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充电优化研究现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

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及充电技术研究一、国内外电动汽车发展现状1. 国外电动汽车发展概况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电动汽车(EV)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势头迅猛。
特别是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电动汽车的普及率和技术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在欧洲,许多国家为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例如,挪威是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政府通过提供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和免除道路使用费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推动了电动汽车在该国的普及。
德国和英国等传统汽车制造强国也在电动汽车技术上投入巨资,力图保持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亚洲,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在电动汽车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的电动汽车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不仅有多家本土企业崭露头角,而且政策层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日本在电池技术和材料科学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因此在电动汽车的电池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韩国则在电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等国的电动汽车市场也在稳步增长。
美国政府通过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提供购车补贴等措施,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和技术进步。
加拿大的电动汽车产业链也相对完善,多家企业在电池、充电设施等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
国外电动汽车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全面化的特点,不仅在市场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链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这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我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国内电动汽车发展概况近年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在市场规模上迅速扩大,而且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布局上也呈现出积极的态势。
政策推动是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鼓励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中国还加大了对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了大量的充电桩和充电站,为电动汽车的普及提供了有力支持。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应用现状与未来趋势近年来,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严峻,电动汽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
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则是保证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充电速度逐渐提高。
过去,普通型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长达6至8小时。
但现在,一些快速充电技术已经出现,可以在半小时左右为电动汽车充满电。
这样的高速充电技术使得长途驾驶成为可能,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的实用价值。
二、智能充电技术的应用除了充电速度,智能充电技术的应用也对电动汽车充电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通过与智能手机的连接,车主可以远程控制充电,查询充电状态等信息。
同时,智能充电设备还可以根据电动汽车的使用习惯和电网的负荷情况,合理地调度充电功率,以减轻电网压力,并降低用户的充电成本。
三、充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还需要建设完善的充电设施,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数量。
目前,很多城市已经建设了充电站,提供了各种充电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服务。
而未来,充电设施的建设将更加广泛和普及,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人们都可以方便地找到充电设施,满足电动汽车充电的需求。
四、充电技术的未来趋势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充电技术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
首先,无线充电技术将逐渐成为主流。
相比传统有线充电方式,无线充电可以更加方便快捷,无需插线,只需将电动汽车停放在充电设施附近即可充电。
这样的技术创新将极大地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其次,太阳能充电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随着太阳能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利用太阳能为电动汽车充电将逐渐变得可行。
通过太阳能充电,不仅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可以减少充电成本,实现电动汽车的真正环保价值。
最后,不仅仅是在充电速度和充电设施上,充电技术还将更加智能化。
未来的充电技术将更好地与智能家居、智能电网等技术结合,实现更加智能化的充电管理。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布局优化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布局优化研究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站的布局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数量,如何合理地布局充电站,提高充电效率和用户体验,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布局优化展开研究,探讨不同布局策略对充电站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1. 问题背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市场的主要发展趋势。
然而,由于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一直是制约其规模化市场化的关键障碍。
因此,布局合理的充电站显得尤为重要。
2. 充电站布局的现状目前,充电站的布局主要集中在城市和高速公路等常用交通干线上,以满足日常出行和长途旅行的需求。
