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虚无思想
人文经典作品读后感 观后感 课程论文 读《雪国》浅析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

读《雪国》浅析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读《雪国》浅析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火车穿过县境上长长的隧道, 就是雪国了。
”在作品的一开头, 川端康成就带我们进入了他的虚无世界, 列车进入了雪国, 时间也进入了雪国, 东京人岛村以旁观的视角俯观着雪国的一切。
进入雪国的同时构建了一个出离于喧嚣都市之外的雪国的场景, 寥寥十数字却能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在开往雪国的列车上, 岛村最先遇到的叶子并被她在镜面中的倒影吸引住, 一开始叶子的形象便是虚无的, 而后的叶子也在岛村和驹子的关系中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
列车镜子的衬底, 是黄昏的景色流泻, 镜面的映像用境底的景物恰似电影上的叠印一般, 不断地变换。
出场人物与背景之间毫无关联。
人物是透明的幻影, 背景则是朦胧逝去的日暮野景, 两者融合在一起, 构成一幅不似人间的象征世界。
特别是姑娘的脸庞上, 叠现出寒山灯火的一刹那, 真是美得无可形容, 震颤了岛村的心灵。
对叶子的观察不仅仅是通过岛村的直观视觉, 还有岛村手指的触觉、通过车窗玻璃倒影出的人像引发出的回忆、揣度等等。
由此也引出了小说的前两个悬念——叶子究竟是什么人, 叶子照顾的男人是什么人。
提出悬念就要解开悬念, 于是故事继续推进, 引出了驹子, 在岛村与驹子的生活中正面或侧面地了解到叶子和那个男人的情况, 但是作家又始终没有说透。
雪国中的虚无主义是什么?没有系统阅读过川端康成文学的读者, 即使通过搜索引擎找到了定义, 我想也是难以理解的。
一个很喜欢阅读的朋友就说: “我阅读“新感觉派”作品的感觉就是没有什么感觉”。
诚然, 川端康成的行文相对于绝大多数日本作家来说是非常清淡的, 但也绝非是平淡无味的那种。
川端的作品不能仅仅通过故事、文笔来体会出“感觉”, 阅读的时候抠细节, 细细品味川端康成对于情节、人物、景物的设置, 甚至是一些细微的描写、人物的小动作等等, 方能找到川端康成真正的精妙所在。
川端康成精心塑造的人物, 无论是岛村还是驹子、叶子, 那种如梦如幻般的虚无, 正是其虚无思想的深刻体现。
《雪国》的虚无之美读后感

《雪国》的虚无之美读后感《<雪国>的虚无之美读后感》川端康成的《雪国》,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在我的心间缓缓展开。
那雪国的虚无之美,如同轻烟一般,缭绕着,渗透着,让我沉浸其中,思绪万千。
小说中的雪国,是一个纯净而又虚幻的世界。
那里的雪,纷纷扬扬,无边无际,仿佛将一切都掩盖在洁白之下,却又无法掩盖住生命的虚无。
岛村,这个来自东京的纨绔子弟,他对一切都抱有一种旁观者的态度,对人生充满了虚无的感慨。
他对艺伎驹子的感情,看似热烈,实则虚无。
他在雪国寻找着某种精神上的寄托,却又在这虚幻的美中迷失了自己。
驹子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她热烈地生活着,努力地追求着爱情和艺术,然而她的命运却如同那飘落的雪花,美丽而短暂,最终消失在虚无之中。
她为岛村付出了真心,却得不到对等的回应。
她的坚持和努力,在这虚无的世界里,显得如此无力。
她的美,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美,但这种美却在雪国的背景下,显得格外脆弱和虚幻。
叶子的出现,更是为这虚无之美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
她如同一个纯洁的精灵,在雪国的世界里飘然而过。
她的声音清澈动人,她的面容美丽而空灵。
然而,她的命运却也是悲惨的,最终在大火中香消玉殒。
叶子的存在,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的美好往往是短暂而虚幻的,如同雪国的美景,瞬间即逝。
