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外交历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史
中国外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其现代外交的发展可追溯至19世纪末以来的改革开放时期。
1895年,中国的首次危机是对抗日本的甲午战争。
此后,中国试图保持独立和自主地位,避免在列强之中被分割。
20世纪初,中国的外交政策着重于抵制外国干涉、保护领土完整和独立、避免与大国的战争,以及推动普遍和平。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积极寻求和平和友谊,采取了不少外交手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恢复领土权和推动全球的自由和平。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开始逐渐发展为更为开放和自信。
中国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逐渐变得更加积极,包括推动全球化进程,维护自身利益,加强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及加强与国际组织与地区合作的渠道。
至今,中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一直走在自主、和平、合作的道路上,致力于推动多边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战略》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战略》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二《中美建交的战略》课件第一章:背景介绍中美建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之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历史事件。
本章将从中美建交的背景、原因以及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第二章:中美建交的背景1. 二战后国际格局的调整介绍二战结束后,全球各国重新调整力量对比,中美对于维护各自利益的角力。
2.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和中美关系的影响分析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对中美关系产生的重大影响。
3. 台湾问题的制约探讨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制约作用,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
第三章:中美建交的原因1. 中美在国际事务中的共同利益阐述中美在国际事务中存在的一些共同利益,为建立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2. 双方的政治需求分析中美双方在政治上的需求,包括国内政治压力以及对于国际地位的追求。
3. 中美冷战背景下的建交动因探讨中美建交在冷战背景下的战略意义,以及联合对抗苏联的考量。
第四章:中美建交的战略意义1. 促进中美两国的经济发展论述中美建交对于两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包括贸易合作和投资等方面。
2. 拓宽国际格局和多边合作分析中美建交对于国际格局的重塑和多边合作的推动作用。
3. 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探讨中美建交对于地区以及世界和平稳定的积极影响,以及合作抗衡全球挑战。
第五章:中美建交的启示和意义1. 对于中国外交的思考分析中美建交对中国外交策略的影响和启示,为中国外交的发展提出建议。
2. 国际关系中的平等与尊重强调中美建交体现的平等和尊重原则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3. 探索和平发展道路论述中美建交对于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启示,为国际社会探索和平共处之道提供借鉴。
结语:中美建交是中美两国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
通过建交,中美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实现了广泛合作,推动了整个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中美建交的背景、原因和战略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2章 外交历史

3、古代外交的特点
现代外交的雏形; 多为地域性外交; 多为间隙性外交; 属非制度化外交; 战争辅助性手段。
二、近代外交
1、近代外交产生的条件 (1)王权的兴起: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1513) 借助武力和强权加强王权。 黎塞留:国家利益之上。
(2)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
布丹(Jean Bodin):《论共和国六书》(1577) 君主掌握主权,中央集权。
隋唐:
东到日本,西到东罗马帝国,北到库页岛流鬼国,南达马 来半岛的室利佛逝,70多个
600-838年,日本4次派遣隋史,16次派遣唐使 大食(阿拉伯帝国)30次遣唐使 印度也多次派使节来华,中国也出使印度
宋朝:海外贸易
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赵光义“遣内侍八人,赍敕 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藩国,勾招进奉,博买香 药、犀、牙、珍珠、龙脑。每纲赍空白诏书三道,于所至 处赐之。”
清朝:鸦片战争以前,40余国
国家减少:首先,元明时期外交虽远及欧非,但关系很浅, 偶一通使,便不再来往;其次,过去曾一度为邦国的乌孙、 回鹘、龟兹、于阗等此时已归入藩部。 两类:一为有朝贡义务的“属国”,接受清王朝敕封,有 安南、朝鲜、琉球、苏禄、暹罗、缅甸等;一为只有通商 往来的“外国”,如吕宋、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 荷兰等。
第二章 外交历史
