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十八章青藏地区导学案练习题附答案
青藏地区(导学案)(含答案)

青藏地区姓名:班级:【学习目标】1.分析青藏高原的形成原因,及对能源与地质构造的影响。
2.理解高寒气候的形成,分析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学会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3.理解高原农牧业分布特征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
4.形成以“高”为中心的知识结构图【学习重点】1.青藏地区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描述青藏地区独特的气候特征。
2.高寒环境对植被,农业生产,交通,能源,资源等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地理位置和范围:1、位置:位于中国西南部,山以西,山以北,山和阿尔金山、山以南,2、范围(行政区):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西部、甘肃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二、地形:主要位于我国地势________阶梯,地形以_______为主1、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的高原,连绵、广布,平均海拔超过米。
有“”之称。
世界上海拔超过8000米的山峰几乎都在该地区。
2、大峡谷为世界之最。
3、盆地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大盆地。
三、气候:1、由于高,形成独特的气候。
2、主要气候特征:①结合青藏地区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分该地区的气温特点②结合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描述青藏高原区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四、水文特征补给多,冈底斯山脉以南受来自洋季风影响,水量较大,落差大,资源丰富。
尤其是大峡谷地区,水能开发潜力巨大。
主要河流:这里是不少大江大河的源头,我国的_________、、都发源在这里。
主要湖泊:我国内陆湖泊主要分布区之一,湖为我国第一大湖,湖为海拔最高的湖泊。
五、植被和土壤青藏地区主要以高山草甸为主,藏北有大片寒荒漠分布。
边缘地区垂直分带明显。
土壤主要为寒漠土和山地草甸土。
六、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1、青藏地区气温低,但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青藏地区地热能丰富的原因:,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能电站3、“聚宝盆”盆地有察尔汗的(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冷湖的、鱼卡的煤、锡铁山的。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43] 第十八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地理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43] 第十八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f8603c2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31.png)
练案[43]第3讲中国的区域地理一、单项选择题(2022·河北唐山模拟)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D)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2.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A.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但夏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
第2题,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最主要的自然特征为高寒,该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植被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等为主,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由于受山地阻挡,该地冬季受寒潮影响小。
(2020·海南地理)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
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 411米,下图)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
据此完成3~4题。
3.稻城人口稀少,在此兴建机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D)A.地质和地貌B.人口和经济C.气象和水文D.资源和文化4.符合川西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描述是(A)①阳光明媚,酥油哈达迎客②四季如春,寺庙钟声回落③山高谷深,青稞美酒飘香④山川形胜,马头琴声悠扬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3题,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藏文化是香格里拉旅游区发展的动力,稻城亚丁机场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提高了旅客的通行效率,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第4题,川西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形多为高原、山地及峡谷,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主要民族为藏族,酥油茶、青稞酒、哈达为藏族特色。
四季如春是昆明的气候特点;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
(2021·天津地理)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
青藏地区习题及答案

西藏地区试题一、选择题读“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西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海拔高,冰川广布,湖泊稀少B.均为外流区C.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西北多、东南少D.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2.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①热量更充足②降水量更大③光照更充足④土壤更肥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读右图,回答3—5题。
3.①地降水多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A.①地位于沿海,②地位于内陆B.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位于内陆盆地C.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高控制D.①地有暖流经过,②地有寒流经过4.有关③④⑤所代表的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③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B.③④两河注入印度洋C.④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D.⑤河为内流河5.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C.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D.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广东《行摄天下》栏目组不远万里奔赴波密县寻找桃花盛开的地方,对波密三月盛情进行了详尽报道,波密海拔2700-4200米有“西藏的瑞士”、“绿海中的明珠”、“雪域的江南”等美誉。
读图完成6-7题6.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与这里地壳上升有关B.雅鲁藏布江谷地形成是板块张裂后经河流侵蚀而成C.图中年楚河和拉萨河反向流入干流是因为这里地势陡峭D.藏南谷地可找到冰川冻融颗粒物由大到小有规律的分布7.下列有关波密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形成了独特的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沛,生物繁茂②栏目组既可看到桃花又可看到油菜花盛开的美丽景观③可产芭蕉、柑子、橘子、西瓜、甘蔗等农产品④波密县境内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多分布于峡谷A.①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读青海省及相关景观图(下图),回答8~10题。
青藏地区导练单

