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经过双焦距薄透镜的传输特性研究

合集下载

光学实验探索薄透镜的成像特性 (2)

光学实验探索薄透镜的成像特性 (2)

像的清晰度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清晰度取决 于物距和焦距的 关系
当物距大于两倍 焦距时,像呈倒 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距等于两倍 焦距时,像呈倒 立等大的实像
当物距小于两倍 焦距时,像呈倒 立放大的实像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器材
薄透镜 光源 光屏 测量工具:直尺、角度仪等
搭建光学实验系统
准备实验器材:薄透镜、光源、 屏幕、测量工具等
实验步骤:搭建 光学实验装置, 调整透镜和光源, 测量并记录数据, 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通过 观察和测量,记 录薄透镜在不同 物距下的像距和 成像特性,分析 成像规律,验证 光学成像原理。
掌握薄透镜的成像特性
了解薄透镜的成像原理和特性
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掌握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在摄影、摄像领域的应用
光学透镜是摄影 和摄像设备中的 关键元件,用于 成像和聚焦。
薄透镜的成像特 性在摄影和摄像 领域中具有重要 应用,例如在镜 头设计、图像清 晰度和质量等方 面。
通过对薄透镜的 成像特性进行实 验探索,可以进 一步了解其在摄 影和摄像领域中 的应用和限制。
实验结论可以帮 助摄影师和摄像 师更好地选择和 使用透镜,提高 成像效果和创作 水平。
光学实验探索薄透镜的成像特 性
汇报人: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论应用
实验目的
了解薄透镜的成像原理
实验目的:通过 实验探索薄透镜 的成像特性,深 入理解光学成像 原理。
实验原理:利用 薄透镜成像公式, 研究透镜焦距、 物距和像距之间 的关系,以及像 的虚实、大小、 正倒等特性。
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观察并记录不 同焦距下薄透 镜的成像情况

部分相干光传输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部分相干光传输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部分相干光传输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部分相干光传输特性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光传输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传输方式,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光传输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在光传输的研究中,部分相干光作为一种光线的特殊形态,具有不同于全相干光的传输特性。

因此,研究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对于优化光传输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优化光传输系统的性能。

具体的研究目标如下:1. 探究部分相干光的基本特性及其在光传输中的应用。

2. 研究不同类型的部分相干光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

3. 研究影响部分相干光传输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传输质量的方法。

4. 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1. 部分相干光的理论基础:介绍部分相干光的基本概念和特性,比较部分相干光和全相干光的不同之处。

2. 部分相干光在光传输中的应用:探讨部分相干光在光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如何利用部分相干光来提高传输效率和质量等方面的优点。

3. 不同类型的部分相干光的影响:研究不同类型的部分相干光对光传输系统的影响,如何选择适合的部分相干光以优化系统性能。

4. 影响部分相干光传输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方法:探讨影响部分相干光传输质量的因素,如何提高传输质量的方法。

5. 研究结果分析和归纳: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主要方法包括文献调研、数学模型的构建和仿真模拟、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的分析等。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 对光传输系统中部分相干光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光传输系统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2. 对部分相干光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探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3. 分析影响部分相干光传输质量的因素及其提高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指导。

4. 为光传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的实验研究

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的实验研究
i c e e o e s ai l o e e tln t d t e o sr c in rt ft e a n lra ru . d t e fa o r flsa d t e n ra ft p t h r n g h a h b t t ai o u a p t r An t p p o e s h ac e n u o o h n e e h l i n h d sa c e e nt et o p s i n c a ewi ei ce eo t ef c so t ef c sn n . i n eb t e o i o s n r s t t ra f u f h o u i g l s t w h w t i e hh n s h o e Ke r s P ril o e e t i h ; p t l o e e t e g h F a o a r fls F c sn ywo d : a t l c h r n g t S a i l c h r n n t ; lt p b m p o e ; o u ig ay l ay l e i
Wa h wnta ep r al o ee t a o rflsa p ae nt o io ftef c s dfed Beie, efco s s s o h t h at l c h rn t pp o e p e rdi t i y l f i wop st no o u e l. s s t a tr i h i d h
iv siain s o h tte s e o h a o rflsa d te ds n e b t e e t o.o i o sd c aewi e n et t h wsta h i fte f t p p o e h it c ewe n t g o z l i n a h w p s in e rs t t t e h h

