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自考宋词研究 串讲笔记
自考专升本《(广东)唐宋词研究》知识点汇总(拼音版)

第一编词学论略【客观题】★1.作为一种介于诗与曲之间的文体,“词”这一名称是直到北宋中叶才逐步稳定下来的,词的异称有曲子、长短句、诗馀。
2.词是配合隋唐以来新兴的燕乐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3.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南宋时期词名已通行。
★4.“长短句”之称实际上标志着词已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特点。
称词为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
5. 诗馀的名称最迟在南宋庆元年间就已经出现。
6. 作为后起的声诗--词,在各种名称之中,倚声是最能体现词体音乐性的一种称号。
7.“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其时与后来词体关系不大,只是言说一种创作方式而已。
北宋中后期,“倚声”一词运用渐广。
8. 诗词同源说以词为诗馀,为尊词体,主张诗词同源。
代表人物苏轼。
苏轼是词史上大力开拓词心词境的重要人物。
他的以诗为词,初步改变了词为小道的传统看法。
他将词定位为“诗之苗裔”。
9.诗源《诗经》说以句子长短作为追溯词源的唯一依据,主张词源于《诗经》。
代表人物张鑙 ( 锱zi)★10.隋代初唐说以燕乐形成标志,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
代表人物:王灼、朱熹、胡仔。
★11.六朝乐府说以“乐府”为考察中心,认为词起源于六朝,特别是齐梁的乐府诗。
此说也以音乐演唱为考察轨迹打包不局限于燕乐。
吴梅认为词体的形成与乐府的流变有密切关系。
12. 六朝浮艳说以词婉约浮艳的本色风格而溯源至六朝。
依据是六朝乐府风格与传统词风的相似。
朱弁的《曲洧旧闻》也认为“六朝风华靡丽之语,后来词家之所本也。
”13. 隋唐以来,填词所倚之曲为燕乐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
★14.词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起源于民间,用传统的说法就是词的前身是胡夷里巷之曲,的“胡夷”指的是边疆和国外,主要是西域一带。
“里巷”指的是中国民间。
5. 倚声填词的功臣是白居易和刘禹锡等一帮文人。
2021年4月大学语文自学考试考前串讲笔记(一)(1)

2021年4月大学语文自学考试考前串讲笔记(一)(1)议论文篇:语文知识包罗作者作品知识、语言知识。
作者作品知识,包罗文章作者的有关情况以及与作品本身有关的诸如文体之类的一些信息。
语言知识,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要求能够解释10篇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对于文言虚词,则重点掌握“之、其、以、于、而、则、乃”等的含义和作用,此外还需要理解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使动、意动、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对于24篇现代白话文则重点解释其中的疑难词语。
课文阅读分析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在考纲中规定有以下要求:(2)对于议论文,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方、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2)对于说明文,要求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挨次;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方、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3)对于记叙文,要求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方、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送等表示手法和修辞手法,简要说明这些表示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z(4)对于诗词单元,要求熟读《归园田居(其一)》、《春江花月夜》,背诵其它18首诗词;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依据《古代抒情诗的阅读和欣赏》一文所提供的知识,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示手法。