“如果把外交看作是处理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关 系的正常行为,那它早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前就存 在了。” “即使在史前时期,一群野蛮人和另一群野蛮 人在竟日战斗以后,有时也愿意休战一时,以便收 集伤员和掩埋死者。” ——尼科松
一、古代外交
外交的萌芽始于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往。
外交的发展历程

外交的发展历程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在古代,随着人类社会从游牧社会向农耕社会的转变,人们开始意识到与其他社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因此,最早的外交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当时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等文明国家之间开始进行外交交往。
在古埃及,法老与外国君主之间进行了外交互动。
古巴比伦的外交则受到了委任外交官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国家进行同盟和贸易。
古代中国的外交起初是通过宫廷内的官员并承担了外交事务,后来发展为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并将外交使节派往其他国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交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外交手段也得到了扩展和改进。
在古代世界历史上,希腊城邦时期的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外交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希腊城邦之间相互进行合作和竞争,通过使节来交流和处理问题。
然而,外交的现代形式和技巧可以追溯到欧洲中世纪后期。
在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那个时期的欧洲国家开始建立具有专门的外交官员的外交机构,以处理国家间的事务。
这些外交官员被派往其他国家,代表他们的国家进行交涉和处理冲突。
现代外交的发展主要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
在此期间,国家间的外交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外交的范围扩大到了政治、贸易、军事等各个领域。
西方国家开始制定外交政策,并通过对外贸易和军事行动来保护和维护自身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外交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
在20世纪,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成立,国际法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高度制度化,为外交提供了更多的框架和规则。
此外,现代通讯和交通技术的进步使得国际交往更加便捷和频繁。
总的来说,外交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外交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也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化。
外交的目的在于增进国家间的合作,解决争端,并在国际舞台上提高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
外交史知识点思维导图高一

外交史知识点思维导图高一外交史知识点思维导图外交是指国家或其他国际组织之间就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事务进行联系和交流的活动。
外交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外交史则是研究和总结各个国家外交经验和规律的学科。
在高中历史学科中,外交史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掌握外交史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和国家间的互动。
下面是一个关于外交史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来帮助我们系统地理解和学习。
一、外交的定义和基本原则外交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以及国际组织之间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和合作。
外交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非干涉内政等。
这些原则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促进国际合作。
二、外交史的发展阶段外交史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
古代外交以帝国和帝国之间的争夺和交往为主,近代外交则以殖民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为背景,现代外交则是在国际体系建立后的外交实践。
三、中国古代外交中国古代外交以战争和和平并存为特点。
在战争方面,中国古代的战争形式包括征服、联盟和防御。
而在和平方面,中国古代通过使者互访、通婚和贸易等方式进行外交交往。
四、近代外交的兴起近代外交的兴起主要是由于欧洲列强的扩张和殖民主义的影响。
在这一阶段,欧洲列强通过强大的海军和军事力量强行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来获取利益。
这一阶段也是亚洲和非洲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起点。
五、冷战时期的外交冷战时期是20世纪的重要外交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作为代表的两个阵营之间展开了一系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斗争。
在这个时期,大规模的战争被避免了,但冷战的高度紧张局势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现代外交的趋势现代外交的趋势是多边主义和经济全球化。
