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新人教版 必修2 公开课课件 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1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件第二单元第4课《诗经》两首1

的艺术成就。
《玉台 新咏》
2.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 折情节。
3.鉴赏诗歌铺陈、排比、起兴的 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课序 题 7

作者/出处 学习目标
涉江采芙 《古诗十

九首》
短歌行 曹 操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1.了解汉、魏、晋五言诗的特点, 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 艺术魅力。
(8)(2010·江苏高考)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诗经·氓》)
(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 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采薇》)
重点评析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点评:这四句采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情形。这个男子 一脸憨笑,耍着小小的花招,假装拿布来换丝,实则是向女子求婚。 一方面,男子的外表忠厚老实;另一方面,男子求婚心切,不惜乔装打 扮。这几句描写既表现了男子的狡黠、急切,又为下文两人的婚姻 悲剧埋下伏笔。
学习建议
1.反复吟咏,理解诗意。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学习诗歌,首先要反 复吟咏,吟咏的目的不仅是熟读背诵,更在于体会诗歌的语言和节 奏。诗歌中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 助语言来实现,只有反复吟咏,才能把握诗意。
2.分析意象,把握形象。诗歌都是通过意象来塑造形象、表达 情感的。学习古代诗歌,要把握作者选用的意象,理解诗歌中塑造 的形象。无论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其中都有诗人的形象或主人公 的形象。
3.抓住技巧,辨明手法。本单元所选诗歌,其表达技巧和表现手 法,都被后世的诗人继承,并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 这些诗歌应分析其技巧、鉴赏其手法。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诗经两首》课件(共55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二单元 第四课 《诗经两首》课件(共55张PPT)

兴: 以兴起,总结出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比:
喻体
本体 女子 女子的青春年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信誓旦旦
形容誓言极其诚恳可信。
初步感知
《氓》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简 单概括情节。 女主人公从自己的遭遇中得到的最 痛楚的认识是什么?
《氓》
情节:
章节:
恋爱
一 二
婚变
三 四 五 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自私变心) 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 (辛苦蒙辱)
决绝
六 反是不思 (冷酷无情) 亦已焉哉 !
男:氓之蚩蚩 抱布贸丝
桑之未落,其叶 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 耽!士之耽兮,犹可 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沃若:润泽的样子。 于嗟:感叹词。 于:通“吁”,叹 息。 耽:迷恋,沉溺。 说:通“脱”,解脱。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人物:
( 对 比 )
(憨厚老实) 女:秋以为期 载笑载言
(热情纯真)
(毅然坚决)
◆ 随着情节的发展,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是如 何变化的?
恋爱 婚变
决绝
送子过淇,至于顿丘。 沉醉爱河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心如帷湿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强
回头是岸
C、环境的三次对比:(三次写淇水)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此时,爱的玫瑰已然 枯萎。淇水再宽尚且有岸,而氓的欲望却毫无止境, 我的痛苦却无边无际。面对婚变,毅然决然。此时淇 水当是蓝色,代表着冷静决绝。
自 由 讨 论
女主人公三岁食贫、靡室劳矣,为 什么还会被抛弃?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课《诗经》两首 课件 (共56张PPT)

优秀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课《诗经》两首 课件 (共56张PPT)

水势很大的样子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使…三心二意,谓语前置
没有标准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古今异义) 。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 晚。 婚后多年为你妇,繁重家务不辞劳。 早起晚睡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做 没有,无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情节
感情基调
热情 载笑 载言
恋爱
幸福
沉痛 婚变
躬自 怨恨 悼矣
清醒 亦已 刚烈 焉哉 坚强
决绝
为什么作者能把女子的 怨恨之情写得如此深刻, 当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 法?有什么作用?
女 主 人 公 氓
婚后 思想上起深刻变 婚前“总角之宴, 化:“于嗟女兮,无 言笑晏晏”, 与士耽!”“女之耽 “不见复关,泣 兮 , 不 可 说 涕涟涟。既见复 也!” “夙兴夜寐, 关,载笑载言” 靡有朝矣”,“ 咥 其 笑矣”“静言思之,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回想少时多欢聚,说笑之间情悠悠。 当年山盟又海誓,哪料反目竟成仇。
快乐(古今异义) 欢乐的样子 诚恳的样子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止,了结
这,指代 誓言 不要再想背盟事,既已恩绝就算了。
(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2)垂髫: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 (3)总角:十一二岁十三四岁指的少年。 (4)豆蔻:十三四岁的女子。 (5)及笄:女子十五岁。(成年) (6)束发:男子十五岁。 (7)弱冠:男子二十岁。(成年) (8)而立:三十岁。 (9)不惑:四十岁。 (10)知命:五十岁。 (11)花甲:六十岁。 (12)古稀:七十岁。 (13)耄耋:八十岁。 (14)期颐:一百岁。
相当于“啊”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4课《诗经两首》(共64张PPT)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4课《诗经两首》(共64张PPT)

