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
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分析——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案例采撷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分析———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文|王嘉敏1,周梦翩2,段莉梅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课程”,初高中化学中的核心概念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的学生学习化学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化学与生活、社会和环境的联系,体现出知识的启蒙性与基础性,需要学生初步建立化学学科的观念和基本思想。
高中课程中,必修1和必修2囊括了高中三年所有内容,选择性必修1、2、3是对前两册课本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知识和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后,初高中的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内容都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就要求广大一线教师在变革中发展,对教学理念和实践教学模式进行调整,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做好教学衔接的工作。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作为高考必考的内容,在初高中化学课程间进行适当、合理的教学衔接就显得十分必要。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点,与之后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电化学内容的学习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文注重初高中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教学衔接,对学生之后的化学知识掌握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给一线教师提供了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以便提升教学效果。
一、初高中氧化还原内容衔接分析现行高中与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存在较大的差异,前者不仅是知识容量的增多,更为关键的是知识难度的增加。
本文对初高中教材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设置、教材内容比较以及衔接断层内容做出如下分析。
(一)初高中教材中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设置分析初中化学关于氧化还原的内容是分开介绍的,从得氧或失氧的角度来判断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初中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并会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即可,且有关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内容设置相隔较远,学生很难将二者联系起来,所以教师在讲授时要不断渗透二者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关系。
化学必修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

复习初中学过的知识,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采用讲练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的。鼓励学生做笔记并思考,分析归纳总结,让学生参与“学中练,练中学”。在练习中,可让学生依老师的思维模式,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理解后再按适合自己的方法理解、记忆,最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教学程序:
化学必修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
《化学必修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基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取舍
学科
现行教材化学必修1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内容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设计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一直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是中学化学中的核心理论知识,它贯穿于中学化学学习的始终,对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有直接指导作用,在化学知识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要抓好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应用。
教学整体设计采用层层深入、循循善诱、反复巩固、不断发展的方法,整节课思路很清晰;
能够做到将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对学生进行学科素质培养;
课件的制作能充分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交叉分类图绘制的比较满意。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积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但未能将新课程教材体现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好的贯穿于教学中。同时说明我对新教材还没有吃透,教学目标还不够清晰,对课程标准也没有认真地去学习、钻研,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努力钻研,虚心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
二、教学方法
以讲解、分析、体温、概括为主体,抓住化合价变化跟电子得失的关系着一关键,通过氢气与氧化铜反应,钠在氯气中燃烧等例子,从得失氧、化合价升降、电子的转移等一一揭示反应的实质,这样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又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 练 提问 讨论 归纳 总结的程序将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了解程序下一步步完成学习化学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知识有清晰的认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让学生明白氧化—还原反应是矛盾对立的,同时又是统一的,以此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
化还原
鲁星根
【期刊名称】《文理导航》
【年(卷),期】2015(000)035
【摘要】高中化学新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要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就应该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对学习方法的探讨就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进行深入探讨。
【总页数】1页(P56-56)
【作者】鲁星根
【作者单位】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一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8
【相关文献】
1.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
2.新课程标准化学必修模块教学实施的策略
3.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
4.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5.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1

霍邱二中高中新课程教学设计课题: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课型:新课课时:3课标要求: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材分析:本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即一是氧化还原反应,二是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教材首先以“思考与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列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对这些反应进行分类,最后得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结论,从而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再通过分析三个有得氧、失氧的氧化还原反应,分析在得氧、失氧的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的特征,进而从微观角度来说明电子转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氧化剂与还原剂,教材从电子转移的角度给氧化剂和还原剂下定义,并简单介绍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本节最后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也辩证地介绍了氧化还原反应会人类带来的危害,并指出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人类只有掌握化学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化学变化为人类造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2、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化学学习的任务,增强社会责任感;3、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建立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认识氧化剂与还原剂;5、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通过对立统一关系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归类概括、能力;6、学习用双线桥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以及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判断教学方法:设疑、启发、讨论、讲解教学用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引入[思考与交流] 1、列举几个初中氧化与还原反应的实例,分析为什么它们被称作氧化或还原反应?