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 概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所致神经病变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为30%~90%。
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四肢远端感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麻木、挛急疼痛、肌肉无力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按临床表现分为双侧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及单侧非对称性多发神经病变。
早期呈相对可逆性,后期发展为顽固性难治性神经损伤。
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普遍认为其发生与血管病变、代谢紊乱、神经生长因子减少、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本病患者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几乎相当,患病年龄7~80 岁不等,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上升,高峰见于50~60 岁。
患病率与病程关系不明显,T2DM 患者中约有20%的神经病变先于糖尿病症状的出现,患病率与糖尿病病情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但糖尿病高血糖状态控制不良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本病属中医“麻木”、“血痹”、“痛证”、“痿证”等范畴。
2 病因病机2.1 病因本病是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
病位在脉络,内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亏虚为本,瘀血阻络为标。
DPN 的病机有虚有实。
虚有本与变之不同。
虚之本在于阴津不足,虚之变在于气虚、阳损。
虚之本与变,既可单独起作用,也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既可先本后变,也可同时存在。
实为痰与瘀,既可单独致病,也可互结并见。
临床上,患者既可纯虚为病,所谓“气不至则麻”、“血不荣则木”、“气血失充则痿”;又可虚实夹杂,但一般不存在纯实无虚之证。
虚实夹杂者,在虚实之间,又多存在因果标本关系。
常以虚为本,而阴虚为本中之本,气虚、阳损为本中之变,以实为标,痰浊瘀血阻滞经络。
2.2 病机及演变规律DPN 病机是动态演变的过程,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按照气虚夹瘀或阴虚夹瘀气阴两虚夹瘀阴阳两虚夹瘀的规律而演变。
阴亏是发生DPN的关键;气虚是迁延不愈的症结;阳虚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血瘀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课件

47岁,男性,糖尿病,打火机丢失,行 走3小时后在鞋中发现,为此他失去了 大脚趾。
67岁,女性,糖尿病,穿带瓷片的鞋行走, 引起足底大面积溃疡。
学习交流PPT
10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多严重?
继发糖尿病足
学习交流PPT
11
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多严重?
最终可致截肢
➢每年的非外伤性截肢 患者中有50%以上是糖 尿病患者
学习交流PPT
31
四、如何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修复损伤神经的治疗是关键
糖尿病患者应长期服用神经修复剂(如:弥可保®)
节段性脱髓鞘 轴突变性
神经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较长 •节段性脱髓鞘的修复需要3个月左右 •轴突变性的修复需要18个月左右
-只要糖尿病存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因素就会刺激神经,引起神经损 伤
修复损伤神经的治疗是关键
所有DPN的阳性症状以及阴性症状都是由神经的损伤引起的
节段性脱髓鞘
轴突变性
学习交流PPT
30
四、如何预防与控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修复损伤神经的治疗是关键
神经修复剂(如:弥可保®)
有效修复损伤的神经 显著改善麻木、疼痛等症状
降低糖尿病足以及截肢的发生率 远离麻木、疼痛的困扰 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20
三、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发现各种症状表现
阳性症状:
麻木
疼痛
蚁走感
烧灼感
针刺痛
……
学习交流PPT
21
三、如何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发现各种症状表现
阴性症状:
痛觉缺失 温度觉缺失 本体觉缺失 ……
学习交流PPT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一、定义糖尿病足的定义最早在 1956 年由欧克利提出,是指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而使肢端缺血和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合并感染的足。
WH0 ( 1999 年)对糖尿病足的定义: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
