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管线综合沟火灾损伤鉴定及修复措施研究
火灾事故后的环境监测与修复计划

火灾事故后的环境监测与修复计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建筑物和设施得以修建,然而,火灾事故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城市发展的一个隐患。
火灾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严重威胁,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健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格局,我们需要在火灾事故发生后进行环境监测与修复工作。
一、火灾事故后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在火灾事故发生后,环境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环境监测,我们可以及时了解火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包括空气质量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监测等多个方面。
1. 空气质量监测火灾事故会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烟雾,对空气质量造成严重破坏。
空气质量监测需要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对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空气净化设施的运行,进行空气污染治理等。
2. 水质监测火灾事故可能导致消防水和污水的混合,污染周边水域。
水质监测需要对水体中的化学物质、微生物等参数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水质净化设施的运行,进行水资源保护等。
3. 土壤监测火灾事故中释放的有害物质可能渗入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监测需要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进行土壤修复、植被恢复等。
二、火灾事故后环境修复计划的制定环境监测是火灾事故后环境修复计划的基础,根据监测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修复计划,以恢复受损的生态环境。
1. 火灾事故影响评估根据环境监测的数据和准确的火灾事故信息,对火灾事故的影响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可以包括生态系统修复的时间、资金需求以及修复效果预期等。
2. 环境修复目标确定根据火灾事故影响评估的结果,制定明确的环境修复目标。
环境修复目标可能包括恢复植被覆盖率、改善土壤质量、保护水资源等。
城市管廊火灾事故处置

城市管廊火灾事故处置一、城市管廊火灾事故的原因1.1 自然原因导致火灾城市管廊通常位于地下,地下处于高湿度和通风不畅的环境,地下水渗漏或者管廊内部设施不当使用造成设施损坏或短路、漏电等都有可能引起火灾。
1.2 人为原因引发火灾管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接触到大量的人员,可能会有一些施工或者作业人员因为疏忽、违规操作等原因引发火灾。
1.3 设施老化很多城市管廊的设施年龄较长,设施老化可能导致管廊设施的损坏,也有可能引发火灾。
二、城市管廊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2.1 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城市管廊火灾事故应急预案,规定各部门应急分工和协作机制,以及应急救援队伍的组建、装备和培训等,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2.2 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城市政府应该成立专门的城市管廊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队伍,负责城市管廊火灾事故的救援和处置工作,对队伍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装备,提高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
2.3 管廊设施的防火措施城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对城市管廊设施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及时修复老化设施,提高整个管廊系统的安全性。
2.4 消防设施的设置在城市管廊中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提高管廊内部的消防安全保障。
2.5 设立管廊火灾事故监测系统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对城市管廊进行火灾事故的实时监测,发现火灾隐患或者火灾事故后,及时报警、处置。
