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射线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无损检测(射线,超声)

无损检测(射线,超声)

3.1.3 射线的产生
射线的性质,有利、有弊,应该科学地加以利 用和防范!射线学就是研究如何利用与防范射线 的科学。下面介绍产生x射线的主要设备: (1)x光管基本组成: • 阴极部件:灯丝(钨丝)——发射电子; 阴极罩——聚焦电子。 • 阳极部件:阳极靶——接收电子; 冷却介质——散热作用。 • 真空管——玻璃或金属陶瓷制作的真空外罩。
2.3.1 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及探伤原理
(2)超声波探伤(Ultrasonic testing)—— 是利用超声波在 物质中传播(Propagation)、反射(Reflection)和 (Decay)等物理性质来发现缺陷的。 该法与射线探伤法形成优势互补. (3)磁力探伤(Magnetic testing)—— 是通过对铁磁材料 进行磁化所产生的漏磁场(Leakage magnetic field) 来发现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 在黑色金属( ferrous metal )的表面检测中应用广泛.
3.1.2 射线的性质 (1)不可见,直线传播—具有隐蔽性和指向性; (2)不带电,因而不受电磁场影响—电中性; (3)能穿透物质,但有衰减—具有穿透性和衰减性; 对同1种射线而言,功率越大,穿透性越强,衰减越慢; (4)能与某些物质产生光化作用,使荧光物质发光;可 使胶片感光—可成像; (5)能使某些气体电离—即产生电离辐射; (6)与光波一样,有反射、折射、干涉现象; (7)能产生生物效应,伤害和杀死生物细胞 —对人体有害。(此点非常重要)
2.3 无损检测方法 的种类及其适用性
2.3.1 常用的无损探伤方法及探伤原理
材料或工件未知工艺缺陷的检测中常用的无损 探伤方法有: (1)射线探伤(Ray Testing) —— 是利用射线的穿 透性(Penetrability)和衰减性(Decay)来发现 缺陷,即射线能够穿透物质并且在物质中有衰 减的物理特性来发现缺陷的。 该法是工业生产中最常用的NDT方法!

射线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原理PPT课件

射线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原理PPT课件

荧光与闪烁原理
总结词
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会发出荧光或闪烁光,可用于检测和 识别物质。
详细描述
某些物质在射线作用下会发出荧光或闪烁光,这是因为射线 能量激发了物质的电子,使其跃迁至较高能级,当电子返回 低能级时释放出光子。这种荧光或闪烁光可用于检测和识别 物质。
成像与重建原理
总结词
通过测量穿过被检测物体的射线,利用计算机技术重建物体的内部结构。
射线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原理ppt课 件
目录
• 射线检测概述 • 射线检测的主要方法 • 射线检测的原理 • 射线检测的应用领域
01
射线检测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射线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技术, 通过利用放射性物质发射的射线 对物体进行穿透,检测物体的内 部结构和缺陷。
特点
射线检测具有非破坏性、高精度 和高可靠性,能够检测各种材料 和复杂结构的内部缺陷和异常。
在焊接过程中,射线检测能够检测出 焊缝中的裂纹、气孔、夹杂等缺陷, 确保焊接质量。
复合材料检测
射线检测能够检测复合材料中的分层、 脱粘、孔洞等缺陷,确保复合材料的 质量和安全性。
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检测
射线检测能够检测管道焊缝的内部缺 陷,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
医学影像诊断
01
02
03
X射线成像
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 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 形成影像,用于诊断骨折、 肺部感染等。
γ射线检测
γ射线检测是利用放射性元素发出的γ 射线对物质进行穿透,通过测量穿透 后的γ射线强度来检测物质内部结构 的一种无损检测方法。
γ射线检测的优点是检测速度快、精 度高、对形状复杂的部件也能进行全 面检测。
γ射线检测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和较 高的分辨率,能够检测出金属、陶瓷、 玻璃等材料中的气孔、裂纹、夹杂物 等缺陷。

