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课件32

合集下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课件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课件21

2、用最小二乘法回归泵特性方程
这里只介绍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但它并不 仅仅适用于一元线性方程,对于那些经过变量代换能够变为一 元线性方程的非线性方程,该方法同样适用。 设有几组实验数据,(x1, y1),(x2, y2),……(xn, yn),它们之间 的关系可以用线性方程y=A+Bx表示,由于实验数据不可能完 全落在直线上,故它们之间存在误差。xi点的实测值yi与计算 值的偏差为:di=yi-(A+Bxi)。


di 如果 max <2%,则说明结果满意,反之,要选用其 Hi
它方程。用上述方法求出的a、b值是唯一的。
输油泵站的工作特性 ② 求相关系数R
它表示变量x、y线性相关的程度,在实验点分布图上它表示数
据点在回归直线附近的密集程度。 若R=0,则说明x、y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
输油泵站的工作特性
长距离输油管道是耗能大户,而等温输油管道的耗能设备
主要是输油主泵,因此提高输油主泵的效率是提高等温输 油管道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如果将输油管道的输油主泵 效率由70%左右提高85%左右,输油电耗将减少17%以上。 因此,在成品油管道的日常管理中,加强对输油主泵的维 修保养,使其始终处于高效状态工作,对提高输油管道的 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输油泵站的工作特性 如果相关系数低于表中所列的及格水平,说明不能用线性方 程回归实验数据(或变换后的实验数据),应采用其它方程。 注意:计算R时要用变换后的数据。对于泵特性方程,计算 R时,式中的 xi 要用 -qi2-m代替, yi 用 Hi 代替。否则计算结果 不正确,这是因为H-q不符和线性关系,而H-q2-m却很好地 符合线性关系。
在工程实际中,一般总把那些不建设专门的加热设施的管道统称为等温输 油管道。它不考虑热损失,只考虑泵所提供的能量(压头)与消耗在摩阻 和高差上的能量(压头)相匹配(相平衡)。

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运本科毕设-输油管道初步设计

石油大学华东油气储运本科毕设-输油管道初步设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设计(论文)***输油管道初步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油气储运工程03-6班指导教师:***2007年6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管线工程全长440km,年设计最大输量为500万吨,最小输量为350万吨。