部分相干平顶高斯光束通过球差透镜的聚焦特性

部分相干平顶高斯光束通过球差透镜的聚焦特性

数, 为光 束 波长 ; B, A, C和 D 分 别是光 线传 输 矩阵 的矩 阵元 。
基昙 : 自科基资课 40# 省然学金 助题’830)建育科项资课(08 金翟 家薹6 一), , 题0。)建 自科基资课 51 福教・r技 目助题 o 项 然学 助 明溪人。4福 目 1 2 金福建 (0 , 国 男 071主要从事激光和光电技术研究 A18碾鬏厅孜 日明魁A 4 6,。 0 0 7 ( 10( 6 ・ o胃 呗冀驿u 6) O0 1I c r , 屉 J 作者简介 : 饶连周( 9 副教授 7  ̄13 n 6
数。 根据 部 分相 干光 的传 输理 论 , 叉谱 密度 函数 通 过 交
Fi. F c sn i cpeo CF g1 o u ig prn il fP GB yln b e s
wih s h rc l b r a i n t p e ia e r to a
图 1 P GB通 过 球 差 透 镜 的 聚 焦 CF
维普资讯
76 O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柬
第 1 9卷
分 布 。数 值 计 算 表 明 : 上 最佳 聚焦 点 随 着 球 差 从 负 到 正 的变 化 而 向 几 何 焦 点 方 向 移 动 ; 束 阶 数 越 大 , 现 轴 光 实 最佳 聚 焦 点 越 过 几 何 焦 点 所 需 的正 球 差 值 越 小 ; 负 球 差 对 应 的 最 佳 聚 焦 点 始 终 分 居 于 无 球 差 时 最 佳 聚焦 点 正 的 两 侧 ; 上 最 佳 聚 焦 点 的 光强 随着 球 差 从 负 到 正 的 变 化 而变 小 ; 轴 当正 负球 差 绝 对 值 较 大 时 , 强 随 球 差 的 变 光 化 较 为 缓 慢 , 在 球 差 值 为 0附近 , 强 随 球 差 的变 化 比较 剧 烈 。 而 光 关 键 词 : 部 分 相 干 平 顶 高斯 光 束 ; 球 差 ; 最 佳 聚 焦 点 ; 光 强 ; 聚焦 特 性

用平行光测薄透镜焦距的一种新方法

用平行光测薄透镜焦距的一种新方法

使用平行光测薄透镜焦距在光学实验中,测量透镜的焦距是一项基础且重要的实验。

传统的方法是利用光源和屏幕,通过移动屏幕来找到透镜的焦距位置。

然而,针对薄透镜的焦距测量,传统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利用平行光源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本文将介绍这一新方法,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1. 理论基础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薄透镜的基本原理。

薄透镜是指透镜的厚度可以忽略不计,它能够将入射光线汇聚或发散到一个焦点上。

根据薄透镜公式,1/f = 1/do + 1/di,其中f表示透镜的焦距,do和di分别表示物体距透镜的距离和像距。

传统方法中,测量焦距需要将光源放置在物体的位置,而新方法则采用平行光源。

对于薄透镜而言,当入射光线是平行光时,会得到一个特定位置的焦点,即焦距。

2. 实验过程根据理论基础,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准备一块薄透镜和一条平行光源。

将薄透镜放置在光源前方,调整透镜的位置使得光线能够通过透镜。

在透镜的另一侧放置一个屏幕或光敏表面,观察光线在屏幕上的汇聚情况。

当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时,即可测得透镜的焦距。

3. 实验效果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光线的汇聚情况,从而准确地测量薄透镜的焦距。

与传统方法相比,平行光测量方法更容易获得清晰的焦点图像,使得测量更加准确和可靠。

4. 个人观点个人认为,平行光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方法非常值得推广和应用。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光路和设备,同时能够获得准确的焦距值。

在教学和实验实践中,可以更好地展示薄透镜的光学特性,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兴趣。

