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品20篇)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品20篇)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精品20篇)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1)一、气候变化1、气候变化是指一个特定地点、区域或全球的长时间的气候改变,是以某些与平均天气状况有关的特征,如温度、降水量、风等要素的变化来度量的。

2、气候变化史(1)地质时期: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中,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历史时期:期间全球气候有两次较大的波动。

(3)近现代::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呈上升趋势;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全球气候变化本身就是资源条件的变化。

2、加剧了自然灾害。

3、将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变化。

4、对主要生产领域,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影响更为显著。

5、通过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如厄尔尼诺、干旱、洪涝、热浪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2)(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º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º26’S向南北降低23º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 23º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3)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臭氧——地球生命保护伞,吸收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结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变化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致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削弱不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减少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适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及成因————————————————————————————————作者:————————————————————————————————日期:气候类型名称形成因素降水量和年均气温地理位置分布1.热带雨林气候总的趋势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赤道低压带,信风在赤道附近聚集,辐合上升,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

气候变化单调,高温多雨年雨型(降水量≥2000毫米)平均气温在25~28°C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

2.热带草原气候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

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

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

干旱少雨。

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3.热带沙漠气候1都是南回归线附近的高压带,气流下沉,不易成雨。

2大陆西侧,处于寒流控制之下,寒流使空气干燥。

3干信风控制全年高温,且气温都25以上。

降水极少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大陆的西岸地区4.热带季风气候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冬季风,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的冷气团在南下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偏为东北季风。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夏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右偏为西南季风。

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年降水量大,夏雨东干,降水集中在夏季。

盛行热带气旋。

降水集中在夏季。

夏季在赤道海洋气团控制下,多对流雨,再加上热带气旋过境带来大量降水,因此造成比热带干湿季气候更多的夏雨;年降水量一般在1500~2000毫米以上。

冬季,在干燥的东北季风控制下,降水稀少。

分布于北纬10°至25°之间的大陆东岸。

5.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沿海一带,夏季受海风影响,吹东南风,冬季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寒风影响,吹西北风,这二者轮流控制,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的交替,已是形成了季风。

高一地球的演化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球的演化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球的演化知识点总结地球的演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数十亿年的岁月中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

高一地球的演化知识点总结了从地球的形成到现代地球各个时期的变化过程和相关知识。

以下是对地球演化的概述和分析。

1. 地球的形成和构造地球的形成可以追溯到约46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

地球形成时的温度极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不断冷却,形成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地球最上层的部分,由岩石和土壤组成。

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中间层,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最内部,主要由固态外核和液态内核组成。

2. 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表面的变化包括地球的地貌和地理构造。

地球的地貌主要由地表的山脉、平原、高原、丘陵、河流、湖泊和海洋等组成。

地理构造指地球的板块构造和构造运动。

地球的地壳被分成数块板块,这些板块不断运动,形成了地震、火山喷发等现象,并导致了地壳的抬升、下陷和断裂。

3. 古生物和地球生物演化地球生物的演化是地球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出现在约35亿年前的海洋中,这些生命形式主要是微生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逐渐进化为复杂的生命形式,出现了多样性的生物种类。

地球上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的大规模物种灭绝事件,如白垩纪末大规模灭绝事件,这些事件对地球生物的演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4. 地球的气候变化地球的气候变化是地球演化的重要方面。

地球的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轨道参数等。

地球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的冰川期和间冰期,这些气候变化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地球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地球资源,如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等。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扩大和工业化的发展,地球资源逐渐枯竭,环境问题逐渐突出。

例如,气候变化、土地退化、水污染等问题对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

总结: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涵盖了地球的形成、地球表面的变化、生物演化、气候变化和资源与环境问题。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气候是地球大气长期统计平均状态的总和,它反映了某一地区在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球的自转、太阳辐射、海洋和地形等。

而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者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的瞬时状态,它包括气温、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一、气候的分类气候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节进行分类,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气候分类方法。

1.柯本气候分类柯本气候分类法是目前最为流行和广泛应用的气候分类方法之一。

它以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为主要判断依据,将地球划分为五大气候区域:热带、温带、地中海型、大陆性和寒带。

每个气候区域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不同的亚区。

2.气候带分类气候带分类法是根据不同地区的纬度和太阳高度角来进行分类的。

根据地球形状和自转的原理,不同地区的纬度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角度,从而决定了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常见的气候带包括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和寒带气候带。

3.按季节分类按季节分类是根据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来进行的。

在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往往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形成明显的季节性。

