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导学案---定稿

合集下载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准确定位。

主要矿产地及能源分布。

2.熟悉青藏地区的气候、地形特征,能分析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的形成原因。

3.了解青藏地区的特色农业地域类型,能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青藏地区的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特点。

【预习案】一、概况(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1、位置和范围:(1)青藏地区位于山脉以西、山脉以北、山-- 山脉—山脉以南。

(2)经纬度位置:大约位于 N—— N,属于纬度的高原;位于E—— E之间,(3)邻国:2、地形、地质(1)地形特征:以、为主,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高原,连绵、广布。

由于海拔,空气,大气的作用很,使青藏地区①紫外线特别;②光照,作物或花卉的色彩特别;③由于大气的作用和作用很,昼夜温差,作物;④空气,气压较,缺,易产生反应。

根据青藏地区这种环境特点如果各位青藏地区旅游必需准备用品有:。

由于海拔,昼长比同纬度地区;加上四周高大山脉的,青藏地区降水,晴天,日照时间,所以青藏地区是我国(能源)最丰富的地区。

由于海拔,气候,不足,种植业集中分布在北部的和南部的,被称为农业。

(2)雅鲁藏布大峡谷、横断山区:是板块、板块碰撞形成的一系列山脉,自西向东依次与、、形成“三江并流”景观。

利:①区内山谷,地形落差,蕴藏丰富的(能源);②垂直地带性,物种,适宜发展农业;弊:地形起伏,坡度,且多活动,岩层,多灾害,易流失。

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蕴藏丰富的、石油、煤和。

(2)地质特点:青藏高原南面是山脉与横断山脉,地处火山-地震带上,是板块与板块碰撞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多活动和断裂带。

利:(能源)资源特别丰富,拉萨附近有中国最大的地热能发电站。

弊:多,岩层物质,雨季易发生、等地质灾害。

4、河湖特征:(1)众多大河发源地——被称为“”、之称。

其中、、、、等河流发源于青藏地区。

其中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我国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天然湿地、自然保护区。

《青藏高原地区导学案》

《青藏高原地区导学案》

《青藏高原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气候条件;2. 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3. 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特色;4. 掌握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5. 培养学生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导学内容:1. 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约4500米,被誉为“世界屋脊”。

青藏高原地势东高西低,呈现出高原、山地和盆地等不同地貌特点。

2.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高原日照强烈,温差大,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3. 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物多样性丰富,有很多珍稀濒危物种。

高原草甸、湖泊和雪山是其奇特的生态景观。

4. 青藏高原地区的人文景观和文化特色青藏高原地区有着灿烂的藏传佛教文化,建有许多闻名的寺庙和佛塔,如布达拉宫、色拉寺等。

藏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藏式建筑、服饰和传统节日吸引着浩繁游客。

5. 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青藏高原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珠穆朗玛峰、纳木错、拉萨等闻名景点。

近些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业也日益繁荣。

三、导学方法:1. 课前预习:要求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或观看视频,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基本情况;2. 教室讲解:教师介绍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分享各自的看法和观点;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感受青藏高原地区的壮美风光和奇特文化。

四、导学问题:1. 青藏高原为什么被称为“世界屋脊”?2. 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何?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何影响?3. 青藏高原地区有哪些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4. 青藏高原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有何特点?5. 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和挑战?五、导学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综合报道,包括地理、气候、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内容;2. 组织一次青藏高原地区的主题展示活动,展示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3. 小组合作设计一份青藏高原地区的旅游路线图,包括景点介绍、交通方式和住宿推荐等信息。

《青藏高原地区导学案》

《青藏高原地区导学案》

《青藏高原地区》导学案一、导入1. 观看一段视频介绍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2. 提出问题:你知道青藏高原是世界上的哪个地区?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有什么特点?二、进修目标1. 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2. 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3. 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珍爱现状。

三、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 高原地势升沉,山峰连绵,河流纵横,盆地分布广泛。

2. 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干燥,氧气稀薄,日照充足。

- 高原植被稀疏,动植物种类丰富,有很多珍稀物种。

- 高原冰川浩繁,是世界上闻名的冰川分布区。

3. 资源开发和生态珍爱现状- 随着经济发展,青藏高原地区资源开发日益增加,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 同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珍爱和环境治理。