多边主义是指国家之间通过建立国际组织和制定国际法来解决争端和合作。
经济全球化则是指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
七、中国的现代外交中国的现代外交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封闭和革命外交,到改革开放以后的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和积极发展经济外交。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对一个国家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初二历史《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必备知识点以供大家学习。
初二历史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共同倡导:1954年,周恩来、尼赫鲁(印度)、吴努(缅甸)。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万隆会议(亚非国际会议)(1)召开时间:1955年(2)“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者:周恩来(3)“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的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初二历史知识点:外交事业的发展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时间:1971年10月25日,(2)相关会议:第26届联合国大会(3)内容:①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②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日建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1)基辛格访华:1971年7月,为尼克松访华作准备。
(2)尼克松总统访华: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建交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4.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2001年中国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现阶段任何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必须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第二节中国外交的历史演变ppt

▪ 第二,发展同西欧、日本的关系。随着西欧经济的恢 复、发展和欧洲共同体的逐步形成,西欧国家独立自 主、联合自强的倾向日益发展。特别是法国在戴高乐 将军重新执政后,拒绝签署美苏共同炮制的部分禁止 核试验条约,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 突出地反映了西欧不甘受美控制,积极谋求独立自主 的趋向。
原则坚定、策略灵活的高超
外交艺术,同其他与会国一
道,排除了美国的干挠,为
上述问题的解决发挥了重要
作用。
▪ 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同美国在 台湾问题上进行了坚决有力的斗争。
– 1950年11月,我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权在联合国安 理会上向全世界揭露和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湾的罪行。
– 1954年12月,美国同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 约”,并支持蒋军对大陆和沿海进行军事骚扰。我坚 决反击,一举解放了一江山岛。美国陷入恐慌,匆忙 要求联合国秘书长出面斡旋,企图阻止中国采取进一 步的行动。我国发表声明严正指出,解放台湾是中国 的内政,联合国和任何国家都无权干涉。
▪ 美国在入侵朝鲜的同时,加紧干涉印度支那。美国的行 动不仅是支持法国殖民主义镇压印度支那人民,而且对 中国南方边陲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中国在极其困难的 条件下,全力支持越南人民反抗法国殖民主义和美国的
干涉,为恢复Biblioteka 度支那的和平和实现越南北半部的完全解放作
出了自己的贡献。
▪ 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斗争的胜利表明,新中国已成为维 护亚洲 和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1954年4月,我国 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关于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 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团与会,并以
1965年8月,中国领导人 彭真、郭沫若和中日青 年联欢。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外交目的:①结束百年旧中国屈辱外交②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外交基础: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5.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①核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核心: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运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核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6.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1国建交:(2)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3)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1)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2)成就:①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