《青藏地区》问题导练单编写:白秀丽李艳审核:孙兆毅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主要自然资源,农牧区生产特点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
2、能够描述和确认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说明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能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或填写该地区的主要矿产地和城市名称;能够说明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及其发展农牧业的制约性因素;能够分析青藏地区交通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3、通过读图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
◆学习重点掌握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主要矿产资源与分布,农牧区生产特点交通建设与城市分布。
◆学习难点主要地理事物在地图上的落实,形成空间概念◆问题导读知识点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自主学习(课前完成)读图指出:1、青藏地区的位置2、青藏地区的范围。
知识点2: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自主学习(课前完成)读图指出:1、青藏地区的地形特点。
2、指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
3、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珠穆朗玛峰仍在不断升高?4、指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大江大河;指出青藏地区主要的湖泊和湖泊特点。
5、为什么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为什么在这里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6、指出青藏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
7、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有什么特点?8、指出青藏地区的主要自然资源种类。
指出这里主要的矿产及产地。
◆合作探究(课堂完成)1、读图3-2-52回答(1)指出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多出的自然带名称。
(2)珠穆朗玛峰南北坡垂直带谱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2、青藏地区地高天寒,为什么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地热资源?3、读图3-2-54,说明区域内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简要说明这种运输方式的好处。
知识点3:青藏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自主学习(课前完成)1、指出青藏地区的人口和主要民族。
2、指出青藏地区农牧业特点及分布。
指出主要牲畜种类。
(完整版)中国地理青藏地区习题

中国地理青藏地区习题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回答1~3题。
1.若此山地有森林带分布,最可能分布在( )A.a B.b C.c D.d2.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天山多沙尘天气B.该山地降水大于北坡C.吐鲁番的葡萄熟了D.塔里木河正处于汛期3.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南坡降水大于北坡C.南坡自然带较北坡复杂D.没有发源于该山的河流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甲处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5.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回答11~13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 内填注:1、雅鲁藏布江、黄河、湟水、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青海湖、纳木错;2、西宁、拉萨、格尔木、青海、西藏自治区(2)图中字母A 、B 代表的铁路分别是 A 、B 。
10.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地区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青藏地区》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2. 了解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宗教崇奉和民俗风情;3. 了解青藏地区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导学内容:一、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1. 青藏地区的位置: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部,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
2. 青藏地区的地形: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3. 青藏地区的气候: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干燥,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凉爽短暂,气温差别大。
二、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1. 青藏地区的水资源: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拥有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
2. 青藏地区的矿产资源:青藏地区储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锌、铅、铜、锂、稀土等。
3. 青藏地区的动植物资源:青藏地区拥有奇特的高原生态系统,有藏羚羊、藏野驴、藏狐等珍稀动物,以及高原植物如藏草、藏花等。
三、青藏地区的文化传统1. 青藏地区的语言文字:青藏地区有多种语言文字,如藏语、汉语等,藏文是藏族人民的平时语言文字。
2. 青藏地区的宗教崇奉:青藏地区崇奉藏传佛教,拉萨的布达拉宫和色拉寺是藏传佛教的圣地。
3. 青藏地区的民俗风情:青藏地区有奇特的藏族民俗文化,如藏族舞蹈、藏族服饰、藏族节日等。
四、青藏地区的历史沿革1. 青藏地区的历史:青藏地区历史悠久,是中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址之一,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2. 青藏地区的发展现状:青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旅游业、农业、畜牧业等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息提高。
3. 青藏地区的未来展望:青藏地区将继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区域合作与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导学活动:1. 观看青藏地区的纪录片或图片,了解青藏地区的地理风貌和自然景观。
2. 阅读关于青藏地区的书籍或文章,了解青藏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
3. 制作青藏地区的手工制品,体验藏族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青藏地区练习题