主要临床表现为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痛苦的一种慢性并发症,也是患者致残致死主要原因之一。
二、糖尿病足流行病学(一)国外流行病学1. 糖尿病足是许多国家截肢首位原因。
糖尿病患者中足部溃疡的患病率为 4 %-10 %。
2. 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 40 % -60 %。
3. 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 85 %发生在足部溃疡后。
4. 在糖尿病患者中, 5 个溃疡中有 4 个是因为外伤而诱发或恶化。
5. 美国每年糖尿病的医疗费用中 1/3 花在糖病足病的治疗上,截肢的医疗费用更高(二)我国资料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 10 %,糖尿病人数已接近 1 个亿,是世界糖尿病发病人数除印度外最多的国家。
2. 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 14 %,老年人是糖尿病足的危险人群。
足部溃疡多发生于糖尿病起病后 10 年。
病程超过 20 年者,约 45 %发生足部神经障碍性病变。
3. 我国住院糖尿病足的患病率为 1.6%-6.4% ,近年来,糖尿病病足溃疡和足坏疽的患者正在增加。
总体上说,糖尿病足致残率高,需行截肢手术者约占 5%-10% ,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 50% 以上,截肢后 30 天内死亡率约有 10%-14% ,其生存期中位数为 22 个月,对患者危害极大。
最近的报告表明,糖尿病患者的截肢可能性是非糖尿病者的 25 倍。
每 30 秒就有人因为糖尿病足而失去一条腿。
三、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一)神经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
(二)血管病变1 .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闭塞。
2 .微血管病变、微循环障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

病变患者被漏诊 ;
感染 :得了 DPN 的一个麻烦是,你可能注
如不及时治疗,增加了糖尿病足和截肢、 意不到自己受伤了,如轻微的皮外伤、水疱、烧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猝死的风险!
伤或其他损伤,因为你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糖尿
病还会使这些伤口的愈合速度变慢,而且很容易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受到感染。所以在你发现它们之前,它们可能已
DPN 有多可怕?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肌肉会变得无力,尤其是
高患病率 :60.3% 糖尿病患者伴有糖尿病 脚踝周围。你会发现很难保持平衡或者走路感到
周围神经病变 ;
很痛苦。但即使有神经损伤,你也可能没有任何
起病隐匿 :30% ~ 40% 糖尿病周围神经 症状。
病变患者早期无症状不易被察觉 ;
易漏诊 :大于 50% 轻中度糖尿病周围神经 DPN 如何危害你的健康?
也应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检查 DPN。
照顾好你的脚
如何检查?
养成习惯,每天检查足部,寻找你可能感觉不
因为 DPN 通常始于足部和腿部,医生也 到的伤口、溃疡或烧伤。必要的话,使用镜子来
会从这里寻找伤口、溃疡和血液循环问题。他们 检查。别忘了检查脚趾。每天用温水洗脚,要用
会检查你的平衡感,以及观察你走路的情况。他 温度计测水温,不要超过 35℃。休息时,扭动脚趾、
Special Topic 特别关注
神经篇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指南
糖尿病会损害你的周围神经——这些神经可以帮助你感觉疼痛和 冷暖。最常影响到的是脚和腿,也会影响你的手和胳膊。它会逐 渐让患处失去知觉,受了伤也不知道,不及时治疗,还会造成截肢、 猝死的危险!这就是糖尿病另一个可怕的并发症——周围神经病 变(DP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下肢疼痛、感觉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神经电生理检查。
临床表现可以包括感觉异常(麻木、刺痛、触觉减退等)、疼痛、肌力减退等症状。
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通过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和肌肉电活动来评估神经功能的损伤程度。
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也对诊断疾病起到辅助作用。
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糖、缓解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发生。
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基础,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注射)和生活方式改变来降低血糖水平,以减轻神经损伤的进展。
缓解症状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非甾体抗炎药等,可以减轻疼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非药物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如按摩、热敷、理疗等)、针灸和神经电刺激等,可以帮助恢复神经功能和缓解症状。