管线沿程地形较为起伏,最大高差为32m,经校核全线无翻越点;在较大输量时可热力越站,较小输量时可压力越站。

输油管采用沥青加强级外保护的防腐措施。

全线共设热泵站12座,管线埋地铺设。

管材采用 406.4×7.9,L245的直弧电阻焊钢管;采用加热密闭式输送流程,先炉后泵的工艺,充分利用设备,全线输油主泵和给油泵均采用并联方式。

加热炉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

管线上设有压力保护系统,出站处设有泄压装置,防止水击等现象,压力过大造成的危害。

首站流程包括收油、存储、正输、清管、站内循环、来油计量及反输等功能;中间站流程包括正输、反输、越站、收发清管球等功能。

采用SCADA 检测系统,集中检测、管理,提高操作的安全性和效率。

由计算分析证明该管线的运行可收到良好的效益并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管型;输量;热泵站;工艺流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ABSTRACTThe whole length of the pipeline is 440 kilometer and the terrain is plan.The maximum of transport capacity is 500 million ton per year and minimum of throughout is 350 million ton per year.The choice of main equipment and determination of station site are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every throughout. After the technical evaluation , one type of steel pipeline called L245 is select. The optimum diameter is 404.6 millimeter and the wall thicket is 7.9 millimeter.In order to reduce the loss of heat, the pipeline is buried under the ground. The pipeline is coated with 7-millimeter thick anti-corrosion asphalt layer and impressed current catholic protection to protect the pipe from corrosion.The process of transportation is pump-to-pump tight line operation. Crude oil is heated at first and the pump in each station. There are three 220D-65×10pumps are equipped as the transporting pump. The process of flows in the station includes: collecting crude oil; forward transportation; reverse pumping over station and circulation in the station.Along the main line, oil transportation included head station, intermediate heating and pumping station, and terminal station.Through the benefit analysis and feasibility study of operation, the project has a good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design is feasible.Keywords:pipeline corrosion;pump-to-pump station;analysis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前言 (1)第1章工艺计算说明书 (2)1.1设计准则 (2)1.1.1 设计依据 (2)1.1.2 设计原则 (2)1.2设计原始数据 (2)1.2.1 设计输量 (2)1.2.2 环境参数 (3)1.2.3 原油物性 (3)1.2.4 粘温关系 (3)1.2.5 沿程里程、高程 (3)1.3运行参数的选取 (4)1.3.1 进出站油温选取 (4)1.3.2 其它参数选取 (5)1.4基础计算及经济管径选取 (5)1.4.1 最优管径的选取 (5)1.4.2 粘温方程 (6)1.4.3 总传热系数K (6)1.5热力计算 (6)1.5.1 热力计算说明 (7)1.5.2 流态判断 (7)1.5.3 加热站数确定 (8)1.6水力计算 (9)-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6.1 确定出站油温 (9)1.6.2 沿程摩阻确定 (9)1.6.3 翻越点判断 (10)1.6.4 泵的选型及泵站数的确定 (10)1.7站址确定及热力、水力校核 (10)1.7.1 站址确定 (10)1.7.2 热力、水力校核 (11)1.8反输计算 (13)1.8.1 反输量的确定 (13)1.8.2 反输泵的选取 (13)1.8.3 反输的进出站压力校核 (13)1.9主要设备的选择 (14)1.9.1 输油泵的选择 (14)1.9.2 加热炉的选择 (15)1.9.3 首末站罐容的选择 (16)1.9.4 阀门选取 (16)1.9.5 管材选取: (17)1.10站内工艺流程的设计 (17)1.10.1 输油站工艺流程: (17)1.10.2 工艺流程简介: (17)第2章工艺设计计算书 (19)2.1基础计算 (19)2.1.1 温度计算 (19)2.1.2 密度计算 (19)2.1.3 流量换算 (19)-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1.4 经济管径计算 (19)2.1.5 管材选取 (20)2.1.6 粘温方程 (20)2.1.7 流态判断 (21)2.1.8 总传热系数K (22)2.2最小输量下的工况计算 (23)2.2.1 热力计算 (23)2.2.2 水力计算 (24)2.3最大输量下的工况计算 (26)2.3.1 热力计算 (26)2.3.2 水力计算 (27)2.4站址确定及热力、水力校核 (28)2.4.1 站址确定 (28)2.4.2 热力、水力校核 (30)2.5反输计算 (33)2.5.1 反输量确定 (33)2.5.2 翻越点判断 (33)2.5.3 开泵方案 (34)2.5.4 压力校核 (34)2.6设备选型 (35)2.6.1 加热炉的选择 (35)2.6.2 输油主泵的选择 (35)2.6.3 给油泵选择 (35)2.6.4 反输泵的选择 (36)2.6.5 储油罐的选择 (36)2.6.6 原动机的选择 (36)- 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6.7 阀门 (37)2.7开炉开泵方案 (37)2.7.1 最大输量下: (37)2.7.2 最小输量下: (38)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 4 -前言前言长输管道设计是对油气储运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重要培养与锻炼,也是对其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综合考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油气储运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网课测试题答案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油气储运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网课测试题答案5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智慧树知到“油气储运工程”《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热油管道内壁结蜡在任何条件下对运行都是有利的。

