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4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1-4《古代的经济政策》ppt课件

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
清代沿袭明制设臵的钞关,略有增加,计共设户关
26 个,工关 5 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 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 动辄对商人以违反规 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有单书之弊、盘货 之弊、 包揽之弊、 关牙之弊、 量船之弊等五弊。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 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答案:B
反馈点2
重农抑商
5.汉景帝时期,曾经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 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表明我 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重农抑商 C.农商皆本 B.工商皆本 D.重商抑农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主要是限制 商人的措施及重视谷物和丝麻的言论, 这明确表明了重农抑商的态 度。
解析: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不是绝对禁止海外贸易,而是严格 限制,故选 B 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 24 分,共 52 分) 反馈点4 拓展与综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雍正说) 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
而土地止有此数, 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 兼收倍获, 欲家室盈宁, 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 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答案:C
10.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 用在于( ) ②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共19张PPT)

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 濒海居民,私载海舡(chuán ),交通外国,因以 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 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 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 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 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
4、根本目的: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5、表现
(1)汉朝:汉武帝打击富商大贾的势力
①措施
②原因
材料一:汉初,社会经过长期战乱,经济凋敝,富商大贾乘机 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货 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 加重征税等。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
材料二: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
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
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5、表现
(2)明清时期
①明太祖: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 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②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 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 耕稼之人”,要求官员留心劝导,让百姓重视本业。
氏族公社 井田制
所有制
(土地国有)
封建土地 所有制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经济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经济政策
2、首倡者:商鞅(在秦国变法时)
农业
工商业
生产粮食布帛
脱离农业生产
本业
末业
鼓励
限制
3、原因
①商业的发展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 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

第4课 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4课 古代生产工具与劳作-高二历史课件(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单元结构
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 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生产力
人类改造 自然的能力
生产工具 劳动者 劳动对象
生产中劳动者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社会生产力决定 生产关系;
生产工具决定生 产力发展水平;
生产工具决定生 产关系中的劳作 方式 。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灌溉工具
陶器
桔槔----杠杆原理
①三国马钧改进翻车 ②唐朝----筒车
古埃及----杠杆原理
畜牧工具
圈厩 马槽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耕作方式变化
1万年年前 刀耕火种
七八千年前 锄耕
五六千年前 犁耕出现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开始使用 并逐渐推广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一)纺织工具的进步
战国铁犁铧
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 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 推广。
灌钢法
南北朝时期出现 了灌钢法制作的 农具。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青铜器农具 石、木 (数量有限)
开始使用 铁制农具
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晚期 原始社会
夏 春秋时期 奴隶社会
铁农具广泛使 用于农业生产
战国时期 向封建社会过渡
出现了用钢 制作的农具
发明家 马钧
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 (三国)
课本p20:思考点
①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 怎样促进农业发展的?
②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③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一、农业工具的变化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二)灌溉工具的变化 (三)畜牧业工具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4课

