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山水与文人之气_岳敬霞

合集下载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文化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文化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文化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启示作者:高慧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4期高慧(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3000、4000年的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从有到无革命性的标志是从“囿”到“苑”,古人不再只是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而追求一种更高级别的享受,这种精神层面的愉悦感是前所未有的。

此后又主要历经了2个发展时期,唐宋时期及明清时期。

唐宋时期是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因为唐代边疆辽阔,民族众多,各种文化的融会贯通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而这个时期园林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在“苑”中注意了赏景和游乐的需求,出现了假山及凿池引泉;(2)绘画技术与造园艺术的相互促进。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进入它的全盛时期,功能完备、形式多样、艺术造诣高的园林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既有皇家园林的代表,圆明园,又有私家园林的典范,拙政园。

中国的这种庭院式的组群布局所造成的艺术效果,与欧洲建筑相比,有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1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文化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启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密切。

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很早就积累了种种与自然山水息息相关的精神财富,构成了“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在我国悠久的古代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山水文化可分为,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2个方面。

顾名思义,物质文化,即物质形式存在于山水的文化,各种建筑都包含在内,比如亭台楼榭;而精神文化,及创造园林艺术时附带的山水哲学,山水文化,山水艺术等,本文将着重讨论山水精神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师法自然,因为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人类也是自然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做到真正的“天人合一”并不简单,耗费了设计者很多心血,苏州的拙政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设计者借景可远观园外的北寺塔,不得不说是十分巧妙,这种有别于自然而又不脱离自然的方式是值得借鉴的;苏州另外一处园林——狮子林,则是一座包含禅意的园林,最令人称奇的便是如狮若佛的假山群,据说乾隆能够看出山石中的太狮、少狮、狮舞、狮卧、狮吼及狮子相斗等形象,数目与佛经中相传的“五百罗汉”相同。

02-课件: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02-课件: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为 ■尊
. .

f ^ b
聲 工
. 涌 了 大 谿 之 中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明清一部分文人依然是雅致情怀的追随者。
明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卷》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之《若墅堂》
(一丿文人园林象山水画一样简约。 意境的创造,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 余韵之 外,还藉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者苔上。
王维《鹿柴》
-
: •
抒发文人士大大清远有然的雅致情怀。
'
宋佚名 《文人的生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彰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处事
原则。
. 遏勿 尚 之 甲 * 城 冋 沪 华
之 寿孑 圈 僱 -
而 ^ 物十
能杖 富 字 £ § 、 晦 味 但
—T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这一讲就介绍到这。 谢谢大家。
T見
尝终 不
E辛
-
满 *
M把
浪悟
靠-
麻 彖
t
經一

<

k
宅 相 旄 傷 侗
站入
榛備
乏案
>
.又
I
癩 纟
插氮
<


天 朗 盆 渚 蕙 久 和 鵰 竹
一次
話 上
a
爰菩
i獐
就卄
钦管
幽訪
怀以
唐仿王羲之《兰亭集序〉〉
7
一觞内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通过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因画成景、以诗入园的联想。

园林山水设计的美学研究

园林山水设计的美学研究

园林山水设计的美学研究作者:尹朝霞来源:《艺术科技》2014年第06期摘要:园林设计是一门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很多的问题,山水设计在园林设计当中属于大设计,涉及的内容十分具体和广泛,需要更多的综合性思考,山水设计的概念很大,园林山水涉及的工程复杂,但是最为关键的是如何将园林山水化为自然之态、自然之美、自然之状,这就充分考验到了我们的园林设计思想和底蕴。

本文正是基于对园林山水设计这个主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园林;山水;设计;美学;研究在园林设计学当中,提到山水设计是十分考验专业水平的一个技术内容。

