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监护仪管理办法

合集下载

使用监护仪的管理制度

使用监护仪的管理制度

使用监护仪的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心电监护仪的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监护仪的定位放置1. 监护仪应放置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 监护仪应放置在安静、清洁、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到强磁场、高温、高湿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二、监护仪的保管1. 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应熟悉监护仪的操作、维护和保养。

2. 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监护仪的性能和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监护仪的检查1. 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 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确保监护仪的正常运行和患者安全。

四、监护仪的消毒1. 监护仪表面每日由固定班次以250-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保持其清洁卫生。

2. 定期对监护仪进行彻底消毒,以防止交叉感染。

五、监护仪的使用1. 监护仪仅限于医疗用途,不得随意外借。

2. 使用前,操作者应熟悉监护仪的操作规程,确保正确使用。

3. 使用中若监护仪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更换,必要时用手动血压计测量血压,立即通知设备科维修并做好标记,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室内。

六、监护仪的保养1. 固定班次日班每日清洁保养一次,保持监护仪的清洁和性能。

2. 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确保监护仪的正常运行。

3. 设备科定期检修,确保监护仪的性能和患者安全。

七、监护仪的培训和考核1. 对监护仪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熟悉监护仪的操作、维护和保养。

2. 对监护仪的操作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能够正确使用监护仪。

八、监护仪的记录和报告1. 监护仪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并定期归档。

2. 监护仪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设备科,并做好标记,确保患者安全。

九、监护仪的监督和检查1. 医院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监护仪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进行检查和监督。

2. 对监护仪的使用、维护和保养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患者安全。

十、监护仪的改进和更新1. 根据监护仪的使用情况和患者需求,不断改进监护仪的性能和功能。

(完整版)监护仪说明书(详尽)

(完整版)监护仪说明书(详尽)