四、教室讨论1. 你认为青藏高原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珍爱应该如何平衡?2. 你认为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强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珍爱?五、拓展延伸1. 请结合实际案例,讨论青藏高原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珍爱的成功经验和不足的地方。

2. 请就如何更好地珍爱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出自己的建议。

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以及资源开发和生态珍爱的现状。

我们应该珍惜青藏高原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积极参与生态珍爱,共同建设美丽的故里。

七、作业安置1.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钻研报告,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和生态珍爱等内容。

2. 请同砚们收集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图片或资料,做一次主题展示。

八、课外拓展1. 请同砚们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2. 请同砚们进行一次户外实地考察,感受青藏高原地区的壮美风景和奇特魅力。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入话题:大家知道青藏地区是什么地方吗?它位于中国的哪个地方?有什么特点?今日我们就来进修一下青藏地区的相关知识。

2. 激发爱好:青藏地区是中国的西部边陲地区,是中国的“屋脊”。

它是一个玄妙而秀丽的地方,有着奇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

我们将一起探究这片奇异的土地。

二、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地貌特点和自然资源。

2. 能力目标:培育同砚观察、分析和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同砚对祖国边疆地区的热忱和保卫认识。

三、进修过程1. 地理位置:请同砚查找地图,找出青藏地区在中国的详尽位置,并简要介绍其地理位置。

2. 地貌特点:让同砚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青藏地区的地貌特点,如高原、雪山、草地等。

3. 自然资源:引导同砚沉思,青藏地区有哪些自然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谈论其对当地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4. 文化传统:介绍青藏地区的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特色文化,让同砚了解当地的传统和习俗。

四、拓展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同砚进行实地考察,走进青藏地区,亲身感受其奇异魅力。

2. 亲历体验:邀请有关专家或当地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或沟通,让同砚更深度地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和生活。

3. 创意表现:组织同砚开展有关青藏地区的主题活动,如绘画竞争、手工制作等,展示他们对这片土地的奇特理解和感悟。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同砚对青藏地区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增加了对祖国边疆地区的热忱和保卫认识。

期望大家能继续关注和探究中国的各个地方,发现更多奇异的美景和文化遗产。

六、作业安置1. 请同砚们写一篇关于青藏地区的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感受和熟识。

2. 选择一种方式,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展示你对青藏地区的理解和想象。

七、课后反馈请同砚们分享自己的作业效果,并互相沟通谈论,共同进步。

期望大家能继续关注青藏地区,了解更多有关这片土地的知识和故事。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2. 了解青藏地区的人口、民族分布和文化特色;3. 了解青藏地区的经济进步现状和将来前景;4. 培育同砚对青藏地区的关注和关怀认识。

(完整)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推荐文档

【学习目标】青藏地区姓名:班级: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

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学习重点】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ft以西,ft以北,ft和阿尔金ft、ft以南,2、范围(行政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部、甘肃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二、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阶梯,地形以为主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的高原,连绵、广布,平均海拔超过米。

有“”之称。

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 米的ft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2、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3、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三、气候:1、由于高,形成独特的气候。

2、主要气候特征:①结合青藏地区 1 月、7 月等温线分布图,分该地区的气温特点②结合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四、水文特征补给多,冈底斯ft脉以南受来自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资源丰富。

尤其是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这里是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的、、都发源在这里。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湖为我国第一大湖,湖为海拔最高的湖泊。

五、植被和土壤青藏地区主要以高ft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

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ft地草甸土。

六、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1、青藏地区气温低,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2、青藏地区地热能丰富的原因:,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能电站3、“聚宝盆”盆地有察尔汗的(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鱼卡的煤、锡铁ft的。

【课堂检测】一、基础自测读我国沿 32N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 1~3 题。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了解青藏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宗教情况。

3. 了解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

4. 探讨青藏地区的生态珍爱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导学内容1. 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位于中国西部。

b. 青藏地区地势高原,气候寒冷干燥,地形复杂多样,有许多高山和湖泊。

2. 青藏地区的人口、民族和宗教情况a. 青藏地区人口稀少,主要居住在沿江沿湖地区。

b. 青藏地区有多个民族,主要是藏族和汉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

c. 青藏地区的主要宗教是藏传佛教,崇奉度很高。

3. 青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色a. 青藏地区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畜牧业发达,牦牛、藏羊等畜禽品种奇特。

b. 青藏地区文化古老丰富,有奇特的藏族文化和建筑风格。

4. 青藏地区的生态珍爱和可持续发展问题a.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重要的生态屏障,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水资源短缺、草地退化等问题。

b. 青藏地区政府和社会力量积极开展生态珍爱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推动绿色发展。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壮丽风景,引发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兴趣。

