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IC卡技术教案
非接触IC卡技术

1IC卡概念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抗破坏性和耐用性强;防伪性好;存储数据安全性高(可加密);数据存储容量大;应用设备及系统网络环境成本低;品种型号齐全;技术规范成熟等特点。
其极高的安全性现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取代磁卡及其它数据卡片,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IC卡作为一种新的高科技产品正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关键在于IC卡的应用,它标志着一种信息处理手段的问世。
未来多功能的IC卡普及与应用将改变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全面迈向电子化时代的钥匙。
1.1IC卡的主要特点∙高可靠性:防磁、防静电、抗破坏性和耐用性强∙高安全性:防伪性好∙存储数据安全性高(可加密)∙数据存储量大∙方便使用:应用设备及系统网络环境成本低∙多应用类型:品种型号齐全、技术规范成熟各种各样的IC卡1.2IC卡的分类根据集成电路类型分:存储卡(非加密卡):卡内的IC芯片主要是EEPROM,具有数据存储功能,不具有数据处理功能和硬件加密功能。
逻辑加密卡:有加密逻辑电路通过校验密码方式来保护卡内的数据对于外部访问是否开放,但是是低层次的安全保护,无法防范恶意性的攻击。
CPU卡(智能卡):卡内的IC中带有CPU、存储单元以及芯片操作系统COS。
装有COS 的CPU卡相当于一台微型计算机,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命令处理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功能。
信息纽扣(TM卡)根据卡与外界数据交换的界面不同分: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双界面卡根据卡的应用领域不同分:金融卡非金融卡1.3IC卡应用系统的基本组成IC 卡用卡装置(独立或联网)管理系统1.4IC卡制造过程涉及IC卡制造、IC卡的应用、IC卡机具产品和IC卡数据的编码接触式1.5IC卡的基本标准1.接触式IC卡的基本标准2.非接触式IC卡的基本标准1.5.1 有关IC卡应用的标准和规范1. 社会保障卡建设总体规划劳动保障部19992. 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2.03. JR/T 0008-2000 银行卡发卡行标识代码及卡号4. 中国石化加油集成电路IC卡应用规范V1.05. ISO 8583-1:2003 金融交易卡产生的报文1.5.2 有关IC卡机具的标准接触式IC卡机具产品主要依据于国家标准GB/T 18239-2000、GB9254-1998、GB/T17618-1998、GB4943-2001等,涉及IC卡机具的功能、电源适应能力、电气安全性、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电磁兼容性等20多项。
非接触式IC卡的应用 毕业设计论文

非接触式IC卡的应用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 引言 (1)1.1本课题的提出背景 (1)1.2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设计总体研究和涉及的主要技术 (3)2.1 非接触式IC卡门禁系统组成 (3)2.1.1读卡器 (3)2.1.2非接触式IC卡 (4)2.2非接触式IC卡门禁系统涉及的主要技术 (8)2.2.1自动识别技术 (9)2.2.2密码技术[5] (10)3 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的硬件设计 (11)3.1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整体模块 (11)3.2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主控模块设计 (11)3.3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通信模块设计 (12)3.4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天线设计 (13)3.5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报警模块的设计 (14)3.6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射频模块接口电路设计 (15)4 非接触式IC智能卡应用的软件设计 (19)4.1 MFRC500底层驱动程序 (19)图4.1MF RC500底层驱动程序流程图 (19)4.2 单片机控制双方通信程序简述 (21)4.3设计结果概述 (25)5 总结与改进 (26)5.1论文总结 (26)5.2改进与提高 (26)致谢 (27)参考文献 (28)附录A (29)附录B (30)摘要本论文介绍了一种基于非接触式IC卡的门禁管理系统的应用,非接触式IC 卡是IC卡领域的一项新兴技术,它是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技术[1]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利用射频方式在非接触式IC卡和读卡器之间进行双向通信,完成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而卡上电路的工作电源由读卡器发出的电磁波能量提供。
