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或感应卡)原理

合集下载

非接触IC卡详细介绍

非接触IC卡详细介绍

非接触IC卡详细介绍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领域的一大突破,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通常为5—10mm)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1.非接触性IC卡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二者之间的通讯频为13.56MHZ。

非接触性IC卡本身是无源卡,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是,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本身的L/C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指令和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的读取、修改、储存等,并返回信号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

读写器则一般由单片机,专用智能模块和天线组成,并配有与PC 的通讯接口,打印口,I/O口等,以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2.非接触性智能卡内部分区。

非接触性智能卡内部分为两部分:系统区(CDF)用户区(ADF)。

系统区:由卡片制造商和系统开发商及发卡机构使用。

用户区:用于存放持卡人的有关数据信息。

3.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卡具有以下优点:⑴可靠性高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例如:由于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尘或油污导致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 此外,非接触式卡表面无裸露芯片,无须担心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印刷,又提高了卡片的使用可靠性.⑵操作方便由于非接触通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操作,所以不必插拨卡,非常方便用户使用. 非接触式卡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片可以在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既可完成操作,这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⑶防冲突非接触式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这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无形中提高系统工作速度.⑷可以适合于多种应用非接触式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

什么是非接触卡IC卡

什么是非接触卡IC卡

什么是非接触卡IC卡(射频卡感应式IC卡)?Mifare卡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什么是读卡器?读卡器的种类有哪些?什么叫远距离读卡器?非接触IC卡,又叫射频卡,感应卡,感应式IC卡。

其中,我们把只读卡(只能通过读卡器读出卡号(ID号),而且卡号是固化的(不能修改),不能往卡的分区再写数据,这种非接触卡,我们简称ID卡。

EM(芯片厂家)的ID卡拥有ID卡绝对的占有率,性价比最好,所以又叫EM卡,或者EM ID卡。

可读写的非接触IC卡,市面上绝大部分产品选用的是Philips 的Mifare One 芯片(有人简称M1),所以,我们叫他Mifare one卡,或者Mifare 卡,或者叫M1卡。

还有些卡例如Ti Logic等卡片,市场占有率很低,这里就不介绍了。

Mifare One 卡,其中ISO1443 TYPE A 格式应用最为普及,广泛用于门禁考勤消费等一卡通场合。

TYPE B格式用于身份证地铁公交卡等一些场合。

ID卡和Mifare卡已经占据了非接触IC卡90%以上的份额。

Mifare 卡的容量最常见的是1K 字节(FF)的,(也有4K字节的,在中国用得还不多这里就不介绍了)1K 字节的Mifare One 卡,一般分为16个应用区(0-15区),每个区可以分别加密用于不同的一卡通场合。

每个应用区有4个块(0-3块),每个块有16个字节。

0应用区,即使加密了,他的0块也是可以读的,是固化的,不能修改的,其中表示卡的序列号的是4个字节,门禁的Wiegand26国际标准会用其中的3个字节做为卡号。

备注:微耕公司和一般公司常用的Mifare卡号的国际标准wiegand26卡号的取法:Mifare卡标示卡序列号(卡号)是四个字节,FF FF FF FF.取第三个字节FF 转换为10进制是3位数。

例如:255前面两个字节一起FFFF 转换为十进制是5位数。

例如655353位数和5位数连接在一起(例如:25565535),共8位数,就是这张卡的符合国际标准wiegand26的卡号。

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或感应卡)原理

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或感应卡)原理

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或感应卡)原理2007年10月07日星期日下午 07:26简介非接触式IC卡,即射频卡或感应卡,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非接触卡内含有唯一的独立的卡号,使用时,技术人员需在读卡器有效读区内(一般5-10CM)将卡片轻轻一晃,便将卡内信息输入读器内,实现考勤、收费管理。

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如下:卡片的电气部分由一个元件和AISC组成,没有其他的外部器件,卡片中的天线是只有线圈,很适合封状到ISO卡片中。

ASIC由一个高速(106KB波特率)的接口,一个控制单元和一个810位EEPROM组成。

以MIAREI为例,读卡器向IC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的频率相同,这样便产生电磁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储存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源可作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的数据。