射线检测基础知识课件

射线检测基础知识课件
射线检测技术可用于海 关检查,探测旅客携带 的物品中是否有违禁品 。
公共安全
射线检测技术可用于公 共安全检查,如地铁站 、体育馆等场所的安全 检查。
环境监测领域应用
1 2
空气质量监测
射线检测技术可用于监测空气质量,如PM2.5、 气态污染物等。
水质监测
射线检测技术可用于监测水质,如总大肠菌群、 重金属等。
01
中子射线是一种粒子流 ,其质量约为氢原子质 量的1.14倍。
02
中子射线具有很强的穿 透性,能够穿透一定厚 度的重金属和混凝土等 物质。
03
中子射线具有很强的诱 变作用,能够使DNA发 生变异,导致生物体发 生突变。
04
中子射线还具有热效应 和辐射损伤等作用。
电子射线的性质
电子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其能量范围在几兆电 子伏特到几百千电子伏特之间。
类型
X射线探伤机可分为固定 式、移动式和便携式。
应用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汽车、电子等领域。
γ射线探伤机
工作原理
γ射线探伤机利用γ射线穿 透金属材料,检测其内部 缺陷。
类型
γ射线探伤机可分为放射性 同位素源和加速器源两种 。
应用
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 电力等领域。
中子射线探伤机
工作原理
中子射线探伤机利用中子射线穿 透金属材料,检测其内部缺陷。
工业领域应用
零部件检测
射线检测技术可用于检测工业生产中的零部件,如铸件、焊接件 等,检测是否存在气孔、裂纹等缺陷。
设备维护
射线检测可对设备内部结构进行检测,提前发现设备潜在的故障和 问题,为设备维护和修理提供帮助。
产品质量控制
射线检测可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 标准。

射线检测

射线检测

I 2 I 0e
所以,
[ ( d d ) `d ]
I 0e e
Δd
d ( ` ) d
I0 μ`
I2 ( ` ) d I e I1
μ I1
d
I2
基本原理及方法
由两式比较,当厚度相同时,
射线检测
I2 I e ( ` ) d I1
X射线照相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
③ 金属荧光增感屏:结合了荧光增感屏增 感效果好,金属增感屏底片质量好的优点,制 作而成 所以,此类增感屏使底片的感光速度比金 属屏快,且比荧光屏的像质好,但仍不能满足 生产实际的需要,因此,GB3323-2005规定,射 线照相采用金属增感屏或不用增感屏,个别情 况下,可使用荧光增感屏或金属荧光增感屏, 但只限于A级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2 散射现象
射线检测
射线通过物质后,不仅能量改变, 有部分入射线改变了原来的方向 当方向改变时,称为汤姆逊散射 改变方向及能量时,称为康普顿散射
散射线是一些偏离了原射线的入射线 方向,射向四面八方的射线。射线能量越低,被 透照物质中的电子密度越大,射线的散射效应越 显著,散射线的强度越大
布的连续X射线,有一个极限 波长λ0(或短波限)
1.24 0 (nm) U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② 特征X射线:当
射线检测
管电压超过某一临
界值时,形成与靶
材有关的特殊波长
的射线 3 X射线检测中主
要用连续谱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㈡ γ射线 1 产生
射线检测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在 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 2 分类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Ra226、U235 人工放射性同位素:Co60、Ir192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无损检测员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无损检测员

内容简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无损检测员(高级)》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第1章射线检测 第1节射线检测准备 第2节射线检测操作 第3节缺陷评定 第4节射线检测后处理 第2章超声检测 第1节超声检测准备 第2节超声检测工艺卡编制和检测操作 第3节缺陷评定 第4节超声检测后处理 第3章磁粉检测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无损 检测员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书籍
01 内容简介
03 推荐 05 序言

