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一、二节(选修3-5第十九章)
高中物理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_5

原子核的组成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7~9题为多选)1.关于γ射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它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放射的B.它是原子内层电子受到激发时产生的C.它是一种不带电的光子流D.它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解析:γ射线是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发出的波长极短的电磁波,是一种光子.2.如图为查德威克实验示意图,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射的α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粒子流A,用粒子流A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B,经研究知道( A )A.A为中子,B为质子B.A为质子,B为中子C.A为γ射线,B为中子D.A为中子,B为γ射线解析:用放射源钋的α射线轰击铍时,能发射出一种穿透力极强的中性射线,这就是所谓铍“辐射”,即中子流,中子轰击石蜡,将氢中的质子打出,即形成质子流,所以A 为中子,B为质子,所以A正确.3.32He可以作为核聚变材料(核聚变是利用轻核聚合为较重核释放出巨大能量为人类提供能源),下列关于32He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32He与31H互为同位素B.32He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C.32He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D.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3个中子的氦原子解析:32He核内质子数为2,31H核内质子数为1.两者质子数不等,不是同位素,A错误.32 He核内中子数为1,B错误,C正确.32He代表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氦原子,D错误.4.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B、C三束,如图所示,其中( C )A.C为氦原子核组成的粒子流B.B为比X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C.B为比X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D.A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解析:根据射线在电场中的偏转情况,可以判断,A射线向电场线方向偏转,应为带正电的粒子组成的射线,所以是α射线;B射线在电场中不偏转,所以是γ射线;C射线在电场中受到与电场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应为带负电的粒子,所以是β射线.5.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径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D )A.a、b为β粒子的径迹 B.a、b为γ粒子的径迹C.c、d为α粒子的径迹 D.c、d为β粒子的径迹解析:γ粒子不带电,不会发生偏转,故B错.由左手定则可判定,a、b粒子带正电,c、d粒子带负电,又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故A、C均错,D正确.6.若用x代表一个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y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z代表此原子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则对234 90Th的原子来说( B )A.x=90,y=90,z=234B.x=90,y=90,z=144C.x=144,y=144,z=90D.x=234,y=234,z=324解析:在234 90Th中,左下标为质子数,左上标为质量数,则y=90;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所以x=90;中子数等于质量数减去质子数,z=234-90=144.所以B项正确.7.在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后,人们对放射线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在天然放射现象中共放出了三种射线,图为这三种射线贯穿物体情况的示意图,①②③各代表一种射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DE )A.三种射线均来源于原子核B.射线①的电离能力最弱C.射线②为高速的质子流D.射线③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和裂纹E.射线③是一种高能的电磁波解析:α、β、γ三种射线均来源于原子核,其中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向较低能级跃迁时发出的,故A正确;射线①用纸可以挡住,说明穿透能力最弱,是α射线,α射线电离能力最强,B错误;射线②是高速电子流,故C错误;射线③是γ射线,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穿透能力最强,可以用来检查金属内部有无砂眼和裂纹,故D、E正确.8.228 88Ra是镭226 88Ra的一种同位素,对于这两种镭的原子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 )A.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质量数B.它们具有相同的中子数和不同的原子序数C.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和不同的中子数D.它们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和不同的化学性质解析: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等的,且原子核的质量数(核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知这两种镭的同位素,核内的质子数均为88,核子数分别为228和226,中子数分别为140和138;原子的化学性质由核外电子数决定,因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故正确选项为A 、C.9.质谱仪是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为某种质谱仪的原理图,现利用这种质谱仪对氢元素进行测量.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从容器A 下方的小孔无初速度飘入电势差为U 的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最后打在照相底片D 上,形成a 、b 、c 三条光谱线.关于三种同位素进入磁场时速度大小的排列顺序和三条光谱的排列顺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D )A .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氚、氘、氕B .