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核算之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研究

合集下载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作者:韩艳徐永利来源:《活力》2010年第08期[关键词]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一、对收益的理解不同利润表债务法下,会计目标是为评价企业受托责任提供信息,由此决定了财务会计报告的重心是反映己实现收入、费用的利润表。

利润表债务法依据“收入/费用”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对未来的影响看做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强调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并将这些差异的未来纳税影响额确认为一项资产和负债。

二、调整递延所得税余额的方法不同利润表债务法下,税率变动时向前追溯调整,对递延税款采用现行税率调整,不考虑以后年度预期税率的变化,体现了重视历史信息的思想。

调整的原因是,利润表债务法把本期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分配到以后各期,税率变更时需调整递延税款账面余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税率变动时向后调整,采用整个差异转回年度内的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两个账户余额进行调整,使其所反映的纳税影响与今后的与纳税有关的现金流量更相关,说明其更重视未来信息。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把按预计转回年度内所得税率计算的纳税影响数,作为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方法。

三、分析和核算程序不同利润表债务法是以利润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会计与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些差异对未来的影响看做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

在利润表债务法下,利润表项目直接确认,资产负债表项目间接确认,即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纳税款之差额,倒计出本期发生或转回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析

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析

对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探析2007年新实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废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新方法与原采用的三种方法完全不同。

本文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产生的根源、理论基础、在我国全面推行的理由及其优点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以加强对资产负债表内涵的理解。

标签:所得税会计资产负债表观资产负债表债务法2007年新实施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废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损益表债务法,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对于广大会计人员来说,弃用使用多年的熟悉的核算方法而采用全新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很多人心存疑惑,为什么要使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原方法相比它有什么优越性?等等。

相对原有的几种所得税核算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增多,细节规定增多,运用及理解难度都加大了。

如果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理解不够透彻,就有可能感觉比较难掌握该方法。

本文就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产生原因、理论基础、在我国推行的理由、优点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产生根源分析会计准则与所得税法的目标和要求是不同的。

会计准则的目的是规范企业的对外财务报告,以便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情况。

税法是以课税为直接目的,强调公平与效率,具有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公平社会财富的分配等功能。

所得税的缴纳金额应以税法为依据计算确定,但同时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应以会计准则为依据。

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导致了所得税会计的产生。

为服务于财务会计的目标,对于所得税会计,需要处理以下几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是否确认所得税的会计影响。

根据税法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根据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会计利润是存在差异的,根据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每期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应与会计利润存在配比关系,但缴税是按税法所确定的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则该部分所得税差异所造成的会计影响应予以考虑。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则可产生所得税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一是应付税款法,二是纳税影响会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资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与 损 益 表 债 务 法 的 比较 分 析
许 芳 伍光 磊
(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 长沙 4 0 0 ) 125
【 摘 要 】 资产 负债表债务 法和损益表债务 法同属 于所得税会 计 中纳税 影响会计 处理方 式 中的债 务 法, 两
者主要在 递延观 、收益观 、处理依据 、分析方 法和 确认报表 项 目程序 等方 面存在 明显 区别。基
费用 ( 包括所得 税费 用) 不仅 符 合资 产 负债 表 复位 的潮
流以及财务会计概 念框 架 ,而且 克 服 了 “ 比原 则 有 时 配 不能为何时确认 费用提供 有用 的标 准 ”这 一 缺陷 。还 有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 “ 资产/ 负债 ”定 义 收益 ,有助 于 对 企业在报告 日的财务 状况 和 未来 现金 流 量做 出恰 当评 价 ,提高预测的价值。 三 、账务处理依据的差异不 同 损益 表债务法账务处理依据 的是时间性差异 ,资产 负 债表 债务 法则是根据暂时性差异进 行账务处理 。时间性差 和贷方余额分别代表预付税款和应付税款 ,在资产负债表 上作为 一个 独 立 项 目反 映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则 采 用 异 和暂时性差异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 1 、两者 的着眼点不同。时间性差异着 眼点是损益 表 , “ 递延 所得税资产” 和 “ 递延所得税 负债 ”概 念 ,将 “ 递 延税款 ” 的外 延大 大扩 展 ,并且更 具 现实 意义 。在 资产 是从 损益表项 目收入和费用 的会计 确认标准与税 法确认标 负债表 中 , 所得税 资产和所得税负债应 当与 其他 资产和 负 准的差异来考虑 的,所反映 的是 当期 差异 ;而暂 时性差异
维普资讯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研究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研究

