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三第一章

合集下载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笔记以下是一份化学选修三第一章的笔记,供您参考: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电子排布:根据能量高低,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层上,能层序数即为电子层数。

同一能层中,电子的能量还不同,又可分为不同的能级。

3. 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排布顺序:按照能层序数由低到高、能级符号由低到高的顺序。

(2)泡利原理: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自旋方向相反的两个电子。

(3)洪特规则:在等价能级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能级,且自旋方向相同。

4.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核电荷数,原子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质子数加中子数等于质量数。

二、元素周期律1.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区。

周期序数等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根据价电子构型将元素分为s区、p区、d区和ds区等区域。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3. 元素周期表的意义: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指导元素的发现、合成和开发,指导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

三、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 离子键: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强弱与离子半径和离子电荷有关。

2. 共价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

根据共用电子对的偏移程度,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3. 金属键:金属原子之间通过自由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金属键的强弱与金属原子的半径和价电子数有关。

4.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和氢键等。

范德华力主要与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极性有关,氢键则与分子之间的特殊结构有关。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讲义及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讲义及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 原子构造及性质一.原子构造1、能级及能层2、原子轨道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构造原理:随着核电荷数递增,大多数元素的电中性基态原子的电子按下图依次填入核外电子运动轨道(能级),叫做构造原理。

能级交织:由构造原理可知,电子先进入4s 轨道,后进入3d 轨道,这种现象叫能级交织。

(PS :构造原理并非4s 能级比3d 能级能量低,而是指这样依次填充电子可以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2)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3)泡利(不相容)原理:一个轨道里最多只能包容两个电子,且电旋方向相反(用“↑↓”表示),这个原理称为泡利原理。

(4)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能量一样)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一样,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比方,p3的轨道式为,而不是。

洪特规则特例:当p 、d 、f 轨道填充的电子数为全空、半充溢或全充溢时,原子处于较稳定的状态。

即p0、d0、f0、p3、d5、f7、p6、d10、f14时,是较稳定状态。

前36号元素中,全空状态的有4Be 2s 22p 0、12Mg 3s 23p 0、20Ca 4s 23d 0;半充溢状态的有:7N 2s 22p 3、15P 3s 23p 3、24Cr 3d 54s 1、25Mn 3d 54s 2、33As 4s 24p 3;全充溢状态的有10Ne 2s 22p 6、18Ar 3s 23p 6、29Cu 3d 104s 1、30Zn 3d 104s 2、36Kr 4s 24p 6。

4、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 ↑ ↑ ↑ ↑①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说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例如K:1s22s22p63s23p64s1。

②为了避开电子排布式书写过于繁琐,把内层电子到达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构造的局部以相应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外加方括号表示,例如K:[Ar]4s1。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2021年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有机物有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其中含有苯环且属于酯类的有A.2种B.3种C.4种D.6种答案:D解析: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8H8O2,结构中需要含有苯环和酯基,所以同分异构体有:,,,,,,综上,共有6种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酸乙酯和CH3CH2OCHO互为同系物B.40K和40Ca质量数相同,属于同位素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熔点和硬度都很高D.甲烷、乙烷、丁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乙酸乙酯和CH3CH2OCHO均为一元酯,组成上相差一个碳原子,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B.40K和40Ca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位素,故B错误;C.金刚石和C60互为同素异形体,C60属于分子晶体,熔点和硬度都较低,故C错误;D.甲烷、乙烷都没有同分异构体,但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故D错误;故选A。

3.下列物质属于脂肪烃的是A.B.C.D.答案:A解析:A.是脂环烃,脂环烃属于脂肪烃,A符合题意;B.含有Cl,不属于烃,B不符题意;C.含有O,是烃的衍生物,不属于烃,C不符题意;D.是芳香烃,不属于脂肪烃,D不符题意;答案为A。

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在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的是A.CH4B.CH3CH3C.CH3CH2CH3D.CH3CH2OH答案:D解析:A.CH4只有一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故A错误;B.CH3CH3只有一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一种信号,故B错误;C.CH3CH2CH3只有二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二种信号,故C错误;D.CH3CH2OH有三种等效氢,核磁共振氢谱图中能给出三种信号,故D正确;故答案为D。