宋词研究 → 宋词研究 浙江听课笔记(二)——易自考我的大学自学考试资料中心自考生的心灵家园

宋人奉花间为祖,作词也多以花间为宗,论词以花间为准。花间词婉丽倚靡之风,也成了词的传统。
《花间集》为后蜀卫慰少卿赵崇祚编写于后蜀广政三年(940)。欧阳炯为之作序,谓花间词为“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前、后蜀的二帝王衍和孟昶都是溺于声乐的亡国之君,君臣欢娱,词曲艳发。这就是花间集结集的背景。
3、以韦庄为首的14人则是西蜀词人
对花间词的词人阵容,要予注意:
1、温飞卿为《花间集》之首,是他开创了花间词风,与韦庄并称,在集中同为领袖群英的角色。2、五代词衰于京洛而盛地西蜀。原因是中原战乱不断,词风不振,而西蜀偏安,君臣相与逸乐,成为花间词滋繁的温床。温庭筠是中晚唐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词也由此自巷陌之声转为士大夫雅奏。文人词的传统尽管在他之前已经开始,但刘、白等作词,不过是偶一染指。温诗成就不低,与李商隐齐名。这种才思艳丽的温李新声与晚唐词风相通。尤其是温的乐府诗,多效齐梁宫体。取李贺一路。并且将齐梁体用于燕乐曲辞,以齐梁体入词,这是温词的一个特色。温庭筠还精于音律,对词律还有推进之功。诗乐两擅场,作为歌词,自然律精而韵胜。这就是温高于其它晚唐词人的地方。温词多缘调而赋,亦大多作闺思怀远这词。
花间集十卷收温庭筠等18家“诗歌曲子词”,计五百首。作家分类如下 :
1、温庭筠、皇甫松。年代早,在花间集编定前早已去世。
2、和凝仕于后晋,孙光宪仕于荆南(后仕宋),二人为西蜀以外词人。
作者:李黎 发表时间:2006-1-2 22:57:00
宋词研究 浙江听课笔记(二)
第四章 词 派
第一节 唐宋词分派的由来
易自考 → 阶梯教室 → 汉语言文学专业 → 宋词研究 → 宋词研究 浙江听课笔记(二)
唐宋词研究_自学考试复习资料_07564

唐宋词研究(课程代码:07564)复习资料个人结合大纲整理,仅供参考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二、课程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编词学论略(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三编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第四编南宋名家词(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二)课程容(三)考核知识点(四)考核要求三、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一)《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二)《唐宋词研究》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三)《唐宋词研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六)对考核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附录题型举例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唐宋词研究》是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学主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容包括词学基础、唐五代名家词、北宋名家词、南宋名家词四个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学应考者系统地学习唐宋时期词的发展史,把握其间诸多名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对名家名作的研读为基础,了解名作的基本容、名家的创作特色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词史发展的规律和特色。
(二)课程的基本目标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阅读唐宋名家词的基础上,掌握词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以及词的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提升考生对作品涵的理解、对重点作家艺术特征的把握。
