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导学案

合集下载

最大的麦穗教案7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7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7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终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需擅长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当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1、读题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

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

〔多媒体出示图片。

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厉地对弟子们说〕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同学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议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究竟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肯定能找到满足的答案。

二、读讲其次段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同学的话。

2、沟通: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沟通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现,合作商量也是一种学习形式。

课文最大的麦穗假如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索,专心去商量,肯定会有很多秀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沟通你体会到的。

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

⑶最终小组长沟通。

4、沟通学习状况。

1〕小组长沟通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很多株小麦摇摆着脑袋,好像在嘲讽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绽开〕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弟子们摘麦穗时很仔细。

〔抓埋头低着头专心挑挑拣拣体会〕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目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

〔启发同学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迟疑不决,不能当机立断。

〔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同学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顺手扔掉了〕】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足,便顺手扔掉了。

最大的麦穗教案6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6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6篇最大的麦穗教案6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 一、创设情境,语言导入1、师:“夏景一夜无人见,十里麦穗迷人眼。

”正是麦子大熟的季节,阳光四溅的正午,黄灿灿的麦田更是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的坠在秆上,多引人注目啊!2、通过上节课的初步学习,我们知道大学者苏格拉底带着弟子摘麦穗来了。

不过他是有要求的〔投影出示〕二、抓住重点,师生共学1、多媒体显示苏格拉底的话2、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让弟子们明白你的要求——〔评读结合,体会语气〕〔只能一个,最大的,只许进不许退〕3、弟子们摘到最大的麦穗了吗?为什么呀?三、学习2—4小节〔投影出示第三小节〕1、师:弟子们到底是怎样追求最大的麦穗的呢?让我们读一读课文。

圈出弟子摘麦穗时的表示和动作。

2、交流。

指读段落,其他同学考虑对他们的做法发表意见。

〔板书:埋头看看……;看看……又……。

〕3、再读这一段。

4、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尽量用上“虽然……但是……”5、我们再看一下老师的要求,作为旁观者你想给他们提个醒吗?四、学习苏格拉底的话1、过渡:我们看看苏格拉底是怎么说的?你认为用怎样的口气呢?为什么。

2、同学自渎体会、交流。

3、假设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注意是“讪笑”。

4、齐读2—5小节。

你知道弟子们没能摘到最大的麦穗的原因吗?5、〔出示: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刚刚摘下的。

“〕〔1〕指名读。

〔2〕讨论:“有一穗是最大的”与“最大的一穗”是不是同一穗?为什么?〔不是。

“有一穗是最大的”是指真正的麦穗,但不一定碰见,即使碰见了,也不一定就知道它是最大的。

“最大的一穗”是指同学们摘到手中,后来又扔掉的。

〕〔3〕小结:是呀,真正最大的麦穗是很难得到的,在麦地里寻寻寻觅觅,最终一无所得,还不如抓住颗粒饱满的那一穗。

〔4〕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这时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怎样?读一读体会一下,“说”字前可加一个什么词?〔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5〕在理解的?∩现傅祭识琳舛位啊?5、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同学们,含蓄地告诉同学们一个很深化的道理,他的同学听懂了吗?最大的麦穗教案篇2 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散文,富有哲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6 最大的麦穗(一)|

六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16 最大的麦穗(一)|
麦垄 定夺 嘲笑 如梦初醒 错失良机
设问导读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按照“明确要求” →“两手空空” →“悟出道理” 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用“‖”标出。
2.读读课文,说说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展示点评
1、分节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与停顿,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六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年 级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授课
教师
设计时间
课时
39
授课
时间
学习内容
16最大的麦穗(一)
学习目标
1、学会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学习重点
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分别读读课文中苏格拉底注意衔接与连贯)
巩固练习
说说文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拓展延伸
通过网络查找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做成卡片。
板书设计
16最大的麦穗
“明确要求” →“两手空空”→“悟出道理”
导学反思
学习难点
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感受。
学习准备
课件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自学感悟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2人合作完成
1.给加点字注音,再把词语多读几遍。 麦穗( )沉甸甸( )苍老( )麦垄( )

2019《最大的麦穗》导学案

2019《最大的麦穗》导学案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层次,了解大意,初步感受文章揭示的道理。

活动单教案【活动方案】活动一:通读,扫清障碍。

1.朗读课文,读准音,长句多读两遍并做好标记,试着理解下列词语。

麦垄如梦初醒不失时机.2.组内练读长句,抽查读书效果,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二:再读,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理”的脉络,分段并概括段意。

(可在书中写关键词)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大的麦穗》这一课。

齐读课题。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关于苏格拉底的资料你知道哪些?交流。

我们初步地认识了苏格拉底,有人称他为先知,有人称他为智者。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声音,读懂他的智慧。

二、通读,扫清障碍。

现在我们进入“活动一” ,谁来读一读“活动一”的要求。

哪一组先来展示?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我们一齐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三、再读,理清脉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二”,谁来大声地把“活动二”的要求读一读。