进入磁场时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氕、氘、氚C .a 、b 、c 三条光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氕、氘、氚D .a 、b 、c 三条光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氚、氘、氕 解析:加速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qU =12mv 2,则有v =2qUm,三种同位素电荷量q 相同,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质量的倒数,所以速度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氕、氘、氚,选项A错误,B 正确;进入磁场后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由qvB =m v 2r ,并把v 代入,得r =1B2mUq,由于它们的电荷量均相同,则氚核的偏转半径最大,所以a 、b 、c 三条光谱线依次排列的顺序是氚、氘、氕,故选项C 错误,D 正确.二、非选择题10.有J 、K 、L 三种原子核,已知J 、K 的核子数相同,K 、L 的质子数相同,试完成下列表格.原子核 原子序数质量数 质子数 中子数 J91899K ZA10 8 L1019109解析:原子核的质量数是质子和中子的总和.11.质谱仪是一种测定带电粒子的质量及分析同位素的重要工具,它的构造原理如图所示,离子源S 产生的各种不同正离子束(速度可看成零),经加速电场加速后垂直进入有界匀强磁场,到达记录它的照相底片P 上,设离子在P 上的位置到入口处S 1的距离为x .(1)若离子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加速电压为U 、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求x 的大小. (2)氢的三种同位素11H 、21H 、31H 从离子源S 出发,到达照相底片 的位置距入口处S 1的距离之比x H ∶x D ∶x T 为多少?答案:(1)2B2mUq(2)1∶2∶ 3解析:(1)离子被加速时,由动能定理得qU =12mv 2,进入磁场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mv 2r ,又x =2r ,由以上三式得x =2B2mUq.(2)氢的三种同位素的质量数分别为1、2、3.由(1)结果知x H ∶x D ∶x T =m H ∶m D ∶m T =1∶2∶ 3.。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

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流。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1932年查德威克证实了中子的存在。
4.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们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一、天然放射现象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
2.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3.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4.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和镭(Ra)。
二、三种射线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速度可达到光速的110,其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速度很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γ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 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或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三、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
2.中子的发现(1)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另一种粒子,它的质量与质子相同,但是不带电,他把这种粒子叫做中子。
(2)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49Be)原子核获得了中子。
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它们统称为核子。
4.原子核的电荷数(Z)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5.原子核的质量数(A)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总和。
6.原子核的符号表示A X,其中X为元素符号,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Z为原子核的电荷数。
中物理选修3-5:19.1 原子核的组成

β射线
与α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 电荷,我们把它叫做 β 射线 . 研究发现 β 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 β 粒子)组成 . 进 一步研究表明β粒子就是电子. 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 纸,还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γ射线
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 γ射线, 研究表明, γ 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 短的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 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水 泥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天然放射现象
评
速度 贯穿能力
弱 较强
阅读课文填写表格:
成分
电离能力
很容易 较弱
射线 氦原子核 1/10光速
射线
高速
电子流 高能量
接近光速
射线
光速
很强
更小
电磁波
三、原子核的组成
议
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从放射性
元素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这表明原子核 也有内部结构. 原子核内究竟还有什么结构? 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呢?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 原子序数大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的放出射线, 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二、射线到底是什么?
议
在天然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射线是什么
东西呢? 它们除了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以 外,还有些什么性质呢? 这些射线带不带电呢?