通过训练考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以及作品分析能力,使考生掌握词作艺术分析的方法,学会对作家进行艺术特色的总结。
为今后从事相关方面的教学与文化传播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以及学术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学习要能够贯彻理论基础与具体作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作品,在具体作品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艺术规律。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分工与区别《唐宋词研究》以《中国文学史》、《古代汉语》等课程为基础,是全国统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的有益补充,又是对作为分体文学的词的重要历史阶段认识的深化,兼具基础和深化的双重特性。
最新-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20195642 精品

唐宋词研究自考复习资料07564
篇一:考场专用自考笔记07564唐宋词研究自考资料自考自考小抄的新体诗,是以音乐为本体的。
“曲子”是词最初的名称。
2曲子是词的最初名称,以曲子称词,鲜明地体现出词与音乐的紧密关系。
长短句之称标志着词已经逐渐摆脱了音乐的附属地位,是以词的语言句式特点取代了音乐的特点。
诗馀是就词和诗的点。
2、唐诗中的七言诗往往被称为“长句”,五言诗被称为“短句”。
所谓。
是相对后起的一个概念。
曲子侧重强调其音乐性,长短句转而以文学性为主,诗馀则是就是词与诗的关系而起的一个新名词。
2、俞彦认为是“诗亡然后词作,故曰馀也。
”3、况周颐说:“诗馀之‘馀’,作‘赢馀’之‘馀’解。
词之情、文、节奏,并皆有馀于诗,故曰‘诗脉解,视词为诗歌之剩义,不承认词体的独立地位。
事实上,词的兴起不是以诗歌之亡为前提的。
3作丰富而有韵味解。
4、词与诗相比,所“馀”者何?乃所谓和声、泛声、虚声、散声也。
(从音乐作模式有关。
2、“倚声”一词大概在中唐时期就为尊词王灼、朱以乐府为中心,认为以词婉约浮艳的风格认为词起源于隋代初唐填词所倚的燕乐至隋代已初步成形。
以七调和十二律而成八十四系统,包含胡乐、俗乐和清乐三类。
中提出的一个概念。
词在语言风格上侧重浮艳。
四字是王国维给词的体性下的定义,“词之为体,要眇宜修。
”“要眇宜修”四字的意思大概是形容一种精巧细致富有于女性修饰之美的一种特质。
2020年1月07564唐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文字版)

2020年1月07564唐宋词研究自考试题及答案(文字版)2020年 1月 07564 唐宋词研究一、单项选择题1、《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的歌咏对象是A、昙花B、菊花C、梅花 D荷花2、《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出现的鸟类是A、燕子B、子规C、布谷D、鹧鸪3、“三十六体”所涉及的词人是A、温庭筠B、李煜C、冯延巳D、柳永4、“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的词牌是A、《浣溪沙》B、《清平乐》C、《谒金门》D、《天仙子》5、《苏幕遮》(碧云天)的作者是()A、李煜B、温庭筠C、欧阳修D、范仲淹6、秦观的词集名()A、《片玉词》B、《淮海词》C、《渭南词》D、《乐章集》7、《东山词》的作者是A、刘克庄B、贺铸C、秦观D、张孝祥8、《满庭芳》(风老鹰雏)中的“黄芦苦竹”出自白居易的()A、《琵琶行》B、《长恨歌》C、《暮江吟》D、《忆江南》9、史达祖的词集名为()A、《花外集》B、《梦窗词》C、《竹山词》D、《梅溪词》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作者是()A、周邦彦B、秦观C、欧阳修D、晏殊11、下列词句出自词牌《诉衷情》的是()A、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B、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C、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D、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12、词开日本填词风气之先的是A、白居易B、