目录
02 图书目录 04 目录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无损检测员(高级)》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 的原则组织编写,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辅导用书。书中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无损检测员》要求编 写,是高级无损检测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命题的直接依据。《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无损检测员(高级)》 介绍了高级无损检测员应掌握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涉及射线检测、超声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内容。
感谢观看
本书是无损检测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系列教程中的一本,适用于对中级无损检测员的职业资格培训,是国家 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辅导用书,也是中级无损检测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命题的直接依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江苏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 份有限公司、南通友联数码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德光电子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 的感谢。
推荐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无损检测员(中级)》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
目录
第1章射线检测 第1节射线检测准备 学习单元1射线检测工艺卡识读与设备、器材准备 学习单元2胶片的切、装 学习单元3配制胶片处理药液 学习单元4训机与x射线透照参数的确定 第2节射线检测操作 学习单元1警戒、警示标志的设置 学习单元2标记带制作、贴片与像质计摆放 学习单元3钢制板、管对接焊接接头的射线检测 学习单元4胶片的暗室处理与烘干

天津大学 无损检测复习要点 第一章

天津大学 无损检测复习要点  第一章

无损检测复习要点70个填空选择题,两道大题第一章射线检测1 利用射线能穿透物质,且其强度会被物质所衰减的特性检测物质内部损伤的方23 X射线和γ射线另有一些特性,其中为射线检测所利用的主要有:不受电、磁场的影响,不可见,直线传播;能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其穿透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射线能量的高低和被透照物质的种类;透过物质以后,其强度会因物质对射线的吸收和散射而衰减;4 形象地表示射线能量的“低”或“高”(见图1-1)。

软质射线的穿透力弱,硬质射线的穿透力强。

5 X射线获得:当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在其运动方向上受阻而被突然遏止时,电子流的动能将大部分转化为热量,同时有大约百分之几的部分转换成X射线能。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X6 X射线管中受电子流轰击的阳极靶面必须是高熔点金属,常用的材料是1.5~3mmX射线检测工艺有关的基本概念8 阳极靶面上受电子流轰击的区域称为X实际焦点在射线发射方向上的投影称为“光学有效焦点”9 一般X射线管阳极靶面的倾角θX射线管光学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在同样的条件下,焦点越小,缺陷成象越清晰。

11 靠近阴极一侧的焦点较大,而阳极一侧的焦点则较小。

1213 各种形状焦点的尺寸d:圆形和方形焦点:d= a ;椭圆形和长方形焦点:d=(a+b)/2 d的范围一般在0.5∼5mm之间14调节X射线管的工作参数可以改变X所谓辐射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垂直于辐射方向的单位面积上的辐射能重要!!!!:1) --〉发射的电子量↑--〉X射线光子的数目↑--〉2) 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电压↑--〉电子运动加速—〉提高X1516在确定的管电压下,用X射线管产生的X射线有起始于某一最小波长λmin的连续光谱,具有这一特征的XXX17 在X射线的连续光谱中,可以有几个强度非常大的特别波长。

这几个波长的X射18 要得到能量在1MeV以上的所谓高能X射线应采用电子加速器。

加速器的种类较多,常见的有电子感应加速器、直线电子加速器和回旋加速器等。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开卷笔试练习题答案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开卷笔试练习题答案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开卷笔试练习题答案题目一:射线检测概述射线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用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不均匀性。

这些缺陷和不均匀性可能会对材料的性能和可靠性产生不利影响。

射线检测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如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等。

本题将考查你对射线检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答案:射线检测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通过使用高能射线(如X射线或伽马射线)照射材料,并检测透射或散射的射线以获取内部信息。

射线检测可以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包括裂纹、气孔、夹杂物等。

它还可以检测材料的密度、厚度和成分不均匀性。

射线检测的原理是基于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当射线穿过材料时,会与材料内的原子发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射线散射或吸收。

通过测量散射和吸收的射线,可以推断出材料内部的信息。

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包括射线透射法和射线散射法。

射线检测具有以下优点: - 非破坏性:射线检测不会对材料造成任何损伤。

- 可靠性:射线检测可以准确地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不均匀性。

- 高灵敏度:射线检测可以探测微小的缺陷和不均匀性。

- 全面性:射线检测可以应用于多种材料和各种尺寸的零部件。

综上所述,射线检测是一种重要的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测材料内部的缺陷和不均匀性,提高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题目二:射线安全操作规程在进行射线检测工作时,安全操作是至关重要的。

