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个静物明暗
静物明暗素描

明暗五调子
教学目标
01 正确认识明暗五调子的 产生与变化规律
02 能区分结构素描与明暗 素描的不同
03 掌握明暗的表现方法
04 画出几何体的简单明暗关系
一、 石膏几何体的透视定律和作画步骤
提问1:
你觉得哪条线长? 哪条线感觉结实?为什么?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提问2:
多个几何体组合的一般 作画步骤是什么?
谢谢 thanks
平行排线
重叠排线
交错排线
两头虚中间实 轻重渐变
小练习: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各种排线方式
注意:切忌线条过于杂乱或疏散,切忌 画成硬口线和井字线。
四、寻找明暗交界线的变化规律
小练习:请同学们用铅笔在图中用排线的方式画出明暗调子
六、示范
首先确定 光源方向
然后找出 明暗交界线
区分明暗面
画出投影 注意虚实
作画步骤:
起稿定形,确定构图 画出各个形体的基本轮廓 画出形体内部的透视辅助线
强调线条的轻重虚实 适度加上明暗调子
二、 导入新课
提问:
这2张图片有什么不原理
亮面 灰面
暗面
素描的三大面(明暗关系-黑白灰)
物体在受光以后呈现出的不同的明暗关系
• 受光的一面叫“亮面”; • 接近亮面的(侧受光)一面叫“灰面”; • 不受光的(背光)叫做“暗面”。 • 这三大面也可以叫做“黑白灰”。
七、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从结构素描到明暗素描
注意:
线条的轻重疏密组合及排线方向, 切忌使画面过于脏乱。
八、课堂小结
小结
这五大调子在实际临摹或写生中是缺一不可的。 只有处理好这些层次关系,才能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静物布光原理

静物布光原理以静物布光原理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静物摄影中的布光技巧。
静物摄影是一种通过摄影机拍摄静止的物体来表达主题、情感或美感的摄影方式。
而布光则是指在摄影中合理地利用光线的方向、强度和色温等因素,来突出主题,塑造画面的效果和氛围。
我们要考虑光线的方向。
在静物摄影中,通常有三种主要的光线方向:正面光、侧面光和背光。
正面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物体的正面,能够展现物体的细节和纹理,但可能会显得平淡。
侧面光则是光线从一侧斜射过来,可以形成明暗交替的效果,突出物体的形状和轮廓。
背光是指光线从物体背后照射过来,可以形成物体周围的光晕和轮廓,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效果。
光线的强度也是布光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光线的强弱会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明暗对比和阴影的表现。
在静物摄影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光源的距离、使用反光板或补光灯等手段来控制光线的强度。
适度的明暗对比能够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但过强的光线可能会造成过曝或过度反射,影响画面的细节和质感。
光线的色温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色温是指光线的色彩特性,可以分为暖色调和冷色调。
不同的色温会给照片带来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在静物摄影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灯光、滤光片或后期调色来调整光线的色温,以突出主题或营造特定的氛围。
除了以上的基本原则,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主题和意图来进行布光。
比如,如果想要突出物体的纹理和细节,可以选择侧面光或逆光;如果想要营造柔和和温暖的氛围,可以选择柔光或暖色调的光源;如果想要突出物体的形状和轮廓,可以选择侧面光或背光。
布光的灵活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摄影效果。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来实现理想的布光效果。
例如,使用反光板可以将光线反射到需要的位置,调整光线的角度和强度;使用柔光箱可以均匀地散射光线,减少阴影和硬光的产生;使用补光灯可以增加画面的明亮度和细节。
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光线,实现所希望的布光效果。
一、素描静物构图安排的具体要求

