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

实验原理基于溶 解平衡和化学平 衡原理,通过改 变温度、压力、 浓度等因素来测 定溶解度和溶度 积常数。
实验过程中需要 使用精密的仪器 和准确的测量方 法,以确保实验 结果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
实验结果可以用 于指导化学反应 过程的设计和控 制,以及为新材 料的开发和研究 提供重要参考。
实验步骤
配制不同浓度的待测溶液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的关系图
溶解度与溶度 积常数呈正相 关,即溶度积 常数越大,溶
解度越高。
当溶度积常数 小于0时,物质 在水中溶解度 极低,几乎不
溶。
溶度积常数与 温度有关,温 度升高,溶度 积常数增大, 溶解度增大。
不同物质溶度 积常数差异较 大,因此相同 条件下溶解度 也有很大差异。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的应用
利用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判断沉淀类型 利用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计算沉淀的溶解度 利用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确定沉淀分离的最佳条件 利用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研究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沉淀的生成与控 制:利用溶解度 与溶度积常数, 控制沉淀生成的 条件,实现物质 的分离与提纯。
废水处理:通过 溶度积常数,判 断废水中的离子 是否达到饱和状 态,从而确定是 否需要添加沉淀 剂进行废水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药物制备:利用 溶解度和溶度积 常数,研究药物 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性能,优化 药物制备工艺。
矿物开采:通过 溶度积常数,研 究矿物在溶液中 的溶解度,优化 矿物的开采和分 离工艺。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数的实验测 定
实验原理
溶解度与溶度积 常数是化学反应 的重要参数,通 过实验测定可以 了解物质的性质 和反应机理。
溶解度的单位
溶解度的定义: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分析化学实验之溶度积与溶解度介绍课件

03
计算溶度积和溶解度
实验步骤:配制溶液、测量电导率、
04
计算溶度积和溶解度
实验注意事项:控制温度、保持溶
05
液的稳定性、准确测量电导率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烧杯、 玻璃棒、天平、量筒、溶度
积与溶解度测定仪等。
称量溶质:准确称量一定量 的溶质,如氯化钠、硫酸铜
等。
配制溶液:将溶质加入一定 量的水中,搅拌均匀,使溶
04
溶度积是判断难溶电解质溶 解度的重要依据
溶解度的定义
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 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溶解度通常用g/100g溶剂或mol/L溶剂表示。
溶解度是衡量物质溶解性的重要指标,也是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溶解度的大小与物质的性质、温度、溶剂的 性质等因素有关。
04
矿物开采:计 算矿物在水中 的溶解度,优 化开采工艺和 效率
3
溶度积与溶解度 的影响因素
温度对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溶 度积增大,溶
解度增大 1
温度对溶解度的 4
影响可以通过溶 解度曲线来观察
温度降低,溶 度积减小,溶
2 解度减小
3 温度对不同溶质
影响不同,有些 溶质对温度敏感, 有些不敏感
两者之间的关系
01
溶度积是溶解度 的量度,表示在 一定温度下,难 溶电解质饱和溶 液中离子浓度的 乘积
02
溶解度是溶度积 的函数,表示在 一定温度下,难 溶电解质饱和溶 液中离子浓度的 乘积
03
溶度积与溶解度 之间存在定量关 系,可以通过实 验测定溶度积来 计算溶解度
04
溶度积与溶解度 之间存在定性关 系,溶度积越大, 溶解度越大,反 之亦然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在化学溶解度常数的研究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难溶电解质。
它们是指在水中溶解度非常小的电解质物质,比如银氯化物、铅碘化物等。
在研究这些物质时,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溶解度常数的概念。
1. 溶度积的定义溶度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在水中达到溶解平衡时,其离子浓度的乘积。
以银氯化物(AgCl)为例,其离子方程式为AgCl ⇄Ag⁺ + Cl⁻,在溶解平衡时,Ag⁺和Cl⁻的浓度分别为x,那么AgCl的溶度积Ksp就等于x²。
对于难溶电解质来说,Ksp的值通常非常小,代表其溶解度极低。
2. 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通常定义为单位体积溶液中难溶物质的质量。
溶解度是溶液饱和时,溶液中包含的物质的量,可以用溶度积来表达。
具体而言,当难溶电解质达到溶解平衡时,其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为溶解度=√(Ksp)。
这表明,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存在平方根的关系。