我非常赞同并支持这种新方法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

总结通过本文的讨论和实验,我们探讨了使用平行光源来测量薄透镜焦距的新方法。

我们简要回顾了薄透镜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实验的具体步骤,并阐述了个人观点。

这种新方法的提出对于光学实验具有重要意义,希望能够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在知识的文章中,通过引言引出问题,再逐步深入探讨,并在结尾进行总结,这样的格式会更加符合知识读者的阅读习惯和需求。

斜程大气传输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的空间相干度

斜程大气传输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的空间相干度

斜程大气传输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的空间相干度仓吉;齐文辉;张逸新【摘要】为了研究不同天顶角、传输距离、光源相干性以及湍流外尺度对接收面光束空间相干度的影响,采用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相位结构函数的平方近似,并运用张量积分的方法,得到了部分相干平顶光束通过斜程湍流大气传输后接收面光束空间相干度的解析表达式.结果表明,传输距离较短时,该光束空间相干度随两点距离的增加出现振荡现象,而传输距离较长时振荡现象消失;当传输距离给定时,天顶角越大,光束空间相干度的有效宽度相对较短.初始相干长度较短的该类光束其空间相干度的宽度不随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长距离传输后,光束空间相干性与光束初始相干长度不再有关.【期刊名称】《激光技术》【年(卷),期】2009(033)005【总页数】4页(P518-521)【关键词】大气与海洋光学;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空间相干性;斜程传输【作者】仓吉;齐文辉;张逸新【作者单位】江南大学,理学院,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理学院,无锡,214122;江南大学,理学院,无锡,2141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9.12;P427.1引言激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是大气遥感、激光大气通信、激光雷达等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1],由于大气湍流将影响光束的传输特性和降低光束的质量,为此已有大量光波大气传输研究,特别是斜程大气传输的研究报道[2-5]。

近年来,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由于其具有许多独特性质而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6-10]。

GE提出了一种描述部分相干平顶(partially coherent flat-topped,PCFT)光束的模型[6],把PCFT光束表达成有限项部分相干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叠加的形式,并研究其通过近轴光学系统的传输特性。

CAI等人基于平顶高斯光束提出了部分相干平顶高斯光束模型,研究了其通过近轴ABCD光学系统的传输特性[7],并且研究了完全相干的平顶光束通过大气湍流传输后光强的变化规律[8]。

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特性的研究进展

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特性的研究进展

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特性的研究进展
韩美苗;柯熙政;梁静远
【期刊名称】《电波科学学报》
【年(卷),期】2024(39)2
【摘要】光波在大气中传播时,由于大气折射率的变化,导致光强闪烁、光束扩展和光斑漂移等湍流效应,严重影响激光通信、跟踪和成像系统的性能。

部分相干光受湍流影响更小,因此其传输特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光强分布、光束扩展、光束漂移、光强闪烁、到达角起伏和偏振以及散斑特性等,最后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14页(P191-204)
【作者】韩美苗;柯熙政;梁静远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陕西省智能协同网络军民共建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29.12
【相关文献】
1.部分相干光与相干光在湍流中的传输特性实验研究
2.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传输的闪烁指数
3.部分相干光在大气湍流中斜程传输路径上的展宽与漂移
4.部分相
干光在湍流大气中传输的研究进展5.部分相干径向偏振环形艾里涡旋光束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开题报告

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开题报告

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开题报告标题: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研究摘要: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是光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研究,探讨该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目的、研究方法及预期研究结果等方面,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字: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研究方法、预期研究结果一、研究背景光束传输已经成为光学相关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束传输技术在通信、光学成像、光学传感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而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则是这一领域研究的一个复杂问题。

二、研究意义对于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的传输,其传输性质与傍轴相干光束不同,因此对于光束传输的控制与调节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光学成像、光学精密加工等方面,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研究,探讨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特性及其传输特性的量化描述。

同时,该研究也将为非傍轴相干光束传输的控制和调节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四、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的传输进行研究。

在理论分析方面,基于微分几何的理论将被使用,分析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几何特征与光束传输特性。

同时,数值模拟方法也将被使用,验证理论分析的结果,进一步探究非傍轴相干光束传输的特性。

五、预期研究结果本文的预期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的传输几何特征;(2)量化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特性;(3)研究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控制和调节方法。

