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地理》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

人教新课标《地理》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

第九章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课件)人教版新课标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课件)人教版新课标


7.当我们处于夏至时,北极会有
现象,南极会有 现象。
若到北极去考察,应选 月,而到南极去考察的最佳时间应
该是
月,因为这时是两极的暖季。
6. 在北极点,四周都是 南 方;在南极点,四周都是北 方。
7. 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底下埋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储存着大量的固体 淡水
资源;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有
10. 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南极 。为和平利用、保护两 极,国际制定了《南极条约》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为了保 护南极洲的自然环境,对南极的考察和利用只限于 和平 利用。
11.对南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2 月,也就是北半球 的 冬 季。原因是:此时南极地区是 暖 季,气温较 高 ,并且是
南极—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矿产 淡水资源 海洋生物
石油资源 天然气
人类最后的一个能源 基地
煤炭
矿产资源
海洋哺乳动物
南极地区

范围
南极洲大部分及周围海洋

位 置
纬度 66.5°S以南的地区
经度 360°
北极地区
北冰洋大部分、沿岸陆地岛屿
66.5°N以北的地区
360°
海陆

气温



降水
风速
动物
资源环境
2大洋:① ② ③
大洲:A B C 。
3.世界上最大的
岛屿D

4.AC的分界线
E
海峡。
A 长城站 B
C
D
中山站
三判断方向1
A点在B点的 ___北__方___
D点在C点的
__东__方____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

2022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章极地地区

第十章极地地区知识点1独特的自然环境1.位置和范围(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2)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自然环境知识点2科学考察的宝地3.自然资源(1)南极地区: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2)北极地区: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

4.极地的科学考察(1)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2)北极地区: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5.我国的科学考察站知识点3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6.问题与保护措施名师点拨极地科考站的建站时间(1)每年的6~8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的气温较高,且有极昼现象,是北极科考站建设的最佳时期。

(2)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是南极地区的暖季,且有极昼现象,是南极科考站建设的最佳时期。

拓展链接南极洲的世界之最(1)地球上位置最南的一个大洲。

(2)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大洲。

(3)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4)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5)世界上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大洲。

(6)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

归纳总结极地地区地图的判读(1)根据地球自转判断东西方向。

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地球呈逆时针自转,以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地球呈顺时针自转,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根据极点判断南北方向。

越靠近北极点的地方,位置越靠北,站在北极点上,四周都是南;越靠近南极点的地方,位置越靠南,站在南极点上,四周都是北。

(3)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纬线都是同心圆,圆圈越小,则纬度越高;经线是以极点为中心向外辐射的直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度数增大的为东经,度数减小的为西经。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极地地区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如新闻报道、科研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① ④ ⑥ ⑦
南极的主人-企鹅
帝 企 鹅 的 家 庭
帝企鹅是唯一在南极大陆生息并繁衍后代的企鹅,它是南极
大陆真正的主人。帝企鹅是最能适应寒冷的鸟类,同时它还 是潜水冠军,潜水深度最大可达265米,最长时间为18分钟。
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
蓝鲸是南极最大
的哺乳动物,也 是世界兽类之最。 南大洋中鲸的数 量和捕获量均占 世界各大洋的首 位。现存量100 万头左右。
南 美 洲
南极圈
范围
南 极 洲 的 位 置 和 范 围
大洋洲
P103---1(3)
在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指向南
方;在南极点,每一个方向都 指向北方。
通过下图,比较南北极地区的年平均 气温和最低气温
P104--2
最低温 年平 度 均气 温 — — 50° 88.3°C C 3. — — 18° 66.7°C C 结论 原因
第十章 极地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科学考察的宝地 极地的保护和利用
冰雪覆盖的地区
冰雪覆盖的地区 在地球南北两端, 有个十分特殊的地区: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位于地球最北端的北 极地区,是北纬 66.5°(北极圈)以 北的广大区域,包括 北冰洋的大部分,以 及沿岸的亚、欧、北 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 位于地球最南端的南 极地区,是指南纬 66.5°(南极圈)以 南的广大区域,包括 南极大陆,以及周围 的海洋。两极地区都 是冰雪覆盖的寒冷世 界。
阅读下图,完成要求。 ⑴图中所示是北极地区还是南极地区?请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图中所示的地区是南极,转动方向:顺时针 ⑵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大洲、大洋名称。 大洲:① 大洋洲 ,② 南美洲 ,③ 非洲 ; 大洋:④ 印度洋 ,⑤ 太平洋 ,⑥ 大西洋 。 ⑶一个人站在图中心O处,其前后左右都 是正北方(向);图中B在A的 东南 方向。 ⑷图中M处的我国科考站的名称是 中山站 。 ⑸阅读南极洲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A.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5℃以下,极端最低气温达-88℃以下。 B.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风速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C.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55mm以下,降水最少的地方5mm/年。 酷寒—冰雪覆盖的寒冷世界 问题:请根据以上资料,归纳出南极洲的气候特点: 、 风大—有“风库”之称 、 干燥—是降水极少的“白色沙漠” 。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

