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地质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主要板块边界和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主要板块边界及地貌一、典例引领读部分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在地壳运动影响下,和①所处板块位置类似地区的地表形态多为A.山地 B.平原 C.裂谷 D.盆地2.关于②③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②地位于非洲板块 B.③地位于印度洋板块C.②③两地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 D.②③两地靠近海沟、裂谷、地壳不稳【答案】1.A 2.C【解析】1.①为两板块挤压碰撞地带,多形成褶皱山。
故选A。
2.②为美洲板块,③为非洲板块,②③之间为生长边界,两地之间距离会不断扩大;海沟属于消亡边界。
故选C。
二、考点讲解主要板块边界及地貌三、考点训练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左上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南半球,湖泊对河流能够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发源地C.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2.若左上图中河流主要依靠雨水补给,当正常年份河流水量最大时A.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 B.我国北方秋高气爽C.台湾沿海地区处于台风活动频繁期 D.我国东部沿海盛行东南季风【答案】1、C 2、A某地储水变化量为该地水量收入与支出之差,下图为四个不同流域多年平均储水变化量图。
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事象符合图中②地区地理环境特点的是()A.红壤 B.橄榄种植园C.游牧业D.斑马、长颈鹿4.下列符合图中④地区典型地貌的是()A.雅丹地貌 B.峰林地貌C.角峰、冰斗、型谷D.丹霞地貌【答案】3、B 4、A饱含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溢出地表,沿斜坡漫流时,遇到地表凸起部位,水流翻越阻隔流速加快,水体变薄,水中的二氧化碳逸出,在凸起部位发生碳酸钙淀积,形成“边石坝”。
下图是某处边石坝景观及其纵向剖面图,剖面呈现黄白相间的纹理。
进一步研究发现白色是碳酸钙,黄色是泥土。
新高考地理地貌试题答案

新高考地理地貌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关于地表形态的描述,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 地壳运动是形成地貌的主要因素之一。
B. 气候因素对地貌的形成没有影响。
C. 河流侵蚀作用不会改变地表的形态。
D. 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答案:A2. 以下哪种地貌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A. 断层地形B. 火山地形C. 沙漠地貌D. 冰川地形答案:C3. 河流地貌中,哪个部位通常是河流侵蚀作用最强烈的区域?A. 河源B. 河口C. 河弯D. 河床答案:C4. 黄土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西南地区D. 西北地区答案:B5. 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分别导致了哪种地貌的形成?A. 水平运动导致山地和盆地的形成B. 垂直运动导致高原和平原的形成C. 水平运动导致高原和平原的形成D. 垂直运动导致山地和盆地的形成答案:D二、填空题1. 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答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气候、人类活动、时间2. 在地貌学中,________是指地表形态的起伏变化,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答案:地形3. 地貌的类型可以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分为________地貌、________地貌、________地貌和________地貌等。
答案: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人为作用、海岸作用4. 冰川地貌是由________作用形成的地貌,包括冰斗、U型谷、________等。
答案:冰川侵蚀、冰碛丘陵三、简答题1. 简述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答:河流地貌主要是由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通过水流的下切、侧蚀作用改变地表形态,形成河谷、河弯等地貌。
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流速减缓的地方沉积,形成河漫滩、冲积平原等地貌。
河流地貌的特点是动态变化,随着河流的不断侵蚀和堆积,地貌形态会不断发生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板块构造学说和地表基本面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基本面貌一、知识讲解板块构造学说与地表基本面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全球的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括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
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的小板块。
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
2.板块边界与地貌(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如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二、例题分析某同学利用铝盒、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实验模拟的现象与下列海洋和边界组合正确的是A. 地中海生长边界B. 红海生长边界C. 印度洋消亡边界D. 大西洋消亡边界2. 下列地理事物可能产生这种板块运动交界处的是A. 渭河谷地B. 海沟C. 青藏高原D. 海岭【答案】1. B 2. D【解析】1.读材料分析可知,实验中蜡烛加热区的水受热会上升,顺着流动的水体,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由此可知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为张裂作用,板块边界为生长边界。
地中海为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误;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正确;印度洋、大西洋都位于生长边界,CD错误。
故答案选B项。
2.渭河谷地主要是由于地壳断裂下陷,后经流水沉积作用而成,A错误;海沟位于陆地板块与海洋板块的消亡边界,B错误;青藏高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消亡边界,C错误;海岭位于海洋的生长边界,D正确。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雅丹地貌

