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IC卡及其发展和应用

合集下载

非接触型智能卡技术研究

非接触型智能卡技术研究

非接触型智能卡技术研究引言随着今天的科技革新,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得以被广泛应用。

所谓非接触式智能卡,简单来看是指能够在不需要触碰的情况下完成读写卡片数据的技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银行业、交通运输以及门禁管理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的研究现状、技术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的研究现状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最早在欧洲铁路公司得到应用。

自此以后,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该技术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银行、交通、地铁和公共事业等领域,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

二、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的技术特点1、不需接触即可读写: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具有精准的读写功能,能够在二至三公分的距离内读取卡片信息,并且不需要将卡片插入读卡器中,免去了磨损,延长了使用寿命。

2、高安全性: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采用了密码算法和加密机制,确保无权用户无法读取或篡改数据。

这种技术在银行、公共事业和政府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高效性: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具备高效性,能够快速完成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便利性。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不断创新,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未来几年,该技术有望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物联网领域:随着物联网的发展,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的应用将更为广泛,尤其是在家庭、医疗、环保等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便捷、可靠、高效的服务。

2、移动支付方面: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手机NFC技术,简单、快捷地完成支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3、安全防伪领域: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包括证件、证券、护照等领域,可以对假冒和篡改等方面进行更严格的控制和管理。

总结非接触式智能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既是技术革新的结果,也是人们追求便捷、快捷、高效和安全需求的体现。

非接触式IC卡及其发展和应用

非接触式IC卡及其发展和应用
125 k Hz 1. 875kbit/ s (读) 0. 9375kbit/ s (写)
没有
存储器结构
EEPROM :4 K byte 32 扇区 ×4 块 ×16 字节/ 8 扇区 ×16 块 ×16 字节 用户 ROM :15 K byte
PROM :32byte
RAM :256byte
工作温度 - 25~70°C
5 结束语
采用 Novell 技术设计的本方案 ,可以选用国内 购到的服务器 、微机及系统软件 ,并可取代小型机来 完成寻呼作业 ,不但节省了大量外汇 ,而且投资回收 更快 。如 今 , 国 脉 公 司 的 数 字 BP 机 已 有 特 服 “126”,自动寻呼已有特服“127”,加之以 Novell 网 络技术开发的“128”中文特服寻呼台后 ,使国脉公司 成为全国第一家全部实现特服化的寻呼公司 。
信息港建设
非接触式 IC 卡及其发展和应用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 马海峰 唐 涛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非接触式 IC 卡的原理 、结构 ,与读 写器的通信流程 ,并且与接触式 IC 卡进行了性能上的比较 。然后列出了目前非接触式 IC 卡的主 要器件及其发展方向 。最后 ,讨论了非接触式 IC 卡在实际中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 关键词 IC 卡 非接触式 IC 卡 接触式 IC 卡
1 概述
非接触式 IC 卡又称为射频式卡 ( radio f requen2 cy card) 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 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 IC 卡技术结合起来 ,将 具有微处理器及大容量存储器的集成电路芯片和天 线封装于塑料基片之中 。外形与普通的信用卡基本 相同 ,信息是靠卡中的集成电路进行存储和处理 。 卡中存储器分多个分区 ,支持不同应用 ,达到一卡多

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卡技术得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作为智能卡技术的一种,其主要的特点就是可以在不与终端设备接触的情况下,实现数据的传输和交互,这一点与传统的智能卡有很大的区别。

一、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的概述非接触式智能IC卡,也称为非接触IC卡,是一种使用射频技术进行通信的智能卡。

该技术可以在短距离内进行通讯,无需直接接触读写器,相比于传统接触式智能卡,更为便捷、快捷、安全。

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1. 远距离无线通讯:非接触方式通讯的载体是无线电磁波,可以实现在2至3米的远距离无线通讯。

2. 操作简便:无需与读写器直接接触,只需将读卡器靠近卡片,就可进行读写。

3. 安全性高:在无线通讯过程中,数据传输是进行加密的,在这种情况下卡片的数据更为安全。

二、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1. 门禁管理: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可以应用在智能门禁管理系统上,通过二维码或RFID感应的方式识别身份信息,可以安全快捷地进行门禁通行。