3.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意义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溶度积,我们可以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溶解平衡时离子的浓度,从而推导出其溶解度。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也是我们研究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和性质时的重要依据。
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在不同条件下溶液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变化。
总结回顾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系。
溶度积是在溶解平衡下离子浓度的乘积,而溶解度则是溶液饱和时单位体积溶液中难溶物质的质量,其与溶度积之间存在平方根的关系。
这种关系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特性,以及在不同条件下其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个人观点对于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应该结合实际,在化学实验中进行验证和观察,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内在规律。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探讨难溶电解质的相关性质和应用,从而拓展对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解读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关键词:溶度积,溶解度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及溶解度的数值均可衡量物质的溶解能力。
因此,二者之间必然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根据溶度积公式所表示的关系,假设难溶电解质为A m B n,在一定温度下其溶解度为S,根据沉淀-溶解平衡:B n(s)mA n+ + nB m−A[A n+]═ m S,[B m−]═ n S则K sp(A m B n)═ [A n+]m[B m−]n ═ (m S)m(n S)n ═ m m n n S m+n(8-2)溶解度习惯上常用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单位:g/(100g)]表示。
在利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时,需将溶解度的单位转化为物质的量浓度单位(即:mol/L)。
由于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很小,溶液很稀,可以认为饱和溶液的密度近似等于纯水的密度,由此可使计算简化。
【例题8-1】已知298K时,氯化银的溶度积为1.8×10−10,Ag2CrO4的溶度积为1.12×10−12,试通过计算比较两者溶解度的大小。
解(1)设氯化银的溶解度为S1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反应式:AgCl(s)Ag++Cl−平衡浓度(mol/L)S1S1K sp(AgCl)═ [Ag+][Cl−]═ S12S1 ═10⨯═ 1.34×10−5(mol/L)8.1-10(2)同理,设铬酸银的溶解度为S2AgCrO4(s)2Ag++ CrO42-平衡浓度(mol/L)2S2 S2K sp(Ag2CrO4)═[Ag+]2 [CrO42-]═(2S2)2S2═4S23S2 6.54×10−5(mol/L)>S1在上例中,铬酸银的溶度积比氯化银的小,但溶解度却比碳酸钙的大。
可见对于不同类型(例如氯化银为AB型,铬酸银为AB2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溶解度却不一定小。
因而不能由溶度积直接比较其溶解能力的大小,而必须计算出其溶解度才能够比较。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见错误探析

溶解度与溶度积常见错误探析作者:刘彦波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8期摘要:目前不少中学生对溶解度及溶度积概念的认识不清晰,中学教材也没有全面系统地去理顺溶解度含义的认识发展及溶解度与溶度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厘清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概念及常见错误认识,以期于广大学生学习时有所帮助,以期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关键词:溶解度;溶度积;错误;探析初高中教材并没全面系统地去理顺溶解度含义的认识发展,更没有好好衔接溶解度与溶度积这两个概念,造成不少学生一些错误的认识。
现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于广大学生学习有所帮助。
错误一:溶解度就是溶度积根据现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材第35页描述: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现行人教版高中选修四第65页科学视野栏目提到: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符号为Ksp,在一定温度下,Ksp是一个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
由此可见,溶解度与溶度积都与温度有关,都与溶解性有关。
但两个概念也有很多不同,如描述对象不一样,气体、固体、液体等都有溶解度来描述其相关溶解能力;但溶度积只限于描述难溶强电解质,并且溶度积着重于从平衡角度来描述。
当溶解度与溶度积的描述对象均为难溶强电解质时,它们相互之间有换算关系。
