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夏商周的更替》教学设计年级七年级科目历史授课人时间课题名称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课时一课时一、学情分析二、学习目标及依据1.课标内容:“家天下”;夏、商、西周的更替;西周分封制。

2.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梳理历史发展线索。

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与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三、重难点内容突破方法重点1、夏朝的建立于“家天下”;2、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

四、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教学环节共案部分个案部分导入教师提问:《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的含义是什么?夏、商、西周三朝是怎样更替的?西周时1/ 5新课期建立了什么样的制度?新课探究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指导学生找出夏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国家政权、历史意义;学生回答:公元前2070年;禹;阳城(今河南登封);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结合教材20页《材料研读》理解“家天下”的含义。

3、了解夏朝的社会状况;学生阅读教材,勾画出要点。

4、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夏朝灭亡的原因。

学生归纳总结:不修德行,统治残暴,伤害百姓,不得人心。

5、夏的亡国之君是谁?(桀)二、商汤灭夏1、了解商汤灭夏。

2、商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公元前1600年;汤;亳(今河南郑州)2、指导学生思考:商朝强大的原因。

归纳总结:任用贤才;发展经济;社会安定。

3、说说商朝时期重大的历史事件。

盘庚迁都到殷。

3、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归纳总结:修筑豪华宫殿;征收繁重赋税;施用酷刑;残害人民4、商朝的亡国之君是谁?(纣)三、武王伐纣1、指导学生归纳:牧野之战的历史史实(时间、地点、交战双方、结果。

)公元前1046年;牧野;周军和商军;商朝灭亡。

2、西周的建立。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4、最后一个王:暴君商纣
——历史上有名的暴 君
商汤的统治 商汤重视人才(伊尹),
励精图治,使商朝强大起来。
商 汤
盘庚迁殷:
盘庚以后, 商朝统治区域不 断扩展,成为当 时的世界大国。
渭河上 游
辽河
商 朝


当 时



大海 最




家 之

长江流 域
商纣——历史上有名的暴 君
荒淫无度,修建离 宫别馆、苑囿台榭;宠爱 美女妲己,终日歌舞,他 还造酒池肉林,酗酒无度。 “炮烙之刑”残害人民, 还用其他酷刑残害向他进 谏的忠臣。
牧野之战
四、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稳定政局,扩大统范围 2、分封对象:宗亲、功臣等,建立
诸侯国。
3、权力: 管理土地和人民 4、诸侯义务: 向周王进纳贡物,
服从周王调兵。
5、贵族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西周的
分封制内容:周天子
周王根据血缘 关系远近和功
诸侯
劳大小,将宗
亲和功臣等分 卿大夫
封到各地,授予
他们管理土地 士
和建人立民诸的侯权国力。,平民
但向周王进纳 奴隶
贡物,服从周
西周等级示意
王调兵。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 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小雅·北山》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论语·季氏》
有哪些重
北京一带 称
要的封国? 燕蓟之地
山西称为 三晋之地
山东称为 齐鲁大地
西周分封形势图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目标
1.了解夏朝建立、商汤灭夏、盘庚迁都、武王伐纣等 史实。 2.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周三代 更替的史实。 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通过“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讲解,指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去分析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课文上的图画,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提高他们的观察想象力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史料内容,了解史实;适度西周分封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

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夏朝奴隶制国家建立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夏、商、周的更替,使学生初步认识、历届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分封制2、难点:西周分封制1/ 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第三课学习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黄帝,尧舜禹三位部落联盟首领及原始社会推选首领的“禅让制”。

指出在尧舜禹之后,我国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呢?我们先来看一段文字。

这段文字提到三个朝代,有那三个朝代呢?教师归纳:尧舜禹之后,我国经历了夏商周三个奴隶制朝代,这三个朝代是如何让建立和灭亡的呢?这些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板书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投影显示思考题,让学生探究思考。

教师概括:大禹由于治水有功,而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即位后,禹所在的部落实力大大增强。