2011/5/15监护仪使用说明书目录目录⋯⋯⋯⋯⋯⋯⋯⋯⋯⋯⋯⋯⋯⋯⋯⋯⋯⋯⋯⋯⋯⋯⋯⋯⋯⋯⋯⋯⋯⋯⋯⋯⋯⋯⋯⋯⋯1责任声明⋯⋯⋯⋯⋯⋯⋯⋯⋯⋯⋯⋯⋯⋯⋯⋯⋯⋯⋯⋯⋯⋯⋯⋯⋯⋯⋯⋯⋯⋯⋯⋯⋯⋯⋯⋯5前言⋯⋯⋯⋯⋯⋯⋯⋯⋯⋯⋯⋯⋯⋯⋯⋯⋯⋯⋯⋯⋯⋯⋯⋯⋯⋯⋯⋯⋯⋯⋯⋯⋯⋯⋯⋯⋯⋯7第一章产品概述⋯⋯⋯⋯⋯⋯⋯⋯⋯⋯⋯⋯⋯⋯⋯⋯⋯⋯⋯⋯⋯⋯⋯⋯⋯⋯⋯⋯⋯⋯..81.1 监护仪概述⋯⋯⋯⋯⋯⋯⋯⋯⋯⋯⋯⋯⋯⋯⋯⋯⋯⋯⋯⋯⋯⋯⋯⋯⋯⋯⋯⋯⋯.. 91.2 显示界面介绍⋯⋯⋯⋯⋯⋯⋯⋯⋯⋯⋯⋯⋯⋯⋯⋯⋯⋯⋯⋯⋯⋯⋯⋯⋯⋯⋯⋯..111.3 按键功能与基本操作⋯⋯⋯⋯⋯⋯⋯⋯⋯⋯⋯⋯⋯⋯⋯⋯⋯⋯⋯⋯⋯⋯⋯⋯⋯ 3 ..11.4 监护仪外部接口⋯⋯⋯⋯⋯⋯⋯⋯⋯⋯⋯⋯⋯⋯⋯⋯⋯⋯⋯⋯⋯⋯⋯⋯⋯⋯⋯..151.5 内置充电电池⋯⋯⋯⋯⋯⋯⋯⋯⋯⋯⋯⋯⋯⋯⋯⋯⋯⋯⋯⋯⋯⋯⋯⋯⋯⋯⋯⋯..16第二章监护仪的安装⋯⋯⋯⋯⋯⋯⋯⋯⋯⋯⋯⋯⋯⋯⋯⋯⋯⋯⋯⋯⋯⋯⋯⋯⋯⋯⋯⋯..172.1 开箱并检查⋯⋯⋯⋯⋯⋯⋯⋯⋯⋯⋯⋯⋯⋯⋯⋯⋯⋯⋯⋯⋯⋯⋯⋯⋯⋯⋯⋯⋯..172.2 电器连接⋯⋯⋯⋯⋯⋯⋯⋯⋯⋯⋯⋯⋯⋯⋯⋯⋯⋯⋯⋯⋯⋯⋯⋯⋯⋯⋯⋯⋯⋯..172.3 通电开机⋯⋯⋯⋯⋯⋯⋯⋯⋯⋯⋯⋯⋯⋯⋯⋯⋯⋯⋯⋯⋯⋯⋯⋯⋯⋯⋯⋯⋯⋯..172.4 传感器的连接⋯⋯⋯⋯⋯⋯⋯⋯⋯⋯⋯⋯⋯⋯⋯⋯⋯⋯⋯⋯⋯⋯⋯⋯⋯⋯⋯⋯..182.5 记录仪的检查⋯⋯⋯⋯⋯⋯⋯⋯⋯⋯⋯⋯⋯⋯⋯⋯⋯⋯⋯⋯⋯⋯⋯⋯⋯⋯⋯⋯..18第三章系统菜单⋯⋯⋯⋯⋯⋯⋯⋯⋯⋯⋯⋯⋯⋯⋯⋯⋯⋯⋯⋯⋯⋯⋯⋯⋯⋯⋯⋯⋯⋯.193.1 病人信息管理⋯⋯⋯⋯⋯⋯⋯⋯⋯⋯⋯⋯⋯⋯⋯⋯⋯⋯⋯⋯⋯⋯⋯⋯⋯⋯⋯⋯..193.2 缺省配置⋯⋯⋯⋯⋯⋯⋯⋯⋯⋯⋯⋯⋯⋯⋯⋯⋯⋯⋯⋯⋯⋯⋯⋯⋯⋯⋯⋯⋯⋯..203.3 回顾功能⋯⋯⋯⋯⋯⋯⋯⋯⋯⋯⋯⋯⋯⋯⋯⋯⋯⋯⋯⋯⋯⋯⋯⋯⋯⋯⋯⋯⋯⋯..213.3.1 NIBP 回顾⋯⋯⋯⋯⋯⋯⋯⋯⋯⋯⋯⋯⋯⋯⋯⋯⋯⋯⋯⋯⋯⋯⋯⋯⋯⋯⋯⋯⋯213.3.2 报警事件回顾⋯⋯⋯⋯⋯⋯⋯⋯⋯⋯⋯⋯⋯⋯⋯⋯⋯⋯⋯⋯⋯⋯⋯⋯⋯⋯⋯.223.3.3 趋势图回顾⋯⋯⋯⋯⋯⋯⋯⋯⋯⋯⋯⋯⋯⋯⋯⋯⋯⋯⋯⋯⋯⋯⋯⋯⋯⋯⋯⋯.223.3.4 趋势表回顾⋯⋯⋯⋯⋯⋯⋯⋯⋯⋯⋯⋯⋯⋯⋯⋯⋯⋯⋯⋯⋯⋯⋯⋯⋯⋯⋯⋯.243.4 监护仪信息⋯⋯⋯⋯⋯⋯⋯⋯⋯⋯⋯⋯⋯⋯⋯⋯⋯⋯⋯⋯⋯⋯⋯⋯⋯⋯⋯⋯⋯..253.5 监护仪设置⋯⋯⋯⋯⋯⋯⋯⋯⋯⋯⋯⋯⋯⋯⋯⋯⋯⋯⋯⋯⋯⋯⋯⋯⋯⋯⋯⋯⋯..263.5.1 工作界面选择⋯⋯⋯⋯⋯⋯⋯⋯⋯⋯⋯⋯⋯⋯⋯⋯⋯⋯⋯⋯⋯⋯⋯⋯⋯⋯⋯.263.5.2 报警限显示⋯⋯⋯⋯⋯⋯⋯⋯⋯⋯⋯⋯⋯⋯⋯⋯⋯⋯⋯⋯⋯⋯⋯⋯⋯⋯⋯⋯.263.5.3 报警记录时间⋯⋯⋯⋯⋯⋯⋯⋯⋯⋯⋯⋯⋯⋯⋯⋯⋯⋯⋯⋯⋯⋯⋯⋯⋯⋯⋯.273.5.4 报警暂停时间⋯⋯⋯⋯⋯⋯⋯⋯⋯⋯⋯⋯⋯⋯⋯⋯⋯⋯⋯⋯⋯⋯⋯⋯⋯⋯⋯.273.5.5 参数报警形式⋯⋯⋯⋯⋯⋯⋯⋯⋯⋯⋯⋯⋯⋯⋯⋯⋯⋯⋯⋯⋯⋯⋯⋯⋯⋯⋯.273.5.6 报警音量⋯⋯⋯⋯⋯⋯⋯⋯⋯⋯⋯⋯⋯⋯⋯⋯⋯⋯⋯⋯⋯⋯⋯⋯⋯⋯⋯⋯⋯.273.5.7 系统时间设置⋯⋯⋯⋯⋯⋯⋯⋯⋯⋯⋯⋯⋯⋯⋯⋯⋯⋯⋯⋯⋯⋯⋯⋯⋯⋯⋯.273.5.8 记录输出设置⋯⋯⋯⋯⋯⋯⋯⋯⋯⋯⋯⋯⋯⋯⋯⋯⋯⋯⋯⋯⋯⋯⋯⋯⋯⋯⋯.283.5.9 