一、非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

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通常为5—10mm)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1. 非接触性IC卡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二者之间的通讯频为13.56MHZ。

非接触性IC卡本身是无源卡,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是,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本身的L/C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指令和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的读取、修改、储存等,并返回信号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

f1,非接触式IC卡简介

f1,非接触式IC卡简介

f1、非接触式IC卡简介非接触式IC卡简介又称射频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

1.1、工作原理射频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射频读写器向IC卡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片内有一个IC串联协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这样在电磁波激励下,LC协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荷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容可作为电源为其它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受读写器的数据。

射频卡与接触式IC卡相比有以下优点:1 可靠性高,无机械接触,从而避免了各种故障;2 操作方便,快捷,使用时没有方向性,个方向操作;3 安全和保密性能好,采用双向验证机制。

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每张卡均有唯一的序列号。

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张相同的非接触IC卡;4 可多卡操作,具有快速防冲突机制;5 可以适合多种应用,它的存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典型应用:公路自动收费、公共汽车、员工卡。

IC卡简介一、主要指标●容量为1K位EEPROM●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为4块,每块16个字节,以块为存取单位●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每张卡有唯一序列号,为32位●具有防冲突机制,支持多卡操作●无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和通讯逻辑电路●数据保存期为10年,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工作温度:-20℃~50℃(温度为90%)●工作频率:13.56MHZ●通信速率:106KBPS●读写距离:10mm以内(与读写器有关)二、存储结构1、M1卡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由4块(块0、块1、块2、块3)组成,(我们也将16个扇区的64个块按绝对地址编号为0~63,存贮结构如下图所示:块0 数据块0扇区0 块1 数据块 1块2 数据块 2块3 控制块 3块0 数据块 4扇区1 块1 数据块 5块2 数据块 6块3 控制块7数据块 60 数据块 61 数据块62 控制块632、第0扇区的块0(即绝对地址0块),它用于存放厂商代码,已经固化,不可更改。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原理与应用

非接触式IC卡技术原理与应用

器)控制单元 以及与应答器通信的耦合元件。 、 此外 , 许多读卡机
还设有附加 的接 口( S 2 2 R - 8 R 一 3 , S 4 5等) 以便将所获得的数据 ,
非 接触式 I c卡的硬件结构是 由一个天线和 一个 专用集成 电路 ( SC 组成。其 中天线是 只有几组绕线的线圈 , A I) 很适合于
中图分类号 T 8 N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 2 7 5 7 2 —6 6 1 0
Th e h oo y P icp e a d Ap l a in o n a t s C Ca d e T c n lg r i l n pi t f n c o Co t c l s I r e
I C卡芯片寿命低 等 ,在 I 的应有领域里又 向前迈进 了一大 c卡
步。


非接 触 l 卡概 念及 工作 原 理 C
非接触 I c卡系统一般 由两部分组成 : 应答器 ) C
( 读器 ) 阅 。一 台典 型 的读 卡 机 包 含有 高 频 模块 ( 送 器 和 接 收 发
态。 通常 , 卡没有 自己的供 电电源( 电池 ) 只有在读卡机的响应 。
射频接 口部分 以其本身的共振 电路接收信号并从 中产生电 接 c卡的 范围之 内, 卡才是有源的。卡工作所需的能量 , 如同时钟脉 冲和 源和工作时钟 , 口还解调从读写设备传输到非接触式 I c卡传输 到读写设备的数据 。 控制单元用于 数据一样 , 是通过耦合单元 ( 非接触的 ) 传输给卡。 当读卡机对卡 数据及从非接触式 I 进行读写操作时 , 卡机天线发出的信号 由两部分叠加组成 : 读 一 密码 校 验 、编程 模 式检 查 、数 据加 密 与解 密等 ,并 控 制对 E2O 为 非接 部分信号是电源信号 ,该信 号由卡的天线接收后 ,与其本身 的 E P R M的读 写操作 。 了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 , L C振荡电路产生谐振 ,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 另 触式 I c卡具有 防冲突闭合机制 。当有 多张卡片进入读写器 的