2、“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 A、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B、中国有重视农业的优良传统 C、中国人口众多,解决吃饭问题 D、有利于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3、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 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根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过界固守疆域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2)土地兼并: ●概况 抑制措施 结 原 果 因 1.根本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使土地兼
并不可避免。 2.主要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北魏至唐朝前期:均田制 明朝:按人口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3、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
(1)主要形式:(特点)
①国家土地所有制 ②地主土地私有制
2、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闭关锁国
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清朝时 期的广州商 馆区。
1793年,英国人马嘎尔尼访华,乾隆帝要他行双 膝下跪之礼。马嘎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提出了条 (3)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的闭关锁国政 件:将来中国派使者到伦敦去的时候,也必须向英 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王行跪拜礼,或是中国派人向他所带来的英王的画 不仅阻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 像行跪拜答礼。最终他以单膝下跪的形式朝见了乾 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 隆帝。乾隆帝很不高兴,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 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国,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 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 物,是以加恩体恤。”把马嘎尔尼赠送的地球仪、 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当作贡 品、玩好收藏。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4-18《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ppt课件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4 分) 1.下面的表格把中国与美国、印度的工业生产比较,为解 决表格中的问题,党和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
A.制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实施了“一五”计划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下,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得以改善, C 项正确;材料中无法反映工业体系,A 项错误;实现工业化是长 期过程, B 项错误; 1958 年以后才出现严重冒进倾向, D 项错误。
答案 C
5.如图反映了我国(
)
A.1949 年的情况 C.1953 年的情况
B.1952 年的情况 D.1956 年的情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示意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已占 据绝对优势,这应是 1956 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才出 现的状况。
答案 D
6.下列关于建国后对社会主义工商业政策的表述,不正确 的是( )
解析
三大改造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起来,故 A、C 两项错误,D 项正确。人民实现了当 家作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 B 项错误。
答案 D
8.1958 年 5 月 27 日,村民阿牛在日记中写到“广播里面说 全村的人都要集中起来,学习中央的最新理论指示”。是因为当 时在( )
答案 B
9.民歌是时代的回音壁,反映不同时代特征。这是中国民 间一首典型民谣:“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 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下列关于这首民谣的表述正确的 是( ) A.这首民谣最早出现在“文革”时期 B.这是新型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带来的丰硕成果 C.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农业丰收的喜人面貌 D.违背农业发展规律浮夸风的真实写照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2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2
第 ㈠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 4 课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 4 课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㈡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 小雅· 北山 》
井田制
第 4 性质: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课 古 代 内容: 的 (1)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 经 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国王缴纳贡赋。 济 政 (2)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遭受 策 着残酷的剥削和奴役
材料:(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 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第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4 材料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 课 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古 影响: 代 的1.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地兼并; 经2.影响了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流通; 济3.严重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不利于生产规模 政的扩大; 策 4.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 第 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4 ──摘自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 课 古 材料揭示哪些历史现象?对社会经济 代 的 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经 现象: 济 乾隆年间,许多地主和商人发家以后, 政 策 用赚来的钱大量买田置地,将大量商业资本 投向土地。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本节知识体系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原始社会,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
重农抑商:原因,目的,表现,评价
“海禁”与“闭关锁国”:原因、内 容、 影响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第 4 课 古 代 的 经 济 政 策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土地私有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4-11《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①“文革”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 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 ③“文革”时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发展 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期间,经济迅速回升 A.①②③④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文革” 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后,严重破坏了经济,故②③不符合题意。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基础自测
课后作业
1.了解建国初期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 作业 目标 2.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一五计划”的 内容及实施的情况。 3.了解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社会主义建 设中出现的失误,总结原因和教训。 作业 设计 限时:40 分钟 满分:100 分
)
①多年战争的破坏 ②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肆意搜刮
③国民政府的
④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 ⑤物资奇缺,物价飞涨
B.②③④⑤ D.①②⑤
A.①②③④ C.①②③
解析:联系所学过的有关历史可知,此题中的①②③都是新中 国成立前夕国统区经济濒于崩溃的原因,而④⑤是崩溃的表现。
答案:C
3.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 1915 年,历经 40 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 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营(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
答案:D
4.1953 年底,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时( A.轻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 C.农耕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D.经济已得到恢复和发展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实施的背景的理解能力。 1952 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 年工业化建设提上日程。

【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课件】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标要求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 主要劳作方式;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 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课堂导入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生活在距今170万年 以前的云南元谋人,是人类祖先中最早使用 工具的。人类祖先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料制 造的石制工具。有目的地制造工具和使用工 具,使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
早期的工具除了石器以外,还有木质、骨 质、角制及用贝壳制作和陶制等等。事实证 明,后来人们所使用的全部农具、手工业工 具和辅助工具,其基本形态和结构多源于原 始工具,其功能也是在原始工具的基础上扩 展延伸开来的。
元谋人
河姆渡遗址石器农具
战国铁犁铧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河姆渡遗址石器农具, 右图是战国铁犁铧。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古代社会什 么领域的工具?对!农业生产工具。那么,古代的生产工具 与劳作的发展概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 题。
(3)小农经济与精耕细作 春秋战国铁器牛耕使用和私有土地出现,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 男耕女织生产方式出现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采取精耕细作的 农业耕作方式。 (4)庄园经济与租佃关系 西汉初期,占有大量土地的封建庄园不断壮大。在东汉时期发 展为豪强庄园,南北朝时期发展为坞堡等。到了宋代,庄园中的 租佃依附关系明显松弛。
铁犁牛耕
男耕女织
(二)农业庄园式 1. 特点:众多奴隶或农奴在庄园中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 地上,生产力低下。 2. 概况: (1)罗马共和国晚期,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涌入罗马,出现了大型奴 隶制庄园。 (2)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大量农奴或农民在领主的庄园中服劳役。 (3)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坞堡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 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衣被天下:纺织技术的进步
时间
工艺、成就
上古时代
丝 西周以后 织 业
唐代 宋代
棉 宋末元初 纺 织
明代后期
养蚕缫丝 工艺猛进 品种丰富 图案精美
丝绸远销欧洲 出现 技艺 缂丝技术风行开来
棉花传入内地 推广先进技术
成为棉织业中心 成为主要衣料
地 位(影响)
获“丝国”称号 丝织技艺进一步提高
发展 、完善 扩大原料产地 提高棉纺速度 形成规模产业 提高生活质量
2、经营特点: 积极:资金()、规模()、范围()、分工()、 管理()、技艺()、占()
消极:① 不入市场, 缺乏竞争 ② 强制劳动,效益低下
3、调整:征役----()(生产关系的进步)
调整的原因(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㈠官营手工业
1、发展历程 西周----到明代前期为止:占据主导地位 明代中期以来:开始日趋萎缩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 也是伟大的,所以不要放弃,坚持 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类别 内容
官营手工业
私营手工业
劳动
唐以前主要是农民和作坊主自
力 官奴婢、刑徒、 身及部分雇工;明中后期大规
民间工匠 模雇佣工人
产品 满足官家专用和 主要用于自己消费和投放市场,
流向
皇室私用 进行商品生产
历史 作用
阻碍了商品经济 的发展和市场的 扩大,不利于新 技术的推广
一方面巩固了自然经济,另外 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并在明中后期孕育了资本主义 萌芽
2 、 《汉书,地理志》记载:“(齐国)太公(姜尚), 乃劝以女工之业,织做冰纨绮秀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 下。”上述材料反映出: A、上古时代人们已经缫丝养蚕 B、西周时期,齐国丝织业较为发达 C、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丝织业得发展 D、汉代丝绸品种多而且远销欧洲
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水平。 B.官营手工业奖金雄厚,经营规模大,管理科 学,工匠生产积极,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 水平。 C.明代中叶以后,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行业 中,私营手工业走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 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D.春秋战国时期,私营工商业兴起,明清时期 私营手工业发展显著,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 程度大大加深。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衣被天下:纺织技术的进步
时间
工艺、成就
地 位(影响)
上古时代
丝 西周以后 织 业 汉代
唐代 宋代
棉 宋末元初 纺 元代 织 元明
明代后期
养蚕缫丝
工艺猛进 品种丰富 图案精美
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
丝绸远销欧洲
获“丝国”称号
出现缂丝技艺 缂丝技术风行开来 棉花传入内地 黄道婆推广先进技术
丝织技艺进一步提高 发展 、完善
技艺
青铜 夏商周- 成熟
春秋战国 精湛
成就
司母戊鼎等精品 湖北古铜矿遗址
地位
世界前列
冶铁 春秋开始 不断
战国普及 成熟
炼钢 春秋开始 不断
成熟
汉代

