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幕上的《傲慢与偏见》之对比研究
傲慢与偏见(2005版)与原著的比较

傲慢与偏见(2005版)与原著的比较作者: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原著电影对比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小说家简•奥斯丁的作品。
小说从主人公伊丽莎白•班内特的视角出发,描述了她在处理关于礼仪,养育,道德,教育和婚姻的问题。
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19世纪初,它依旧吸引了一大批现代的读者,而且它也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受人欢迎的小说之一。
傲慢与偏见曾多次被翻拍成电影。
然而,有些有些翻拍并不被观众认可。
关于05年翻拍的《傲慢与偏见》,有些人觉改编得很完美,而有些人则觉得不尊重原著。
Summary:Pride and Prejudice is a novel by Jane Austen. The story follows the main character Elizabeth Bennet as she deals with issues of manners, upbringing, morality, education, and marriage. Though the story is set at the turn of the 19th century, it still attracts many modern readers and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vels in English literature. Pride and Prejudice has been made into movies for many times. However, some adaption failed to impress viewers. As for the adaption by Deborah Moggach, some peo ple think it’s perfect but some people don’t like it.论文正文:《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傲慢与偏见》小说与电影的对比

《傲慢与偏见》小说与电影的对比《傲慢与偏见》是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之作,该小说因其独特的观察角度以及丰富的思想内涵在社会上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也成为人们广泛改编的题材。
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是在经过一定电视改变之后一个全新形式。
由于小说被改编的电影版本过多,下面我说一下2005年电影版电影版的《傲慢与偏见》与小说有何区别:一、内容上的区别:小说《傲慢与偏见》是以男女青年之间的恋爱和婚姻为主要题材,其中共描述了四段姻缘,分别是: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的爱情纠葛,夏洛特和柯林斯之间的权利纷争,简和宾利之间的一见钟情,莉迪亚和威克姆之间的见色起意,在上述基础姻缘的紧张过程中,男主角达西和女主角伊丽莎白通过不断的消除隔阂和偏见,并纠正了彼此之间存在的错误,最终走到了最后。
从这部经典的著作当中,作者通过奠定幽默的基调,运用带有讽刺的手法对小说当中的各种人物进行描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各种世态。
在电影版当中,小说当中的宾利夫妇在电影当中没有出现,伊丽莎白对婚后的夏洛特进行拜访时也是一个人去的,整部电影的重点被放在了达西和伊丽莎白二人在感情方面的发展变化上,因此,在这部电影电影当中,对伊丽莎白错爱威克姆、莉迪亚和威克姆私奔离家出走后,达西为其私奔出谋划策以及柯林斯对班内特一家的陷害时的情绪波动的描写,这些方面在电影中表现的较为简略。
这样的改动虽然能让故事的主线变得更加生动,在对观众的调动方面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也相对消弱了原著当中对小人物三分刻画的人物表现形式,在2005年版的电影当中,在夏洛特和柯林斯在订婚的事情上,就仅凭一句“我今年二十七岁了,不仅没有钱而且还没有前途,并且还成为了父母的负担”的台词,这样的台词解释在电影当中与原著相比就会显得十分的单薄。
在电影当中进行这样的改编,夏洛特在电影中的作用已经完全成为了男女主角感情发展的催化剂,推动男女主角感情下一阶段的发展,这个人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很难得到观众的注意和重视。
《傲慢与偏见》从情节删减、人物性格及主题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傲慢与偏见》从情节删减、人物性格及主题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自电影电视诞生以来,文学名著的影视改编就一直是学术界不断探讨的话题。
借助名著的魅力获取成功的愿望一直驱使着影视人不断前进。