深入学习小组观察、了解学情。

哪一组愿意展示?四、三读,寻找“道理” 。

活动三:三读,寻找“道理”。

读书就要有所收获,让我们轻声细读课文,边读1.轻声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蕴含边画出蕴含哲理的句子,下面走进活动三,谁来把“活哲理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动三”的要求大声地读一读。

2.抽号汇报,以多种形式诵读所画句子。

参与小组的讨论,了解学情。

为展示做准备。

【检测反馈】刚才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分享你们的1.组词。

学习成果。

哪一组愿意先来展示?垄()笼()拢()聋()2.照样子写句子。

五、检测反馈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了解学生填写情况,作适当指导。

3.抄写句子,注意行款。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教学反思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细读课文,领悟文章揭示的道理,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六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六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集锦六篇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内外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

2、启发谈话: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大哲学家。

有一天,他让他的学生们到买天里去找最大的麦穗,想通过这件事教育他的学生们,那么,学生们是怎样摘最大的麦穗的?苏格拉底想教育他的学生懂得什么呢?这些问题大家肯定想弄明白,是不是?二、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争取弄清上面的问题。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读得不准的字音。

找出下列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词语的意思。

定夺:对事情做可否或取舍的决定。

嘲笑:用言语挖苦、取消人。

苍老:这里指声音显得老态。

错失良机:错误地失去了良好的机会。

3、指名回答问题。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讲了什么?组成四人小组边读边议。

2、指名说。

第一段(1):写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第二段(2~~6):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和苏格拉底对他们的教育。

第三段(7):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3、指名朗读课文五、精读课文第一段1、自由读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说话用了什么样的语气。

2、指名说,你认为可以填上什么词,为什么?(可”填“严肃、不容置疑”,理由是苏格拉底的话特别是“只许进不许退”是命令式的,没有商量的余地。

)3、指导读这一段。

六、指导书写。

七、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1、指名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6.最大的麦穗 导学案

16.最大的麦穗  导学案

16、《最大的麦穗》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了解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 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联系实际 说说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 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2.领悟必须善于抓住眼前机遇 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导学过程】一、名人导入,审题质疑1、苏格拉底介绍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2、读完课堂,你有什么疑问?写下来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我已经读课文()遍,我发现容易读错的字有(),难懂的句子有哪些?(在文中画出来)2、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我可以概括为:3、文中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悟出一个什么道理?(文中画出来)三、合作探究,体会哲理1、弟子们是听了苏格拉底的话才悟出道理的,那么苏格拉底对弟子说了什么话哪?2、如果你是苏格拉底的弟子,你都从老师的话中,分别体会到了什么?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在以前的学习积累中,相信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名言警句,请写一写与本课哲理有联系的名言,也可以自己创作名言,看谁写的多。

2、联系实际,说说你们生活学习当中曾经错失机会的事。

【课堂检测,牛刀小试】一、根据拼音写词语dìnɡduócānɡlǎo yáo huànɡrúmènɡchūxǐnɡ( ) ( ) ( ) ( )mài lǒnɡcháoxiào zhuīqiúcuò shī liánɡjī( ) ( ) ( ) (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最大的麦穗教案合集五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合集五篇

最大的麦穗教案最大的麦穗教案合集五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大的麦穗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大的麦穗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凭借课文语言材料,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能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的感受。

4、联系实际谈谈学了课文的体会,并试着写写自己的人生格言【教学重点】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质疑导入:1、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

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2、请同学们小声地读这段话,如果有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指名说)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划出苏格拉底说的话语。

【设计理念:上课伊始,以这样的开头直入课题,让学生能够很快的走进文本。

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同时也醒目地提出了学习方向,从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入手,展开教学,突出重点】二、解读第一句话课件演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评议。

2、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3、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指名说。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精选4篇)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精选4篇)

最大的麦穗教学案例(精选4篇)最大的麦穗篇1教学目标:在潜心、感情读文的过程中寻找苏格拉底的学生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的真正原因,从而明白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活动:一、名人简介,导入新课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吧!故事发生在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

有人问大学者苏格拉底:“据说你是天底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请你告诉我,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到底是多少?”苏格拉底微笑着答道:“三尺!”“不可能,我们每个人都有四五尺高,天与地之间的高度只有三尺,那人还不把天给戳出许多窟窿?”苏格拉底仍微笑着说:“所以,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要能够长久立足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头呀!”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老师要告诉我们做人应懂得谦虚!多么平常的对话,多么深刻的哲理,就是他,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用他的思想,他的睿智,他的循循善诱,征服了无数年轻人.人们敬仰他,崇拜他,以作苏格拉底的学生为荣。