但由于电动汽车数量的增长和居民区域内的充电需求,现有的充电站布局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对充电站的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势在必行。
3. 充电站布局优化策略3.1 充电站位置选择首要任务是确定充电站的合适位置。
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用户分布、充电设施容量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充电站应位于人流密集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办公区等地理位置,方便用户在工作或娱乐期间进行充电。
此外,充电站应避免布局在交通拥堵的地方,以免影响用户的充电体验和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3.2 充电桩数量和类型选择充电桩数量和类型的选择是充电站布局的重要方面。
根据不同地区的充电需求和电动汽车的使用习惯,合理配置充电桩的数量和类型是提高充电效率的关键。
如果是商业区或高峰期车流量较大的地区,应配置更多的快充桩,以满足用户更快速的充电需求。
而在住宅区和停车场等日常停车场所,应配置更多的慢充桩,以满足用户的长时间停车充电需求。
3.3 充电站网络建设充电站布局优化还需要充分考虑充电站之间的连通性和网络建设。
通过建立充电站之间的网络连接,可以实现充电站的互相协作和用户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充电站的运行效率和用户的充电便利度。
同时,充电站网络还可以与其他交通系统集成,提供更智能化的充电服务。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研究与优化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研究与优化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充电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
充电站的有效管理是保障用户充电需求的关键。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效率,研究和优化充电排队算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包括其现有的算法以及可能的优化方向。
一、充电排队算法的现状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充电排队算法主要采用先到先服务(First-Come, First-Served, FCFS)算法。
这种算法简单而易实现,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FCFS算法没有考虑到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和电池状态的差异。
对于电量较低的电动汽车,其充电需求更为紧迫,因此需要优先考虑。
其次,FCFS算法未能充分利用充电站的各个充电桩之间的差异和资源分配。
充电桩的类型、功率以及充电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充电效率,而FCFS算法没有考虑这些因素。
二、可能的优化方向1. 基于优先级的充电排队算法针对不同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和电池状态差异,可以设计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充电排队算法。
根据电动汽车的剩余电量、充电时长、预计行驶距离等因素,确定每个电动汽车的优先级。
将排队队列按照优先级进行排序,优先为剩余电量较低、充电需求较紧迫的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这样能够更合理地满足用户的充电需求,提高充电站的充电效率。
2. 基于充电桩效率的充电排队算法每个充电桩的类型、功率和充电速度都有所不同。
因此,将充电桩信息纳入充电排队算法中,可以更好地分配充电资源。
一种可能的方法是,根据充电桩的功率和充电速度,对每个充电桩进行评估和排序。
充电需求较大、充电速度较快的电动汽车可以优先分配给功率较高、充电速度较快的充电桩,从而提高整体的充电效率。
3. 基于时间片的充电排队算法在高峰时段,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大大超出了充电站的容量。
为了合理分配充电资源,可以引入时间片的概念。
将充电需求较高的时间段划分为若干个时间片,对充电需求进行分时段分配。
例如,将早晚高峰分为多个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内按照某种规则(如FCFS)进行充电排队。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第一章前言电动汽车作为环保、可持续的交通工具,自出现至今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关注。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不断迭代,其续航、充电等技术越来越成熟,也吸引来越多的消费者。
而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充电技术的发展也日益成熟。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现状2.1 充电模式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现在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直流快充、交流快充和交流慢充。
其中直流快充功率较高,为快速充电模式,能在半小时内对电动汽车进行大约80%的充电,但成本相对也较高。
交流快充功率适中,能满足相对较快的充电需求,同时成本也相对较低。
交流慢充则使用电动汽车特有的慢充装置,一般功率比较低,用于夜间充电或者长时间停留时的充电。
2.2 充电设施目前,国内充电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完善,除了充电桩的建设外,也包括了移动充电车等便民措施的推出。
充电桩分为公共充电桩和家庭充电桩两种,其中家庭充电桩是面向个人消费者的,而公共充电桩则是建设在公共场所或者商业区域,目前正在不断增加中。
2.3 充电费用电动汽车充电费用也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
目前,国内的充电费用也在不断下降,尤其是一些免费充电桩、券商折扣等活动。
不过从长远来看,充电费用要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调整,在保证电动汽车厂商、运营商和用户的利益下,通过合理的定价机制达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未来发展趋势3.1 智能化未来充电技术的发展将以智能化为主要趋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充电桩将越来越智能化,通过芯片、传感器、通信技术等实现在线管理和充电记录的查询,能够为管理者和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3.2 高功率快充技术充电时间一直是电动汽车的瓶颈之一,未来的发展中,高功率快充技术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预计在未来,高功率快充技术将实现在5分钟内充满汽车电池50%的电量,这项技术的推出将显著提升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近年来,电动汽车与充电技术的发展备受瞩目,成为汽车产业的新热点。
随着各大汽车品牌推出电动车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电动汽车,如何解决电动汽车充电的问题,成为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现状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主要分为三种充电方式:直流快充、交流慢充和无线充电。
其中,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两种充电方式。
直流快充是指在短时间内给电车充电,一般在20分钟左右可以充满电,适用于长途出行和急需充电的情况。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款直流快充桩,如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国家电网的G电竞快充桩等。