()A、错误B、正确2.热油管道的总能耗费用包括电力费用和()。

A、行政管理费用B、热能费用C、修理费用D、输油损耗费用3.热油管道的启动投产方法主要有冷管直接启动、掺稀油或加降凝剂启动和()。

A、半预热启动B、掺水启动C、掺汽油启动D、预热启动4.热油管线是否存在不稳定区,只取决于热力条件。

()A、错误B、正确5.在满足管道各个环节生产和安全要求的情况下,输油站的工艺流程应尽量简化。

()A、错误B、正确6.在设计热油管线时,如果不考虑摩擦升温和原油析蜡的影响,设计方案将偏于安全(假设运行中不存在管壁结蜡问题)。

()A、错误B、正确7.管路特性曲线是管路压降随流量变化的关系曲线。

()A、错误B、正确8.维持进站油温不变运行的热油管道不会进入不稳定区。

()A、错误B、正确9.如果一条长输管道存在翻越点但设计中没有考虑,投产后管道的输量肯定为0。

()A、错误B、正确10.影响等温输油管道水力坡降的主要因素有管道内径、输量和油品粘度。

()A、错误B、正确11.为了减少混油量,顺序输送管道尽量不要采用副管。

()A、错误B、正确12.当管道某处发生泄漏时,泄漏点前输量增大,泄漏点后输量减小,全线各站的进、出站压力均下降。

()A、错误B、正确13.若发现热油管道运行中进站油温持续降低,输量持续下降,则可判定为管道已出现初凝苗头。

()A、错误B、正确14.对于顺序输送管线,紊流时,()是造成混油的主要原因。

A、密度差B、紊流扩散混油C、停输D、流速分布不均造成的几何混油15.对于以“从泵到泵”方式工作的输油系统来说,翻越点只可能有一个,且一定是管线上的最高点。

()A、错误B、正确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平均温度摩阻计算法适用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课件11备课讲稿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课件11备课讲稿
之所以说通讯线路是长输管道的生命线,是因为如果通讯系统不畅通就 会给管道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例如93年轰动全国的713东辛线盗油泄漏 案(原油泄漏近万吨)就与通讯系统不畅通有关。
二、输油管道发展概况
管道工业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是最早使用管道输送流体的国 家。早在公元前的秦汉时代,在四川的自贡地区就有人用打通 了节的竹子连接起来输送卤水,随后又用于输送天然气。据考 证,最早的输气管道是在1875年前后在中国四川建成, 当时的 人们为了输送天然气,把竹子破成两半,打通中央的竹节再重 新组合起来,并用麻布绕紧,石灰糊缝将其用做输气管道,长 达100多公里。现代油气管道始于19世纪中叶,1859年,在美 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泰特斯维尔油田打出了第一口工业油井,所 生产的原油起初用马车拉运,导致了严重的交通拥挤。
输油管道概况
从20世纪60年代起,输油管道向大口径、长距离的方向发展,并出现许 多跨国管线。较著名的有:
1964 年 , 原 苏 联 建 成 了 苏 联 - 东 欧 的 “ 友 谊 ” 输 油 管 道 , 口 径 为 1020mm,长为5500km。
1977年,建成了第二条“友谊”输油管道,在原苏联境内与第一条管线 平行,口径为1220mm,长为4412km,经波兰至东德。两条管线的输量 约为1亿吨/年。
三、长输管道的发展趋势
1、建设高压力、大口径的大型输油管道 ;
2、采用高强度、高韧性、可焊性良好的管材 ; 3、采用新型、高效、露天设备; 4、采用先进的输油工艺和技术 ;
a. 设计方面,采用航空选线; b.采用密闭输送工艺流程,减少油气损耗和 压 能损耗; c.采用计算机自控、遥控技术; d.用化学药剂(减阻剂、降凝剂)降低能耗。 5、注重管道风险管理和完整性评估; 6、重视管道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踏勘等)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课件3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课件32