2. 支付结算: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运用在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或交通卡上,用户可以在不与设备接触的情况下,实现快捷付款以及地铁、公交等交通出行。

3. 考勤管理: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可以用于考勤管理,在更方便的情况下,实现员工上下班的签到、签退、考勤等功能。

三、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了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非接触IC卡、近场通讯(NFC)技术的非接触式智能IC卡等,都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中。

未来,在智能城市建设中,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可以运用的领域很广,可以跟随城市发展的节奏而不断的发展。

例如,可以利用该技术进行市内交通、电子门禁、消费支付等等,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捷。

同时还有许多学者将非接触式智能IC卡技术与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相结合,开发了更加高效的安全系统。

非接触式IC卡的应用和管理

非接触式IC卡的应用和管理

因可 重复读写 . 次性投资后 .能够 降低后 续成本
芯 片 包 装 严 密 不 用 与 读 写 器 物 理 接 触 操 作 方 便 使 用 寿 命 长 具 有 良好 的 数 据 保 密 性 能 .因数 据 的不 可 见 性 使 作 弊 的难 度 大 大 提 高 通行 费的流 失,

些高速 公路 I c卡管理 相当混乱 , 造成性 质严重 的作 弊行为 , 如
利 用I c卡管理漏洞倒 卖 I .或对流失的 I c卡 c卡人为写入信息 或将其
他 路 段 、其 他 站 的 I 在本 路 段 或 本 站 使 用 等 。 C卡
MF 3 4 用 户 存 储 容 量 不 仅 能 写入 基 本 的 车情 信 息 . 能 将入 口车 卡 的 k 还
辆压 缩图像写入卡内带到出 口和实时图像 比较 . 达到 防卡换卡作 弊的
目的。 每 张 卡 内具 有 的唯 一 序 列号 字 节 数 不 同 MF 卡 为 7 字节 3 个 卡 为 4个 字 节 。 I 内 的序 列 号 主 要 是 和 I 的 表 面 号 建 立 对 应 关 系 ( C卡 C卡 内
维普资讯
6" 1
!c ! !! } ,!I t 人 j 工
非接触式I C卡的应用和管理
■ 山 西省 长 治 高速 公路 公 司 翟 鹏程
山西省 高速公路 管理局 彭刚
匝 言刃 引
我 国 高 速 公 路 收 费 模 式 已 基 本 实 现 从 人 工 收 费 到 电 子 收 费 的 过 渡 . 费 收 介 质 也 相 应 地 由 人 工 纸 券 、 打 纸 券 、二 维 条 型 码 通 行 券 逐 渐 过 渡 到 非 机 接触式 I c卡 。非 接 触 式 I c卡 ( 下 简 称 I 以 c卡 )的 可 重 复 使 用 性 和 数 据 保 密 性 等 优 点 得 到 充 分 的 应 用 。但 随 着 高 速 公 路 交 通 流 的 日 益 增 加 、 网 联 收 以 及 高 速 公 路 一 卡 通 项 目的 实 施 ,对 I c卡 的 应 用 和 管 理 提 出 了 更 高 的 要 求 。如 何 赋 予 f 新 的 功 能 以 满 足 不 断 提 升 的 收 费 需 求 , 何 c卡 如 提高 I c卡 的 管 理 水 平 , 管 理 严 密 而 简 洁 ,已 成 为 高 速 公 路 管 理 和 运 营 使

