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28-地质作用(2)-问题驱动式导学案之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学案4-地球的宇宙环境-问题驱动式导学案之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问题驱动式导学案(4)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存在生命的原因2.掌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学会分析航天基地的选址区位条件【基础知识·过关测】一、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指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及绕其旋转的八大行星的名称2、试分析为什么说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3、请解释太阳辐射的概念并分析其对地球的影响二、读太阳大气结构示意图,指出A、B、C所表示的太阳大气分层的名称,并指出对应的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1考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高频考点·互动研】星球上生命存在问题的分析思路——在分析某行星是否有生命物质存在时可从“四看”入手分析:一看:该行星所处的宇宙环境是否安全稳定,有没有稳定的恒星光照。
二看: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从距恒星的距离远近、自转和公转周期长短、大气层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适宜的温度。
三看:该行星周围有无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从该行星的体积、质量和大气演化等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具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四看: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从温度高低和水体运动方面分析该行星是否有液态的水。
【考向通关·提升练】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批新的冥王星高清图像,新视野号从冥王星赤道上空1800 km拍摄的俯瞰拼接图显示了冥王星地表的差异多样性,包括冥王星地表的暗色区域、被称为“克苏鲁”充满陨石坑的地域、冰冻平原“斯帕尼克平原”以及小部分山脉,随着照片的公布,又引起了人们对是否存在地外生命的热议。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人类正设法探寻太空生命。
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①适中的体积和质量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④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关于冥王星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太阳系中B.自身能发光C.质量与木星相近D.由气体和尘埃组成2考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高频考点·互动研】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时空分布(1)时间分布: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专题2地球自转的特征和地理意义(无答案)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考大纲求】【学习目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研读《三维设计》和教材,说出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和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2.联合图文资料,概括地球自转的日夜交替、时差等地理意义。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三维设计》第一章第五讲,着重勾勒、标着要点内容。
并达成【骨干梳理】提出的问题。
静心思虑,仔细达成,务势必发现的问题书写到【我的疑问】部分。
梳理建立【骨干梳理】一、日夜交替晨昏线的判读:分别找出下边三个光照图的晨线和昏线,并指出他们分别代表的节气?晨线昏线节气(北半球)图一图二图三晨昏线四至点(光照图时间计算的要点)1)晨赤点: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即图一中的___点,图二中的___点,图三中的___点,地方时为_____。
2)昏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即图一中的___点,图三中的___点,其地方时为________。
(3)晨昏北点:晨线与昏线在北半球的交点,即图一中的___点,图二中的____点,图三中的___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北的点。
其地方时为______点或_____点。
(4)晨昏南点:晨线与昏线在南半球的交点,即图二中的____点,图三中的___点,也是晨(昏)线上最南的点。
其地方时为______点或_____点。
(5)太阳直射点:改日心和地心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太阳高度为_____。
地方时为______。
它与晨赤点、昏赤点的经度差为90°。
二、时差北京时间8月18日20时第十八届亚运会开幕式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雅加达是继曼谷、新德里(°°N)后第三个获得第二次亚运会主办权的国国都市。
据此达成以下问题亚运会开幕式开始时,计算印度新德里的地方时。
2.亚运会开幕式开始时,印度人收看直播的当地时间是17时30分。
这是真的吗?怎样解说。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倾向力的影响。
读以下图,你怎样安排港口、防洪堤坝和挖疆场,并说明原因。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0考点28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
![[备考资料]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0考点28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https://img.taocdn.com/s3/m/06f68358ba1aa8114431d97d.png)
考点二十八 河流地貌的发育(高考指数★★★☆☆)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凹岸、凸岸的判读技巧(1)理解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
如下图:(2)结合“凹凸”二字理解凹岸和凸岸下图把文字的形状和河岸形态联系起来,便于记忆,也不易混淆。
1.(2015·广东卷)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A.岩石性质B.通航里程C.地质构造D.降水多少解析:选B 河床形态主要有“U型”“V型”等,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地质构造体现了内力作用,故C选项内容对河床形态有较大影响;外力作用对河床形态的影响大小与河床岩石性质(岩石软硬等)、河流水量大小、流速快慢有关,而降水量多少决定了河流水量大小,故A、D两项对河床形态影响较大;通航里程是指河流适宜通航的长度,对河床形态影响很小,故选B。