违反射线安全操作规程可能会导致辐射泄漏和伤害。

本题将考查你对射线安全操作的了解。

答案:射线安全操作规程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免受辐射泄漏的危害而制定的规程。

以下是一些射线安全操作的基本原则:1.熟悉和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工作人员应熟悉并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射线安全法律法规,如辐射保护法、射线工作人员安全管理办法等。

2.接受专业培训:所有进行射线检测的工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射线安全培训,了解射线的基本知识、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情况处理方法。

3.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射线检测时,工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以保护自己免受辐射的影响。

第一章X射线衍射基础

第一章X射线衍射基础

γ射线
X射线
UV
IR
可见光
微波
无线电波
10-15
10-10
10-5
100
波长(m)
105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管有多种不同的类型,目前小功率的都使用封 闭式电子X射线管,而大功率X射线机则使用旋转阳极 靶的X射线管。

-
1.2.3 X射线产生的条件
X射线产生的条件
能够提供足够供衍射实验使用的X射线,目前都是以阴极 射线(即高速度的电子流轰击金属靶)的方式获得的, 所以要获得X射线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I=I0e-μlx 式中μl称之为线吸收系数,它相应于单位厚度的该种物体对X射
线的吸收,对于一定波长的X射线和一定的吸收体而言为常数。 但它与吸收体的原子序数Z、吸收体的密度及X射线波长λ有关, 实验证明,μl与吸收体的密度ρ成正比,即:
μl=μmρ 这里μm称为质量吸收系数,它只与吸收体的原子序数Z以及X射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由波的干涉加强的条件出发,推导出衍射线的方 向与点阵参数、点阵相对于入射线的方位及X射线波长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具体表现为劳厄方程式和布拉格方程式。
一、 劳厄方程式
为了求出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方向,我们先求出一条行列对X射线的衍射 所遵循的方程式,设有一条行列I-Iˊ:
图中之点皆代表晶体结构中相当的质点的中心,其结点间距为a,入射X射 线S0与此行列的交角为0,波长为,假定在S1方向有衍射线,它与行列的 交角为h。
1. 相干散射
2. 非相干散射
3. 二次特征辐射(荧光辐射)
真吸收
俄歇效应Biblioteka 光电效应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4. X射线的衰减
当X射线穿过物质时,由于受到散射,光电效应等的影响,强度 会减弱,这种现象称为X射线的衰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征谱
K
K
加速电压超过临界值时产生特 征谱线。由电子跃迁导致 每一谱线都有特定波长, 电子撞击的物质不同, 特定波长的值也不同; 特征谱可以分成若干组, 分别命名为K、L、M等系 特征谱线。
相对 强度
12 10 8 6 4 2 0 0.02 0.04 0.06 0.08 35kV
λ/nm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德国)
1912年,库利吉研制出新型的X射线管—白炽阴极X射线管 (美国)
1922年,第一次工业射线照相(美国) 1930年代,射线照相检验技术开始进入正式工业应用 1940年代,射线照相检验底片的质量问题被首次提出。1962 年前后,建立了完整的、至今仍在指导常规射线照相检验技 术的基本理论。 1970年代以后,图像增强器射线实时成像检测技术、射线层 析检测技术(CT技术)、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等发展迅 速。 1990年以后,射线检测技术进入了数字射线检测技术时代。