本章的重点: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三种射 线、衰变和半衰期、核能、裂变、聚变等。 难点:对半衰期概念的准确理解及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 及其应用。
导
※ ※ 了解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的概念 理解三种射线的形成及其本质
高中物理人教版 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九章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选择题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研究从(? )A.发现电子开始的B.发现质子开始的C.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开始的D.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答案】D【解析】自从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科学家对放射性元素及射线的组成、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步认识到原子核的复杂结构,故D正确,A、B、C错误。
选择题关于质子与中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C.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D.卢瑟福发现了中子,并预言了质子的存在【答案】D【解析】原子核内存在质子和中子,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卢瑟福只发现了质子,以后又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选择题如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答案】C【解析】α带正电,β带负电,γ不带电,γ射线在磁场中一定不偏转,②⑤为γ射线;如左图所示的电场中,α射线向右偏,β射线向左偏,①为β射线,③为α射线;在如右图所示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α射线向左偏,β射线向右偏,即④为α射线,⑥为β射线,故正确选项是C。
选择题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D.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答案】D【解析】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得较紧密,有时作为一个整体放出,这就是α粒子的来源.说到底它仍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能据此认为它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原子核里是没有电子的,但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并向核外释放一个电子,这就是β粒子.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处于高能级,在回到低能级时多余的能量以γ粒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形成γ射线.故原子核里也没有γ粒子.选择题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答案】D【解析】衰变的射线均来自于核内,A错;从图中可看出,一张纸能挡住①射线,则①射线一定是α射线,其贯穿本领最差,电离能力最强,但不是电磁波,而是高速粒子流,B错;铝板能挡住②,而不能挡住③,说明③一定是γ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弱,贯穿本领最强,是一种电磁波,属于原子核内以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以光速运行的高能光子,D对.选择题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辐射出α粒子,它的两个产物在垂直于它们速度方向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它们的轨迹和运动方向(图中用箭头表示)可能是下图中哪一个(下图中半径大小没有按比例画)(? )【答案】D【解析】由于发生的是α衰变,产生物是两个带正电的粒子,根据动量守恒Mv1+mvα=0知这两个新核的运动方向相反,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即轨迹应该是外切圆,再利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选择题如图所示,某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N与原子核质量数A的关系是(? )【答案】C【解析】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一定的,只是中子数不同,设质子数为Q,则N+Q=A,故N=AQ,Q是定值,故选C.选择题一个原子核为,关于这个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子B.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83个质子C.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D.核内有210个核子【答案】CD【解析】根据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得质子数为83,质量数为210,故中子数为21083=127个,而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故核子数为210个,因此C、D项正确.由于不知道原子的电性,就不能判断核外电子数,故A、B项不正确.填空题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出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射线.【答案】γβ【解析】在三种射线中,α射线带正电,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不带电,穿透能力最强;β射线带负电,穿透能力一般,综上所述,结合题意可知,a射线应为γ射线,b射线应为β射线.填空题现在,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
人教版物理选修3-5(课件)第19章 原子核2

第十九章 原子核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2.衰变类型
物理 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二、半衰期
半数 发生衰变所需 1. 定义: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 ________ 的时间. 2.决定因素 核内部自身 的因素决定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 ______________
1 t/τ 原 ,m 2 1 t/τ 余=m0 .式中 2
N 原、
m0 表示衰变前的原子数和质量,N 余、m 余表示衰变后的尚未发 生衰变的原子数和质量,t 表示衰变时间,τ 表示半衰期.
物理 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不同的放射
不同 . 性元素,半衰期________ 3.应用 利用半衰期非常稳定这一特点,可以测量其衰变程度,推 断时间.
物理 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提示:
不是的.半衰期是一个统计性概念,只有对大量
第十九章 原子核
学 基础导学 讲 要点例析 练 随堂演练 测 达标训练
一、原子核的衰变
β 粒子,由于 α 1. 定义 :原子核放出 _______ 粒子或 _______ 核电荷数 变了,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就变了,变成另一种原 __________
子核,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原子核的衰变.
物理 选修3Pb + 8 He + 6 - 92 82 2 1e.
答案:
见解析
物理 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
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全章教案上课ppt)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 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 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 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二、天然放射现象中的三种射线
• α射线 • β射线 • γ射线 • 根据图判断 这三种射线都 带何种电荷?
不带电
正电
负电
三种射线的特点
核的质量 质子质量
>
核的电量 质子电量
卢瑟福进而猜想原子核内存在不带电的中子,这 一猜想被他的学生查德威克用实验证实,并得到公认 .
2、中子的发现
• 1932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又发 现了中子 ,通过研究证明中子的 质量和质子的质量基本相同,但是 不带电.是中性粒子.在对各种原子 核进行的实验中,发现质子和中子 是组成原子核的两种基本粒子.