引入课题。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人教版新教材《氧化还原反应》说课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计划五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氧化还原反应”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在中学新课程体系中是分三阶段完成的:在初中阶段从得氧失氧的角度分析理解;在化学必修1中要求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能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以及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通过后续课程如金属及其化合物及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对氧化还原反应有了更多更具体的认识后再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处于第二阶段,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是高中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不仅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2.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 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初步掌握根据化合价的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方法;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过程方法目标:体验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本质的分析,学习由表及里以及逻辑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氧化和还原这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相反又相互依存的关系的认识,深刻体会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树立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3.教学重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从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价升降的表面现象再到电子转移的本质原因层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发展过程是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是一个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又因为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跨度比较大,尤其学生对物质结构的知识了解不多,有关共用电子对偏移的知识比较陌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尤其是偏移)会有一定的困难。
新课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新课标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四章第四节“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电子的转移与化合价变化,以及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 学会通过化合价变化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正确表示电子的转移过程。
3.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剂与还原剂的判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
难点: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以及在实际反应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练习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金属腐蚀、燃烧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共同规律,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详细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以及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典型例题,指导学生如何判断氧化剂与还原剂,以及如何表示电子转移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巡回指导。
5. 实验演示(10分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六、板书设计1.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2.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概念及判断方法3. 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4.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课本第98页第5、6题。
2. 答案:参照课本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掌握情况较好,但在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如电池、电镀、燃烧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制定、教科书的改版,新时代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依赖于中学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必须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科书内容,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完成教学目标。
本文运用文献法、实际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特点、思路,分析设计具体教学策略,如注重真实情境创设、教学评一体化等,并辅以案例“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设计进行具体说明。
通过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设计并进行实际教学,改变部分教师注重应试教育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领悟学科本质,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Core Literacy Oriented Instructional Design of Chemistry——Take "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as an example ABSTRACT: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revision of textbooks, the new era has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teachers must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academic literacy.