X射线功率 K1 ZV 2 X射线管效率 K1 ZV 电子流功率 iV
特征谱X射线
• 特点:是在连续谱的基础上叠加若干条具有一定波长的谱 线,它和可见光中的单色相似,亦称单色X射线。 当电压达到临界电压时,标识谱线的波长不再变,强度随 电压增加。如钼靶K系标识X射线有两个强度高峰为Kα和 Kβ,波长分别为0.71A和0.63A.
1.1.2 射线检测主要方法
1.1.3 射线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性与局限性
• 特点
(1) 对被检工件无特殊要求;
材料、表面、结构
(2) 检测结果显示直观; (3) 检测结果可以长期保存; (4) 检测工作质量可以自我监测。
1.1.3 射线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性与局限性 • 适用性
(1) 探伤:铸造、焊接工艺缺陷检验,复合材料构件检 验等; (2) 测量:厚度在线实时测量,结构形状与尺寸测定; (3) 检查:机场、车站、海关安检, (4) 研究:弹道、爆炸、核技术、铸造工艺等动态过程 研究,考古研究,反求工程等。
12 10
K
相对 强度
K
50kV
钼靶的标识谱 叠加在连续谱上
8 6 4 2 0 0.02
40kV
35kV 30kV 20kV 0.04 0.06 0.08
λ/nm 1.00
1.2.1.2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
X射线谱
连续谱
高速带电粒子射到阳极时,受靶核库仑场作用而速度骤减 (连续变化)时产生的辐射。
短波
微波 (电视、雷达)
毫 米 波
红外
可 见 光
紫外
g
X射线
γ 射 线
频率(Hz)105 106 107 108 109 1010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1016 1017 1018 1019 1020 1021 1022
特征谱X射线
莫塞莱定律
• 标识X射线谱的频率和波长只取决于阳极靶物质的原子能 级结构,是物质的固有特性。且存在如下关系: • 莫塞莱定律:标识X射线谱的波长λ与原子序数Z关系为:
1

标识X射线的强度特征
C Z
• K系标识X射线的强度与管电压、管电流的关系为:
I 标 K 2iV Vk
1.2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 1.2.1 射线的种类和性质 • 1.2.2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1.2.3 射线衰减规律
1.2.1 射线的种类和性质
• 1.2.1.1 射线分类 • 1.2.1.2 X射线与g 射线的主要特点
• 1.2.1.3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
• 1.2.1.4 g 射线
1.1
射线检测技术概述
• 1.1.1 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 1.1.2 射线检测主要方法
• 1.1.3 射线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性与局限性
1.1
射线检测技术
射线检测技术概述
利用材料成分、密度、厚度等对射线(电磁辐射 或粒子辐射)产生不同的吸收或散射特性,检测工件 的缺陷或物理特性的技术。
1.1.1 射线检测技术的发展概况
1.2.1.3 g射线的产生及特点
γ射线的能量与放射性源的元Fra bibliotek种类与活度有关。 放射性活度 放射性源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是1s)发生衰变的核的个数。 单位: Bq,贝可 Bq=1/s
1.2.1.4 X射线与γ 射线的主要特点
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兵器、造船、电子、航空、航天等工 业领域,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方面是铸件和焊接件的检验。
1.1.3 射线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性与局限性
• 局限性
对人体可产生伤害
对裂纹类缺陷的方向性限制
检测成本高
第一章 射线检测技术
• • • • • • • 1.1 1.2 1.3 1.4 1.5 1.6 1.7 射线检测技术概述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射线照相检验设备与器材 射线检测缺陷分析 射线照相影像质量 射线的防护