简·奥斯汀的小说一直以来深受影视界的青睐,一位评论家曾说:“文学口味的翻新影响了几乎所有作家的声望,唯独莎士比亚和简·奥斯汀经久不衰。
”在搜狐视频主页上,10部海外剧推荐里就有5部是奥斯汀的作品,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而其中《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又是最受欢迎的。
罗伯特·斯塔姆在《文学和电影》一书中指出“当我们考虑一部电影是否忠实原著时,我们总是从场景设置、情节、人物、主题意义和风格的角度考察”。
笔者认为在场景设置和风格方面,若是电影以原著为噱头进行宣传,大多会忠实原著。
所以本文将从情节删减、人物性格及主题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傲慢与偏见》的影像化重现英国BBC公司1995年改编的《傲慢与偏见》,重现了英国19世纪初的社会风貌。
片中幽默的对白和浪漫的爱情使其得到了一致好评,荣获广播电视协会最佳男主角、英国电影电视协会最佳女主角、艾美奖、纽约电视节奖等16项大奖。
笔者认为本片的改编属于“忠实移植式改编”。
该片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无论是开篇最著名的评论性语言“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借由伊丽莎白(后简称为伊)之口说出,还是影片的背景介绍,包括在当时大环境下,穷人不可选择婚姻的现实条件以及姐妹二人的婚姻观等,都借由简和伊的夜谈传达给了观众。
可以说是原著的影像化再现。
(1)本片的情节发展基本遵循原著。
包括班内特太太催促先生去拜访宾利、几次舞会上简与宾利的情投意合、达西和伊几次“傲慢与偏见”的碰面、班内特一家其他成员的丑态、宾利小姐和其他人对班府小姐的评价、科林斯对班府的拜访、求婚、与夏洛特的成婚、达西的两次求婚等,除了删去了小说最后宾利一行重返班府后,达西和伊的一系列接触的机会,使两人后来的感情少了些发展时间外,基本重现了原著情节。
浅析《傲慢与偏见》原著与电影中的对白差异 燕楠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傲慢与偏见》原著与电影中的对白差异姓名:燕楠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职业教育学院系:专业:英语年级:2011级学号:27220113351035指导教师(校内):丁燕蓉职称:副教授2013年05月20日信息时代的个性化与顾客关系管理下的品牌分析浅析《傲慢与偏见》原著与电影中的对白差异[摘要]经典文学总是不断被后人作为基础进行艺术再创作,2005年的电影《傲慢与偏见》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在口碑和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电影《傲慢与偏见》在尽可能保持原著表意与内涵的基础上,在对话方面做了大量的删减。
编剧在台词选用上,有时也会通过修改词组或调整语法的方式来迎合当下的思维方式。
[关键字] 《傲慢与偏见》艺术再创作对白差异On the Differences of the Dialogu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the Film[Abstract]Classic literatures are always used as a basis for art re-creation. The film Pride and Prejudice made in 2005, which received good reputation and great box-office, is a typical example. Even it trimmed a large amount of dialogue s, but also retain ed the original connotation. The scriptwriter of this film sometimes changed the phrase and sentential form to cater for the audience.[Key word]Pride and Prejudice Art re-creation Differences in Dialogues目录引言 (1)一、原著与电影的简要介绍 (1)(一)关于原著 (1)(二)关于电影 (2)二、原著与电影中对白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2)(一)班内特一家的交谈 (2)(二)男女主人公的交流 (3)(三)书信表达 (5)三、差异成因的简单归纳 (7)结论 (8)致谢语 (9)参考文献 (10)引言《傲慢与偏见》(英文:Pride and Prejudice)是世界名著之一,也是19世纪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最著名的小说之一。
浅论《傲慢与偏见》电影对原著小说的改编

124鉴 赏浅论《傲慢与偏见》电影对原著小说的改编胡建华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经典之作《傲慢与偏见》在世界文坛具有重要地位,它是一部反映英国社会风貌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该部文学名著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搬上大荧幕。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形式,与文学作品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相辅相成,文学为电影提供了素材,而电影则赋予文学艺术时代价值。