交流慢充是指在数小时内给电车充电,适用于家庭、单位等长时间停车的地方。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交流慢充桩,如京东智能类智能充电桩、爱驰充电桩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双向流充电技术,双向流充电桩能够将电动汽车的电池能量用于家庭用电及汇入电网,储能和分布式电源的功能被更广泛地认可和应用。
无线充电则是以电磁感应为基础原理,将电能传输到电动汽车上。
这种方式在充电方式上不用接触,自动化程度更高,可以实现汽车在行驶中充电。
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低、价格高等问题,目前尚未在大规模上得到应用。
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发展趋势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多元化充电方式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方式将更加多元化。
除了现有的直流快充、交流慢充和无线充电外,液态充电、气态充电等新型充电方式也将逐渐发展壮大。
2.充电速度提升充电速度是目前电动汽车充电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充电时间过长限制了用户使用电动汽车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因此,提升充电速度成为了未来发展的关键。
全球各大企业均在积极研发更快速的充电技术,如特斯拉正在开发更快速的充电系统,并计划实现5分钟充电60英里的目标。
3.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环保是电动汽车产业的核心理念,充电技术也将朝着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方向发展。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综述与研究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综述与研究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具有环保、节能等优势。
而充电系统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影响电动汽车普及的因素之一。
本文将针对电动汽车充电系统技术进行综述与研究。
一、电动汽车充电技术概述1.1 充电要求为了满足电动汽车的正常使用,其充电需求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充电系统的设计应考虑以下要求:(1)快速充电需求: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充电时间越来越成为消费者们关注的焦点,保证快速充电需求是必不可少的。
(2)安全性要求:在充电过程中,为了避免发生电池过热、电池损伤等现象,充电系统设计应考虑安全性。
(3)充电效率:提高充电效率,缩短充电时间,降低充电成本,提高充电设备利用率,是充电系统设计的重要目标。
1.2 充电技术分类根据不同的充电需求分为三种充电技术:慢充、快充和超快充。
(1)慢充:慢充一般指的是家庭充电方式,建议充电功率在3kW以下,一般需要6-10小时完成一次充电。
(2)快充:快充一般指的是公共场所充电方式,充电功率在20kW~120kW左右,需15分钟~1小时完成充电。
(3)超快充:超快充不仅要能快速充电,还需要解决电池过热等问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现5分钟内完成充电,这需要更快的充电功率和更好的电池管理系统。
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研究现状2.1 公共充电技术公共充电技术是为电动汽车提供城市交通的必不可少的一种技术,它可以覆盖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高速公路的快充设施也是公共充电设施的重要一部分。
当前,公共充电设施的技术主要有两种:(1)交流充电技术交流充电技术在充电功率较低的情况下,充电效率相对较低。
然而,交流充电的优势在于其普及度高、成本较低。
(2)直流快充技术直流快充技术是目前公共充电设备中最为先进的一种技术,它的充电功率高、充电时间短,但设备造价较高。
2.2 家庭充电技术家庭充电技术是指在家庭用电形态下,为电动汽车充电提供设备及服务的技术。
家庭充电技术主要分为三种:交流充电、直流(特高压)充电和无线充电。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

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现状与前景随着全球汽车排放的影响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电动汽车的发展。
而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从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来探讨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发展。
现状目前,国内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已经逐渐建立。
截至2021年,我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经达到43.5万个,私人充电桩数量更是不计其数。
此外,电动汽车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充电桩业务,比如特斯拉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充电网络,为车主提供更便捷的充电服务。
不仅如此,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目前,公共充电桩已经实现了“刷脸充电”、“远程充电”等技术,使充电更为智能化、便捷化。
在家庭充电领域,随着快充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选择购买快充桩。
同时,一些家庭充电桩也在不断创新,比如推出了可以自动连接充电的充电枪、具有可调功率的充电桩等更为智能化的功能。
总的来说,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充电设施也已经逐渐完善。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充电速度较慢、充电桩分散等等。
前景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将面临更多挑战。
首先,快充技术的普及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目前,市面上的快充桩普及率还不算高,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充电桩价格的下降,未来快充桩将成为主流。
其次,无线充电技术也将引领未来的充电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在一些汽车厂商的车型中应用,未来也将成为充电技术的一种发展趋势。
通过无线充电技术,电动汽车将可以实现无需插线即可充电的便捷操作,更加符合未来出行的智能化与便捷化需求。
再次,跨充电设备兼容性及充电数据标准化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不同品牌充电桩之间的兼容性还不够,同时充电数据的统一标准也有待完善。
如何实现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数据标准化,是未来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综上,电动汽车充电技术的现状已经逐渐成熟,但是未来仍需要面临更多挑战。
未来,无线充电技术、快充技术的普及以及充电设备之间的兼容性与数据标准化等问题,将成为电动汽车充电技术面临的主要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动汽车充电优化研究现状
作者:陈浩然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16期
摘 ;要:能源转型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要挑战,而交通行业电气化是能源转型的重要环节。
近些年全球电动汽车得到快速发展。
而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诸多由于电动汽车充电产生的问题开始浮现,如集中性充电对电网负荷的增加等。
因此需要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进行优化。
