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与溶度积有什么关系
《溶度积》教案

第六章第一节溶度积[知识点]1、学生了解溶度积的概念。
2、理解溶度积常数K sp的计。
3、掌握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两者之间的换算。
[重点]1.溶度积的计算。
[难点]1.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换算。
第一课时一、溶度积常数Ksp(或溶度积)1、定义:难溶固体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状态时,离子浓度保持不变(或一定)。
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称之为溶度积常数简称为溶度积,用符号K sp表示。
即:AmBn(s) mA n+(aq)+nB m-(aq)K sp=[A n+]m · [B m-]n例如: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AgCl(s) Ag+(aq)+Cl-(aq),K sp(AgCl ) = [Ag+][Cl-] =1.8×10-10常温下沉淀溶解平衡:CrO4 (s) 2Ag+(aq)+CrO42-(aq),AgK sp(Ag2CrO4)=[Ag+]2[CrO42-] =1.1×10-122、溶度积K SP的性质(1)溶度积K SP的大小和平衡常数一样,它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溶解平衡发生移动,而不能改变溶度积KSP的大小。
(2)溶度积K 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的Ksp越小,溶解度越小,越难溶于水;反之Ksp越大,溶解度越大。
如:Ksp(AgCl)= 1.8×10-10;Ksp(AgBr) = 5.0×10-13;Ksp(AgI) = 8.3×10-17.因为:Ksp (AgCl) > Ksp (AgBr) > Ksp (AgI),所以溶解度:AgCl) > Ksp (AgBr) > Ksp (AgI)。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简单地根据Ksp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大小。
【练习巩固】25°C时,AgCl的溶解度为1.92×10-3g·L-1,求同温度下AgCl的溶度积。
4.4.1 溶解度和溶度积

溶度积 (solubility product)
AgCl (s)
Ag+ (aq) + Cl−(aq)
平衡常数表达式
K⊝
=
c(Ag+) c⊝
▪
c(Cl−) c⊝
不考虑单位时,有 Ks⊝p = c(Ag+) ▪ c(Cl−)
s = m+n Kms⊝pm,AnmnBn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化合物 AgCl
m, n 1, 1
溶解度 / 25 oC mol∙L−1
溶度积 / 25 oC
1.3×10−5
1.7×10−10
AgBr 1, 1
7.3×10−7
5.3×10−13
AgI
1, 1
9.2×10−9
8.5×10−17
Ag2CrO4 2, 1
4.4.1 溶解度和溶度积
溶解度 (solubility)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 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 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以符号 s 表示)。
在水溶液中,通常以 100 g 水形成饱和溶液 时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单位:g/(100 g H2O)
通常把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称为难溶物。
6.5×10−5
1.1×10−12
相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大的溶解度大
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用Ks⊝p的值来 比较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对于一般的沉淀反应:
AmBn (s)
mAn+ (aq) + nBm−(aq)
分析化学实验之溶度积与溶解度介绍课件

03
计算溶度积和溶解度
实验步骤:配制溶液、测量电导率、
04
计算溶度积和溶解度
实验注意事项:控制温度、保持溶
05
液的稳定性、准确测量电导率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 玻璃棒、天平、量筒、溶度
积与溶解度测定仪等。
称量溶质:准确称量一定量 的溶质,如氯化钠、硫酸铜
等。
配制溶液:将溶质加入一定 量的水中,搅拌均匀,使溶
04
溶度积是判断难溶电解质溶 解度的重要依据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 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溶解度通常用g/100g溶剂或mol/L溶剂表示。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的重要指标,也是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溶解度的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温度、溶剂的 性质等因素有关。
04
矿物开采:计 算矿物在水中 的溶解度,优 化开采工艺和 效率
3
溶度积与溶解度 的影响因素
温度对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溶 度积增大,溶
解度增大 1
温度对溶解度的 4
影响可以通过溶 解度曲线来观察
温度降低,溶 度积减小,溶
2 解度减小
3 温度对不同溶质
影响不同,有些 溶质对温度敏感, 有些不敏感
两者之间的关系
01
溶度积是溶解度 的量度,表示在 一定温度下,难 溶电解质饱和溶 液中离子浓度的 乘积
02
溶解度是溶度积 的函数,表示在 一定温度下,难 溶电解质饱和溶 液中离子浓度的 乘积
03
溶度积与溶解度 之间存在定量关 系,可以通过实 验测定溶度积来 计算溶解度
04
溶度积与溶解度 之间存在定性关 系,溶度积越大, 溶解度越大,反 之亦然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溶解度常数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溶电解质。
它们是指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的电解质物质,比如银氯化物、铅碘化物等。