在《雪国》中,川端康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国的自然风光,那皑皑的白雪,寂静的山峦,流淌的溪流,都仿佛具有了生命,在诉说着虚无的故事。
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不仅仅是为了展现雪国的美丽,更是为了烘托出生命的无常和虚幻。
在这美丽的自然景观面前,人类的生命显得如此渺小和微不足道。
同时,小说中的爱情也是虚无的。
岛村与驹子之间的感情,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虚幻性。
岛村对驹子的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不是真正的爱情。
他在驹子身上寻找着某种美好的东西,但却无法真正地投入到这段感情中。
这种爱情的虚无,让人心痛,也让人深思。
《雪国》所展现的虚无之美,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守望一片看不到颗粒的精神田野——解读《雪国》的虚无美学思想

第 3期
北 华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H U A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3年 6月
① 文 中引用作品原文的语 句 , 均引 自川端康 成的《 雪 国》 ( 叶渭渠、 唐月梅译 , 南 海出版社 , 2 0 1 0 版) , 下文所有引用 , 不再 一一说 明。
・
9 9・
谈, 说 我 咏的短 歌极 为异乎 寻 常 。虽 是寄 兴 于花 、 杜鹃 、 月、 雪, 以及 一切 万物 , 但 我大都 以为这一 切 现象
都 是虚 妄 的 。它 们遮 住 了眼 睛 , 充斥 于 两耳 。然 而所 咏诗 句不 都 是 句句 真 言 吗?像 一 道 彩 虹悬 挂 在 虚
空, 瞬间出现五彩缤纷像。当白日空中辉照时 , 虚无又明亮起来了。然而虚空本来无光 , 也是无色可装
点 的 。我也在 这如 虚空般 的心上 , 着上 种种 情趣 盎然 的 色彩 , 但 没有 留下 一丝 踪 迹 , 这 种诗 歌 就是 如来
小说《 雪国》 诗意地表现 了川端康成这种禅意化 的虚无思想 。本文从作者对《 雪 国》 的故事背景和人物
形 象 的虚 无化处 理 着手 , 挖 掘并 剖析 川端康 成 虚无 思想 的特 质 。
一
、
背 景 的虚 无 ・雪 国 ・ 禅 境
“ 穿 过 县境上 长 长 的隧道 , 便是 雪 国 。夜 空 下 , 大 地一 片莹 白 , 火车 在信 号所 前停 下 来 。 ” ① 长 长 的 隧
J u n . 2 01 3
守 望 一 片 看 不 到 颗 粒 的精 神 田野
浅析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虚无美

浅析川端康成《雪国》中的虚无美作者:任言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10期摘要:《雪国》是日本作者川端康成所创作的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之一。
这篇文章以一种哀怨的感情基调营造出了一个虚无的境界,本篇论文就以此部作品为例,分析川端康成的虚无笔调。
关键词:川端康成;雪国;虚无美一、作品中呈现的虚无思想(一)虚无下的人物生存小说的主角叫岛村,他是一个来自于大城市、整日无所事事的人,在他身上虚无思想可谓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表面上他说是要来雪国考察民间的舞蹈情况,而实际上则是为了自己玩乐,他身上所呈现出来的虚无状态就是要寻求精神上的满足与慰藉。
不管是对舞蹈还是什么,他都持有一样的态度,以至于在故事的结尾,当大火毁灭了一切以后,对他而言,也只是做了一场所谓的虚无的梦。
而女主人公与岛村不同的地方就是,她对生活是有激情的,虽然在生活中她受尽了苦难,甚至为了给行男看病进入到烟花场所,她也没有就此放弃希望、堕落下去。
她苦练自己的琴艺,甚至还能够将复杂的曲调给弹出来;她将自己的住所收拾的干干净净;她坚持每天记日记看书的习惯。
