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通假字

合集下载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汇总(完整版)

中考语文常见通假字A案:同“按”;审察,察看。

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罢:通“疲”;疲劳。

形容词。

“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

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

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

动词。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暴:同“曝”;暴露,显露。

动词。

“忠义暴于朝廷。

”杯:同“杯”;酒器。

名词。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

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

动词。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

动词。

“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

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

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

形容词。

“见其客朱亥,俾倪.”辟:通“避”;躲避。

动词。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

形容词。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

形容词。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弊:通“敝”;疲惫,衰败。

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

动词。

“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

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

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汝见我不?”不:同“否”;吗。

疑问语气词。

“宁可共载不?”C材:同“才”;才能。

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

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

名词。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九年级文言文全部通假字
文言文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有些字在不同的地方可以用不同的字代替,这些字就是通假字。

以下是一些九年级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
1. 之、之间、之乎、之所以可以用者、之乎者也可以用此、之乎者也可以用彼。

2. 乎、乎者、乎哉可以用矣、乎者、乎哉可以用耳。

3. 也、亦可以用矣。

4. 此、此间可以用是。

5. 是、是非可以用也。

6. 其、其所可以用之。

7. 于、于是可以用乎。

8. 者、者也可以用之。

9. 与、与之可以用及。

10. 以、以为可以用为。

11. 何、何也可以用乎。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通假字,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含解析)

2023届中考语文专题练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通假字(共18题)一、复合题(共18题)通假字(1) 北冥有鱼(“ ”同“ ”,)(2) 其正色邪(“ ”同“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 选贤与能:(2) 矜、寡、孤、独、废疾者: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说其意思。

(1) 曾益其所不能“ ”同“ ”,(2) 衡于虑“ ”同“ ”,(3) 入则无法家拂士“ ”同“ ”,课内文言文阅读。

回答下列小题。

(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A.尊君在不B.一狼洞其中C.不亦说乎D.其人舍然大喜(2)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快乐B.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C.顾野有麦场顾:看,视D.丁氏对日对:应答,回答(3)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i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ii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才通人(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和配套练习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汇总和配套练习

知识点一:梳理常见通假字通假字: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一样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 共通供,供应2 阙通缺,侵损3 说通悦,心服4 知通智,聪明5 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 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 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 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9 弊通敝,破旧,谦词,如: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

10 郄通隙,生病,如: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

11 反通返,回来,如:必勿使返。

12 奉通俸,俸禄,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

13 直通只,只是,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14 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有斑点,如: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5 检通敛,制止,如: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6 有通又,暴通曝,曝晒,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17 辩通辨,分辨,如:两俟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18 从通纵,合纵,如: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19 敝通弊,困顿,失败,如:有余力而制其敝。

20 景通影,1影子,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日光,如:景翳翳以将入。

21 棘通戟,都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如:棘矜。

22 距通拒,把守;通纳,接纳,如:距关,毋诸侯。

23 要通邀,邀请,如:良出,要项伯。

24 倍通背,违背,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4 蚤通早,尽早,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25 坐通座,座位,如: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26 曷通何,为什么,如:曷不委心任去留。

27 厌通餍,满足,如: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之欲无厌。

28 当通倘,如果,如:当与相较,或未易量。

29 止通只,仅仅,不过,如: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30 圜通圆,如: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31 采通彩,色彩,如:须臾,成五采。

32 闵通悯,忧患的事,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3 蓐通褥,草褥子,如:而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34 羞通馐,美味食品,如: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

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一)初中中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一场考试,作为备考的一部分,常见通假字考点也成为了备考重点之一。

然而,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掌握不仅能够帮助你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更是对日常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请认真学习。

一、借用字的使用借用字是汉字的一种,是为了化解音义相同或近似的字在汉字使用中的困难而创造的。

常见的借用字有“旧”、“扫”、“骂”、“颜”等,需要掌握其用法并避免误用。

二、多音字的正确使用汉字中有很多多音字,例如“知”、“意”、“数”等,这些字根据语境的不同,在读音和意义上也会有所差别。

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写作和阅读中多加注意,避免因为误区而导致错误的写作和理解。