公元前2070年,大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夏朝。

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以阳城为中心建立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社会逐渐产生了阶级分化:出现了奴隶主和奴隶阶级的对立。

按照“禅让制”的惯例,禹的合法继承人应该是一个叫伯益的人。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西周利簋,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你知道利簋铭文描写的
是哪场战争吗?
牧野之战
三、武王伐纣
周朝建立
朝代名称 西周 建立者 周武王 建立时间 公元前1046年 建立都城 镐京(今陕西西安)
酒池肉林 暴殄天物 恶贯满盈 助纣为虐 炮烙之刑
商纣王的暴政
主要表现:第一,奢侈淫乐,荒淫无度;第二,严刑峻法, 镇压人民的反抗 。
成汤
约公元前16世纪,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发动 推翻夏朝统治的战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 夏桀战败,夏朝灭亡。成汤建立起新的王朝——商朝。
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区 西北小屯村一带,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因其出土 大量的甲骨和青铜器而驰名中外。
殷墟商代宫殿(复原)
客观原因是: 正义的还是非正义 ③的商纣呢王才?知道周武王进军的消
息,仓促备战。
④奴隶“反戈一击”。
判断一场战争是否具有正义性的标准: 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是否顺应民心。
武王伐纣是具有正义性的 战争。
•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 的不满和反抗;
•商汤和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
——马如森《甲骨金文拓本精选释译》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 发展
大禹建夏
商承夏制
西周分封
早期国家 的产生
早期国家 的发展
中国上古文明的高 峰
1、1959年被发现并开始发掘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由北部的宫
殿区、南部的手工业作坊区构成,其丰富的文化遗存印证了
( C)
A.炎黄联盟
B.尧舜禹的禅让
C.早期国家的产生
意义王:朝它—的—建夏立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周幽王像
天灾+人祸
西周第十二代王为周幽王。幽王即位 第二年,关中发生强烈地震,渭水、泾水、 洛水一度断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 财产损失,加重了西周的社会危机。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周 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四、西周的分 封制
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 百七。 商汤灭夏建夏朝,盘庚迁都史 称殷。 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 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周 建立。 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
灭亡
1 周厉王统治暴虐无道,为防止民众议 论。他派人严密监视百姓的言论,稍有不 满,就将其处死。平民百姓彼此不敢交谈, 路上只能交换眼色,史称“道路以目”。长 期的压迫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起义的平 民赶走了周厉王。 2 灭亡:公元前771年,西周幽王朝被犬戎族所
周厉王,西周第十位国 王(前878年—前841年 在位),姬姓,名胡。 周夷王的儿子。在位37 年。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
二、商汤灭
夏 商朝的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 建立商朝都城在亳
商 朝 疆 域
(今河南商丘)

商朝的强盛: 汤任用贤才,发展农 业,手工业和商业, 使经济得到发展,人 民生活安定。 盘庚迁殷:
受战乱、环境变化等 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 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同年,武王建
青铜利簋
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
天亡簋
陕西岐(qí)山出土
簋(guǐ)为盛食器。利簋高28厘米,口 天亡簋高24.2厘米,口径21厘米。簋
径22厘米,重7.945公斤。簋内有铭文32字, 内有铭文78字,记述了周武王灭商后举行
记述了周王伐商的事迹。现藏陕西省临潼县 大典,祭告文王,并代替殷王祭祀上帝的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国家产生
2070


年禹
军 队
国家机





禅让制
“公天下”
世袭制世袭制:指王位、爵号 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
“家天系下世”代继承下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
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
康。
——《礼记·礼运》
材料中“天下为公”“天下为家”的“公”“家”
合作探究
根据材料,结合课本P21: 王位世袭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西