事件设置⋯⋯⋯⋯⋯⋯⋯⋯⋯⋯⋯⋯⋯⋯⋯⋯⋯⋯⋯⋯⋯⋯⋯⋯⋯⋯⋯⋯⋯.283.6 监护仪维护⋯⋯⋯⋯⋯⋯⋯⋯⋯⋯⋯⋯⋯⋯⋯⋯⋯⋯⋯⋯⋯⋯⋯⋯⋯⋯⋯⋯⋯..283.7 演示功能⋯⋯⋯⋯⋯⋯⋯⋯⋯⋯⋯⋯⋯⋯⋯⋯⋯⋯⋯⋯⋯⋯⋯⋯⋯⋯⋯⋯⋯⋯..29第四章病人安全⋯⋯⋯⋯⋯⋯⋯⋯⋯⋯⋯⋯⋯⋯⋯⋯⋯⋯⋯⋯⋯⋯⋯⋯⋯⋯⋯⋯⋯⋯.30第五章维护和清洁⋯⋯⋯⋯⋯⋯⋯⋯⋯⋯⋯⋯⋯⋯⋯⋯⋯⋯⋯⋯⋯⋯⋯⋯⋯⋯⋯⋯⋯.325.1 维护检查⋯⋯⋯⋯⋯⋯⋯⋯⋯⋯⋯⋯⋯⋯⋯⋯⋯⋯⋯⋯⋯⋯⋯⋯⋯⋯⋯⋯⋯⋯..325.2 一般清洁⋯⋯⋯⋯⋯⋯⋯⋯⋯⋯⋯⋯⋯⋯⋯⋯⋯⋯⋯⋯⋯⋯⋯⋯⋯⋯⋯⋯⋯⋯..325.3 清洁剂的使用⋯⋯⋯⋯⋯⋯⋯⋯⋯⋯⋯⋯⋯⋯⋯⋯⋯⋯⋯⋯⋯⋯⋯⋯⋯⋯⋯⋯..325.4 消毒和杀菌⋯⋯⋯⋯⋯⋯⋯⋯⋯⋯⋯⋯⋯⋯⋯⋯⋯⋯⋯⋯⋯⋯⋯⋯⋯⋯⋯⋯⋯..335.5 消毒⋯⋯⋯⋯⋯⋯⋯⋯⋯⋯⋯⋯⋯⋯⋯⋯⋯⋯⋯⋯⋯⋯⋯⋯⋯⋯⋯⋯⋯⋯⋯⋯..33第六章报警⋯⋯⋯⋯⋯⋯⋯⋯⋯⋯⋯⋯⋯⋯⋯⋯⋯⋯⋯⋯⋯⋯⋯⋯⋯⋯⋯⋯⋯⋯⋯.⋯346.1 报警概述⋯⋯⋯⋯⋯⋯⋯⋯⋯⋯⋯⋯⋯⋯⋯⋯⋯⋯⋯⋯⋯⋯⋯⋯⋯⋯⋯⋯⋯⋯..346.2 报警属性⋯⋯⋯⋯⋯⋯⋯⋯⋯⋯⋯⋯⋯⋯⋯⋯⋯⋯⋯⋯⋯⋯⋯⋯⋯⋯⋯⋯.⋯⋯.346.2.1 报警类型⋯⋯⋯⋯⋯⋯⋯⋯⋯⋯⋯⋯⋯...⋯⋯⋯⋯⋯⋯⋯⋯⋯⋯⋯⋯⋯⋯⋯.⋯.346.2.1.1 生理报警分类⋯⋯⋯⋯⋯⋯⋯⋯⋯⋯⋯⋯⋯⋯⋯⋯⋯⋯⋯⋯⋯⋯⋯⋯⋯..346.2.1.2 报警级别⋯⋯⋯⋯⋯.⋯⋯⋯⋯⋯⋯⋯⋯⋯⋯⋯⋯⋯⋯⋯⋯⋯⋯⋯⋯⋯⋯.346.2.1.3 可清除声光⋯⋯⋯⋯⋯⋯⋯⋯⋯⋯⋯⋯⋯⋯⋯⋯⋯⋯⋯⋯⋯⋯⋯⋯⋯⋯..356.2.1.4 可完全清除⋯⋯⋯⋯⋯⋯⋯⋯⋯⋯⋯⋯⋯⋯⋯⋯⋯⋯⋯⋯⋯⋯⋯⋯⋯⋯..356.3 报警提示形式⋯⋯⋯⋯⋯⋯⋯⋯⋯⋯⋯⋯⋯⋯⋯⋯⋯⋯⋯⋯⋯⋯⋯⋯⋯⋯⋯⋯..356.3.1 声光特性⋯⋯⋯⋯⋯⋯⋯⋯⋯⋯⋯⋯⋯⋯⋯⋯⋯⋯⋯⋯⋯⋯⋯⋯⋯⋯⋯⋯⋯. 356.3.2 文字特性⋯⋯⋯⋯⋯⋯⋯⋯⋯⋯⋯⋯⋯⋯⋯⋯⋯⋯⋯⋯⋯⋯⋯⋯⋯⋯⋯⋯⋯. 356.3.3 其他⋯⋯⋯⋯⋯⋯⋯⋯⋯⋯⋯⋯⋯⋯⋯⋯⋯⋯⋯⋯⋯⋯⋯⋯⋯⋯⋯⋯⋯⋯⋯.366.4 报警状态⋯⋯⋯⋯⋯⋯⋯⋯⋯⋯⋯⋯⋯⋯⋯⋯⋯⋯⋯⋯⋯⋯⋯⋯⋯⋯⋯⋯⋯⋯..366.4.1 概述⋯⋯⋯⋯⋯⋯⋯⋯⋯⋯⋯⋯⋯⋯⋯⋯⋯⋯⋯⋯⋯⋯⋯⋯⋯⋯⋯⋯⋯⋯⋯.366.4.2 报警静音状态⋯⋯⋯⋯⋯⋯⋯⋯⋯⋯⋯⋯⋯⋯⋯⋯⋯⋯⋯⋯⋯⋯⋯⋯⋯⋯⋯.366.4.3 报警声音关闭状态⋯⋯⋯⋯⋯⋯⋯⋯⋯⋯⋯⋯⋯⋯⋯⋯⋯⋯⋯⋯⋯⋯⋯⋯⋯.366.4.4 报警暂停状态⋯⋯⋯⋯⋯⋯⋯⋯⋯⋯⋯⋯⋯⋯⋯⋯⋯⋯⋯⋯⋯⋯⋯⋯⋯⋯⋯.366.4.5 状态切换⋯⋯⋯⋯⋯⋯⋯⋯⋯⋯⋯⋯⋯⋯⋯⋯⋯⋯⋯⋯⋯⋯⋯⋯⋯⋯⋯⋯⋯.366.5 报警方式⋯⋯⋯⋯⋯⋯⋯⋯⋯⋯⋯⋯⋯⋯⋯⋯⋯⋯⋯⋯⋯⋯⋯⋯⋯⋯⋯⋯⋯⋯..376.5.1 概述⋯⋯⋯⋯⋯⋯⋯⋯⋯⋯⋯⋯⋯⋯⋯⋯⋯⋯⋯⋯⋯⋯⋯⋯⋯⋯⋯⋯⋯⋯⋯.376.5.2 适用范围⋯⋯⋯⋯⋯⋯⋯⋯⋯⋯⋯⋯⋯⋯⋯⋯⋯⋯⋯⋯⋯⋯⋯⋯⋯⋯⋯⋯⋯.376.5.3 栓锁后的报警提示⋯⋯⋯⋯⋯⋯⋯⋯⋯⋯⋯⋯⋯⋯⋯⋯⋯⋯⋯⋯⋯⋯⋯⋯⋯.376.5.4 栓锁方式的清除⋯⋯⋯⋯⋯⋯⋯⋯⋯⋯⋯⋯⋯⋯⋯⋯⋯⋯⋯⋯⋯⋯⋯⋯⋯⋯.376.6 