)、从5日龄开始调教开食,把少量教槽料洒在保温垫上或教槽盘中,让仔猪舔食。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服务部作业指导书(第二版)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服务部作业指导书(第二版)
2.2.1.专项培训:季节性转换时对生产管理要点和疾病防治要点进行培训;对食品安全、环保培训以及安全生产进行培训。
2.2.2养户的培训:
2.2.2.1针对新老养户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饲养管理、基本兽医技术操作、消毒防疫要求和季节转换时生产管理要点等方面的相关培训。
2.2.2.2每月最后一周为下月进苗的养户进行进苗前培训及讲解当批猪经历的季节在饲养管理中需要提醒注意的事项。
1.3.2.5负责服务部生产报表汇总,随时做好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1.3.2.6负责管理员的管理技能及兽医专业技术培训工作,并安排管理员对养户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做好监督;每周主持召开生产例会。
1.3.2.7负责服务部猪群日常的保健、治疗方案的制定并组织落实,在涉及到重大疾病时要及时向主任汇报。
2.2技术培训制度
2.2.1服务部的内部培训
2.2.1.1新建服务部要求2次/月进行技术培训。运作1年以上的服务部要根据生产实际需求,每月进行1次技术培训。以服务部规范管理相关内容为主,确保培训效果。为保证新建服务部生产顺利进行,在上岗前必须对全体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2.2.1.2日常培训:对养户管理员进行常规的日常生产管理培训。
1.3.1.3负责养户的开发、稳定养户的发展,监控养户的生产情况,及时解决养户在饲养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和突发事件。
1.3.1.4负责审核猪苗排放、药物、饲料等计划并上报。
1.3.1.5负责落实肉猪饲养环节中各项管理规定和技术指标。
1.3.1.6负责完成肉猪委托养殖合同签订的相关事宜。
1.3.1.7负责对损害公司利益行为的养户进行跟踪处理。
服务部管理半径以服务部为中心辐射50公里为宜,一般成熟的管理员(销售员)的管理跨度管理35±5户,或每个管理员管理肉猪存栏1.4-1.5万头。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

猪性能测定实施方案一、引言。

猪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其生产性能的测定对于改良品种、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套猪性能测定的实施方案,以指导养殖场进行科学、准确的性能测定工作。

二、测定项目。

1. 生长性能测定,包括体重增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的测定。

2. 繁殖性能测定,包括母猪产仔数、产仔间隔、断奶仔猪成活率等指标的测定。

3. 肉质性能测定,包括猪肉肌肉纤维直径、肌肉纤维断面积、肌肉脂肪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4. 疾病抗性测定,包括猪对常见疾病的抗性测定,如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等。

三、测定方法。

1. 选取代表性样本进行测定,样本数量应足够大,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可靠性。

2. 对于生长性能测定,可采用定期称重法,记录猪只的体重变化情况,并结合饲料消耗量进行饲料转化率的计算。

3. 对于繁殖性能测定,可采用记录母猪产仔数、断奶仔猪成活率等指标的方法,以评估母猪的繁殖性能。

4. 对于肉质性能测定,可采用肌肉组织取样,通过测定肌肉纤维直径、断面积等指标,评估猪肉的质量。

5. 对于疾病抗性测定,可采用注射疫苗、感染病毒等方法,观察猪只对疾病的抗性情况。

四、测定设备。

1. 称重设备,用于生长性能测定中猪只体重的测定。

2. 饲料称量器,用于记录猪只饲料的消耗量,计算饲料转化率。

3. 肌肉组织取样器,用于肉质性能测定中肌肉组织的取样。

4. 注射器,用于疾病抗性测定中疫苗接种等操作。

五、测定记录与分析。

1. 对于每一次测定,应当详细记录测定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测定结果。

2. 结合测定结果,对猪只进行分类,评估其性能水平,为后续的选种、饲养提供参考依据。

六、测定结果的应用。

1. 根据测定结果,选取优良猪只进行选种,提高种猪的遗传水平。

2. 根据测定结果,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3. 根据测定结果,改进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率。

