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导学案
高一地理必修①导学案

(2)能量来源:太阳内部的
反应,即太阳内
研展
部在
的环境下, 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核聚
讨 示 变反应,变成
原子核
3.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
(2)
探究 1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合
空间分布:由
向
递
作
时间分布:北半球, 月份最多,向其他月份逐渐
南半球, 月份最多,向其他月份逐渐
探
精 探究 2 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主
与
A、土星 B、金星 C、天王星 D、海王星 4、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所看到的相对位置几乎恒定不变的天体是
研
纠
(
)
A、恒星 B、行星
C、流星 D、彗星
讨
错
5、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 是…………………………………( )
A、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金昌市第一中学必修①导学案
课题: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 1 章 第 1 节) 第 1 周 第 1 节
励志语:人生舞台的大幕随时都可能拉开,关键是你愿意表演,还是选择躲避。
编写人:刘凤英
日期:
审核人:常玉成
审批人:韩淑霞
1. 能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
2. 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通过本课的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的宇宙观。
方 从北天极上空看,呈源自方向;拨从 南 极 上 空 看 , 呈 从南天极上空看,
方向
呈
方向
周期 恒星日:
恒星年:
角 速 速度 度线 速 度
较快 较慢
10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A版必修1全册导学案及答案第一章:地理学科概述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 研究内容: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研究步骤:1. 让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一章内容,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探讨地理学科发展的历程,并展示研究成果。
3. 教师总结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
- 研究评价:- 学生讨论与展示的质量和深度- 学生对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关系的理解答案1. 地理学科的定义与特点-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球表层和人类在其上活动的学科,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特点。
- 地理学科研究地理现象、地理要素和地理规律,关注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古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球形状和地理位置的测量为主。
- 近代地理学:主要以地形地貌和地理区划的研究为主。
- 现代地理学:主要以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为主。
- 当代地理学:主要以地理信息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主。
3.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环境、地球物理现象和自然灾害等。
-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等。
- 地理信息科学:应用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地理现象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4.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与生物学、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学科有密切联系。
- 地理学科与历史、政治、经济等社会科学学科有重要结合点。
第二章: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导学案-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 研究内容:1.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包括的主要要素2. 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3. 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演化和变化规律- 研究步骤:1. 学生自主研究教材第二章内容,理解地球物理环境系统的组成和要素的作用。
2. 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列举实际例子。
高一地理导学案

4,地球运动两种形式的方向,周期,速度及黄赤交角的定义;
5,由于地球运动导致的昼夜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地转偏向力,四季的划分;
1,会运用比例尺计算,2,会判断几种地形图所代表的地形;3,会计算地方时;4,熟知地球的一些参数;5,准确判断地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转左)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看图回答问题(图略)①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的影响明显的是()A,abc; B,acd; C,abd; D,bcd;②据图,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a B, b C, c D, d;
3,读某地地质图,回答问题(图略)①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②④①;B,③①④;C,④②①;D,④①③;②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少;
4,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剖面图及对应的降水量,回答问题(图略)①若此山地又森林分布,则最可能分布在()A,a,B,b,C,d,D,c;;②下列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坡雪线高;B,南坡降水多,C,南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D,没有河流发源于该山地;
7,以图表资料为背景,结合地球运动等知识综合分析和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特点,分布和成因;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读下图,(图略)①形成此图气温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和生活释放大量废热;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反射率大;C,D,城市上空云量多,保温作用强;②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当晚该城市的风向应该是()A,从市中心吹向郊区;B,从郊区吹向市中心;C,从市中心吹向东南方向;D,从高空吹向市中心;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

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37)
1.图中聚落主要分布在
①沿海地区②沿河流两岸③地势低洼处④地势高峻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影响连接甲、乙两城铁路修建的制约性因素主要有
①地形崎岖②多沼泽③跨越河流多④多火山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联系世界范围内地域大分工的主要方式是 ( )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
C.河流运输D.海洋运输
4.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的商业街应建在( )
A.城市的几何中心处B.居民住宅区内
C.城市的行政中心处D.市区环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
5.扬州、济宁从古代繁荣的商业贸易城市到后来的逐渐衰落,这表明( )
①古代河运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②现代城市布局中,沿江设市已毫无吸引力③交通方式的改变,对沿线城市的分布及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④沿高速公路的城市轴线已完全取代了沿江设市的布局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地理导学案高中