报警设置⋯⋯⋯⋯⋯⋯⋯⋯⋯⋯⋯⋯⋯⋯⋯⋯⋯⋯⋯⋯⋯⋯⋯⋯⋯⋯⋯⋯⋯⋯..386.6.1 声音开关设置⋯⋯⋯⋯⋯⋯⋯⋯⋯⋯⋯⋯⋯⋯⋯⋯⋯⋯⋯⋯⋯⋯⋯⋯⋯⋯⋯.386.6.2 自动报警关闭⋯⋯⋯⋯⋯⋯⋯⋯⋯⋯⋯⋯⋯⋯⋯⋯⋯⋯⋯⋯⋯⋯⋯⋯⋯⋯⋯.386.6.3 开机时导联脱落⋯⋯⋯⋯⋯⋯⋯⋯⋯⋯⋯⋯⋯⋯⋯⋯⋯⋯⋯⋯⋯⋯⋯⋯⋯⋯.396.7 参数报警⋯⋯⋯⋯⋯⋯⋯⋯⋯⋯⋯⋯⋯⋯⋯⋯⋯⋯⋯⋯⋯⋯⋯⋯⋯⋯⋯⋯⋯⋯3 96.8 当报警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39第七章记录仪(选配)⋯⋯⋯⋯⋯⋯⋯⋯⋯⋯⋯⋯⋯⋯⋯⋯⋯⋯⋯⋯⋯⋯⋯⋯⋯⋯⋯.407.1 记录仪的一般资料⋯⋯⋯⋯⋯⋯⋯⋯⋯⋯⋯⋯⋯⋯⋯⋯⋯⋯⋯⋯⋯⋯⋯⋯⋯⋯..407.2 记录仪的类型⋯⋯⋯⋯⋯⋯⋯⋯⋯⋯⋯⋯⋯⋯⋯⋯⋯⋯⋯⋯⋯⋯⋯⋯⋯⋯⋯⋯..407.3 记录输出⋯⋯⋯⋯⋯⋯⋯⋯⋯⋯⋯⋯⋯⋯⋯⋯⋯⋯⋯⋯⋯⋯⋯⋯⋯⋯⋯⋯⋯⋯..407.4 记录仪操作及状态信息⋯⋯⋯⋯⋯⋯⋯⋯⋯⋯⋯⋯⋯⋯⋯⋯⋯⋯⋯⋯⋯⋯⋯⋯..41第八章心电和呼吸(ECG/RESP )⋯⋯⋯⋯⋯⋯⋯⋯⋯⋯⋯⋯⋯⋯⋯⋯⋯⋯⋯⋯⋯⋯.428.1 心电监护说明⋯⋯⋯⋯⋯⋯⋯⋯⋯⋯⋯⋯⋯⋯⋯⋯⋯⋯⋯⋯⋯⋯⋯⋯⋯⋯⋯⋯..428.1.1 心电监护定义⋯⋯⋯⋯⋯⋯⋯⋯⋯⋯⋯⋯⋯⋯⋯⋯⋯⋯⋯⋯⋯⋯⋯⋯⋯⋯⋯.428.1.2 心电监护的注意事项⋯⋯⋯⋯⋯⋯⋯⋯⋯⋯⋯⋯⋯⋯⋯⋯⋯⋯⋯⋯⋯⋯⋯⋯.428.2 心电监护操作方法⋯⋯⋯⋯⋯⋯⋯⋯⋯⋯⋯⋯⋯⋯⋯⋯⋯⋯⋯⋯⋯⋯⋯⋯⋯⋯..438.2.1 准备⋯⋯⋯⋯⋯⋯⋯⋯⋯⋯⋯⋯⋯⋯⋯⋯⋯⋯⋯⋯⋯⋯⋯⋯⋯⋯⋯⋯⋯⋯⋯.439.1 血氧饱和度监护说明⋯⋯⋯⋯⋯⋯⋯⋯⋯⋯⋯⋯⋯⋯⋯⋯⋯⋯⋯⋯⋯⋯⋯⋯⋯..549.2 血氧饱和度监护操作方法⋯⋯⋯⋯⋯⋯⋯⋯⋯⋯⋯⋯⋯⋯⋯⋯⋯⋯⋯⋯⋯⋯⋯..56 8.2.2 安装心电导联⋯⋯⋯⋯⋯⋯⋯⋯⋯⋯⋯⋯⋯⋯⋯⋯⋯⋯⋯⋯⋯⋯⋯⋯⋯⋯⋯.448.3 心电图菜单⋯⋯⋯⋯⋯⋯⋯⋯⋯⋯⋯⋯⋯⋯⋯⋯⋯⋯⋯⋯⋯⋯⋯⋯⋯⋯⋯⋯⋯..478.4 心电报警信息与提示信⋯⋯⋯⋯⋯⋯⋯⋯⋯⋯⋯⋯⋯⋯⋯⋯⋯⋯⋯⋯⋯⋯⋯⋯..498.5 呼吸测量⋯⋯⋯⋯⋯⋯⋯⋯⋯⋯⋯⋯⋯⋯⋯⋯⋯⋯⋯⋯⋯⋯⋯⋯⋯⋯⋯⋯⋯⋯..518.6 RESP 报警信息与提示信息⋯⋯⋯⋯⋯⋯⋯⋯⋯⋯⋯⋯⋯⋯⋯⋯⋯⋯⋯⋯⋯..⋯..528.7 维护与清洁⋯⋯⋯⋯⋯⋯⋯⋯⋯⋯⋯⋯⋯⋯⋯⋯⋯⋯⋯⋯⋯⋯⋯⋯⋯⋯⋯⋯⋯..53第九章血氧饱和度(SPO2)⋯⋯⋯⋯⋯⋯⋯⋯⋯⋯⋯⋯⋯⋯⋯⋯⋯⋯⋯⋯⋯⋯⋯⋯ (54)9.3 血氧饱和度监护测量限制⋯⋯⋯⋯⋯⋯⋯⋯⋯⋯⋯⋯⋯⋯⋯⋯⋯⋯⋯⋯⋯⋯⋯..579.4 血氧饱和度菜单⋯⋯⋯⋯⋯⋯⋯⋯⋯⋯⋯⋯⋯⋯⋯⋯⋯⋯⋯⋯⋯⋯⋯⋯⋯⋯⋯..599.5 血氧饱和度报警信息⋯⋯⋯⋯⋯⋯⋯⋯⋯⋯⋯⋯⋯⋯⋯⋯⋯⋯⋯⋯⋯⋯⋯⋯⋯..639.6 维护与清洁⋯⋯⋯⋯⋯⋯⋯⋯⋯⋯⋯⋯⋯⋯⋯⋯⋯⋯⋯⋯⋯⋯⋯⋯⋯⋯⋯⋯⋯..61第十章体温(TEMP )⋯⋯⋯⋯⋯⋯⋯⋯⋯⋯⋯⋯⋯⋯⋯⋯⋯⋯⋯⋯⋯⋯⋯⋯⋯⋯⋯.6210.1 体温监护说明⋯⋯⋯⋯⋯⋯⋯⋯⋯⋯⋯⋯⋯⋯⋯⋯⋯⋯⋯⋯⋯⋯⋯⋯⋯⋯⋯⋯6 210.2 