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

分类
分类
非接触式IC卡又可分为: 1).射频加密式(RF ID)通常称为ID卡。射频卡的信息存取是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的。主机和射频之间没 有机械接触点。比如HID,INDARA,TI,EM等。 大多数学校使用的饭卡(厚度比较大的),门禁卡,属于ID卡。 2).射频储存卡(RF IC)通常称为非接触IC卡。射频储存卡也是通过无线电来存取信息。它是在存储卡基 础上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比如MIFARE ONE。 一些城市早期使用的公交卡,部分学校使用的饭卡,热水卡,属于射频存储卡。 3).射频CPU卡(RF CPU)通常称为有源卡,是在CPU卡的基础上增加了射频收发电路。CPU卡拥有自己的操 作系统COS,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能卡。 大城市的公交卡,金融IC卡,极少数学校的饭卡,属于射频CPU卡。
三大威胁
三大威胁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智能卡技术也被应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随之带来的是智能卡安全控制器经常遭受大 量的黑客攻击。越来越多的攻击也宣布了以前许多设计声称其产品非常安全的说法的终结。
对于非接触卡应用来说,则需要非常高级别的私密保护和数据保护。而特别设计的安全控制器,则能够满足 这类应用的私密保护和数据保护的高级需求。
谢谢观看
支持协议
支持协议
由于非接触IC卡在通讯时,其读写器是通过无线电射频来传输数据,所以其双方必须要遵守完全相同的通讯 协议标准才能达到正常的通讯要求。国内常用的非接触IC卡标准协议为ISOA、ISOB、ISO等。不同协议标准下, 对应不同的IC卡,常用的IC卡有:
ISOA :普通逻辑加密卡有:Mifare 1K、Mifare 4K、FM11RF08、Ultralight、Ultralight C、Mifare Mini、DesFire;CPU卡有:Mifare ProX T=CL TYPE A

非接触式IC卡的详细介绍

非接触式IC卡的详细介绍

非接触式IC卡的详细介绍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和M1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非接触式卡的优点及特点:1、可靠性高,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可避免因粗暴插卡、非卡之外的物体插入、灰尘油污导致的各种故障;卡表面无裸露的芯片,无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操作方便快捷,在有效范围内即可对卡片操作;无方向性,提高了识读速度。

2、防冲突(自动分辨能力),射频卡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读写器可同时处理多张感应卡。

3、应用范围广,射频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其可一卡应用于不同的系统,用户根据不同的应用可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4、加密性能好,双向验证机制,各扇区均有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5、M1卡是可读可写的多功能卡,感应距离短,适合非定额消费系统、停车场系统、门禁考勤系统等。

M1卡工作原理向M1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讯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做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取读写器的数据。

适用范围:非接触式IC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

非接触式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非接触式IC卡在处理前要与读写器之间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加密。

此外,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接触式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能运用于不同系统,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原理与应用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原理与应用

器)控制单元 以及与应答器通信的耦合元件。 、 此外 , 许多读卡机
还设有附加 的接 口( S 2 2 R - 8 R 一 3 , S 4 5等) 以便将所获得的数据 ,
非 接触式 I c卡的硬件结构是 由一个天线和 一个 专用集成 电路 ( SC 组成。其 中天线是 只有几组绕线的线圈 , A I) 很适合于
中图分类号 T 8 N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2 7 5 7 2 —6 6 1 0
Th e h oo y P icp e a d Ap l a in o n a t s C Ca d e T c n lg r i l n pi t f n c o Co t c l s I r e
I C卡芯片寿命低 等 ,在 I 的应有领域里又 向前迈进 了一大 c卡
步。


非接 触 l 卡概 念及 工作 原 理 C
非接触 I c卡系统一般 由两部分组成 : 应答器 ) C
( 读器 ) 阅 。一 台典 型 的读 卡 机 包 含有 高 频 模块 ( 送 器 和 接 收 发
态。 通常 , 卡没有 自己的供 电电源( 电池 ) 只有在读卡机的响应 。
射频接 口部分 以其本身的共振 电路接收信号并从 中产生电 接 c卡的 范围之 内, 卡才是有源的。卡工作所需的能量 , 如同时钟脉 冲和 源和工作时钟 , 口还解调从读写设备传输到非接触式 I c卡传输 到读写设备的数据 。 控制单元用于 数据一样 , 是通过耦合单元 ( 非接触的 ) 传输给卡。 当读卡机对卡 数据及从非接触式 I 进行读写操作时 , 卡机天线发出的信号 由两部分叠加组成 : 读 一 密码 校 验 、编程 模 式检 查 、数 据加 密 与解 密等 ,并 控 制对 E2O 为 非接 部分信号是电源信号 ,该信 号由卡的天线接收后 ,与其本身 的 E P R M的读 写操作 。 了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 , L C振荡电路产生谐振 ,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 另 触式 I c卡具有 防冲突闭合机制 。当有 多张卡片进入读写器 的

