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的若干问题
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仿真

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及仿真CATALOGUE目录•引言•跨文化培训与知识转移理论•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跨文化培训中的知识转移仿真研究•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中的知识转移促进策略•研究结论与展望CHAPTER引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中之一便是跨文化沟通问题。
跨文化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知识转移是跨文化培训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有效地实现知识转移对于提高跨文化培训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跨国公司的员工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在语言、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使得跨文化沟通变得异常困难。
因此,如何通过跨文化培训提高员工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进而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是当前跨国公司面临的重要问题。
研究内容与方法CHAPTER跨文化培训与知识转移理论跨文化培训的概念与特点知识转移的概念与类型跨文化培训可以为知识转移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提高其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同时,知识转移的效果也会受到跨文化培训质量的影响,良好的跨文化培训可以提高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
跨文化培训与知识转移的关系CHAPTER跨国公司跨文化培训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知识特性因素030201转移主体因素发送者能力指知识转移的接受者的技能、经验和认知水平,接收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知识转移的接受程度。
接收者能力中间人能力技术情境指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和平台,如远程培训、在线学习等,技术情境对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组织情境指组织内部的政策、制度和文化等环境因素,组织情境对知识转移的氛围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地理情境指知识转移发生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地理情境对知识转移的成本和效果有重要影响。
转移情境因素转移策略因素CHAPTER跨文化培训中的知识转移仿真研究知识转移仿真模型构建根据知识的属性,如显性、隐性,对知识转移进行建模。
英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案例介绍与经验借鉴

英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案例介绍与经验借鉴旨在通过介绍英国政府设立的机构以及大学在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上的案例,借鉴经验,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提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能力。
标签: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案例笔者研究发现,目前在国内对于“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一次的使用并不频繁,对其定义与内涵也尚未统一。
而在英国政府设立的机构还是大学的知识转移部门,他们对于“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的定义在表述上也未统一,但在内涵上却基本一致:旨在通过对研究成果的转化,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
英国“知识转移”其内涵同我们常说的科研成果转化基本一致,因此,为便于更好理解,文中提到的“知识转移”与“成果转化”视为同一含义。
英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的发展,大力推进并成立了一些机构如英国文艺交流中心、英国经济社会委员会等,负责英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转移。
政府鼓励大学和企业间的合作,鼓励大学利用自身学科优势,与企业联合共同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使成果的转化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高校成立了知识转移部门,负责学校研究成果的转化。
一、英国开展知识转移的机构1.英国文化资本交流中心(The Culture Capital Exchan-ge)英国文化资本交流中心是英国比较大的专门支持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的机构。
中心旨在通过鼓励研究人员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知识转移)来加强人文社会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他们认为知识转移是要通过成果直接作用于实践进而来实现其价值。
英国文化资本交流中心职能:第一,在更加广泛的政策范围内,支持中心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的本质的解释;第二,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第三,让社会大众认识到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企业和各种机构所起到的创新性作用;第四,制定一些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转移的政策、机制。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综述_唐炎华

势至关重要
【 3】
。 众多实证表明能有效地在组织内部
【 4】
实现知识转移的组织比那些不能有效转移知识的组 织更具生产力和生命力 。Nonaka 认为 , 只有那些
