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同构异课”教案设计
同课异构概念分析课程教案

同课异构概念分析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同课异构概念分析课程教学目标:1. 理解同课异构概念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能够应用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同课异构概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3. 同课异构概念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同课异构概念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提出一个具体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兴趣。
知识讲解:3. 介绍同课异构概念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该概念的基本认识。
4. 分步骤讲解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收集数据、比较和分类、找出共性和差异等。
5. 分析和讨论几个不同领域的同课异构概念应用案例,展示该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能力。
实践操作:6.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方法解决问题。
7.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个领域,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同课异构概念分析。
8. 学生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总结:9. 总结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要点和方法。
10. 强调该概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评估:11. 设计一个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方法解决一个新的问题。
12.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包括:分析方法的正确性、结果的合理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用于知识讲解和案例分析。
2.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发学生兴趣和实践操作。
3. 学生作业模板,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评估。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同课异构概念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案例。
2. 引导学生思考同课异构概念分析的局限性和可能的改进方法。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理解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2.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评估结果,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姚复思”同课异构“教学设计.doc

教案设计课题:板报设计授课教师:姚复思教材:七年级美术第13册第五单元P 18〜P 21页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了解四种常见美术的特征,掌握黑体美术字的用笔特点。
2、能力目标:学生能区分四种常见的美术字,并能书写黑体美术字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对字体学习的兴趣二、教学重点:了解四种常见美术字的特点三、教学难点:掌握黑体字的书写方法四、教学准备:教师:四种美术字书写的“中”字,黑体字的笔画和字例资料、马克笔、铅笔、课件学生:铅笔、橡皮、马克笔一只五、教学方法:1、教法:讲授法、提问法、示范法、对比法2、学法:欣赏法、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报纸,提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报纸。
”教师:“制作一张报纸需要哪些要素”学生回答:“学生回答:文字、图形。
”教师总结:“制作一张报纸总体分为文字和图形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哪个比较重要?报纸主要用于阅读,所以文字版面构成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单元:板报设计的第一部分的内容:美术字(二)展开新课一、字体设计教师:“我们常见的字体有哪些?”学生回答:“宋体、黑体、仿宋.....”教师:“对,有宋体、黑体、隶书、楷书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字体,同学们能区分他们吗?连一连:老师这里有四张图片都是“主”字,谁来试一试,看看他们分别是哪种字体写成的?” 学生连一连教师公布正确答案:“怎样去辨别这些字体呢?从他们的特征(1)隶书的特点是?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横长竖短,字形较扁,长横怎么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长横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像蚕的头圆圆的,大雁的尾巴散开,还有“一波三折”的动势,书写时藏锋起笔,像蚕的头圆圆的,中锋行笔,右下方按笔,提笔出锋。
总结:(1)横长竖短,字形略扁(2)长横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2)宋体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横细竖粗,起笔收笔都有明显的装饰和顿迹。
同课异构教案

同课异构教案教案标题:同课异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同课异构教学的概念和实施方式。
2. 设计和撰写同课异构教案,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风格。
3. 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
教案步骤:1. 引入(5分钟):- 同课异构教学的概念介绍:解释同课异构教学是基于理解学生多样性和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旨在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 目标设置:说明本节课的目标并强调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2. 学习活动(20分钟):- 不同层次的任务:设计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任务,以迎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 学习小组: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内有不同水平和学习风格的学生,鼓励互相学习和合作。
- 差异化指导:为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提供个别指导和支持,并为高水平学生提供额外的挑战和扩展活动。
3. 教学资源(10分钟):- 多样化教学资源:提供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如文本、图表、实践活动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
- 科技应用:利用科技工具和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4. 评估(10分钟):- 标准的评估方式:使用符合标准的评估方式,以确保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公平和全面的评估。
- 个性化评估: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目标,进行个性化的评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
5. 总结(5分钟):- 总结课堂上的学习和实践经验,以及同课异构教学的优势和挑战。
- 鼓励学生继续发展个性化学习和合作能力。
教案特点和指导:1. 考虑学生多样性:教案设计和活动选择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力和学习风格进行调整,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2. 差异化指导: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定制的指导和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的挑战下学习。
3. 多样化教学资源:提供不同类型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表、实践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和兴趣。
4. 科技应用:利用科技工具和应用程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经验和互动机会,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高二语文(语文版)必修5同课异构课件-第1课 论雅俗共赏

பைடு நூலகம்
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雅、俗文化实际情 况的论述,探讨了文学作品的“雅”“俗” 如何界定的问题,并指出“雅俗共赏”是由 社会及文学本身决定的,要达到共赏,就必 须贯彻“文艺为大众”的原则。
重点突破
文学为什么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提示 文学的雅俗共赏是由社会和自身两个方面决定的。 社会的变革,导致士人阶层的扩大,一些出身贫寒的俗人难免 会将原来的欣赏习惯融入到文学的解读中,促进了雅文化向俗 文化的靠近。而雅文化本身也受到俗文化的影响,俗文化也会 受到雅文化的渗透,从而形成了文化本身具有雅俗共赏的客观 条件。社会的发展、进步,“文艺为大众”的原则促进了雅士 需要迁就“俗”的趣味,而俗士也需要学习、享受和蜕变。
指津 名家风格分类:豪放:苏轼、辛弃 疾 婉约:柳永、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 自然:谢月兆、谢灵运 豪放飘逸:李白 沉郁 顿挫:杜甫
现代作家: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 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写作技法
1、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说明“雅”与“俗”的碰撞与交融。 首先引用陶渊明的诗句,从唐朝说起,说明社会变乱、印刷 术发明、科举考试等对“雅俗共赏”的影响;然后谈到中唐 的“语录”、唐朝的“传奇”、宋代的“做诗如说话”“诗 余”“词余”的出现,《三国演义》等俗化语言在文学作品 中的应用等;再谈到《西厢记》《水浒传》等表现“人之常 情”的俗文化的出现。线索非常明晰,层次结构分明,展现 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
社会等级的不同,为什么是造成“雅”和“俗” 的原因?
提示 社会等级的不同,人们接受教育的层次不同,语 言表达习惯也有差异,历史上等级森严,上流社会的人不屑 于街谈巷议,下层社会的人们获得文化的途径只能依靠口语 传达,这就形成了“雅”和“俗”的差异。随着社会的文明 发展,人们接受教育的范围扩大了,对那些表现形式低俗的 艺术也有了一定的批判能力,从而使“俗”向“雅”靠近, 雅俗共赏的局面也就越来越好了。
异课同构实施方案