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感应卡,是最近几年的新技术,在卡片靠近读写器表面时即可完成卡中的数据的读写操作, 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非接触式IC卡与接触式IC卡比较:继承了接触式IC卡容量大、安全性高等优点,又克服了因触点外露导致的污染、磨损、静电以及插卡才能访问的缺点。

完全密封的形式及无接触的通信方式,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使用寿命接近IC芯片的自然寿命。

优于接触式IC卡的以下几点:1.可靠性更高: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触点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

2.操作更方便:由于采用了射频电磁波通信,读写器可在10cm内(近耦合卡)对卡操作,无须插拨卡,方便使用。

3.防冲突: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

4.加密性能好: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无外露部分。

非接触式IC卡的分类:非接触式IC卡可按卡内集成电路、载波频段、作用距离、供电方式等分类。

1、按载波频段不同可分为:(1)低频卡:主要有125kHz和134.2kHz两种。

大多在短距离、低成本的系统中应用,如门禁控制、校园卡、动物监管、货物跟踪等。

(2)中频卡:主要为13.56MHz。

用于门禁控制和需传送大量数据的应用系统。

(3)高频卡:卡与读写器之间通信使用的频段为高频段,如433MHz、915MHz、2.45GHz、5.8GHz等。

应用于较远读写距离和高速度读写的场合,如火车监控、高速公路收费等。

其天线波束方向较窄且价格较高。

2.按作用距离的不同分为:(1)密耦合卡:有效作用距离为0~1cm。

(2)近耦合卡:有效作用距离为0~15cm。

(3)疏耦合卡:有效作用距离为0~1m。

(4)远距离卡:有效作用距离从1m~10m,或更远3.按卡内芯片供电方式的不同分为:(1)有源卡:有源是指IC卡内装有电池以提供电源,其作用距离较远,但寿命有限、体积较大、成本高,且不适宜在恶劣环境下工作。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

非接触式射频感应IC卡读卡原理.txt永远像孩子一样好奇,像年轻人一样改变,像中年人一样耐心,像老年人一样睿智。

我的腰闪了,惹祸的不是青春,而是压力。

当女人不再痴缠,不再耍赖,不再喜怒无常,也就不再爱了。

射频集成电路射频,通常指包括高频、甚高频和超高频,其频率在3 MHz-10 000 MHz ,是无线通信领域最为活跃的频段。

在最近十几年里,无线通信技术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射频器件快速的代替了使用分立半导体器件的混合电路,这些技术都是对设计者的挑战。

RFIC(射频集成电路)是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IC工艺改进而出现的一种新型器件。

RFIC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1)工作频率更高、尺寸更小的新器件研究;2)专用高频、高速电路设计技术;3)专用测试技术;4)高频封装技术。

本文将从IC技术的角度对该领域近期出现的一些新动向进行简要的综述和分析。

编辑本段器件的革新CMOS出现之初速度较慢,RF电路多采用双极型器件。

然而随着半导体工艺以摩尔定律飞速进步,MOS管的沟道长度大大缩小,其工作速度大为提高,功耗也大大下降,成为RFIC的一种经济性很好的平台。

例如,Intel今年发布了CMOS Wi-Fi RFIC。

目前随着各芯片制造跨入90nm时代,CMOS电路已经可以工作在40GHz以上,甚至达到100GHz。

这一进步可以实现数据率在100Mbit/s到1Gbit/s的无线通信芯片,服务于宽带无线通信系统和高数据率交换装置,如无线高速USB2.0接口。

目前,Tiebout等人已报道了集成有LNA和混频器、PLL 的RFIC样品,针对17.1GHz到17.3GHz的ISM频段使用;Tiebout还报道了注入闭锁分频器样品,其工作频率已经高达40GHz。

CMOS技术的进步为低成本RFIC向高频段发展提供了可能,可以大大降低微波波段的RF装置的成本,因此该技术对传统上微波频段占据统治地位的GaAs 技术构成了挑战。

化合物半导体方面,GaAs是目前的技术主流,但进入21世纪以来,Ⅲ-Ⅴ族氮化物半导体,如GaN、AIN、InN等,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125KHz非接触式IC卡原理与...