74
大雅 周颂

31 31 5 4
雅是“王畿”之乐,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 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是周朝直接 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 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 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 的生活和思想。
商颂 鲁颂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 “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 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 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 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 它的文学。”
概 述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 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大约 500 多年的诗歌,共 30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篇。当时人 称为《诗》或者《诗三百》。
3.因为孔子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汉代儒家尊奉它为经典,所以称为 《诗经》。 4.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先河. 5.多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形式。 四书:论语 孟子 中庸 大学
倒坍的墙壁。垝:倒 借代手法,以人物 眼泪。 ( c h é ng)登上。 指示代词,那。 目的关系连词,来。 的居住地代人物。 坍。垣:矮墙。 指卦象,即占卦的结果。 (z 用龟甲占卜。 à i)又,且。 (sh ì ),用蓍(shī不吉利。 )草占卦。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 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 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诗经》地位
《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 学的源头。 《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 学的源头。
开创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饥 者 歌 其 食, 劳 者 歌 其 事 男 女 相 与 咏 歌, 各 言 其 情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4课诗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 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 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 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 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 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诗经》两首
你了解了哪些关于《诗 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 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 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 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 《诗》,或取其整数称《诗 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 经典,始称《诗经》,并沿 用至今。《诗经》所录,均 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六义
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 •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 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 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 是民歌。 •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 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 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 74篇。 •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 先功业的。
作为男人要对自己的人格负责。人要有责任心,一 个有责任感的人是不会始乱终弃的。
不能把爱情当儿戏,爱一个人要爱到永远, 爱到地老天荒。
牢记
爱情是一种能力,爱是两个人的事, 爱需要你拥有独立的人格,互相尊重, 彼此扶持。
男子
婚前 婚后 虚伪 凶暴、蛮横
女子
热情、善良、多情
勤劳、刚强、清醒
感情不专、薄情寡义 总结:男女的不平等,不 仅体现在政治上、经济上,有 时候还体现在性格上,但诗中 女子的最后决绝,又使我们看 到中国女子那可敬可佩的一面。
活用 尔卜尔筮(卜、 筮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意为用龟板、蓍草占卦) 士贰其行(数词活用为动 词,对„不专一) 成语 二三其德、信 誓旦旦、夙兴夜寐。

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第4课 诗经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 多情的《诗经》,哀伤的《诗经》,焰心一般冷与热的《诗经》!
• 在这个冬天的夜晚读《诗经》,读到一些没有膨胀的喜悦,一些没有矫饰 的哀伤,一些没有虚浮的忠贞。
• 染着风霜的马车与木铎声趁夜色把这些诗句运送到我们跟前,我们在遥远 先人的感情里又幽幽地活过一次,他们布衣上浓重的汗碱味一下刺酸了我 们的鼻子。
赏读:学习时不要在渊博浩瀚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 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3.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
赏读: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 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
赏读: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 部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 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 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先河。共收入 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西汉时被 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即国 风,包括了15个地方的民歌,所以叫“十五国风”,有诗160 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 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 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 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 许多愤怒豪壮的劝战长篇也许抵不过这几句女人的幽幽叹息。 • 《诗经》,它是野地里生长的植物,是春天遗失的白袍,隶篆的诗句像蹄
印一直铺到西周与春秋的柴扉前。柴扉推开是无限广袤;暮色苍茫,流水 淙淙。剑声与古琴声飞旋,劳作声与低吟声交融,天地间充满大恸与大悟。

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

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课件

镜头一:采薇思归
深秋,夕阳如血,一位满面尘土与愁容的士兵,坐在 军营不远处的旷野中,远眺着故乡的方向,干裂的嘴唇喃 喃地唱着故乡的小调,内心涌动着浓浓的乡愁。
画外音:又是一年岁末了,薇菜柔嫩的叶子也逐渐变得枯 硬,家乡的柳树又长高了吧!战争何时才是个尽头?贪婪的猃 狁何时才肯罢手?我的思念像一盆烈火,烧灼着五脏六腑柳条 新发之时,我能否嗅到故乡的气息呢?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 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 柔的姑娘。
第三、四、五章追述婚后生活。第三章,以兴起,总述 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四章, 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 思,亦已焉哉!”
《氓》选自《诗经·卫风》,是“卫 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它是一首叙事诗, 全诗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描述了一 个妇女被丈夫遗弃后,回忆当初恋爱、结 婚的经过以及婚后的遭遇,诉说了自己对 不幸婚姻的痛苦、悔恨之情全诗共 60 句, 分为六章,每章 10 句。
·
卫 风 氓
熟悉生字词义
氓之蚩蚩 载笑载言 无食桑葚 自我徂尔 夙兴夜寐
诗歌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学形式,它用语言在我们的意念 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图画,传达一种内在的情感而中国古 典诗歌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有凝练的语言激发读者无限的想像 力《采薇》这首诗一共六章,这六章我们可以分为三个镜头 和画面,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三个画面——我们 把1—3段写成一个镜头,4和5段写成一个镜头,第6段单独 写一个镜头——并注意体会原诗所采用的艺术技巧。
爽:差错。
极:标准。
德:心意、情意。
罔:无。
以: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前“以”,用;

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标必修2《4 《诗经》两首》课件(共32张PPT)