防止并发症发生是治疗的重要环节,包括足部护理、预防感染、定期进行神经功能和血管状况的评估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控制血糖、缓解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发生,可以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避免寒冷、受伤等对神经的不良刺激,积极参与康复训练,以提高神经的代偿能力,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
随着糖尿病的发展,许多并发症也逐渐显现,其中最常见的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由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损伤。
这种损伤主要发生在肢体的神经末梢,包括脚、脚踝和腿部等。
高血糖会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血管供应减少,从而引起神经病变。
此外,糖尿病还可以增加神经末梢受到其他损害的风险,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主要包括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自主神经障碍。
对于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出现麻木、刺痛或针扎样的感觉,以及温度感觉和触觉感觉的丧失。
运动障碍方面,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活动受限等症状。
自主神经障碍则表现为心率不稳、血压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困扰,严重影响了其工作和社交能力。
在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时,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格检查的结果来判断。
同时,一些神经生理测试,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电极肌电图等也可以协助诊断。
这些测试可以用来评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等指标,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早期识别和控制糖尿病的血糖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可以减缓神经损伤的进程。
此外,药物治疗也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可以用于控制疼痛感觉。
一些物理治疗如理疗、按摩和热敷等也可以缓解症状。
对于自主神经障碍,医生可能会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调节血压、引导排尿等。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一些自我管理措施也可以帮助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患者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定期检查足部以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知识全解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知识全解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高,发生率为60%~90%。
周围神经病变与长期高血糖以及微血管病变有关,患者可表现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后期可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
今天我们给糖友说说关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知识。
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原因及危害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对神经细胞起了直接的破坏作用,同时也损伤了神经细胞的供血血管,这就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原因。
神经病变影响了足的感觉,造成足部肌肉的萎缩,皮肤的营养缺乏,可能造成足部溃疡,形成糖尿病足。
据统计,世界上每30秒就有一例糖尿病病人因糖尿病足而截肢。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早期症状以感觉障碍为主,但电生理检查往往呈对运动神经及感觉神经的累及,下肢症状较上肢多见。
1 、感觉异常:有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可达膝上,患者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
感觉障碍严重的患者可出现下肢关节痛及溃疡。
2 、自发性疼痛:皮肤没有损伤也会感觉疼痛,像刀割样、针刺样或是火烧样。
刺痛呈昼轻夜重。
3、麻木:有一种麻木部分的肢体不属于自己身体的感觉。
若双脚麻木,走路时双脚感觉像踩在棉花上一样。
当运动神经受累时,肌力常用不同程度的减退,晚期有营养不良性肌萎缩。
周围神经病变可双侧,可单侧;可对称,可不对称,但以双侧对称性者多见。
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应如何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症状出现前,可用肌电图和电生理测定,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已有所减慢,应及早治疗,即使没有出现症状,也要到医院找糖尿病专家或神经病科医生做检查,确诊是否有神经病变,因为临床上有些病也会出现糖尿病神经病变类似的症状,比如循环障碍也会令你的双足、双腿痉挛、疼痛,但治疗方法却不同。
