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学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

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述。
韩礼德,作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奠基人,他的理论对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功能文体学作为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分析语言的使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然后评述其在语言学界的地位和影响,最后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性。
通过对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的系统梳理和评价,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二、韩礼德功能文体学理论的核心概念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作为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其核心概念主要围绕“功能”和“文体”两大要素展开。
在他的理论中,“功能”指的是语言在社会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而“文体”则是指语言的具体使用方式和风格。
韩礼德强调,语言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社会、文化、心理等多个领域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语言的“功能”。
在韩礼德的理论中,语言的功能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信息功能、人际功能、情感功能等。
这些功能在不同的语境和文体中会得到不同的体现。
例如,在信息功能中,语言主要用于传递信息、描述事实,常见于新闻报道、科技论文等文体;在人际功能中,语言则用于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常见于日常对话、信函等文体;在情感功能中,语言用于表达情感、传递情绪,常见于诗歌、散文等文体。
韩礼德还提出了“语域”和“语式”的概念,以进一步阐述功能文体学理论。
语域是指语言使用的社会语境,包括语言活动发生的环境、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活动的目的等;语式则是指语言的使用方式,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不同形式。
通过这两个概念,韩礼德进一步细化了语言功能在不同文体中的具体表现。
韩礼德的功能文体学理论以“功能”和“文体”为核心概念,通过深入分析语言在社会交流中的作用和具体使用方式,揭示了语言与社会、文化、心理等领域的紧密联系。
这一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本质和功能。
功能文体学在大学英语说明文写作中的应用

环境 等 因素对 作 品 风 格 的要 求 ,即语 言 的 得 体性 。 传统 的英语 写作 教 学 主要 沿 用 的是 演绎 法 ,即教 师 首先 把基 本 的写作 知识 和技 巧传授 给学 生 ,一般 是 从词 语 、句子 、段 落一 直到 语篇 ,重 点讲述 的是 段 落 的展开 、语 篇 的框架 结构 和组织 ,以及语 篇 的类 型 ,然后 由学 生进 行模 仿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习 。在 单 纯 的写 作知 识 和技 巧 的直接 灌输 下 ,学生 只是从 表 面上接 受 了写 作 的程序 和模 式 ,并没 有真 正把语 言 的运用 和语 言 表达 的效 果 联 系 起 来 ,所 谓 知 其 然 ,不 知 其 所 以 然 ,因此 很难 写 出符合题 目要求 的作 文 。因此 ,本 文拟 以 《 全新 版大 学英 语》 ( 第一 册 )第 三课 P b u— l ttd w r c n e 例 ,引入 功能文 体学 理 i Atu et adS i c 为 c i o e 论进 行分 析 ,找 出大学 英语 说 明文 的某 些文 体特 征 和写作 特 点 ,来 提 高大 学生 说 明文 的写作能 力 。
2 1 第 5期 0 0年
( 第7 总 7期 )
边疆 经济 与 文化
THE BORDER ONOMY EC AND CU RE
Nn 2 0 5. O1
Ge ea. n 7 n r1 N 7
【 教育纵 横】
】能文I学在大学英语说明文写作中的应用 1 】 j l i
收 稿 日期 :2 1-1 6 00 - 0 0
择 的过 程或 结果 ,是 对语 言 结构 在语 篇 中的功 能的 研 究 。功 能文体 学 强 调 意 义 在 文 体研 究 中的 作用 , 讨 论语 言 的功 能 理 论 与 文 学 研 究 的文 体 相 关 性 问 题 。语 言 的功 能理论 是 指语 言具 有概 念功 能 、人 际 功能 和谋 篇功 能三 大元 功 能 。语 言结 构 和语 言现 象 的解 释都 围绕这 三 大元 功 能展开 。韩 礼德 把文体 视 为 “ 景化” 前 ,即 “ 动 因 的 突 出” 有 。韩 礼 德 功 能 文体 学理论 的核 心 是 “ 能 思 想 ” 功 。韩 礼 德认 为语 言结构 是 在 交 际过 程 中 根 据 其 使 用 功 能 发 展 起 来 的 ,并 把语 言 的功 能归 纳 为三个 元功 能 ,所 有 的语 言结 构都 可 以从 这 三大 功 能给予 解 释 。功 能思想 把 语 言形 式 和情 景语 境联 系起 来 ,有利 于我们 从更 深 层次 上把 握语篇 的文体 特 点 。对 情景 语境 的关 注是 系统 功能 语言 学 的另一 个重 要思 想 ,与语 言 的三个 元功 能相 对应 ,韩 礼德 抽象 出情 景语 境 的三个 组成 部分 :语 场 、基 调 和方 式 。功 能语法 理论 的 系统性 为我 们系 统 地 进 行 文 体 分 析 提 供 了语 言 学 理 论 框 架 。在及 物性 、语 态 、语 气 、情 态 以及 主位 结 构 、 衔接 等几 个层 次上 同时展开 分析 ,旨在体 现语 言三 大元 功能 是 联 接 突 出 的 语 言 形 式 与情 景 语 境 的 中 介 ,而与 情景语 境 有关 的有 动 因 的突 出 ,则是 文体 特征 。情 景语境 是 在语 篇形 成 的过程 中形 成 ,是作 者创 造 出来 的 ,与 整体 意 义相联 系 。将 以上 的分析 结果 与情 景语境 的 三个 变体 即语 场 ,基 调和方 式相 联 系 ,即得 出突 出的语 言形 式在 情 景语 境 中突 出出 来与作 品的整体 意义 相联 系 ,建 立相 关性 ,从 而获 得作 品 的文体特 征 ( 获得 常 规 与偏 离常 规 ) 。 1 主位结构 和 衔接 手段 . 主位 结构 由两 部分 组 成 :主位 ( hm ) 和述 Te e 位 ( hm ) R e e 。主位 表 示 信 息 的 起 点 ,是 讲 话 人 谈