从某程度上说,园林山水是所有园林设计当中的关键点和难点。

从自然生态观点出发,山水是不能够被设计的,自然之美是无法用人工来取代的,实际上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理论层面上的极端,在我国山水园林设计的经典案例层出不穷,也是我国古代文化文明传承的一种体现,尤其是在复制大自然之美上,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可谓是独具匠心,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江南园林设计和以故宫、恭王府为代表的北方园林设计都充分展现了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独特成就,都充分说明了园林设计在我国古代的发展程度,也为我们继续发展园林设计的理念和工作定下了基调和把握了基础。

从另一方面来说,中国人自古就尊重自然,往往能够从自然中感悟美、感悟设计,有些设计理念是在我们现代来说都感到惊叹的,所以,园林山水设计在当代的云林设计当中举足轻重,也是我们园林艺术研究中关注的一个焦点。

从园林设计的美学观点出发,我们认为园林山水设计应该充分表达出三个层面的美。

第一是自然美,自然美无可否非的排在第一位,如果自然之态没有表露出来,人工的美感是无法取代自然美的。

第二是人工美,这种美体现在人对自然形态的升级,是建立在自然设计的理念基础上与园林自身这个人工工程相匹配。

第三是艺术美,将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相结合,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园林山水设计过程,而这个过程就充分展现了现代的美学内涵,即艺术的美,创造出让人愉悦和欢喜的氛围,让人们身居其中,怡然自得,感到安静、平和,感到欣慰和舒适。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初一语文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初一语文

2022-2023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末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古诗文默写。

(10分)(1)_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十二章》)(2)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5)_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6)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回答妻子归期未卜,并用雨景衬托浓郁相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漳州警方将全面整治并排查道路交通设施安全隐患。

B.能否团结一致是我们获得这场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

C.她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谆谆教诲不时在我耳畔回荡。

D.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南湖公园,母亲的心情格外舒畅。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7分)礼赞英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动人的乐章。

为国家栋梁、时代kǎi____①____(A.楷B.揩)模____甲____(A.分发B.颁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体现了泱泱大国以“礼”正国、以励率民的国家态度。

这些英雄模范人物,用行动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以卓.____②____(A.zuōB.zhuó)越功勋和崇高精神,____乙____(A.感召B.感动)亿万国人竖起珍爱英雄、尊敬英雄的社会风向标。

从_无我之境_到_有我之境_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表述

从_无我之境_到_有我之境_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表述
!"# “ 冲淡 ” 宋代哲学家程伊川说: 并作, 吾以观复。
树巅。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 复得 “ 归园 ” 文人 —— — 回归自然的原因点化了出来, 其 “性本爱丘山 ” 实这只是看到了表层。 因为, 如果 的 “ 一去三十年 ” “ 久在樊笼里 ” 话, 为何还要 呢% , 当 “ 返自然 ” 然想 了, 这该是人之常情。 所以, 清高淡 泊, 但这恐怕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中国的文人, 哪一个是从一开始就心甘情愿退隐山林退隐园林 在自然 的 % 往往都是在他们最失意最落魄的时候, 山水或闹中静园中寻求到精神的平衡点, 以超脱 所以 说, 中国 的文 人 诗画 也好 , 文 人 园 林也 “无我之境 ” “有我之境 ” 好, 只是个过程, 而 才是真 正的目的。 园林和诗画寄托了文人无限的情思, 也 是文人个人品性和心性的外在化和对象化。 园林, 则是这种外在化、 对象化的最感性、 最直观的存 在。 四 结语
” 还。 此中有真意, 俗辩已忘言。 这表明了古代文人 “ 静念园林好, 有着 人间良可辞 ” 的生活态度和审 “此中 ” “真意 ” “欲辩” 美追求。 而 的 , 是 不能的, 这, 便是文人园玄之又玄的精妙之处。 《归园田居 》 “少无适 陶渊明有名的 这样写到: 俗韵, 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 羁鸟 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
+#, 现了自己的深情。 山水虚灵化了, 也情致化了 ” 。
中国的文人园林就萌芽于这个时期。 对中国传统文人的特质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 应该说, 到了唐代, 文人士大夫们渴求在市井中也能 闹中寻幽, 于是在宅旁修葺园地, 在近郊购置别 业, 蔚然成风, 使文人园林迈入了兴盛时期。 著名 “ 辋川别业 ” 的有王维在蓝田县的 , 杜甫在成都的 时期 的文人 园林开始 有意识 地溶入 了诗情 和画 意。 文人园林的兴盛, 使中国古典园林艺圃绽放出 了夺目绚丽之花。 这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的一个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云南省昆明市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将下面的五句诗删去一句,再将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顺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绿阴冉冉遍天涯②青草池塘独听蛙③秋庭暮雨类轻埃④林莺啼到无声处⑤门外无人问落花A.⑤①④②B.⑤③②①C.③②④⑤D.①②⑤④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王羲之不会想到,他的《兰亭序》,居然引发了一场浩浩荡荡的临摹和刻拓运动,贯穿了其后一千六百多年的漫长岁月。