的应付税款 法和纳税影 响会计 法。虽然纳税 影响会计 法中 的债 务 法相对于应 付税款法和纳税 影响会计法 中的递延法在 理论上更 具 有说服力 , 但是 由于其仍然通过 收入和费用要素 考察所得 税问题 ,
因而可将其称 为利润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 务法从暂 时性差额 产生 的本质 出发分 析暂 时性差 异产生 的原 因以及对期 末 资产 、 负
债的影响 , 并将其确 认为递延所得税 负债或递延所 得税资产 , 而利 润表债务法 将时 间性差额 对未来 所得税 的影 响确 认 为递延税 款。
我国允许会计与税 法相分离 ,税前会计 利润与应税 所得之 间必然 存在着差异 , 并且 这种 差异随着我 国改革的不断深 入而越来 越大。
因此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理论 上的成熟 性使得其在 实践上更 具有
优越性 。
是用“ 动” 立场考察所 得税 问题 , 运 的 因为 收入和 费用是 “ 流量 ” 指 标; 资产 负债 表债 务法是 用“ 静止” 的立场 考察所得税 问题 , 因为资
产 和负债是 “ 存量 ” 指标 。运 动是绝对的 , 静止 是相对 的 , 但是绝 对
出递 延所 得税资产 、 延所得税负债余 额 。 递 能够直 接反映其对 未来 的影响 , 资产 负债表债务 法的眼光放在 “ 在和将来 ” 因此其理 论 现 ,
基础是典型 的“ 资产 负债观 ” 。
主权益 , 它是要求保全 的对 象。在一般情况 下 , 如果税 法与会计 确
布和 实施 , 是我国会计 改革路 上一个新 的里 程碑 , 中所得税 会计 其 准 则格 外 引人 注意 。《 得税 会计 准 则》 接借 鉴 《 所 直 国际会 计 准 则——所 得税》 的思想 , 引入计 税基础 和暂 时性差 异等重 要概念 ,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比较分析
维普资讯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利润表债务法 比较 分析
吉 林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会 计学院 吉 林 大 学 管 理 学 院
【 摘
王爱群 王艺霖 叶兴宽
要 】本文对新 旧会计 准则( 制度 ) 了对比研 究 , 作 在借鉴 、 总结前人研 究成果的基础上 , 对资产 负债表 债务洪 与利 润表债务法作
要求收益的确认与计量都 要服 从资产 负债 表中资产 、 负债会计概念 的要求。资产负债 表债务 法适应这一收益观 ,资产或负债账 面金额 与其计税基础之 间的差异乘 以税率
直接形 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 负债 的期末余
利润表债 务法体现 了利润表观 ;资产 负债 表债 务法体现 了资产 负债 表观 。利润
表观 , 收入 /费用观” 义收益 , 用“ 定 强调 收
益是 收入和费用的配 比。利润表债务 法与
额 ,而所得 税费用依据 当期应 交所得 税和

‘ . . . . — ‘ ‘ ‘ ‘ 址 . . . . . . . . ‘ ‘ ‘ ‘ ‘ ‘ ‘ 址
代利 润表 债 务法 ?资 产 负债 表债 务 法 又
好在 哪里 ?
法差异分析 同是作 为“ 务法 ” 原 利润 表债 务法 债 , 和 新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有 一 些 相 似 之 处—— 都确认递延项 目,且税率 发生变动 时 ,对已确认的递 延所 得税资产 和负债 进
以借 助 于指 标—— 销 售商 品提 供 劳务 收 到 的现 金 / 经营 活 动 现金 流 入 量 进行 分 析, 若该 指 标持 续 上升 , 收账 款 的增 加 应
尚属 正 常 ; ( 种 原 因可 以借 助 于 指 第 2) 标— — ( 末 总 资 产 一期 末 应 收 账 款 ) 期 / ( 初总 资产 一期 初应 收 账款 )分 析 , 期 若