2.6 完善应急通信系统在城市管廊中布置应急通信设备,确保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能够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救援队伍,并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紧密联络。
2.7 进行火灾事故演练定期开展城市管廊的火灾事故演练,提高相关人员对火灾事故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置工作。
三、城市管廊火灾事故的救援处置3.1 灭火工作一旦发生城市管廊火灾事故,首要任务就是进行灭火工作。
由于城市管廊空间狭小,通风不良,加上管廊内部设施复杂,火灾处置难度较大,因此需要专业的消防队伍进行灭火。
综合管沟设计介绍

(3)检查口兼做火灾逃生出口,应确保检查口盖可以从内部轻易打开,外部可以防 盗。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小 大
责任 权属
易分
不易分
• 高新区使用综合管沟的优势
1)在管线建设条件方面,项目周边为盐田; 2)在沿线地质条件方面,具有典型的滨海软土特征,具有腐蚀性; 3)在对道路交通影响方面,近期该区域刚开始发展,避免了多次直埋管线对交通和
出行造成影响。
三、综合管沟主要设计内容
• 入沟管线选择 • 相关基础资料 • 综合管沟平纵横 • 附属工程设计 • 重要节点设计 • 其他相关设计
每个风口处设电动防烟防火调节阀,平时常开,一般选用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 相结合的方式。 日常通风时,风机低速运行,满足通风要求,根据管沟内温度自动启停该区风机, 当沟内温度超过40℃时,开启风机进行沟内通风,低于27℃时,关闭风机,且 日常运行时管沟换气次数不小于2~4次/h。管理和维修人员进入管沟工作前, 风机高速运行,在确定温度、含氧量、有毒气体等因素均满足工作要求后,方 可进入沟内,且施工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消防和通风安全。
物)的平面位置相协调。如遇有桥梁墩柱处,需在平面采取避让措施。 对于曲线段,可将综合管沟划分为直折沟,但应考虑其转折角必须符合 各类管线平面弯折角要求,以使管线敷设、安装方便。为减小管道运行 中的水头损失,建议尽量控制折角小于45d,结合管道安装设计。
3.3综合管沟平纵横
2、最小覆土 综合管沟最小覆土应考虑雨水支管、燃气管线(支管)等自综合管沟上方穿越的
火灾后桥梁的损伤检测与维修处理

15.0
2.0
芯样完整,无松散 无损伤
3.2 防撞护栏检测结果 该桥第 1 跨右侧混凝土防撞护栏受到火烧影响,护 栏的主要检测结果为:①护栏局部损伤严重,外侧熏黑, 内侧混凝土呈灰白色,表层混凝土剥离脱落;②护栏外侧 敷设的管道损伤严重,外部保护套烧焦脱落,内部钢管未 发现融化现象;③采用回弹法对受火区域护栏混凝土强 度进行了检测,并与未受火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受火 区域与未受火区域混凝土强度无明显差别,均满足设计 强度要求。 3.3 桥梁上部结构检测结果 经现场调查检测,该桥第 1 跨上部结构主要检测结 果为:①第 1 跨主梁 1#、2#和 3#空心板梁在 0#桥台处表面 被熏黑,但表层混凝土未见剥离脱落现象;②桥梁 0#台 1~ 4#支座表面被熏黑,但支座橡胶未见烧焦、老化或开裂现 象;③采用回弹法对受火区域主梁混凝土强度进行了检 测,并与未受火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受火区域与未受火 区域混凝土强度无明显差别,均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上 部结构主梁混凝土强度检测对比结果如表 2 所示。
火灾不仅会烧掉人类辛勤劳动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还会涂炭生灵、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火灾产生的 污染物会严重污染大气,破坏周边环境,影响人们的正常 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甚至会给人类造成难以消除的身 心痛苦[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交通量日益增 大 ,道 路 桥 梁 在 运 营 过 程 中 突 遇 火 灾 的 情 况 也 日 渐 增 多。我国高速公路桥梁多为中小跨径预应力混凝土梁式 桥,在高速公路火灾发生时,预应力混凝土梁桥受损的概 率极大[3-6]。受火灾发生时高温的影响,梁体混凝土会发 生爆裂、露筋、材料力学性能退化等不同程度的损伤。同 时,桥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会减弱,承载能力也会降低,
市政管线综合沟火灾损伤鉴定及修复措施

市政管线综合沟火灾损伤鉴定及修复措施研究摘要:市政管线综合沟是一项涉及给排水、电气及结构等多个专业工种的系统工程,目前在国内属于较为新颖的工程类型,尚无统一的设计规范。
本文介绍了济南某综合沟工程火灾损伤程度鉴定过程,探讨了其修复措施,所得有益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关键词:市政管线;综合沟;火灾鉴定;修复措施市政管线综合沟又称共同沟,综合管廊等,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控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综合管沟的建设避免了由于敷设或维修地下管线而反复挖掘道路,减少对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保持路面的完整和美观,提高市政管线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维修和管理,有效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间。