,,,,,但那条河仍在,带着酒香,流淌到我们面前,①永和九年暮春之初的那个晴日,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放大了②但这已经不重要了③面对着这些接力似的摹本,我们已无法辨识究竟哪一张更接近它原初的形迹④几乎书法史上所有重要的书法家都临摹过《兰亭序》⑤它容纳了一千多年的风雨岁月,变得浩荡无边⑥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把个人的生命投入进去,转眼就没了踪影A.①⑤④⑥③②B.①⑥②④③⑤C.④①⑥③②⑤D.④③②①⑤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可以想见,孩子们与书法的亲近不仅仅是学习一撇一捺,更是学习如何做人,甚至是学习先贤的曼妙哲学、绮丽文字。

B.对于驾校教练借口以学员即将三年期满为名义收取的所谓交警部门的“指标费”、“公关费”的行为,广大学员切勿上当受骗。

C.通过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渠道,加强政策引导,做好疏、堵结合,才会将负面影响变成澄清事实、推动工作的正面力量。

由宋代文人园林风格浅谈今夕精神文化差异

由宋代文人园林风格浅谈今夕精神文化差异

2 文人 园林承 载 的风格 文化
2 . 1 强 调 主题
宋代文人园 , 大多为“ 主题园” , 他们往往通过园林 的题
写咏颂 , 将 自己的 思 想 融 人 自己的 宅 园 , 或表理想 , 或 表 愤
4 结 语
愿有 朝一 日, 我 们 也能 在 当今 的 “ 文人” 园林— — 在思 想
有苦不堪言, 相反 , 可能比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所想象的 自如幸福得多。 由于 社会经济的发展 , 宋朝人民生活水平 日渐 富足 , 精神文化水
平 也 得 到 了空前 的重 视 , 在 这 样 的社会 条 件 下 , 宋代 园林 得 以蓬 勃发 展 , 创 造 了园林史 上 的 一个高 潮 阶段 。我 们不 妨 想 象 自己穿 梭 在宋 朝 的文 人 山水 园林 中 , 体 会这 寄寓 理 性人 格 意识及 优 雅 自在情 韵 的载 体 , 还 原 一个 真实 的宋朝 。
2 0 1 5年 第 8期
现代 园艺
由宋代文人园林风格浅谈今夕精神文化差异
刘 峥 吕 洁 王历 波
( 北京林 业大 学 , 北京 1 0 0 0 8 3 )

要: 宋朝在 中国园林 史上 , 承接 中唐以来的发展 , 进入 中国古典 园林的成熟期 。 作 为一个园林体 系, 内容和形式
宋代 园林讲求人与 自 然 的和谐 , 其 中一项就体 现在对 花 木的追求上 。植物作为大 自然的主体 , 是人与 自 然接触的最
直 接也 是 最有效 的手段 , 或群 植 成林 、 或 树立 点 缀 , 期 间 更 是 提供 给 了 大 自 然 的其他 生 物 以生存 的空 间 , 让 这 个 空 间真 正 融 人 自然 , 这或 许就 是今 日常说 的生态 理念 。 在选 址 方面 , 宋代 园林 很 讲究 因山就水 , 利 用 原始 地貌 , 通 过 园外 之景 呈 现更 为丰 富 的景 观体 验 , 使 得 院 内外仿 佛 浑 然 一体 , 真正与 自然 相 契合 。