所得税会计中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分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所得税会计中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的关系分析【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只分享有价值的会计实操经验,用有限的时间去学习更多的知识!
学们都能够大量的储备知识和拥有更好更大的发展。
为帮助读者理解,笔者准备举例进行解释说明。 二、所得税会计中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之间关系分析 例:某公司所得税税率为 25%,会计期末未做调整前的简易资产负债 表和利润表情况如表 1、表 2。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740)this.width=740” border=undefined> 会计是一门很基础的学科,无论你是企业老板还是投资者,无论你是 税务局还是银行,任何涉及到资金决策的部门都至少要懂得些会计知 识。而我们作为专业人员不仅仅是把会计当作“敲门砖”也就是说,不 仅仅是获得了资格或者能力就结束了,社会是不断向前进步的,具体到 我们的工作中也是会不断发展的,我们学到的东西不可能会一直有用, 对于已经舍弃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新的知识来替换它,这就是专业能力 的保持。因此,那些只把会计当门砖的人,到最后是很难在岗位上立足 的。话又说回来,会计实操经验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学到的,坚持一天 学一点,然后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缺陷,你可以针对自己的习惯 来制定自己的学习方案,只有你自己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最后希望同
一、对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分析 一般来说,原会计制度的所得税会计强调的是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利 润表债务法。这种方法的着眼点是利润表中会计确认和税法认可的企业 由于一段时期内收入、费用的入账时间不同而形成的收益差异,所反映 的内容被限定在了一段时期内,其典型表现即为税法与企业会计在折 旧、摊销等方面的区别以及税率变动带来的影响。而新会计准则中的暂 时性差异则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 之间的差异,所反映的是某一时点资产负债表要素的价值变化。因此, 新会计准则中的暂时性差异也就被进一步划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 抵扣暂时性差异。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或负债的账面价值 大于计税基础时就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在资产负债表中非流 动资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或者负债 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就产生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形成非流动负 债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由此看到,无论过去的利润表观债务法,还是新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 表观债务法,都将应缴纳的所得税单独计算,而将资产、负债的变化对 所得税费用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二者虽有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浅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浅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比较浅析一、引言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它们分别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和利润状况。

在企业的债务方面,两种报表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截然不同的。

本文将对这两种债务管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并列举一些案例加以说明。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基本概念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指企业以资产负债表作为管理企业负债的工具。

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有效的负债结构管理,降低企业的风险并为企业提供更可持续的发展。

2、管理方式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是管理企业的负债结构。

具体做法是通过精细的债务分类,确定负债的性质和来源,制定合理的偿债计划,优化资本结构,并确保能够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

这种管理方式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3、优点(1)减轻企业的经营风险通过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能够对负债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和管理,从而减轻经营风险和避免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有效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通过合理管理企业的债务结构,企业可以提高融资的能力,从而更好的推进企业的发展和扩张。

4、缺点(1)对债务的管理,使企业采取保守策略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侧重于控制企业的债务风险,因此可能会导致企业采取保守策略,错失一些良好的投资机会。

(2)对债务规模的限制过大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主要是以企业当前的负债情况为基础,对企业未来的债务情况限制力度不够,可能会限制企业的融资能力和发展空间。

三、损益表债务法1、基本概念损益表债务法是指企业以损益表作为管理企业债务的工具。

它以企业每年实现的利润状况为依据,掌握企业的债务情况,从而分析和管理企业的债务状况。

2、管理方式损益表债务法的主要管理方式是通过盈利和经营状况来评估企业的债务情况。

企业需要将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进行合理的划分,并分析每年的收入和成本,确定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3、优点(1)更加注重企业的盈利情况损益表债务法以企业的盈利情况作为衡量企业债务的依据,更能直接地反映企业现实的状况。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及与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及与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概念及与利润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取代1994年财政部发布的财会字[1994]第025号《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5年《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以及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规定,该准则对2007年或以后日期开始的会计期间有效。

旧制度要求企业采用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或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中的债务法为收益表债务法。

新准则要求企业一律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概念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

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比较分析1.利润表债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内涵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其特点是当预期税率发生变动或税基变动时,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这种方法下的所得税费用计算过程为:首先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然后再计算当期应缴所得税额,最后倒挤出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故而本期所得税费用等于本期应交所得税加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减递延所得税资产,加(或减)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时,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的调整数。

计算公式表示如下: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本期发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本期转回的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本期由于税率变动或税基变动对以前各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资产)账面余额调整数考试大论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折旧 , 而公司采用年数总和法 。 假设该公 司每年税前会计利
间性差异 的所得税影 响金额 , 在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 时需要 调整递延税款 的账 面余 额。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主要考 虑一项 资产和负债 的账 面金额 与其计税基础之 间的暂时性差异 , 先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或 递延所得税负债 , 然后倒挤 出本期 所 得税费用。
1 0 0 5
4 % 0
5确认财务报 表项 目的程序不 同。 . 在利润表债务法下 , 利 润表项 目是直接确认 , 资产负债 表项 目是 间接确认 , 即首 先 计算 出当期的所得税 费用 。 然后根据所得税费用与当期应交 所得税 的差额 , 倒挤 出本期发 生的递延 税款 。 而在 资产 负债
计税基础④ ( 账面原价一
累计暂时性 差异⑤ = 一 ( 50 20 0 150 ③ ④ 1 0 )( 0 )( 0 ) 所得税税率⑥ 应 交所得税⑦ 期初递延所得税 资产⑧ 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⑨ 3% 0 0 40 5 4% 0 40 5 80 0