一、素描静物构图安排的具体要求(1)、画面平衡构图要“上进下松”,物体可以靠近到画纸的上部,下面要多留空,左右留空相当。
画面中心应少偏上,物体位置不能过于偏向某一方面,画面重心要稳。
(2)、主次分明表现的主要对象或体量大的物体是主体物,其余则是次要或陪衬物。
主体物要刻画精到,视觉效果要突出,形成视觉中心。
组合摆放静物要明确主次关系,特别是形体大小要有区别。
(3)、对比协调组合的物体应该有高低、大小、方圆形状的不同;摆放的状态有直立、倾卧、动势方位的变化;组合物体要有疏有密、有多有少;物体色调深浅要有搭配、相互衬托;物体重叠、遮挡要有“隐”有“现”,物体之间要有联系才能协调。
(4)、疏密的当物体组合要有聚有散,数量上要有对比,不能分散、凌乱、平均摆放。
有疏密才有节奏。
重叠、靠近、遮挡是“聚合”形成密的感觉;单独的、单个的物体是“分散”,形成疏的感觉。
疏密要适当,互相要有连贯性。
(5)、互相呼应所谓互应是指物体彼此之间应由联系,有呼应,才会形成整体统一的基调。
例如投影可以把分开摆放的物体联系在一起,衬布在视觉上达到了把分散的物体联系在一个整体的作用。
物体之间的呼应,如茶壶对着那个方向、水果的摆放方位、衬布皱褶的方向都会形成呼应的效果。
二、素描静物的明暗关系物体受光线的照射,呈现出受光面、背光面的自然现象即为明暗。
运用明暗规律表现物体是素描造型的一种手段。
1、明暗与光的关系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不论其形状大小、质地如何不同,都会产生黑、白、灰的深浅变化。
明暗是表现物体形体结构以及质感、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的有效手段。
人的视觉所能见到的一切明暗,都是光照的结果。
没有光,看不见物体,也就无所谓明暗关系了。
2、明暗中的“三大面”和“五大调”我们把明暗色调的变化规律,用“三大面”和“五大调”来概括。
“三大面”是指物体在空间中受光线的影响而产生最大形体面的变化,俗称“黑、白、灰”三大层次面。
“黑、白、灰”的大明暗变化的表现能产生最基本的形体效果。
明暗素描静物写生学习教案

明暗素描静物写生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素描基础教程》第五章节“明暗与质感”,详细内容包括明暗素描的基本原理、光影关系处理、静物写生的步骤与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明暗素描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影关系的处理方法。
2. 学会观察和分析静物的质感,提高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明暗关系的处理,静物质感的刻画。
2. 教学重点:光影关系的理解,写生技巧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静物台、灯光、画架、画板、素描纸、铅笔、橡皮、画笔等。
2. 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明暗素描静物的优秀作品,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理论讲解:讲解明暗素描的基本原理,分析光影关系,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
3. 实践演示:现场进行静物写生演示,讲解观察方法、构图、起形、明暗处理等步骤。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静物写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作业点评: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明暗素描的基本原理2. 光影关系处理方法3. 静物写生步骤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身边的物品为对象,进行明暗素描静物写生。
2. 答案要求:画面构图合理,明暗关系明确,质感表现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明暗素描的原理和光影关系处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质感表现不够细腻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尝试用明暗素描的方式进行表现,提高写生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更多优秀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明暗关系的处理2. 静物质感的刻画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演示和作业点评一、明暗关系的处理1. 光源分析:要确定光源的位置和强度,光源的不同角度和强度会影响物体的明暗分布。
2. 明暗五调子:了解并掌握明暗五调子(亮面、灰面、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的表现方法,使画面具有层次感。
静物画中的明暗对比与纹理细节表现技巧

静物画中的明暗对比与纹理细节表现技巧静物画作为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通过描绘静止的物体来展现艺术家的观察力和描绘能力。
而在静物画中,明暗对比与纹理细节的表现是非常关键的技巧,它们能够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真实感,从而让观者更好地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意境。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静物画中明暗对比与纹理细节的表现技巧。
一、明暗对比的运用明暗对比是静物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技法,它通过运用明暗的差异来突出静物的形状和轮廓,使整个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运用明暗对比时,艺术家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现良好的效果:1.明暗的对比度:通过增加明暗的对比度,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艺术家可以运用深入的阴影和明亮的高光来营造出强烈的明暗对比,这样能够更好地突出静物的形状和立体感。
2.透视与反射:在利用明暗对比时,艺术家可以运用透视和反射效果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通过在画面中合理运用透视和反射,可以使物体的明暗边界更加清晰,形成更加有层次感的画面。
3.灯光的运用:灯光的运用对明暗对比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艺术家可以通过调整灯光的角度和强度来达到理想的明暗效果。
例如,对着静物物体斜射光源,可以产生明暗交替的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
二、纹理细节的描绘纹理细节是静物画中展现物体真实感和触感的关键因素之一。
艺术家需要通过巧妙的描绘技巧来还原物体的纹理特征,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面中物体的质感。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艺术家更好地描绘纹理细节:1.线条表现:在描绘纹理细节时,运用不同粗细、曲直的线条可以更好地还原物体的质感。
例如,利用细长的线条描绘木纹,利用粗短的线条描绘石头的质感等。
2.色彩运用:通过巧妙的色彩运用可以使纹理细节更加立体和生动。
艺术家可以通过在绘画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色调和色温来表现不同材质的纹理,使画面更具真实感。
3.层次感的营造:在描绘纹理细节时,艺术家可以通过层次感的营造来增强画面的逼真感。
例如,在绘制静物时,可以运用渐变色来表现物体表面的光滑和粗糙的过渡效果。
静物明暗素描—玻璃瓶