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感应卡,是最近几年的新技术,在卡片靠近读写器表面时即可完成卡中的数据的读写操作, 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非接触式IC卡与接触式IC卡比较:继承了接触式IC卡容量大、安全性高等优点,又克服了因触点外露导致的污染、磨损、静电以及插卡才能访问的缺点。

完全密封的形式及无接触的通信方式,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使用寿命接近IC芯片的自然寿命。

优于接触式IC卡的以下几点:1.可靠性更高: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触点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

2.操作更方便:由于采用了射频电磁波通信,读写器可在10cm内(近耦合卡)对卡操作,无须插拨卡,方便使用。

3.防冲突: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

4.加密性能好: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无外露部分。

非接触式IC卡的分类:非接触式IC卡可按卡内集成电路、载波频段、作用距离、供电方式等分类。

1、按载波频段不同可分为:(1)低频卡:主要有125kHz和134.2kHz两种。

大多在短距离、低成本的系统中应用,如门禁控制、校园卡、动物监管、货物跟踪等。

(2)中频卡:主要为13.56MHz。

用于门禁控制和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

(3)高频卡:卡与读写器之间通信使用的频段为高频段,如433MHz、915MHz、2.45GHz、5.8GHz等。

应用于较远读写距离和高速度读写的场合,如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

其天线波束方向较窄且价格较高。

2.按作用距离的不同分为:(1)密耦合卡:有效作用距离为0~1cm。

(2)近耦合卡:有效作用距离为0~15cm。

(3)疏耦合卡:有效作用距离为0~1m。

(4)远距离卡:有效作用距离从1m~10m,或更远3.按卡内芯片供电方式的不同分为:(1)有源卡:有源是指IC卡内装有电池以提供电源,其作用距离较远,但寿命有限、体积较大、成本高,且不适宜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无机械接触 ,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 故障 ,既便于卡片的印刷 ,又提高了卡片的使用可靠 性;
(2) 操作方便 、快捷 。 由于非接触通信 ,读写
传输到非接触式 IC 卡的数据及从非接触式 IC 卡传 器在 100mm 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操作 ,所以不必插
输到读写设备的数据 。控制单元用于密码校验 、编 拔卡 ,而且非接触式 IC 卡使用时没有方向性 ,大大
程模式检查 、数据加密与解密等 , 并控制对 EEP2 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
ROM 的读写操作 。为了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
(3) 防止冲突 。 非接触式 IC 卡中有防冲突
扰 ,非接触式 IC 卡具有防冲突闭合机制 。当有多张 机制 ,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 ,可以“同时”处
卡片进入读写器的操作范围 ,防冲突闭合电路首先 理多张非接触式 IC 卡 ,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 ,无形
信息港建设
非接触式 IC 卡及其发展和应用
北方交通大学 (北京 100044) 马海峰 唐 涛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非接触式 IC 卡的原理 、结构 ,与读 写器的通信流程 ,并且与接触式 IC 卡进行了性能上的比较 。然后列出了目前非接触式 IC 卡的主 要器件及其发展方向 。最后 ,讨论了非接触式 IC 卡在实际中的应用领域及前景 。 关键词 IC 卡 非接触式 IC 卡 接触式 IC 卡
EEPROM :128 byte 8 块 ×16 字节 其中 6 块作为用户数据 8 块作为控制数据
- 25~85°C 100 000 次写/ 擦 10 年 小于 100mm 半双工