设难溶电解质AxBy的溶解度为Smol·L-1,其饱和溶液中有C(Ax+)=xS,C(By-)=yS,此时Ksp (AxBy)=C(Ax+)xC(By-)y=(xS)xC(yS)y=xx·yy·S(x+y),此即為溶解度与溶度积之换算关系式,在换算时要注意单位统一,如果溶解度单位不是mol·L-1,要先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
但上述公式应用有一定条件:①仅可用于难溶电解质,此时浓度近似等于活度;对于溶解度较大的强电解质,如微溶的CaSO4等,其离子强度较大而导致浓度与活度差别较大。
溶解度与溶度积ppt课件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
1
S >10g 易溶 S 0.01~1g 微溶
10 (S g/100g水)
S 1~10g 可溶 S <0.01g 难溶
7
本章主题—沉淀溶解平衡,主要讨论研究 微溶和难溶的无机化合物,下文将其统称为难 溶电解质。
10
沉淀溶解平衡
将BaSO4晶体放入水中,开始时溶解速率较 大,沉淀速率较小。在一定条件下,当溶解和沉
淀速率相等时,便建立了一种动态的多相离子平
衡,可表示如下:
BaSO 4 (s)
溶解 沉淀
Ba
2
(aq)
SO
2 4
(aq
)
Ksp (BaSO4) = [c(Ba2+ )/c ][c(SO24 )/c ]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在溶度积的计算中,离子浓度必须是物质的量的浓度,
其 单 位 为 mol·L-1 ; 而 溶 解 度 的 单 位 有 g/100g 水 , g·L-1 , mol·L-1。计算时一般要先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 S 的单位 换算为mol·L-1。对于难溶物质饱和溶液浓度极稀,可作近 似处理:(xg/100g H2O)×10/M ~ mol·L-1
9.1×10-6 8.0×10-27 6.3×10-36 4×10-53 8×10-16 4×10-38 1.8×10-11 2.06×10-13 2.5×10-13
14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联系:溶度积与溶解度均可表示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性, 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换算。 区别:溶度积是一个标准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 溶解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系统的组成、pH值的改变 及配合物的生成等因素有关。
溶度积的变化

溶度积的变化
溶度积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度的乘积,通常用Ksp表示。
溶
度积的变化可以通过改变溶解度的多种因素来实现。
1.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可以显著影响溶质的溶解度和反应速率。
一般情况下,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导致溶度积的变大。
但是,对于某些溶质,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溶解度降低,从而溶度积变小。
2. 压力变化:对于气体溶解在液体中的溶质,溶解度可能随压力升高而增加。
因此,对于这些溶质,增加压力可能会导致溶度积的增大。
3. 添加其他溶质:当我们在溶液中添加另一种溶质时,它可能会与原有的溶质结合形成共沉淀或络合物。
这些新生成的物质会降低原有溶质的溶解度,从而导致溶度积的变小。
4. pH变化:对于某些偏向酸性或碱性的溶质,溶解度和溶度
积可能受溶液的pH值影响。
当改变溶液的酸碱性时,溶解度
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溶度积的变化。
总之,溶度积的变化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添加其他溶质和改变溶液的pH值等。
溶度积与溶解度有什么关系

[Ca2+]×[CO32-] = 10-4 mol /L Qc = [Ca2+]×[CO32-] = 10-8 > 因此有CaCO3沉淀生成。
Ksp,CaCO3
6、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 ①浓度: 加水稀释,平衡向 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 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
是吸热过程。
AgI
2AgI(s) ⇌ 2Ag+ (aq)+2I-(aq) +
Na2S = S2- + 2Na+
化的方向。
Ag2S
重晶石(主要成分是BaSO4)是制备钡化合物的 重要原料:BaSO4不溶于酸,但可以用饱和Na2CO3溶液 处理转化为易溶于酸的BaCO3
Ksp(BaSO4) =1. 1 ×10-10,Ksp (BaCO3)=2.6 ×l0-9
沉淀
3、特征: 逆、等、动、定、变
练习:分别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和 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BaSO4 BaSO4=Ba2++SO42- BaSO4(s) CaCO3 CaCO3=Ca2++CO32- CaCO3 (s)
Ba2+(aq)+SO42- (aq) Ca2+ (aq) +CO32- (aq)
实验探究 Ag+和Cl-的反应真能进行到底吗?
实验过程
现象
AgNO3溶液+过 量NaCl溶液
白色沉淀
取上层清液适
量,滴加少量 黄色沉淀
KI溶液
解释与结论 Ag+ + Cl- =AgCl↓
Ag+ + I- = Ag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2+] = [CO32-] = 0.110-3 0.01/1.0 = 10-6 mol /L
Qc = [Ca2+]×[CO32-] = 10-12 < Ksp,CaCO3=4.96 10-9
因此无 CaCO3沉淀生成。
(2)改变CaCl2和Na2CO3的浓度为1.0 mol /L 呢?