【 5】
。 此后知识转移 , 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关注
热点 。 知识转移是组织内或组织间跨越边界的知识 共享 , 即知识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组织或个体之 间的转移或传播 , 此处用转移而不是扩散这个词 , 是强调知识转移不仅是知识的扩散 , 而是跨组织或 个体边界的有目的 、 有计划的共享
【 2】
持续创造新知识 , 将新知识传遍整个组织 , 并迅速 开发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企业才能成功 。
1 组织知识转移的层次及过程
知识转移可 以通过一系列机 制发生 , 其中包 括: 人员迁移 、 培训 、 交流 、 观察 、 技术转移 、 逆 向工程 产品 、 复制惯 例 、 专利 、 科学出版 物和说 明 、 与供应商及客户的交互作用 、 联盟或其它跨组 织间的关系等等
知识总是附着在某些载体之中的 , 按照 Nonaka &Takeuchi 的划分 , 知识在主体间分四个层次 :即 个体 、 团体 、 组织与组织间 , 如图 1 所示 。 知识 主体的这四个维度 , 可以明确组织知识的形成与基 础 。 因此 , 知识 的转移也就在 是这四种层次 间发 生 , 即个体与团队 、 个体与组织 、 团队与组织 、 组 织与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 。 其中前三个层次属于组 织内部的知识转移 。
【 6】
。
Kogut &Zander 认为 , 企业转移知识的 能力是 企业存在的重要理由 。 知识转移的目的是吸收新知 识和有效利用新知识 , 通过知识转移 , 将那些使组 织获益的知识加速 应用 , 从而 使组织获得竞 争优 势 。 企业有效的进行知识转移 , 对企业提高竞争优
知识管理中的涉外知识转化

知识管理中的涉外知识转化第一章绪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涉外知识转化已经成为了知识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
涉外知识转化是指利用跨越国界的资源或者机会,将国外的技术、市场和管理经验转化为本国企业的知识资源,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涉外知识转化的概念、影响因素、路径与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企业的涉外知识转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第二章涉外知识转化的概念涉外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在国际化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境内营业的外资企业中,有70%以上的企业采用技术转让的形式引进技术,其中技术转移与合作是最主要的途径。
涉外知识转化是利用这些途径,就外部知识如何变为企业内部知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转化策略。
第三章影响涉外知识转化的因素3.1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那些与企业无关的因素,如市场环境、政策法规、文化差异等。
对于企业来说,外部因素是影响企业涉外知识转化的重要因素。
例如,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变化、了解有关政策规定和文化差异,才能更好地利用涉外知识资源。
3.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是指企业内部的因素,如组织文化、人员变动、创新环境等。
在实现涉外知识转化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充分关注内部因素的影响。
例如,企业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以推动涉外知识转化的进程。
第四章涉外知识转化的路径企业在进行涉外知识转化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转化路径,例如技术转移、并购收购、联合研发、进出口贸易等。
4.1 技术转移技术转移是指将外部技术通过一定合法途径转入企业,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应用。
技术转移可以使企业利用外部技术,缩短技术研发周期,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2 并购收购并购收购是指企业通过购买或者合并方式获得外国企业的股权或者业务,来获取对方的技术、市场和管理等资源,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4.3 联合研发联合研发是指企业与跨国公司、研究机构、高校等合作开展技术研发,以获得领先技术,实现各自的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_林枫

管理论坛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6卷第5期J O U R N A LO FC H O N G Q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V o l.16N o.52010收稿日期:2009-06-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672045)作者简介:林枫(1977-),男,湖北武汉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司发展研究;徐金发(1946-),男,浙江绍兴人,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公司发展研究。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述评林 枫,徐金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58)摘要:知识的创造和转移是公司竞争优势的基础,文章通过对现有有关知识转移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分别从知识内涵、知识转移的定义、理论基础和视角、过程、领域、测量以及评价等方面,对国外知识转移研究进行了综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知识转移的研究局限以及未来展望,明确组织知识转移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关键词:知识;知识转移;内隐性;网络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0)05-0047-08 业务环境的动态性和市场竞争的复杂性,使得组织知识成为发展公司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1]。
公司需要转移和获取新的知识以寻求发展和生存,因此知识对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2]。