本文以2005年乔怀特导演的电影《傲慢与偏见》为对象,对电影《傲慢与偏见》对原著小说的改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让读者对电影和文学作品不同的艺术表达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电影作为一种现代艺术,与文学作品紧密相关,文学为电影提供了素材,赋予了电影艺术成长的肥沃土壤,而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则是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并给予文学艺术新的时代价值。
作为不同的艺术形式,电影与文学在创作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对文学作品进行电影改编时,既要保留原著的精华,对小说文本进行深入和全面的阐述,也要发挥电影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突破原著小说的框架束缚进行艺术创新,从而使电影作品展现出特有的美学价值。
一、《傲慢与偏见》从小说到电影的延伸《傲慢与偏见》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在世界文学和电影史上都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全世界无数的读者和影迷,这部经典之作可以说完美地实现了小说向电影的华丽转身。
小说《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作者以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乡村为背景,描绘了四对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与婚姻,通过轻松幽默的基调和讽刺的手法展现出当时英国的社会风貌。
这部作品打破了当时英国文坛的沉寂和低迷颓势,为其带来了一股清新和生机,可以说是英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经典之作。
《傲慢与偏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极高的艺术造诣,深受电影导演和编剧的喜爱,从小说出版至今,已经多次被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
电影赏析《傲慢与偏见》

我所见的《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的原著在初中里就看过了,那时的年纪,正当豆蔻,满脑子童话,所以很容易就被这本小说吸引了,甚至一度还梦见了故事里的人们。
自然而然的,就喜欢上了Jane,觉得她是一个特别纯净的女子,纯净到可以散发出一系列的花香。
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就把这个故事淡忘了,曾经从书架上看到这本书,觉得很不屑:世间真有这么美丽的故事?将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翻拍成平庸的电影的例子大有所在,而能将平庸的文学作品锻造成一部优秀的影片却鲜有耳闻。
于是渐渐的对翻拍的电影作品不再有过高的期待。
而另一个事实是,翻拍很多就只是翻拍,它不可能跳出原著的时间的或情节的限制。
在作品的内涵上甚至都不用去过多追究。
要细品的绝对是影片的其它因素。
一旦摆脱局限,或修改情节,或增删人物,那就完全是看编剧的功力了。
这样的作品若非垃圾就定是大师级的经典作品。
两者的区别看似天壤之别。
其实只在毫厘之间。
《傲慢与偏见》没敢冒这个险,中规中矩地按着原著的步骤。
也省了我们对其思想内涵的审视,直接把目光投向影片的其它方面。
其实总的来说这部片子还是不错。
原著本身就是略带喜剧色彩的简单故事。
影片则完全尊重原著,情节上没有改动,还是原汁原味的一对普通男女的爱情故事。
而现代的摄影技术使得影片所呈现的十九世纪的英伦田园风情煞是怡人。
总是为镜头里的纯净天色,华丽城堡等等美景所倾倒。
别具一格的舞会、男士与女士的优雅起舞也是人大开眼界。
且不论影片的主题结构,这摄影师的功夫就实在不错。
为影片增色不少。
男女主角的水平却是大相径庭。
Elisabeth的开朗聪慧乐观坚强被凯拉·奈特丽演绎得恰到好处。
她的出众美貌更是让人无法将目光从她身上移走,很讨人喜欢。
Darcy的扮演者一出场却是让人感到木讷有余,高傲不足。
幸好他渐入佳境,也可能是原著在后来赋予了这个角色更多的色彩,Darcy开始变得生动起来。
有了对Elisabeth的深情,在朝日的晕圈下,一切都忽略不计。
《傲慢与偏见》电影与小说的叙事策略比较研究

65MOVIE REVIEW 电影评介2015年第19期电影《傲慢与偏见》剧照18世纪70年代,英国文坛中包括斯摩莱特、理查斯等现实主义小说大师相继过世,而感伤派小说与哥特传奇小说内容略显苍白,因此,在18世界70年代至19世纪初,英国文坛中甚至没有产生一部重要的小说作品。
简·奥斯丁及其六部作品的出现,让英国文坛走出了这段青黄不接的过渡时期。