由于非接触式IC卡具有操作快捷、防碰撞能力强、工作距离远、安全性高、便于“一卡多用”等特点,在身份识别、自动收费和电子钱包等领域具有接触式IC卡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CPU_卡技术-CH_4-非接触式_IC卡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数位的表示和编码
表示方式
时序D 时序E 时序F
调制深度 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 50%;
以间隙Pause传送数据
精选PPT课件
信息的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信息的编码
逻辑“1”:时序D 逻辑“0”:时序E 通信开始:时序D 通信结束:时序F 无信息: 无副载波
精选PPT课件
5.3.3 信号接口 类型 Type A ; Type B ; 传输方向 PCD →PICC ; PICC→PCD;
精选PPT课件
1. 从PCD — PICC的信号(Type A)
(1)传输率 载波频率fc: 13.56MHz; 数据传输率:13.56MHZ/128=106Kbit/s;
精选PPT课件
5.4 初始化与防冲突 (14443-3)
ISO/IEC 14443 包括: PICC进入PCD场的转换过程,即登记; 在PCD与PICC之间进行通信的初始化阶段用的
字节格式、帧和时序; 初始化REQ和ATQ(命令和应答)的内容; 多张卡中检出1张卡并与之通信的方法; PCD与PICC进行初始化通信的其他参数; 加速从多卡中选出1张卡的可选方法。
(2)调制
调制深度 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 100%;
以间隙Pause传送数据精选Leabharlann PT课件(3)数位的表示和编码
表示方式
时序X 时序Y 时序Z
信息的编码
逻辑“1”:时序X 逻辑“0”:时序Y
精选PPT课件
(3)数位的表示和编码 时序X
表示方式 时序Y 时序Z
基于RC522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设计(含程序)甄选.

基于RC522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设计(含程序)(优.选)1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工业3.0将世界带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以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时代成为主要潮流,智能射频卡是一种将用户数据最快捷地送入到环球信息互联网并获得信息的最有用的工具,智能IC卡成为了人们身份识别和实现电子支付的手段,影响了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
智能IC 卡与普通磁卡对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所以,对智能IC卡的功能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智能IC卡,又是CPU卡。
顾名思义, 这种卡片上集成了存储器、通信接口及CPU,具有存储数据、对外交流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因此,又是一片卡上的单片机系统。
为了使这一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卡上存放了进行数据读写和安全通信的协议,以及管理这些程序的Chip Operating system卡上操作系统。
这操作系统是按照IC卡性能特征而专门设计的操作系统,它极大地不同于计算机上常见的DOS和WINDOWS 等操作系统,IC 卡存储器的容量大小和CPU的性能的限制着Chip Operating system卡上操作系统。
主要功能是:控制IC卡与读卡器的数据交流;管理IC卡上各种存储器;在IC卡内执行读写器发来的各种操作命令。
有了CPU与COS系统,成就了智能IC卡。
所以,智能射频卡具有超强的管理性能,提供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1]。
1.2 非接触式IC卡1.2.1 非接触式IC卡的简介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外露部分[2]。
它是全球上最近发展成熟的一项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被成功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和非接触这一难题,无源即卡中没有电源,这是电子科学领域的一大突破[2]。
卡片接近读写器天线产生电磁场的一定空间范围(通常为50—100mm),通过电磁波的发送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非接触式IC卡-13.56M

读
卡
写
内
器
嵌
天
天
线
线
解调器
电 压 调 节
读写器 PCD
卡 PICC
图2.1 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接口的电路概况
CLOCK 数据输入 VDD
