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第三、四、五、六、七章

合集下载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 46 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开展放射诊疗工作的医疗机构。

本规定所称放射诊疗工作, 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进行临床医学诊断、治疗和健康检查的活动。

第三条卫生部负责全国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放射诊疗工作的监督管理.第四条放射诊疗工作按照诊疗风险和技术难易程度分为四类管理:(一) 放射治疗;(ニ) 核医学;(三) 介入放射学;(四) X射线影像诊断。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 (以下简称放射诊疗许可)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放射防护、安全与放射诊疗质量符合有关规定、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执业条件第六条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一)具有经核准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二)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注和规定的放射诊疗场所和配套设施;(三)具有质量控制与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和管理制度,并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监测仪器;(四) 产生放射性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的, 具有确保放射性废气, 废液、固体废物达标排放的处理能力或者可行的处理方案;(五)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第七条医疗机构开展不同类别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分别具有下列人员:(一)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2, 病理学, 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3, 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4, 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4篇)

射线探伤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射线探伤安全管理,保障人员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确保射线探伤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射线探伤工作的人员和相关设备设施。

第三条射线探伤工作应始终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提倡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责任。

第四条固定射线设备的设置、使用和维护等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企业的相关规范要求。

第五条射线探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术资格和职业证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工作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六条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防止事故的发生。

各级管理人员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定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第七条部门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射线探伤工作的安全管理,组织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全体员工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第八条员工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和擅自改变工作程序,如有违反,将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条射线探伤工作场所应保持干净整洁,设备设施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条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章人员安全管理第十一条所有参与射线探伤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合法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和放射安全防护考核合格证书。

第十二条所有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熟悉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第十三条所有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检查和更换。

第十四条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确保人员的身体状况符合工作要求。

第十五条严禁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人员从事射线探伤工作。

第十六条人员必须接受并参与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

第十七条任何人员不得擅自拆卸或改变射线设备,如发现设备有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

第四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第十八条射线设备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验收,获得使用许可证,并定期进行检测和维护。

第十九条所有设备必须设置安全防护装置,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024年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2024年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2024年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和人员的健康,依法正确执行射线探伤作业,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细则(以下简称“细则”),适用于一切射线探伤作业活动的安全管理。

第三条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综合治理。

第四条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的目标是:建立健全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体系,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风险,保障人员的安全健康。

第二章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第五条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参加相关的安全教育培训,掌握射线探伤作业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六条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应当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学习并了解最新的安全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

第七条射线探伤作业人员在经过培训后,应经过综合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作业。

第八条射线探伤作业人员作业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过期需经过再培训考核方可继续作业。

第三章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第九条射线探伤作业场所必须按照国家相关的辐射防护法规进行规划和建设,并符合相关的安全要求。

第十条射线探伤作业场所应设立辐射防护区域,按照标准设置辐射信号标识,保证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第十一条射线探伤作业场所必须配备适当的辐射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第十二条射线探伤作业场所应设立专门的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并具备相关的安全管理知识和经验。

第四章作业设备的安全管理第十三条射线探伤作业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安全要求,经过定期检测和维修。

第十四条射线探伤作业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证书和操作技能,并按照标准操作,确保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

第十五条射线探伤作业设备必须设有相应的安全警告标识和防护装置,保证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的安全。

第十六条射线探伤作业设备的运输、储存和使用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严禁私自擅自操作。

第五章事故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第十七条射线探伤作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事故应急处理和事故调查制度,及时进行事故预案演练和事故调查工作。