⑶根据Tpj计算对应的油品粘度υpj及该小段的摩阻
h Ri Q
2m

m pj
D1
5m
li

则整个加热站间的摩阻为 h R
h
i 1
n
Ri
不论热油管线处于层流还是紊流,都可以采用分段计算 法计算摩阻。分段越小,每段的温降越小,摩阻计算越 精确,当然计算量也就越大。因此分段法更适合于计算 机计算。
第三节 确定和布置加热站、泵站
一、确定加热站数及其热负荷
确定了加热站的进、出口温度,即加热站的起、终点温度TR 和 TZ 后,可按最低月平均地温,及全线的近似K值估算加热 站间距 LR 。
L R GC KD ln T R T0 b T Z T0 b
加热站站数 nR 按下式计算并化整
注意层流段要乘以径向温降附加压头损失系数r17第三节确定和布置加热站泵站一确定加热站数及其热负荷确定了加热站的进出口温度即加热站的起终点温度t后可按最低月平均地温及全线的近似k值估算加热站间距初步计算的加热站间距m18加热站的有效热负荷q加热炉有效热负荷kwg油流质量流量kgsc平均油温下的油品比热容kjkg加热站的燃料油耗量kgh为3600燃料油热值kjkg19二确定泵站数布站热油管路泵站数的确定不同于等温管的特点
⑴将站间管路按管长或温度区间分成几段,各段的长度根 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每小段的温降不超过5℃,在非牛 顿流体摩阻计算中有时需要按每小段温降1℃来划分。 ⑵从加热站出口开始,由温降公式逐段计算每一小段的起 终点温度或每小段的长度,并计算其算术平均温度。
对于第i小段,起终点温度分别为Ti和Ti+1,则其算术平 均温度为Tpj=(Ti+Ti+1)/2。若分段是按长度划分的,则每 段长度li 已知,根据Ti 和li,由温降公式求Ti+1;若分段 是按温度区间划分的,则Ti 和Ti+1 已知,可由温降公式 求得每小段的长度li。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学课件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教学课件

2021/4/8
37
5. 储气库调峰技术
陕京输气管道为解决季节用气不均衡 性,保证向北京稳定供气修建了大港油田 大张坨地下储气库;大港板 876 储气库; 板中北高点储气库。三座储气库的调峰能 力达到 980 万方/天。
2021/4/8
38
6. 定向钻穿越技术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在管道建设中 已完成 36 条河流共计 29587 m 的河流穿 越工作。近年来,很多单位又陆续引进了 大小配套的多台定向钻机,大大提高了长 输管道河流定向穿越的能力。
再启动过程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7、了解输油管道的各种事故工况的特点、预
防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8、了解输油站的功能、设备组成、工艺流程。
2021/4/8
5
第一章 绪论
主要内容: 一、原油生产与运输概况 二、国内外著名输油管道简介 三、现代输油管道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21世纪的能源战略
2021/4/8
2021/4/8
29
管道沿线特点:“两山”、“两关”、“一盆地” 、 “一走廊”、
“两弱”、“一重”和“一差”。
“两山”指管道在先后经过的天山、祁连山山脉,通 过这些地段 的管道构成了本工程的特殊困难地段;
“两关”指管道通过的玉门关和嘉峪关;
“一盆地”是指管道通过的吐哈盆地;
“一走廊” 是指管道经过的河西走廊,地形条件较好。
2021/4/8
52
面对石油短缺:加紧国内寻找大油田加快获取 海外份额油和扩大进口渠道。
中油集团公司为海外 11 个开发项目(合同) 控制海外份额油剩余可采储量超过 4 亿吨。
中国海油总公司以 5.85 亿美元收购西班牙雷 普索尔 -YPE 公司在印尼的五大油田的部分权益, 每年带来 4000 万桶(约 540 万吨)的份额原油。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第1次课)PPT精选文档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第1次课)PPT精选文档

农 安
67km

69km

50km
梨 树
77km


石油一厂新 大 线 西太平洋炼厂
及三厂

Φ720mm,L=39.09km

14.7km
屯 50km
68km
66km
24.4km

62km 熊
房 店

75km

小 6km 松

金 大连石化
州 (石油七厂)