在简·奥斯丁的文学作品中,《傲慢与偏见》具有巧妙的故事结构和优雅的艺术风格,被毛姆称作为世界十大小说名著之一。
自从这部作品诞生之后,不同时期的人都会用具有时代特征的方式来对《傲慢与偏见》作新的阐释。
直到20世纪30年代,电影工业的崛起终于让《傲慢与偏见》走进了影视殿堂。
在简·奥斯丁的作品中,《傲慢与偏见》具有最多的电影改编记录,其中,2005年由乔·怀特完成的改编版本得到了电影观众广泛的好评,主要是因为乔·怀特改编的《傲慢与偏见》在所有版本中距今时间最短,且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且与小说作品在叙事策略方面的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以这一版本为代表,能够更加直观的发现现代电影艺术与英国传统文学在叙事策略方面所具有的不同。
一、在叙事主体方面的差异无论是电影作品还是小说作品,它们都是在向受众讲述一个故事,而故事的讲述离不开叙述故事的主体,并且叙述故事的主体也往往就处在故事之中,并协助电影作者或者小说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传达。
由此可见,在电影和小说的叙事中,叙事主体具《傲慢与偏见》电影与小说的叙事策略比较研究许 岚【作者简介】许 岚,女,贵州遵义人,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电影文学Film Literature有着重要地位,一旦叙事主体缺失,那么电影和小说所讲述的故事也会消失或者不被人所相信。
从《傲慢与偏见》电影作品与小说作品叙事主体的差异来看,虽然电影作品和小说作品在呈现故事的过程中都具有叙事者,但是在语言交流意义方面,电影作品中的叙事者是镜头与画面,而小说作品中的叙述者则是人。
《傲慢与偏见》文本和电影版本的审美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

《傲慢与偏见》文本和电影版本的审美比较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傲慢与偏见》文本和电影版本的审美比较研究背景简介:《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主要讲述了贫寒但爱读书的侯爵一家和富有的达西一家之间的故事,表现了男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和先生·达西由傲慢与偏见到相互了解、相爱的过程,是一部典型的“爱情喜剧”。
该作品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被翻译成超过40种语言,并且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及舞台剧。
研究意义:《傲慢与偏见》作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成为了影视剧改编的经典之作。
因此,通过对电影和小说的审美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文学作品和电影的审美价值,从文学与艺术本身和它们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更好地认识文学和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以期更好地推进艺术研究的深入发展。
研究内容:本研究将围绕《傲慢与偏见》原著小说和它的两部电影版本来展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刻画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对比他们在文本和电影中的呈现方式,并进行审美分析。
2.对比原著和电影在剧情、人物关系、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差异,探讨其中的原因,并进行审美分析。
3.考察原著小说和两部电影版本对社会与文化的反映,评价它们所呈现的审美价值。
4.分析电影在表现文学作品时所采用的创作手法与美学原则,探讨它们对观众的艺术享受产生的影响。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通过对小说原文的阅读和两部电影的观看,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将对《傲慢与偏见》的文本和电影版本进行详尽地对比分析,并围绕文学、艺术、文化三个层面进行审美评价。
预期结果:本研究的预期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比分析《傲慢与偏见》小说和电影版本的审美闪光点和创新处。
二、探讨文本和电影创作在审美理念上的差异和契合,分析其不同的审美价值和特点。
三、分析小说和电影作品在反映社会与文化方面的异同之处,并评价它们在审美意义上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5 版 电影是青年导演乔怀特的处女作 ,
影 片 中乔 怀 特的 电影 惆伥忧郁 的风格处处
可见 。 马修 ・ 麦克 费登饰演的达西太过忧郁 , 他 的 眼神 经 常显得呆滞 无光 ,表情缺乏神 采 。伊丽莎 白的扮演者凯拉 ・奈特莉 ,活泼
材高大 , 体态笨拙 。 他气派端庄 、 举止拘谨 。 ”
种形象符合 当时社会的审美观 , 有着中产家 庭女孩儿调皮中带着些许典雅的性格 。 剧中 两位主角 的表演都非常地细腻 ,比如詹妮弗