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

I 2 I 0e
所以,
[ ( d d ) `d ]
I 0e e
Δd
d ( ` ) d
I0 μ`
I2 ( ` ) d I e I1
μ I1
d
I2
基本原理及方法
由两式比较,当厚度相同时,
射线检测
I2 I e ( ` ) d I1
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
③ 金属荧光增感屏:结合了荧光增感屏增 感效果好,金属增感屏底片质量好的优点,制 作而成 所以,此类增感屏使底片的感光速度比金 属屏快,且比荧光屏的像质好,但仍不能满足 生产实际的需要,因此,GB3323-2005规定,射 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个别情 况下,可使用荧光增感屏或金属荧光增感屏, 但只限于A级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2 散射现象
射线检测
射线通过物质后,不仅能量改变, 有部分入射线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当方向改变时,称为汤姆逊散射 改变方向及能量时,称为康普顿散射
散射线是一些偏离了原射线的入射线 方向,射向四面八方的射线。射线能量越低,被 透照物质中的电子密度越大,射线的散射效应越 显著,散射线的强度越大
布的连续X射线,有一个极限 波长λ0(或短波限)
1.24 0 (nm) U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② 特征X射线:当
射线检测
管电压超过某一临
界值时,形成与靶
材有关的特殊波长
的射线 3 X射线检测中主
要用连续谱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㈡ γ射线 1 产生
射线检测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在 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2 分类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Ra226、U235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Co60、Ir192

射线三级强老师第三章问答题 (2)

射线三级强老师第三章问答题 (2)

射线检测第三章思考题问题1:射线照相灵敏度定义?问题2:射线照相灵敏度与超声波检测灵敏度有什么差异?两者属不同的概念——射线照相灵敏度对应于提高图像信噪比,灵敏度越高越有利于缺陷识别和检出;超声波检测灵敏度是指回波信号的放大倍数,与信噪比无关,灵敏度高并不意味缺陷检出率高。

问题3:什么是绝对灵敏度?问题4:什么是相对灵敏度?问题5:JB/T4730.2采用的是绝对灵敏度还是相对灵敏度?问题6:什么是像质计灵敏度?问题7:像质计灵敏度与自然缺陷灵敏度的关系如何?问题8:为什么射线照相灵敏度≠缺陷检出率?问题9:为什么“即使底片上像质计灵敏度很高,黑度、不清晰度符合要求,也会出现裂纹难于检出甚至完全不能检出的情况?”问题10:除了裂纹以外,还有哪些缺陷的检出灵敏度与像质计灵敏度不符?问题11:射线照相对比度、不清晰度、颗粒度是如何定义的?问题12:射线照相灵敏度影响因素是如何归纳的?问题13:底片对比度增大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问题14:如果缺陷中不是充满空气,公式是什么样?ΔI / I =(μ-μ’)ΔT/ ( 1 + n )问题15:②③条假设有何区别?②是指IS不变,③是指n不变,因为n=Is/Ip,所以公式中Ip 要用没有缺陷存在的透射线值。

问题16:怎样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以上假设引起的误差极小,因此公式是可以成立的。

只有缺陷尺寸较小时,讨论对比度才有意义。

问题17:公式由哪些参数构成?问题18:公式的意义和用途是什么?问题19:主因对比度和胶片对比度的关系?问题20:放大系数为3-8是从哪儿得来的?见第二章表2-13 胶片的分类;几种胶片的梯度。

问题21:ΔT与缺陷尺寸和透照方向关系?问题22:其他影响透照厚度差ΔT的因素?问题23:衰减系数μ与射线能量关系?问题24:材质的哪些特性影响衰减系数μ问题25:散射比有哪些影响因素?问题26:使用高梯度胶片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问题27:提高黑度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问题28:改变显影条件变化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问题28:怎样理解“本影消失,对比度显著下降现象”?问题29:射线照相不清晰度U是如何定义的?问题30:什么叫黑度过渡区的趾部和肩部?问题31:黑度过渡区的趾部和肩部是如何产生的?问题32:几何不清晰度是如何定义的?问题33:固有不清晰度是如何定义的?问题34:U、Ug和Ui的关系?问题35:公式(3-3)和(3-4)有什么不同?问题36:JB/T4730怎样规定L1与Ug值的?问题37: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减小Ug值?问题38:在减小Ug值的同时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问题39:焊缝上不同位置的Ug值受哪两大因素影响?焦点投影,工件形状。

射线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射线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射线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射线作业的安全, 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健康,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进行射线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射线作业应以安全为第一原则, 遵循科学、规范、统一、合理的原则, 做到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第二章射线作业的组织管理第四条实施射线作业的单位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 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并向主管部门备案。