柳永C、温庭筠D、张志和13、词句“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的作者是A、韦庄B、李之仪C、欧阳炯D、张先14、创词“别是一家”之说的是A、苏轼B、李清照C、周邦彦D、温庭筠15、词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词牌名是A、《诉衷情》B、《更漏子》C、《剔银灯》D、《雨霖铃》16、“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作者是A、李璟B、李煜C、晏殊D、晏几道17、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中提到的曲子是A、《霓裳羽衣曲》B、《阳关三叠》C、《胡笳十八拍》D、《后庭花》1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词牌名是A、《生查子》B、《青玉案》C、《踏莎行》D、《少年游》19、《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拣尽寒枝不肯栖”的下-句是(A、缥缈孤鸿影B、寂寞沙洲冷C、无情送潮归D、空阶到天明20、号龙洲道人的词人是A、陈亮B、吴文英C、刘过D、王沂孙二、多项选择题21、每首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A、小令B、中调C、中令D、短调E、长调22、被黄昇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作品是A、《渔歌子》(西塞山前)B、《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C、《虞美人》(春花秋月)D、《望海潮》(东南形胜)E、《忆秦娥》(箫声咽)23、词句的词牌名为《浣溪沙》的有A、一曲新词酒一杯B、一向年光有限身C、菡萏香销翠叶残D、雨晴春晚E、更能消、几番风雨24、下列为苏轼词的有A、《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B、《念奴娇》(大江东去)C、《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D、《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E、《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25、下列词集作者为北宋有A、《乐章集》B、《张子野词》C、《六一词》D、《龙川词》E、《山谷词》三、填空題,共10题,每小题1分26、蒋捷号27、《老学庵笔记》的作者是28、“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一词下片的第一句是29、(),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华东师大宋词研究串讲笔记

一、词籍(10种)1 、宋词总集《全宋词》,唐圭璋,共收录宋代词人1330余家,约20000 首词。
2 、宋词汇刻本,每一词家的全部作品。
《宋六十名家词》,明代毛晋编,最早、流传最广的宋词汇刻本,收录61家(北宋23家,南宋38家)(1 )在各家之后都赋予跋语,简介词人作品风格。
(2 )以词籍付刻先后为准排列,而不以时代先后为序。
(3 )版本选择不精,校刊有疏略。
(4 )把原本卷书任意合并,所补遗词也不完全可信。
《疆村丛书》,清末朱孝臧(号疆村),最富宋词汇刻本,共收唐宋金元173 部,其中宋词112家(北宋27,南宋85),以网罗善本为主,注明版本来源,校刊精博。
3 、宋人宋词选本,属总集范畴。
《花庵词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的合刊本,南宋黄昇(号花庵)编。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10卷,卷一收唐五代词,其余9卷宋词,苏轼31首数量居第一。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10卷,辛弃疾、刘克庄最多。
(中兴以后即南宋)(1 )以苏、辛词派为主。
(2 )所选作品符合宋词发展客观实际,对词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3 )所选各家都有小传,有时还有评语。
(以前是没有的)《阳春白雪》,南宋赵闻礼编,宋人词集中最晚出,流传不广。
(1 )所选大多为南宋词家。
(2 )其中有许多不知名词家作品,对保存宋人散逸词篇颇有价值。
(3 )以词调分卷。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成于宋亡后,共132 家,385 首。
(1 )只收南宋以来词,始自张孝祥,终于仇远。
