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目标版、新版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目标版、新版

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周考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与该思想可能源出一派的主张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C.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D.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2、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说D.浩然之气说3、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霾”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顽疾。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

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4、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5、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源之争B.求理途径之争C理的内涵之争D.理气关系之争6、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

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

2019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周练试题及答案.doc

2019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周练试题及答案.doc

新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一周练试题及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2分,共80分。

)1、公元前600年左右,在雅典市场上,一位诗人声泪俱下地朗诵:“起来,到萨拉米斯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耻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这位诗人是A、荷马B、梭伦C、克里斯提尼D、伯利克里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A、周王室衰微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D、争霸战争的需要3、下面改革中影响最大最彻底的是A、管仲改革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实行连坐法B、普遍推行县制C、按军功受爵D、奖励耕战5、“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该主张实质上是A、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B、歌颂了商鞅变法的成效C、符合时代潮流的思想D、反对变法的因循守旧思想6、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A、春秋B、战国C、.秦朝D、汉朝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变化有○1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2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3社会上开始出现了自耕农等新的阶层○4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A、○1○3○4B、○1○2○3C、○1○2○3○4D、○2○3○48、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不包括A、平城地处偏僻,自然环境差B、少数民族柔然威胁北魏政权C、创造征伐南齐的有利条件D、洛阳地区农业文明发达9、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产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的融合10、王安石变法同孝文帝改革影响的相似点有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③都加速封建化进程④都有利封建统治的巩固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④11、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确立鲜卑族封建经济基础的改革措施是A、均田制B、三长制C、傣禄制D、定姓族1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13、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北方民族的南侵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D、财政人不敷出14、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A、管仲改革B、魏文侯改革C、商鞅变法D、王安石变法15、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均输法④市易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16、过度削弱地方权力,往往导致国力的衰微。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周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周考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周考历史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6分)1.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尤利西斯》。

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下列美术作品与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似的是()【答案】D考点: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绘画艺术•现代主义【名师点睛】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区别(1)在描写对象上: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和内心主观感受,而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再现和剖析社会现实。

(2)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文学大多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而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KS5U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侄桔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的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故选C。

A不符合人文主义的特点;B不是文艺复兴内涵特点;D说服不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名师点睛】人文主义的成熟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武器,反对专制、教权和封建特权,倡导科学、自由和平等,为资本主义社会勾画了蓝图,促使近代人文精神发展到高峰阶段,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3. 17世纪以来,对国王和教会的权威形成最大挑战的是()A.文艺复兴的扩展B.宗教改革的扩展C.自然科学的发展D.启蒙运动的兴起【答案】D考点:西方人文主义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影响【名师点睛】宗教改革可归纳为“一、一、二”一个核心:人文主义。

一大推动: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两大改革:马丁·路德改革;加尔文改革。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60题,每题1分)1.东周时期(公元前8~公元前3世纪)被称为社会制度嬗变、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共同的文化圈、经济圈形成期。

下列史实与这一观点相关的是A.中国疆域版图的最终确定期B.中国农耕文明发展的巅峰期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本形成期D.中央集权国家模式的完善时期2.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3.“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4.2010年9月30日《南方日报》刊文称:“如何给这些孩子(外来务工子女)一张安稳的书桌,让他们像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义务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课题。

”其实中国古代很早就有思想家注意并提出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或主张,这就是A.有教无类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存天理,灭人欲D.经世致用5.《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 D.儒家、法家、墨家6.右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7.韩非曾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目标版、新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周考试题目标版、新版

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周考高二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与该思想可能源出一派的主张是()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B.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C.爱多者则法不立,威寡者则下侵上D.贤者举而上之,不肖者抑而废之2、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 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3、近年来,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霾”成为现代城市的一大顽疾。

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

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A.霾是灾难的象征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D.自然规律4、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

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D.重建伦理秩序5、南宋淳熙二年,朱熹和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在鹅湖寺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据此可知,双方的分歧在于()A世界本源之争 B.求理途径之争C理的内涵之争 D.理气关系之争6、明代画家徐渭主张人不应以外在的种种规制来束缚、戕害自然人性。

他的画,用笔放纵,设墨酣畅。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 版 人教版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无答案) 新 版 人教版

2019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时量:90分钟分值:100分制卷人:高二历史备课组第Ⅰ卷(客观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A.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 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C. 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 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2. 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A.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 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C. 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 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3. 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B. 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C. 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 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4. 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手工业者A. 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B. 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C. 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D. 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5. 蔡元培赞扬孟子时说:“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

”下列史实能够说明此观点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苛政猛于虎”6. 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A. 重农抑商B. 强调制度与秩序C. 厚古薄今D. 重视道德与人伦7.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 版

【优质部编】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 版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纸,试题自己保留。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6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答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考生用2B铅笔将选项涂到答题卡上)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

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 ( )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 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 每个不同学派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 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2.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体现了孔子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 )A.以德服人B.“仁”C.克己复礼D.仁政3.史书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

”它反映的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4.《淮南子》载:“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其寓意主要体现了()A.道家的“无为”思想B.法家的“变革”主张C.墨家的“节用”倡议D.儒家的“礼制”要求5.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五十税一”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D.“诸侯惟得衣食住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7.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 )A.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B.佛教盛行C.道教有了新发展D.佛教取代儒学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主流8.董仲舒说:“事应顺于名,名应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题新人教版

2021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1周周考试题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4x20=80分)1、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2、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3、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 s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古代哪位思想家的著作? 这位学生正确地回答()A、李耳B、庄周C、孟轲D、荀况4、“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6、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7、下列观点符合儒家学派对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8、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9、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里孔子提倡的教学方法是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学习思考相结合 D择优而教10、孔子的思想言论主要保存在A《书经》 B《礼经》 C《论语》 D《春秋》11、老子思想中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是A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B小国寡民的理想C唯物主义思想 D朴素辩证法思想12、《老子》中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