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

合集下载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

第九单元溶液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厦门外国语学校海沧附属学校李永辉教案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知道溶质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知道溶质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中各项的含义以及相关要求,能应用表达式进行“知二求一”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如何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初步学习定量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际生产、生活、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而又广泛的应用,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学习化学的兴趣教案重、难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应用设计思路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溶液的浓稀的初步理解。

有色溶液可以通过颜色的深浅初步了解溶液的浓稀,但是对于无色溶液没有办法。

本节课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对比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反映溶液的浓稀。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溶质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的应用,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练习巩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拓展练习题目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并初步了解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流程:教案过程:=A B C D板书设计: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溶质质量分数= X100%3、特点:是一个百分数,是比值,没有单位4、计算特点:“知二求一”二、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课题3 溶质的质量分数(第一课时)学案导学目标一: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一【实验9-5】1、实验: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10 mL(1 mL水的质量大致为1 g)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5g、1 g、2 g固体硫酸铜,振荡静置。

2、实验现象:,3、填写下表二、实验探究二【实验9-6】1、按照下表所定的量配置氯化钠溶液(水的密度是1g/mL)2、实验现象:。

三:交流讨论:两个实验的实验现象的不同点:如何知道溶液的浓稀?导学目标二:溶质质量分数一、溶质的质量分数1、概念: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质量与质量之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提高)—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机构专用)(含答案)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提高)—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讲义 (机构专用)(含答案)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公式:①勿丢“×100%”②只要温度不变,质量分数就不变·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区别和联系:·温度: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意义物质溶解性的量度,受外界温度影响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影响溶剂要求100 g 无温度要求与温度有关无溶液是否饱和一定达到饱和不一定饱和计算公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g100溶解度溶液质量溶质质量×100% 单位克(g)无联系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溶解度g100×100%T同步——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同步知识梳理A.量取水时仰视读数,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6%B.只用游码就可称量所需氯化钠,称量时把氯化钠放在右盘C.用12%的氯化钠溶液25g和25g水配制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实验中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管、铁架台等3.(2020·河南汝阳初三一模)有w(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可以采用的方法是A.蒸发掉溶剂的12B.加入320w(g)的硝酸钾C.蒸发掉w2(g)溶剂D.加入514w(g)的硝酸钾4.(2020·广东中山初三一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将100g10%的甲溶液稀释到4%需加入150g水C.20℃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乙溶液的大D.将40℃时甲的一定量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液质量不变5.(2020·江苏南通初三二模)实验室需要把烧杯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转移到烧杯B中,将烧杯A内的液体倒入烧杯B后,烧杯A内会残留约1mL液体,之后用19mL蒸馏水清洗烧杯A的内壁,这部分液体也倾倒至烧杯B,烧杯A 内仍残留约1mL液体…需要几次这样的清洗,才能保证原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99.9%都被转移至新烧杯()A.2次B.3次C.4次D.5次6.(2020·广东越秀广州市第二中学初三月考)硝酸钾可作为无土栽培的一种营养液。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初三化学经典《溶液》(提高)知识讲解

《溶液》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掌握溶液、溶质、溶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

2.掌握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3.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

2.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饱和溶液是针对某种溶质而言,对其它溶质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要点诠释】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区别与联系:饱和与不饱和溶液浓溶液与稀溶液区别涵义不同溶液是否饱和取决于溶质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里,是否达到最大溶解限度溶液的浓与稀取决于溶质在一定量溶液里含量的多与少温度影响受温度影响,须指明温度一般不受温度影响联系1.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与溶液的浓与稀没有必然的联系2.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反之亦然3.对同一种溶质,在一定温度时,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要点二、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乳浊液和乳化现象1.溶解时的热现象:浓硫酸、氢氧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等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氯化钠等物质溶于水,溶液温度不变。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如:把植物油和水混合振荡后得到的浑浊的液体,就是乳浊液。

该混合物不稳定,静置分层。

3.乳化现象:是指加入乳化剂后,乳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不再分层而能稳定存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走。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课题3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第九单元课题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二、考点清单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三、全面突破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用百分数表示。

2、数学表达式:【典型例题】例1: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 ,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某维生素C 泡腾片,每片含1g 维生素C ,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 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 的质量分数为()A.%B.1%C.2.5%D.4%【解析】本题考查溶液最基本的计算,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进行计算。