分 封 诸
周王室贵

族召公


分 布 图
武王弟 康叔
功臣 吕尚
侯 卿大
成王弟
周公子 夫
叔虞
伯禽
士 殷商贵族
微子启
西 周 等 统级 治示 阶意 级图
被统 治
阶级
篇章三 家国情怀记心怀
国国国国 与的是的 家每荣家有在家一都一 连一誉住了世是心说玉 在寸的在强界最装国口 一土毅心的的小满很中 起地力里国国国国大国 创家家家才在国一其一 造的是的有天是手实瓦 地每幸国富地千撑一顶 球一福以的的万起个成 的个的和家家家家家家 奇足洋矗 迹迹溢立
材料三
温馨提示:衡量一种制度是否进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是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人面鱼纹彩陶盆
2、从国到家--分封制假如你是统治者,
面对广袤的疆域,你会 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 阔的疆土?
任务三: 小组合作,根据下列图片,结合课本P23找 出分封制的目的、分封对象、周天子的权力、诸侯的 权力与义务以及分封制的作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四课夏商周的更替课标解读: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学习目标:1.将“国”字的含义与教材中对夏朝建立的描述相对应,能理解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2.通过阅读课文,列表归纳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建立者和末代国王、都城、导致灭亡的事件等内容,能描述夏、商、西周更替的史实;3.通过历史地图能简单描述西周诸侯分布,能简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导入在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

我国奴隶社会历时近1 600年,经历了夏、商、西周、春秋四个时期。

今天首先来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过程多媒体出示国字的甲骨文,分析国字的含义请阅读教材,并回忆“国”字的含义,思考为什么夏朝为国家?阅读教材,找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起止时间、都城、建立者和末代国王及导致灭亡的事件。

(1)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者禹,末代国王桀,都城阳城。

导致灭亡的事件:商汤灭夏。

1/ 5(2)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汤,末代国王纣,都城亳。

导致灭亡的事件: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3)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建立者周武王,末代国王周幽王,都城镐京。

导致衰败和灭亡的事件:“国人暴动”、犬戎族灭西周。

(可以补充烽火戏诸侯)夏朝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归纳总结,在课本上标记。

其中,建立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这三个成为国家机器。

国家机器的产生标志着国家的建立。

得出夏朝建立的意义: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启是怎样继承禹的位置的?子承父位:禅让制→世袭制尧舜禹是否有血缘关系?尧、舜、禹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是通过禅让制推举继承的。

禹年老以后,虽然仍能按禅让制的传统举荐了继承人伯益,但禹的儿子启却凭借强大的势力,与伯益产生了权位之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事(重点)2、了解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分封制的建立情况以及重大制度建立的影响(难点)3、掌握桀、纣、武王的事迹,理解朝代兴衰的原因(重点、难点)4、理解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程,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国家制定的逐步完善(难点)教学过程: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夏朝建立①背景;禹在位时,征服南方三苗,在阳城修建城池,制定各种制度,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社会逐渐产生阶级分化。

②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

③建立者:禹④评价和意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①形成: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实力,在禹死后继承了禹的位置。

②影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3、夏朝统治①国家机器: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夏历。

②统治中心地区:主要在今天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4、考古发现: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1/ 4①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出土了用于祭祀用的精美玉器和敲击乐器,成套的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精美铜牌,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等,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