2. 进修和讨论:向学生介绍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民族、宗教情况、经济发展、文化特色、生态珍爱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整体情况。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生态珍爱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增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交流。

4. 总结:通过小结和回顾,让学生对青藏地区的重要性和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对环境珍爱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四、导学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青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

2. 组织学生开展调研或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

3. 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活动,关注青藏地区的环境问题,为生态珍爱贡献自己的力量。

(完整word版)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完整word版)区域地理青藏地区导学案

中国地理学案—青藏地区一、学习目标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对气候、水文、人口、农业和牧业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1、地理位置: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______以北、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以南2、范围:包括________自治区、________省和_________省西部3、地理特征:地势_____,平均海拔________以上,称为“____________”4、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______,昼夜温差____(冬季气温大致与长春相同,夏季气温全国最低地区);降水量自______向_______逐渐减少,干湿季节明显(雨季4—9月,干季10月—次年3月)5、高原农牧业:高原牧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三大牲畜河谷农业——__________谷地和________________谷地(种植青稞、小麦、豌豆单产较高6、资源:能源资源——太阳能________,地热_________矿产资源——煤:鱼卡;石油:冷湖、花土沟;天然气:涩北;铅锌矿:锡铁山;钾盐:察尔汗;石棉矿:茫崖(________盆地“聚宝盆”)7、交通运输:公路——青藏、川藏、滇藏、新藏、中尼铁路——青藏铁路航空中心——拉萨8、科研和旅游宝地9、亟待保护的生态环境:湖泊萎缩、_______退化、_______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漠化扩展迅速、生物多样性锐减三、读图训练H I J ⑩ ⑧ ⑨ D ⑦ E F H L I ⑩ J1、填出数码所代表的国家或城市名称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_______2、填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单元名称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3、判断字母代表的河流名称G______________ H 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M______________ 4、填出字母代表的矿产基地(地名及矿产类型)名称J______________ L______________Q______________T______________5、填出数码代表的电站名称⑥______________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填出铁路线⑨______________四、例题解析例1.如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图3中年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B.地处山前迎风坡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D.多锋面、气旋活动(2)下列关于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A.本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和太阳能资源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C.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D.图中甲处年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例2.读右图,回答(1)-(4)题(1)城市N以西的铁路名称的是()A 青藏铁路B 兰青铁路C 兰新铁路D 宝成铁路(2)M河谷地是该地区重要的农耕区,其农业生产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 热量、光照B 光照、水C 水、地形D 地形、热量(3)与上海、天津相比,城市N最为毛纺织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是()A 接近市场B 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C 接近原料产地D 交通运输便利(4)9月23日,某摄影爱好者在日落前1小时到达P点拍摄湖面落日景观,此时北京时间是A 17︰00B 18︰00C 17︰20D 18︰20五、巩固练习1、我国下列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海南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青藏高原2、下列各组河流均源于青藏高原的有()A.塔里木河、额尔齐斯河、黄河B.雅鲁藏布江、黑龙江、长江C.雅鲁藏布江、长江、黄河D.长江、黄河、海河、珠江3、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描述,正确的是()A.睛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气温高B.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C.海拔高,气压高,空气洁净D.高原东部边缘,山高谷深,河水湍急如下图是我国两省区轮廓示意图。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对中国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

一、导入引导(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猜测这个地区是哪里,引导他们思考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 引导学生回答:你们对青藏地区有哪些了解?你们认为青藏地区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二、知识进修(25分钟)1. 地理位置:介绍青藏地区的位置、边界、面积等基本信息,让学生了解其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2. 自然环境:讲解青藏高原的地形、气候、动植物资源等,让学生了解其特殊的自然环境。

3. 人文特色:介绍青藏地区的藏族、土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让学生了解其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

4. 对中国的重要意义:讲解青藏地区在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其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思辨讨论(2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展示讨论结果。