文体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系。形式文体学以形式主义语言学理论为基础 ,通 果 。一 般 说来 , 面表 达 的议 论 文 、说 明文 和 记 叙 书 书信 、通 知 、 日 过 寻 找 与作 品 主 题 意 义 和 美 学 效 果 相 关 的语 言 特 文 体 的 主 题 显得 严 肃 、正 式 一 点 ,
变体 ,这 群体 或者 有共 同的职 业 ,或者 有共 同的兴 能力 及 欣 赏水 平 ,同 时 也 可 以提 高 学 生 学 习英 语 趣 ,因而 有其 特定 的语 言 变体 。风格 指 特有 的说 话 的兴趣 ,利 于 学生 学 习更地 道 的语 言 。
或写作方式 ,如莎士 比亚的风格 、弥尔顿风格 、l 8
第 1卷 第 1 7 期
2 1年 1 01 月
工会论坛
Tf d a e Un o s i n ’Trb n iu e
VO . 7 No. 11 1 J n. 0 a 2 1 1
文体学在大学英语教 学 中的应用
卢 萍
( 聊城 大学 ,山 东 聊城 22 5 ) 50 9
【 作者简 介】 卢 萍 ( 9 5 18一),女 ,山东 德州 人 ,聊城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20 级研 究生 。 08
近年 来 ,随着 语 言应 用 逐渐 成 为语 言研 究 的重 语言 学来 分析 文学 作 品 。话 语文 体 学在分 析 文学作
点 ,文体学逐渐成 为人们研 究关注 的焦点 。对 于 品 时主要 关 注作 品 中的语用 意 义 、会话 含义 分析 、 文体学 的研究 ,不仅有 助于文学理论 的发展 ,同 “ 识 流”描 写及 对话 语气 等方 面 。而社 会历 史文 意 时 对 英 语 教 学 的发 展 也 有 一 定 的 推 动 作 用 。将 文 体学 则是 建立 在 以上各 个 派别 的基 础上 ,将语 言 和 体 学 的 理 论 与 英 语 教学 有 效 结 合 起 来 ,在 教 学 中 社 会 文化 联系 起来 ,来 揭示 和批 判语 言 中蕴 含 的意 有 意 识 教 授 学 生 鉴 赏 不 同 文 体 的 语 言 特 色 是 十分 识形 态和权 力关 系 。
活动理论视角下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

收稿日期:2020-1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活动理论是由列昂捷夫(1980)在其专著《活动、意识、个性》中提出的。
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第二代活动理论,并对第三代活动理论不断完善。
作为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之一,活动理论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后发现,活动理论在教育领域主要应用在这几个方面:构建学习环境、小组学习和网络学习。
在20世纪80年代,国内的一些心理学家就开始引进和阐述活动理论,但是在21世纪初,活动理论才得以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
吕巾娇等(2007)分析了三代活动理论中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韩纲治(2009)研究了活动理论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单迎杰(2009)探讨了基于活动理论的网络学习策略教学模式。
此外,周睿(2011)提出了按照活动理论来进行网络合作学习活动设计的五个步骤:设计活动目标、设计具体的任务和问题、构成学习共同体、设计活动过程及设计活动评价系统。
这些研究为将活动理论应用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专门用途英语的必然性及其国内发展困境专门用途英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在20世纪80年代,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也引起过我国英语教育界的关注,但由于当时大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以及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推崇,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没有在我国普及开来。
21世纪初,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英语语言教学应如何承担起为社会培养实用型语言人才的任务,成为我国语言教学界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也将我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一步步推向深入。
在探索语言教学如何与大学生主修专业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再次将视线投向了专门用途英语。
由于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通识英语教师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种种误解,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推进举步维艰。