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智慧大师的学生吧,去采摘(最大的麦穗)(齐读课题)二、复习词语,整体把握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些词语,你们能读好吗?出示:麦垄饱满沉甸甸挑挑拣拣东张西望两手空空如梦初醒错失良机指名读词2.你能用上上面的词语,将这个故事简单地说说吗?生回答(苏格拉底把学生带到麦垄边,让学生摘一束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学生们一路上挑挑拣拣,结果是两手空空,这时他们才如梦初醒,原来错失良机.)三、精读课文,明白哲理1. 是呀,机会在哪儿呢,弟子们一定苦苦思索.在这个麦子丰收的季节里,他们一无所获,竟然没有一个人摘到一株最大的麦穗,这是什么原因,是地里本来就没有最大的麦穗吗?(不是)哦,有最大的麦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在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2.师生交流探讨, 读书分析① 地里不是没有最大的麦穗l 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扣住“大熟”,“沉甸甸”,理解)长得多好呀,个个都颗粒饱满,这其中怎么会没有一个最大的呢?你是一个聪明的弟子, 一眼就看出来了,能再读一读这句话吗?让我们感受一下麦子丰收的景象吗?(生感悟,再读)你真好,仿佛看了到满眼的金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上提示语读,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听懂了老师的那些要求?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我的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出示:苏格拉底_________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弟子们如梦初醒,想想弟子们明白了什么?
出示: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了解学生填写情况,作适当指导。
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领悟文章揭示的道理,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实际,理解“追求应该是最大的……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意思。
活动单
教 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寻找原因。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①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苏格拉底的要求是什么?
我们初步地认识了苏格拉底,有人称他为先知,有人称他为智者。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声音,读懂他的智慧。
二、通读,扫清障碍。
现在我们进入“活动一”,谁来读一读“活动一”的要求。
哪一组先来展示?
同学们学得真好,现在我们一齐把这些词语读一遍。
三、再读,理清脉络。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二”,谁来大声地把“活动二”的要求读一读。
②弟子们最后两手空空,去第3自然段看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帮助找找原因,想想对策。
我想对摇头的弟子说……我想对正随手扔掉麦穗的弟子说……
2. 组内交流,选择一个自然段练习朗读。
3.全班展示,评议。
活动二:体会独到之处。
1.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方法独具匠心,默读课文,体会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2.组内读语句,谈感受。
垄( ) 笼( ) 拢( ) 聋( )
2.照样子写句子。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3.抄写句子,注意行款。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巴尔扎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大的麦穗》这一课。齐读课题。
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关于苏格拉底的资料你知道哪些?交流。
板书: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五、检测反馈
了解学生填写情况,作适当指导。
教学反思
3.全班交流,适时评议、补充。
活动三:领悟道理。
1.将第7自然段多读几遍,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谈谈你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提示:在生活中,谁看到“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抓在手中,又是谁犹犹豫豫错失了良机?
2.组内汇报,挑选比较好的事例展示。
深入学习小组观察、了解学情。
哪一组愿意展示?
四、三读,寻找“道理”。
读书就要有所收获,让我们轻声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蕴含哲理的句子,下面走进活动三,谁来把“活动三”的要求大声地读一读。
参与小组的讨论,了解学情。为展示做准备。
刚才大家都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想分享你们的学习成果。哪一组愿意先来展示?
五、检测反馈
【检测反馈】
1.填空:苏格拉底是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同时代的还有、。
2.课文有几处使用了分号?画出来读一读,体会它的用法。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希腊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空的隧道,再次聆听他的教诲。上文讲到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领悟了这样的一个道理,(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这段话对弟子们进行了什么描写?仔细体会弟子们的表现,揣摩弟子们的心理。
提问不同表现的弟子,体会抓住时机的重要。
(埋头前行的;摘了又随手扔掉的;光看光摇头的;两手空空的)
小结:
送上培根的名言:人在开始做事前要像千眼神那样察视时机,而在进行时要像千手神那样抓住时机。
三、再读课文,体会独到之处。
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他的循循善诱、良苦用心弟子们领悟了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二”,谁来大声地把“活动二”的要求读一读。
3.全班展示交流。
活动二:再读,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照“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理”的脉络,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在书中写关键词)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
活动三:三读,寻找“道理”。
1.轻声细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蕴含哲理的句子,再多读几遍。
2.抽号汇报,以多种形式诵读所画句子。
【检测反馈】
1.组词。
最大的麦穗(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层次,了解大意,初步感受文章揭示的道理。
活动单
教 案
【活动方案】
活动一:通读,扫清障碍。
1.朗读课文,读准音,长句多读两遍并做好标记,试着理解下列词语。
麦垄如梦初醒 不失时机
2. 组内练读长句,抽查读书效果,交流词语意思。
过渡:弟子们是在听了老师的话后,才悟出这个道理的,要想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关键在于读懂老师说的话,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6自然段。
二、细读课文,寻找原因。
现在我们进入“活动一”,谁来读一读“活动一”的要求。
参与小组的讨论,了解学情。为展示做准备。
哪一组先来展示?
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深入学习小组观察、了解学情。
哪一组愿意展示?
四、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三”,谁来大声地把“活动三”的要求读一读。
深入学习小组观察、了解学情。
哪一组愿意展示?
小结:我们应该要有远大的目标,但更要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这样,一穗一穗积累起来,就会得到一堆闪光的金子,就获得了最大的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