地理导学案高中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任务以“地理导学案高中”为主题,旨在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他们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地理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包括: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掌握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与责任感。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提高地理学科素养。
此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探究欲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地理学科上取得更好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如地球运动、气候形成、地貌类型等;(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3)掌握地理研究方法,如野外考察、数据分析、文献查阅等;(4)提高地理思维能力,能从空间、时间、地域等多角度分析问题;(5)具备一定的地理创新能力,能对地理现象进行合理的推测和解释。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2)通过合作探究,提高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3)运用比较、归纳、演绎等方法,掌握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4)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辅助地理研究;(5)通过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关注国家地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3)培养学生具备全球视野,认识世界各地的地理差异和联系;(4)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地理观念,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关爱地球;(5)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6)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倾听、沟通、分享。
高中地理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高考预测本节知识常以天文现象和航天工程为载体,考察地球的普通与特殊性。
重点放在利用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自学自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宇宙的物质组成、、、、等天体组成。
2.天体系统(1)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的现象,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的层次地球其他行星系总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二)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1.太阳系图(1)八颗行星分类: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2)运动特征:性、性、性。
(3)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行星有相同之处。
2.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1)外部条件:的宇宙环境,的太阳光照。
(2)自身条件:适宜的、适合生物呼吸的、的存在。
三.考点讲解考点一: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及成因分析(1)外部条件:外部条件主要是就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的宇宙环境而言。
在太阳系中,太阳及大小行星的运动特征为生命的出现提供了可能。
具体表现如下:(2)自身条件:自身条件主要指适宜的温度条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和液态水的存在。
四、堂内练习1.夜空里的点点繁星,大多都是()A.星空 B.恒星 C.行星D.彗星2.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A .人类的家园---地球 B.天空中飘动的云朵C.轮廓模糊的星云D.已发射到宇宙中的人造卫星2001年7月18日、19日黎明,东方天空上演了一幕“众星捧月”的天文奇观——肉眼可见的土星、金星、木星和火星,依次由高到低排列。
由于天文学家对这一奇观作了预测,许多天文爱好者大饱了眼福。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3~5题3. “众星捧月”这一天文奇观中,能体现出______级天体系统。
()A.1B.2C. 3D. 44.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与地球相邻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5. 天文奇观“众星捧月”中的四颗行星中,属于巨行星的是()A.金星和火星B.土星和金星C.木星和土星D.火星和木星6.近日,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在太阳系外发现了一颗类地行星,该行星可能适合生命居住,与地球相比,该行星()①质量与地球相似②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③有卫星环绕④离中心恒星的距离适中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7. 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五、课后练习1.地球不同于太阳系中的其它天体,它的特殊性在于()A.与太阳的距离合适 B.体积大小适中C.有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D.有厚厚的大气层保护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①陨星②恒星③正常运行的人造卫星④蟹状星云⑤哈雷彗星⑥狮子座流星雨⑦总星系A.①④⑥⑦B.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3.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北京时间2009年12月17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导学案