三、近义词的区别汉语中有很多意义相近或者表达类似的词语,例如“美丽”和“优美”、“安静”和“寂静”、“讨厌”和“厌恶”等。

学生在应试中和平时的写作中要学会区分这些词语的细微区别,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

四、同音字的辨析在应试和写作中,同音字的使用也是常见的误区。

例如“课堂”和“客厅”、“批阅”和“披阅”等,这些同音字在意义上有明显的区别。

学生需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训练,提升自己的同音字辨析能力。

五、同形字的区别同形字是指外形相同或者相似,但是意义不同的汉字。

例如“代”和“袋”、“起”和“杞”等,这些同形字在应用中也容易造成误解。

学生在应试过程中,需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运用同形字的区别,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六、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在初中中考中,常见的通假字考察重点还包括各种词语的搭配用法。

例如“热情”和“热心”、“越……越……”和“愈发……”等。

在应试和写作中,学生需要牢记各个词语的搭配和用法,以表达更加准确和地道的中文表达。

综上所述,初中中考常见通假字知识点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有着重要的帮助。

学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多加注意和积累,以掌握这一部分重要的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通假字大全(人教版)

(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28、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

初中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总结归纳汇总一、古今异义词1.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3.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卷卷有爷名(《木兰诗》)4.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转折连词)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5.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6.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7.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8.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9.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无论魏晋(《桃花源记》)10.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的意思。

)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1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默而识之(《论语》十则)12.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13.益:(古义:更、更加。

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14.请:(古义:“问”的意思。

今义:邀、聘、求之意。

)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15.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

)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16、故:(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17.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18.去:(古义:离。

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19.社:(古义:土地神。

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通假字(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通假字(含答案)

初中语文中考专题:通假字(含答案)[ ] A.其真无马邪?B.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D.同舍生皆被绮绣答案:B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四支僵劲不能动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C.同舍生皆被绮绣D.食之不能尽其材B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B.空谷传响,哀转久绝C.夕日欲颓,沉鳞竞跃D.吞天沃日,势极雄豪A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B、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C、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D、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

D[ ]A.蝉者千转不穷B.略无阙处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D.有为者辟若掘井C6、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废具兴B.恶能无纪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云归而岩穴暝D7、下面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D.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8、下列句子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食之不能尽其材B.才美不外见C.其真无马邪D.安求其能千里也D[ ]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C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四支僵劲不能动B.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C.同舍生皆被绮绣D.食之不能尽其材B11、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 A.千丈见底B.有时见日C.窥谷忘反D.泠泠作响C12、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略无阕处________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傧者更道________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圣人非所熙也。

________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________同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通假字
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

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

(1)通假字的形式
①“本无其字”的假借字。

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

②“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

(2)通假字的种类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座)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
③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

例: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陇——垄)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

例: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慧)
常见通假字例释
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悦愉快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女汝你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知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还旋回转,掉转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汤烫用热水焐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剂汤药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
止只仅仅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阴荫树荫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屏摒舍去屏弃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
帖贴粘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火伙同伴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木兰诗》)
竦耸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争怎怎样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见现出现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
要邀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指直一直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亡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厝措放置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
那哪怎么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
阙缺①中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②缺点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强僵僵硬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道导引导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春秋》)
曷何什么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春秋》)
辑缉连缀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
熙嬉开玩笑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春秋》)
零丁伶仃孤苦无依零丁洋里叹零丁(《过零丁洋》)
距拒抵挡,抵抗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圉御抵挡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诎屈①理屈公输盘诎(《公输》)
②弯曲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有又还有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衡横①横放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②不顺,梗塞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甫父男子美称虞山王毅叔远甫刻(《核舟记》)
简拣挑选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適谪被罚流放,强迫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唱倡倡导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陈涉世家》)以已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被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食饲喂养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材才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邪耶吗其真无马邪(《马说》)
畔叛背叛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曾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拂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具俱全,皆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属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直值价值玉盘珍羞直万钱(《行路难》)(注:句中“羞”同“馐”)辟避躲避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辩辨辨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得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与欤语气词,相当于“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乡向从前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信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
已以常与“来”“前后”组合,表示时间、方位自董卓已来(《隆中对》)
遍遍及、普遍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