(2 )选词标准偏于清丽婉约,不选忠愤激昂的豪壮之作。
周密22首,其次吴文英16首,姜夔13首,史达祖、王沂孙10首以上,辛稼轩3 首。
《乐府补题》,南宋遗民词选,未署编者姓氏,咏物词选。
王沂孙、周密等14家,37首,以《摸鱼儿》、《桂枝香》等五调,分咏莼、蟹,“托物寄情”,表达家国沦亡之悲。
4 、宋人的词话《碧鸡漫志》,宋王灼,于成都碧鸡坊,宋代词学理论著作。
唐诗宋词研究笔记

《唐诗研究》笔记第一部分唐诗的繁荣一、作品数量多•清康熙年间,彭定求等编《全唐诗》,汇总了当时收集到的全部唐人诗篇,计二千二百余家,诗48900多首。
•由于敦煌石窟的发掘及现代学者的努力,现存唐诗总数约55000多首。
•1982年7月,中华书局刊《全唐诗外编》。
二、古调新声,各体该备古调: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杂言诗、乐府、歌行;(无八言诗)新声:律诗(七律、排律)、绝句。
•今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唐以前为古体诗。
•唐以后再无新的诗体,王国维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因此说“古调新声,各体该备”。
1)最早的四言诗出现于《诗经》•唐以前三言诗、四言诗多出现在乐府的《郊庙歌辞》、《鼓吹曲辞》中,属民间诗歌。
•唐诗中三言诗不多,文人较少涉及,仅李贺的《苏小小墓》(也不是完全的三言诗)。
•杜甫不作四言诗。
李白则创作了较多的四言诗,如《来日大难》、《上崔相百忧章》、《雪谗诗赠友人》等。
李白曾说:“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束之以声调,俳优哉。
”2)西汉苏武、李陵是五言诗的始祖。
(说法)3)七言诗最早出现于乐府。
4)排律:超过八句的律诗。
5)唐六言诗多写山水景色、离别远行及夫妇之情。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王维《田园乐》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李冶,字季兰(女道士)《八至》6)杂言诗较多存于乐府,例如,李白的《蜀道难》、《三、五、七言》等。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三、五、七言》•有人认为词就是从杂言诗变化而来的,如白居易《忆江南》后成为词牌名。
(说法)三、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绮而不靡的贞观诗;•言近旨远的梵志体;•奠定近体声律的珠英学士;•提倡风骨兴寄的四杰、陈子昂;•胸襟开阔、气象豪迈的盛唐山水田园诗;•侠气、豪情、立功、报国的盛唐边塞诗;•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本子昂之古雅而益之以气骨”的“箧中集”;•“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之以风神”的大历十才子;•盛唐诗风的继承者刘长卿、韦应物;•中唐诗变的先行者皎然、顾况等吴中诗派;•元清白俗、郊寒岛瘦;•次韵相酬、杯酒光景的“元和体”;•求新求变的韩孟诗派;•韩昌黎以文为诗、以铺叙为诗、以议论为诗;•幽艳晚香、唯美、悲剧、偏重近体的晚唐诗;•李商隐:“沉博艳丽”;温庭筠:“藻绮”;杜牧:“清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东师范大学自考宋词研究串讲笔记一、词籍(10种)1 、宋词总集《全宋词》,唐圭璋,共收录宋代词人1330余家,约20000 首词。
2 、宋词汇刻本,每一词家的全部作品。
《宋六十名家词》,明代毛晋编,最早、流传最广的宋词汇刻本,收录61家(北宋23家,南宋38家)(1 )在各家之后都赋予跋语,简介词人作品风格。
(2 )以词籍付刻先后为准排列,而不以时代先后为序。
(3 )版本选择不精,校刊有疏略。
(4 )把原本卷书任意合并,所补遗词也不完全可信。
《疆村丛书》,清末朱孝臧(号疆村),最富宋词汇刻本,共收唐宋金元173 部,其中宋词112家(北宋27,南宋85),以网罗善本为主,注明版本来源,校刊精博。
3 、宋人宋词选本,属总集范畴。
《花庵词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的合刊本,南宋黄昇(号花庵)编。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10卷,卷一收唐五代词,其余9 卷宋词,苏轼31首数量居第一。
《中兴以来绝妙词选》,10卷,辛弃疾、刘克庄最多。
(中兴以后即南宋)(1 )以苏、辛词派为主。
(2 )所选作品符合宋词发展客观实际,对词史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3 )所选各家都有小传,有时还有评语。