燃料 北宋

南宋末年 成
明朝:

发明冶炼生铁
春秋:块炼钢
南北朝:灌钢法 用煤冶铁 相当普遍 用焦炭冶铁 流行开来
重大进步、奇迹
世界最高水平 最早发现和 使用煤的国家
3 、官营手工业再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它 的主要特点是①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② 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 据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生产不计成本④主要是为 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在中国文化中,“鼎”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 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宋代:
“瓷都”。出现地方窑瓷体系。
代: 时期(青花和釉里红) 明代:斗彩、五彩瓷。
清代:粉彩、珐琅彩
陶瓷出口:唐代开始。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
China由来:陶瓷技艺闻名于世

陶器: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的最重要成就。

陶器工艺:彩陶、黑陶、白陶
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

东汉:成熟的青瓷。
北朝:白瓷---制瓷技艺的重大突破。
扩大原料产地 提高棉纺速度
松江成为棉织业中心 棉布成为主要衣料
形成规模产业 提高生活质量
西汉的束腰连衣裙
袍服
陶瓷技艺闻名于世
陶 陶器:
时代手工业中的最重要成就。
器 陶器工艺:
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

东汉:成熟的

北朝:白瓷---制瓷技艺的重大突破。
:工艺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青白釉刻花梅瓶(宋)
三彩釉陶印花游鱼海棠式 长盘(辽)
褐釉剔花瓷扁壶(西夏)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宋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北宋)
定窑划花萱草纹葵瓣口瓷碗 哥窑鱼耳瓷炉(宋)
清,霽蘭象耳琮式瓶
蘆鈞釉鹿首茶銚
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
㈠官营手工业
1、发展历程
( 西周--
)止:占据主导地位

)以来:开始日趋萎缩
2、经营特点: 积极:资金足、规模大、范围广、分工细、 管理严、技艺高、占主导
消极:① 不入市场, 缺乏竞争 ② 强制劳动,效益低下
3、调整:征役----雇募(生产关系的进步)
㈡私 营 手 工 业
1、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勃然兴起 (明中叶以后 ):占据主导地位
2、经营方式的变化:
唐以前主要是农民和作坊主自身及部分雇工; 明中后期大规模雇佣工人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时间
技艺
青铜
成熟
精湛
冶铁
不断
成熟
炼钢
不断
成熟
汉代

燃料

南宋末年 成

成就
发明冶炼生铁 春秋:块炼钢 南北朝:灌钢法
相当普遍

冶铁
流行开来
地位
世界前列 重大进步、奇迹
世界最高水平 最早发现和 使用煤的国家
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
时间
隋唐:工艺成熟。瓷窑遍布南北。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宋代:景德镇“瓷都”。出现地方窑瓷体系。
元代:彩瓷时期(青花和釉里红) 明代:斗彩、五彩瓷。
清代:粉彩、珐琅彩
陶瓷出口:唐代开始。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
彩陶人首瓶
唐白瓷
元青花瓷
明斗彩
明五彩瓷
清珐琅彩
清粉彩
南宋(公元1127-1279年) 哥窑五足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