小居里夫妇是处于二三十年代之交的核物理“危机”时代,自从卢瑟福发现人工核嬗变后,由 于物理学家的注意力多集中于量子力学上,在二十年代初期,对原子核物理的研究进展十分缓 慢。1926年量子力学建立,原子物理学中的困难基本解决。于是,人们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原 子核内。使物理学家们感到惊讶的是:量子力学在原子核中的应用导致了许多困难。量子力学 在核物理领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但与通过放弃量子论建立量子力学来解决量子论的危机不同 ,量子力学在核物理领域的危机是以通过三个新粒子:中子、正电子和中微子的发现解决的。 一般认为,中子的概念最早是由卢瑟福于1920年提出的,他在那年6月的一次演讲中指出:“ 在某些条件下,一个电子有可能更紧密地与氢核相结合,从而形成一个中性偶极子。”第一个 显示出存在于中子迹象的实验是玻特和贝克进行的,他们用α粒子轰击铍,发现从铍中发射出 一种贯穿力很强的中性辐射,其辐射能量几乎是入射α射线能量的十倍。玻特和贝克的工作引 起了许多物理学家的兴趣。1931年,约里奥•居里与我国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严济慈教授同 时被法国物理学会选为理事,在此期间,约里奥夫妇重复了玻特的实验,并用这种从铍中放出 的新射线轰击石腊,结果竟从石腊中打出速度为3×107m/s的质子束来,如果认为这些质子的 产生是由于原子核受到γ光子碰撞的结果,那么计算表明,这种γ光子的能量至少应该具有50百 万电子伏,否则就不可能给质子那么大的速度,然而,这跟实际测得的数据10百万电子伏有矛 盾,遗憾的是这一矛盾并没有引起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深思,他们仍然勉强地承认这种新射线 就是γ射线,把这一矛盾解释为γ光子同质子的康普顿散射。在1932年1月11日,他们向巴黎科 院提交了反映这一结果的论文。1月底,查德威克知道了约里奥夫妇的实验马上意识到:光子 不可能打出这么大能量的质子,这很可能是自己寻找了十二年之久的中子,经过反复实验,正 式命名为中子,于1932年2月发表了实验结果,仅半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成功。查德威克也因 此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937年到1947年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钱三强在约里奥夫妇 身边工作,谈及此事,约里奥说:“当我的文章发表以后,卢瑟福的学生查德威克立即意识到 ,也就是卢瑟福预言的新粒子,于是,他马上进行实验,一个月后就发表了论文,点出了中子 的存在,哎,我真笨呀!中子存在的证据80%已经被我们得到了。但就没有把它点明白。当我 看了查德威克的论文,懊悔得用拳头打自己的脑袋。”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课件)第十九章 原子核 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衰变次数的判断方法 (1)衰变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2)每发生一次 α 衰变质子数、中子数均减少 2. (3)每发生一次 β 衰变中子数减少 1,质子数增加 1.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核心点击]
1.衰变实质
α 衰变:原子核内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 α 粒子 210n+211H→42He β 衰变:原子核内的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10n→11H+-01e
2.衰变方程通式
(1)α 衰变:AZX→ZA--24Y+42He (2)β 衰变:AZX→AZ+1Y+-01e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什么是学习力-含义
管理知识的能力 (利用现有知识
解决问题)
学习知识的能力 (学习新知识
速度、质量等)
长久坚持的能力 (自律性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什么是学习力-常见错误学习方式
案例式 学习
顺序式 学习
冲刺式 学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什么是学习力-高效学习必备习惯
积极 主动
以终 为始
【答案】 ACD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5.若元素 A 的半衰期为 4 天,元素 B 的半衰期为 5 天,则相同质量的 A 和 B,经过 20 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 mA∶mB 为________.