125KHz非接触式IC卡原理与...

125KHz非接触式IC卡原理与应用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简介IC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金融、电信、保险、商业、国防、公共事业等领域。

IC卡按外部接口设备的连接方式可分为接触式IC卡和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RFID)两类。

接触式IC卡,就是IC卡与外界进行数据通讯时,芯片的电极触点必须与IC卡读写设备直接连接;非接触式IC卡在使用时则无须与IC卡读写器设备直接连接,而是通过无线电波或电磁感应的方式实现与IC卡读写设备的数据通讯。

在刷卡速度要求高,用卡环境恶劣,污染严重等环境下,非接触式IC卡有着它特有的优势。

非接触式IC卡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由于其高度安全保密、通信速率高、使用方便、成本日渐低廉等特点而得到广泛使用,主要应用于智能门禁控制、智能门锁、考勤机以及自动收费系统等。

射频卡与接触式IC卡相比有以下优点:●可靠性高,无机械接触,从而避免了各种故障;●操作方便,快捷,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各方向操作;●安全和保密性能好,采用双向验证机制。

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每张卡均有唯一的序列号。

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因此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非接触IC卡。

射频卡根据使用频段的不同可分为低频卡和高频卡、超高频卡:●低频卡与读写器间通信使用的频段为低频段, 常用频点有125kHz、134kHz;●高频卡、超高频卡与读写器间通信使用的频段为高频段, 如13.56MHz、915MHz、45GHz等。

2.按工作距离的不同也可分为近距离卡和远距离卡:●近距离卡与读写器之间的有效作用距离为几厘米到几十厘米以内;●远距离卡与读写器之间的有效作用距离可达一到十几米以上。

按操作类型又可分为:低/高频只读型、低/高频无加密读写型、低/高频可加密读写型、多扇区独立加密应用型以及用户自定义分区应用型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接触式IC卡(射频卡或感应卡)原理2007年10月07日星期日下午 07:26简介非接触式IC卡,即射频卡或感应卡,它成功地将射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

非接触卡内含有唯一的独立的卡号,使用时,技术人员需在读卡器有效读区内(一般5-10CM)将卡片轻轻一晃,便将卡内信息输入读器内,实现考勤、收费管理。

非接触式IC卡的工作原理如下:卡片的电气部分由一个元件和AISC组成,没有其他的外部器件,卡片中的天线是只有线圈,很适合封状到ISO卡片中。

ASIC由一个高速(106KB波特率)的接口,一个控制单元和一个810位EEPROM组成。

以MIAREI为例,读卡器向IC发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内有一个I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的频率相同,这样便产生电磁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储存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源可作电源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的数据。

一、非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封装在一个标准的PVC卡片内,芯片及天线无任何外露部分。

是世界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成功的将射频识别技术和IC卡技术结合起来,结束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卡片在一定距离范围(通常为5—10mm)靠近读写器表面,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1. 非接触性IC卡与读卡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二者之间的通讯频为13.56MHZ。

非接触性IC卡本身是无源卡,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是,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本身的L/C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指令和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的读取、修改、储存等,并返回信号给读写器,完成一次读写操作。