5.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其鉴别可采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下列鉴别方法中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A.利用金属钠或者金属钾B.利用元素分析法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答案:B解析:A.乙醇中含有-OH,可与金属钠或金属钾反应生成氢气,可鉴别,选项A正确;B.元素分析法只能测得所含元素种类,而两者所含元素相同,利用元素分析法不能鉴别,选项B错误;C.二甲醚和乙醇中分别含有-O-和-OH,官能团不同,可用红外光谱法鉴别,选项C正确;D.二者含有的H原子的种类和性质不同,可用核磁共振氢谱鉴别,选项D正确;答案选B。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答案化学选修3是高中化学的一门选修课程,主要涉及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反应机理和实验技术等内容。

课后习题是巩固学习成果和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化学选修3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有机化学基本概念1. 什么是有机化合物?答案:有机化合物是由碳和氢以及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

它们是生命的基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2.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是什么?答案: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包括碳元素的存在、共价键的形成、多样性和复杂性等。

3. 什么是有机官能团?答案:有机官能团是有机化合物中具有特定功能和化学性质的基团,如羟基、羰基、羧基等。

4. 什么是同分异构体?答案:同分异构体是指化学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它们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能有所差异。

第二章:有机化学反应机理1. 请解释亲核试剂和电子亲和试剂的概念。

答案:亲核试剂是指具有富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提供亲核电子对参与反应。

电子亲和试剂是指具有亏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接受亲核电子对参与反应。

2. 请解释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概念。

答案:亲核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原子或官能团被亲核试剂取代的反应。

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两个原子或官能团通过共轭体系形成双键或三键的反应。

3. 请解释亲电试剂和亲电反应的概念。

答案:亲电试剂是指具有亏电子密度的试剂,它们能够接受亲电子对参与反应。

亲电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原子或官能团接受亲电试剂的亲电子对的反应。

第三章:有机化学实验技术1. 请解释蒸馏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和纯化的技术。

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纯化有机化合物。

2. 请解释萃取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萃取是利用溶剂的亲和性差异将物质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技术。

它在有机合成中常用于提取和分离有机化合物。

3. 请解释干燥剂的原理和应用。

答案:干燥剂是一种能够吸附水分的物质,它在实验中常用于去除有机溶剂中的水分,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一、设计思想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化学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应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学的设计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组织和引导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原子结构》选自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属于物质结构理论基础知识,是中学化学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而原子结构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因此原子结构是本单元也是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

本节知识充分考虑了初中化学和化学2中的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教科书不再重复建立原子结构的概念,而是直接建立核外电子的能层(即“电子层”)和能级(即“电子亚层”)的概念,给出每一个能层有几个能级,每个能级最多可以容纳几个电子,有了能层和能级的概念,直接给出构造原理,并根据构造原理进行核外电子排布;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课本直接把构造原理看做一个经验规律,直接给出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顺序,体现了很大的工具作用,使学生直接会用。

三、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四、学情分析课后反思1410621062622能级最多电子数74f54d 34p 53d 1813s M 812s L 322能层最多电子数1331原子轨道数4s 3p 2p 1s 能级符号NK 能层各能层、能级中最多电子数:最多电子数=原子轨道数×21s<2s<3s<4s<5s …能量:ns<np<nd<nf …能量:2p<3p<4p<5p<6p …各能层最多电子数=2(能层序数)2[思考]钾原子的电子排布为什么是2、8、8、1而非2、8、9?[板书]三、构造原理[投影]图1-2构造原理:[讲]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在能级上的排布顺序:电子最先排布在能量低的能级上,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较高的能级上。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29张PPT)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律(29张PPT)

电负性
1.电负性 (1)概念 ①键合电子:原子中用于形成 化学键 的电子。 ②电负性: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 键合电子 吸引力 的大小。电负性越大的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 越大 。 (2)衡量标准 电负性是由美国化学家 鲍林 提出的,他以氟的电负性为 4.0 作为相对标准,得出了各元素的电负性。
5.已知元素的电负性和原子半径一样,也是元素的一种基本性质,下表给
出14种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 Al B Be C Cl F Li Mg N Na O P S Si
电负 1.5 2.0 1.5 2.5 3.0 4.0 1.0 1.2 3.0 0.9 3.5 2.1 2.5 1.8
1.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 (1)同种元素的离子半径:阴离子大于原子,原子大于阳离 子,低价阳离子大于高价阳离子。如r(Cl-)>r(Cl),r(Fe)>r(Fe2+) >r(Fe3+)。 (2)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如 r(O2-)>r(F-)>r(Na+)>r(Mg2+)>r(Al3+)。 (3)带相同电荷的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如r(Li+) <r(Na+)<r(K+)<r(Rb+)<r(Cs+),r(O2-)<r(S2-)<r(Se2-)<r(Te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电负性是人为规定的一个相对数值,不是绝对标准 ( √ )
(2)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反映了元素对键合电子引力的大小( √ )
(3)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4)同一周期电负性最大为稀有气体元素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归纳总结带配套练习题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归纳总结带配套练习题