(2)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①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②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希腊: 古代希腊:
结盟对付波斯; 结盟对付波斯; 分裂为两大集团相互争斗; 分裂为两大集团相互争斗; 使节制度和外交准则。 使节制度和外交准则。
3、古代外交的特点 、
现代外交的雏形; 现代外交的雏形; 多为地域性外交; 多为地域性外交; 多为间隙性外交; 多为间隙性外交; 属非制度化外交; 属非制度化外交; 战争辅助性手段。 战争辅助性手段。
(2)外交行为规范化 )
国际法的出现和发展: 国际法的出现和发展:
格劳秀斯:1625年,《战争与和平法》 战争与和平法》 格劳秀斯: 年 自然法为基础,自然的国际法规则,通行的外交惯例。 自然法为基础,自然的国际法规则,通行的外交惯例。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年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主权平等原则; 主权平等原则; 运用国际会议处理国际事务。 运国际会议处理国际事务。
2、其他地区的古代外交 、 古代西亚北非: 古代西亚北非:
年以前, 前2000年以前,发现了国王之间的信件; 年以前 发现了国王之间的信件; 世纪, 前14世纪,发现了阿玛尔纳文书,揭示了当时西 世纪 发现了阿玛尔纳文书, 亚北非各国间的密切和微妙的关系。 亚北非各国间的密切和微妙的关系。
古代印度: 古代印度:
隋唐: 隋唐:
东到日本,西到东罗马帝国,北到库页岛流鬼国, 东到日本,西到东罗马帝国,北到库页岛流鬼国,南达马 来半岛的室利佛逝, 多个 来半岛的室利佛逝,70多个 600-838年,日本4次派遣隋史,16次派遣唐使 年 日本 次派遣隋史 次派遣隋史, 次派遣唐使 大食(阿拉伯帝国) 次遣唐使 大食(阿拉伯帝国)30次遣唐使 印度也多次派使节来华, 印度也多次派使节来华,中国也出使印度
清朝:鸦片战争以前, 余国 清朝:鸦片战争以前,40余国
国家减少:首先,元明时期外交虽远及欧非,但关系很浅, 国家减少:首先,元明时期外交虽远及欧非,但关系很浅, 偶一通使,便不再来往;其次,过去曾一度为邦国的乌孙、 偶一通使,便不再来往;其次,过去曾一度为邦国的乌孙、 回鹘、龟兹、于阗等此时已归入藩部。 回鹘、龟兹、于阗等此时已归入藩部。 两类:一为有朝贡义务的“属国” 接受清王朝敕封, 两类:一为有朝贡义务的“属国”,接受清王朝敕封,有 安南、朝鲜、琉球、苏禄、暹罗、缅甸等;一为只有通商 安南、朝鲜、琉球、苏禄、暹罗、缅甸等; 往来的“外国” 如吕宋、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 往来的“外国”,如吕宋、葡萄牙、西班牙、英国、法国、 荷兰等。 荷兰等。
二、近代外交
1、近代外交产生的条件 、 (1)王权的兴起: )王权的兴起:
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1513) )
借助武力和强权加强王权。 借助武力和强权加强王权。
黎塞留:国家利益之上。 黎塞留:国家利益之上。
(2)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 )国家主权观念的产生:
布丹( 布丹(Jean Bodin):《论共和国六书》(1577) ) 《论共和国六书》 )
元朝: 元朝:
罗马教皇、 罗马教皇、法兰西和西班牙国王都曾遣使与元通好 元使节也到达了印度洋沿岸,苏哈尔(阿曼)、密昔儿 元使节也到达了印度洋沿岸,苏哈尔(阿曼)、密昔儿 )、 埃及)、层檀、那旺(肯尼亚) )、层檀 (埃及)、层檀、那旺(肯尼亚)和马达加斯加
明朝: 明朝:
明成祖朱棣派使出使柯枝(印度半岛柯钦),古里( 明成祖朱棣派使出使柯枝(印度半岛柯钦),古里(印度 ),古里 半岛卡利卡特) 半岛卡利卡特) 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 永乐三年到宣德八年(1405-1433年),郑和七次出使西 年),郑和七次出使西 先后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 洋,先后到达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 阿拉伯、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 阿拉伯、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圣地麦加,与30余国发 余国发 展了友好关系。 展了友好关系。 正德十二年( 葡萄牙遣托马斯•佩雷斯来华 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遣托马斯 佩雷斯来华, 年),葡萄牙遣托马斯 佩雷斯来华, 与明王朝商谈通商事宜。中葡之间首次官方交往。 与明王朝商谈通商事宜。中葡之间首次官方交往。
第二章 外交历史
“如果把外交看作是处理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关 如果把外交看作是处理一群人和另一群人关 系的正常行为, 系的正常行为,那它早在人类有历史记载以前就存 在了。 在了。” 即使在史前时期, “即使在史前时期,一群野蛮人和另一群野蛮 人在竟日战斗以后,有时也愿意休战一时, 人在竟日战斗以后,有时也愿意休战一时,以便收 集伤员和掩埋死者。 集伤员和掩埋死者。” ——尼科松 ——尼科松
(3)外交范围有所扩大。 )外交范围有所扩大。
就一个国家而言, 就一个国家而言,其外交对象已不再局限于周边 国家; 国家; 就国际社会而言, 就国际社会而言,其外交参与者已不再是屈指可 数的个别国家。 数的个别国家。
(4)外交内幕十分黑暗。 )外交内幕十分黑暗。
外交目的: 外交目的:
强国:扩大本国势力范围; 强国:扩大本国势力范围; 弱国:摆脱惨遭宰割命运。 弱国:摆脱惨遭宰割命运。
一、古代外交
外交的萌芽始于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往。 外交的萌芽始于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交往。
封建考一》 禹承唐虞之盛,涂山之会, 《通考•封建考一》:禹承唐虞之盛,涂山之会, 通考 封建考一 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诸侯执玉帛者万国。