七、总结。

猪性能测定是养殖场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的测定方法和实施方案,可以为养殖场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养殖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

种猪场育种方案、测定方案、饲养规程、卫生防疫

种猪场育种方案、测定方案、饲养规程、卫生防疫

安徽XXXXX科技有限公司原种猪场种猪选育方案<一>杜洛克种猪选育方案一、选育工作总体规划首先对引进的杜洛克种猪进行扩群,时间一年左右。

在扩群基础上,通过生产性能测定和系谱审查,分别挑选一批优秀种猪(含后备种猪),建立美系杜洛克核心育种群,然后进行选种选育工作,不断提高杜洛克种猪生产性能,使其各项生产指标达到制定的选育目标。

核心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淘汰的同时选留优秀后备种猪进入核心育种群,保持核心育种群的规模,不断提高其整体生产性能。

二、选育目标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以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为主,以活产仔数、21日龄窝重等为辅,其具体选育目标如表1。

表1 杜洛克种猪选育目标三、选育方法分别建立多层次的群体:核心群(育种群)、繁殖群(生产群)和商品群,形成一个高效的品系繁育、繁殖扩大与商品生产相结合的繁育体系。

(一)核心群的建立通过严格系谱审查,体型外貌、生产性能鉴定,选择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的、选择指数高的优秀公母猪组建核心群。

核心群组建的好坏是选育成败的关键,要重视选好核心群,其具体要求是:1、公母猪血缘来源广泛,公猪最少8~10个不同的血统,母猪10个以上不同血统;2、生产性能高,品质好,主要性状表现值应超过全群平均值一个标准差以上;3、每世代近亲系数增量控制在2%以内,6世代不超过12%;4、体型外貌好,无遗传缺陷;5、公猪要求选择强度在5~10%,母猪要求选择强度在30~50%。

(二)品系繁育方法实行开放式选育法,核心群(育种群)种猪3年换群一次,第一年淘汰30%,第二年淘汰30%,第三年淘汰40%。

在选配上,采取避免近交情况下进行随机交配,同时结合同质或异质选配的方案。

各公猪所配母猪数大体相同,后裔参与全群测定,50~60kg时依据血缘关系,综合选择指数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现场选留,按指数高低结合体型留下优秀个体留作种用,继续参与达100kg时的测定,不留种的当种猪销售。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书课件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书课件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书
3.2.保育猪饲养员 3.2.1.协助组长做好保育猪转群、调 整工作。 3.2.2.协助组长做好保育猪预防注射 工作。 3.2.3.负责保育猪的饲养管理工作。 3.2.4.负责本岗位生产数据的记录工 作。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书
4、工作程序 4.1.工作目标 4.1.1.保育期成活率97%以上。 4.1.2.保育猪出栏正品率96%以上。 4.1.3.49日龄肉猪苗出栏体重15千克 以上。 4.1.4. 63日龄种猪苗出栏体重21千克 以上。 4.1.5该阶段料肉比1.60:1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 书
研究员 王永延
PPT制作:郭昭君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书
1.目的 规范保育猪的饲养管理,确保猪只 健康生长。 2.范围 保育舍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书
3.1.保育组长 3.1.1.负责指导、监督饲养员养好保育猪。 3.1.2.负责指导、监督饲养员做好环境控制、 猪只疾病防治工作。 3.1.3.负责组织本组猪舍的冲洗消毒工作。 3.1.4.负责组织本组仔猪转群、调整工作。 3.1.5.负责仔猪预防注射工作。 3.1.6.负责跟踪、监控生产数据的记录和报表 统计工作。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书
.2.操作方法 4.2.1.进猪前准备: 空栏彻底冲洗消毒,一般要求程序 是:打扫卫生→清水冲洗→2—3%烧 碱消毒→晾干后进行第二次消毒。 检查猪栏设备及饮水器是否正常, 对不能正常运作的设备应及时通知 维修人员进行维护。
保育舍饲养作业指导书
4.2.2.猪群转入 转入猪群每周一批次,按顺序在保育舍单元 猪栏定位。 猪群转入后进行调整,首先种猪苗和肉猪苗 分开,其次是公母、大小和强弱分栏,保持 合理的密度。分群合群时,为了减少相互咬 架而产生应激,应遵守“ 留弱不留强”,“拆多不 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可对并圈的猪只 喷洒有味消毒药液,以清除气味差异,调栏 后饲养人员要多加观察。