化学选修三第一章归纳总结带配套练习题选修三第一章知识点小结一.核外电子排布:1、能层:原子核外电子按______大小______排布,从内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层,能量依次_____。

各能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个数为______。

2、能级:各能层电子的能量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别排布在____、____、____、____能级上,各能层的能级个数与__________相等,各能级上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3、原子轨道: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

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的区域,这种电子云轮廓图也就是原子轨道的形象化描述。

原子轨道轨道形状轨道个数spdf4.能层、能级、原子轨道及其最多容纳电子数的关系能层n一二三四五…n 符号K……能级1s………原子轨道1………最多容纳电子数2 2•能级数=能层序数•S、p、d、f能级分别有1、3、5、7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电子数分别是2、6、10、••基态:处于____________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基态原子的排布符合______________。

(1)激发态:基态原子的电子______能量跃迁到高能层或者高能级,成为激发态原子。

(2)基态原子的电子跃迁到高能层或者高能级时,_____能量,得到______光谱;当电子跃迁回基态时_____能量,得到______光谱。

(3)3.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电子排布式:用数字在能级符号的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排布的电子数,这就是电子排布式A.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B.能层低的能级要写在左边,不能按填充顺序写。

如钪(S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而不能写成1s22s22p63s23p64s23d1。

练习。

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AlCuCr(2)简化电子排布式如Na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Ne]3s1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 1、Cu:[Ar]3d104s1 Ag[Kr] 4d105s1 Au[Xe] 5d106s1,如Cu 根据构造原理先排4s再排3d,实际上采取了3d全充满,4s 半充满的状态。 2、[ ]稀有气体结构,O:[He] 2s22p4 Si:[Ne] 3s23p2 Fe:[Ar] 3d64s2。
讨论 :
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 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如氢元素存在三种原 子。
核素和同位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一种 原子称为一种核素(nuclide)。同种元素, 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 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节日五颜六色的焰火是否是化学变化? 若不是化学变化,与电子存在什么关系?
回答:
节日焰火与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
各种焰色反应是由对应的各种元素决定的。钙、 锶、钡以及碱金属的挥发性化合物在高温火焰中, 接受了能量,使原子外层的电子从基态激发到了 高态,该电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是 十分不稳定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约10-8s)便跃 迁到基态或较低的能级上,并在跃迁过程中将能 量以一定波长的光能形式释放出来。由于各种元 素的能级是被限定的,因此在向基态跃迁时释放 的能量也就不同。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的能级差正 好对应于可见光范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各种色 彩。
元素周期律
• 4、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 元素性质:元素金属性和元素非金属性 • 元素金属性: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容易失 去电子,金属性就强,反之,则弱. • 元素非金属性: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容易 得到电子,非金属性强,反之,则弱.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 描述:电子层 与电子具有的能量有关、 • 每一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与每一个 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及其他因素有 关。 • 形象描述:电子云 核外某一个电子 的运动区域,即电子在核外该空间出现 的几率最大。 表示方法:1、
• 主要包括 • 1、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 化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核外 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现从1个到8个的周 期性变化
二、元素周期律
• 2、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 现由大到小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周期律
• 3、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 呈现:正价由+1到+7;负价由-4到-1的周 期性变化
电子排布 K L
M
N
O
1 2 3 4 5 … … 10
11 12 13 …
氢 氦 锂 铍 硼
氖 钠 镁 铝
H He Li Be B
Ne Na Mg Al
1s1 1s2 1s2
1s2 1s2 1s2
2s1
2s22p1 2s22p6 2s22p6 3s2
思考:
1、查元素周期表中铜、金、银外围电子排布,它们是否符合构 造原理,你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 2、元素周期表中钠的电子排布写成[Ne]3s1,[]是什么意义?模 仿写出8号、14号、26元素简化的电子排布式?
知识链接 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是那一种? 宇宙年龄有多大?地球年龄有多大? 回答:
氢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 (氦1/8),另外还有90多种元素,宇宙 年龄距近约140亿年,地球年龄已有46亿年 。