它影响了主要的组织成果,包括企业的能力、人力资源的发展和绩效,高新技术公司的新产品开发以及短期的新产品财务绩效等[3]。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进行了许多研究,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知识转移已成为战略和组织研究的根本主题[1]。
学者们从组织学习理论、网络理论等视角来考查知识转移有关的问题,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国内对知识转移文献的综述较少,有的也不系统,因此做一个基于知识转移的文献评述是必要的,以厘清:(1)该研究领域所运用的主要理论基础及其所研究的主要内容;(2)做一个理论和方法论上的归纳和总结,启发新的研究内容和完善现有的研究,以利于知识转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一、引言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组织或个体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个体的过程。
在国际合作中,知识转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它们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二、知识转移的类型按照知识转移的类型,可以将它分为两类:内部知识转移和外部知识转移。
1.内部知识转移内部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组织的一个部门、团队或个人转移到该组织的另一个部门、团队或个人的过程。
内部知识转移往往采用形式和非形式的知识共享方式。
例如,在公司内部,分享经验、培训、战略会议等形式可以促进内部知识转移。
2.外部知识转移外部知识转移是指将知识从一个组织或国家转移到另一个组织或国家的过程。
外部知识转移往往采用跨组织、跨国家和跨文化的方式,包括技术转让、合资公司、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盟等。
外部知识转移往往涉及到知识的产权、保密性和竞争力等问题,需要加以控制和管理。
三、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国际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往往涉及到技术、文化、金融和管理等方面。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问题:1.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合作中的重要问题。
在知识转移过程中,需要处理合作伙伴之间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许可、授权、专利、商标等问题。
双方需要达成一致,并建立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以确保知识的安全和利益的最大化。
2.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国际合作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社会习惯。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文化差异对知识转移的影响,建立跨文化的合作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3.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国际合作中的另一个难题。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语言障碍可能会影响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语言障碍,建立跨语言的合作机制,以解决语言问题。
4.合作机制合作机制是国际合作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包括团队合作、项目管理、协作平台以及信息和技术支持等方面。
国内外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 摘 要】本文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对知识转移效率影响 因素的相 关文献进 行分析研 究,在对知 识本身、知识转 移主体和
知识转移环境等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进行 归纳的基础之上 ,指 出现有研 究的局限和 未来的研究方向。 【 关键词]知识转移;知识转移效率;影响 因素
21 02年 3 月 第3 2卷第 3 期
・
现 代 情 报
Jun l fMoe Ifm ain o ra o d m no at o
Ma . 2 2 r , 01
V 13 N . 0.2 o3
研 究 生 II ・ Z地
国 内外 知识 转 移 效率 影 响因素 研 究
刘 葛 记飞 秋萍
LuJe G i ig i ii eQu n f p
( o ee f ul d iirtn uzogU i r t o Si c n eh o g ,Wua 30 4 hn ) C l g bi A m n t i ,H a n n esy f c neadT cnl y l oP c s ao h v i e o hn40 7 ,C ia
科技 的不 断进 步和 以互联 网技术为 基础的高新技 术的 有被 吸收 ,那么就不能说知识 已经转移 了。S oi[ 指 出 , i n 3 m n]
普遍 运用 ,标 志着 我们进入 了知识经济 时代。美 国著 名管 理学 家 Pt F Dukr 指出 : “ e r . rce 1 e … 在新 的经济 体系 内 ,知识 并不是和 人才 、资本 、土地 相并 列 的社会 生产 资源 之一 , 而是惟 一有意义的资源” 。企业为了获得竞争优势 ,就要紧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研究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研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
这些公司通常运营在多种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下,必须不断将知识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以有效地管理其全球业务。
知识转移是跨国公司成功运营的关键之一。
它涉及到将知识从一个地区传递到另一个地区,以解决特定的业务问题,并在新的环境中应用这些知识。
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通常包括跨地区的沟通和合作,以及知识管理和知识共享。
跨国公司中的知识转移实践通常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跨地区的文化和语言差异可能导致沟通和合作障碍。