80km
鞍 山
铁大线
70km 沈 阳
72km
管径 (mm) 720 720 720 529 720 720 529 426 377
管道长度 (km) 516.34 524.38 422.6 23.31 454.25 43.7 17.7 7.32 30.3
设计压力 (MPa) 6.4 6.4 6.4 4.5 6.4 6.4 4.1 4.5 3.0
距离长,独立经营,有
输油站:首站(起点输油站)、中间完站整、的末组站织机构
线路:管道本身、截断阀室、穿跨越构筑物、阴极保护站,
以及道路、通讯、自控等辅助设施
2020/5/17
6
第一章 输油管道概况和勘察设计
2020/5/17
7
第一章 输油管道概况和勘察设计
1.1.4 长输管道的输油方式
➢ 等温输送 ➢ 加热输送 ➢ 降凝输送 ➢ 加轻油稀释输送 ➢ 粘稠油液环输送 ➢ 原油磁处理输送 ➢ 间隙输送 ➢ 加减阻剂输送 ➢ 原油中掺水输送(水包油、水环输送) ➢ 顺序输送
兰郑长 2069km
镇杭线 192km
图例
中石油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储运
值随管径的变化趋势选择下一个应计算的管径方案,转②;
⑦ 按所选方案的管径、泵机组型号及组合、泵站数等,计算工作点参 数(流量、泵站扬程、水力坡降);
⑧ 在纵断面图上布置泵站; ⑨ 泵站及管道系统各种工况的校核和调整。
资金具有时间价值,不同时期 的费用不能直接相加,但可以 将它们折算为现值,以费用现 值作为比较标准
等温输油管道设计方案的经济比较
费用现值(present value of cost)比较法简称现值比较法。使用该方法 时,先计算各管径方案的费用现值(PC),然后进行对比,以费用 现值最低的方案为优。费用现值的表达式为 :
2、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
① 选择泵机组型号及组合方式,根据经济流速初选2个管径; ② 由泵站工作压力确定管材及壁厚、管内径; ③ 计算设计输油能力下的水力坡降,判断翻越点,确定计算长度; ④ 计算全线所需压头,选泵,确定泵站数; ⑤ 计算对应管径方案的费用现值; ⑥ 判断是否得到最优管径方案,若已得到,转⑦;否则,根据费用现
gHc D 2[ ]
在上面两式中:ΔZ、L、Q、ν、HS1、hc、ρ已定,β和m 为参数,未知数有n、Hc 、D 、δ、[σ]。这五个未知数将
影响管道的投资和能耗费用,因而会影响方案的经济性
(费用现值)。
在五个未知数中,先看管材的许用应力[σ]。目前我国可 供 长 输 管 道 选 择 的 管 材 不 多 , 一 般 采 用 16Mn 合 金 钢 或 API5L、6L、X60、X70钢管,因而在经济比较中可以认 为是定值,即按管材一定考虑。
管径 mm 529 630 720 820 920 1020 1220
压力 MPa 5.4 ~6.4 5.1 ~6.1 4.9 ~5.9 4.7 ~5.7 4.5 ~5.5 4.5 ~5.5 4.3 ~5.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ΔΖ
Η
sZ
为翻越点或终点要求的动水(剩余)压力;
hξ为一个加热站的站内损失,一般取10~20m油柱。 说明:当有翻越点时,翻越点一般不与加热站重合,故 翻越点到其前一站的平均油温要高于整个加热站间的平 均油温,准确计算摩阻应按这一段的平均油温计算。但 在设计计算中,为了简化计算,一般仍按热站间的平均 水力坡降计算该段的摩阻。
三、热油管道摩阻计算的分区
含蜡原油在加热输送时可能发生流态和流型的转变,即当油 温降至反常点时,管内流动由牛顿流型转变成非牛顿流型; 或当粘度增大至某值时,虽然仍为牛顿流型,但流态却从紊 流转入层流。 牛顿体 非牛顿体
TR
T反 常 点
LJ
TZ
牛顿紊流到牛顿层流的临界粘度为: LJ 4 Q / D 1 Re
思考题
当全线热力条件不同时,热油管路的翻越点判断要 注意哪些问题? (水力坡降的选取,最好用所需的总压头或剩余压 头判别,而所需的总压头或剩余压头应按热力条件 分段计算)。
2、布站 热油管道的泵站布置不同于等温管道,其特点是: (1) 加热站间管道的水力坡降是一条斜率不断增大的曲线。
(2) 在加热站处,由于进、出站油温突变,水力坡降线的斜 率也会突变,而在加热站之间,水力坡降线斜率逐渐 变化,如下图所示。
⑶根据Tpj计算对应的油品粘度υpj及该小段的摩阻
h Ri Q
2m

m pj
D1
5m
li

则整个加热站间的摩阻为 h R
h
i 1
n
Ri
不论热油管线处于层流还是紊流,都可以采用分段计算 法计算摩阻。分段越小,每段的温降越小,摩阻计算越 精确,当然计算量也就越大。因此分段法更适合于计算 机计算。