尽管如此,她对于命运和生活的抗争都没有什么效果,因为琴艺是为了给那些寻欢作乐的人服务的,况且即使是她委身于烟花之地也没能将行男给拯救回来;她将从前记过的日记撕毁,却也没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仿佛所有她希冀的美好生活都与她相去甚远,像是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交点[1]。
在这部作品中,叶子出现的次数很少,但是她也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作者没有花太多的笔墨去描述她的外貌,她给读者的感觉始终是一种模糊的。
作者对叶子使用了一种朦胧的烘托法,然后继续故事情节的发展。
作者好似是故意让她作为一种精神力量的代表,从而使整部作品都披上一层神秘的薄纱。
她尽心尽力的陪伴和照顾着行男,一直到他病逝,她才遵循自己的意愿去东京学习护理,但是新的生活还没有开始,她又承受到了无形的虚无下的压力,太多人为了行男付出了,但是即使是这样,行男依旧没能生存下来。
如梦似幻的美丽哀伤——论《雪国》中的虚无主义

摘要那条穿过长长隧道的火车将我们带进了虚无飘渺的雪国,雪国是那么的美雪国中的人物也是那样的纯洁美丽。
正是应为这种虚无缥缈的美,让我们觉得这种种的美好都是徒劳的,因为它们或许都不曾存在,或者注定要走向灭亡。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川端康成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来论述雪国的虚幻雪国的徒劳,通过论述川端康成书写雪国时日本的社会政治背景来讲述雪国的成书。
通过讲述作者笔下的主要人物来说明雪国中的徒劳主意。
岛村这个天真的虚无主意者总是在不停的找寻着自己心目中的美,即使明白自己是徒劳的也一直在不停地追寻,驹子那种追求美好的精神永远不向社会中的种种妥协,但是驹子所做的一切都将是徒劳的因为她终将摆脱不掉命运的折磨。
还有那有一双空灵眼神的叶子,同样也是为了一个不可能活过来的人来浪费了自己的一生,最终葬生于那茫茫的火海当中。
关键词雪国;虚无缥缈;梦幻执着;哀伤凄凉;虚无主义目录绪论 (1)一、川端康成背后的“雪国” (1)(一)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对作品的影响 (1)(二)作品的创作背景 (2)二、《雪国》中徒劳着的人物形象 (3)(一)虚无主义者——岛村 (3)(二)蕴含虚无观念的象征——驹子 (4)(三)美丽的虚无映画——叶子 (8)结语 (9)参考文献 (11)如梦似幻的美丽哀伤——论《雪国》中的虚无主义绪论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雪国》在他生平所有的著作中可谓是集大成者,其中所描绘的虚无美、洁净美与悲哀美均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读罢令人怦然心动却又无比惆怅,那种感觉就像触摸到近在眼前的美丽,伸出手想要进一步感受却只是白茫茫一片虚无,那种彻底的干净带给人的并不是温暖,唯有无限凄凉和哀愁。
他将唯美无比的意象描写与人物情感的表达完美的融为一体,带着淡淡的哀思和点点的虚幻,从中表现了川端康成的虚无主义思想。
本论文将从《雪国》这部作品入手,透过那如梦似幻的美丽哀伤表象,探讨其中所蕴含的虚无主义。
一、川端康成背后的“雪国”(一)作者的生活经历及对作品的影响《雪国》这个故事里无时无刻不透露哀伤凄凉的氛围,这似乎与作者本人的生平经历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日本悲哀与美是相通的。
一曲凄美的梦幻曲——论《雪国》的虚无思想

2009年9月第10卷 第3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Sep.2009Vol.10 No.3一曲凄美的梦幻曲3———论《雪国》的虚无思想谢海燕(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永州425110)摘 要:《雪国》是一首美丽而有充满忧伤的梦幻曲。
冷艳、虚无、缥缈的超现实的美集中反映了川端康成对美的执著追求。
倘若将《雪国》看成一支凄凉、感伤的乐曲,那么虚无就是它的主旋律。