【解析】 元素 A 的半衰期为 4 天,经过 20 天后剩余原来的125,元素 B 的半衰期为 5 天,经过 20 天后剩余原来的124,剩下的质量之比 mA∶mB=1∶2.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19章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课件

原子核
第十九章 原子核
〔情 景 切 入〕 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天然放射现象让人们 认识到小小的原子核也具有复杂的结构,原子核内蕴藏着巨大的能量。你想了 解原子核的奥秘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核世界吧。
返回导航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知 识 导 航〕 本章从天然放射现象入手,通过研究三种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的性 质及来源,揭示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卢瑟福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 组成的。
返回导航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知识点 3 原子核的组成 1.质子的发现
质子
原子核
返回导航
第十九章 原子核
2.中子的发现
返回导航
第十九章 原子核
3.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由__质__子____和__中__子____组成,组成原子核的__质__子____和___中__子___ 统称为核子。 (2)质子带一个单位的 __正____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质量几乎 __相__等____,都等于一个质量单位。 (3)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_原__子__序__数_____=核外电子数。 4.同位素 具 有 相 同 的 __质__子__数____ 而 ___中__子__数___ 不 同 的 原 子 , 在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处 于 __同__一__位__置____,它们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
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
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
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
返回导航
第十九章 原子核
解析:α带正电,β带负电,γ不带电,γ射线在磁场中一定不偏转,②⑤为γ 射线;如左图所示的电场中,α射线向右偏,β射线向左偏,①为β射线,③为α 射线;在如右图所示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α射线向左偏,β射线向右偏, 即④为α射线,⑥为β射线,故正确选项是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质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组成
1919年,卢瑟福完成了用α粒子轰击氮原 子核的人工核实验,实验装置示意如图。
T
C A
T
S F M
A:放射性物质 F:薄铝片
C:容器 S:荧光屏
T:阀门 M:显微镜
T
C 氮气N2 A
T
FS M
实验步骤及结果: 1、适当选择铝片的厚度, 使荧光屏恰好不出现闪光 2、充入氮气后,荧光屏 出现了闪光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天然放射现象
三种射线的特点: 成分 速度 贯穿能力
弱 较强
电离能力
很容易 较弱
射线
氦原子核 1/10光速
射线
高速
电子流 高能量
接近光速
射线
光速
很强
更小
电磁波
原子核的组成
从原子核中能发出射线这一 事实,使我们知道了原子核不是 不可再分的,原子核应该有自己 的结构。 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是 如何构成的?
质子
α粒子轰击铍产生的不可见粒子是什么?
原子核的组成
对实验结果的 猜想和思考
钋
1、 射线轰击铍产生的不可见粒子
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贯穿10-20cm
的铅板,人们认为是高能的 射线。 2、计算表明,不可见粒子从石蜡中
打出质子,需要提供5.7 MeV的能量,
铍Be 石蜡 质子
这要求 射线的能量达到55 MeV。但 是,钋发出的α射线轰击铍只能产生7
从实验结果可知,充入氮气后产生了穿透能力比α粒子更 强的新的粒子,这种粒子可以穿透铝箔,打在荧光屏上,出 现了闪光。 后来,将这种粒子引入电场、磁场测定它的电量和质量, 确定了它就是氢原子核,又称为质子。物理学中用符号 p 或 1 H 表示质子。 1
三、中子的发现
钋Po 石蜡
铍Be
α粒子 不可见粒子
α
不可见 粒子
MeV的 射线。因此,不可见粒子能
从石蜡中打出质子,它一定不是铍被 轰击后发出的 射线。
原子核的组成
查德威克对实 验结果的分析
钋
铍Be
石蜡 质子
α
不可见 粒子
查德威克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和能量守恒分析得到不可见粒子是 质量与质子几乎相等的、不带电的 粒子,它正是卢瑟福预见的中子。 中子的质量数与质子的相等,都是 1,中子不带电,其电荷数为零。 物理学中用符号 n 表示中子。 射线粒子轰击铍的核反应方 程是: 9 4 1 12 Be 2 He 0 n 6 C 4
四、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
质子
1 1
H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中子
1 0
n
原子核的电荷数 = 质子数 原子核的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从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释放出来的α射线就是两个质 子和两个中子结合在一起放出的。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的原子互称 如:
1 1
H
(氕)
2 1
H
(氘)பைடு நூலகம்
3 1
H
(氚)
第一节 原子核的组成
一、天然放射现象
1.放射性和放射性元素: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铀和 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 线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物质发射 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发射性的元素 称为放射性元素. 2.天然放射性现象:
元素这种自发的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 射现象.
原子核的组成
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发出的射线 可使照相底片感光
照相底片
射
线
放 射 源
铅盒
原子核的组成
在磁场中射线束分离成三束
照相底片
γ β α
α射线:即氦原子核 β射线:高速电子流 γ射线:高频电磁波
4 2
He
放 射 源
铅盒
磁场方向垂直直面向外
天然放射现象
放射性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 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82的所有元素,都 能自发的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 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