由于综合沟工程有上述诸多优点,因而近年来在国内各大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时有发生,火灾后工程损伤状况亟待鉴定、修复,但由于综合沟这一结构形式在国内尚属新事物,尚无统一的设计规范,更无专门的加固标准,因此对这类工程火灾后损伤程度进行鉴定以及探讨修复措施很有实际意义。
1、工程概况济南市某综合沟工程,全长约3.1公里,沿道路北侧人行道下敷设,埋深2米以下。
综合沟为一沟两室,主箱室(宽×高)3.9米×3.7米,主体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沟内敷设给水管道、热力管道、通信管线,副箱室(宽×高)2.0米×3.7米,电力沟内设电力电缆。
综合沟工程k0+800~k0+950段因电焊操作不当引燃热力管道表面聚乙烯保温材料而发生火灾,从起火至明火被扑灭历时约1小时,灭火方式为高压水枪,火灾范围主要为主箱室,其顶板侧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图1综合沟设计断面图2火灾现场2、火灾后综合沟损伤检测2.1火灾事故现场调查由于现场条件所限,调查顺序自东向西(k0+950→k0+800)。
火灾后如何正确进行现场清理和修复

火灾后如何正确进行现场清理和修复火灾是一种极其破坏性的灾害,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对建筑物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在火灾被扑灭后,正确进行现场清理和修复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还能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和二次损失。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火灾后正确的现场清理和修复步骤。
一、安全评估在进行任何清理和修复工作之前,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这包括检查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以确保没有倒塌的危险。
评估电气系统是否受损,避免触电事故的发生。
还要检查是否存在有毒气体、化学品泄漏等危险情况。
如果建筑物结构受损严重,可能需要专业的结构工程师进行评估和鉴定。
对于存在危险的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二、清理工作1、清除残骸和废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装载机、起重机等,小心地清除火灾现场的残骸和废墟。
在清理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未受损的部分,避免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2、清理灰尘和杂物火灾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和杂物,需要使用吸尘器、扫帚等工具进行彻底清理。
对于难以清理的角落和缝隙,可以使用压缩空气进行吹扫。
3、清洗表面对受到烟尘和污渍污染的墙壁、地面、家具等表面进行清洗。
可以使用清洁剂和高压水枪,但要根据不同的表面材质选择合适的清洗方法,以免造成损坏。
三、物品抢救与分类1、抢救有价值的物品对于在火灾中未完全损坏的物品,如文件、贵重物品、可修复的家具等,应尽快进行抢救。
将这些物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并进行妥善的保护和处理。
2、物品分类对抢救出来的物品进行分类,分为可修复、不可修复和需要专业处理的类别。
可修复的物品应尽快安排修复,不可修复的物品则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消毒和除臭火灾后的现场往往会滋生细菌和产生难闻的气味。
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和除臭处理。
可以使用消毒剂对现场进行喷洒,消灭细菌和病毒。
对于气味严重的区域,可以使用活性炭、空气净化器等设备来吸附异味。
五、结构修复1、墙壁和天花板修复如果墙壁和天花板受到火灾的破坏,需要根据损坏的程度进行修复。
综合管廊设计介绍

• 电力线缆支架间距按照 规范统一定为0.3m
• 其他间距管线及其附件 的安装、维修等功能
• 根据供热管道要求,通 道不小于最大管径两侧 各10cm;同时满足电缆隧 道要求,不得小于1m。
3.3综合管沟平纵横
4、横断面 为集约化利用管沟空间,多层布设。一般将大管径管道置于底层,线缆置于顶层,
其余管道置于中间层。
3 检查口兼做火灾逃生出口,应确保检查口盖可以从内部轻易打开,外部可以防盗 。
济宁新区地下管廊
青青岛岛市市市市政政工工程程设设计计研研究究院院
3.4附属工程设计
1、防火分区 划分防火分区对于控制火灾的蔓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