园林与中国古代文人创作

园林与中国古代文人创作
亭湖石坳 , 风景自然而怡人 , 符合老子的“ 见素抱朴 , 少私寡
欲 ” 庄子 的 “ 天贵 真 ” 思 想 , 体 现 了 泼 墨 山 水画 的 及 法 等 也 意境 。王维 晚年于安 史之乱 中迫 为伪 职 , 击 较大 , 史 之 打 安 乱 以后 , 更加倾 心于 辋 川 园林 , 终葬 于 此 , 见辋 川 别 业 倾 可 注了诗 人的 大量心 血 , 是文 人园林 的一 大代 表 。
建有“ 中隐堂” 这都与其所在的社会集权制度的衰退相 ,
符 , 见 中隐之道 是他们 无奈之 下 的选 择 。 可 明代 布政使 潘 允端 , 官 场 受 人排 挤 , 是 辞 官 归故 在 于 里 , 为 自己建造 园林 , 下上海 繁 华 中的一 片 幽静 —— 一心 留 豫 园 。豫 园是 潘允端 为了 “ 愉悦双 亲 , 养天 年” 建 的 , 颐 而 古
由于立张守琏一事 , 受到李林甫与惠妃的合力谗毁 , 后贬 为 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随后他回广东韶关曲江的宅园 , 养 疗 身心。世称风格“ 朴素道劲” 南山下旧居闲放》 的《 便是他
官场受 挫 , 园林 的文 章之一 。 寄情
石滩》 等哙炙人口的诗篇 。从这些诗文中可以看出, 辋川因 地制宜 , 园内有竹林青翠, 飞鸟呜叫 , 槐荫绿苔 , 红花绿椒 ,
士, 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 , 正在四者间。 自居易中隐的 ”
理论 和 以园林 别业 为 身心 载体 的生 活 方 式 , 中 唐士 人 中 在 具有典 型 意义 , 得到 宋人的推 崇和 普遍接 受 。张去 华 “ 且 在
洛茸园庐 , ‘ 作 中隐亭 ’ 以见志 ” 。龚宗元、 范成大的宅园内
关键词 i 文人 隐士 ; 园林 ; 隐居 ; 厌俗 ; 生理 想 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①
后则是中国文人园林艺术的成熟期。特别是在明清之后,由 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许多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私家园林特 别发达,成就大大超于前代。尤其是在山水诗和山水画的直 接影响下,中国文人创造了一大批竟境幽雅、气氛恬静的园 林景观。 明代造园主要原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和“巧 于因借,精于体宜” ④。以通过空间的封闭与透空,使山、 池、楼阁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从而达到移步换景、诗 情画意隐于其中之功效。而且明清时期,许多造园主本身就 是诗人和山水画家,如元末著名画家倪赞,恰恰就是对于园 林艺术极有兴趣的人。倪赞早年曾在故里筑园自娱,园林内 松、桂、兰、菊,花卉繁茂,古木修篁。后来倪赞又曾应名 僧应天如禅师之请,与当时名画家朱德润、赵原、徐贲等一 同设计制造了苏州的名园狮子林,园中湖石玲珑,洞壑宛 转,颇似倪赞画风,山石荒寒,林木萧疏,于空旷虚无之中 洋溢出朴茂自然的生命感。 当时造园家们一方面借鉴前代经验,另一方面又借鉴中 国山水画的许多技法,如借景、对景、虚景、以简代繁、以 一当十等诸多方法来塑造园林空间,通过或虚中有实、或实 中有虚,或峰回路转,或曲径通幽、或山重水复、或柳暗花 明等设计手法来展现“入狭境而得境广”和“虽由人作,宛 自天开”的艺术效果。而在各类手法中,最典型的和最常用 的如“虚景”入画等,采用传统水墨画中常见的大面积留白 的手法,利用“虚”来激发冥想。“园以内丹青紫翠,无所 不归我刺绣。园以外轻烟薄雾,无所不入我烘染” ⑤,在虚 景与实景的互动中呈现自然生化之道和光色变幻之美。
二、画境:本是人造,宛如天成
如果说魏晋为中国文人园林的初始之期,那么审美与艺术中主体 的内心经验、直觉情感等得到进一步重视。元以后,中国文 人士大夫在把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山水画的同时,也将禅宗思 想融入中国园林的创作实践中,从而将园林空间之“画境” 升华到“意境”,既有“壶中天地”“须弥芥子”之说。 明清“须弥芥子”的造园观念,与中唐以来“壶中天 地”的园林审美意识是一脉相承的。“芥子纳须弥”之说, 出自佛家经典《维摩经·不思议品》 “若菩萨往是解脱者,以须弥高广,内芥子中,无所增 减,须山王本相如故”。 从禅宗的观点看,世间万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青青翠竹,皆是 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那么,反过来通过对一月一 水、一花一竹的观照,人们也可以从中发现宇宙万物的天理 和规律。这就为园林这种在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艺术提供 了无限审美体验的可能性,打破了小自然与大自然的根本界 限,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构筑了文人园林中以小见大,咫尺 山林却无限生机的空间感受。 在明清园林审美活动中,设计者、品鉴者在“芥子”小 园中与宇宙万物灵动交融,建构出气韵生动的园林意境,那
注释
① 宗炳:《画山水序》,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583 ② 顾恺之在游览会稽(今浙江绍兴)后对之的评论,载于《世说新语》,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92 ③ 《宋书·戴逵传》,转引自黄洁《中国古代审美设计史纲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298 ④ 计成:《园治》,转引自黄洁《中国古代审美设计史纲要》,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478 ⑤ 皱迪光:《愚翁谷乘》,转引自王蔚《不同自然观下的建筑场所艺术》,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188