溶质质量为1g ,溶液质量为250g ,由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即可求得。

【答案】A例2:现有100mL20%的硫酸溶液,其密度为/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溶液含溶质20gB. 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C. 该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D. 该溶液中,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解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密度×溶液体积×溶质质量分数所以溶质质量为:,A错误。

同时,溶质质量分数为20%,可理解为:即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B错误。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C错误。

【答案】D例3: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

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 溶质质量增加B. 溶剂质量减少C. 溶液质量不变D. 溶质质量分数减少【解析】依据题给信息,可知淡化膜可使水分子透过,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

因而使原海水中溶剂质量减少,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应增加。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初中三年级下学期化学《溶质的质量分数》教学设计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2.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含义:在100份质量的溶液里有多少份质量的溶质。
3.注意:
(1)溶质、溶剂、溶液的量均以质量来表示,单位要统一,最后结果以百分数形式存在;
(2)公式中的溶质质量必须是已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未溶解的物质不是溶液的组成部分,当然也不是溶质;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所以溶液质量是所有溶质质量之和加上溶剂的质量,该溶液中某种溶质的质量分数即为该溶质的质量除以溶液的总质量。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同学们练习实验9-8配制两杯简单的溶液,并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比较。
[活动与探究](投影展示)
按下表所定的量配制氯化钠溶液(ρ水=1 g·cm-3)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90
10%
20
80
20%
[过渡]请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解决下述问题。
[投影]例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 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试管编号
溶液颜色比较
溶剂质量/g
溶质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

20
0.1
20.1
0.5%
2
较浅
20
0.5
20.5
2.4%
3
较深
20
2
22
9.1%
比如试管1的溶质质量分数即为0.1g溶质除以20.1g溶液,再乘以100%,求得结果为0.5%;同理,可以计算出试管2、3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4%、9.1%。

溶质的质量分数讲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讲义

溶质的质量分数[科学探究]一、探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与温度的定量关系1.提出问题:温度与硝酸钾的溶解度大小定量关系怎样? 2,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大试管、玻璃棒、大烧杯、蒸发皿、铁架台、酒精灯、硝酸钾、蒸馏水等。

(2)实验时注意:①为保持温度恒定,应该用水浴加热;②为便于计算,水可定量为10毫升(可看成10克); ③加入KNO 3粉末的质量应精确称量。

(3)为测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可分别选择20℃、40℃、60℃等。

3.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可计算出硝酸钾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

如果用S 表示溶解度,m 质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m 剂表示溶液中溶剂质量, 则有: S =剂质m m ×100克二、根据溶解度的计算1.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可知,要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溶液一定要是 饱和 的。

2.由于在饱和溶液中,溶液、溶剂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比是确定的,因此溶解度跟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和溶液质量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定量关系:剂质m m =克100S 或液质m m =SS 克100【例1】10℃时,将50克氯化铵溶于水,正好制成200克饱和溶液,求此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

【例2】 已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求此温度下的40克水溶解多少克硝酸 钾才能得到饱和溶液。

【例3】0℃时,硝酸铵的溶解度是192克,现要配制此温度下的硝酸铵饱和溶液500 克,需要硝酸铵和水各多少克?【例4】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现有20℃时100克氯化钠溶液,其中已溶解氯化钠20克,问此溶液是否饱和?如果不饱和,可以采取什么方法使其成为20℃时的饱和溶液?【例5】要配制5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2.6克)。

(1)25克氯化钾应溶解在多少克水里? (2)在25克水里能溶解多少克氯化钾?(3)配制71.3克饱和溶液,需氯化钾和水各多少克?【课内练习】1.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克,回答下列问题:(1)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50克水里,能得到 克硝酸钾的 溶液; (2)60℃时,把30克硝酸钾加到20克水里,能得到 克硝酸钾的 溶液; (3)60℃时,84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 克水和 克硝酸钾。

浓度和溶解度的关系

浓度和溶解度的关系

浓度和溶解度的关系浓度和溶解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含量关系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浓度和溶解度的概念、计量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浓度的概念和计量方法:1.浓度的定义: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常用的浓度单位包括摩尔浓度(mol/L)、质量浓度(g/L)、体积分数(%v/v)、质量分数(%w/v)等。

2.浓度的计量方法:摩尔浓度(Molarity):指溶质的摩尔数与溶液的体积之比,常用单位是摩尔/升(mol/L)。

质量浓度(Mass Concentration):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体积之比,常用单位是克/升(g/L)。

体积分数和质量分数:分别指溶质在溶液中的体积和质量占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二、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或溶质的摩尔数。