5、夏朝灭亡①统治时间:400多年。

②灭亡原因:桀的暴政⑴表现: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

⑵结果:尽失民心,引起民众的反抗。

③灭亡⑴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⑵过程:分布于今河南、河北一带的商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二、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1、商朝建立①时间:约公元前1600年②建立者:汤③都城:亳2、商朝统治①商汤统治⑴措施: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⑵作用,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②商朝迁都⑴原因: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⑵迁都: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二:大禹在建立夏朝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启又是怎样继承禹的位置的?什么是世袭制?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大禹是部落联盟首领,是通过禅让制成为首领的。
大禹没有继续实行禅让制,他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夏朝大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称为:世袭制。
讲解:周文王死后,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展开大战,我们称为牧野之战。在牧野之战中,商军倒戈相向,引周军进入商都,商纣王最后自焚于鹿台,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归纳知识点:
西周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成、末代国王。(自己归纳知识点在书中作出标记)
四、西周的分封制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夏朝建立与“家天下”
阅读课文梳理知识点,在书中作出标记
1、夏朝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末代国王、统治范围(展示夏朝疆域图)
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2、世袭制
问题一:大禹在夏朝建立前的身份,他是通过什么方式获得这个身份呢?
板书设计:
朝代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末代国王
灭亡事件
灭亡时间
教学反思:
4、通过总结夏商西周朝代更替的规律,提出对后世发展的建议,培养学生对史实迁移和运用的历史思辨学习方法。
5、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意识到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认识到残暴统治是国家灭亡的关键以及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
教学重点
夏商西周的朝代建立和灭亡过程
教学难点
世袭制的含义和分封制的内容
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以酒为池,以肉为池
总结:商纣王天资聪颖,领悟能力很强,力大无比,非常勇猛的人。这是他的优点,可是他也有缺点,就是荒淫无度。我们在电视中经常看到他残暴的一面,商朝的灭亡和他的暴行有非常大的关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他优点的存在,对于历史人物,我们要辩证客观地看待。)
三、武王伐纣
因为纣王非常残暴,残害百姓,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商的一个属国周国迅速发展,决心灭商。我们看的封神榜也是以此背景的神话故事。
二、商汤灭夏
阅读课文梳理知识点,在书中作出标记
1、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以及对汤的评价
公元前1600年;汤;亳;汤是一位贤君,任用贤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关心百姓。
2、盘庚迁殷
展示商朝的统治区域,与夏朝区域进行对比。
商朝经过几次迁都,最后定都殷,所以又称为殷朝。
3、商朝的灭亡
提问:是否看过《封神榜》?里面的暴君是谁?有什么暴行?真实的纣王又是怎样的呢?
讨论:通过总结夏、商、西周三个王朝的建立和灭亡,他们有什么共同点,我们通过这个可以得出什么教训?
1、夏桀、商纣统治残暴;
2、推翻暴君,符合民意;
3、商汤和周文王、周武王任用贤人,发展生产,国富民强,具备了灭亡夏朝和商朝的实力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和灭亡过程,总结了朝代建立和灭亡的规律,一个朝代要建立和加强巩固,要有一个贤明的君主,要任用贤能,发展生产,而暴政往往是国家灭亡的重要原因,这是我们需要吸取的教训,不仅是以前,现在我们也要发对暴政,建设和谐、民主、法治的社会。
问题一:西周是管理庞大的国家实行什么制度?
问题二:分封制的含义是什么?
从分封对象,分封内容,诸侯国的义务几方面来总结。
分封对象:亲属、功臣,将他们封为诸侯;
分封内容:土地和平民、奴隶
诸侯国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问题三:根据分封制,国家形成了哪些等级?看图回答。
分封制的作用是什么: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家
过渡提问:西周存在的270多年里出现了两位败家之君,一位导致社会动荡,一位导致西周灭亡。这两个君主分别是谁?
周厉王时期的国人暴动使得西周社会动荡。西周最后一位国王是周幽王,他在位时期为了博得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3、夏朝的管理
提问:夏朝建立后,是怎么进行管理
修筑城堡、宫殿,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过渡提问: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到了最后一位君王桀,他是一位暴君,同学们阅读课文了解桀的暴政,(然后我们来设想如果我们是平民、奴隶和百姓,我们看到桀的暴政,我们都会想什么呢?小组合作讨论)。这样的暴君夏朝的结局会怎样呢?回答(略)
课 题
第4课 夏商周的更替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1、知道夏商西周朝代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和灭亡过程;理解世袭制的历史概念和分封制的内容。
2、通过观察历史地图,培养空间观念,加深对历史背景的理解。
3、通过对历史人物做出评判,培养辩证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识别历史地图,掌握通过观察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历史学习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