2. 小组展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展示青藏地区的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让其他同砚了解更多。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观看视频:播放关于青藏地区的纪录片或短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个地区。

2. 制作海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制作关于青藏地区的海报,展示给全班同砚。

五、教室总结(5分钟)1.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青藏地区的重要性和特色。

2. 反馈: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检测他们对青藏地区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六、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青藏地区的知识。

2. 完成一篇关于青藏地区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希望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特点,培养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和理解,增强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地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农作物、主要牲畜及两地区的人文地理状况。

2.了解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所取得的巨大飞跃。

3.掌握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各自的农业生产方式和能源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1、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形、气候特征以及主要物产和人文地理。

2、对比分析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其他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
【基础知识梳理】
1、填图:
⏹山脉: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
D___________;
E___________;
F___________
G___________;H、珠穆朗玛峰_;I___________。

⏹地形区:
J___________;K___________。

⏹河流及湖泊: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

2、简析我国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地理背景。

3、青藏高原湖泊星罗棋布,咸水湖和盐湖众多,简析咸水湖和盐湖的成因。

4、简述青藏高原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说明原因。

5、分析青藏高原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

【课堂练习】
1.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新疆的农业,它们各自具备的特色依次是()
A.河谷农业、绿洲农业、灌溉农业、坝子农业
B.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C.坝子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河谷农业
D.灌溉农业、河谷农业、绿洲农业、坝子农业
20X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开始试运行。

学生小明利用暑假坐火车从北京到拉萨旅游。

读右图回答2~5题。

2.从北京坐火车到拉萨,下列铁路线中未经过的
A.京沪线
B.陇海线
C.兰青线
D.京广线
3.从西宁到拉萨,小明有可能看到()
①青海湖②荒漠和盐泽③野牦牛和藏羚羊④高寒冻土⑤连绵雪山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
D.①②③④⑤
4.下面四幅图中,最能表现青藏铁路沿线的湖泊特征的是()
5.该地区粮食作物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B.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D.垦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课堂探究】
1、分析青藏地区地高天寒,为什么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能?
2、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进藏铁路有青藏、川藏等方案,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什么?
3、雅鲁藏布江水能丰富,但目前无一水电站,请分析其建水电站的区位条件。

4、下图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1)-(2)题。

(1).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
A.山顶2900米处B.南坡海拔2200米处
C.南坡海拔2500米处 D.北坡海拔2100米处
(2).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
A.海拔较高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课堂小测】
读左图,回答1~4题。

1.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地形、水源
B.水源、气温
C.水源、光照
D.土壤、地形
2.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
A.太阳能、生物能
B.风能、石油
C.太阳能、地热能
D.地热能、天然气
3.图中③所示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但树种却比东
北第一大林区丰富,其主要原因是③所示山区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C.纬度低、海拔高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4.图中④处所示地形单元的农业生产类型和重要农产品组合正确的是()
A.河谷灌溉农业——小麦
B.绿洲灌溉农业——棉花
C.温带草原畜牧业——细毛羊
D.山地畜牧业——滩羊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地处山前迎风坡
C.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多锋面、气旋活动
6.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1.今天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2.你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____
《青藏地区》导学案答案
1、填图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
横断山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湟水河怒江澜沧江长江
黄河青海湖
2、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上游最主要的水源
涵养区,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的砍伐、放牧和耕作,这里生态环境已经恶化(湖泊萎缩、湿地干化、径流量减少,土地沙漠化扩展迅速),藏羚羊、藏野驴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数量也在急剧的
减少。

影响三江流域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注入湖泊的径流量小于蒸发量,盐分在湖泊集聚。

4、时间:该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每年的4-9月为雨季。

空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高原内部逐渐减少。

原因: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

5、河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相对较丰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因气温较低,作物的生长期长。

【课堂练习】
1—5、BADBC
【课堂探究】
1、纬度低,海拔高,空气洁净、稀薄,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能丰富;
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2、地势起伏相对较小,施工难度较小,投资相对较少。

3、雅鲁藏布江落差大,水能丰富,多峡谷,但位于板块交界,地质灾害多发,位于西南边缘地区,
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对能源需求较少。

4、(1)B (2)D
【课堂小测】
1—6、BCCB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