高一语文人教版课标必修2《4 《诗经》两首》课件(共32张PPT)

征妇思夫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 流。
故国之思
思乡情感
• 戍卒思归 • 思念亲友 • 羁旅愁思 • 征妇思夫 • 故国之思
练一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二、“灞陵柳”。李 白诗云:“秦楼月, 年年柳色,灞陵伤 别。”唐人送别,折 柳相赠,意欲“挽 留”。以柳与“留” 谐音,象征友情绵 长,,永志不忘。清 人周志蕙名句“古渡 欲牵游子棹,离亭留 赠旅人鞭”,就是描
三、“隋堤柳”。李商隐《隋宫》中云:“于今腐 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以柳吊古,发年华 易逝、世事频更之感慨。韦庄“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就是对六朝的怀故发思。
采薇 唱:HITA 姬砾砾 雪欲来的时候, 又烫一壶酒, 将寂寞,绵长入口。 大寒夜,山那头,彤云出岫, 小炉边,那首歌谣 不经意被写就。 白露前,麦未熟, 恰是初秋, 约临走,将柴扉轻叩。 岭上霜红也浸透了眼眸, 那首歌,哽在喉, 沉默不忍回头。 “卿尚小,共采薇, 风欲暖,初成蕊, 问离人,山中四季流转又几岁?
红豆又叫相思子。王维诗歌中的“红豆”, 友情或爱情 表达的是_________;李龟年在安史之 故国之思 乱中唱曲里的“红豆”,表达的 ________。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 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 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 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 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 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 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 中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常用的表现手法还有象征、对比、渲染、联想、想 象、寓褒于贬、明褒实贬、欲擒故纵、欲扬先抑、言此意彼、 意在言外、画龙点睛、曲笔逆笔等等。
4.《诗经》两首
基础预练
课堂探究
课后撷珍
开篇寄语 说到母亲河,你会想到黄河与长江;你可知道《诗经》是 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它发源于两千多年前中国先民的心中, 浩浩汤汤,奔流永远,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情感、审美的皈 依,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尽管它村野气十足,尽管它 是人类的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但那是在大自然的露天课堂 里,飞出的稚气未脱的琅琅书声,充满了真诚,充满了单纯; 充满了质朴,充满了灵感。《诗经》,这条流淌了两千多年的
(4)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 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如:“楚江微雨里,建业暮 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 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 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5)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 映衬,构成一种情趣。如:“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 鸣。”(杜甫《漫成一首》)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 句景物的“静”。
(2)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 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如:“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 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 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 没的感慨。
(3)直抒胸臆。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 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 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 起。
母亲河,不知浇灌了多少干枯的心田,不知养育了多少参天的 大树。现如今,在水泥钢筋林立的城市里,在充满欲望的现实 中,在因为贫血而枯萎,而失去天真的文人中,是不是应该唤 一唤“诗经”之风,听一听天籁之音。要知道,做“天籁”的 听众是幸福的;更要知道,抛去世故,放牧童心;摒弃功利, 书写本真,才是对“诗经”最好的传承。
第二单元
单 元 概 要 本单元学习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一时期产生了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 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 新,新体诗、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 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氓》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述,叙述了她和氓恋爱、结 婚、受虐、被弃的过程,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和决绝的态度。 《采薇》是西周时期的戍边将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叙述了他 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和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情怀。 长篇抒情诗《离骚》抒发了诗人强烈而坚定的爱国情感, 表现了诗人对进步、光明的热烈追求,以及为实现自己的政治 理想而不懈斗争的精神。
(6)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 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 写。“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 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写 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2.表现手法 烘托、用典、虚实、照应、动静、正面侧面描写、象征、 对比、渲染、联想、想象、寓褒于贬、欲扬先抑等等。还要注 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1)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 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物烘托物,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 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物 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 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的心情。
(3)虚实。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 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 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 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如《望庐山瀑布》,前三 句描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 河来比拟庐山瀑布,为虚写。
(2)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用典,既可 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 和含蓄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比如辛弃疾在《永遇 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 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 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 情。
《孔雀东南飞》上演了一幕哀婉动人的爱情悲剧,揭露了 封建礼教的罪恶,热情地歌颂了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忠于爱情 和以死抗争的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美好信 念。 《涉江采芙蓉》描写游子的思乡之情,思念故乡那个与他 心连心的人。 《短歌行》是曹操借用乐府旧题,表达一个政治家身处动 乱时代的人生感受,抒发其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和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
《归园田居》抒写诗人辞职归来的愉快心情和乡居的乐 趣,表达了对美好的田园景物及归隐生活的热爱。
学 习 目 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古典诗歌的情况,加强对诗歌体制变迁的理解。 2.初步掌握现实主义风格和标 1.反复吟咏,体会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 2.学会欣赏,感受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形成初步的鉴 赏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作品中的情趣,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2.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单元导学 诗歌的艺术手法 1.抒情方式 有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指借景抒情,寓 情于景,或托物言志。一般情况下,写什么景抒什么情,个别 时候以乐景抒哀情,目的是增加哀的程度。
(1)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 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 情。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 失,滚滚的江水犹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