4% 4 % 0 0 80 0 60 0 60 0 0
2对收益的理解不 同。 . 利润表债务法依据收入/ 费用观确
定 收 益 , 调 收 益 是 收 入 与 费 用 的 配 比 , 重 的是 收 入 与 费 强 注
会计折 旧① 税法折 旧② 账 面价值③ ( 账面原价一
累计 会 计折 旧 ) 累计 税 法折 旧 )
400 300 200 1 0 0 0 0 0 0 250 250 250 25 0 0 0 0 0
30 0 5
34 0 0
320 0
30 0 0
维普资讯
口 ・ 考 资料 参
所 得 税 核 -- 利 润 表 债 务 法 T 之 q

与 资 产 负 债 表 债 务 法 研 究
北京机 械 工业 学院 卢 静 包 育红
【 摘要 】 本文对所得税核 算的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 负 债表债务法进行 了详细的比较 , 并通过典型事项加 以说 明 , 以期
所得税 费用⑩= + 一 ⑦ ⑧ ⑨ 24 0 30 0 320 320 0 5 0 0 表2

利润表债务 法计算过程
2 01 0 正 2 0 正 02 2 0 正 03 2 0 正 04
会 计 折 旧
税 法 折 旧
40 0 0
25 0 0
30 0 0
对所得税会计准则的顺利 实施有所帮助。
【 关键词 】利润表债务法
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
比较
二、 固定资产折旧涉及 的所得税 问题
利润表 债务法是将本期 由于时间性差异产生 的影响所得
税 的金额递延 和分 配到 以后各期 , 并同时转 回原 已确认的时
例 1 某公 司 2 0 年年初购进价值 1 0 元的设备 , : 01 000万 该 资产使用期限为 4年 ( 期满无残26 0 5 0 0 0
看做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 的调整 。 资产 负债表 债务法则 以资 产 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为着 眼点 , 逐一 确认 资产和负债项
目的账 面金额与其计税基础之 间的暂 时性差 异 , 暂时性差异 所 反映的是 累计 的差额 , 而非当期的差额 。 4核算结果不 同。 于暂 时性差异 的税 收结果 , . 对 资产负债 表 债务法在其 产生 的当期就确认 为递延 所得税 资产或 递延 所 得税负债 , 并在 以后 各期转 回。 两种方 法核算下 的本期 及
25 0 0
20 0 0
25 0 0
10 0 0
25 0 0
以后各期 的递 延所得税 资产或递 延所得税 负债及 所得税 费
用的金额均不相等。
时 间性 差 异
所 得 税 税 率
( 5 0 1 0)
3 % 0
(0 ) 50
4 % 0
50 0
4 % 0
1所使 用的递延 概念 不 同。 . 利润表债 务法使 用 “ 递延税
表1

资产负偾表债务 法计算过程
2 0 正 2 0 正 2 0 正 2 0 年 01 02 03 04
款”概念 , 其借方余额 和贷方余额 分别代表预 付税款 和应 付 税款 , 资产 负债表上作 为一 个独立项 目反映 。 在 资产负债 表 债务法采用 “ 递延所得税 资产 ”和 “ 递延所得税 负债”概念 , 大大拓展了递延税款 的含义 , 更具有现实意义。
60 0 30 0 0 0 10 0 0 7 5 0 50 0 0 0 25 0 0 0 0
用在会计与税法 中确认 的差 异。 资产 负债表债务法依据 资 而 产 负债观确定收益 , 强调资产负债表是最重要 的会计报表。
3暂时性差异 的分析程序 不 同。 . 利润 表债务法 是以利润 表中的收入和费用项 目为着 眼点 , 逐一确认 收入和费用项 目 在会计 与税 法上的时间性差异 , 并将这些差 异对未来 的影响
表债 务法下 , 资产 负债 表项 目是直接确 认 , 利润表 项 目是 间 接确认 , 即首先计算 出期末递延 所得 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 负 债, 然后倒挤出本期所得税 费用。
口 ・ 6・ 会 月刊 ( 计)06J 6 财 会 20.0
所得税费用
应 交 所 得 税
240 0
28 0 5

润 为 800万元 ,0 1 0 20 年适 用所得税 税率 为 3%,0 2年改 0 20 为 4%。 0 要求 : 分别利用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计 算 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 费用。 分析计算过程 , 如表 1表 2所示 ( 、 单位 : 万元) :

利润表债 务法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