总之,通过对非傍轴部分相干光束传输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光束传输的相关特性,为光学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有益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mai e sa e c c lt d a d i u tae .T e r s l h w t a h n e st it b t n o atal o ee tf t i t ln r a u ae n l srt d h e u t s o h tt e it n i dsr u i fp r l y c h r n a — g c l l s y i o i i
戈 迪
( 兴学 院机 电工程 学 院 ,浙 江嘉 兴 3 4 0 ) 嘉 10 1

要:利 用一种新型部分相干 平顶光束模 型 ( 这种光束 的交叉光谱 密度 可以由一 系列具有不 同参数的
部 分相 干高斯 一谢 尔模光束 的交叉光谱 密度 叠加 而成) ,着重讨论分析 了它经过双焦距透镜的一些传输特性 。 研 究结果表 明,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经过双 焦距透镜后光 强的分布在 两个焦平面上最为集中,呈现 出两个 高低
GE Di
( col f c ai l Eetcl n i eig J x gU i r t, i ig Z ea g 34 0 ) S ho h n a & l r a E g er , i i nv sy J xn , hj n , 0 1 o Me c c i n n an ei a i 1
不 同 的峰 ,而 峰 值 的 演化 跟 部 分 相 干 平顶 光 束 的 阶数 Ⅳ 以 及 相 干 性 都 有 很 大 的 关 系。 关键 词 :部 分 平顶 光束 ; 双 焦距 透 镜 ;传 输 特 性 中 图分 类号 :T 2 1 N 4
P o a a o r p r is o ri l h r n a r p g t n P o e t fPa t l Co e e tFlt—t p e a P s i g t r u h As g a i n i e ay o p d Be m a sn h o g t m t Le s来描述轴对称 的平顶高斯光束 。 而平顶高斯光束 的传输 问题可以 用一种 比较 简单 的 、解 析 的方法来 研究 。56最 近 ,又有 人提 出 了一 种新 的数学 模 型来描 述平 顶 光束 , [ ] -
Ab ta t s r c :Ap l ig a n w ma h ma ia d lo a t l o ee t a —tp e e m t e c o s—s e t l e s— p yn e t e t l mo e fp ri l c h r n t o p d b a I h r s c ay i f p cr n i ad t f i h c n b x r s e sfnt e e f h rs y o c a e e p e s d a i i s r so ec o s—s e t e st f a t l o e e tG u sa wh e i t p cr d n i o ri yc h r n a si n—S h l mo e l a y p a l c el d l b a swi i ee tp r me e s h rp g t n p o e iso a il o e e t a —tp e e m a sn ru h a — e n t d f r n a a tr ,t e p o a ai r p r e fp r al c h rn t o p d b a p s ig t o g s h f o t t y i f h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6 8 (0 8 0 0 2 0 . 0 8— 7 1 2 0 )3— 0 9— 4
0 引言
在许多激光应用中,如材料表面热处理 、惯性约束核聚变中的靶面辐照等都对光束均匀化有相当
高 的要求 。所 以平 顶光束 的研 究具 有 十分广 泛 的实 际意义 。过 去几 年里 ,人们 已经 提 出了很多描 述平 顶光束 的模 型 ,如 超高斯 光束 ( G ) S B 和 G r在 19 oi 94年 提 出 的平 顶 高 斯 光 束 ( G ) 。此 外 , F B J
维普资讯
第2 0卷 第 3期 20 0 8年 5月
Vo . 0 . 2 8. 12 No 3 00 5
嘉兴学 院学报 J un l fJ xn nvr t o ra a i U i sy o i g ei
部分相干平顶光束经过双焦距薄透镜的 传输特性研究
tpp d be m a sng t o h a tg tc l n c u ss o wo difr n e k tt o u i l e nd t e e ou in o e a p s i hrug sima i e so c r h ws t fe e tp a s a wo fc sng pa sa h v lto n o h a si l s l ea e o t r r a d t e c hee e o a ily c e e tfa ft e pe k sc o ey r lt d t he ode n h o r nc fp r al oh r n t— tp d be m . t i o pe a K e o ds:p rily c hee tfa yw r atal o rn t—t p d b a ;a tg tc l n i o pe e m sima i e s;p o a a in prpe y r p g to o r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