另例: 另例:
帝尧五载,越裳氏重译来朝,献大龟方三尺余。(《 帝尧五载,越裳氏重译来朝,献大龟方三尺余。(《五千 。( 年中外交涉史》 年中外交涉史》) 南抚交趾、北发,西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 东长、 舜“南抚交趾、北发,西戎 东长 鸟夷,四海之内, 咸戴帝舜之功”。(《史记》 咸戴帝舜之功”。(《史记》)
宋朝: 宋朝:海外贸易
雍熙四年( 宋太宗赵光义“ 雍熙四年(987年),宋太宗赵光义“遣内侍八人,赍敕 年),宋太宗赵光义 遣内侍八人, 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藩国,勾招进奉, 书、金帛,分四纲,各往海南诸藩国,勾招进奉,博买香 珍珠、龙脑。每纲赍空白诏书三道, 药、犀、牙、珍珠、龙脑。每纲赍空白诏书三道,于所至 处赐之。 处赐之。” 熙宁年间(公元 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宋朝与东非海岸的层檀 年),宋朝与东非海岸的层檀 沙特吉达,或东非桑给巴尔岛), ),建立了正式的官方 国(沙特吉达,或东非桑给巴尔岛),建立了正式的官方 关系, 关系,层檀国数次派使来华
4、外交的发展和变化 、 (1)外交人员专业化 )
外交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得到大大发展。 外交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得到大大发展。 外交使节开始分级, 年维也纳《 外交使节开始分级,1815年维也纳《关于外交人 年维也纳 员等级的章程》 大使、公使、代办三个等级。 员等级的章程》,大使、公使、代办三个等级。 驻外使领馆开始广泛出现。 驻外使领馆开始广泛出现。
对于外交使节设立、等级、地位和外交代表特权 对于外交使节设立、等级、 与豁免权的详细规定。 与豁免权的详细规定。
(3)外交理论系统化 )
马基雅维利; 马基雅维利; 布丹; 布丹; 格劳秀斯; 格劳秀斯; 黎塞留; 黎塞留; 卡里埃尔。 卡里埃尔。
(4)外交活动集团化 )
集团外交, 集团外交,是指不同的国家为了维护各自的国家 利益,相互缔结具有军事互保性质的条约, 利益,相互缔结具有军事互保性质的条约,从而 形成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国家集团 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国家集团。 形成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国家集团。这种具有军 事同盟性质的国家集团, 事同盟性质的国家集团,为了国际舞台上求得主 在外交上协调立场, 往往会在外交上协调立场 动,往往会在外交上协调立场,并采取一致的行 动。
两晋、南北朝: 两晋、南北朝:百国千城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 狮子国( 东晋安帝义熙年间(405-418年),狮子国(斯里兰卡) 年),狮子国 斯里兰卡) 遣使来华, 遣使来华,送给晋安帝一尊佛像 南朝宋文帝元嘉五年( 印度笈多王朝旃陀罗•笈 南朝宋文帝元嘉五年(428年),印度笈多王朝旃陀罗 笈 年),印度笈多王朝旃陀罗 多二世致书说: 愿两国信使往来不绝。 多二世致书说:“愿两国信使往来不绝。” 公元502-514年,南天竺先后五六次遣使来华 年 公元 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 波斯萨珊王朝派使来华, 北魏文成帝太安元年(455年),波斯萨珊王朝派使来华, 年),波斯萨珊王朝派使来华 赠送了珍贵礼品
1、中国古代外交 、
西周: 西周: 周成王六年( 周成王六年(前1058年),“交趾南有越裳氏,重三 年),“交趾南有越裳氏, 译而来献白雉曰:道路遥远,山川阻深,恐一使不通, 译而来献白雉曰:道路遥远,山川阻深,恐一使不通,故 重三译而来朝”。(《历史纲鉴补汇评》 重三译而来朝”。(《历史纲鉴补汇评》) 两汉:远及西亚和欧洲地区,有外交关系已达 余国 两汉:远及西亚和欧洲地区,有外交关系已达50余国
3、近代外交的特点 、 (1)外交制度基本形成。 )外交制度基本形成。
外交部开始设立; 外交部开始设立; 外交使节制度基本定型。 外交使节制度基本定型。
(2)外交活动日益频繁。 )外交活动日益频繁。
国际国内问题同样重要; 国际国内问题同样重要; 国家日益频繁地介入外交活动。 国家日益频繁地介入外交活动。
17世纪之后,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后,法国 世纪之后,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此后, 世纪之后 人在西方外交中成为领航者,称雄西方外交了300 人在西方外交中成为领航者,称雄西方外交了 法语也是当时外交界的通用语言。 年,法语也是当时外交界的通用语言。
欧洲中心:欧洲最重要的洲。 欧洲中心:欧洲最重要的洲。 大国中心:大国比小国重要,对小国负有责任。 大国中心:大国比小国重要,对小国负有责任。 贵族外交:贵族国际。 贵族外交:贵族国际。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 汉武帝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和元狞四年(前119年)两 年 和元狞四年( 年 派张骞出使西域,遍访大宛(吉尔吉斯斯坦)、康居( )、康居 派张骞出使西域,遍访大宛(吉尔吉斯斯坦)、康居(哈 萨克斯坦)、大夏(阿富汗北部)、大月氏(巴基斯坦和 萨克斯坦)、大夏(阿富汗北部)、大月氏( )、大夏 )、大月氏 阿富汗一带)、安息(伊朗)和身毒(印度和巴基斯坦) )、安息 阿富汗一带)、安息(伊朗)和身毒(印度和巴基斯坦) 东汉永远九年( 年),西域都护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东汉永远九年(97年),西域都护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 罗马帝国),抵条支(西域古国名, ),抵条支 (罗马帝国),抵条支(西域古国名,今伊朗布什尔一 ),临海而还 带),临海而还 汉桓帝延熹九年( 大秦皇帝安敦•马可 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皇帝安敦 马可 奥雷留遣 年),大秦皇帝安敦 马可•奥雷留遣 使来汉,带来了象牙, 使来汉,带来了象牙,与欧陆最早直接通使记录 建武帝中元二年( 年),倭奴国遣使朝贡 倭奴国遣使朝贡, 建武帝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遣使朝贡,刘秀赐以 汉倭奴国王” “汉倭奴国王”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