在研究这些物质时,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溶解度常数的概念。
1. 溶度积的定义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其离子浓度的乘积。
以银氯化物(AgCl)为例,其离子方程式为AgCl ⇄Ag⁺ + Cl⁻,在溶解平衡时,Ag⁺和Cl⁻的浓度分别为x,那么AgCl的溶度积Ksp就等于x²。
对于难溶电解质来说,Ksp的值通常非常小,代表其溶解度极低。
2.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通常定义为单位体积溶液中难溶物质的质量。
溶解度是溶液饱和时,溶液中包含的物质的量,可以用溶度积来表达。
具体而言,当难溶电解质达到溶解平衡时,其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为溶解度=√(Ksp)。
这表明,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存在平方根的关系。
3.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意义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溶度积,我们可以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溶解平衡时离子的浓度,从而推导出其溶解度。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也是我们研究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时的重要依据。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在不同条件下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化。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溶度积是在溶解平衡下离子浓度的乘积,而溶解度则是溶液饱和时单位体积溶液中难溶物质的质量,其与溶度积之间存在平方根的关系。
这种关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特性,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个人观点对于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应该结合实际,在化学实验中进行验证和观察,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内在规律。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探讨难溶电解质的相关性质和应用,从而拓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解读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关键词:溶度积,溶解度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及溶解度的数值均可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
因此,二者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根据溶度积公式所表示的关系,假设难溶电解质为A m B n,在一定温度下其溶解度为S,根据沉淀-溶解平衡:B n(s)mA n+ + nB m−A[A n+]═ m S,[B m−]═ n S则K sp(A m B n)═ [A n+]m[B m−]n ═ (m S)m(n S)n ═ m m n n S m+n(8-2)溶解度习惯上常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g/(100g)]表示。
在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时,需将溶解度的单位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即:mol/L)。
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很稀,可以认为饱和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纯水的密度,由此可使计算简化。
【例题8-1】已知298K时,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2×10−12,试通过计算比较两者溶解度的大小。
解(1)设氯化银的溶解度为S1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式:AgCl(s)Ag++Cl−平衡浓度(mol/L)S1S1K sp(AgCl)═ [Ag+][Cl−]═ S12S1 ═10⨯═ 1.34×10−5(mol/L)8.1-10(2)同理,设铬酸银的溶解度为S2AgCrO4(s)2Ag++ CrO42-平衡浓度(mol/L)2S2 S2K sp(Ag2CrO4)═[Ag+]2 [CrO42-]═(2S2)2S2═4S23S2 6.54×10−5(mol/L)>S1在上例中,铬酸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的小,但溶解度却比碳酸钙的大。
可见对于不同类型(例如氯化银为AB型,铬酸银为AB2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溶解度却不一定小。
因而不能由溶度积直接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而必须计算出其溶解度才能够比较。
根据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根据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对于组成相同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K sp与溶解度(用物质的量浓度c表示)有一致关系,溶度积大的,溶解度也大(如AgCl和AgBr);对于组成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则要通过计算来比较(如AgCl和Ag2CrO4)。
既然是比较,可以不需计算出具体结果,只要通过正确的推理比较出二者的大小即可。
例如,已知:298K时
K sp(CH3COOAg)=2.3×10-3
K sp(AgCl)=1.77×10-10
K sp(Ag2CrO4)=1.12×10-12
K sp(Ag2S)=6.3×10-50
则该温度时,上述四种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解析:CH3COOAg和AgCl组成相同,由K sp (CH3COOAg) >K sp (AgCl),知c(CH3COOAg)>c(AgCl);同理c(Ag2CrO4)>c(Ag2S)。