绪,士大夫的思维方式在此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政治 的黑暗和残酷,使得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社会伦理道德受到人 们极大的质疑,而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玄学之风却大兴,亲近 自然、无为而治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使 得魏晋名士或者主动将身心投入到自然山水之中,舒展个性、 悟道参玄,追求安适超脱的生活,感受与道冥合的精神境界, 这就导致了山水形象大量进入诗歌和绘画之中,使得山水诗和 山水画勃然兴起;或者营造私家园林以适情怡性、浸润精神, 忘忧而长乐,从而获得生命的大自由和大解放。在魏晋名士 中,那些寄情真山水,啸嗷行吟于山际水畔,体会自然真谛 抒发自我情感的名士们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子, 例如“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藐 视社会功名,追求自然山水的纯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一 旦入山,便流连忘返,数日不归,在他看来,只有山水能安息 精神。而魏晋时期的大文学家陶渊明更是“性本爱丘山”,于 是毅然辞官后,隐居田园,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悠闲生活。又例如王羲之、孙卓、谢安等魏晋名士,乘着暮 春之初,会集于会稽山之兰亭,流觞饮洒,即兴赋诗,诗作大 多是融山水、玄学和人生哲理于一炉,传为千古佳事。而宗炳 则在壮游山川之余提出了山水艺术的“畅神”和“圣人以神法 道”“山川以形媚道” 的观点。大画家顾恺之,在对山水畅 游之余也对山水发出了由衷的讴歌,“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②,这足以代表当时士人对山水 的思想感情和对自然美的鉴赏。 寄情山水,雅好自然,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但是,游 历山川毕竟需要跋涉,需要付出艰辛的体力,而且也不可能长 期占有大自然,于是便出现了在城市之中摹拟山水营造“第二 自然”的潮流,中国古典私家园林正是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中 应运而生。于是魏晋名士纷纷择偏静一隅,为自己构筑理想的 一方天地。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中生发起来的中国私家园 林,它不仅是文人们寄托山水情思的载体,更是造园者文化品 味的直接象征。如当时大画家顾恺之的园林,即以巧妙的构思 和布景,受到文人雅士的倾慕。而另一位山水画家戴逵的园 林,在当时也是名噪一时。园主戴逵不仅是山水画的高手,而 且傲视权贵,被《晋书》列入“隐逸”之列。戴逵山水画以空 灵见长,有隐逸之气,卜居苏州后,在宅园内“聚石引水,植 林开涧,少时繁密,有若自然” 。
Abstract:Chinese garden advocates that the garden is natural,picturesque and artistic.Being nature.Traditional Chinese hold the philosophy of conforming to the nature and returning to the nature.This philosophy is represented on the classical gardens architecture,which is the outcome of learning from the nature,being harmonious with the nature and exceeding the nature.This unique aesthetical tradition separates itself from the international art and from the regular symmetric style of western garden. Keywords: Chinese classic garden, being nature, being picturesque, being artistic Internet 检索:/