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雅丹地貌典型例题一: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14分)材料一图甲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区内有我国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区。
雅丹原是维吾尔族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土丘”;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如图乙所示)。
材料二图甲区域生产的枸杞具有颗粒大而饱满,肉质肥厚而核少,色泽鲜艳而味甘等特性,且富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图中M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
(1)解释雅丹地貌的成因。
(2分)(2)分析图甲区域种植枸杞不利的自然条件。
(4分)(3)分析说明M市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8分)参考答案:(1)定向风的长期吹蚀(2分)。
(2)地势高,热量不足(2分);降水少,水源短缺(2分)。
(3)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光照强烈(2分),可利用太阳能发电、供热(2分);地势高,风力大(2分),可大力发展风电(2分)。
典型例题二: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伊犁河谷地--西域的绿色走廊,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
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
由雪岭云衫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材料三图中区域内有我国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区。
雅丹原是维吾尔族语,意为“具有陡壁的土丘”;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由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土丘景观。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地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
(2)解释雅丹地貌的成因。
(3)西北边陲小城--霍尔果斯定为经济特区。
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1)西部敞开的半封闭地形,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降水多,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丰富;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试题汇编5——地表形态与地质构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五)——地表形态与地质构造(2016年4月)29.【加试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題。
(15分)材料一下图为贵州省略图。
材料二贵州省拥有国家级贫困县50个,贫困人口623万,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比重较高的省份。
根据“十三五”规划,贵州省拟通过易地搬迁实现142万贫困人口脱贫,就近相对集中安置迁出人口。
(1)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4分)地形特征小结(2017年11月)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3、4题。
3.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4.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A.喷出岩第3、4题图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2016年10月)下图为我国西北干旱区某地河谷剖面图。
该河谷两侧山坡植被景观截然不同,一侧植被茂盛,另一侧植被稀疏。
完成24、25题。
24.从成因看,该河谷为A.地堑谷B.断层谷C.背斜谷D.向斜谷25.该地河谷植被茂盛的一侧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①侧,光照较强B.②侧,热量较多C.①侧,蒸发较弱D.②侧,降水较多(2015年1月)3.下列地形地貌,在地垒基础上发育形成的是A.日本富士山 B.华山西峰 C.东非大裂谷 D.渭河谷地地垒与地堑沉积层北秦岭渭 河平 原泾河渭河第31、32题图(2014年7月)读石灰岩地区塌陷型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按成因分,图中岩石属于A .喷出岩B .侵入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18.塌陷型天坑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流水沉积C .流水侵蚀D .风化作用(2014年1月)渭河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为中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
右图为渭河平原形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31、32题 31.渭河平原的地质构造是A.褶皱B.向斜C.断层D.地垒32.秦岭可作为 A.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C.春小麦与冬小麦的分界线D.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2013年6月)图1为某地貌景观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题:地质地貌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地质地貌一、选择题漫湾水库是澜沧江上第一座以发电为单一目标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回水可达60km(水库回水是指河道修建闸坝形成水库后库区水位壅高的现象),建成后采用“蓄清排浑”的运行方式。
自1993年水库开始蓄水发电以后,库区实际泥沙淤积量大于设计泥沙淤积量。
洲滩位于水库坝前约30km处。
下图为“洲滩附近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洲滩形成的原因是A. 河流携带泥沙在凸岸堆积B. 河流携带泥沙在左岸堆积C. 陆地断裂下陷与河岸分离D. 水面上升淹没周围的低地2.漫湾水库“蓄清”的适宜时间是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3.漫湾库区泥沙淤积量大,最可能导致A. 流域水土流失加剧B. 水库防洪能力下降C. 回水淹没范围增大D. 河口海岸崩塌后退图为凌河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A. 煤层形成于砾岩层中B. 煤层形成的时间较晚C. 煤层由变质作用形成D. 皮家处适合开采煤炭5.图示区域P—K期间的地质过程主要为A. 沉积—挤压—侵蚀—沉积B. 下沉—侵蚀—抬升—沉积C. 沉积—断裂—下沉—沉积D. 下沉—沉积—抬升—侵蚀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垂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据此回答6-7题。
6.该河流的流向是A. 自东南向西北B. 自西南向东北C. 自西北向东南D. 自东北向西南7.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洪水期水位时,河谷谷坡上就形成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形。