0
• 式中e—电子电荷,等于 4.8031010 静电单位; V—电子通过两极时的电压降(静电单位); h—普朗克常数,等于 6.6251034 j s
• 试计算用 50千伏操作时,X射线管中的电子在撞击靶时的速度和动能 ,所发射的X射线短波限为多少?
X射线的强度
• X 射线的强度是指垂直 X 射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在单 位时间内所通过的光子数目的能量总和。 常用的单位是 J/cm2.s. • X射线的强度I是由光子能量 hv和它的数目n两个因素决定 的,即I=nhv.连续X射线强度最大值在1.5λ0,而不在λ0处。 • 连续X射线谱中每条曲线下的面积表示连续X射线的总强 度。也是阳极靶发射出的X射线的总能量。图1-7 • 实验证明, I与管电流、管电压、阳极靶的原子序数存在 如下关系:I K1iZV m 且X射线管的效率为:
– 连续谱的最短波长: min – 最强波长: – 总能量: – 转换效率:
大原子序数 高管电压
hc 量子 一个电子在电场中得到动能1eV, 当它到达靶核时动能全部转化为 解释 eV 辐射能,由此发出的光波长最短,
代入常数后即得:
3 m min 2
I iZV 2
ZV
第一篇 常规无损检测技术
• 第一章 射线检测技术 • 第二章 超声波检测技术 • 第三章 涡流检测技术
• 第四章 渗透检测技术
• 第五章 磁粉检测技术
第一章 射线检测技术
• • • • • • • 1.1 1.2 1.3 1.4 1.5 1.6 1.7 射线检测技术概述 射线检测物理基础 射线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射线照相检验设备与器材 射线检测缺陷分析 射线照相影像质量 射线的防护
_
+
电场中被加速,从阴极飞向阳极(管电
流),最终以很大速度撞击在金属靶上, 失去所具有的动能,这些动能大部分 转换为热能,仅有极少一部分转换为 X射线向四周辐射.
1.2.1.2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
X射线谱
连续谱:加速电压不太高时,X射线的强度随波长连续变化. 线状谱:加速电压达一定值时,连续谱上叠加着某些尖峰. 称为特征谱 特征谱峰值对应的波长取 决于靶材,可用来识别元素。
硬X射线
0.01 1
软X射线
10(Å)
λ
X射线波长范围及其大致分类
硬X射线:波长较短,能量 较高,穿透力较强,适用于金 属的无损探伤及相关分析. 软X射线…
1.2.1.2 X射线的产生及X射线谱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可用高速电子流轰击阳极靶A而获得
阴极(灯丝)
X射线管:
K
A
X射线是在X射线管中产生的,X 阳极(靶) 射线管是一个具有阴阳两极的真空 管,阴极是钨丝,阳极是金属制成的靶. 在阴阳两极之间加有很高的直流电 压(管电压),当阴极加热到白炽状态 时释放出大量电子,这些电子在高压
• 产生机理:标识X射线谱的产生机理与阳极物质的原子内 部结构紧密相关的。原子系统内的电子按泡利不相容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分布于各个能级。在电子轰击阳极的过程 中,当某个具有足够能量的电子将阳极靶原子的内层电子 击出时,在低能级上出现空位,系统能量升高,处于不稳 定激发态。较高能级上的电子向低能级上的空位跃迁,并 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标识X射线谱。
X射线
• 波动性 • 在晶体作衍射光栅观察到的 X射线的衍射现象即证明了 X射线的波动性。 • 粒子性 • 特征表现为以光子形式辐射和吸收时具有的一定的质 量、能量和动量。 • 表现形式为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交换能量。如光电效 应;二次电子等。 • X射线的频率ν、波长λ以及其光子的能量ε、动量p之 间存在如下关系: hc h h p • 式中h—普朗克常数,= 6.625×10-34 J.s; c--X射线的速度,=2.998× 1010 cm/s.
n
• 当I标/I连最大,工作电压为K系激发电压的3~5倍时,连续 谱造成的衍射背影最小。
1.2.1.3 g射线的产生及特点
g射线是放射性同位素经过衰变或衰变后,从激发态 向稳定态过渡的过程中从原子核内发出的,这一过程称为g
衰变,又称g跃迁.它是核内能级之间的跃迁,与原子的核
外电子的跃迁一样,都可以放出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跃 迁前后能级能值之差.不同的是原子的核外电子跃迁发出 的光子能量在几电子伏到千电子伏之间.而核内能级的跃 迁放出的g光子能量在几千电子伏到几十兆电子伏之间.
1.00
连续谱
• 特点:具有连续波长的 X射线,构成连续 X射线谱,它和可 见光相似,亦称多色X射线。
• 产生机理:能量为eV的电子与阳极靶的原子碰撞时,电子 失去自己的能量,其中部分以光子的形式辐射,碰撞一次 产生一个能量为hv的光子,这样的光子流即为X射线。单 位时间内到达阳极靶面的电子数目是极大量的,绝大多数 电子要经历多次碰撞,产生能量各不相同的辐射,因此出 现连续X射线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