读写器则一般由单片机,专用智能模块和天线组成,并配有与PC的通讯接口,打印口,I/O口等,以便应用于不同的领域。

2. 非接触性智能卡内部分区非接触性智能卡内部分为两部分:系统区(CDF)用户区(ADF)系统区:由卡片制造商和系统开发商及发卡机构使用。

用户区:用于存放持卡人的有关数据信息。

3. 与接触式IC卡相比较,非接触式卡具有以下优点:⑴可靠性高非接触式IC卡与读写器之间无机械接触,避免了由于接触读写而产生的各种故障。

例如:由于粗暴插卡,非卡外物插入,灰尘或油污导致接触不良造成的故障。

此外,非接触式卡表面无裸露芯片,无须担心芯片脱落,静电击穿,弯曲损坏等问题,既便于卡片印刷,又提高了卡片的使用可靠性。

⑵操作方便由于非接触通讯,读写器在10CM范围内就可以对卡片操作,所以不必插拨卡,非常方便用户使用。

非接触式卡使用时没有方向性,卡片可以在任意方向掠过读写器表面,既可完成操作,这大大提高了每次使用的速度。

⑶防冲突非接触式卡中有快速防冲突机制,能防止卡片之间出现数据干扰,因此,读写器可以“同时”处理多张非接触式IC卡。

这提高了应用的并行性,,无形中提高系统工作速度。

⑷可以适合于多种应用非接触式卡的序列号是唯一的,制造厂家在产品出厂前已将此序列号固化,不可再更改。

非接触式卡与读写器之间采用双向验证机制,即读写器验证IC卡的合法性,同时IC卡也验证读写器的合法性。

非接触式卡在处理前要与读写器之间进行三次相互认证,而且在通讯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加密。

此外,卡中各个扇区都有自己的操作密码和访问条件。

接触式卡的存储器结构特点使它一卡多用,能运用于不同系统,用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设定不同的密码和访问条件。

⑸加密性能好非接触式IC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并完全密封在一个标准PVC卡片中,无外露部分。

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通常由非接触型IC卡与读写器之间通过无线电波来完成读写操作。

非接触型IC卡本身是无源体,当读写器对卡进行读写操作时,读写器发出的信号由两部分叠加组成:一部分是电源信号,该信号由卡接收后,与其本身的L/C产生谐振,产生一个瞬间能量来供给芯片工作。

另一部分则是结合数据信号,指挥芯片完成数据、修改、存储等,并返回给读写器。

由非接触式IC卡所形成的读写系统,无论是硬件结构,还是操作过程都得到了很大的简化,同时借助于先进的管理软件,可脱机的操作方式,都使数据读写过程更为简单。

二、非接触式ID卡ID卡即为THRC12/13只读式非接触IC卡,它靠读卡器感应供电并读出存储在芯片EEPROM中的唯一卡号,卡号在封卡前一次写入,封卡后不能更改。

无源和免接触是该芯片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射频接口电路是关键的核心技术,它从读卡器接收射频能量,为芯片产生电源和时钟,并采用相移键控和加载调幅等技术实现卡与读卡器间的无线通讯。

非接触式ID卡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可靠等突出优点,获得了广泛应用。

1、ID卡主要特点★载波频率为125KHZ(THRC12)或13.56MHZ(THRC13);★卡向读卡器传送数据的调制方式为加载调幅;★卡内数据编码采用抗干扰能力强的BPSK相移键控方式;★卡向读卡器数据传送速率为3.9kbps(THRC12)或6.62kbps(THRC13);★数据存储采用EEPROM,数据保存时间超过10年;★数据存储容量共64位,包括制造商、发行商和用户代码;★卡号在封卡前写入后不可再更改,绝对确保卡号的唯一性和安全性;★T HRC13芯片除封装成标准卡片形状外,还可根据应用需要封装成筹码等多种形状。

2、ID卡工作原理系统由卡、读卡器和后台控制器组成(见框图)。

工作过程如下:(1)读卡器将载波信号经天线向外发送;(2)卡进入读卡器的工作区域后,由卡中电感线圈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读卡器发射的载波信号,卡中芯片的射频接口模块由此信号产生出电源电压、复位信号及系统时钟,使芯片“激活”;(3)芯片读取控制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经卡内天线回送给读卡器;(4)读卡器对接收到的卡回送信号进行解调、解码后送至后台计算机;(5)后台计算机根据卡号的合法性,针对不同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

3、ID卡应用范围与接触式IC卡相比,非接触式ID卡无需插拔卡,避免了由于机械接触不良导致的各种故障,因而具有操作方便、快捷、可靠、寿命长等突出优点,特别适用于人流量大的场合。

THRC12/13非接触式ID卡主要可应用于身份识别和寻址控制,如门禁、保安、考勤等领域,也可扩展应用到展览会、公园、旅店、餐厅等公共场所的门票、优惠卡等。

以及生产过程、邮政包裹、航空铁路运输、产品包装、交通等部门的物流、电子标签、防伪标志、一次性票证等众多领域。

虽然它仅是一种只读卡,但利用后台计算机控制管理,即使是涉及收费管理的问题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应用,如食堂就餐收费管理等。