关于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 河流侵蚀和地壳抬升共同作用形成B. 河流流量减少河床裸露形成C. 植被破坏,河道泥沙大量堆积形成D. 河漫滩和阶地都是流水的搬运作用形成水闸是修建在河道和渠道上利用闸门控制流量和调节水位的低水头水工建筑物。
关闭闸门可以拦洪、挡潮或抬高上游水位,以满足灌溉、发电、航运、水产、环保、工业和生活用水等需要;开启闸门,可以宣泄洪水、涝水、弃水或废水,也可对下游河道或渠道供水。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一、典例引领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的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米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二、考点讲解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成因的分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成因类问题一般有三种:一是判断影响侵蚀地貌或沉积地貌的主要因素(流水、风力、冰川、海浪);二是分析形成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原因,强调外力是怎样影响该地貌的;三是描述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形成过程,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在高考中多以判断地貌类型、描述成因等设问形式呈现。
分析外力作用地貌的成因,其答题思路为:[模板构建]1.侵蚀地貌成因解答模板2.堆积地貌成因解答模板三、考点训练1.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2.图中乙处河谷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下图中甲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EF河段河床示意图”,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
(通用版)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4地貌(含解析)

专题限时集训(四)(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新疆巴里坤湖(如下图所示)位于天山东段,科学钻探发现其沉积物粒径从大到小分别有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据此完成1~3题。
1.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 )A.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B.粉沙黏土—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C.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砂砾石D.砂砾石—黏土石盐石膏—粉沙黏土2.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为砂砾石层、粉沙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这反映了该地质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B.气候趋于干旱C.湖泊面积扩大D.河流侵蚀趋强3.巴里坤湖某一沉积层出现富含有机质(植物碎片)的深色黏土层,推测当时该地为( )A.深水湖B.咸水湖C.沼泽地D.盐碱地1.A2.B3.C[第1题,河流的沉积物具有分选性。
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据题干知,沉积物粒径从大到小分别有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因此从河口到湖心,巴里坤湖沉积物依次为砂砾石—粉沙黏土—黏土石盐石膏。
第2题,若巴里坤湖某地层自上而下为砂砾石层、粉沙黏土层、黏土石盐石膏层,说明其以前为河口处,后来位于湖心处,说明湖泊不断萎缩,反映了该地质时期气候趋于干旱,湖水蒸发加大。
第3题,据题干知,沉积层出现有植物碎片的深色黏土层,说明地质时期该地区适合植物生长,深水湖、咸水湖和盐碱地均不利于植被生长;沼泽湿地可以有植被存在。
]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是世界最大的整体岩石,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等。
左图为澳大利亚艾尔斯岩石景观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下图回答4~5题。
4.艾尔斯巨岩的主要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5.艾尔斯岩石顶部圆滑光亮,四周陡崖上形成了一些自上而下、宽窄不一的沟槽、浅坑,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4.D5.A[第4题,艾尔斯巨岩其主要成分是砾岩、砂岩,因此它是沉积岩,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形成的,因此丁代表沉积岩,甲是喷出岩,乙是侵入岩,丙代表变质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地质地貌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
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
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结合河道的演变简要说明图示区域陡坎的形成过程。
(2)陡坎向地势低的一侧为内侧。
指出陡坎内侧树龄特点,并说明原因。
(3)上游的曲流(甲处)在1948年以前发生裁弯取直,请你在图中找出依据,并说明理由。
(4)下游的曲流也发生了裁弯取直,但是旧河道内的树龄乙处和丙处不同,请你分析原因。
答案(1)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使河道进一步弯曲;洪水期间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成为湖泊;新的湖泊由于缺少河水补给,逐渐干涸;河床裸露,原有的河岸就成为陡坎。
(2)陡坎内侧树龄较小。
因为树木必须扎根于土壤中才能存活,而树龄的大小与河道内积水时间的长短呈负相关。
陡坎内侧为旧河道,有一定的水量,不能生长树木;水干涸后才有树木生长,所以树龄小。
(3)依据:上游有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
理由:树龄等值线分布图为1968年绘制,最老树龄为20年,说明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
(4)丙处在乙处的下游,积水时间长。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为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
陕西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
全长约53千米,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端浅宽,下端深窄,两岸山林茂密。
汉江水流过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
下图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过程。
(2)说明汉江水流过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