GND 数据输出
读写器和IC卡之间的工作关系如下: (1) 读写器发射激励信号(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 (2) IC卡进入读写器工作区内,被读写器信号激励。 (3) 同时卡内的电路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 (4) IC卡对读写器的命令进行处理后,发射应答信息给读
表1.1 非接触式IC卡分类
表中CICC为Close-coupled ICC,即紧密(密耦合)卡; PICC 为 Proximity ICC , 称 为 接 近 ( 近 耦 合 ) 卡 ; VICC 为 Vicinity ICC,称为邻近(疏耦合)卡;CD为Coupling Device ,是读写器中发射电磁波的部分。
IS015693 :短距离智慧卡标准,读取距离可高达一米 , 使用的频率为13.56MHz。
IS014443定义了TYPE A, TYPE B两种类型协议,通信速率 为106kbit/s,它们的不同主要在于载波的调制深度及位的编 码方式。
2.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
非接触式IC卡和读写器均设有发射和接收射频用的线 圈(天线)。由于卡内无电源,因此IC卡工作所需的电压和功 率也是通过线圈发送的(如图2.1所示)。
耦合元件
外壳 芯片
图1.1 非接触式IC卡的基本结构
覆盖薄膜
填充物
冲压成形的薄膜 连接技术
非 接 触 式 IC卡 芯 片
图1.2 非接触式IC卡的薄膜结构
天线 承载薄膜 覆盖薄膜
基于RC的非接触式IC卡读卡器设计含程序

1 绪论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工业3.0将世界带入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一个以电子商务为主要特征的经济时代成为主要潮流,智能射频卡是一种将用户数据最快捷地送入到环球信息互联网并获得信息的最有用的工具,智能IC卡成为了人们身份识别和实现电子支付的手段,影响了我们生活工作的方式。
智能IC卡与普通磁卡对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所以,对智能IC卡的功能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
智能IC卡,又是CPU卡。
顾名思义, 这种卡片上集成了存储器、通信接口及CPU,具有存储数据、对外交流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因此,又是一片卡上的单片机系统。
为了使这一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充分得到利用, 卡上存放了进行数据读写和安全通信的协议,以及管理这些程序的Chip Operating system卡上操作系统。
这操作系统是按照IC卡性能特征而专门设计的操作系统,它极大地不同于计算机上常见的DOS和WINDOWS 等操作系统,IC 卡存储器的容量大小和CPU的性能的限制着Chip Operating system卡上操作系统。
主要功能是:控制IC卡与读卡器的数据交流;管理IC卡上各种存储器;在IC卡内执行读写器发来的各种操作命令。
有了CPU与COS系统,成就了智能IC卡。
所以,智能射频卡具有超强的管理性能,提供很高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1]。
1.2 非接触式IC卡1.2.1 非接触式IC卡的简介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外露部分[2]。
它是全球上最近发展成熟的一项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被成功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和非接触这一难题,无源即卡中没有电源,这是电子科学领域的一大突破[2]。
卡片接近读写器天线产生电磁场的一定空间范围 (通常为50—100mm),通过电磁波的发送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1.2.2 非接触式IC卡的特点(1)操作快捷卡与读卡器之间的通讯是非接触的。
非接触式智能IC卡电梯控制系统设计方案设计书

非接触式智能IC卡电梯控制系统方案设计书一系统概述电梯是现代楼宇中人们最主要的公共通道类便乘设施,如何加强传统安全管理系统中管理的薄弱一面,提升物业管理形象与安全等级? 我们建议采用我司最新研发的非接触式智能IC卡电梯控制系统进行管理。
通过智能IC卡电梯控制系统对电梯运行的管理,不仅可将闲杂人员阻止在电梯之外,同时又起到了电梯省电省空耗的环保作用;也减少了出现电梯按键失灵的情况,延长了电梯使用寿命,降低了电梯的维护成本。
二使用方式通常住户均持卡才能使用电梯,当持卡人的卡片是单层权限卡片时,用户在读卡后电梯将直接登记相应的权限层;当持卡人的卡片是多层权限卡片时,用户在读卡后可以选择按下电梯操纵盘上权限允许的楼层按键,无权限层按键依然无效。
在特定的管理需要时,可设定电梯的自由开放时段,在这个时段,电梯智能控制系统将开放设定楼层,电梯不受限<与普通电梯同>,任何人都可以正常使用电梯;而在设定的开放时间段外,电梯控制器将管制电梯,其中的过程完全自动运行,毋须人工干预。
如果物业保安人员持有接待卡,则控制器在读到接待卡后,根据卡的权限,将开放相应权限的楼层电梯选层按键;而当控制器再读到同一接待卡时,即关闭开放楼层的电梯选层按键。
有访客来时,则有多种方式满足访客使用电梯的要求:如,访客先到接待处登记领取有欲拜访楼层权限的卡片,当拜访结束后,再将卡片归还接待处;或者由大堂安保人员代为刷卡选层;或者系统配置带密码通行功能,访客由业主处获得通行密码而完成拜访。