设计规范,地下综合管沟防火分区如何划分,尚无章可循。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及《电力工程电缆设计
规范》相关规定,借鉴其它地下综合管沟经验,可将每个防火分区面积控制在 2000m2左右,其长度不宜超过200m。应根据道路交叉路口的位置、支沟的设置情 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尽量使各防火分区均等,防火分区两端设置防火墙。
3.3综合管沟平纵横
2、最小覆土 综合管沟最小覆土应考虑雨水支管、燃气管线(支管)等自综合管沟上方穿越的
情况,以及绿化种植等要求,控制最小覆土不小于1.5米。结构设计中需充分 考虑覆土厚度。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3.3综合管沟平纵横
3、纵断 综合管沟纵断基本与道路纵断一致,以减少土方量。同时综合管沟在纵坡变化处
3.4附属工程设计
1、防火分区 综合管廊内每隔200m应设置防火墙、甲级防火门、阻火包等进行防火分隔。在综
合管廊的人员出入口处,应设置手提式灭火器、黄沙箱等一般灭火器材。
火灾后桥梁结构损伤检测分析与安全性能评估

火灾后桥梁结构损伤检测分析与安全性能评估摘要:本文通过对宁波市一起桥梁火灾现场的调查,描述了火灾后桥梁结构破损情况,对火灾后桥梁结构技术状况进行了评定,分析了火灾后桥梁结构混凝土和钢筋损伤情况,并对桥梁结构安全性能进行了评估,为后期桥梁的修复、加固提供依据。
关键词:桥梁结构;火灾;技术状况评定;损伤检测分析;安全性能评定引言2022年8月,在对宁波市环南互通检测过程中发现NE匝道桥NE20墩~NE26墩联发生过火灾。
NE匝道桥NE20墩~NE26墩联为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空心板梁桥,桥长93m,跨径布置为6×15.5m,桥宽8m。
火灾造成NE25墩~NE26墩跨主梁混凝土大面积脱落,部分位置钢筋外露,影响了桥梁的正常使用。
1、火灾情况调查火灾后桥梁检测首先需要对火灾情况进行调查,包括起火位置、火灾经过、燃烧情况、燃烧物种类和数量等。
根据现场调查,起火点处于NE25墩~NE06墩跨距NE26墩5m靠近北侧挑臂位置。
燃烧物判断为空心板底部干草、垃圾,燃烧区域通风条件良好,导致燃烧迅速,起火后混凝土受高温冲击时间较长,火灾持续时间为0.5h。
2、桥梁外观检查火灾后桥梁外观检测内容包括桥面系、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支座等主要结构和构件受火后的外观状况,并应加强火灾影响相邻构件及连接点的检查。
受火灾影响,靠NE26墩位置,空心板北侧挑臂存在20m²区域混凝土脱落现象,其中1.5m²区域钢筋已外露,挑臂混凝土脱落深度在3~5cm之间;空心板北侧腹板存在10m²区域混凝土脱落现象,钢筋均未外露,腹板混凝土脱落深度在2~3m之间;空心板底板存在20m²区域混凝土脱落现象,其中5m²区域钢筋已外露,底板混凝土脱落深度在3~6cm之间。
火灾仅造成NE25墩~NE26墩跨空心板局部受到破损,并未对其余桥跨上部结构及桥面系、下部结构、支座等结构构件造成损伤(桥梁现场火灾受损照片如下图1~图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管线综合沟火灾损伤鉴定及修复措施研究
摘要:市政管线综合沟是一项涉及给排水、电气及结构等多个专业工种的系统工程,目前在国内属于较为新颖的工程类型,尚无统一的设计规范。
本文介绍了济南某综合沟工程火灾损伤程度鉴定过程,探讨了其修复措施,所得有益结论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关键词:市政管线;综合沟;火灾鉴定;修复措施
市政管线综合沟又称共同沟,综合管廊等,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控系统,实施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综合管沟的建设避免了由于敷设或维修地下管线而反复挖掘道路,减少对道路交通和居民出行造成的影响和干扰,保持路面的完整和美观,提高市政管线的耐久性和安全性,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维修和管理,有效利用了城市地下空间。
由于综合沟工程有上述诸多优点,因而近年来在国内各大城市市政工程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
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火灾时有发生,火灾后工程损伤状况亟待鉴定、修复,但由于综合沟这一结构形式在国内尚属新事物,尚无统一的设计规范,更无专门的加固标准,因此对这类工程火灾后损伤程度进行鉴定以及探讨修复措施很有实际意义。
1、工程概况
济南市某综合沟工程,全长约3.1公里,沿道路北侧人行道下敷设,埋深2米以下。
综合沟为一沟两室,主箱室(宽×高)3.9米×3.7米,主体结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
沟内敷设给水管道、热力管道、通信管线,副箱室(宽×高)2.0米×3.7米,电力沟内设电力电缆。
综合沟工程K0+800~K0+950段因电焊操作不当引燃热力管道表面聚乙烯保温材料而发生火灾,从起火至明火被扑灭历时约1小时,灭火方式为高压水枪,火灾范围主要为主箱室,其顶板侧墙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图1综合沟设计断面图2火灾现场
2、火灾后综合沟损伤检测
2.1火灾事故现场调查
由于现场条件所限,调查顺序自东向西(K0+950→K0+800)。