(3)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简要说明秦岭所起的作用。
答案(1)黄金峡地处古板块交界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壳抬升;汉江长期下切侵蚀形成峡谷。
(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轻,进入峡谷的泥沙少。
(3)秦岭阻挡冬季风,使兴隆岭一带受冷空气影响较小,冬季温暖;秦岭阻挡来自黄土高原的风沙;秦岭抬升夏季风,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使兴隆岭一带降水丰富;地势起伏大,气候差异显著,增加兴隆岭一带生物多样性。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基瓦利纳小镇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一条狭长沙坝的南端,居民主要是因纽特人。
该小镇以前位于海平面以上120多米,如今却仅在海平面以上1.8~3米,小镇正面临被大海吞噬的危险。
海水和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影响沙坝面积变化的重要因素,美国政府曾花费巨资修建海堤保护小镇附近的沙坝,但海堤很快被海浪摧毁。
沙坝原来有深厚的永久冻土层,一年中大多数日子被厚厚的海冰包围。
近50年来,永久冻土层变薄,海冰存在日期减少,沙坝面积不断缩小。
下图示意沙
坝和基瓦利纳小镇的地理位置。
(1)对比沙坝东西两侧侵蚀作用的主要差异,并解释差异的成因。
(2)指出一年中沙坝面积减少最快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与50年前相比,分析近50年来沙坝面积缩小、海拔降低的原因。
(4)沙坝面积缩小,影响小镇居民的居住安全。
有人建议将居民全部搬迁到大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西侧以海水侵蚀作用为主(海浪、潮汐);东侧以河水侵蚀作用为主。
成因:西侧直面海洋,海面开阔,海水流动性好,受海浪和潮汐影响大;东侧离大陆近,大陆上有多条河流注入,且流向与沙坝走向基本垂直,河水侵蚀作用强。
(2)夏季。
理由:夏季海冰融化,沙坝西侧受海水侵蚀作用强;降雨多,冰雪融量大,河流流量大,沙坝东侧受河水侵蚀作用强;冻土融化,土层松软,易被侵蚀。
(3)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不断淹没沙坝;海水结冰期缩短,侵蚀时间变长,沙坝边缘坍塌严重;沙坝地表径流和大陆河流流量增大,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沙坝永久冻土层变薄,易被侵蚀。
(4)赞同。
理由:全球变暖是长期变化趋势,沙坝海拔低,随着海水侵蚀作用加强和海平面不断上升,海水将吞噬沙坝;沙坝沿岸建设海堤费用高,且效果差。
或不赞同。
理由:离大陆较远,海水阻隔,举镇搬迁不便;搬迁费用高;对居民心理和生活方式影响大,搬迁阻力大。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东南部(图甲)的摩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乙),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散布于海滩中部百余米的地方。
据研究,圆石与珍珠的形成
原因异曲同工,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
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至少需要400~550万年的时间形成,大约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足以提供充分的矿物质。
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图丙)。
(1)推测摩拉基圆石形成后出现在海滩的地质过程。
(2)说明圆石龟甲状花纹的形成机理。
(3)有人认为摩拉基圆石奇景终将彻底消失,请从自然地理方面为其提供依据。
(4)某游客欲在摩拉基海滩用手机尽可能多且清晰地拍摄圆石,请指出其应考虑的拍摄条件。
答案(1)圆石存在于海底海泥之中;后来由于地壳抬升使海底升高;最终圆石上覆物质被侵蚀而出露。
(2)圆石长期暴露于水面之上易热胀冷缩或脱水收缩,导致圆石表面产生裂隙,这些裂隙又逐渐被其他物质填充。
(3)圆石遭受风化或侵蚀或搬运作用;海平面上升淹没圆石。
(4)选择在光照条件较好或晴朗的白天;退潮的时段;拍摄地点选择在高处或避免逆光的位置。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部,远看是一片浩瀚无边的石峰海洋,近看奇峰林立,峰丛环抱着一个个洼地。
洼底常见一组组人为开发的同心圆梯田,当地人称为“龙卷地”。
此地区是生态环境特别脆弱、人类生存最艰难的地区之一。
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
图甲为七百弄峰丛洼地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乙为七百弄位置示意图及“龙卷地”景观图。
(1)说明七百弄峰丛洼地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地区“湿润气候下的特殊干旱现象”的成因。
(3)分析当地人工开发“龙卷地”的原因。
(4)推测当地为实现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措施。
答案(1)七百弄位于广西西北部,石灰岩广布,多垂直裂隙(节理);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丰富;地势起伏较大,流水汇聚地势低洼地区,冲刷侵蚀垂直裂隙,使裂隙逐渐加宽加深;受侵蚀作用弱的部位形成峰丛,受侵蚀作用强烈的部位形成洼地。
(2)地势崎岖,坡度大,地表水流失快;岩石多裂隙,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地表径流缺乏(河流湖泊少);土层薄,保水能力弱;地下水埋藏深,难以利用;经济落后,缺少储水设施。
(3)地势崎岖,平原少,耕地面积小,地块小;“龙卷地”多层梯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从而增加粮食供给;地块沿等高线分布,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4)修建储水工程,钻井取水,解决缺水问题;种植耐旱作物,发展灌溉技术,实现种植业增产;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修建道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进行异地迁移,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的风沙堆积地貌(下图)。
青海湖区西岸沙漠广布,北岸几条大河形成河口三角洲,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
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
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1)分析东岸沙丘形成的原因。
(2)青海湖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
(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答案(1)盛行西北风,风沙不断向东移动并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风沙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
(2)西风携带沙粒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使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
(3)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程建设、修路等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