第五条实施射线作业的单位应制定和组织实施射线作业计划, 并定期进行射线作业的评估和监测。

第六条实施射线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射线作业台账, 记录射线作业的基本信息, 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

第七条实施射线作业的单位应定期进行员工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八条实施射线作业的单位应加强对射线设备和装置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测和检修。

第三章射线作业的安全措施第九条在进行射线作业前, 应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 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第十条射线作业应在封闭或隔离的区域内进行, 限制工作区域的进出口, 并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第十一条实施射线作业的单位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包括但不限于使用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第十二条在射线作业现场, 应设立射线监测仪器, 实时监测射线辐射水平, 确保辐射水平的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第十三条射线作业应遵循射线时间和剂量限制, 不得超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的限值。

第四章射线作业的事故处理第十四条射线作业发生事故时, 应立即停止射线作业, 组织人员撤离现场, 并启动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射线作业事故的处理应及时通知有关主管部门, 并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事故报告。

第十六条在射线作业事故的处理中, 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防止事故扩大, 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第十七条对射线作业事故的责任追究, 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 严肃处理涉事责任人。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5-7章含答案)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5-7章含答案)

射线检测复习题(含参考答案)第5~7章是非题1.胶片表面起网状皱纹可能是胶片处理温度变化急剧而引起的。

(√)2.使用被划伤的铅箔增感屏照相,底片上会出现与划伤相应的清晰的黑线。

(√)3.胶片上静电花纹的产生是由于射线管两端的电压过高的原因。

(×)4.射线底片上产生黑的月牙形痕迹的原因可能是曝光后使胶片弯曲。

(√)5.溴化钾除了抑制灰雾的作用外,还有增大反差的作用。

(×)6.各种热裂纹只发生在焊缝上,不会发生在热影响区。

(×)7.热释光胶片剂量计和袖珍剂量笔的工作原理均基于电离效应。

(×)8.照射量单位“库仑/千克”只适用X射线或γ射线,不能用于中子射线。

(√)9.当X射线或γ射线移去以后工件不再受辐射作用,但工件本身仍残留极低的辐射。

(×)10.从X射线和γ射线的防护角度来说,可以1戈瑞=1希沃特。

(√)11.焦耳/千克是剂量当量单位,库伦/千克是照射量单位。

(×)12.当照射量相同时,高能X射线比低能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力更大一些。

(√)?选择题1.显影的目的是( B )A.使曝光的金属银转变为溴化银B. 使曝光的溴化银转变为金属银C.去除未曝光的溴化银D. 去除已曝光的溴化银2.显影液的主要成份是( D )A.还原剂B.保护剂和促进剂C.抑制剂D.以上全是3.在显影过程中应翻动胶片或搅动显影液,其目的是( B )A.保护胶片,使其免受过大压力B.使胶片表面的显影液更新C.使胶片表面上未曝光的银粒子散开D.防止产生网状皱纹4.定影液中的定影剂通常采用( A )A.硫代硫酸钠B.冰醋酸C.明矾D.亚硫酸钠5.以下哪一种材料不适宜用作盛放洗片液的容器( D )A.塑料B.不锈钢C.搪瓷D.铝6.显影速度变慢,反差减小,灰雾增大,引起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D )A.显影温度过高B.显影时间过短C.显影时搅动不足D.显影液老化7.盛放显影液的显影槽不用时应用盖盖好,这主要是为了( A )A.防止药液氧化B.防止落进灰尘C.防止水份蒸发D.防止温度变化8.以下关于底片黑度检查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D )A.焊缝和热影响区的黑度均应在标准规定的黑度范围内B.测量最大黑度的测量点一般选在中心标记附近的热影响区C.测量最小黑度的测量点一般选在搭接标记附近的焊缝上D.每张底片黑度检查至少测量四点,取四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底片黑度值9.以下哪些材料的焊接接头一般不会产生延迟裂纹( C )A.优质碳素钢B.低合金钢C.奥氏体不锈钢D.钛合金10.焊接坡口面加热不足或存在氧化皮可能引起( B )A.未焊透B.未熔合C.凹陷D.咬边11.以下哪一种缺陷不属于面积型缺陷( C ) ?A.裂纹B.未熔合C.条状夹渣D. 咬边12.底片上出现的白点影象,它可能是( D )A.钨夹渣B.焊瘤C.焊接飞溅D.以上都是13.壁厚为26mm的一张钢焊缝底片,片长为360mm,其中单个条形缺陷未超过1/3T,12T范围内发现平行于焊缝的两组条形缺陷,其累计长度分别为16mm 和14mm,两组条形缺陷及间的间距大于3L小于6L,则该底片焊缝质量按JB/T4730.2-2005标准应评为( B )级。