高三地理——青藏地区练习题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全长504.6km,最深处6009km,平均深度2268km,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水汽通道,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材料三西藏的物资主要靠区外输入,其生产资料和绝大部分生活资料价格都普遍高出内地近一倍左右,随着交通布局日益完善,西藏物价偏高的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
(1)说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成过程。
(2)分析西藏物价普遍较高的原因。
(3)从自然灾害多发角度简析川藏铁路修建难度大的主要原因。
(4)简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汽通道对大峡谷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材料一湟水谷地地形水系图。
材料二湟水谷地年降水量约为330—600毫米,且集中于夏季。
其夜间降水量大,占全年降水总量的60%以上,如西宁≥0.1毫米年降水量的54%、≥5毫米年降水量的68%、≥15毫米年降水量的73%都是在夜间发生的。
材料三大樱桃属于薔薇科落叶小乔木,喜光,根系呼吸旺盛,对土壤的通气性要求较高。
青海省乐都区是全国大樱桃成熟最晚的地区之一,果实具有个大汁多肉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等独特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0年,“乐都大樱桃”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商标认证。
近几年大樱桃在乐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产中经常出现死树现象,给果农带来了较大损失。
(1)分析湟水谷地降水集中于夏季的原因,说明该地夜雨率高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2)分析乐都有利于大樱桃种植的自然条件。
(3)指出湟水谷地导致大樱桃出现“死树”现象的气象灾害及发生时间,并针对其中一种灾害提出防治措施。
(4)专家建议应在乐都扩大大樱桃种植规模,你是否赞同?说出你的理由。
材料一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雅鲁藏布大峡谷穿越全境,这里山多,水多,瀑布多,墨脱公路两侧大大小小的瀑布就有400多条。
墨脱四季如春,雨量充沛。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青藏地区练习题及答案解析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
读图完成1、2题。
1.马帮运输是滇、藏、川之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B.当地经济落后,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C.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D.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2.在建设云南、四川通往西藏的交通线时,国家坚持了先公路后铁路的原则,其原因是()①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②沿线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运输量不大③公路运输的连续性比铁路强,运输效率更高④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1选D,2选D。
第1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以高原、盆地、山地为主,山高谷深,道路建设困难;当地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影响道路建设;骡马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
第2题,滇、藏、川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多发,喀斯特地貌广布,公路建设的工程造价远比铁路低;公路运输灵活性强,对地势起伏的适应性远比铁路强。
下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
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
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 ()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4.图中河流()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C.水位年变化小、日变化大D.P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解析】3选C,4选C。
第3题,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隔绝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青藏铁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多大风,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第13周《校本作业》【20】
第十八章 青藏地区
命题人:刘欣 审核人:梁运峰
班级 姓名 学号
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
由于印度板块
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
读图,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在早第三纪所处的温度带和纬度分别是
A .温带,35°N ~ 45°N
B .热带,5°N ~ 15°N
C .寒带,35°N ~ 55°N
D .亚热带,25°N ~ 35°N
2.青藏高原隆起后,下列区域的气候变化正确的是
A .柴达木盆地变冷、变湿
B .四川盆地变暖、变干
C .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变冷、变湿
D .塔里木盆地变冷、变干
下图为沿30°N 部分区域垂直剖面和该区域对应的6000米高空水平面的某时等压线(单位:hpa)分布状况。
读图回答3~4题。
3.N ′地区比M ′地区
A .年降水少
B .年均气温低
C .气压高
D .光照强
4.影响M 气压系统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 .海陆分布
B .地形地势
C .太阳高度
D .季风环流
图13
5.(2011年天津市十二所重点联考一)阅读有关青藏高原地区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一般在-4℃以下,高原上多山地冰川,是多条大河的发源地,植被以高寒荒漠和高寒草原为主。
材料二:高原和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内干物质(有机质)累积曲线图(见上右图)
(1)据图判断该地城市和旱作耕地空间分布的共同特征,其自然原因是什么?
(2)由材料二可知,4~6月平原地区(山东禹城)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多于高原,其原因是什么?而最终高原小麦干物质累积量明显高于平原地区,原因是什么?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甲资料,比较湖北省和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和水力发电量状况,
并分析原因。
(4分)
(2)根据图乙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
(6分)
7.区域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资料一:我国西部某区域图
料二: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
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
资料三: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
(1)根据资料一,图示区域积温由东向西,原因是。
(2)根据资料二,简述歌谣反映出的该地自然环境主要特征。
(3)根据资料三,青海省与同纬度的山东省相比,2000年至2006年人口增长率(大、小)。
根据两省的现状,可以推断出青海省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4)青海湖,面积约为4500多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青海湖最令人称道的还是鸟岛,在青海湖鸟岛生活着191种十几万只鸟类。
如果没有青海湖,柴达木的风沙将会吞噬大半个中国。
请依据材料分析青海湖的生态价值。
8.读我国部分地区河流及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规划中的川藏铁路,在工程建设中,对沿线地区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4分)
(2)图中A处是世界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分析该峡谷的形成原因(6分)。
(3)图中等温线为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状况。
分析①②间等温线弯曲的成因。
(4分)
可能产生的影响(14分)
答案
DDCB
5.(1)沿河谷分布。
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水源充足。
具有较好的农业发展条件,同时有利于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2)华北平原地势低,春季气温回升快(气温高)。
(2分) 青藏高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高,温度低,作物生长时间长,积累有机质多。
(4分) 6.(1)西藏自治区的水资源总量多于湖北省,这是由于西藏自治区是很多大江大河的源头所在地,地表径流丰富;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多于西藏自治
区,这是由于三峡水利枢纽的修建,使湖北省的水力发电量大大增加。
(4分)
(2)青藏高原地热能和太阳能。
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7.(1)逐渐降低(1分)地势由东向西逐渐抬升(1分)
(2)昼夜温差大(1分),地势起伏大(天气多变)(1分)
植被呈现出垂直分布规律(1分)
(3)大(1分)资源状况、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水平、
生活消费水平、地区的开放程度(任答3点得3分)
(4)保护生物多样性(1分);调节气候(1分);控制西部沙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1分)
8.(1)工程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滑坡、水土流失和泥石流(2分),工程建设可能破坏独特脆弱的高原、山地生态环境,使其难以恢复(2分
(2)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2分),地壳缓慢抬升(2分);雅鲁藏布江不断侵蚀下切而形成(2分)。
(3)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地势比两侧低,气温比两侧高(2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顺河谷深入,使河谷增温,气温比两侧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