幽玄理念与日本传统文化是形成其虚无思想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雪国》;川端康成;虚无思想 1968年川端康成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闻名于世,其中篇小说《雪国》就是其获奖作品之一。
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学术界已有丰富的成果。
它们或研究作品的现代艺术特色;或解读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或研读作品的思想内涵;或阐释作品的文化意蕴。
其中,日本现代文学评论家伊藤整就从上述几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认为该小说是“川端康成达到其顶点的现代日本抒情小说的经典。
”[1]的确,这部小说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是川端康成的集大成者。
笔者将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文学作品,对小说所表现的虚无思想加以阐述,并从幽玄理念与日本传统文化两个方面对其成因加以分析。
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雪国这个世界里,川端康成将其描绘为这样一个世界:幽暗的群山、洁白的月光、流动的夜景、纷飞的穹宇、飘浮的雪花、多姿的红叶以及透明的银河,无不交织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或许,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才能演绎出岛村、驹子以及叶子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
岛村是一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住在东京的一个商业区,家境较殷实,因而能够坐吃家产、无所事事。
为了弥补精神的极度空虚,他时常寻花问柳。
不过这样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摆脱空虚的束缚,相反还加重了他的精神苦痛。
他从来不看西方舞蹈,却热衷于“凭借西方印刷品来写西方舞蹈的文章”,其目的是为了寻求轻松;他到雪国寻觅消遣,表面看来是为了“唤回失去的真诚”,其实是在空虚的自我表现中寻求寄托,以求“得到一种心灵上的安慰”。
试析《雪国》中的虚无思想

劳的美丽 , 或者说美丽的徒劳而 已。“ 而蜂, 却是跌跌 爬爬 、 爬爬跌跌的。看来像是随着季节的推移, 自然 而 地死去。其实走 近一看 , 脚和触须 还在抽搐、 扎。 挣 ” 在岛村看来, 生命 的存在原本就是一种美丽的徒劳, 一 种虚无 , 因而这种临死前 的挣扎是没有必要的, 也是毫 无意义的, 只要顺其 自 的生或死即可。 然 岛村拥有丰厚的财产、 令人羡慕 的社会地位、 温馨
陷入深深的感伤中去 , 竟至于连 自己的生存也要看成
是 徒 劳的 了。 ”
岛村本要寻求生命 的真实 , 想要真切的感受到生 命 的存在 , 感到 自己确确实实 的生活着 , 但最终却发现 这一切都是徒 劳的。“ 如今 又是秋天登 山时节 , 望着
自己屐痕处处 的山 岭 , 群 山不 禁 又 心 向往 之 。终 日 对 无所 事事 的他 , 疏懒 无 为 中 , 要 千 辛 万苦 去 登 山 , 在 偏
好 好对 待 、 顾 驹 子 时 , 只 是 说 : 我 也 力 不 从 心 照 他 “ 啊 !其 实 , 并 不 是 力不 从 心 , 是 因 为 他 是 一个 虚 ” 他 而
说 词 《日本 的 美 与 我 》中强 调 说 : 灭 我 为 无 。这 种 “ ‘ ’ 是西方 的虚无 , 反 , 万有 自在 的空 , 无 边 元 不 相 是 是 无涯无 尽藏 的心 灵 宇 宙 。 在 这篇 演说 词 的最后 , ” 又特 别 强调 指 出 :有 的评 论 家 说 我 的作 品是 虚无 的 , 过 “ 不
岂不是纯属徒劳么?可是 , 也唯其如此 , 其中才有一种
超乎 现实 的魅 力 。 死 去 的蛾 子 在 岛村 眼 中有 着 异 乎 ”
寻常的美丽 , 有 的蛾子 , “ 一直停在纱窗上不动 , 其实 已经死 了, 像枯叶似 的飘落下来 。有 的是从墙上掉下 来 的。 岛 村 捡 起 来 一 看 , 想 , 什 么 长 得 这 样 美 心 为