5 课堂小结
(1)张贴优秀作品, 学生互评
(2)由玻璃瓶画法延伸到玻 璃器皿画法 ,提示异同点
(3)布置临摹玻璃瓶家庭作业
谢谢各位老师!
选编教材优点:
(1)系统,适合各阶段学员使用 (2) 画法和范画优秀 ,难易适合 (3)改进方便 (4)重视线描速写教学
二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玻璃瓶结构、质感等特点 能力目标:掌握表现玻璃质感的基本技法 情感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艺术审美能力
三 学情分析
1 学生结构复杂,须因材施教。
2 学生有喜欢被表扬的性格特点,须多肯定。
2 导入新课
(1 )欣赏带玻璃瓶的素描作品 (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2 )点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目标教学法运用)
3 优秀作品赏析
(1)欣赏塞尚(现代绘画之父)作品(学习对玻璃瓶外形的概括处理)
2欣赏当代画家张晓刚作品(加强对整体轮廓形、玻璃高光强特点认识)
3欣赏何大桥的玻璃瓶作品(加强对玻璃透明、深浅受环境影响大、反光强等特点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引导学员按绘画步骤对玻璃瓶 进行准确造型和明暗层次的塑造。
2 教学难点:引导掌握玻璃器皿类质感的表 现方法。
五 教法选择
1 展示法 2 直观演示法 3 主动尝试法
六 教学过程设计
1作业评讲 2导入新课 3优秀作品赏析 4课间巡回辅导 5课堂小结
1 作业讲评
(1)表扬优秀 (2)指出不足
2 在巡视辅导时采用的 教学方式: (1)语言提示 (2)观摩范画 (3)提问交流 亲身示范
3 学生在习作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1)不对称 (2)调子概念化 (3)线条粗糙 (4)透明感不强
(1)不对称
静物摄影知识:如何用明暗处理静物摄影中的光线

静物摄影知识:如何用明暗处理静物摄影中的光线静物摄影是摄影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类型,它主要用于拍摄静态的物品,旨在通过独特的光线和摆拍方式来表现物品的美感和特点。
在静物摄影中,明暗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巧,也是摄影师们必须掌握的关键技能之一。
明暗处理是指在静物摄影中对光线进行处理,尤其是对于不同物品的阴影和高光进行调整,以增强物品的表现力和美感。
因为每个物品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和材质,所以明暗处理需要因物而异,具体的处理方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方面具体探讨如何用明暗处理来提升静物摄影的品质。
一、光线的方向在拍摄静物时,光线的方向非常重要。
不同方向的光线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重点要考虑的是光源直射到物品的部分。
通常的处理经验是从45度角的位置加上一个灯,产生阴影和高光的对比,以便展示物品的特性。
此外,在光线方向上也可以稍微摆弄一下,来创造不同的氛围和情感表达,比如说,从上方照射的光线可以让物品看起来更加诗意和梦幻,而从侧面照射的光线则更加强调物品的形状和线条。
二、色温的调整色温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必须根据物品的颜色、材质和所在环境的氛围来进行调整。
如果物品本身比较暗,则可以添加色温来增强明度,并强调其特殊的质感和手感。
如果物品本身的颜色非常明亮,则可以适当降低色温,以减少过度饱和的感觉。
三、反差的处理当我们拍摄某个物品时,会发现有些部位的光线效果过于弱化,不仅增加了处理难度,同时也会影响整体的视觉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可以用反差的处理技巧来改善。
具体来说,可以采用调节光照强度的方式,重新添加高光或是阴影,这样在增加物品的立体感的同时也会提高细节的清晰度。
四、阴影的处理静物摄影中的阴影处理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
阴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的削弱和增强。
局部的阴影可以用镜子,白板,铝箔等材料反射光线的方式减少,这样可以增加背景的亮度,达到更加有艺术感的效果。
而对于暗部阴影,则可以适当调整阴影下方的高光,以保证物品整体的立体感和鲜活度。
找寻素描静物中的明暗交界线