体温菜单⋯⋯⋯⋯⋯⋯⋯⋯⋯⋯⋯⋯⋯⋯⋯⋯⋯⋯⋯⋯⋯⋯⋯⋯⋯⋯⋯⋯⋯⋯6 210.3 体温报警信息与提示信息⋯⋯⋯⋯⋯⋯⋯⋯⋯⋯⋯⋯⋯⋯⋯⋯⋯⋯⋯⋯⋯⋯⋯6310.4 维护与清洁⋯⋯⋯⋯⋯⋯⋯⋯⋯⋯⋯⋯⋯⋯⋯⋯⋯⋯⋯⋯⋯⋯⋯⋯⋯⋯⋯⋯⋯64第十一章无创血压(NIBP )⋯⋯⋯⋯⋯⋯⋯⋯⋯⋯⋯⋯⋯⋯⋯⋯⋯⋯⋯⋯⋯⋯⋯⋯⋯.6511.1 无创血压监护说明⋯⋯⋯⋯⋯⋯⋯⋯⋯⋯⋯⋯⋯⋯⋯⋯⋯⋯⋯⋯⋯⋯⋯⋯⋯⋯6 511.2 无创血压监护操作方法⋯⋯⋯⋯⋯⋯⋯⋯⋯⋯⋯⋯⋯⋯⋯⋯⋯⋯⋯⋯⋯⋯⋯⋯6 511.2.1 NIBP 测量⋯⋯⋯⋯⋯⋯⋯⋯⋯⋯⋯⋯⋯⋯⋯⋯⋯⋯⋯⋯⋯⋯⋯⋯⋯⋯⋯⋯ (65)11.2.2 NIBP 参数设置与调整⋯⋯⋯⋯⋯⋯⋯⋯⋯⋯⋯⋯⋯⋯⋯⋯⋯⋯⋯⋯⋯⋯⋯ (68)11.3 无创血压菜单⋯⋯⋯⋯⋯⋯⋯⋯⋯⋯⋯⋯⋯⋯⋯⋯⋯⋯⋯⋯⋯⋯⋯⋯⋯⋯⋯⋯6911.4 NIBP 报警信息与提示信息⋯⋯⋯⋯⋯⋯⋯⋯⋯⋯⋯⋯⋯⋯⋯⋯⋯⋯⋯⋯⋯⋯..7211.5 维护与清洁⋯⋯⋯⋯⋯⋯⋯⋯⋯⋯⋯⋯⋯⋯⋯⋯⋯⋯⋯⋯⋯⋯⋯⋯⋯⋯⋯⋯⋯75附录I 附件规格. ⋯⋯⋯⋯⋯⋯⋯⋯⋯⋯⋯⋯⋯⋯⋯⋯⋯⋯⋯⋯⋯⋯⋯⋯⋯⋯⋯⋯⋯⋯⋯⋯..76I.1 ECG 附件⋯⋯⋯⋯⋯⋯⋯⋯⋯⋯⋯⋯⋯⋯⋯⋯⋯⋯⋯⋯⋯⋯⋯⋯⋯⋯⋯⋯⋯⋯76I.2 SPO2 附件⋯⋯⋯⋯⋯⋯⋯⋯⋯⋯⋯⋯⋯⋯⋯⋯⋯⋯⋯⋯⋯⋯⋯⋯⋯⋯⋯⋯⋯..76I.3 TEMP 附件⋯⋯⋯⋯⋯.⋯⋯⋯⋯⋯⋯⋯⋯⋯⋯⋯⋯⋯⋯⋯⋯⋯⋯⋯⋯⋯⋯⋯76I.4 NIBP 附件⋯⋯⋯⋯⋯⋯⋯⋯⋯⋯⋯⋯⋯⋯⋯⋯⋯⋯⋯⋯⋯⋯⋯⋯⋯⋯⋯⋯⋯ (77)附录II 产品规格. ⋯⋯⋯⋯⋯⋯⋯⋯⋯⋯⋯⋯⋯⋯⋯⋯⋯⋯⋯⋯⋯⋯⋯⋯⋯⋯⋯⋯⋯⋯⋯⋯..78 II.1 监护仪类型⋯⋯⋯⋯⋯⋯⋯⋯⋯⋯⋯⋯⋯⋯⋯⋯⋯⋯⋯⋯⋯⋯⋯⋯⋯⋯⋯⋯⋯..78 II.2 监护仪规格⋯⋯⋯⋯⋯⋯⋯⋯⋯⋯⋯⋯⋯⋯⋯⋯⋯⋯⋯⋯⋯⋯⋯⋯⋯⋯⋯⋯⋯..78 II.2.1 监护仪尺寸和重量⋯⋯⋯⋯⋯⋯⋯⋯⋯⋯⋯⋯⋯⋯⋯⋯⋯⋯⋯⋯⋯⋯⋯⋯⋯.78 II.2.2 工作环境⋯⋯⋯⋯⋯⋯⋯⋯⋯⋯⋯⋯⋯⋯⋯⋯⋯⋯⋯⋯⋯⋯⋯⋯⋯⋯⋯⋯⋯.78 II.2.3 显示信息⋯⋯⋯⋯⋯⋯⋯⋯⋯⋯⋯⋯⋯⋯⋯⋯⋯⋯⋯⋯⋯⋯⋯⋯⋯⋯⋯⋯⋯.78 II.2.4 电池⋯⋯⋯⋯⋯⋯⋯⋯⋯⋯⋯⋯⋯⋯⋯⋯⋯⋯⋯⋯⋯⋯⋯⋯⋯⋯⋯⋯⋯⋯⋯.78 II.2.5 记录仪⋯⋯⋯⋯⋯⋯⋯⋯⋯⋯⋯⋯⋯⋯⋯⋯⋯⋯⋯⋯⋯⋯⋯⋯⋯⋯⋯⋯⋯⋯.78 II.2.6 回顾⋯⋯⋯⋯⋯⋯⋯⋯⋯⋯⋯⋯⋯⋯⋯⋯⋯⋯⋯⋯⋯⋯⋯⋯⋯⋯⋯⋯⋯⋯⋯.79 II.3ECG 规格⋯⋯⋯⋯⋯⋯⋯⋯⋯⋯⋯⋯⋯⋯⋯⋯⋯⋯⋯⋯⋯⋯⋯⋯⋯⋯⋯⋯⋯⋯.79 II.3.1 导联配置⋯⋯⋯⋯⋯⋯⋯⋯⋯⋯⋯⋯⋯⋯⋯⋯⋯⋯⋯⋯⋯⋯⋯⋯⋯⋯⋯⋯⋯.79 II.3.2 增益⋯⋯⋯⋯⋯⋯⋯⋯⋯⋯⋯⋯⋯⋯⋯⋯⋯⋯⋯⋯⋯⋯⋯⋯⋯⋯⋯⋯⋯⋯⋯.79 II.3.3 心率⋯⋯⋯⋯⋯⋯⋯⋯⋯⋯⋯⋯⋯⋯⋯⋯⋯⋯⋯⋯⋯⋯⋯⋯⋯⋯⋯⋯⋯⋯⋯.79 II.3.4 灵敏度⋯⋯⋯⋯⋯⋯⋯⋯⋯⋯⋯⋯⋯⋯⋯⋯⋯⋯⋯⋯⋯⋯⋯⋯⋯⋯⋯⋯⋯⋯.79 II.3.5 输入阻抗⋯⋯⋯⋯⋯⋯⋯⋯⋯⋯⋯⋯⋯⋯⋯⋯⋯⋯⋯⋯⋯⋯⋯⋯⋯⋯⋯⋯⋯.79 II.3.13 校准信号⋯⋯⋯⋯⋯⋯⋯⋯⋯⋯⋯⋯⋯⋯⋯⋯⋯⋯⋯⋯⋯⋯⋯⋯⋯⋯⋯⋯⋯.80 