三、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1 极地的环境问题
《南极条约》生效十周年纪念邮票
北极理事会
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 12个国家签订了《南京条约》。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在北极理事会主持下制定了《北 极环境保护战略》。
拓展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了解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泰山站
“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 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其名称寓意坚实、稳固、 庄严、国泰民安等,代表了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含义。
泰山站选择快速、易建造的装配化钢结构体系,建 筑材料应能抵抗强风、暴雪、酷寒、冻融、冻胀、强 紫外线照射、盐蚀等各种不利作用。建筑物位于风场 下行区,每年都会有积雪,建筑造型有利于大风通过, 建筑整体架空,下方风力加大,可吹走积雪。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2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判定方向
在南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指向哪里?
S
N
南极地区:指向北方
北极地区:南方
一、独特的自然环境
3 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接受的热量多吗?解释两极地区冰雪覆盖的原因。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纬度高,接收热量少 光热少,气温低,因此常年冰雪覆盖。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 极地科考价值
矿 产 资 源
南极地区有丰富的铜、铁、锰、铀、铅锌、金、镍等金属矿产和煤、石油 等非金属矿产。北极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
1 极地科考价值


北 极
极 海 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地球上最极端的地区——极地地区的介绍。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和挑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理位置等。

他们对地球的各个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实践活动:模拟极地考察,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和案例。

3.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道具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南极和北极的位置、气候、冰川、海洋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南极的科研考察、北极的石油开采等,进行讨论,并展示讨论成果。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强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和贡献,如南极科考站的建设、北极黄河站的建设等。

人教版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共57张PPT)

人教版七下第十章+极地地区(共57张PPT)
A.5~9月 B.11月~次年3月 C.6~9月 D.10~12月
一、选择题——第13题
为了和平利用南极,我国于1983年加入的
条约是
()
A.《和平利用南极条约》
B.《南极条约》
C.《共同开发条约》
D.《南极共同体条约》
一、选择题——第14题
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主
3、问题思考:煤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形 成?
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 1、阅读课文P107新华社关于日本捕鲸的报道,完 成“活动1”。
❖ 2、阅读课文P107最后一段及课本P108阅读材料, 讨论:面对着最后一块净土,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 施?
❖ 3、南极条约
为了保护南极的生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1959年 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 条约》,其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 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 废物等。我国已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6、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度最多的大洋是

;跨经
7、世界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是

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是
。 返回首页
三、综合题——第一题
读“美国主要工业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大洋D________
海湾E____ ___
山脉F_______
北极的居民 因纽特人
❖考考自已吧...
第九章 西半球的国家 第十章 极地地区
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填空题(30分,每小空2分) 综合题(30分,其中第一题每个小
问题2分,第二题每个小问题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极地地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