射线检测B级和AB级的区别

射线检测B级和AB级的区别

一、标准中涉及检测技术级别的条款在JB/T4730.2-2005标准中,规定了射线检测分为三级:A级——低灵敏度技术;AB级一一中灵敏度技术;B级一一高灵敏度技术。

在标准中涉及检测技术级别的条款概括起来有以下9条:1、第3.8条: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2、第3.2.2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选择胶片的规定;3、第3.5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选择增感屏的规定;4、第4.1.3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透照厚度比K的规定;5、第4.2.2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射线源的透照厚度范围的规定;6、第4.3.1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射线源全工件表面的最小距离的规定;7、第4.4.1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X射线照相最小曝光量的规定;8、第4.11.2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底片黑度D的规定;9、第4.11.3条:不同检测技术级别对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的规定。

二、射线检测技术等级的选择JB/T4730.2-2005标准第3.8条就有关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的规定如下:3.8.1射线检测技术等级选择应符合制造、安装、在用等有关标准及设计图样规定。

承压设备对接焊接接头的制造、安装、在用时的射线检测,一般应采用A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检测。

对重要设备、结构、特殊材料和特殊焊接工艺制作的对接焊接接头,可采用B级技术进行检测。

3.8.2由于结构、环境条件、射线设备等方面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的前提下,若底片的像质计灵敏度达到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规定,则可认为按AB级(或B级)射线检测技术进行了检测。

