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归纳

合集下载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7个)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7、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三篇)

2024年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范本____年,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引言哲学是关于世界本质和人类存在意义的学科,在____年,人们对于哲学的研究仍在不断深入。

本文将对____年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哲学原理1. 辩证法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在____年,辩证法的研究不仅聚焦于人与自然的矛盾,还包括了社会矛盾、思维矛盾等方面。

辩证法原理指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统一和斗争实现的。

人们在研究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矛盾的分析和解决,以推动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2.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哲学的重要思想体系,它认为物质是基本的存在形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在____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入认识,唯物主义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和发展。

人们更加重视对物质世界的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3. 人类本质原理人类本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在____年,人们对人类本质的理解越发深入。

人类本质原理认为,人类是社会的动物,具有社会性和创造性。

人们在研究人类本质的同时,重视人类的主体性和自由意志,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二、哲学方法论1. 综合分析方法综合分析方法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____年,人们在研究问题时更加注重多学科的融合和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综合分析方法能够帮助人们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并找出其中的矛盾和规律。

2.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是哲学研究的基础之一。

在____年,人们更加注重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理论和观点的正确性。

实证研究方法能够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和实证验证,以提高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对话交流方法对话交流方法在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____年,人们更加重视多元文化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不同观点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对话交流方法能够帮助人们开拓思维、超越偏见,推动哲学研究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1)原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②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一、实证主义哲学
实证主义哲学主张,只有通过实证考验和调查,才能得出可靠的和可
信的结论。

它抛弃了传统哲学的理论猜测和经验的臆断,重视研究的准确
性和可验性,以科学调查的方法来寻求答案,并面向实践。

实证主义哲学
主要通过归纳,比较,实验,观察等方法来研究。

二、行动哲学
行动哲学是西班牙哲学家阿米利亚诺·索洛的代表作。

他的理论思想是,通过个人的理解,行动和判断,以及不断更新认识,来探究世界的本质,并以此来改善人类社会。

行动哲学强调的主要观念是,真理是一种主
观体验,而不是一种客观真理,而且只有通过行动和判断才能得到真理,
而真理又是随着行动和发展而改变的,要经过反思、评价和对比才能理解
真理的内在本质。

三、形式主义哲学
形式主义哲学是瑞典哲学家皮洛·斯勒的主要观点。

他认为,实际上,一切知识本质上都是形式性的,而实体本质上是抽象的,不能用形式来把
握实质,只能从形式中推断出其内在本质。

因此,斯勒认为,世界上一切
事物都是“形而上学”的,只有追求形式,而不是实体,才能获得真实的
了解。

四、唯心主义哲学
唯心主义哲学是德国哲学家罗尔夫的理论思想。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指的是哲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理念,是哲学研究的基石。

哲学方法论则是指哲学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方式。

下面是对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的总结:
1. 哲学原理:
-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是由内在的矛盾推动的。

- 唯心主义原理: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世界是意识的产物或反映。

- 实在论原理:认为世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人类的认识是对世界的反映。

- 直观经验原理:强调直接经验对于认识真理的重要性,认为直观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 综合原理:认为世界是多元、矛盾和统一的,要求综合各种观点和方法来研究问题。

2. 哲学方法论:
- 分析方法:通过解构问题、概念和命题,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内在关系。

- 综合方法:通过整合、比较、总结不同观点和学说,寻求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

- 归纳方法:通过从具体事实中总结出普遍规律和原则,推断出一般结论。

- 演绎方法:通过从已知原理和前提推导出结论,推断出特殊情况。

- 实证方法:通过实证研究和实验观察,从实际经验中验证理论的真实性。

- 批判方法:通过批判和分析,揭示和检查不合理、虚假或基于偏见的观点
和思想。

以上总结了一些常见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实际上哲学的原理和方法论还有很多,不同的哲学方向和学派也有其特定的原理和方法。

总的来说,哲学的核心在于思辨和思考,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发现。

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

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哲学原理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
一、哲学原理
1、实在原理:实在理论认为,实在是不可避免的,它不会由于任何
原因而消失。

它必须被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

2、一致原理:一致的一致性原则是指物质与思想在认识上的一致性,即实在及其描述的一致性,一致性(即实在一致性),是认识规律的基础。

3、主观原理:主观原理说明了人的理解形式,人对客观实在的认识
是经过主观介入的,主观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质的变化,所以主观认识是无
法达到客观实在的。

4、相对原理:相对性原理说明,在认识规律中,一切的认识都是相
对的,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只有各种相对的真理,它们在一些问题上的真
理和其他问题上的真理存在差别。

二、哲学方法论
1、对比法:对比法是以比较和选择的方式,把相互对立的思想或判断,逐一放在一起,来探究其差异和可能的关系,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2、比喻法:比喻法是以生动而形象的比喻、比拟或类比,把抽象的
客观实在解释成具体易懂的东西。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归纳

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中求进)。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真理和谬论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1、各种理论、思想、、路线、方针、政策的形式、发展实施。
2、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3、“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4、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扶贫重在落实。5、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6、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9、理论一经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原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①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经济特区、开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整个现代化建设;2、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维护中央权威,保证全局利益,反对地方保护主义;3、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关系;4、成语、俗语(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城;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等)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发展循环经济
3、既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理更生的原则,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联系的客观性
1、申奥、入世的历程
2、国际形势的总趋势与不稳定因素
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前不断前进的过程。
1、纸币的发行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2、国家对市场经济的调控。
3、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4、农业基本建设,农业生态建设以及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
5、在现代化建设中,把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协调一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6、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原理内容一定要重点掌握)
①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特别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企业的兼并,破产。3、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4、腐败分子的蜕变。5、成语俗语,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等。6、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要稳妥实施,循序渐进。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了运动谈物质和离开了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①看待和分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不能静止的看问题,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②我们既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8、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9、农村税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
10、适时发展旅游业,开展红色旅游。
11、八荣八耻的提出与实施,和谐文化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
12、《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出台。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
唯物论原理归纳(认识世界与追求真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要求
具体运用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①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②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③尊重自然界的客观性,按自然规律办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田忌赛马。2、“鸟巢”安全、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方案。
3、多浆船的设计,“提要钩玄”、“八面受敌”读书法(本第59页)
4、国务院大部制改革不是简单、单纯的机构合并,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发展的。
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
1、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①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呵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
②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反对“上帝创世说”。
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它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的永恒的使命。
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是由相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①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既要着眼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正确的认识。
2、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战略的提出与落实。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与落实。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由国情决定。
5、各种财政制度政策,货币政策的调整与实施。
6、家庭消费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相适应。
7、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①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对事物的联系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拔苗助长;乌鸦叫丧;喜鹊叫喜;8发6顺等违背联系客观性。
2、互联网发展;青藏铁路建设;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外交关系的建立等在尊重客观性基础上建立的新的联系。
1、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邓小平理论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3、善于理论创新,鼓励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4、反对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观点。
辩证法原理归纳(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名称
原理内容
方法论
具体运用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的。
生命之树长青;流水不腐、户枢不蠧;生命在于运动;“坐地日行八千里,巡天遥看一干河”、“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不是风吹翻动,是仁者心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②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联系的多样性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发展循环经济,废物变宝物。
2、各种外交关系的建立,国家间的合作。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7、既要命令自然,有要服从自然。
8、人类对宇宙、太空的探索,破译密码,基因组图谱等。
9、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