针对具体应用,可将持卡人的个人资料送入后台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并配置应用软件,使用时通过读卡器将读到的卡号送至后台计算机,从数据库中调出持卡人的个人资料,而后根据具体应进行操作,因而应用范围极其广阔。

非接触感应卡主要芯片包括:Mifare 1 S50、Mifare 1 S70;Mifare UtraLight IC U1;legic,I·CODE 1、I·CODE 2;Hitag1、Hitag 2;Inside 2K、Inside 16K;Temic e5551;Atmel T5557、88RF256-12;TK4100;μEM EM4100、EM 4102、EM4069、EM4150;ST SR176、SRIX4K;Tag-it HF-I、Tag-it TH-CB1A等。

以下是常用的非接触产品相关参数:◆ 芯片:Philips Mifare 1 S50◆ 存储容量:8Kbit,16个分区,每分区两组密码◆ 工作频率:13.56MHZ◆ 通讯速度:106Kboud◆ 读写距离: 2.5—10CM◆ 读写时间:1-2MS◆ 工作温度:-20℃-85℃◆ 擦写次数:>100000次◆ 数据保存:>10年◆ 规格:0.87×85.5×54/ 非标卡◆ 封装材料:PVC、PET、0.13铜钱◆ 封装工艺:超声波自动植线/自动碰焊◆ 制作标准:ISO 14443, ISO 10536◆ 应用范围:企业/校园一卡通、公交储值卡、高速公路收费、停车场、小区管理等非接触式射频卡芯片FM11RF08FM11RF08芯片是由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非接触式射频卡芯片,采用0.6微米CMOS EEPROM工艺,具有逻辑处理功能的多用途非接触式射频卡芯片,内含加密控制和通讯逻辑电路,具有极高的保密性能,适用于各类计费系统的支付卡的应用.◆ 芯片:FM11RF08◆ 存储容量:1024*8bit EEPROM存储单元具有安全保护结构的16个独立扇区,支持多种应用,每个扇区都可拥有两套独立的密钥.◆ 工作频率: 13.56MHZ◆ 通讯波特率: 106Kboud◆ 读写距离: 2.5—10CM◆ 工作温度: -20℃-85℃◆ 擦写次数:>100000次◆ 数据保存:>10年◆ 算术功能:进行加减运算◆ 对存储单元的访问权限可由用户根据自身的要求灵活定义.◆ 规格:0.87×85.5×54/ 非标卡◆ 封装材料: PVC、PET、0.13铜钱◆ 封装工艺:超声波自动植线/自动碰焊◆ 制作标准: ISO/IEC14443,◆ 应用范围:企业/校园一卡通、公交储值卡、高速公路收费、停车场、小区管理等数据处理时间:1.识别一张卡 3MS(包括复位应答和防冲突)2.读一个块 2.5MS(不包括认证过程)3.写一个块+读操作 12MS(不包括认证过程) 14MS(包括认证过程)4.典型交易过程<100MSTemic e5551感应式IC卡◆ 芯片: Temic e5551◆ 工作频率:125KHZ◆ 存储容量: 264bits 320bits,8分区,8位密码◆ 读写距离:3-10CM◆ 擦写寿命:大于100,000次◆ 数据保存时间:10年◆ 尺寸:ISO标准卡85.5×54×0.80/厚卡85.6×54×1.80MM◆ 封装材料:PVC. ABS◆ 应用范围:感应式智能门锁、企业一卡通系统、门禁、通道系统等。

ATMEL T5557◆ 芯片: Atmel T5557◆ 工作频率:125KHZ◆ 存储容量: 330bits,10分区,8位密码◆ 读写距离:3-10CM◆ 擦写寿命:大于100,000次◆ 数据保存时间:10年◆ 尺寸:ISO标准卡85.5×54×0.80/厚卡85.6×54×1.80MM◆ 封装材料:PVC. ABS◆ 应用范围:感应式智能门锁、企业一卡通系统、门禁、通道系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