园林中的几丛鲜花、几根翠竹、几声鸟鸣,几处亭阁,都洋 溢着宇宙的生气和活力。在这禅意满布的园林景致中,一个 人在清晰地感受到宇宙流动的无限生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 造园者超脱的高妙情胸。 明清时代是人的主体意识觉醒的时代,当时园林的兴旺 发达,无疑受到了上述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这种“景与 道”相融合的园林设计意识,正是人的主体性与“道”相融 合的精神心理需求的表现,而这种追求幽深清远的林下风韵 的审美情趣不仅影响着文学艺术领域,也极大地促使了园林 艺术的升华和发展。
四、总结
中国独特的文化意识形成了中国文人士大夫独特的文 化审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单是一种创造“美”,感悟 “美”的文化艺术,更是一种感受“道”和“气”,感受与 宇宙时空相一体的文化艺术。这种世代相承的对“道”与 “气”的审美追求,不但使中国山水画以独立的体系存在于 世界艺术之苑,而且使中国园林艺术有别于西方园林规整匀 称的风格,以讲究自然之灵韵而独立于世界艺术之园。∷
三、意境:生命气韵,禅道境界
魏晋时期名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为中国画提出的一 系列品画标准,如“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 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在这六条之 中,“气韵生动”为最重要的。在中国文化史中,它不仅是 山水画创作的首要法则,也是园林设计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气韵生动”在园林的构造中体现了一种“与天合”的精神 气韵,是一种高妙的宇宙情环,即是说:在有限的园林空间 中通过各种构造手法来涵盖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蕴,从而达到 法天象地、俯仰乾坤、吞蕴山海、包揽万物、联通无限广大 的宇宙空间的品鉴感悟。如陶渊明所说的“悠悠见南山”, 正是他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无限宇宙的一种感悟,这种“与道 合”“与天合”的思想正是园林设计意识的主动追求。
园林山水与文人之气
∷岳敬霞 YUE Jingxia ∷四川美术学院
Lakes and Hills of the Garden and the Spirit of Scholars

要: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意境。生境讲求自然美,画境讲求艺术美,意境讲求理想美。传
统中国人以顺应自然、回归自然作为普遍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上,即是师法自然、合 于自然、超于自然。这种独特的审美文化传统,不但使得中国山水画以独立的体系存在于世界艺术之苑,而且使得中国 园林艺术有别于西方园林规整匀称的风格,以讲究自然之灵韵而独立于世界艺术之园。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生境 画境 意境
一、生境:道法自然 寄情山水
“自然”是老子最先使用的一个词,它在中国 文化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常常所指的是一种 最好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这种最好的 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它既是属于宇宙生 物的,也是属于人世间的。老子这种“自然”和 “道法自然”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闲适阶 层——文人士大夫阶层,这种“自然”和“道法自 然”的观点不仅是中国诗、中国画追求的目标,同 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所追求的目标。 在中国历史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动乱时期, 在三百多年的动乱分裂中,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