(2014·重庆卷)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2~4题。
2.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4.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解析:2.B 3.C 4.D 第2题,砾石滩是流水堆积作用的结果,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河源主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A选项错误。
砾石的颗粒较大,砾石堆积的区域,相对于泥沙堆积的区域,水流速度相对较快,大河入海口处一般水流缓慢,主要以颗粒较小泥沙堆积为主,D选项错误。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学案:第1部分 第2章 第5讲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

第5讲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作褶皱。
②基本单位——褶曲①概念: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②断层的位移类型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垂直方向: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山岭。
(3)火山①成因: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
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特别提醒]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外力作用可能占优势,如流水或风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主要的岩石类型:A为侵入型岩浆岩,B为喷出型岩浆岩,C为沉积岩,D为变质岩。
2.主要的地质作用:①代表冷却凝固,②代表固结成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重熔再生。
一、区域认知——正误判断1.喜马拉雅山脉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导致的。
(√) 2.日本的富士山是典型的火山地貌。
(√) 3.长江三峡的形成以内力作用为主导。
(×) 4.青藏高原的隆起是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的结果。
(×)二、地理实践力——读图填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甲外力作用相关示意图乙丙1.图甲中a表示风化作用、b表示搬运作用、c表示堆积作用。
2.图乙所示地貌是三角洲,其形成原因是流水沉积作用,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海口。
图丙所示地貌是风蚀蘑菇,其形成原因是风力侵蚀作用,多分布于干旱地区。
3.图乙所示地貌,以面积大小论,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面积最大;图丙表示的地貌,从地区分布来看,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较为典型。
学案27-地质作用(1)-问题驱动式导学案之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地理课时学案(27)地质作用(1)【学习目标】1、掌握主要内力作用形式和影响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2、掌握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和影响以及主要外力作用特点3、掌握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基础知识·过关测】1、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2、指出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主要表现形式。
3、指出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主要表现形式。
4、指出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的结果有什么不同。
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高频考点·互动研】1岩层运动方向 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 相互关系 ①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②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变质作用和岩浆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问题驱动·合作共赢】1、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能看得见摸的着吗?2、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是否都是由地壳垂直运动造成的,并分析原因?【考向通关·提升练】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
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
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中结构地貌的地质作用是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考点二 板块运动【高频考点·互动研】3、板块运动及其形成的地貌内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 边界类型示意图 明显地形及其典例 生长边界←→裂谷(东非大裂谷)、海洋(红海)、海岭(大西洋中脊)和岛屿(冰岛等)4、板块运动的特殊区域①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②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位于亚欧板块;③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④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
学案22-气压系统-问题驱动式导学案之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地理课时学案(22)气压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气旋、反气旋及其天气2、掌握锋面气旋及其天气3、掌握中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及其副高对中国的影响【基础知识·过关测】读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低压和气旋,高压和反气旋是对同一种天气系统的描述吗?区别在哪?2、指出图中虚线箭头和实线箭头分别表示的是什么?3、从气流运动状况方面分析,A、B分别表示的是什么?4、从气压分布状况方面分析,A、B分别表示的是什么?5、从气流运动方面分析,A、B分别位于哪半球?6、一般情况下,受B控制的地区,和当A过境时,常出现什么天气?7、从图中可以看出,A的南部和B的东部分别吹什么风?考点一气旋、反气旋【高频考点·互动研】1、气旋、反气旋及其对应天气的特点(1)气流运动方式(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反气旋:顺时针方向辐散下沉(2)天气状况气旋:气流上升,阴雨天气;反气旋:气流下沉,晴朗天气(3)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气旋:先降低后升高;反气旋:先升高后降低(4)天气系统强度:气旋中心气压值越低,强度越大;反气旋中心气压值越高,强度越大。