由υLJ可求得TLJ,由轴向温降公式可求得紊流与层流的转变点。 式中:ReLJ—临界雷诺数 Q—管道的流量,m3/s
热油管道由于径向温降的影响,使得Re达到1000时管内流 动就转变为紊流,不一定要达到2000。 对于大直径的热含蜡油管道,加热站间常见的流态变化为: 从加热站出口处的牛顿紊流→非牛顿紊流→非牛顿层流 对于高粘度的热重油管道,常见的流态变化为: 牛顿紊流→牛顿层流→非牛顿层流
第三节 确定和布置加热站、泵站
一、确定加热站数及其热负荷
确定了加热站的进、出口温度,即加热站的起、终点温度TR 和 TZ 后,可按最低月平均地温,及全线的近似K值估算加热 站间距 LR 。
L R GC KD ln T R T0 b T Z T0 b
加热站站数 nR 按下式计算并化整
4、径向温降对摩阻的影响
热油管道径向的速度和温度分布
由于热油沿径向散热,所以油流在径向存在温度梯度,管中 心温度较高,管壁处较低。径向温降的存在,使管内油品沿 径向产生自然对流,加剧了油流的扰动,使流速分布发生畸 变,从而引起附加摩阻损失,通常用径向温降摩阻修正系数 来表示。从而加热站间管路的摩阻损失为:
(1)根据TR 和Tz确定整个加热站间是否有流态转变,若站间 有流态转变,则摩阻应分段计算; (2) 按照平均油温和计算输量计算站间的平均水力坡降i,并 用此值判断有无翻越点(一般用图解法); (3)计算全线所需压头HR 。当全线K值相同时,加热站一般 按等间距布置考虑。所以各个站间的摩阻hR相同,因此 无翻越点时,全线所需压头为:
H
R
n R h R n R h ξ ΔZ H
sZ
若加热站间热力条件不同,则:
H
R


j1
nR
h Rj n R h ξ ΔΖ Η
sZ
有翻越点时,全线所需压头为:
H
R
h RL
f
h
ξ
ΔΖ
f
Η sZ
式中:HRLf为起点到翻越点的摩阻损失;

h
f
为翻越点之前各加热站的站内损失之和; 为翻越点与起点的高程差;
(1) 按热力计算结果在纵断面图上初布热站,若全线K、 T0基本相同,一般按等间距初布热站。 (2) 布置泵站。有两种情况: ① 紊流区工作的热油管道,摩阻是按平均温度法计算 的,水力坡降也按平均温度计算。首先按新确定的 热力参数和泵站数,计算管线的工作点及水力坡降, 然后按与等温管道相同的方法布站。新计算的工作 点输量可能大于计算输量,若要维持计算输量,可 以降低某些泵站的扬程,布站时应按工作点输量下 的水力坡降和各站扬程布站。
(3) 站址的调整
在纵断面上初布确定加热站和泵站的位置后,常需要调整加热站和泵 站的位置。尽量使两者合并成热泵站。这样可以节省投资和经营费用, 方便输油管理。我国在平原地区建设的热油管道,一般都能满足这一 要求。因为对于平原地区,加热站等间距布置,泵站也接近等间距布 置,因而进行适当的调整后比较容易做到热泵站合并。 但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做到加热站和泵站合并。譬如在地形起伏 较大的山区,上坡段的泵站间距可能远小于热站间距,会有单独的泵 站;在下坡段,泵站间距可能远大于热站间距,需要设置单独的加热 站。因此可能存在三种形式的站:热泵站、加热站和泵站。
二、计算热油管道摩阻方法
热油管道摩阻计算有三种方法: (1) 平均温度计算法 (2) 分段计算法 (3) 基于粘温关系的方法 1、平均油温计算法 输送含蜡原油的管路多在紊流光滑区工作,此时摩阻与 粘度的0.25次方成正比,当加热站间起终点温度下的粘 度相差不超过一倍时,取起终点平均温度下的粘度,用 等温输管的摩阻计算方法计算一个加热站间的摩阻,误 差不会太大。具体步骤是:
3、由粘温关系式推导的摩阻计算式
基本思路:以列宾宗公式为基本计算公式,在前述温降公式 和粘温方程的基础上,列出热油管道摩阻计算的微分方程式, 然后积分求解(该方法又称为理论公式法)。
在距加热站出口为l的地方取一微元段dl,此处油温为T,粘度 为υ,管内径为D1,根据列宾宗公式,微元段上的摩阻为:
dh R Q
①计算加热站间油流的平均温度 Tpj ,T pj