由于神经组织的生长和修复较其他组织慢,因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控制血糖,纠正体内代谢紊乱,这是关键;其次,要改善神经营养;第三,改善微循环,促进修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 Therapy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控制血糖 2型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以及可能的神经病变通过降低血糖水平而有所改善,微血管并发症的总发生率降低2 5 % ,感觉神经功能减退的相对危险度( R R ) 降低4 0 % 即使良好的血糖控制也并不能完全改善神经功能 严格的血糖控制易引起严重低血糖,甚至出现昏迷、癫痫发作,还可能诱发急性疼痛性神经病变 寻找最佳的血糖控制速度非常必要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神经系统检查 筛查方法 痛觉:测定足部对针刺所引起的疼痛的不同反应 温度觉:根据不同温度的变化来测定足部对温度变化感觉的敏感性。 压力觉:常用Semmes-Weinstein单丝(5.07/10 g单丝)进行检测。 以双足拇趾及第Ⅰ、第Ⅴ跖骨头的掌面为检查部位(避开胼胝及溃疡的部位),将单丝置于检察部位压弯,持续1-2秒,在病人闭眼的状况下,回答是否感觉到单丝的刺激,于每个部位各测试3次,3次中2次以上回答错误则判为压力觉缺失,3次中2次以上回答正确则判为压力觉存在。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 Criteria for the diagnosis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明确的糖尿病病史; 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 临床症状和体征与DPN的表现相符; 以下5项检查中如果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则诊断为DPN: 温度觉异常; 尼龙丝检查,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 振动觉异常; 踝反射消失; 神经传导速度(NCV)有2项或2项以上减慢 排除其它病变(如颈腰椎病变、脑梗、格林巴利综合征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血液检查:血中乙酰胆碱受体阳性, 白细胞介素水平明显增高,T细胞增殖。 (2)免疫病理学检查:神经-肌肉接头处 可见突触后膜皱襞减少,终板栅变细, 水肿和萎缩。
16
3. 肌电图检查 (1)重复电刺激实验:动作电位幅度下 降 (2)纤维肌电图:重症肌无力的病人颤抖 增宽,严重时出现阻滞,是当前诊断重 症肌无力最为敏感的电生理手段,检测 的阳性率高。 (3)最小终板电位:降低
21
(2)奇经亏虚,脾肾阳虚 证候:眼睑下垂,肢体乏力,疲劳加重, 步履艰难,抬头困难,形寒肢冷,腰膝 酸软,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 完谷不化,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 脉沉细软弱。 治则:补脾益肾,温阳助运 方药:右归丸合四君子汤加减
22
(3)奇经亏虚,肝肾两亏 证候:单侧或双侧眼睑下垂,复视或斜视, 眼球活动受限,视物模糊,头晕目眩, 耳鸣健忘,失眠多梦,四肢肌肉极易疲 劳,甚至软弱无力,或五心烦热,颧红 盗汗,舌红少苔,脉沉或细数。 治则:补益肝肾,滋阴养经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8
5.诊断要点:具有糖尿病依据或至少有糖耐量 异常,肌电图检查可发现病人的神经传导速度 减慢,神经电位波幅降低,可见失神经电位和 纤颤波。 6.治疗: (1)控制血糖(2)调节代谢:醛糖还原抑制剂、 补充肌醇、糖化作用抑制剂、纠正脂肪代谢紊 乱等方法 (3)改善微循环:血管扩张剂 (4)纠正神经营养障碍(5)应用抗氧化剂、免 疫抑制剂及物理治疗。
6
3.神经电生理检测 (1)神经传到速度:可反应周围神经病 变的脱髓鞘特性 (2)单纤维肌电图 (3)定量感觉检查 (4)诱发电位测定
7
4.感觉检查的方法 (1)浅感觉:分别检查触觉、温觉、痛 觉的变化 (2)深感觉:检查关节位臵觉、音叉振 动感、压感、痛觉、触觉 (3)运动、感觉障碍电生理检查
9
四、中医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1)辨虚实主次(2)辨脏腑病位 2.治则治法“络以通为用”的原则 3.辨证治疗 (1)气阴两虚,瘀血阻络 证候:肢体麻木疼痛,沉重酸胀、倦怠乏 力、动则汗出、口渴多饮、手足心热, 舌质红或暗红,苔薄白,脉细弱。
10
治则:益气养阴,化瘀通络 方药:周络通(黄芪、生地、水蛭、当 归、知母、桂枝、甘草) (2)肝肾阴虚,瘀血阻络 证候:肢体拘挛,麻木疼痛,痛如针刺, 如电灼,昼轻夜重,皮肤粗糙、腰膝酸 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耳鸣健忘, 舌红少苔,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数。
17
4.诊断要点(1)肌肉力弱的易疲劳性,同时晨 轻幕重、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的特点,但 没有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2)抗胆碱酯 酶药物的良好反应;(3)电生理学检查发现 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障碍,具体表现为低频 重复刺激出现递减,高频重复刺激不出现递增 的现象或单纤维肌电图出现歧脱现象;(4) 血清中测得高于正常值的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5)肌肉病理检查发现突触后膜皱襞变平, 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