称猪实证作业指导书

称猪实证作业指导书
以人为本 以正兴邦 29
三、虚假实证和不合格实证的处罚标准
虚假实证和不合格实证的处罚标准:
1、华东片区市场部督查专员每月度会根据各公司提供的实证数据和相 关资料,进行不定期的电话督查或现场督查,各公司销售人员需配合督查 专员的督查,对所调查情况必须如实回复,如遇特殊情况未接督查电话, 需在24小时内进行回复,对不接受或不配合调查的销售人员,市场部与各 分子公司总经理沟通后根据相应情况作出处罚。 2、不合格实证,不纳入考核完成指标; 3、虚假实证,对实证当事人处罚1000元/个,公司总经理承担连带责任 罚款100元/个,营销人员累计两次出现虚假实证,相应公司总经理要对其 作出换岗或淘汰处理。罚款及产生的费用均由分公司财务执行落实到位,
2、公司要求做就做吧,能对付考核就行,不按照公司规范操作;
3、称初重后不跟踪、不回访、不纠编、不引导,导致实证效果差或有初 重没末重;
4、实证对比用料不规范,没有用料记录表,用料数据不准确;
5、出了数据没有做宣传,只有示范户知道,没有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以人为本 以正兴邦
4
一)、选对比品牌:
根据商户情况进行分类:
***电话***********)
以人为本 以正兴邦 25
九)、实证宣传:
2、条幅:
内容1: logo+热烈祝贺新街镇熊家村养猪户李木财,一包正邦乳猪
料比某大乳猪料多长5.4斤猪!
以人为本 以正兴邦
26
九)、实证宣传:
3、宣传单(海报)
以人为本 以正兴邦
27
三、虚假实证和不合格实证的判定标准
虚假实证的判定:
以人为本 以正兴邦
须要用谁要相机。
14
四)、工具准备:
1、猪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定站猪只饲养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养好测定站猪只,确保提供优良健康种猪。

2、范围
原种猪场测定站
3、职责
3.1.测定员
3.1.1.指导、督促饲养员做好投料等饲养工作。

3.1.2.安排猪群调整、栏舍周转工作。

3.1.3.指导、督促饲养员做好环境卫生控制、猪只疾病防治工作。

3.1.
4.布置安排猪舍内外的消毒工作。

3.1.5.做好猪只免疫接种工作。

3.1.6.做好药物、疫苗、饲料、物资等计划、领用工作。

3.1.7.鉴定与申报淘汰猪只。

3.1.8.审核日报表,填好周报表。

3.2.饲养员
3.2.1.按照种猪各阶段饲养标准,做好投料工作。

3.2.2.做好日常卫生、消毒工作,
3.2.3.听从测定员指挥,协助做好种猪测定及种猪分流转栏工作。

3.2.
4.做好新进猪只接收准备、分栏及调教工作。

3.2.5.做好本舍内外环境控制和猪群疾病防治工作。

3.2.6.做好日报表。

4、工作程序
4.1.工作目标
4.1.1.测定站种猪成活率99%以上。

4.1.4.种猪合格率80%以上。

4.2.操作方法
4.2.1.进猪前准备工作
a)入猪转之前,空栏不少于三天,在此期间,栏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第一次用清水冲冼,
待干燥后用2%烧碱溶液进行第二次消毒,干燥后(至少两小时以上)再用清水冲冼干净,第三次用温和型消毒液(如季胺盐类或强力消毒灵先等)消毒,每次消毒时必须以喷湿地面和栏舍为准。

b)检查猪栏设备及饮水器是否正常,对不能正常运作的设备应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
护。