耐久期 100 000 次写/ 擦
数据保存期 10 年
操作距离 小于 100mm
传输模式 典型应用
半双工
自动收费系统 银行卡 门禁控制 多功能卡
EEPROM :4 K byte 16 扇区 ×4 块 ×16 字节 每扇 区 都 有 自 己 的 一 组 密码
EEPROM :4 K byte 16 扇区 ×4 块 ×16 字节 每扇区都 有 自 己 的 一 组 密码
访问条件 ;
分迅速 。在当前 ,国外非接触式 IC 卡正向大容量 、
(5) 加密性能好 。 非接触式 IC 卡与读写器 智能化和多用途方向发展 。与其发展方向相适应 ,
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和三次相互确认 ,卡中各个 当前非接触式 IC 卡按其功能可分为存储卡 ( memo
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而且具有传 card) ,多用途卡 (multicard) 和组合卡 (combicard) 。
组合卡是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中集成了接触接
司 。这些公司都生产许多用于非接触式 IC 卡的芯 口和非接触接口 ,共同分享一个存储器 ,既可工作在
片 。其中较典型的芯片结构和特征如表 1 所示 。 接触模式又可工作在非接触模式 。
表 1 典型的非接触式 IC 卡芯片结构和特性
型号 载频 通信速率 防冲突
5 结束语
采用 Novell 技术设计的本方案 ,可以选用国内 购到的服务器 、微机及系统软件 ,并可取代小型机来 完成寻呼作业 ,不但节省了大量外汇 ,而且投资回收 更快 。如 今 , 国 脉 公 司 的 数 字 BP 机 已 有 特 服 “126”,自动寻呼已有特服“127”,加之以 Novell 网 络技术开发的“128”中文特服寻呼台后 ,使国脉公司 成为全国第一家全部实现特服化的寻呼公司 。
6 (150)
《电子技术》1998 年第 4 期
中提高了系统工作速度 ;
(表 1 中 M IFARE 表示一个非接触式 IC 卡的国际
(4) 可以适应于多种应用 。 非接触式 IC 卡 标准)
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 ,能应用于不同的 4. 2 非接触式 IC 卡的发展
系统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设置不同的密码和 最近几年兴起的非接触式 IC 卡技术 ,其发展十
从众多卡片中选择其中的一张作为下步处理的对 象 ,而未选中的卡片则处于空闲模式以等待下一次 被选中 ,这样可连续处理多张卡片 。另外还具有动 态读写特性 ,即当对某张卡片进行处理时 ,其它卡片 可进入或离开射频区域 。 2. 3 非接触式 IC 卡与读写器的通信 非接触式 IC 卡与读写器的通信流程如图 2 所 示 。其中复位应答是通过非接触式 IC 卡的通信协 议和通信波特率与读写器进行相互验证 。防冲突闭 合机制是为完整地读写一个卡不受其它卡的干扰而 设计的 。三次相互确认是在选定要处理的卡之后 , 读写器就确定要访问的扇区号 ,并对该扇区密码进 行三次相互密码校验 ,提高了数据安全性 。在三次 相互确认成功之后就可以通过加密流对卡进行任何 通信 ,如读块 、写块和其它操作 。
卡外物插入 ,灰尘和油污等导致接触不良 ,而且具有 全可以适应各种大容量存储的需要 ,只是价格较接
防水汽 、防静电 、防震动和防电磁干扰的优良特性 。 触式 IC 卡贵 。
4 非接触式 IC 卡的主要器件及发展
多用 途 卡 是 非 接 触 智 能 卡 ( contactless smart card) ,卡内有高速加密微处理器 ,具有完善的安全
站 。在该模块上可进行一般呼 、集群呼 、定时呼 、测 试呼 、查询等作业 。
(2) 920. EXE 为前置通信处理模块 。它通过智 能多用户卡对 24 台终端进行通信处理 ,它又是网上 的工作站 。对每一终端送来的寻呼信息打成 SPX 包 ,一方面送服务器数据库登录 ,一方面送发信分频 (路) 工作站 。模块一方面进行通信处理 ,一方面可 选择某一终端进行监视 ,并在显示屏的右侧显示 。
(3) RCV. EXE 为发信分频 (路) 处理模块 。对 于各前置通信处理工作站用 SPX 包送来的寻呼信 息按频点进行分路 (在有几个频点时) ,然后从智能 多路卡按各路送出寻呼信息 ,经 Modem 送到发信机 发射 。本模块也有监视功能 ,可监视某一路向外发 送的寻呼信息是否正常 。
(4) M ENU . EXE 为系统管理模块 ,用来对数 据库进行操作 ,例如用户的开停机 ,地址码输入 ,寻 呼信息查询 ,用户资料的登录 、查询及修改 ,话务员 资料的登录 、查询及修改 ,还有打印日 、月报表等 。
SL E44R2S ( Siemens) 13. 56MHz
106kbit/ s