高一地理【地球的宇宙环境】优质导学案课标要求: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学习目标:1.区域认知:在多层次天体系统的知识背景下,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2.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结合地球所处的恒星际环境和行星际环境,综合考虑地球的质量、体积、自转周期等,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辩证地理解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3.地理实践力:收集相关信息,了解目前人类在探索外太空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和主要观点。
必备知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月球。
2.天体的类型:①星云: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其主要成分是氢。
②恒星: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已能发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③行星: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本身不发光,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④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有天然卫星和人造卫星。
⑤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呈云雾状外貌的天体。
(彗尾的朝向、长度?)⑥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一般认为:流星体绕太阳公转。
(1)天体分类:a.自然天体:自然形成的、未受人类影响就存在的,如太阳,月球,其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b.人造天体:由人类参与建造的天体,如人造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
(2)判断天体:a.一看其是否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例如,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是天体,返回地面就不是天体了b.二看其是否有独立的运行轨道。
克服地球的引力,在太空中按自己的轨道运行的才是天体。
c.三看其是否某一天体的一部分。
月球表面的岩石块是月球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1)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地月平均距离为38.4万千米;(2)太阳系:(太阳是中心天体)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太阳是距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高中地理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本章考点:1.掌握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宇宙探测的意义. 2.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3. 能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本章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课标解析(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有特殊的行星。
(2)能够运用有关资料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二、主干知识点的梳理(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天体概念:中各种物质的存在形式。
常见的天体:、、、、、等。
2.天体系统概念:宇宙中运动着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层次:总星系系系系系系(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九大行星的位置:距太阳由近到远依次为、、、、、、、、。
2.运动特征:、、。
3.按、、等特征,通常将九大行星分为、、三类。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是中唯一具有生命物质的行星。
原因有:1.适中:温度适宜,利于生命过程发生和发展。
2.、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
3.内部物质的运动:不断产生:逸出、凝结,形成:汇集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
三、典题解析1、1994年7月苏梅克—列维(SL-9)彗星撞击木星,与该行星相邻的是()[1998年全国]A.地球、火星B.地球、木星C.火星、土星D.木星、金星答案:C解析:该题所选材料并非教材所提供的资料,要求学生注意课外有关读物所提供的天文地理知识信息。
此题考查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2、仰望晴朗的夜空,北极星周围各星座的视运动状况是()A.静止不动B.部分有位移C.绕北极星作顺时针方向转动D.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转动答案:D解析:该题考天球视运动的的规律。
观察天球上所有天象变化都为天体的视运动,并非真正的运动轨迹;地球自西向东运动,人们视觉感受到的天体运动都是东升西落;面对北极星,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北极星作逆时针方向运动。
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与其他行星相比较,地球的条件是非常优越的.首先,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加上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适当,使得全球能够接受适量的太阳光热.整个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约为15℃,适于万物生长,而且能够使水在大范围内保持液态,形成水圈.而水星和金星离太阳太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分别为地球的6.7倍和1.9倍,表面温度达350℃和480℃;木星、土星距太阳又太远,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的能量仅为地球的4%和1%,表面温度是-150℃和-180℃;更远的三颗行星的表面温度则都在-200℃以下,环境条件十分严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墨区实验高中高一地理导学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编写人:金敏审核人:吕辉
Ⅰ提纲:
Ⅱ.知识要点: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的判断依据:
①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
②须是宇宙间的物质
③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
2、天体类型
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气体和尘埃等。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
3、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读图,分析左图,在右图中填写恰当的天体系统。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八颗行星
(1)名称:图中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a水星、b金星、c○10__________、d⑪__________、e木星、f⑫________、g天王星、h⑬________。
(2)运动特征:⑭________性、共面性、⑮________性。
(3)分类
依据:⑯________、质量、体积等。
类型(填
字母)
⎩⎪
⎨
⎪⎧类地行星:⑰、⑱、⑲、⑳
巨行星:○21、○22
远日行星:○23、○24
2.表现:地球的○25_______、○26_______、平均密度和公转、自转运动特点并不特殊。
三、特殊性:存在生命的行星
1.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2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地球位于太阳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
自身条件:
(1)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
(2)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
(3)地球上有液态水
随堂练习:
一、宇宙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层次和结构的物质世界。
据此回答1~2题
1. 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①2013年与地球擦肩而过的彗星“艾森”
②2014年9月8日中秋节时的月亮③坠落的陨石
④装在卫星发射中心运载火箭上的遥感卫星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 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
A. 太阳系—木星—海王星
B. 宇宙—太阳系—银河系
C. 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 太阳—地球—哈雷彗星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斯基帕雷利从望远镜里看到火星上隐隐约约的“暗沟”,就像海峡连接着大海一样,把一些宽广的暗区连接了起来,他称之为Canali(意大利语“水道”)。
这一重要发现迅速传播开来,到了英语中便被讹译成“canal”(运河)。
于是,火星上存在智慧生物的消息不胫而走。
有人猜测“运河”连接的暗区是火星人种的植物。
一些科学家设想:火星世界是一个古老的文明,由于火星气候的恶化,致使火星人不得不开凿运河从大的湖泊中引水灌溉来维持生态。
另外一部分天文学家持否定态度:所谓“运河”不过是人的视觉误差而已,根本就没有真实存在的运河。
这一场持续30多年的争论直到1913年才证实是由人的视觉误差造成的。
材料二地球生机勃勃,是太阳系的奇迹,这奇迹的创造与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有关。
地球在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太阳没有明显的变化,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非常遵守“交通规则”。
从地球自身条件看,有许多“巧合”才使生命的孕育成为可能。
(1)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主要有哪两个方面?
(2)从地球自身条件看,地球上有适宜的温度,从而有液态水,另外还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这些生命条件的存在与自然界的哪些“巧合”有关?
(3)地球的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地球上充足的液态水是如何形成的?
三、读下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回答1~2题。
1. 液态水的存在是地球生命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下列叙述中与地球“液态水存在”有密切关系的是
①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②地球上昼夜更替的周期比较适中
③地球上大气层白天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晚上对地面有保温效应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2. 人类首先选择火星作为探索生命起源和进化的行星,是因为火星上的一些地理现象与地球上的一些地理现象相似,结合上表,其主要表现为
①火星和地球一样被厚厚的大气层所包围
②火星上和地球上都有四季变化,且四季的长度一样
③火星和地球自转周期比较接近
④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四、下图是“太阳系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行星: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
(2)图中与金星距离最近的行星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____,试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主要原因。
巩固训练
1.有关光年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恒星间的距离以光年为最小单位
C.可见宇宙的半径约为8万光年 D.太阳距离地球约为1.5光年
2.未包括地球在内的天体系统是()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河外系统 D.总星系
3.“星系”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①太阳系②地月系③河外星系④银河系⑤总星系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⑤
4.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