复习:
化学必修已经学过的内容
•1、原子( )原子核 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 中子 (不电荷) 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 两个关系式: • 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 即 A == P + N] 2、 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 原子结构示意图
2、核外电子排布遵守能量最低原理
即先排满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能量 高的电子层。
3、各个电子层上最多能容纳的 电子数是:
• 2n2个
4、最外层电子数≤8 (K层是最外层时≤2) 次外层电子数≤18 • (提示:各个规律是相互联系的 不能孤立的理解)
元素周期律
•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金属性 呈现由强到弱,非金属性呈现由弱 到强的周期性变化。
4、光谱分析的应用:发现新元素和研究天 体的化学组成。
激光的产生与电子跃迁有关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 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 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 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线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阅读科学史话—玻尔与光谱。体会“类比”是一种 科学思维方法;体会理论对实验的指导意义。
拓展:
1、光谱: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彩色光带。 2、光谱分析:由于每一种元素都有自己的 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 确定它的化学组成。这种方法叫做光谱分析。 3、光谱分析的的原理:利用发射光谱和吸 收光谱。
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运动特点:只能通过确定它在原子核外各 处出现的概率,而无法确定某个时刻处于原子核 外空间核处。
1s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分布图
原子轨道和电子填充顺序
• 描述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需要知 道不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的数目和电子在原子 轨道上的填充顺序。(见下表)
电子层 原子轨道类型 原子轨道数目 可容纳电子数
1s 2s 2p 3 s3p 4s 3d 4p 7s5f6d7p ……
5 s4 d5 p
6 s4 f5d6 p
表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
• 1、原子结构示意图:如氧原子的结构
• 2、电子排布式: 1s2 • 3、轨道表示式: • 注意事项: • 原子实:
2s22p4
原子 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上课课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 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 “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 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 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 的H、少量的He及极少量的Li,然后 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 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 成 了 其 它 元 素 。
2、电子式 3、原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图)
比较精确的描述
•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个电子在原子核外 的运动 • 1、电子层(n) n= 1、2、 3、 4、 5、 6、… 对应符号 K、L、M、N、O、P … 即能量不同的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空间 运动.
2 、原子轨道:s、p、d、f 处于同一电子层的电子由于能量还有 比较小的差别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也就 是在空间出现的区域不同(电子云形状不 同). 轨道类型不同,轨道形状也不同,每个轨 道可以容纳的电子数也不同.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分层的 • (以原子核为中心能量不同的电子在离 核不同距离的区域内运动) • 离核近(内层)—能量低; • 离核远(外层)—能量高 • 与核的距离 由近到远 •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 • 电子层符号 K L M N O P Q….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 遵循三大规律 • 1、能量最低原理。 •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 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 3、洪特规则。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 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 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这 样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电 子 填 充 的 先 后 顺 序 ( 构 造 原 理 ) :
1 2
3 4 n
1s 2s,2p
3s,3p,3d
1 4(1+3)
9(1+3+5)
2 8
18 32 2n2
16 4s,4p,4d, 4f (1+3+5+7) n2
完成下表:
能层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符号
K
L
M
N
O
P
Q……
最多电子数
轨道能量高低顺序
• 1、n相同:ns<np<nd<nf • 2、轨道形状相同:1s<2s<3s<4s 2p<3p<4p 3d<4d 3、 n相同,轨道形状也相同,但空间伸展方 向不同: 2px = 2py = 2pz
S原子轨道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p原 子轨道最多能容纳6个电子;d原子轨 道最多能容纳10个电子。
s电子轨道都是球形的
p能级原子轨道图
• 3、自旋方式 电子有两种不同的自旋方式, 分别用↑和↓表示。
因此,描述原子核外某一个电子的运 动状态就要指出,该电子在哪一个电 子层,哪一个原子轨道上,采用哪一 种自旋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