通常用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溶剂中所含溶质的量来表示。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气体溶质则相反。

压力:对气体溶质来说,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关系,即压力越高,溶解度越大。

溶剂的种类:不同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有较大影响,例如水是一种良好的溶剂,能溶解许多物质。

三、浓度和溶解度的关系:1.溶解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浓度是描述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而溶解度则是在特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因此,浓度可以影响溶解度,但并不决定溶解度的大小。

2.浓度对溶解度的影响:饱和溶解度:在特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达到最大溶解度时,称为饱和溶解度。

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溶质的溶解度将达到极限。

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对于大多数溶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增加温度会增加溶质分子的动能,使其更容易脱离晶体表面溶解到溶液中。

四、应用和意义:1.工业生产:了解溶解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工业生产中的溶液配制和结晶分离等过程的控制。

溶质质量分数的应用

溶质质量分数的应用

实际应用中注意事项
在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需要确保溶 质和溶液的质量单位一致。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溶解度、 温度等因素对溶质质量分数的影响。
对于固体溶质,其质量即为所称量的 质量;对于液体或气体溶质,则需要 通过密度和体积等参数进行换算。
溶质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等参数 之间存在一定的换算关系,需要根据 具体需求进行转换。
溶质质量分数的应用
目录
•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及计算方法 • 溶液配制与稀释过程中应用 • 化学反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分析 • 溶解度曲线与相图在溶质质量分数判断中
应用 • 工业生产中溶质质量分数控制策略 •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中考虑溶质质量分数
问题
01 溶质质量分数概念及计算 方法
溶质质量分数定义
安全性要求
某些溶质在过高或过低的浓度下 可能具有危险性,如易燃、易爆、 有毒等。因此,工业生产中对这 些溶质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严格的
安全控制要求。
常见控制策略和方法
原料控制
通过选择和控制原料的纯度、粒度等性质,从源头上控制溶质质量分 数。
操作条件优化
调整温度、压力、搅拌速度等操作条件,以控制化学反应的速率和程 度,从而影响溶质质量分数。
分离纯化技术
利用蒸馏、结晶、萃取等分离纯化技术,对溶液中的溶质进行分离和 提纯,以达到控制溶质质量分数的目的。
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
通过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溶质质量分数,并通过自动控制系 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确控制。
优化改进方向
提高自动化水平
通过引入更先进的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 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操作 误差,提高溶质质量分数的控制精度。
倡导循环经济
通过循环利用废水、废气中的有用成 分,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推动循 环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提高)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掌握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

●认识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学习策略:明确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需牢记;学会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在预习的基础上,认真听讲,做到眼睛看、耳朵听、心里想、手上记.知识回顾——复习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1.溶液是由、组成的。

是(选择:混合物;纯净物)2.溶质是可以无限量加到溶剂中吗?要点梳理——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预习和课堂学习更多知识点解析请学习网校资源ID:#31946#399668要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高清课堂《溶解度》一)1.饱和溶液:在一定下,向一定量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下,向一定量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大多数情况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存在以下转化关系(溶质为固体):4.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向溶液中加入少量 ,如果 继续溶解,则是饱和溶液;如果 继续溶解,则是不饱和溶液。

要点诠释: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1)首先要明确“一定条件”、“一定量的溶剂”。

在某一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里,对某种固态溶质来说饱和了,但若改变温度或改变溶剂的量,就可能使溶液不饱和了。

如室温下,100 g 水中溶解31.6 g KNO 3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水)量,原来饱和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条件”和“一定量的溶剂”。

(2)必须明确是某种 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可能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但是对于蔗搪来说就是不饱和溶液。

2.由于Ca(OH)2的溶解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Ca(OH)2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升高温度;将熟石灰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在改变温度时应该是降低温度。

要点二、溶解度、溶解度曲线1.固体的溶解度(高清课堂《溶解度》二)在一定 下,某固态物质在 g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如果不说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正确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因素(1)一定 。

同一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是不同的,因此必须指明温度。

(2) g 溶剂。

此处 g 是指溶剂质量,不能误认为溶液质量。

(3)饱和状态。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 g 溶剂里所溶解的最大质量为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4)单位:g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溶质、溶剂的 ;(2) 。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5.溶解度曲线(1)当溶质一定、溶剂一定时.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主要受 的影响,也就是说,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是 的函数。