AgCl AgCl=Ag++Cl-
AgCl(s) Ag+(aq)+Cl- (aq)
4、溶度积常数:
Ksp = c(Ag+)c(Cl—)
固体浓度视 为定值
在一定温度下,难溶电解质形成沉淀溶 解平衡状态时,饱和溶液中各离子化学计 量数次方的乘积。
Ksp值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和温 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0.01
1
10 (Sg/100g水)
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会为0
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 1X10-5mol·L-1,就认为反应完全了
20℃AgCl的溶解度为1.5×10-4g
AgCl溶解平衡的建立 水分子作用下
Ksp值(25℃)
1.8×10-10 mol2L-2 5.0×10-13 mol2L-2 8.3×10-17 mol2L-2 5.6×10-12 mol3L-3 2.2×10-20 mol3L-3
溶解度(g) 1.8×10-4 8.4×10-6 2.1×10-7 6.5×10-3 1.7×10-5
③同离子效应; 化学反应
讨论:对于平衡AgCl(S)⇌ Ag+(aq) + Cl-(aq) 若改变条件,对其有何影响(溶液始终饱和)
改变条件 升温
平衡移动方向 平衡时
c(Ag+ )
→
↑
平衡时 c(Cl-)
↑
加水
→
不变
不变
加AgCl(s) 不移动
不变
不变
加NaCl(s) ←
↓
↑
加NaI(s) → 加AgNO3(s) ←
↓
↑
↑
↓
【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B.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C.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 浓度为0 D.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2. 下列关于溶解平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若加入过量难容电解质,难容电解质 溶解直到溶液饱和。 ③当Ksp < Qc时,反应向沉淀方向进行,溶液过饱和,有 沉淀析出,直到溶液到达新的平衡;
上述就是溶度积规则,可以判断溶液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例、下列情况下,有无CaCO3沉淀生成? (CaCO3的Ksp =4.96×10-9)
(1)往盛有1.0 L纯水中加入0.1 mL浓度为0.01
•Ksp的意义是什么?
•Ksp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①对于同类型物质,Ksp数值越大,难溶电解质 在 水 中 的 溶 解 能 力 越 强 。 如 由 Ksp 数 值 可 知 , 溶 解能力:AgCl>AgBr>AgI,Cu(OH)2<Mg(OH)2
在 0.010 mol·L-1 I- 和 0.010 mol·L-1 Cl- 混合 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时,哪种离子先沉 淀?
[Ca2+]×[CO32-] = 10-4 mol /L Qc = [Ca2+]×[CO32-] = 10-8 > 因此有CaCO3沉淀生成。
Ksp,CaCO3
6、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物本身的性质
外因: ①浓度: 加水稀释,平衡向 溶解方向移动
②温度: 绝大多数难溶盐的溶解
是吸热过程。
5、溶度积的意义: 问题探究 (1)溶度积和溶解度都可以表示物质的
溶解能力,请根据下表分析,溶度积与溶
解度有什么关系?
难溶物 AgCl AgBr AgI Mg(OH)2 Cu(OH)2
Ksp表达式
=[Ag+ ] [Cl- ] =[Ag+ ] [Br- ] =[Ag+ ] [I- ] =[Mg2+ ] [OH- ]2 =[Cu2+ ] [OH- ]2
实验探究 Ag+和Cl-的反应真能进行到底吗?
实验过程
现象
AgNO3溶液+过 量NaCl溶液
白色沉淀
取上层清液适
量,滴加少量 黄色沉淀
KI溶液
解释与结论 Ag+ + Cl- =AgCl↓
Ag+ + I- = AgI↓
结论:绝对不溶 的物质是没有的
有沉淀生成的复分解类型离子反应
不能完全进行到底
在学习初中化学时,我们曾根据物质的溶解度 将物质分为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
一定T时:
溶解
AgCl(s)
沉淀
Ag+(aq) + Cl-(aq)
v v(溶解)
v(沉淀)
0
Ag+ Cl-
t
一、 沉淀溶解平衡
1、定义:
一定温度下,沉淀溶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
离子重新结合成沉淀的速率,形成饱和溶液,
固体量和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
态。
溶解
2、表达式: 例如:AgCl(s)
Ag+ (aq) + Cl- (aq)
沉淀
3、特征: 逆、等、动、定、变
练习:分别书写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和 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电离方程式
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
BaSO4 BaSO4=Ba2++SO42- BaSO4(s) CaCO3 CaCO3=Ca2++CO32- CaCO3 (s)
Ba2+(aq)+SO42- (aq) Ca2+ (aq) +CO32- (aq)
•②不同类型的物质,Ksp差距不大时不能直接作为比较依据。如
某温度下:AgCl(s)
Ag+(aq)+Cl-(aq),Ksp=1.8×10-10
•Mg(OH)2(s)
Mg2+(aq)+2OH-(aq),Ksp=5.6×10-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虽然Mg(OH)2的Ksp较小,但不能认为 Mg(OH)2比AgCl更难溶。一般比较难溶物质,往往比较 的是饱和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AgCl的浓度约
1.3×10-5mol·L-1,Mg(OH)2约为1.2×10-4mol·L-1,显 然Mg(OH)2更易溶解。
5、溶度积的意义: (2)在一定温度下, 通过比较任意状态离子积(Qc)与溶度积(Ksp)的 大小,判断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进行的限度。
①当Ksp = Qc时,饱和溶液,已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态。 ②当Ksp > Qc时,反应向溶解的方向进行,溶液不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