c)提前半天准备好饲料、药物等物资。

4.2.2.猪群入站工作
a)分批次转进猪群,不同批次的猪群应相对隔离,并验明猪苗转运单各项内容。

b)猪群转入后调整猪群,按照同性别、同品种、同大小和强弱分栏,每栋栏舍预留3~4
个空栏作相对隔离栏。

c)由测定员负责填写《测定站种猪入站周报表》。

4.2.3.猪群饲养管理
a)饲养量:每位饲养员必须饲养250头左右30~60kg猪只或200头左右60~100kg猪
只。

b)饲养方式:按饲喂标准采用自由采食或限制饲养。

测定猪只在保证自由采食的前提下,
每天定量投料,不喂过剩饲料;终测后种猪限制饲养,保持种猪三分膘体况。

每次投料前要清除料槽内霉变料及猪粪尿等。

饲料种类更换时要有3-5天的过渡期,新料比例按1/3-1/5递增。

c)每天记录、核对采食量。

一旦发现采食量异常时,及时检查饲料品质,同时对环境温
度、通风、密度、供水等方面进行调控,以达到合理的采食量。

d)圈养密度:25~50KG猪只,0.4~0.5㎡/头;51~100KG母猪,0.6~0.9M2/头;51~
100KG公猪,1~2头/栏。

e)温度控制:育成舍最适宜温度为18~24℃,每栋育成舍应挂一个温度计,经常观察气
温变化,当气温高于25℃时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高于30℃时,应至少保持一天一次的淋体降温;当气温低于18℃时应采取保温措施,一般通过降帐幕得以实现。

杜绝贼风,靠近猪只的帐幕,全部关闭或全部打开。

f)猪只分栏:每月调栏一次,于下午下班前按大小、强弱对同一批猪群进行调栏,之后
用菌毒灭等刺激性小、味道浓的消毒液喷洒所有并栏猪体以减少打架造成的应激。

g)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h)保持舍内卫生:调教猪群,使猪只吃料、睡觉、排便“三定位”。

每天至少清粪四次,
夏天每天冲栏一次,其它季节每周冲栏1~2次,应保持栏舍清洁、干燥。

i)消毒工作:每3天更换一次门口消毒池中的消毒水,每周带猪喷雾消毒一次。

j)注意观察猪群的健康状况:排便情况、吃料情况、呼吸情况,发现病猪,及时治疗,严重或原因不明时隔离治疗,并上报。

k)由测定员负责填写《测定站生产日报表》、《测定站生产情况周报表》
4.2.4猪群转出育成猪经测定后按规定要求进行同批转出,并填写《测定站种猪离站周报表》。

4.2.
5.饲喂标准
4.2.6由测定员执行免疫程序,负责填写《测定站疫苗注射周报表》
4.4.常见病处理见附文1
4.5.工作安排
4.5.1日工作安排
7:30—7:50 检查猪群健康状况及发病情况。

7:50—8:30 投料时观察猪只,投料后再检查一次,记录不吃料或吃料异常的猪只。

清洁猪舍,细心观察猪只粪便,检查发现病猪只,并作好记录。

平时细心观
察猪群,及时发现异常猪只,及时给予治疗。

7:50—8:30 投料投料前清除料槽中的剩料,保证饲料新鲜。

投料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猪只膘情、猪只采食情况进行饲喂,既要保证猪只有足够的饲料,又
要尽量减少浪费。

按照饲喂标准投料。

8:30—9:00 病猪的治疗及隔离。

投料后要及时治疗病猪,严重的隔离治疗。

9:00—11:30 舍内外的消毒和卫生每日铲猪粪两次以上,视猪栏的卫生状况而定。

猪粪拉到固定的地方堆放,每日拉两次,上下午各一次。

冲栏:在天气炎热的情况下,铲完第一次猪粪后冲栏,但不要早于9:00。

冬天减少次数。

14:00—16:00 清洁卫生
16:00—16:30 病猪的治疗和隔离
16:30—17:00 投料
17:00—17:30 清洁卫生
工作时间随季节变化,工作日程作相应的前移或后移。