这种函数关系既可用表格法表示,也可以用图像法(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用纵坐标表示 ,横坐标表示 ,得到物质 随着 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0℃溶解度/g >10 10~1 1~0.01 <0.01 物质的溶解性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实例 NaClKClO 3Ca(OH)2CaCO 3(2)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规律①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KNO3)②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如NaCl)③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Ca(OH)2)(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下该物质的;也可以查出该物质已知所对应的。

曲线上的点即该物质对应时的,按其数据配成的溶液正好为饱和溶液;若按曲线面的任何一点的数据所配溶液,均为该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按曲线面任何一点所表示的数据配制溶液,溶液中均含有未溶解的晶体,所配溶液为饱和溶液。

②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升高而明显增大;“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升高变化不明显;“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升高而减小。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借助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比较相同温度下各物质溶解的大小。

④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对应温度下几种物质的溶解度。

6.气体的溶解度(1)气体的溶解度是指该种气体在一定和一定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体积要换算成标准状况时的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气体和水本身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随温度而减小;②压强:随压强而增大。

7.结晶:溶质从溶液中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1)结晶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蒸发溶剂,如将氯化钠溶液蒸发,就可以析出氯化钠晶体。

二是改变饱和溶液,如将硝酸钾溶液,也可以析出硝酸钾晶体。

(2)海水晒盐: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其过程是: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风吹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再导入结晶池,继续风吹日晒就逐渐析出食盐来。

海水晒盐是靠蒸发水分,海水进入贮水池,各成分基本不变,但在蒸发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溶剂不断减少,但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不变,只是浓度变大;达到饱和后继续蒸发,溶液中会析出氯化钠晶体,将晶体分离出去后剩下的溶液称为母液,它仍然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利用其可生产出多种化工产品,因此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要点诠释:1. 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既能定性地反映固体的溶解度受影响而变化的趋势,也能表示某固态物质在某温度下的,还能用于比较同一温度不同溶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指明,否则无法比较。

3.气体的溶解度受和的影响。

温度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而增大,随压强的而减小;压强一定,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而减小,随温度的而增大。

要点三、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高清课堂《溶质的质量分数》一)(1)溶质的质量分数=(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

(1)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10mL、100mL)蔗糖。

(2)实验步骤:①计算: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所需要的溶质质量为50g×5%=2.5g,水的质量为50g-2.5g=47.5g。

②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蔗糖倒入烧杯中,把水的密度近似地看作1g/cm3,用量筒量取47.5mL水。

(思考:为什么不选用10mL的量筒呢?如果选用10mL的量筒,需要量取5次才能量取到所需的水,这样将会导致误差偏大。

)③溶解:把量好的水倒入盛有蔗糖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蔗糖的溶解。

④贮存: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放到试剂柜中。

要点诠释:1.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是溶质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而不是体积关系。

2.溶质的质量分数数学表示式中,溶质的质量是指被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称量蔗糖时,要注意物码,规范使用托盘天平。

如果砝码跟蔗糖左右颠倒(1g以下用游码),所配溶液就会变稀;量取水时,使用量筒要规范,读数要正确。

如果俯视读数,所配溶液就会变浓。

要点四、溶液的稀释、浓缩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高清课堂《溶质的质量分数》二、2)(1)溶液稀释前后,的质量不变。

(2)若设浓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水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稀溶液B g,则A g×a%=Bg×b%(其中B=A+m水)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1)向原溶液中添加溶质:溶液增加溶质前后,的质量不变。

增加溶质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而溶液的质量=原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溶质的质量。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加溶质Bg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Bg=(A g+Bg)×b%。

(2)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液蒸发溶剂前后,的质量不变。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蒸发Bg水后变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则Ag×a%=(Ag一Bg)×b%。

(3)与浓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的总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溶液的质量之和,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

若设原溶液质量为 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浓溶液质量为B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两溶液混合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c%的溶液,则Ag×a%+B g× b%=(Ag+Bg)×c%。

要点诠释:1.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一定要抓住:溶液稀释前后,的质量不变。

然后根据所给信息列方程求解。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的计算,要根据浓缩的具体类型来具体分析找出等量关系来解决。

类型一、考查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例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 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 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 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总结升华】。

例2、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质量是______g。

(3)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填写物质序号)。

(4)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

典型例题——自主学习认真分析、解答下列例题,尝试总结提升各类型题目的规律和技巧,然后完成举一反三.课堂笔记或者其它补充填在右栏.更多精彩内容请学习网校资源ID:#31955#399668【总结升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