II.4 呼吸规格⋯⋯⋯⋯⋯⋯⋯⋯⋯⋯⋯⋯⋯⋯⋯⋯⋯⋯⋯⋯⋯⋯⋯⋯⋯⋯⋯⋯⋯80 II.4.1 测量方式⋯⋯⋯⋯⋯⋯⋯⋯⋯⋯⋯⋯⋯⋯⋯⋯⋯⋯⋯⋯⋯⋯⋯⋯⋯⋯⋯⋯⋯.80 II.4.2 呼吸阻抗检测范围⋯⋯⋯⋯⋯⋯⋯⋯⋯⋯⋯⋯⋯⋯⋯⋯⋯⋯⋯⋯⋯⋯⋯⋯⋯.80II.3.6 带宽⋯⋯⋯⋯⋯⋯⋯⋯⋯⋯⋯⋯⋯⋯⋯⋯⋯⋯⋯⋯⋯⋯⋯⋯⋯⋯⋯⋯⋯⋯⋯.79 II.3.7 共模抑制比⋯⋯⋯⋯⋯⋯⋯⋯⋯⋯⋯⋯⋯⋯⋯⋯⋯⋯⋯⋯⋯⋯⋯⋯⋯⋯⋯⋯.79 II.3.8 电极极化电压范围⋯⋯⋯⋯⋯⋯⋯⋯⋯⋯⋯⋯⋯⋯⋯⋯⋯⋯⋯⋯⋯⋯⋯⋯⋯.79 II.3.9 起搏脉冲检测⋯⋯⋯⋯⋯⋯⋯⋯⋯⋯⋯⋯⋯⋯⋯⋯⋯⋯⋯⋯⋯⋯⋯⋯⋯⋯⋯.79 II.3.10 起搏脉冲抑制⋯⋯⋯⋯⋯⋯⋯⋯⋯⋯⋯⋯⋯⋯⋯⋯⋯⋯⋯⋯⋯⋯⋯⋯⋯⋯⋯.79 II.3.11 基线恢复时间⋯⋯⋯⋯⋯⋯⋯⋯⋯⋯⋯⋯⋯⋯⋯⋯⋯⋯⋯⋯⋯⋯⋯⋯⋯⋯⋯.79 II.3.12 信号范围⋯⋯⋯⋯⋯⋯⋯⋯⋯⋯⋯⋯⋯⋯⋯⋯⋯⋯⋯⋯⋯⋯⋯⋯⋯⋯⋯⋯⋯.79II.4.3 基阻抗范围⋯⋯⋯⋯⋯⋯⋯⋯⋯⋯⋯⋯⋯⋯⋯⋯⋯⋯⋯⋯⋯⋯⋯⋯⋯⋯⋯⋯.80 II.4.4 带宽⋯⋯⋯⋯⋯⋯⋯⋯⋯⋯⋯⋯⋯⋯⋯⋯⋯⋯⋯⋯⋯⋯⋯⋯⋯⋯⋯⋯⋯⋯⋯.80 II.4.5 呼吸率⋯⋯⋯⋯⋯⋯⋯⋯⋯⋯⋯⋯⋯⋯⋯⋯⋯⋯⋯⋯⋯⋯⋯⋯⋯⋯⋯⋯⋯⋯.80 II.4.6 窒息报警⋯⋯⋯⋯⋯⋯⋯⋯⋯⋯⋯⋯⋯⋯⋯⋯⋯⋯⋯⋯⋯⋯⋯⋯⋯⋯⋯⋯⋯.80II.5 SPO2 规格⋯⋯⋯⋯⋯⋯⋯⋯⋯⋯⋯⋯⋯⋯⋯⋯⋯⋯⋯⋯⋯⋯⋯⋯⋯⋯⋯⋯.80. ⋯II.5.1 血氧饱和度⋯⋯⋯⋯⋯⋯⋯⋯⋯⋯⋯⋯⋯⋯⋯⋯⋯⋯⋯⋯⋯⋯⋯⋯⋯⋯⋯⋯.80 II.5.2 脉率⋯⋯⋯⋯⋯⋯⋯⋯⋯⋯⋯⋯⋯⋯⋯⋯⋯⋯⋯⋯⋯⋯⋯⋯⋯⋯⋯⋯⋯⋯⋯.80II.6 TEMP 规格⋯⋯⋯⋯⋯⋯⋯⋯⋯⋯⋯⋯⋯⋯⋯⋯⋯⋯⋯⋯⋯⋯⋯⋯⋯⋯⋯⋯⋯.80 II.6.1 适用温度传感器⋯⋯⋯⋯⋯⋯⋯⋯⋯⋯⋯⋯⋯⋯⋯⋯⋯⋯⋯⋯⋯⋯⋯⋯⋯⋯.80 II.6.2 通道数⋯⋯⋯⋯⋯⋯⋯⋯⋯⋯⋯⋯⋯⋯⋯⋯⋯⋯⋯⋯⋯⋯⋯⋯⋯⋯⋯⋯⋯⋯.80 II.6.3 测量⋯⋯⋯⋯⋯⋯⋯⋯⋯⋯⋯⋯⋯⋯⋯⋯⋯⋯⋯⋯⋯⋯⋯⋯⋯⋯⋯⋯⋯⋯⋯.80II.7 NIBP 规格⋯⋯⋯⋯⋯⋯⋯⋯⋯⋯⋯⋯⋯⋯⋯⋯⋯⋯⋯⋯⋯⋯⋯⋯⋯⋯⋯⋯⋯..80 II.7.1 测量方式⋯⋯⋯⋯⋯⋯⋯⋯⋯⋯⋯⋯⋯⋯⋯⋯⋯⋯⋯⋯⋯⋯⋯⋯⋯⋯⋯⋯⋯.80 II.7.2 工作模式⋯⋯⋯⋯⋯⋯⋯⋯⋯⋯⋯⋯⋯⋯⋯⋯⋯⋯⋯⋯⋯⋯⋯⋯⋯⋯⋯⋯⋯.80 II.7.3 自动测量模式的测量间隔时间⋯⋯⋯⋯⋯⋯⋯⋯⋯⋯⋯⋯⋯⋯⋯⋯⋯⋯⋯⋯.80 II.7.4 连续测量模式的测量时间⋯⋯⋯⋯⋯⋯⋯⋯..⋯⋯⋯⋯⋯⋯⋯⋯⋯⋯⋯⋯⋯ (81)II.7.5 脉率范围⋯⋯⋯⋯⋯⋯⋯⋯⋯⋯⋯⋯⋯⋯⋯⋯⋯⋯⋯⋯⋯⋯⋯⋯⋯⋯⋯⋯⋯.81 II.7.6 测量范围和精度⋯⋯⋯⋯⋯⋯⋯⋯⋯⋯⋯⋯⋯⋯⋯⋯⋯⋯⋯⋯⋯⋯⋯⋯⋯⋯.81 II.6.7 过压保护⋯⋯⋯⋯⋯⋯⋯⋯⋯⋯⋯⋯⋯⋯⋯⋯⋯⋯⋯⋯⋯⋯⋯⋯⋯⋯⋯⋯⋯.81责任声明本公司对于本手册的错误、安装错误、操作错误不作任何形式的担保,对于偶发或必然损坏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监护仪报警管理制度