异课同构实施方案
首先,异课同构实施方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设计异课同构课程时,教师需
要明确每个学科的教学目标,并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体系。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其次,异课同构实施方案需要统一教学内容。
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将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统一的教学内容体系。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增强他们的学科整合能力。
再次,异课同构实施方案需要整合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跨学科教学、项目
化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促进他们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异课同构实施方案需要注重评价体系。
教师应该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要考察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察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样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总之,异课同构实施方案是一种有机结合不同学科知识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帮
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异课同构实施方案,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同构异构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同构异构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同构异构教学策略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灵活运用同构和异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更好地推动同构异构教学策略在学校的普及和应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我校决定开展同构异构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教师对同构异构教学策略的认识和理解,使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同构和异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 通过同构异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 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使教师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三、活动时间2022年9月20日-2022年10月20日四、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各教研组活动室五、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进行同构异构教学策略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深入理解同构和异构教学方法的内涵、特点和实施方法。
2. 课堂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同构异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3. 教学研讨组织教师围绕同构异构教学策略进行研讨,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教学设计比赛鼓励教师结合同构异构教学策略,设计一节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案,并进行评选。
5.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活动安排1. 9月20日-9月30日:组织教师参加专题讲座,学习同构异构教学策略。
2. 10月1日-10月10日: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同构异构课堂教学。
3. 10月11日-10月15日: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分享教学心得,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4. 10月16日-10月20日:开展教学设计比赛,评选优秀教学方案。
七、活动评价1. 教师参与度:统计教师参加专题讲座、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和教学设计比赛的参与人数,作为评价教师参与度的依据。
2. 教学质量:通过听课、评课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同构异课教研活动

同构异课教研活动
今天呀,我们班老师说下午要搞一个叫“同构异课教研活动”的东东!我一听,脑袋歪了歪,心想:“这啥玩意儿啊?难不成是要上课变魔术?”
果然,下午一到,咱班教室里可热闹了!不光是我们班的小伙伴,隔壁班的老师和同学们也都跑来了。
嘿,桌椅摆得齐刷刷,老师们个个拿着本子,像小侦探似的,眼睛亮晶晶的盯着讲台。
第一个老师上课啦,她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
哎哟,她讲得又生动又好玩,还学小蝌蚪“扑通扑通”地游泳,我差点儿笑出声来。
然后,第二个老师接着上课,她讲的也是《小蝌蚪找妈妈》,可讲得又不一样!她拿来了彩色图卡,还让我们用手比划蝌蚪的样子,边说边玩,课堂里全是“咯咯咯”的笑声。
老师们围成一圈聊了起来,说什么“同构异课”就是同一个内容,不一样的讲法。
我偷偷竖起耳朵听,觉得这些老师可真厉害,像变戏法似的,让同样的课也能变出不一样的花儿来!
我回到家跟妈妈说,妈妈夸我长见识了。
我搔搔脑袋,心想:“原来学习也能这么有趣呀!”
—— 1 —1 —。
高中数学同构式概念教案

高中数学同构式概念教案
教学重点:同构式的概念、判断同构图形、同构式的推理和运用。
教学难点:运用同构式进行图形推理和解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教学板书、习题等教具。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同构图形给学生观察,引出同构式的概念并让学生展开讨论,引起
学生兴趣。
2.讲解:通过PPT介绍同构式的定义和判断同构图形的方法,让学生理解同构式的意义和
作用。
3.实践:让学生自己练习判断两组图形是否为同构图形,并解释自己的答案,帮助学生巩
固理解。
4.拓展:通过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同构式进行推理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5.反馈: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或指导。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结束。
【教师点评】同构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掌握了同构式的定义和运用方法,对于几
何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同构式的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同构式进行推理和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在做该实验时让学生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的突出特点——高效。
⑵控制变量:讲解教材P79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结合教材P80图讲解)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细胞代谢才能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
广元中学高2013级“同构异课”教案设计
课题
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课时)
主备人同构教学设计
同构研讨共识
异课调整情况
课标要求(三维目标)㈠ 知识与能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㈡过程与方法
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等
[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2H2O2 2H2O+O22H2O2 2H2O+O2
2、实验步骤及现象
3、讨论
⑴——⑷见教材P79。
⑸这个实验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为什么要将肝脏制成研磨液?
⑹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一个吸管?为什么?
4、实验结论
⑵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学生回忆:⑴化学反应中无机催化剂的概念?⑵无机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和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细胞内的环境是一个常温常压下的状态,在这种环境下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发生,应该有适合的生物催化剂——酶。
二、酶的本质
指导学生阅读P8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思考82页问题:
从来源、作用、化学本质等方面尝试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小结:
酶为什么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为什么酶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更高?
什么是酶?
酶的本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