常见的按季节分类有四季气候、干湿季气候和雨季气候等。

二、天气的要素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或某一天内大气的瞬时状态,它受到多种要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天气要素。

1.气温气温是指空气的热度,它是人们感知天气的主要指标之一。

气温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

气温通常通过温度计进行测量,单位是摄氏度或华氏度。

2.湿度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它表示空气中水分的多少。

湿度的大小决定了空气的舒适度和能见度。

湿度是通过湿度计进行测量的,常用的单位有百分比、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等。

3.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于单位面积的压力,它是天气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气压的高低会影响到风的形成、云的形态以及降水的产生。

气压通常通过气压计进行测量,常用的单位有帕斯卡和毫巴等。

4.风向和风速风向是指风的吹向,它表示风的来自哪个方向。

高一地理备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备考知识点

高一地理备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和理论。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在备考地理考试时,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地理备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提高备考效果。

一、全球范围的自然地理1.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地球的构造由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和地壳运动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岩石壳层,由板块构成。

地壳运动指的是地表的板块相互移动和演变的过程,包括构造地貌和地震等。

2. 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地理环境指的是地球表面形成的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水体和大气等。

自然灾害是由于自然环境变化和地球运动引起的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等。

3. 气候和气象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变化的学科,包括天气预报、气象观测和气象灾害等。

二、区域地理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陆地形态中国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资源。

中国的陆地形态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和河流等。

2. 中国的气候和气象灾害中国拥有多样的气候类型,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等。

中国还面临多种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干旱等。

3. 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资源等。

同时,中国也面临环境保护的压力,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化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居民总数,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人口和城市化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影响。

2. 农业与农业问题农业是指人类依靠农田种植、养殖等方式获取食物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问题包括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等。

3. 工业与经济地理工业是指生产和加工产品的制造业活动,经济地理研究了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影响。

四、地理技术与方法1.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运用计算机和地理学原理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领域。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

世界的气候知识点总结一、气候的因素1. 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度的增加,气候会出现一定的变化,而纬度则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日照情况、气温分布和降水情况。

2. 地形地势:山脉、平原、盆地等地形地势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山脉会阻挡气流和降雨,形成雨影和雨屏现象;平原和盆地则会影响气温的分布和风向的变化。

3.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是两种主要的气候类型。

大陆性气候表现为温差大,降水少,季节性明显;海洋性气候则表现为温差小,降水多,季节性不明显。

4. 水体分布:水体分布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靠近海洋的地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而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则气候干燥、温差大。

二、气候带和气候类型1. 高纬度地区气候: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冻土带、冰雪带、针叶林带等不同的气候类型交错分布。

2. 中纬度地区气候:中纬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温差大,降水充沛。

针叶林、草原、温带草原带等不同的气候类型相互呼应。

3. 低纬度地区气候: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季风明显。

雨林、草原、热带草原带等不同的气候类型呈现出多样性。

三、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1. 全球变暖的原因:全球变暖是指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上升的现象。

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生态系统变化等都是气候变化的表现。

3. 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国际社会提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四、世界各地的气候1. 欧洲气候:欧洲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凉爽。

部分地区如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地中海型气候,冬季温暖多雨,夏季炎热干旱。

2. 亚洲气候:亚洲包括了多种气候类型,有寒带气候的西伯利亚、温带季风气候的华北平原、热带雨林气候的东南亚等。

气候带知识:气候带变化的历史与趋势

气候带知识:气候带变化的历史与趋势

气候带知识:气候带变化的历史与趋势气候是地球上大气层中的天气长期统计,是指一个地理区域在长期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通常是几十年、几百年或更久的平均情况。

气候的变化是地球上长期的气象变化。

气候变化是地球气象学和气候学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带气候带是地球表面上按照综合气温、降水和气候要素等进行划分的气候区域。

主要由赤道气候带、副热带气候带、中纬高压气候带、西风带气候带、极地气候带五大气候带组成。

这些气候带在地球上分布各不相同,具有明显的特点和特征。

气候带的历史与趋势气候带的变化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地球上各种自然气候现象,例如大气环流、季风气候、海洋气候等,对气候带的形成和演化都有重要影响。

古代人类也对气候带的变化有所观察和记录,例如古代中国文献中可以找到对气候带变化的记载。

在中世纪,气候变化经历了小冰期,直接影响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发展。

近现代以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地球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气候变暖、极端天气增多等现象日益突出,气候变化正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气候带变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模式发生变化、极端天气频繁等。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不同地区的气候带也都受到了影响。