监护仪报警管理制度

监护仪报警管理制度
1.目的: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关注病人病情变化,发现及处理突发危及生命的事件。

2.报警范围设置原则: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报警范围并及时调整,避免漏报及无效报警,满足病情
观察及诊疗的需求。

3.在备用状态时,使用监护仪自身设置的正常范围:打开电源,监护仪设置在“Profile Adult”模式下,50
次/分≤HR≤120次/分、90mmHg≤Sap≤160mmHg、90% ≤SpO2≤100% 、
8次/分≤RR≤30次/分,超出范围即自动报警。

4.在监护状态时:与医疗相结合,个性化的设置允许的最低安全范围。

1)心率:在病人实际心率值的基础上±5~20次/分。

实际心率值<60次/分 60~69次/分 70~120次/分>120次/分
85%。

二.小儿脉搏正常范围值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三.小儿血压正常平均值
血压mmHg)
公式推算(mmHg)=80+(年龄×22/3
------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监护仪的使用流程表解

监护仪的使用流程表解

监护仪的使用流程表解1. 准备工作在使用监护仪之前,您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确保监护仪已经充电,并且电量充足。

•了解监护仪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可以通过阅读监护仪的用户手册或者向专业人员咨询获得相关信息。

•检查监护仪的各个部件是否完好,并且有足够的传感器和配件。

2. 开机与关机2.1 开机使用以下步骤将监护仪开机:1.按下电源按钮并保持按压,直到监护仪的屏幕亮起。

2.屏幕亮起后,等待片刻,监护仪系统会自动进行初始化。

3.当屏幕上显示主界面时,说明监护仪已经成功开机。

2.2 关机使用以下步骤将监护仪关机:1.在主界面上,找到关机按钮或者设置按钮。

2.点击关机按钮,确认关闭监护仪。

3.等待监护仪自动关机,并确保屏幕上没有显示任何内容后,即可安全断开电源。

3. 监护仪的基本设置在使用监护仪之前,您需要进行一些基本的设置以确保监护仪适应您的使用需求。

3.1 语言设置1.进入监护仪的设置界面。

2.找到语言选项,并选择您需要的语言。

3.确认设置,并返回主界面。

3.2 时间设置1.进入监护仪的设置界面。

2.找到时间选项,并设置当前时间。

3.确认设置,并返回主界面。

3.3 报警设置1.进入监护仪的设置界面。

2.找到报警选项,并根据需要设置相关参数,如报警音量、报警灯等。

3.确认设置,并返回主界面。

4. 监护仪的使用流程4.1 将传感器连接到患者1.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相应的传感器,并检查传感器的完好性。

2.将传感器连接到患者的身体部位,如心电图传感器需贴于胸前、血氧传感器需贴于手指等。

3.确保传感器连接牢固,并且传感器与患者的血液流通或呼吸畅通。

4.2 开始监护1.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相应的监护模式,如心电图监护、血氧监护等。

2.进入相应的监护界面,并确认相关参数的准确性。

3.点击开始监护按钮,开始对患者进行监护。

4.3 监护数据的记录和保存1.在监护过程中,监护仪将实时显示患者的监护数据。

2.可以将监护数据记录下来以备后续查询或者分享。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仪器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仪器的合理使用与管理

收稿日期:2009-03-2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仪器的合理使用与管理谭启明(解放军252医院 儿科,河北保定071000)1中图分类号2R1971391文献标识码2C1文章编号21002-2376(2009)07-0049-021摘 要2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逐渐建立、扩大并成规模,为围产期新生儿的诊治与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

NICU 是高危儿集中收治的病房,配备了最先进的监测与治疗仪器,用于对高危儿的全身监测与生命支持。

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随时判断高危儿的病情变化,为医生提供准确的数据与医学信息,以便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医疗和护理措施,必要时给予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生命支持,以达到挽救高危儿的生命,使其能转危为安的临床效果。

所以,在NIC U 各种仪器的正确管理和合理使用过程中每个步骤和细节都非常重要。

本文从仪器的正确使用;仪器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方法得当,使仪器的完好率达100%,保证了临床的使用。

1关键词2NICU;管理;仪器的合理使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简称NIC U)仪器设备种类多,功能全,精密化、智能化程度高,价格昂贵,操作细致、复杂,如不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容易造成故障或损坏,关键时刻可能延误抢救、治疗,所以NIC U 各种仪器的正确使用和管理至关重要。

我院NICU 配有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仪、呼吸监护仪、输液泵、注射泵、血气分析仪、微量血测胆红素仪、微量血糖仪、呼吸机、耳声发射仪、CPAP 机、婴儿培养暖箱、开放暖箱、经皮测胆红素仪、氧浓度测定仪等仪器设备。

通过质量控制管理小组的总结、讨论,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管理制度,使仪器的完好率达100%,保证了临床的使用。

现介绍如下。

1 仪器的正确使用NICU 所有仪器价格昂贵,精密化、智能化程度高,正确使用仪器是仪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仪器不是专人使用,而是在班护士随时使用,保证治疗或抢救的不间断,从而会出现使用后不同程度的损坏或故障。

监护仪

监护仪
目录
工作原理
主机由各种传感器物理模块和计 算机系统构成,负责信号检测和处理, 包括信号模拟处理、数字处理及信息 输出,是监护仪的核心。
目录
二、监护仪的结构(正面)
信息区 参数区 波形区
电源开关 POWER
充电灯 CHARGE
操作菜单栏
二、监护仪的结构(左侧面)
ECG接口
TEMP接口
NIBP接口
日常管理
1.监护仪属于贵重设备,须安全管理。
2.导联线、各种传感器及其它配件须定 期检查,确保完好无损,随时可用。 3.备用状态的监护仪应定期开机检测。 4.发现故障应及时排除或报修。 5.做好详细地使用与维护工作记录。
维护保养
各种传感器的维护保养: 1.存放于取用方便的固定位置。 2.收藏导联线不能打折、压力传感器和血氧饱和 度探头不能受压。 3.无创血压计袖带,当没有捆绑患者手臂时,不 能启动主机进行无创血压测量。
概 述
多参数监护仪(MultiparameterMonitor)的基本功能包括心电、呼吸、
无创血压、血氧饱度监测等4项。
同时,又可根据临床需要,再选择
配置有创压力、心输出量、脑电图、体
温等监测功能。
目录
适应证与使用范围
1.适应证:当患者出现重要器官功能 障碍,尤其是心、肺功能障碍,生命体征 不稳定时需要监护。 2.适用范围: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 抢救室,及其它需要长时间监测患者生理 参数的场合。 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与其它监护仪及 中央监护站一起联网构成中央监护系统。
应用方法
(一)心电 1.心电图:监护仪可以对心电图 进行实时、连续的监测。其工作原理 是通过一次性电极采集心脏生物电信 号,经由导联线将信号输入监护仪进 行处理,然后将图形显示在屏幕上。 2.心率:监护仪的计算机根据检 测到的心电图R波间期计算出心率,并 以数字形式在屏幕上显示。