川端康成《雪国》的思想主题探析

文学之光ENXUNZHIGUANGWMar. 2016 MAGAZINE 11川端康成以其细腻的手法、丰富的情感以及高超的构思设计所完成的《雪国》一举获得了196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雪国》作品的整个核心是为了体现一种淡定的对美的追求,整个作品侵染着一种空灵、忧郁、纯洁的色彩,并且集中表现了东方惯有的一种虚无美与佛禅思想。
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中体现出的高超写作技能、丰富真挚的情感,恰到好处地表达了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等都获得了当时的广泛关注与一致好评。
《雪国》除了表达出了日本的传统之美,同时也体现了浓烈的佛禅思想色彩,作品中体现的“虚无”、“轮回”等佛教思想更是深层次的体现了日本人的心声与精神世界,让其作品更带有神秘色彩。
一、《雪国》中的“生来即苦”思想川端康成虽然身处在一个西方文化发展迅速的年代,但是他笔下的作品大都都是体现一种传统美。
一个作家的优秀之处体现在其创作风格上,这才是最能体现其最内在、最自然的方式,也是体现作家内心世界与内心追求的体现。
在川端康成的世界里,孤儿根性是宿命导致的悲剧,是导致生命不幸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孤独感也伴随其一生,在他所创造的作品中也充分体现了,这种孤单感强烈到让读者都感到窒息。
亲情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因此在他的一生道路上,体会到了各种失去亲人、没有挚爱的常人无法体会的孤单、无助于悲痛、无奈。
而这样一种背景下,川端康成就将精神寄托放于佛教思想上,他开始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并且充分体现在他的作品当中,从他的作品可以看出,佛教思想是支撑其文学作品主要思想与灵魂所在,而川端康成也非常陶醉于这种佛教思想当中,使得他的毕生作品都带有浓烈的佛教思想。
“生来即苦”是佛教思想中一种较典型的思想,这也使得川端康成对生活在生活最底层,生活艰难困苦的人产生了同情与怜悯思想。
川端康成产生这种情感也是同他的人生经历相联系的。
他从小就经历了人间沧桑,看透世态炎凉,因此他对于贫苦的生活,悲痛的生活经历深有体会并深深感触,这在他的作品中也体现了对穷苦的下层人民的同情之情,也就是这种“生来即苦”的佛教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察所谓的 日本民问舞蹈 , 而实际上却是 寻欢作 乐, 沉湎 于男
欢 女 爱 的 无 聊 逍 遥 之 中 。 在 空 虚 的 自我 放 任 中 寻 找 寄 托 ,
法 徒 劳 无 益地 追 求 它 们 的 时 候 , 对 它 们 感 到 一 种 虚 幻 的 才 魅 力 ” I 。] s 岛 村 在 现实 生 活 中 追 求 的 是 一 种 摆 脱 尘 世 的 虚 幻 世 界, 而驹 子 追 求 的 生 活 是 真 实 可 触 摸 到 的 。两 人 的 生 活 态 度 形 成 了鲜 明 的对 比 , 并 不 意 味 着 作 者对 岛村 的否 定 , 但 恰 恰 相 反 表 现 了作 者 对 虚 无 思 想 的一 种 肯 定 和 赞 同 。 因 为驹 子 在 生 活 中所 有 的追 求 都 落 空 了 : 卖 身 为 艺 妓 是 为 了替 她 行 男 治 病 . 生 命 垂 危 的 行 男 依 旧 死 去 了 ; 练 得 一 手 好 但 她 琴, 却没有机会在 舞 台上一 显身手 , 只能供 酗酒者 作 乐之 用。那么, 岛村 从 旁 观者 的 角度 对 驹 子行 动 发 出的 “ 全 是 完 种 徒 劳” 现在 看 来 也 是 不 无 道 理 的 。原 来 , 运 就 是 这 , 命 样 飘 忽 不定 , 生 只 是 一 场虚 幻 的梦 而 已 。 人
她 一 步 步逼 入 生 活 的 最 底 层 , 天 没 完 没 了地 陪酒 卖 笑 , 整 供 人取乐 有时一天要去赴六场宴 , 深更半夜 回家 . 奔走在严