赤道气候带的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副热带气候带的干旱加剧,中纬高压气候带的气温变化明显等都是气候带变化的典型特征。

这些变化将会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气候带变化的原因气候带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太阳活动、火山爆发、大气环流变化等;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森林砍伐、城市化等。

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气候的变化。

自然因素中,太阳活动是气候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之一。

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会直接影响地球的热量接收。

火山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火山灰和二氧化硫等化学物质,会影响大气的热量平衡,导致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变化也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变化。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候知识点总结地理候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地区气候的平均天气状况,是衡量气候现象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地理候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高一地理候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地球的气候带划分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特征进行划分的。

主要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个带状区域。

每个气候带都有其特有的气候条件和气候类型。

1. 寒带气候带寒带气候带位于极圈之间,气温极低,普遍寒冷。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冰川气候和亚寒带气候。

2. 温带气候带温带气候带位于寒带和热带之间,气温适宜,四季分明。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

3. 热带气候带热带气候带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日照充足。

主要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二、地理候要素及其分布地理候要素主要包括温度、降水和风。

它们在不同地理候带的分布特点不同。

1. 温度温度是衡量地理候的一个重要指标。

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逐渐减小。

赤道地区温度高,极地地区温度低。

2. 降水降水是指地表接收到的雨、雪、雹、露、霜等形式的水。

降水的分布与气候类型密切相关。

热带气候带降水充沛,而温带和寒带气候带则相对较少。

3. 风风是地球大气层中气流的水平运动。

主要分为气候风和地形风。

不同气候类型的风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热带气候带的东北贸易风和西南季风。

三、地理候对人类的影响地理候对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农业和人类居住方面。

1. 农业地理候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适宜生长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热带气候带适宜种植水稻和香蕉,而温带气候带适宜种植小麦和苹果。

2. 人类居住地理候对人类居住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倾向选择适宜的气候条件居住,例如在温带气候带和地中海型气候带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

四、全球气候变化和地理候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候产生了影响,引起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现象。

1. 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使得原本寒冷的地区气候逐渐变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江西省南康中学高一地理组 钟观桥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气候的形成因子:
1、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形成因子:A、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B、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的热源和水源。
C、大气环流——双重性质。
D、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大气环流
史时期的气候大约可分世纪末以来,世界气温 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 象。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气候的形成因子: 更多资源 1、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内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 2、形成因子:A、太阳辐射——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B、地面状况——大气直接热源和水源。
热带雨林气候
1 伊基托斯
为赤 主道 ,地 全区 年气 雨流 量以 充辐 沛合 ,上 如升
南北回归线 至南北纬 30°之间, 在副热带高 压或信风带 控制下,常 年干旱少雨, 如
气 温 ( 摄 氏 度 )
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 干燥少雨; 冬季受西风 带控制,暖 湿多雨。
6 罗马
终年盛 行西风, 各月降 水均匀
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7月
1月
海洋性


8月
2月
山地与附近平原气温日较差的比较
地点 1月 4月 7月 10月 年平均
泰山
5.9
6.5
5.8
6.5
6.2
济南
9.0
10.8
10.4
9.9
10.0
更多资源
气 温 ( 摄 氏 度 )
气候
人类活动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北半球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1、气温日较差: 大陆性气候---大;海洋性气候---小
2、气温年较差:
大陆性气候---大;海洋性气候---小 3、最高气温月: 大陆性气候---7月;海洋性气候--1月 4、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气候---8月;海洋性气候--2月
北半球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
成因:主 要是气压 带和风带 的南北移 动。
成因:主要
是海陆热 力差异。
特点: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少 雨。
成因:主 要是海陆 热力差异。
特点:夏季 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少 雨。
大陆的内部,
终年受大陆 气团控制,
降水较少, 如:
两极地区以 辐合下沉气 流为主, 全年降水稀 少,
如:
张 家 港 高 级 中 学 倪 洪 祥
⑧ ⑦ ⑥
② ①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倪洪祥
受太阳辐射的变化、下垫面条件 的改变、大气环流的变化等自然原 因的影响,地球气候是在不断变化 的。
地质时期(距今22亿年—1万年),曾 反复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下降趋 势;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上 升趋势。
历史时期(1万年左右),有时 为温暖期,有时为寒冷期。我国历
C、大气环流——双重性质影响气候。
D、人类活动——释放能量改变地表特性。
大气环流
太阳辐射 地面状况
气候
人类活动
谢谢大家! 再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