监护仪报警管理规定

监护仪报警管理规定

监护仪报警管理制度一、设置目的1、保证患者的安全.2、减少护士的工作风险,及时发现病人的异常生命体征.3、使监护仪物尽其用,更加准确的反应出病人的病情变化.二、报警信息显示1、报警种类:红色报警:为最高级别的报警,包括心搏停止、窒息、室颤、室速、压力监测连接中断.黄色报警:分为三种,一种为黄色心律失常报警;一种为黄色超出数据上下限设定范围的报警;一种为技术报警,如导联脱落、脉搏血氧饱和度探头接触不良等.2、报警触发后会有报警信息的显示:(1)屏幕顶端显示具体信息:红色报警(信息前显示XXX)及黄色报警(信息前显示XXX)显示在屏幕右上角、技术报警显示在屏幕左上角.(2)屏幕上该数据闪烁.(3)相应指示灯亮:红色、黄色.(4)报警声音响起:红色报警音调较高,每秒钟重复一次.黄色报警音调较低,每2秒钟重复一次.3、报警关闭时,屏幕上会显示:相应参数旁边出现打叉的警铃,不再有任何报警仍会在屏幕上显示,只是没有声音.4、报警消音时(按silence/reset键以后),屏幕上报警声音、指示灯均消失,信息显示及数字闪烁仍然存在,一旦正常,可自动复位.三、设置原则1、不是设置正常范围,而是设置安全范围.2、根据患者前一日24小时的生命体征波动范围、病情的动态变化及医嘱进行设置.3、报警上下限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4、在晨交班时,由交班者报告生命体征的范围,接班者按要求调节报警上下限.5、异常范围的设置要与医生及时联系.6、常规必须把报警处于开通状态的数据包括:心率、心律失常分析、血压、指脉氧饱和度、呼吸,其他数据根据具体情况及医生要求.7、可以关闭除心率/心律报警外的情况:患者处于临终状态,家属要求放弃抢救及治疗.四、设置要求1、心率设置(1)正常范围:患者前24小时心率处于在正常范围中间段区间(65—95次/分),且目前病情平稳,报警上下限的设置为上限100次/分;下限60次/分.(2)正常临界范围:患者前24小时心率处于正常临界范围时,且目前病情平稳,报警上下限的设置如下:临近60次/分时,上限设为100次/分;下限设为递减10%-20%(根据病人的病情设定);临近100次/分时,下限为60次/分;上限设为递增10%-20%(根据病人的病情设定).(3)异常范围:患者前24小时心率超出正常范围:低于正常范围者,上限设置依据24小时波动增加10-20%,下限递减10%(但极限不低于45次/分,且及时与医生沟通,高度关注患者).高于正常范围者,下限设置依据24小时波动递减10-20%,上限递增10%(但极限不高于150次/分,且及时与医生沟通共同商榷决定).2、血压设置1正常范围:患者前24小时血压处于正常范围,报警上下限的设置为:收缩压上限140mmHg,下限90mmHg;舒张压上限90mmHg,下限60mmHg.2异常范围:上下限报警设置依据前24小时波动为基线,上下增减10-20%.收缩压上限极限不高于180mmHg,下限不低80mmHg;舒张压上限不超过110,下限不低40mmHg.同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共同商榷决定.3、血氧设置1正常范围:上限100%,下限95%.2异常情况:必须与医生共同商榷决定.4、呼吸设置1正常范围:上限30次/分,下限10次/分.2异常情况:必须与医生共同商榷决定.5、报警音量设定根据周围环境设定,要求音量必须设定至相邻的人员在正常状态下能够听到,建议报警音量晚上适当调低,白天适当调高.四、报警管理1、报警发生后,护士应及时处理,分析引起报警原因,如经过护理上的处理报警仍持续存在,应该及时与医生联系.2、对于恶性心律失常报警,应立即与主管医生或值班医生联系,这些心律失常有:室颤/室速、心搏停止、室早频发、室早呈联律、短串室速、成对室早、室早R-ON-T、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以及起搏器工作异常的心律.3、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工作,讲解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恐惧心理.五、下附各年龄期儿童生命体征正常参考值及报警限值1、小儿呼吸正常范围值2、小儿脉搏正常范围值3、小儿血压正常平均值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版)简版

多参数监护仪临床警报管理实践指南(2020版)简版

38(10):59-61.[15] 国家统计局.2017中国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16] 李万玖,黄惠根,陈星伟,等.广东省临床护士针刺伤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护理学杂志,2020,35(3):56-59.[17] 杨冰,张敏,李文捷,等.2000-2016年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及防控措施落实情况汇总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8,18(4): 476-482.[18] 游静.我国医务人员薪酬水平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中国卫生经济,2018,37 (8):17-21.[19] 黄丽芳,吴圣佳,周洁.灼伤整形科护士职业安全感现状调查及其影响因素.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4):61-63,70.[20] 董旭,王亚亚,王丽敏,等.护士感知的三级医院科室医护合作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0):1477- 1481.[21] Cummings GG, Tate K, Lee S, et al.Leadership styles and outcome patterns for the nursing workforce and work environment: a systematic review. Int J Nurs Stud, 2018(85):19-60.[22] Luck L, Jackson D, Usher K. STAMP:components of observable behaviour that indicate potential for patient violence in emergency departments. J Adv Nurs, 2007, 59(1):11-19.[23] National Observatory of Aggressions toPhysicians (ONAM) Workgroup.National report on aggressions to physicians in Spain 2010-2015: violence in the workplace-ecological study. BMC Res Notes, 2018,11(1):347.[24] Sui G,Liu G,Jia L,et al. Associations ofworkplace violence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burn-out among doctors in Liaoning, China: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MJ Open, 2019,9(5): e024186.[25] 李拴荣,张秀丽,张军.精神科护士受患者暴力伤害后的情感体验及应对策略.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3):297-300.[26] 王玮,邬智伟,岳文丽,等.河南省不同等级医院医患关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6,33(1):19-21.[收稿日期:2020-10-10][修回日期:2021-01-10](编辑:陈桂英 英文编辑:宋敏)作者单位: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湘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JBI 湘雅循证实践与健康卫生保健创新中心,410008 长沙市作者简介:岳丽青,博士,硕士生导师,护理部主任,E-mail:**************[摘 要] 警报管理目前已成为国内外患者安全管理的重要主题,在临床使用的仪器中多参数监护仪警报事件发生率最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宁市人民医院
监护仪管理办法
一、所有护理人员均应具备识别主要警报信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二、报警系统供应商应每年检修校正一次,每3个月设备科工程师进行检修一次。

三、监护仪报警音量根据科室的具体情况设置,使护理人员能够听到报警声。

四、报警音出现5秒内护理人员必须进行处理,先按“静音、消音”键,使其静音,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如果病情需要重新调整报警界限,根据情况做相应处理。

五、交接班时,要查看上一班的主要报警信息,并注意观察该项体征变化情况。

六、检查指端挤压情况,每4小时将指端SaO2传感器更换到对侧。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安宁市人民医院医教科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