由一条古典欧式商业街转入布匹商店 , 再由 商店 内伊 丽莎 白和其母 亲等 人 的对 话引 出
达西 , 将达西 的第一印象通过人物对话 展示
编剧对于达西与伊丽莎 白美好 爱情的祝福 。 9 5 版 中凯瑟琳夫人古怪有余傲 慢不 足 , 第一 次 与伊丽 莎 白接触就 让后者感 到 这个角 色 不好应付 , 其对达西与伊丽莎白的恋爱也持
将 自己那种抑或不 屑、 抑或欣赏 、 抑或焦虑、 抑或气 愤的种种心理传达给观众 。 这部电影
以其 深刻、生动 、细腻 、含蓄的制片风格深
深地 打动了观众 。
入 方式各异 ,但各有特色 ,引人人胜 。
表现 配角方面 ,小说中是这样描写柯林 斯 的出场的 :“ 是一个二 十五岁 的青年 ,身
热情 , 处处洋溢着青春,与原著中的伊丽 莎
白相 比她 的表演却显得有点严肃 , 夹杂着点 愤世嫉俗 的样子 , 缺少一种浪漫 自在的优雅
感。
4 O版 电影是 由美 国米 高梅公 司制 作的
黑 白影片 ,主演劳伦斯是话剧演员 出身 。所
以他 的表演相对 比较夸张 , 使得角色显得 比 较僵硬 。 小说主人公达西是富商而并非英 国 贵族 。劳伦斯的表演就像 是一位 白马王子 ,
贵族气息较为浓厚 , 反倒少了商人 的那种 阔 气。而女 主演葛利亚 ・嘉逊出演这部电影时
已经有 3 6岁 ,她展现出的伊丽莎 白似乎有
从1 9 4 0到 1 9 9 5 再到 2 0 0 5 , 《 傲慢与偏 见》 在荧幕上 以种种不同的面貌出现在观众 面前 ,这体 现了小说所具有的吸引力 , 更体
伊丽莎白的扮演者凯拉?奈特莉活泼热情处处洋溢着青春与原著中的伊丽莎白相比她的表演却显得有点严肃夹杂着点愤世嫉俗的样子缺少一种浪漫自在的优雅从1940到1995再到2005傲慢与偏见在荧幕上以种种不力更体现了导演和编剧对作品的解读和各自的风格
文史 艺术 2 0 1 4年 4月 ( 上)
关于柯林斯和夏绿 蒂订婚 的消息 , 加 版 中这一消息是在许 多人 面前直接宣布 的。贝 内特夫 人对 于这一 消息非 常地 生气而 夏绿 蒂的妈妈则非常高兴 , 后来伊丽莎 白向夏绿 蒂询问 , 夏绿蒂给出的回答是 “ 越是不 了解
一
影 视改 编风 格也 因电影 制作 者的 不同
理解而有其各 自独特的视觉效果 。
中,夜不能 眠的两人相遇在清晨的草原中 ,
给观众 , 这种改编方式很好地交代 了故事发
生 的起 因, 给人一种身 临其境之感 。 9 5 版的 开场 画面是 由达 西和宾 利策 马驰过 草地 去 看 自己 的庄 园转 向伊丽 莎 白独 自在 郊外散 心。B B C的这种处理方式 。给全篇定 下一种
反对态度 , 这 与小说原著是吻合的 。 O 5 版中, 凯瑟琳夫人深夜造访 , 极其无礼 , 而伊 丽莎 白的回应 也展现出现代人 的价值观 。 对 故事结尾 的处理 。4 O版达 西前来拜 访, 两人在庭院里互相倾诉 。 简和宾利也冰 释前 嫌 , 玛丽和凯蒂也接近幸福 的边缘 , 故 事取得 了圆满结局 。 9 5 版 电视剧结局加人婚 礼现场 , 交代 了两对恋人 的幸福结局 。 0 5 版
术效果和作 品特 点。
关键词 : 《 傲慢 与偏 见》 ;电影 ;对比研究
从故事情节来看 。 4 O 版电影的开场画面
凯 瑟琳 夫人在 小说 中是个 专 横傲 慢的 贵妇人 。 4 0 版凯瑟琳夫人虽傲慢却还是让达 西转述 了 自己对伊丽莎 白的接受 , 这体现出
詹妮弗 ・艾莉 ,可能第一眼看上去有点胖 . 并不会给人 留下非常深刻 的印象 , 但她 的这
的神态 、薄薄的嘴唇 与灵动的双 眸, 她看达
西 的眼神 由审视 到瞟视 ,笑 容 由热情 到取
笑, 她 的一颦一动都深深的吸引着达西。而
达西 仅仅凭 借 自己那双深邃 的眼眸就 能够
充满活力的基调, 有着 现代青春偶像剧 的风 格。 O 5 版开头 , 伊丽莎 白手捧小说从美丽 的
田野走 向 自 家庄 园,画面优美 , 是一种文艺 浪漫风 。三个版本对于故事开端和人物的引
[ 1 4 O 版中柯林斯 出现前 , 先是贝 内特夫人和
消 除误会 , 最终获得家人同意 , 浪漫的剧情 配 以优美 的画面 ,感人肺腑。
5个女儿的对话侧面交代柯林斯先生的外貌 特征 。 再通过柯林斯在贝内特家里的举止丰 富人物 的性格特征 ; 9 5 版是在贝内特先生读 柯林斯 的来信的时 , 通过音外画的形式向观 众展现 出一个庸俗、势力的粗壮男人形象 ; 而在 0 5版 中柯林斯先生的出场则显 得有点 苍 白,观众看到的柯林斯也并非身高体大 。
荧幕上的 《 傲慢与偏见 》之对 比研究
田苗苗 徐燕
( 宁波大学 。浙江 宁波 3 1 5 2 1 1 )
摘要 :简・奥斯 汀的作 品 其 幽默诙谐 又富有讽刺性 的语 言、现 实主义 的描写手法和巧妙又有矛盾性的情节冲突等特征成为影视创作 的宠儿。从 l 9世 纪束 电
影艺术诞生至今,将小说 作为蓝本进 行影视创作 已成为影视 艺术不 可或缺 的一部分 。 《 傲慢与偏见 》被评为奥斯 汀最浪漫 、最著名 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中产阶级 出 身的女主人 公伊丽莎白和傲慢 商人迭西 由相遇 、相识到相 恋的 曲折过程 。本文主要研究 《 傲慢 与偏见》的三个荧屏版本 ,它们分别是 1 9 4 0 年 的美国电影、1 9 9 5年 的B B C 电视剧和 2 0 0 5 年的英国电影。文章将 着重研 究三个版本 的 《 傲慢 与偏见 》对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作品风格的不 同处理方式 .解读三个版本呈现出的不 同的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