对于AgCl和Ag2CrO4,设,c(AgCl)=x,c(Ag2CrO4)=y
X= 1.77×10−10,y= 1.12
4×10−12
3
y>x,所以c(Ag2CrO4)>c(AgCl)
故,上述四种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CH3COOAg)>c(Ag2CrO4)>c(AgCl)>c(Ag2S)。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见错误探析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见错误探析作者:刘彦波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8期摘要:目前不少中学生对溶解度及溶度积概念的认识不清晰,中学教材也没有全面系统地去理顺溶解度含义的认识发展及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厘清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概念及常见错误认识,以期于广大学生学习时有所帮助,以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关键词:溶解度;溶度积;错误;探析初高中教材并没全面系统地去理顺溶解度含义的认识发展,更没有好好衔接溶解度与溶度积这两个概念,造成不少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现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于广大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错误一:溶解度就是溶度积根据现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第35页描述: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现行人教版高中选修四第65页科学视野栏目提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符号为Ksp,在一定温度下,Ksp是一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由此可见,溶解度与溶度积都与温度有关,都与溶解性有关。
但两个概念也有很多不同,如描述对象不一样,气体、固体、液体等都有溶解度来描述其相关溶解能力;但溶度积只限于描述难溶强电解质,并且溶度积着重于从平衡角度来描述。
当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描述对象均为难溶强电解质时,它们相互之间有换算关系。
设难溶电解质AxBy的溶解度为Smol·L-1,其饱和溶液中有C(Ax+)=xS,C(By-)=yS,此时Ksp (AxBy)=C(Ax+)xC(By-)y=(xS)xC(yS)y=xx·yy·S(x+y),此即為溶解度与溶度积之换算关系式,在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如果溶解度单位不是mol·L-1,要先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
但上述公式应用有一定条件:①仅可用于难溶电解质,此时浓度近似等于活度;对于溶解度较大的强电解质,如微溶的CaSO4等,其离子强度较大而导致浓度与活度差别较大。
无机化学第五章 溶度积

例2:25oC,已知Ksp(A2B)=4×10-12,求同温度下A2B的溶 解度S(A2B)/g·L-1。(A2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0)
解:
A2B
2A+ + B2-
平衡浓度 /(mol·L-1)
2x
x
Ksp = c(A )2 c(B2 )
4 10 12 = 2x2 x = 4x3 x = 104 mol/L
平衡浓度/(mol
1
L
)
x
x
Ksp (AgCl) = c(Ag )c(Cl ) = x2 =1.81010
1. AB型(如AgCl、AgI、CaCO3) AB (S) ⇋ A+ (aq) + B–(aq)
x
x
Ksp = c(A+ )c(B–) = x2
2. AB2或A2B型 (Mg(OH)2 、Ag2CrO4)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 1
10
Sg/100g
S>10g 易溶 1>S>0.01g 微溶
10g>S>1g 可溶 0.01g>S 难溶
本章主要研究微溶和难溶
溶度积
在一定温度下,将难溶电解质放入水中时, 就发生溶解和沉淀两个过程。
以BaSO4为例:
Ba2+
H2O作用下
SO42-
H2O
BaSO4
BaSO4溶解过程
AB2(S) ⇋ A2+ (aq) + 2B–(aq)
x
2x
Ksp = c(A+ )c2(B –) = x(2x)2 = 4x3
3. AB3或A3B型 (如 Fe(OH)3 、Ag3PO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与溶度积有什么关系
难溶电解质尽管难溶,但还是有一部分阴阳离子进入溶液,同时进入溶液的阴阳离子又会在固体表面沉积下来。
当这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就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量不再减少。
这样的平衡状态叫溶解平衡,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溶度积(Ksp)和溶解度(S)都可用来衡量某难溶物质的溶解能力,它们之间可以互相换算。
(1)溶度积只是对于难溶物质来说的,指的是构成物质的离子系数次方的乘积.如Ag2SO4的溶度积Ksp=c2(Ag+).c(SO42-)
(2)溶解度是对于所有固体物质来说的,一般指的是100g水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3)对于组成相似(分子中含有相同个数的阴阳离子)的难溶物来说,一般情况下,溶度积越大,溶解度越大.否则没有什么关系。
例如AaBb ab为常数溶度积Ksp=阳离子浓度的a次方×阴离子浓度的b次方
后溶解度算出阴阳离子浓度就可算出其溶度积.
【知道溶度积就可以知道饱和溶液中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就能求出溶解度.
例:已知常温下硫酸钡的溶度积Ksp=10-10,求该温度下硫酸钡的溶解度.
BaSO4(s)Ba2+(aq)+SO4 -(aq)
x x
Ksp=C(Ba2+)*C(SO4 -)=1010 即x =1010
x=105 mol/L
即溶解的硫酸钡浓度为105 mol/L
硫酸钡相对分子质量为233g/mol
也就是说1000g水中溶解了2.33*103g硫酸钡,100g水中溶解了硫酸钡2.33*104g
即得:硫酸钡的溶解度为2.33*10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