(以前是没有的)《阳春白雪》,南宋赵闻礼编,宋人词集中最晚出,流传不广。
(1 )所选大多为南宋词家。
(2 )其中有许多不知名词家作品,对保存宋人散逸词篇颇有价值。
(3 )以词调分卷。
《绝妙好词》,南宋周密编成于宋亡后,共132 家,385 首。
(1 )只收南宋以来词,始自张孝祥,终于仇远。
(2 )选词标准偏于清丽婉约,不选忠愤激昂的豪壮之作。
周密22首,其次吴文英16首,姜夔13首,史达祖、王沂孙10首以上,辛稼轩3 首。
《乐府补题》,南宋遗民词选,未署编者姓氏,咏物词选。
王沂孙、周密等14家,37首,以《摸鱼儿》、《桂枝香》等五调,分咏莼、蟹,“托物寄情”,表达家国沦亡之悲。
4 、宋人的词话《碧鸡漫志》,宋王灼,于成都碧鸡坊,宋代词学理论著作。
全书五卷,卷一论乐,卷二论词,卷三至卷五论词调,还记录了很多词坛掌故。
观念:尊苏词,贬柳词。
主张:诗词“本一”,不当“分异”,诗词“本之性情”。
《词源》,南宋末年张炎(词家),宋代重要词论著作。
上下两卷,上卷论词乐、音律,下卷论词的风格、音乐特征、创作方法等。
主清空、高远、雅正。
目的:推尊词体。
宗姜夔,贬质实(吴文英)。
《乐府指迷》,南宋末年沈义父,28则,给子侄辈讲论作词方法,提出作词标准,评价词人得与失,分析创作中诸多具体问题,主张音律谐,下字雅,用字不可太露,发意不可太高。
二、词体1 、词与音乐的关系(P2、P21 )(隋唐燕乐)(1 )词与音乐的关系不同于诗与音乐的关系。
(清末明初刘熙载《艺概》)词与音乐的关系:“言出于声”(因声填词),词乐一体。
诗与音乐的关系:“声出于言”(以声就诗),词乐二元。
音乐的特性进入了词的写作过程,它产生、影响,起制约作用的,诗则不然。
(2 )词所配合的音乐不同于诗所配合的音乐。
隋唐燕乐,一种大别于传统音乐系统的新型音乐,世俗、抒情、娱乐性,继承和超越了传统音乐(雅乐、清乐),是异质、多元的音乐聚合体,具有特殊的声情品格。
A 、音乐类型:是世俗心音,真正的抒情音乐(“是以感其声者,莫不奢浮躁竞,举止轻飚,或诵或跃,乍动乍息,跷脚弹指,撼头弄目,情发于中,不能自止。
”)B 、音乐功能:强烈的感官愉悦功能,突破儒家功利主义音乐理论的束缚(白居易《策林》第64,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
)C 、传播环境:征歌选舞,传播于歌舞享乐环境中,多在官诗宴会、贵族笙院、富家豪门、酒肆瓦舍、秦楼楚馆。
D 、歌唱要求:独重语音(李贽《品令》: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
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隋唐燕乐:世俗性、愉悦性、狭媚性1 、词体基本特征:正如隋唐燕乐脱离了传统的儒家功利主义音乐美学理论的束缚,作为与之相配的歌词的词,自然与“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传统相区别,它所承载的情致与建功立业、修身养性、经邦济世的志道不同,是生活的另一个侧面,心灵的别一扇窗口。
具有私性化、柔婉化、心绪化的独特色彩。
诗:抒发感情(具体)词:传递、表达情绪(悠微、难以把握、捉摸、弥漫、朦胧)2 、词的创作——按谱填词(P35 )作词先按律制谱,后配以歌词,依照音谱所定的乐段乐白和音节声调,制词相从,谱分音谱、词谱两类。
3 、词体的形成——依曲定体(P51 )指词调依从典调,歌词形式服从于音乐形式。
包括乐段分片(P52 )、词腔押韵(P57 )、曲拍为句(P60 )。
三、词调三类(词的音乐分类概念)1 、令、引、近、慢(P91-97)令:令又称为小令。
词曲称令,盖出于唐人宴席间所行的酒令。
令就成了词曲中短章的一种泛称了。
歌令一般调短字少。
因此,凡小调短曲也可概称为令。
令曲的特点或许节奏较快。
引:引本是古代乐曲的一种名称。
在曲中有前奏曲、序曲的意思,引词一般较小令要长。
近:又称近拍,近拍为全称,近是近拍的省称。
近与令、引慢的区别亦在于音乐上体段、节奏不同。
近与引两类曲调,其长短、字数大都介于小令与慢词之间,引与近在大曲中处于不同乐段而且其节拍出有区别。
近拍:音乐体段,节奏上的特点。
近:慢曲之后,在入破之前,由慢转快之间的部分所用的曲调,节奏上近于慢拍与促拍之间。
慢:慢是慢曲子的简称,调长拍缓和是慢曲的特点。
慢词一般字多调长。
令、引、近、慢各有其不同的节奏与唱法,它们的区别,首先在于音乐而不在文辞。
2 、偷声、减字(P113)偷声与减字意义相同,都是指对本调在音乐上节短乐句或简化节奏,在歌辞上减少字句,从而推出新词。
3 、添声、添字、摊声、摊破(P114)与偷声减字相反,添声、添字、摊声、摊破,都是对本调在音乐上添入乐句或加繁节奏,在歌辞上增多字句,从而推出新调。
四者意义相同。
四、词家(最重要章节)1 、宋初词坛(1 )王禹偁,留下一首《点绛唇》,北宋初最早出现小令之一,是他滞留江南作官时期所作(长洲知县),写用世抱负及不被理解的孤独苦闷,格调沉郁高旷。