(5)我国典型天气气旋: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反气旋: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问题驱动·合作共赢】1、分别在甲、乙图中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状况2、分别在丙、丁图中画出气旋和反气旋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曲线3、“海鸥”号台风,某日从厦门过境,过境前吹西北风,过境后吹东南风,分析台风的移动路径。
考点二锋面气旋【高频考点·互动研】2、锋面气旋的判读(1)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
如图中AB线和CD线处。
(2)确定半球或风向:根据北半球或南半球,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或反过来根据风向与等压线关系判断北半球或南半球。
(3)判断冷暖空气(气团):确定了南北半球,便可确定锋面两侧气温相对高或低。
学案26-洋流-问题驱动式导学案之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通用版)

地理课时学案(26)洋流【学习目标】1、掌握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和性质2、掌握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基础知识·过关测】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洋流的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方向做大规模的流动。
2、指出寒流和暖流的本质区别,并思考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高吗?3、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洋流的名称。
考点一世界洋流的分布【高频考点·互动研】1.洋流的分布规律①南北半球中低纬度形成以3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四支洋流组成,西暖东寒。
③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以60°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逆南无,三支洋流组成,东暖西寒。
③40°S—60°S盛行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为寒流。
④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冬季表现为自东向西流,夏季自西向东流,皆为暖流。
索马里海域也属于季风洋流,夏季盛行西南风,索马里洋流向北流为寒流,冬季盛行东北风,索马里洋流向南流为暖流。
⑤南极洲外围在极地东风作用下形成南极环流,总东向西流动,呈逆时针运动。
【问题驱动·合作共赢】1、盛行风是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洋流的分布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密切相关,试在下图中演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的形成过程。
2、试分析南、北半球西风漂流的性质差别的原因。
3、试分析索马里洋流冬夏季性质差别的原因。
考点二洋流的影响【高频考点·互动研】2、洋流的影响(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原理: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其对气候的形成起到促进或扩大其范围的作用,并非气候形成的主导因素(主导因素是大气环流)(2)洋流对航行的影响①洋流会从极地带来冰山漂浮在海洋中,对航行造成危害;②洋流流经的地区,往往风浪较大,影响航行安全;③顺水或者逆水,影响航速,影响效率和能源;④洋流流经的地区往往形成大雾弥漫天气,影响能见度海雾多发在:A寒暖流交汇处 B中低纬度的寒流 C中高纬度冬季的暖流(3)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①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②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③洋流:寒暖流交汇流处,或者盛行离岸风,形成上升流,导致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鱼类饵料丰富;④海岸线:海岸线曲折、漫长,海域面积广(4)洋流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高考地理 专题3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

专题3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导学案)【课标考纲呈现】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2.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热点视角展示】1 .工程建设(找水、找矿、交通、水利建设)、重大地质事件(如地震、火山活动等)或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为载体,考查有关板块构造理论、地质构造方面的知识。
2.以一些景观图为载体,聚焦世界和我国的一些热点地区,考查内、外力作用的特点。
【自主完善知识体系】水平运动褶皱(主)表现形式垂直运动断层(火山)结果:使地表变得共同塑造结果:使地表变得地表形态对地貌的影响参见表现形式新坐标新坐标24~六【基础知识自测】1、(枣庄二调文综29~5)简述中国的泰山和日本的富士山在成因类型和外貌特征上的不同。
(6分)2、把下列地貌形态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内①喀斯特地貌②丹霞地貌③雅丹地貌④黄土高原的成因⑤黄土高原千沟万壑⑥新月形沙丘⑦冲积扇⑧“U”型谷流水侵蚀作用()流水堆积作用()风力侵蚀作用()风力堆积作用()冰川侵蚀作用()3、(2007.广东)“水滴石穿”描述的是那种外力作用()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核心要点突破】要点一、地壳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比较(参见新坐标P23~一)2、结合新坐标P23 ~二,处理下图,明确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高考题型验证:(2007.上海)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贮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回答⑴⑵⑴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⑵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入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要点二、背斜和向斜1、如何区分背斜和向斜(参见新坐标P23~五)2、列表比较记忆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高考链接(2006.上海)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课时学案(28)地质作用(2)