19
三、中医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发病之本 (2)辨脏腑病机 2.治则治法:“温理奇阳、扶元振颓、通 畅络气”为治疗大法
20
3.辨证治疗 (1)奇经亏虚,真元颓废 证候:眼睑下垂,眼球转动不利,或伴有 斜视、复视,四肢无力,畏寒肢冷,苔 薄白,脉沉迟。 治法:温理奇阳,扶元振颓 方药:右归丸
25
11
治则:滋补肝肾,通络止痛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3)脾肾阳虚,寒凝血瘀 证候:肢体麻木,发凉怕冷疼痛,得温则 减,遇寒加重,常以下肢为著,每于入 夜后明显,常伴神疲乏力,面色恍白, 大便稀溏,舌质淡胖,舌色黯淡,脉沉 弱。
12
治则:温补脾肾,化瘀通络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4)痰瘀痹阻,脉络瘀塞 证候:肢体麻木沉重,酸痛无力,甚者肌肉萎缩, 伴形体肥胖,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白腻,脉 滑。 治则:理气化痰,通络止痛 方药:双合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芥子、 僵蚕、水蛭、桃仁等。)
13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 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主要由乙 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 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中医病因病机 1.“奇经亏虚,真元颓废”是重症肌无力发 病之本 2.“络气虚滞”是重症肌无力主要病理环节
14
二、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主要变现为骨骼肌的无力和 易疲劳性,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 晨轻暮重。最常受累的肌群是眼外肌, 表现为眼睑下垂、复视、眼球活动障碍。 面部表情肌受累出现表情障碍、苦笑面 容、闭眼示齿均无力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3
(4)奇经亏虚,脾胃不足 证候:上胞下垂,睁眼困难,倦怠乏力, 四肢痿软无力,面色无华,唇甲色淡, 心悸不宁,面色淡白或萎黄,形体消瘦, 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声低气短, 纳呆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 细。 治则:益气健脾,补中养经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24
(5)奇经亏虚,大气下陷 证候: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危象,眼睑下垂 难睁,音哑难出,呼吸困难,痰涎雍盛, 憋喘胸闷,大汗出,面色青灰或紫黯, 舌光无苔或苔浮于舌,脉浮滑而大。 治则:温肾纳气 方药:参附汤加减
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理变化有两个方面(1) 节段性脱髓鞘变性:周围神经横切面有 “洋葱”样增生。(2)轴索变性:髓鞘 及轴索数目减少。
4
二、中医病因病机 1.脾失健运,水津不布是消渴发病的主要 机制 2.气阴两虚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 病理环节 3.痰瘀阻络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 关键
5
三、西医临床诊断与治疗 1.临床表现(1)双侧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 (2) 单侧非对称性周围神经病 变:肌力减退,肌肉消瘦或萎缩 2.实验室检查: (1)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S-ab) (2)血浆β-内啡呔检测
第十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 发症之一,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 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运动及感觉 障碍,临床表现为肢体远端及躯干部分 的麻木、疼痛、异样感,呈袜子样或手 套样,甚者肌肉萎缩。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属于“消渴”、“痹 证”、“痿证”等范畴。
2
一、西医病因病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ie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发生 较慢,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认为其发生与多 种因素相关,如与代谢紊乱和醛糖还原酶抑制 剂相关的多元醇途径活跃及肌醇减少;高血糖 引起的血管损伤及神经因子减少、花生四烯酸 代谢紊乱等均可导致DPN,此外,也与遗传因 素、自身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有关。
18
5.治疗 (1)提高神经-肌肉接头处传导的安全性 应用胆碱酶抑制剂,其次避免用乙酰胆碱产生 和释放的抑制剂,首选抗生素为青霉素、氯霉 素和先锋霉素。 (2)免疫治疗:包括胸腺摘除,胸腺放射治疗 和抗胸腺淋巴细胞血清等。 (3)危象的处理:根据不同危象进行救治,保 持呼吸道通畅,积极控制肺部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