1 3
(T R 2T Z )
②由粘温特性求出温度为Tpj时的油流粘度υpj。
③一个加热站间的摩阻为:
hR Q
2m

m pj
D1
5m
LR
2、分段计算法 当站间起终点粘度变化较大时,用站间平均温度法计算摩 阻损失误差较大。此时可将站间分成若干小段,分段计算 管路的摩阻。其方法是:
2m

m
D1
5m
dl

由微元段的热平衡方程可得到:
dl Gc dT K D T T0 b Gcl
R
dT
K Dl R T T 0 b

lR
dT
al R T T 0 b

粘温关系取粘温指数方程:
T e
R
u( T TR )
T e
R
l 1 AR e
mu ( T R T 0 b )
Ei
mu ( T R T 0 b ) Ei mu ( T Z T 0 b )
上述公式可用于分析热油管道特性及其变化规律。帮助指 导生产管理。但该公式要用到幂积分函数,计算较麻烦。 另外,对于含蜡原油,粘温关系式用某一个方程描述也不 合适,故工程上很少采用。 最后强调一点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计算摩阻,都要先判断流 态。如果中间有流态转变,则应分段计算摩阻。
(4) 设计算输量下泵站的扬程为HC,泵站站内损失为hc, 一般取hc=10~20m油柱,则所需泵站数为:
np H H
c R
hc
显然也存在np的化整问题。np的化整要与加热站数的化 整相结合,进行综合考虑。化整的原则与等温管道相 同,不同的是热油管道的输量调节更方便,即还可以 通过调整热力参数来调节。
h R hT l r
R
式中: Δr—径向温降摩阻修正系数; r ( bi / y ) ε—系数,层流为0.9,紊流为1.0 ω—指数,层流为1/3~1/4,紊流为1/3~1/7
υbi—管壁平均温度 Tbi下的油品运动粘度 υy—油流平均温度 Ty 下的油品运动粘度
②层流输送时,沿线油流粘度变化较大,水力坡降变 化较大,摩阻应按分段法计算。按实际的水力坡降 线布站。分段按平均温度计算各段的摩阻hi ,然后 在图上画出水力坡降线。加热站间的水力坡降线是 一条斜率不断增大的曲线。在下一加热站处,由于 油温突变,水力坡降线的斜率也发生突变,然后又 重复前面的过程。 当然对于紊流区运行的热油管道也可采用这种方法 布站。
式中: R—加热系统的效率; η E —燃料油热值,kJ/kg
g q E R 3600
二、确定泵站数、布站
1、泵站数确定 热油管路泵站数的确定不同于等温管的特点: 泵站数不仅取决于管径和泵站的工作压力,还取决于热力 条件,即必须在热力条件已定的基础上计算全线摩阻损失 以确定泵站数。 假设确定泵站数之前热力计算已经完成,即全线有座nR 个加热站,加热站的进出站温度为Tz和TR,热站间距为 LR,则泵站可按下述步骤确定:
Re
LJ
2000
4Q
D 0 LJ
求得 LJ
4Q
D 0 Re
LJ
② 由原油的粘温关系求出与υLJ对应的温度TLJ。 ③根据TLJ由温降公式计算紊流段长度:
LT GC KD ln T R T0 b T LJ T 0 b
则层流段长度为: L L L R L T 2、分别计算层流段和紊流段的摩阻hL和hT。注意层流段要 乘以径向温降附加压头损失系数Δr ,加热站间摩阻损 失为: h R hT h L
nR L / L R
式中: L—管路总长,m; L’R—初步计算的加热站间距,m
加热站的有效热负荷 q 可根据所要求的进、出站温度TR 及 TZ 计算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