5、相关文件

6、质量记录:
6.1《测定站种猪入站周报表》
6.2《测定站生产日报表》
6.3《测定站生产情况周报表》
6.4《测定站种猪离站周报表》
6.5《测定站疫苗注射周报表》
附文1:常见病处理措施
1 、呼吸道疾病
1.1加强饲养管理
1.1.1隔离饲养:生长猪有呼吸道病发生时,应将症状较重的放在病猪栏隔离治疗,治疗无效应及时淘汰。

1.1.2饲养密度:呼吸道病的发生与饲养密度密切相关。

密度越高,呼吸道病发生的机率越大。

各类猪适宜的饲养密度见下表:
1.1.3保温与通风: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大;注意门窗的开关,采用适当的通风措施.
1.1.4搞好冬季的防寒保温与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

1.1.5.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1.1.6.转栏与混群应尽量减少应激
1.2免疫接种:
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注射肺疫疫苗前后1周不得使用抗菌药物。

1.3策略性投药防疫计划
a)强力霉素300ppm混料(或150 ppm饮水),土霉素500ppm混料(或250 ppm饮水),连用
5—7天。

b)泰乐菌素+SM2-Na,混饲或饮水,“110ppm+110ppm”,连用5—7天。

1.4药物治疗措施
a)治疗时,应坚持治疗药物与预防药物相分开。

b)坚持个别治疗与全群投药相结合,对症状较重的猪实行肌注治疗,可用猪喘平、卡那霉
素、土霉素针剂、喹诺酮类等,全群猪应进行混饲或饮水投药,症状消失后,应继续使用1个疗程,以防复发。

c)若本场呼吸道病普遍且较为严重,应以一定的间隔短期用药,如5天用药,7天停药的
方式间隔用药,可降低发病率。

2.皮肤病
2.1.疥癣
[症状] 痒,皮肤增厚,表面有大量皮屑,严重病猪皮毛脱落,耳朵内侧有结痂。

[治疗] 首选药物:1%敌百虫喷洗;严重病猪:螨净,伊力佳,通灭。

2.2.过敏性皮炎
[症状] 一般不表现痒,皮肤表面出现红疹,或一夜间病猪耳廓、股内侧、腹部出现红紫斑块,病猪一般不发烧,食欲一般无大变化。

[治疗] 地塞米松+青、链霉素,肌注2~3天即愈。

3.出血性肠炎
[症状] 一般中大猪发病,病初可能食欲下降或便秘或体温升高,皮肤苍白,中后期拉红色粥样粪便,严重的拉出条状凝血块,外有一层肠粘膜包裹着,粪便呈腥臭味,病程短,有些表现急性死亡。

[治疗] 全群治疗:二甲硝咪唑拌料,500克/吨;
个别病猪:静注5%葡萄糖+阿莫西林(或林可霉素);肌注VK3,痢菌净;严重病猪淘汰。

4.链球菌病
[症状]本病由兽疫链球菌引起,常表现为急性败血型、脑膜脑炎型、关节炎型、淋巴结脓肿型。

急性患猪常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至41℃以上,眼结膜潮红、流泪。

有的出现运动失调、转圈、磨牙等神经症状,2~3天死亡;慢性经过的猪主要表现为关节炎、跛行或站立困难,食少,生长缓慢。

[治疗]
a)按免疫程序接种好猪链球菌疫苗,疫苗接种时间不宜提前或推后。

b)清除栏内尖锐物(如铁刺、安瓶屑等),严格消毒,病猪一头一针头,以防由针头带
入链球菌;
c)体温升高猪肌注安乃近(或氨基比林)+地塞米松+青霉素,严重者静脉注射①5%
NaHCO3,②磺胺嘧啶钠或磺胺-5-甲氧+5%糖水,并肌注VB1+维生素C;
d)有神经症状可考虑用MgSO4注射液、安痛定以抗惊厥;
e)关节炎早期用地塞米松+安痛定+青、链霉素治疗,或用0.5%普鲁卡因+青霉素进行
封闭疗法,严重者尽早淘汰。

f)局部脓肿切开后以0.2%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干净并涂搽3~5%碘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