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depends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chemistry teachers in middle schools. As teachers, they must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establish a scientific teaching concept, combine the content of textbooks with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use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academic literacy and accomplish teaching goals.A variety of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document method and actual case analysis method have been applied to this article,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dea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 oriented by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subject, and analyzing and designing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focusing on the creation of real situation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ake the teaching design of the case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for specific explanation. Through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oriented by core academic literacy, some teachers focus on exam-oriented education has been changed,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has been stimulated, students’ learning methods have been transformed, the nature of the subject has been understood, and the students ’core literacy has been effectively cultivated .Key words:core literacy of chemistry; instructional design; 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绪论一、研究背景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制定出版,“学科核心素养”一词逐渐被化学教育行业工作者所重视。
结合学习内容和自己教学实际,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氧化还

1、结合学习内容和自己教学实际,谈谈高中化学新课程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经验与做法。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和多考点都和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系,如:离子共存、硝酸的性质等等。
为了教好这节课,我将本节课的内容总结了一下让学生去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内容如下:在初中我们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其实不存在单纯的氧化反应,也不存在单纯的还原反应。
氧化和还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物质被氧化必然有另一物质被还原。
以后我们将把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发生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向)。
特征是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包括化合价的升高和降低)。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看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
还有一种非常实用的简单方法:化学反应中有单质存在的常常是氧化还原反应。
(3223O O 放电==这样的反应除外)必须牢牢记死以下两句话: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得到还原产物; 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得到氧化产物。
在分析具体反应时,只要分清化合价是降低还是升高就行了,然后套格式。
氧化性比较: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比较:还原剂>还原产物反应中,氢元素由0加变为+1价,化合价升高。
故氢元素失去了2个电子,发生了氧化反应。
2H 是还原剂,2H O 是氧化产物。
而铜元素则得到了2个电子,发生了还原反应。
CuO 是氧化剂,Cu 是还原产物。
因电子只是发生了转移,故得失电子总数应相等。
氧化性:CuO >2H O 还原性:2H >Cu通过以上反应可以发现:得失电子总数计算方法:化合价改变的绝对值⨯其原子个数。
在这一反应中,4KMnO 中的Mn 由+7价降到+6和+4价,O 由-2价升高到0价。
所以4KMnO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24K MnO 和2MnO 都是还原产物;2O 是氧化产物。
以上所讲为双线桥分析法,还有一种单线桥分析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摘要高中课程改革是个系统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和评价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教材是教师教学的核心素材和资源。
教师在实施高中新课程的过程中,怎样看课程标准?怎样分析高中新课程的教材?怎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设计?即怎样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这将是什么样的工作思路和流程。
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进行了探讨,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师教学设计工作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材教学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氧化还原高中课程改革是个系统改革,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教学和评价都发生了一系列变革。
课程标准是指导性文件,很多专家和学者都建议教师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很多教师却认为课程标准太泛化,弹性太大,实际指导意义不强。
那么,教师在阅读课程标准的时候,应怎样去看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高中新课程的教材,同以往教材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该如何分析高中新课程的教材,从而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本文以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氧化还原反应内容为例,探讨如何从课程标准到教材到教学,为教师提供一种实施高中新课程教师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1 从课程标准到教材1.1 分析课程标准的思路与方法课程标准是面对全国的文件,对某一科目教育当中某一个学段、或者是某一个具体模块,学生应该学习哪些内容,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主要是一种规划性质。
此外,课程标准给教材编制一定自主弹性的空间,由教材去阐发具体的要求。
课程标准也提供了空间给各实验区去具体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教学内容。
某些教师期望能够依据课程标准来界定课程内容,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这是不合适的。
课程标准既然是指导性的文件,更多给教师界定的是具体的模块,每个模块具体的内容主题,以及每个主题下的若干个内容标准。
所以课程标准所界定的知识点,实际上是在模块下面的主题来阐释的。
产生这样的一种变化,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在于具体内容的价值取向被规定了。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告诉教师为什么要教这个内容,具体知识点的学习价值取向是什么;每个具体知识是为了主题的认识发展,而主题的认识构建又是为了体现模块教学的核心功能。
此外,分析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还要看到课程内容的“多元化”“层次性”和“建构性”。
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已不再仅仅是原来传统狭义的知识点,有很多联系实际、联系生产生活的内容,还有很多是涉及到实验方法手段、学科思想方法的内容。
由此可见,分析课程内容线索包括了核心的知识与技能,核心的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以及学科思想方法,以及体现与社会生产生活结合的相关(STS)内容。
这样的课程内容体现了“多元化”;课程内容还体现了它的层次性,有的具体知识不仅在必修中有基本要求,在选修中还有深入发展要求,例如,像电解质这个科学概念,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同分异构内容在必修中有,在选修中也有。
这些都反映了核心认识在整个高中新课程中是螺旋上升的,体现出“层次性”;“建构性”有2个方面的体现,一是它的情景化,二是教学过程的活动化。
具体的学科知识都尽可能地密切联系实际,或者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课程标准对具体知识要求的阐述,一般建议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而达到,这要求老师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探究过程,去达到所要求的内容标准。
有的课程标准中专门设计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其目的也在于此。
1.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必修模块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描述和分析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内容标准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5.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6.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程标准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本质及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课程标准建议通过实验事实获得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