本文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优化进行相关分析及研究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快速消耗伴随着大量的污染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严重气候灾害,同时,传统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导致全球环境恶化和能源紧张。
为了缓解气候变化,全球能源系统必须经历深刻的转变,从主要基于化石燃料的能源系统转变为效率更高的基于可再生能源的系统。
终端能源部门的数字化、分散化和电气化是被国际能源署认为的推动能源转型的三大趋势。
其中交通运输行业的电气化是重要部分。
电动汽车在运输领域有两个主要优势:首先,电动汽车以电作为动力驱动汽车使用更便宜的燃料,这意味着每公里的电力成本通常低于汽油或柴油的成本。
其次,电动汽车几乎无污染排放。
它们有助于减少颗粒物质和噪音排放。
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转型,电动汽车提供了一个可以将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引入整体发电组合可行的机会。
然而,与传统电网负荷性质不同的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受到电动汽车充电行为与用户使用习惯的影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有随机性。
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占比越来越高,大规模电动汽车同时接入电网进行不受控制的充电,将会带来突然性的高峰负荷,不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因此,通过不同的策略手段,充分利用电动汽车负载灵活性,调控电动汽车充电,使无序充电向有序充电转化,进而缓解对电网运行产生的不利影响。
2.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研究
目前,充电功率控制和充电时间控制是电动汽车有序充电策略的两大方向。
充电功率控制上,Yagcitekin and Uzunoglu(2016)以智能电网概念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在工作地点的停车场里,电动汽车充电智能优化算法,该算法在优化电动汽车的充电功率的同时,还控制每个变压器的功率需求,变压器容量,而且可以将电动汽车导航到适当的充电站,降低充电成本并防止了变压器的过载[1]。
然而,通过控制充电功率方式时,电动汽车用户作为被动参与者,只能被动地受到调控,影响了参与充电调控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充电优化效果。
而充电时间控制则可以
调动电动汽车用户的积极性。
对电动汽车的经济和环境方面的研究表明,通过使用各种激励手段,刺激鼓励电动汽车用户在非高峰充电时段为车辆充电,达到对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的调控目的。
所以,可以采取分时电价政策,定制合适的電价差,引导用户自主选择充电时段,激励电动汽车用户在满足出行需求的前提下,主动参与充电调控。
齐先军等(2016)基于峰谷分时电价,提出了一种控制和优化相结合的有序充电方法,通过控制器控制总负荷不高于住宅区功率限制值,并对此限值进行优化,保证电动汽车最大程度地达到用户预期荷电状态,结果表明,基于功率限制的有序充电策略能有效地实现负荷转移,降低峰谷差[2]。
3.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研究
一些研究表明,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一般汽车停放时间约为其使用寿命的95%[3]。
当电动汽车渗透率不断增大,它们可以保持与电网的连接,成为支持系统运行的有吸引力的灵活性解决方案,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高峰时期充电用来促进电力消纳。
综上所述,未来的电力系统将越来越多地基于可再生能源,而运输系统将越来越多地被电气化。
未来可能会看到一个集成的,无排放的电力和运输系统,可再生能源不仅为电网提供动力,还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扩大电动汽车部署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一个机会,有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增加急需的灵活性,并支持高可再生能源的整合。
现有文献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电动汽车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相互作用。
2.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相互作用。
1.电动汽车与集中式可再生能源相互作用
Chen et al.(2018)以2020年北京作为案例,采用小时模拟车辆充电行为和电力系统运行,在一系列不同的风力渗透水平情境下,探讨不同类型的电动车辆(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私人轻型车辆)和不同模式(快速或慢速)的环境影响。
结果显示,慢速充电下,电动私人轻型车辆可有效较少CO2的排放。
然而,快速充电会得到相反结果。
此外,电动公交车和出租车是减少NOX排放的最有效方案[4]。
2.电动汽车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相互作用
安装在停车场上方的太阳能电池板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为电动汽车提供太阳能发电。
这种方式可以减小充电对电网的影响。
减少影响的程度取决于光伏、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发展程度。
新泽西州的一项研究估计了安装在15平方米的停车场上方的光伏发电量。
结果表明,在其工作半径24公里之内,其产生的能量就足以驱动电动通勤者往返工作[5]。
4.总结与展望
现有文献将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进行分析时,对风能整合研究较多,对太阳能相结合研究较少;同时,对太阳能结合分析时,多为对一个虚拟电厂或一个实际停车场或公共充电站为例,缺乏对未来分布式太阳能发展后,电动汽车充电对城市带来的效益评估。
关于对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充电进行建模的组合,需要对本地配电网中的联合使用和发电的可变性进行改进的建模。
特别地,对于各种充电情景,例如家庭充电,工作地点充电和公共停车场充电等。
城市规模的研究落后于以前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YAGCITEKIN B,UZUNOGLU M. A double-layer smart charging strategy of electric vehicles taking routing and charge scheduling into account[J]. Applied Energy,2016,167:407–419.
[2] ;齐先军,李冬伟,纪姝彦. 采用功率限制的住宅区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控制策略[J]. 电网技术,2016,40(12):3715–3721.
[3] ;PASAOGLU G,HONSELAAR M,THIEL C. Potential vehicle fleet CO2 reductions and cost implications for various vehicle technology deployment scenarios in Europe[J]. Energy Policy,2012,40:404–421.
[4] ;CHEN X,ZHANG H,XU Z,等. Impacts of fleet types and charging mod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on emissions under different penetrations of wind power[J]. Nature Energy,2018,3(5):413–421.
[5] ;BIRNIE D P. Solar-to-vehicle(S2V)systems for powering commuters of the future[J].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9,186(2):539–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