《 国 》 日本 作 家川 端 康 成 的 颠 峰 之 作 ,9 8年 获 世 雪 是 16 界 文 学 最 高 荣誉 — —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 后 引 起 了评 论 界 极 而 大 的关 注 , 论 家 们 认 为“ 端 康 成 是 一 位 具 有 东 方 传 统 虚 评 川 无 思 想 的作 家 ” Ⅲ 川 端 康 成 的 虚 无 思 想 实 际 是 东 方 佛 教 的 。 虚无 . 是人 生 无 常 , 事 皆 空 。 正 如 J 端 康 成 自己 所 说 :我 万 l I “ 相信 东 方 古 典 , 其 是 佛 典 是 全 世 界 最 伟 大 的 文 学 。 我 并 尤 非把 经 典 当 作 宗 教 的 教 条 . 是 当 作 文 学 的 幻 想 加 以 推 而 崇 _川 端 康 成从 东 方 传 统宗 教 中 不 仅 找 到 了属 于 自己风 ”2 格 的 文学 创 作 形 式 , 且 找 到 了解 脱 的方 法 。虚 无 即 解 脱 , 而 佛教 中“ 回转 生 ” 教 义 在 川 端 康 成 看 来 是 世 界 上 最 富于 轮 的 幻 想 的故 事 。《 国 》 是 川 端 康 成 虚 无 思 想 的集 中体 现 。 雪 正
态 度 , 爱 情 的追 求 , 美 的 认 同 都 体 现 了作 家 的虚 无 思 想 。 对 对
[ 键 词 ] 川 端 康 成 ; 无 思 想 ; 劳 关 虚 徒
[ 中圉分类法]O 5 l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o 3 1 1 (0 6 2 0 3 —0 10 —6 2 20 )0 0 9 2
一
寒的山沟里 , 却不得 有半点懈 怠 , 否则就要挨掌 柜的责骂 。 这 种 身 不 由 己的 非 人 生 活 严 重 摧 残 了这 位 年 轻女 子 的身 心
健 康 。 但驹 子 并 没 有 因 此 放 弃 对 生 活 的 希 望 。她 聪 明 能 干 , 有 艺术 天分 , 靠 自 己坚 强 意 志 与 命 运 进 行 抗 争 : 很 她 她 自学 了一手好三 弦琴技艺 , 弹奏传统 名曲; 喜爱读书 , 在恶 劣 环 境 中 坚 持做 笔 记 、 日记 。 即 使 是 住 在 如 同破 旧 纸 盒 写 似 的 顶 楼 里也 把 生 活 安 排 得 井 然 有 序 。但 是 这 一切 努力 对
No.2 , 200 6
I t lNo 1 2 b a . 3
探析 川端康成 《 雪国》 中的虚无思想
刘 洋 பைடு நூலகம்
( 龙 江大学 ,黑 龙江 哈 尔滨 1 0 8 ) 黑 5 0 0
[ 摘 要] 《 国》 川端康 成的颠峰之作。 雪 是 佛教 的虚无 思想渗透在作 品的 字里行间, 无论是 人物对生活 的
岛村来说完全是一种徒劳 的. 终归于寂灭 。 而现实生 活中的
一
切 都 是 毫 无意 义 的 , 幻 的 。“ 有 人 们 抱 着非 现实 的想 虚 只
、
生存 的虚 无
在《 国 》 雪 中岛 村 是 一 个 关 键 性 的 人 物 。虽 然 从 文 章 的 整体 情 节 发 展 看 。 似乎 作者 把 描 写 的 笔 墨 重 点 放 在 女 性 上 , 而 岛村 在 故 事 情 节 发 展 的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也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
维普资讯
20 0 6年 第 2期 ( 第 1 2期 ) 总 3
牡 丹 江 师 范 学 院 学报 ( 哲社 版)
J u n l f d ni gN r l ies y o r a o Mu a j n o ma Un ri a v t
小说 中的客观世界 , 人物性格都 是通过他 的所见 、 闻、 所 所
感 、 悟 而展 示 出来 的 所 岛 村 生 活 在 城 市 中 , 质 生 活条 件优 裕 . 神 生 活 却 很 物 精
空虚 , 坐食 祖 产 。他 对 生 活 的态 度 透 射 出 虚无 思想 : 仗 优 倚 越 的物 质 条 件 到 处 闲 游 , 有 任 何 人 生 的 目的 。 他 从 来 没 没 有 看 过 一 场 西 方 舞 蹈 表 演 , 仅 仅 “ 赏 他 自 己的 空 想 的舞 却 欣 蹈 幻 影 ” [ 他 到 雪 国 给 自己 找 了一 个 冠冕 堂 皇 的 理 由 : 。] 3 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