找寻素描静物中的明暗交界线【内容摘要】: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发现很多的初学者在学习素描静物时,都不能很好的把物体立体感表现出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物体的明暗交界在哪都不是很清楚。
而在素描明暗五调子中,明暗交界线是物体结构大的转折点,只要抓住了明暗交界线,就抓住了物体的结构,才能把物体画好。
因此,本次课程主要就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来谈谈我的一点感悟。
【关键词】:明暗交界线素描静物素描教学明暗交界线是西方绘画的专业术语,是素描中灰部和暗部的交界部分;是素描中"五大调子"之一,一般是物体上最暗的部分。
说的准确些,"明暗交界线"是面,而非"线"。
明暗交界线是物体固有色的最确切体现。
明暗交界线依附于形体和光线而产生,是由光线而确立的物体中的重色块。
接下来我就明暗交界线的成因以及如何寻找、刻画基础物体的明暗交界线来展开说明。
一、明暗交界线的成因明暗交界线的产生是由于受光线的影响,近明远暗,后有背光光线,也是近明远暗,两股光线交界就是明暗交界线。
由于光的强弱、空间的远近、体积的方圆、颜色明度的深浅等变化,在这个地带上会产生不同的虚实、深浅、刚柔等微妙变化。
说的更具体些就是明暗交界线出现在结构的转折处,因物体的背光面会出现反光,受光面出现高光,明暗交界线正是既不受光也不会出现反光的地带。
二、明暗交界线的作用了解了明暗交界线产生的原因之后,我们就来聊聊明暗交界线在素描的学习中的其作用:1.把灰面与暗面区别开,说起来容易而画起来往往两者混淆不清,如果注意首先去抓住明暗交界的部分就较为容易了。
因为明暗交界线都处于大形体的转折部位。
2.物体受光后所产生的一切明暗变化和黑白层次,都是以明暗交界线的上述各变化作为依据的。
一面是通过交界线上的各种变化向着暗部推移发展,逐渐变亮起来;另一面是通过交界线的各种变化向着亮部推移展开,逐渐变暗下去。
一般来说,亮部和暗部中的各种杂复变化,都是根据明暗交界线上的变化作为基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昌中学备课本
高二(1)班魏少玲、郑绮君课题静物素描—单个静物授课时间2014年10月
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和观察实物,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
2、通过对第一阶段素描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运用实践加以理解,掌握。
3、学会静物写生——单个陶器或瓷器。
教学重难
点重点:复习旧的素描知识,并应用于素描静物写生中难点:石膏像写生和结构写生到静物写生的衔接过渡
使用教具瓶罐、素描纸、6B铅笔、画板、画架、范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程
1、复习旧知识
提问:同学们,上一个阶段我们学习了有关素描的基本知识,你们从中掌握了有关素描的那些知识?
2、师生讨论。
二、新授课程
1、观察静物与石膏的区别。
静物的固有色丰富多样,比石膏更难把握。
2、静物素描基本作画步骤
观察——构图——起大形——比例关系——体面结构分析——铺大调子
——细部刻画——整体调整
(一)观察思考:这是许多同学都忽略的一个步骤。
在落笔之前,首先要想好将怎样画这幅画,用什么手法?重点表现什么?目的是什么?用什么工具材料?画多长时间等等。
+ (二)构图:包括选择角度,画那一部分,横竖比例及大小怎样安排等。
介绍画面静物与衬布的关系。
(三)起大形:在画纸上用简练的线条勾出静物(罐子)的形象。
(四)定大的比例关系、分析体面结构、铺大调子:分出受光和背光,表现出大致的体感。
(五)深入刻画:是塑造形体最主要的部分。
按照预想尽可能的把物体表现出来。
(六)整体调整:这是收尾工作,用整体的眼光和最初时的新鲜感,全面地审视画面,做全面调整。
从表现手法上分,可以分为光影(全因素)素描、结构(分析)素描。
光影(全因素)素描:用明暗调子来表达被画物体,比较接近客观事实,可表现的内容较丰富。
结构(分析)素描:主要采用线来表现物体的结构关系,偶尔使用简单的调子来表现体积及空间。
3、写生静物——单个陶器或瓷器静物
①观察范作,说说陶器的作画步骤。
(同学讨论、并发言)
②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写生静物基本步骤,学生观察提问
教学策略
与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2、直观教学法
3、观察比较法
课堂小结通过对结构与明暗相结合的分析,学生基本能掌握单个静物的明暗变化,老师的示范演示更形象的展示了表现手法,基本技法,还有重点的作画步骤.
作业布置按照作画步骤,完成一张单个陶瓷器静物的素描作品。
板书设计结构图与明暗图2、静物素描基本作画步骤
观察——构图——起大形——比例关系——
体面结构分析——铺大调子
备忘及反
馈记录
讲评学生作品: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放在一起,互相评价。
然后教师统一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