3.8.3承压设备在用检测中,由于结构、环境、射线设备等方面的限制,检测的某些条件不能满足AB级射线检测技术的要求时,经检测方技术负责人批准,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例如选用更高类别的胶片)后可采用A级技术进行射线检测,但应同时采用其他无损检测方法进行补充检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线检测培训
第三章 射线照相灵敏度 影响因素
武玉林
1
第一节 射线照相灵敏度影响因素
1、灵敏度概念: 灵敏度是评价射线照相质量的重要指标。 1).灵敏度:是指射线底片上识别小缺陷或 小细节影象的难易程度或者说是指射线底片上可 识别出的最小缺陷或最小细节的尺寸。 2).绝对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 ①.绝对灵敏度:是指射线底片上可以发现 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最小缺陷尺寸; ②.相对灵敏度:是指射线底片上可以发现 的沿射线穿透方向上的最小缺陷尺寸与射线透 照度之比。
28
2)、焦距的选择
选择焦距的原则是满足规定的几何不清 晰度的要求: 由于:
Ug df b f b
Fmin b df Ug
L2 L1
如几何不清晰度以U g d f
L1 min
表示,
L2 df L1
29
JB/T4730.2-2004标准规定: a.所选用的射线源至工件表面的距离f应 满足下式的要求: A 级:f ≥ 7.5d· 2/3 b AB级:f ≥ 10d· 2/3 b B 级:f ≥ 15d· 2/3 b b.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周向曝光时, 只要得到的底片质量符合要求,f值可以减小, 但减小值最多不应超过规定值的50%。 c.采用源在内单壁透照方式时,只要得到 的底片质量要求,f值可以减小,但减小值最 多不应超过规定值的20%。
db 3 30 Ug 0.15mm F b 600 30
16
c.若以L1表示源到 缺陷距离 ,L2表 示缺陷到胶片距离, 几不清晰度也可表 示为: L2 Ug d f L1
17
b.固有不清晰度Ui 固有不清晰度是由于照射到胶片上的射 线在乳剂层中激发出的电子的散射产生的。 当光子穿过乳剂层时,与乳剂相互作用 发生光电效应、康吴效应以及电子对效应, 在乳剂中激发出电子。这些电子向各向散射, 使乳剂中的卤化银晶粒感光,形成潜影。胶 片显影后,使影象轮廓模糊 固有不清晰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射线的能量有不清晰度增大, 特别是屏—片接触不良时更为显著。
25
JB/T4730.2-2005标准规定: ①.X射线照相应尽量选用较低的管电压。 在采用较高管电压时,应保证适当的曝光量。 图1规定了不同材料、不同透照厚度允许采用 的最高X射线管电压。 对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在保证灵敏度 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超过图1规定的X射 线管电压。对钢、铜及铜合金管电压增量不 应超过50kV;对钛及钛合金管电压增量不应 超过40kV;对铝及铝合金管电压增量不应超 过30kV。
2
2、灵敏度的评价方法: 射线照相灵敏度用象质计评价。 1)、象质计(IQI):与被检试件厚度有 一定百分比关系的结构,如丝、孔、槽等组 成的试件。我国主要使用丝型象质计。 2) 、 评 价 灵 敏 度 的 方 法 有 相 对 灵 敏 度 法和绝对灵敏度法。 ①.相对灵敏度法:是指底片上可识别的 最小金属丝直径与射线透照厚度百分比,即 S=d/T(%)。其中d--丝径,T--射线穿透厚度。 ②.绝对灵敏度法:是用底片上可识别的 最小金属丝编号来表示灵敏度。
20
②.颗粒度的大小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胶片类型: 胶片感光速度越快、颗粒度就越大。 射线能量: 射线能量越高,颗粒度越大 显影条件: 包括显影时间、显影温度、显影配方。 增感屏影响: 使用荧光屏会增大颗粒度
21
4)、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因素归纳
22
第四章 射线透照工艺 (参照JB/T4730.2-2005)
14
几何不清晰度Ug可从图中的三角形关 系推出: df b Ug F b 几何不清晰度大小取决于: 射源尺寸、 焦距F 缺陷至胶片距离b。 焦点尺寸越小、焦距越大、缺陷至胶 片距离越小,几何不清晰度越小。
15
例题:用焦点3mm的X射线机透照厚度为 30 mm的平板对接焊缝,焦距600mm , 求几何 不清晰度。 解:已知 d=3mm,b=30mm,F=600mm 代入公式:
3
3)、需要注意的是: ﹡象质计是用来评价底片影像质量的, 并不代表射线照相可检出的最小缺陷尺寸。 ﹡例如2%灵敏度并不意味着工件中尺 寸为工件厚度2%的缺陷一定能检测出来。 特别是对裂纹之类方向性很强的缺陷,由于 其取向和密闭程度的不同,即使底片上显 示的象质计灵敏度很高,有时也有难于检 出甚至完全不能检出的情况。
30
3)、曝光量的选择和修正
①.曝光量定义:射线强度与曝光时间的乘积 X射线: E=it γ射线:E=ct. 曝光量的大小决定底片的黑度。 由胶片特性曲线知道,底片黑度与曝光 量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 为了得到合适的黑度、对比度、颗粒度和信 噪比,必须有足够的曝光量。许多射线探伤 标准都规定了允许的最小曝光量,其目的在 于防止采用过高的管电压而降低射线照相对 比度。