“凭栏远眺”、“天际征鸿”这种境界,为后人宋词里被屡屡采用的境界。
如辛弃痴《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 )林逋,《点绛唇》“金谷年年”,宋词中最早咏物词,咏草,终篇无“草”字,对后代宋人咏物词产生影响。
与后世以刻画为工的咏物词有所,它并不是单纯写物,而是比较深切地注入了生活感受。
上篇借春意阑珊喻人世沧桑,下篇寄离情于芳草。
(3 )潘阆,《酒泉子》十首,忆杭州组词,都以“长忆”起句,是宋词中最早组词,把山水形胜作为词的重点来写,他是一个早期尝试者。
2 、北宋前期小令(1 )晏殊(晏、欧并称,受冯延巳影响),词集《珠玉词》,约139 首。
“珠圆玉润”,“温润秀洁”(王灼《碧鸡漫志》)、“温润和婉”的美,“和婉明丽”(冯煦)A 、大多不涉艳情,而多表现基于人生缺憾的那种潜隐而莫名的惆怅。
B 、风格偏于雅,擅长在视觉、情绪的流动过程中捕捉隐微的情绪波动,细腻的心灵感受。
C 、雅丽的背景、平缓的节奏、雍荣的气度,没有激烈、外露的情绪,没有起伏跌宕的情感。
(2 )欧阳修(受冯延巳影响,晏殊得其俊,永叔得其深)内容:反映艳情冶游生活,又反映了一些宦途风波个人际遇地方风情,保持了士大夫艺术风貌,但也吸取了一定民间文学风味。
A 、前期有一些未脱艳科影响的歌妓词,是五代花间词的遗风。
B 、还有反映市井情趣的俗词,受柳俗词流行风气的影响。
C 、身世之感家国兴衰为主题,这些作品是他谪滁后所写,与冯延巳有承继关系(得其深)。
D 、两组《渔家傲》,咏十二月节气与景色,《采桑子》一组十首,咏颍州西湖。
情感表达:深婉,不是停留在静态的愁思意趣中,涵永而少起伏,多表现思绪的流转变化,浓烈而有波澜《踏莎(suo1)行》,努力展示人物内心情感变化,曲折(《玉楼春》),情感表达大胆直率(《渔家傲》)(3 )范仲淹,留词五首,“异军突起”,当时文人小令词中的异响,能作壮词,能作绮语《渔家傲》,四年军旅生活丰富了他的人生感受,广漠萧瑟艰苦孤寂的边塞生活,将士久疏思乡情感,抱国立功的志向,开拓了词的审美境界,风格沉郁苍凉,上承唐边塞传统,下开宋豪放词先河,异军突起。
(4 )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句中之眼。
“闹”,句中之眼,点染得(李清照《醉花阴》“人比黄花瘦”,“瘦”篇中之眼,神光所聚。
吴文英“瘦”字最多。
)3 、北宋前期的慢词创作(1 )柳永,“工于羁旅行役”。
A 、创体,发展了慢词,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开创了慢词的时代。
有半数以上(120 多首)慢词,多属新声,例如《戚氏》。
B 、创意,柳永词中第一次展示了市井情趣,表现了宋初都市市井风貌,如《望海潮》,对冶游生活及风尘女子情感愿望的描写,能见词人真诚的情感依恋。
可以看到词人对风尘女子的心声的理解和同情。
(《迷仙引》)C 、创法,“铺叙展衍”,创造并善于运用铺叙手法(铺陈叙述)。
为适应慢词篇辐较长,内容较多需展衍,故多用铺叙,长调始兴柳永。
“铺叙”一法又多见于柳词,由片段的感受和简单的场景转化为复杂的感受和多重的场景。
如《雨霖铃》。
D 、结构,多用线形结构,在内容安排上叙述描绘善于表达情感,使情感表达做到淋漓尽致。
经常使用明确指示时空转换的关联词语和呼应词语。
(2 )张先,慢词18首,用小令作法写慢词18首。
《子野词》,以小令为主,以小令著称。
张先共遗186 首。
例《谢池春慢》“缭墙重院”(玉仙观道中逢谢媚卿)A 、整首词写艳遇,但结尾幽默。
B 、略其事,详其情,长事短说,属小令作法。
(小令感悟式,慢词长调过程式)令词以“秀”取胜。
“秀句”“张三引”,“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张三中”《天仙子》“云破月来花弄影”,妙在著景,此一类。
擅写“影”。
26处。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妙在传心,此二类。
4 、苏轼与元祐词人(1 )苏轼(1036、1037生,1101生卒),宋词繁荣期。
《东坡乐府》。
词创作起步较晚,离京去杭州任通判留词。
大家特点气魄。
中心:以诗为词。
苏轼词的意义,已有许多前人令宋词繁荣,苏轼出现,与人不同,创新价值。
A 、苏轼艺文通才,诗词文书画皆是卓然大家,论艺也博识圆通,强调各种文艺门类精神上的相同,不拘泥于各自特点,“物一理也”,“通其意则无适而不可”,所以其词不为传统框范所限。
B 、苏轼有“自是一家”的自觉创新意识,不追逐别人的潮流,自创一体,开拓创新词境。
[ 鲜于,(子骏)中:“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C 、“自是一家”的正面主张:使词从传统女性题材中跳出来,摆脱倚红偎翠脂粉香泽,强调即事抒怀,充满博大情怀,写士大夫文人全部的人格。
抒写创作主体的襟怀,强调阳刚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