此外,化学1模块的大部分课程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
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容放在“主题3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着意在于发挥氧化还原反应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方法指导作用。
1.3 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在必修教材中的呈现和组织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在目前已有的3套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教材中的组织主要有2种方式:集中编排和分散编排。
山东科技版和人教版采用集中编排,位于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之前,为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苏教版采用分散编排,将氧化还原反应内容和氯、溴、碘物质性质内容穿插编排,是在学习化学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1.3.1 山东科技版组织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具体思路从学生已知的化学反应出发,从中分析是否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从化合价有无升降的角度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分析钠与氯气反应,锌与硫酸铜反应,初步建立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
通过图片和资料介绍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介绍制取单质硅和金属钛的氧化还原反应。
通过交流研讨活动,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进行巩固,并进一步分析其中的物质,建立起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概念;通过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认识其中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并且从物质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分析,为什么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通过迁移应用活动,初步认识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最后,通过活动探究栏目,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将新获得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进行应用,既认识铁以及化合物的核心性质,又让学生建立起从氧化还原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思路和方法。
1.3.2 人教版组织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具体思路通过思考与交流活动,让学生回忆初中从得氧和失氧角度建立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在此基础上,从化合价有无变化角度分析具体的化学反应,建立从化合价角度界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然后从原子结构出发,以钠与氯气,氢气与氯气的反应为例,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通过学与问栏目,探讨氧化还原反应与其他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3.3 苏教版组织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具体思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海水资源利用角度学习氯、溴、碘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先通过分析氯气与溴化碘溶液的反应,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问题分析活动,认识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且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最后通过拓展视野,介绍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
通过对3套教材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组织和呈现,首先可以分析3套教材对课程标准内容的落实情况。
不难得出结论,都较好地落实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知识,都有概念的建立和分析,都有STS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广泛存在和应用)。
然后可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深广度。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内容的深广度,3套教材还是有区别的,见表2。
2 从教材到教学2.1 从教学需要的角度分析教材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经看出新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如何看待教材?分析教材的哪些方面?主要包括5个方面: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本体,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教材中知识内容的应用价值,教材中的活动设计,教材中的习题。
2.1.1 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本体新教材通过栏目和正文呈现内容。
新教材的栏目非常丰富,栏目的功能多样。
新教材的栏目大体分为3类:学习活动性栏目(活动探究、交流研讨、思考与交流、问题分析等),一般来说这些栏目都属于基本要求的范畴,要求学生掌握的;资料性栏目(身边的化学、拓展视野、资料在线),一般来说这些内容是不要求的,非硬性要求学生掌握的;方法性栏目(方法导引,工具栏),一般用来承载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教师首先要分析栏目的功能和具体的正文内容,从而确定哪些内容属于基本要求,哪些内容是不要求的。
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核心内容的逻辑顺序和深广度要求。
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通过分析人教版教材得出的知识逻辑顺序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山东科技版教材的知识逻辑顺序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中学阶段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1.2 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任何知识都具有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的教育教学价值。
我们要分析教材中是否给出了核心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
我们以往的教材在这方面是有所忽略的,导致教师的教学更多停留在纯粹知识的教学上,例如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只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能够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教师很少思考为什么要教这个概念,学生也很少思考,学习了这个内容,对自己的认识会有什么发展?实际上,概念原理知识在发展学生的科学认识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例如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相关概念的教育教学价值在于:对化学反应分类的新视角,对物质分类的新视角,认识物质性质的新视角。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的性质,例如,通过分析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高价、低价、中间价态),预测物质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通过实验事实确认物质能否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反应,从而验证物质是否具有还原性或氧化性。
2.1.3 分析教材中知识内容的应用价值新教材中增加了STS内容,这首先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其次增加STS内容是非常有必要的,强调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学生关心社会和生活实际的积极态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从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综合的视角,更加深刻地理解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局限和科学与社会、技术的相互关系;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化学科学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必需的;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
将具有STS含义的内容列入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对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新教材在呈现具体化学知识的时候,STS内容是怎样呈现的?有哪些呈现方式和思路?我们在具体分析教材的时候,要分析其中的STS内容,也就是分析化学知识在自然界、生产生活中的存在和应用。
如氧化还原反应的STS内容,3套教材的处理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