18
c.散射线的影响 散射线对射线照相清晰度有显著 影响。来自工件中的散射线(即“前 散射”)使工件中的结构和缺陷以及 工件轮廓影象模糊; 来自侧面的散射线(即“侧散 射”)使工件轮廓影象发生“边蚀” 而模糊不清; 来自胶片后面的散射线(即“背 散射”)使整个底片影象模糊不清。
19
3)、射线照相颗粒度 ①.颗粒度概念 颗粒性是指均匀曝光的底片上,影象黑 度分布不均匀的视觉印象。而颗粒度则是用 测微光度计测出的数据,按一定方法求出的 所谓底片黑度涨落值。 颗粒性印象并非由单个显影的感光银粒 所形成,而是由许多银粒交互重叠组成的银 团产生的。 颗粒度限制了影象能记录的细节的最小 尺寸。一个尺寸很小的细节,在颗粒度较大 的影象中,或者不能形成自己的影象,或者 其影象将被黑度的起伏所淹没而无法识别。
8
I I 0 (1 n)e t .........( 1) I p I 0 e t .......... .......( 2) I p ' I 0 e (T T ) .........( 3) I I P ' I P I 0 [e (T T ) e t ] I 0 e t (e T 1)........( 4) (4) (1)得 I e t 1 .......... ......( 5) I 1 n 由近似公式e x 1 x, (5)式变为 : I T .......... .......( 6) I 1 n
13
②.射线照相清晰度影响因素 a.几何不清晰度Ug: 几何不清晰度也称半影,是由射源尺寸、 缺陷位臵和射源、工件和胶片相对位臵等几 何尺寸造成的。 由于射源都有一定的 几何尺寸,源上每一点都 在缺陷边缘形成自己的影 象,因而在缺陷影象轮廓 处形成了一个影象重叠的 模糊区域,称为半影或叫 几何不清晰度。
26
27
②.对钢、铜、镍合金γ射线源和能量1MeV以上 X射线设备的透照厚度范围
采用源在内中心透照方式,在保证像质计灵 敏度要求的前提下,允许γ射线最小透照厚度取 表中下限值的二分之一。 采用其他透照方式,在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并 保证像质计灵敏度要求的前提下,经合同各方同 意,Ir-192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10mm, Se75源的最小透照厚度可降至5mm。
31
JB/T4730.2-2005标准规定: a.X射线照相 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 值为:A级和AB级不小于15mA· min; B级不小于20mA· min。当焦距改变 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进 行换算。 b.γ射线源透照 总的曝光时间至少应不小于输送 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
11
③.射线照相对比度影响因素
a.主因对比度 T /(1 n) 工件材料吸收系数μ *射线能量ε *试件密度ρ *工件材料原子系数Z 透照厚度差 散射比n b.胶片对比度γ 胶片类型(梯度G); 显影条件(配方、时间、温度、活度); 底片黑度D。
12
2)、射线照相清晰度及影响因素 ①.射线照相清晰度概念 射线照相清晰度是指射线底片上影象边 缘轮廓的鲜明程度。 当一束射线穿过厚度不均匀的试件而在底 片上形成影象时,厚度变化处的黑度不是突变 的,而是存在一个黑度过渡区,因而影象轮廓 不很鲜明,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这种情况称 作“不清晰度”。 不清晰度由两个因素构成,即几何不清晰 度和固有不清晰度。
1、透照工艺条件的选择 设备器材条件 透照几何条件 工艺参数条件 工艺措施条件
23
1)、射线源和射线能量 (1)、射线源选择(根据被检工件的情况) a.工件材质和厚度:射线源有足够的穿透力。 b. 检测场合:选择射线源的种类,如工件 能进入透照间,可选择移动式X射线机,对于大 型工件或现场检测,需选用携带式X射线机或γ 射线源。 c.工件射线照相质量要求:T<40mm薄件, 使用X射线机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T-40~150mm 的工件,使用γ射线源可获得与X射线相同的灵 敏度。 d. 检测效率:环焊缝可使用周向X射线机曝 光,对于球形容器可使用γ射线源进行全景曝光。
10
c.射线照相对比度: 由胶片对比度公式得:
D Lg I2 I I Lg I1 I I ) I I Ln (1 ) I Ln10 Ln (1 x) x Lg (1 I / I I D 0.434 2 .3 I T 又 I / I 1 n D 0.434 T /(1 n)
7
a.主因对比度 设有一束强度为I0的射线穿过 含有缺陷的试件,试件厚度为T,吸 收系数为μ,缺陷厚度为ΔT,吸收 系数为μ′,(μ′相比可忽略不 计)。 设穿过试件完好部位的一次射 线强度为IP,穿过有缺陷部位的射 线强度为IP′,穿过试件的射线总强 度为I,试件散射比为n。则由射线衰 减律可知:
4
3、灵敏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射线照相灵敏度的因素主要有 三种: 1).射线照相对比度 2).射线照相清晰度 3).颗粒度。 射线照相灵敏度是这三种因素的综 合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