【学习目标】
1、掌握主要内力作用形式和影响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
2、掌握主要外力作用形式和影响以及主要外力作用特点
3、掌握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影响
【基础知识·过关测】
1、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内力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使地表趋于平缓,任何地形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峡谷地貌常为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引起地壳上升,然后外力作用(流水侵蚀)而成;
再如某冲积平原常为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引起地壳下降,然后外力作用(流水堆积)而成。
2、我国四种典型的地貌类型
(1)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
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
(2)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3)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4)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考点一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频考点·互动研】
1、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①风化: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粒,成为风化作用。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②侵蚀:受流水、风力、冰川、海浪影响,对地表岩石及风化产物进行破坏,常使被侵蚀掉的物体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③搬运:受流水、风力、冰川、海浪影响,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为堆积地貌发育提供条件。
④沉积:外力搬运能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
⑤固结成岩:沉积物在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新的沉积岩。
【问题驱动·合作共赢】
试分析风化作用和风力侵蚀的区别,并分风化和侵蚀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区别。
【考向通关·提升练】
从秦岭第二高峰鳌山(海拔3475米)沿山脊徒步至第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的户外徒步线路——鳌太线,以山水形胜而出名。
但其积雪多、难度大、危险性高对户外爱好者提出挑战,尤其以称为“石海”一段的路段最难,基本上是在碎石上攀爬。
下图示意“石海”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从安全角度考虑,一年中最适合在鳌太线上徒步旅行的时期是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2.“石海”的形成过程,主要受哪种外力作用影响
A.风化
B.侵蚀
C.搬运
D.堆积
3.与“石海”形成过程关系最密切的因素是
A.气温的日变化
B.气温的季节变化
C.降水的日变化
D.降水的季节变化
考点二外力作用地貌
【高频考点·互动研】
2、外力作用地貌
①风力作用:侵蚀: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等;
堆积:(新月形)沙丘、沙垄、黄土地貌等
②流水作用:侵蚀:峡谷或“V”型谷(如长江三峡)、丹霞地貌;
溶蚀:喀斯特地貌(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峰、石林等);
堆积: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
③冰川作用:侵蚀: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湖(纳木错)、峡湾(北欧、南美南部西海岸);
堆积:冰碛地貌、冰碛湖(北美五大湖)等
④海水作用:侵蚀:海蚀崖、海蚀柱等;堆积:沙滩、贝壳堤等
【问题驱动·合作共赢】
1、试分析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的强弱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试分析风力、流水、海浪、冰川作用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试分析以下地貌形态主要受哪种外力作用的影响。
①高山上的破碎岩石②山谷中的碎石滩
③坡面的沟壑纵横的形态④峰林和溶洞
⑤大漠中的沙丘⑥海边的嶙峋海岸
4、“天漠”是一种特殊的地理现象,它们像是形形色色的“迷你沙漠”,却会神秘出现在降水丰富的湿润地带,与江河湖海如影随形。
图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
试从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天漠”的形成过程。
【考向通关·提升练】
下图为岩石表面因覆盖藻类而呈现出红色的“红石”景观。
红石景观一般分布在海拔2 000~4 000 m的谷地里。
研究发现,此类红石上的藻类喜低温潮湿的环境,依附生长于“新鲜”的石头表面,是一种先锋植物,之后便为其他植物群落所取代。
据此完成4~5题。
4.形成图示红石景观的“新鲜”石头可能来源于
A.火山喷发形成的固结物
B.冰川融化形成的泥石流堆积物
C.岩石风化形成的残留物
D.河流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
5.我国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该类景观的是
A.粤东
B.苏南
C.川西
D.陕北
【感悟总结·有收获】
地理课时学案(28)参考答案
考点一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问题驱动·合作共赢】
风化表现为物质的破碎,并没有物质的损失;侵蚀表现为物质的离开原地,有物质的损失。
【考向通关·提升练】
1-3:CDA
考点二外力作用地貌
【问题驱动·合作共赢】
1、风力侵蚀影响因素:①风力大小;②下垫面状况;③地形状况
流水侵蚀影响因素:①植被覆盖率;②岩石、土质状况;③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影响流水侵蚀能力);④地势起伏(影响水流速度,从而影响流水侵蚀能力)
2、A.风力作用——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B.流水作用——湿润、半湿润地区
C.海水作用——沿海地区
D.冰川作用——高山、两极地区
3、试分析以下地貌形态主要受哪种外力作用的影响。
①高山上的破碎岩石:风化作用;②山谷中的碎石滩:冰川堆积或流水堆积
③坡面的沟壑纵横的形态:流水侵蚀;④峰林和溶洞:流水溶蚀
⑤大漠中的沙丘:风力堆积;⑥海边的嶙峋海岸:海浪侵蚀
4、雨季,在流水作用下,流域内大量的水土流失,大量泥沙随河流入湖沉积下来;旱季,湖床萎缩泥沙裸露,受风力侵蚀、搬运并堆积下来,形成天漠。
【考向通关·提升练】
4-5: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