其次,跨国公司通常拥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专业领域,必须找到合适的渠道将这些知识传递给需要的人。
此外,跨国公司还必须面对不同的法律和法规,以确保知识转移的合法性。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跨国公司通常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实践知识转移。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视频会议和远程工具来促进跨地区的沟通和合作。
他们还可以建立知识管理系统和专业社区,以便员工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知识和专业技能。
尽管跨国公司在知识转移方面面临许多挑战,但成功实践知识转移可以带来许多好处。
首先,知识转移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理解不同的市场和文化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其次,它可以帮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共享最好的实践和经验,以促进创新和改进业务流程。
最后,知识转移还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管理风险,并更有效地应对不同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实践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它是必需的。
为了成功地实践知识转移,公司必须发展跨地区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并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和专业社区。
只有这样,跨国公司才能让不同地区之间的知识转移更加顺畅,并获得更好的业务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 sue n r i n o e e Tr n f r Re e r h me Is so Fo eg Kn wldg a s e s a c
GUO P i o,GUO Do g i n et a n qa g
( col f uies d iirtn uqa nvr t,Q azo 6 0 1 C i ) S ho o s s mns ao ,H ai U i sy unh u3 22 , hn B n A t i o ei a
21 02 ̄
9
si ㈣ e ce dT
m 哪 h 叽t R
2 9 ji n 10 79 .0 20 . 3 o:03 6 /.s . 00— 6 5 2 1. 90 4 s
国外知识转移研究的若干 问题
郭培 韬 ,郭东 强
( 华侨 大学工 商管理 学院 ,福建泉 州 3 2 2 ) 6 0 1
近年来 ,关 于 组 织 的 知识 在 竞 争 战略 中 的作 用 在理 论 界 经 历 了 三 个 发 展 阶 段 。P noe any ers 、B re 、 We ee n f r r h等提 出 “ 源为基 础 ” 的公 司观点 ,该 观 资 点把企 业 描述 为具 有 粘 性 的难 以 被模 仿 的资 源 的集 合 。它着 重强调 了通 过 对 这些 资 源 的保 护 和 配 置 实 现企业 的利 益 。进 入 2 0世 纪 9 O年 代 ,Tee i — ec、Ps a n o和 Sun等 又提 出 “ he 动态 能力 ” 的 观点 ,它更 加 关注 对于 支撑 这 些 资 源 的能 力 的变 化 的重 要 性 ,该 观点集 中研 究 了公 司 已有 特殊 资 源 的发 展 而 不 仅 仅 是探 索 新 资 源 。 随 后 ,Gat ae rn、B dn—Flr ul 、以及 e Cn e Paa d等 提 出 以 “ 识 为 基 础 ” 的公 司 onr和 rhl a 知 观点 ,它 把组织 的知 识 看 作 是组 织 的一 项 关 键 性 的 竞 争 性 资 产 ,并 强 调 了 组 织 整 合 隐 性 知 识 的 能力 。 伴随着 “ 识为基 础 ”公 司观点 的提 出 ,H br 知 ue 和 A gt ro 等学 者对 于组织 学 习开始 表现 出 了足够 的兴 趣 ,即组 织 如 何 生 产 、保 留 以及 转 移 知 识 ] 。他 们从对 知识 和 学 习关 注 的过 程 中 学会 的最 重 要 的课 程就 是 ,仅仅拥 有 那 些存 在 于组 织 的某 个 角 落 具 有
Ab ta t s r c :Or a iai n lk o e g a se o sd r d t ea b ssfrc mp t i ea v n a e y rv e i gt e e i ig g nz t a n wld e t n f ri c n ie e ob a i o o e i v d a tg .B e iw n xs n o r s t h t l e a u e o oe g n w e g r n f r h a e r t u p t e d f i o fk o ld e ta s r n w e g rn fr i r t r f ri n k o ld e t se ,t e p p r f sl s ms u h e n t n o n w e g r n f ,k o l d e t s t f a i y i i e a e p o e s n d f co saf ci g k o l d e t n fr h n t ep p rsu i ste s e d o ek o e g rn frw ih i a r l rc s ,a a tr f t n w e g a se .T e h a e t d e p e ft n wld e t s h c e— e n r h h a e s ai ey n w su y a e o C i e e s h lr . F n l ,t e p p rp o o e wo dr ci n fk o ld e t n fr a l h t l e t d r a t h n s c oa s v ial y h a e rp s s t i t s o n w e g r s ,n mey te e o a e h r o t n e t a n wld e ta se . o z n a a d v r c k o e g r n f r i l il Ke r s y wo d :k o l d e t n f r f ci g f co s r n f rc n e t r n f rp o e s n w e g r se ;a f t a t r ;t se o tx ;t se r c s a e n a a
1 知 识转 移过 程 目前在 学界 被 广 泛讨 论 的就 是 Sua si zlnk 的知 识 转移 过程 四 阶段 论 。这 四个 阶段 分别 是 开始 (nt . iia i tn 、实 施 (mp m nao ) i ) o i l etin 、扩 张 (a p—u ) e t rm p 和整合 (nertn 。而 Sann和 Wevr 出 了 it ao ) g i hn o ae 提 构成知 识 转 移 的 五 要 素 ,分 别 是 知 识 源 (ore 、 suc ) 渠道 (h n e) c an 1 、发送 ( esg ) m s e 、接 收 者 (eii a rc .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