整体看来,火灾发生在封闭性管沟内,通风条件较差,从顶板、侧墙附着的油烟可以看出燃烧物燃烧不充分。
表1为现场调查情况。
全段顶板、北侧墙混凝土保护层均有大面积脱落,钢筋露出程度较重,南侧墙程度相对较轻。
根据混凝土保护层的脱落情况及现场聚乙烯保温材料燃烧残余物,参考《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252:2009附录A、B,可初步判定现场火灾最高温度在400~500℃,其中西端K0+800~K0+840段、东端K0+900~K0+930段温度较高,中间部分较低。
表1现场调查情况
2.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检测
因火灾全段顶板混凝土保护层大面积脱落,故仅对侧墙的保护层厚度进行了检测。
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附录E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检测结果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见表2。
表2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位置保护层厚度(单位mm)
K0+950侧墙36,40,42,44,46,48,45,43,45,45
K0+930侧墙48,39,45,41,44,40,45,42,42,41
K0+910侧墙39,42,37,36,39,44,40,46,44,44
K0+890侧墙40,43,40,41,40,40,39,43,41,42
K0+870侧墙38,39,45,40,47,40,49,37,43,45
K0+850侧墙42,43,37,38,36,44,42,41,38,44
K0+830侧墙41,39,39,40,44,40,42,41,41,39
K0+810侧墙42,39,35,37,38,49,42,41,40,46
2.3 材料强度检测
2.3.1 混凝土强度检测
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对混凝土构件强度进行了抽测。
将综合沟K0+800~K0+950段南侧墙分为10个分区,顶板大面积损坏,故仅选取了1个分区。
检测结果见表3。
所抽测混凝土构件强度介于20~30MPa之间,均不满足C30设计要求。
依据《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钻取芯样进行抗压试验。
从芯样表观来看,混凝土颜色并无明显变化。
抗压试验结果见表4。
侧墙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介于25~35MPa之间,1处不满足C30设计要求。
顶板混凝土强度换算值介于25~27MPa之间,均不满足C30设计要求。
综合回弹法抽测结果和芯样抗压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实际强度为25MPa,以此作为近一步计算分析的依据。
表3 综合沟工程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部位强度推定值
(MPa)部位强度推定值
(MPa)
K0+935侧墙25.6 K0+845侧墙23.4
K0+920侧墙23.4 K0+830侧墙21.3
K0+905侧墙24.0 K0+820侧墙20.0
K0+890侧墙20.4 K0+805侧墙21.3
K0+875侧墙25.9 K0+810顶板29.7
K0+860侧墙20.4 / /
注:依据《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总则1.0.2条,火灾后混凝土不能直接采用回弹法
检测,表中检测结果仅作参考。
表4 综合沟工程钻取芯样法检测混凝土强度
部位强度换算值
(MPa)部位强度换算值
(MPa)
K0+880侧墙31.4 K0+870顶板26.5
K0+870侧墙25.6 K0+860顶板25.2
K0+860侧墙34.3 K0+840顶板26.0
2.3.2 钢筋强度检测
根据现场情况,在K0+800,K0+880,K0+920三处受火较为严重处顶板,K0+920处南侧墙各取一批钢筋试样,每批3根作抗拉强度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受火钢筋的强度无明显降低,为安全起见,按《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252:2009附录G 高温时和高温冷却后钢筋强度折减系数,取折减系数0.9,将折减后的钢筋强度作为进一步分析计算的依据。
2.4 受火构件截面承载力复核
依据设计图纸等资料,综合沟K0+800~K0+950段位于道路北侧人行道下,上覆土的实际高度2m~4.5m。
此处按公路荷载-Ⅱ级,综合沟顶覆土4.5m,人群荷载3kN/m2对构件截面承载力进行复核计算,结构模型及计算内力如图3,混凝土强度按C25,钢筋HRB335强度折减系数取0.9。
经验算,综合沟混凝土构件抗弯、抗压、抗剪承载力尚满足设计要求。
3 火灾后综合沟结构构件鉴定评级
3.1 初步鉴定评级
3.1.1混凝土顶板
顶板有大面积烟灰,混凝土基本未变色,锤击反应声音较响,混凝土保护层大面积脱落,受力钢筋大面积露筋,受力钢筋粘结性能有所降低,锚固区基本无影响,略有变形。
依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252:2009表6.2.1 火灾后混凝土楼板、屋面板初步鉴定评级标准,混凝土顶板评为Ⅲ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