而对于小区,系统更可扩展为对讲联动方式,访客用梯完全由业主决定。
一般而言,电梯的公共楼层选层按键不会管制,故所有的人员在电梯轿厢时,可选择电梯公共楼层按键,即人员在去往公共楼层里毋须刷卡。
如果业主卡片丢失则管理处可挂失卡片,管理处挂失卡片时生成黑,将黑通过手持的数据采集器到电梯轿厢的数据采集接口下载到智能IC卡电梯控制器,则被挂失卡在电梯无常使用。
基于单片机的公交非接触IC卡的应用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公交非接触IC卡的应用设计学生:指导教师:内容摘要:非接触式IC卡(俗称感应卡或射频卡)的发展历史仅十余年,至今已成功地应用在经济、行政、通讯等许多场合,特别是公交行业、卫生保健、身份识别、小区管理等,非接触式IC卡有着磁卡和接触式IC卡不可比拟的优点,所以非接触式IC卡一经问世,便立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推广和应用。
本设计采用PHILIPS公司的Mifare卡作IC卡,设计以射频技术为核心以单片机为控制器的IC卡读写器在公交自动收费系统中的应用。
制作的IC卡读写器可以实现制卡、售卡、自动收费等功能,具有安全、实用、方便、快捷、可靠性高的特点,解决了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行业既频繁又琐碎的收费管理问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单片机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Based on single-chip bus non-contact IC cardapplication designAbstract: Non-contact IC card (commonly known as proximity cards or RF card)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ore than ten years alone,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the economic, administrative, communications and many other occasions, especially the bus industry, health care, identification, community management, non-contact IC card has a magnetic card and contactless IC card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so non-contact IC card by the advent of one immediately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and at an alarming rate to be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is paper, PHILIPS's Mifare cards for IC cards, the design of radio frequency technology as the core for a single-chip controller IC card reader automatically charges in the bus system. The production of IC card reader system can be achieved cards, Card Vending, automatic toll collection and other functions, a safe, practical, convenient, fast, high reliability and features, to resolve the city's public transport servicesector is also frequently trivial charges management issues, has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Key words:Single-chip non-contact IC card card-reader目录一、前言 (1)(一)本设计的背景 (1)(二)本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1)二、总体方案设计 (2)(一)工作原理 (2)(二)方案的设计 (2)(三)方案的论证与选择 (3)三、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5)(一)单片机电路设计 (5)(二)键盘电路的设计 (6)(三)显示电路的设计 (7)(四)存储器电路的设计 (10)(五)串行通信接口电路的设计 (13)四、系统软件程序设计 (13)(一)单片机内部数据处理程序 (14)(二)键盘处理程序 (14)(三)LCD液晶显示程序 (14)(四)串口通信程序 (14)(五)存储器程序 (14)五、结束语 (14)六、致谢 (15)附录: (16)附录一设计总电路图 (16)附录二程序设计流程图 (18)附录三部分设计源代码 (22)参考文献 (30)一、前言(一)本设计的背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