SL E44R35/ MIFARE ( Siemens) 13. 56MHz
106kbit/ s

RF ID ASIC # 9/ MIFARE (At mel)
13. 56MHz
106kbit/ s

PCF7930 ( Philips)
2 非接触式 IC 卡
2. 1 非接触式 IC 卡的工作原理 当非接触式 IC 卡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域内 ,读写 器向非接触式 IC 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 ,卡片 内有一个 L C 串联谐振电路 ,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 的频率相同 。在电磁波的激励下 ,L C 谐振电路产生 共振 ,从而使卡内电容有了电荷 ,在这个电容的另一 端 ,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 ,将电容内的电荷送 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 ,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 2V 时 , 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 ,将卡 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发来的数据 。 2. 2 非接触式 IC 卡的结构 非接触式 IC 卡的硬件结构是由一个天线和一 个专用集成电路 (ASIC) 组成 。其中天线是只有几 组绕线的线圈 ,很适合于封装到符合 ISO 7816 标准 的卡片中 ;ASIC 是由一个高速射频接口 、一个控制 单元和一个 EEPROM 组成 。如图 1 所示 。
用 ,而且具有很强的安全保密性 。读写器采用兆频 段及磁感应技术 ,通过无线方式对卡中的信息进行 读写并采用高速率的半双工通信协议 。非接触式 IC 卡解决了无源 (卡内无电源) 和免接触这一难题 , 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它不仅具有接触式 IC 卡的所有功能 :数据处理功能和防伪保密性强 , 读写可靠 ,读写设备简单 ,操作速度快等 ,而且具有 许多接触式 IC 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因而一出现 即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
125 k Hz 1. 875kbit/ s (读) 0. 9375kbit/ s (写)
没有
存储器结构
EEPROM :4 K byte 32 扇区 ×4 块 ×16 字节/ 8 扇区 ×16 块 ×16 字节 用户 ROM :15 K byte
PROM :32byte
RAM :256byte
工作温度 - 25~70°C
系统内的数据库是 : U SR - ARC. DB F (用户档 案数据库) , U SR - ARC. IDX ( 用户档案数据库索 引) ,U SR - IN FO. DB F (用户信息数据库) , U SR IN FO. IDX(用户信息数据库索引) , TMDA TA. DB F (定时呼数据库) ,WLDA TA. DB F (话务员工作量数 据库) 。
《电子技术》1998 年第 4 期
(149) 5
非接触式 IC 卡按供电方式可分为无源非接触 式 IC 卡和有源非接触式 IC 卡 。两者能量来源的不 同决定了其操作距离 。对前者 ,能量是通过天线感 应来的 ,而且由于受到卡形状的限制 ,卡中不可能封 装很大的天线 ,使得接收的能量较小 ,从而决定了操 作距离很短 ,一般在 100mm 以内 ;而对后者 ,能量是 由卡内的电池来提供 ,操作距离最大可达到几米 。 虽然如此 ,在实际应用较广泛的是无源非接触式 IC 卡 。本文主要介绍无源非接触式 IC 卡的原理 、结 构 ,与接触式 IC 卡的比较 ,当前主要器件和发展趋 势 ,及其应用领域 。
递数据加密 ,传输密码和访问密码保护 。
存储器卡用于在恶劣环境下的数据存储和数据
除了上述优点 据安全和高可靠性的通信方式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