阻力不仅来自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缺失,更来源于通识英语教师对于专门用途英语的认识不足。
现在的大学英语课堂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在讲台上讲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刘晓琳,2019)。
英语文体学简介

英语文体学简介:文体学首先来自于古代的修辞学,来自于亚里斯多得的修辞论。
现代文体学创始人是法国文体学家巴特利(索绪尔的学生),文体学的性质是一门结合文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适宜于对文学和语言学很感兴趣的学生学习的一门课程。
简单地说,文体学就是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去阐释文学内容和写作风格的一门学科。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写作技巧。
同时,激发学生开展批评性阅读,尝试建立自己的见解。
申丹西方文体学的研究可上溯到古希腊、罗马的修辞学研究,早在公元100年就出现了德米特里厄斯的《论文体》这样集中探讨文体问题的论著。
但在20世纪之前,对文体地讨论一般不外乎主观印象式的评论,而且通常出现在修辞学研究、文学研究或语法分析之中,文体研究没有自己相对的地位。
20世纪初以来,在采用现代语言方法之后,文体分析方法摆脱了传统印象式直觉分析的局限,逐渐深入和系统化、科学化。
欧洲历史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较有影响的独立学科,与语言学相结合的文体学也逐渐成为一门具有一定独立地位的交叉学科。
现代文体学创始人是法国文体学家巴依(Bally,1865-1974)(索绪尔的学生),他借用索绪尔的结构主要语言学反思传统修辞学,力图将文体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建立起来,使文体分析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
巴依的研究对象是口语体的文体。
他认为一个人说话时除了客观地表达思想外,还常常带有各种感情色彩。
文体学的任务是探讨表达这些感情特征的种种语言手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入手,分析语言的整个表达方式系统。
虽然巴依没有特别关注文学文本,但他们的普通文体学对于文学文体学的形成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稍晚于巴依的德国文体学家斯皮泽(Spitzer, 1887-1960)被普遍尊为文学文体学之父,斯皮泽的研究对象不是口语,而是文学作品。
斯皮泽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语言上,因此他详细分析具体语言细节所产生的效果,从而有别于传统印象式批评。
浅析文体学理论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绍 。
课 题 名 称 : 体 学 视 角 下英 语 阅读 交 互 式 教 学 模 式 研 究 文2 1H 一 7
、
文体学的基本理论
文 体 学 (t 1 s i s , S y i tc ) 又译 作风 格 学 , 研 究 文 本 体 裁 特 征 、 质 及 其 是 本 规律 , 介于 语 言 学 、 艺 学 、 文 美学 等 学科 之 间 的 综 合 性 边 缘 学 科 。 目前 学 术
教授英语阅读课时运用英语文体 的分析比较法及其理论, 能够较圆满 地完成讲授教材 的教学任务 , 能够帮助学生 熟悉不 同文体特 征, 且能有效 地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英语文体学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 比较语 言 学 的 方 法 , 就 是 通 过 对 英 语 的 语 音 、 汇 、 法 等 的文 体 及 其 社 会 功 也 词 句 能、 英语 的变异现 象和各种 文体 变体的描述和 分析, 帮助学生初 步掌握各 种描述 、 析语 言的方法 , 分 以及 语 言 在 特 定 语 境 中 的 文 体 特 征 、 会 功 能 。 社 文体学的引入, 能够增强学生对语 言的敏感度 , 从而对文章中的词、 句及整 个篇章有 自己独到的见解, 能够深 入体会 文章的 内涵。在文体学理论的指 引下, 学生会在对作品的描述中, 一方 面挖掘 作品的真正内涵, 一方面提高 实 际写作和欣赏作品的能力。
界对文体学的定义及其 内涵还众说不一 , 有学 者认为文体学是语言学 的一 个 分支 , 主要 研 究 在 不 同语 境 下 使 用 语 言 的特 点 ; 有 学 者 指 出 文 体 学 是 也 文艺学 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今 , 文体学正处于发展 、 完善的阶段 , 呈现 出从 单 一侧 面 到 综 合 整 体 , 从平 面 到立 体 的发 展 态 势 。 文 体 学 是 时 代 文 体 高 度 发展 的结果, 是现代 语言学、 艺学相互渗透 、 文 融合 的必然产物 。提倡在 高 校英语 阅读教学中引入文体 学理论 , 是基 于文 体学在广义和狭义层面都 能 够提升学生阅读欣赏水平 , 帮助学生体会语言 的内在魅 力。这是因为 了解 各种文体 的语 言特 点, 熟悉各类 文体的功能 , 可以对文章 的整体表达有 就 较 清 楚 、 透 彻 的 了 解 。 导 学 生 对 阅 读材 料 的文 体 进 行 研 究 , 较 引 能加 深 其 对 各种 文 体表 达 方 式 的 认 识 , 握 恰 当 使 用 语 言 的表 达 技 巧 , 语 言 交 际过 掌 在 程 中达 到 最 佳 状 态 。 二、 目前高校 英语 阅读教学存在的 问题 传统英语阅读教学无论是精读课还是泛读课都遵循 这样一个模式 , 即 学生读——老师讲。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永远处在控 制性 的主导地位 , 学生 被动地接 受阅读 内容, 阅读过程往往 会 出现注 意力不集 中, 阅读积 极性不 够高。阅读后 , 学生理解 文章内容有偏差 更有 甚者读完几遍后仍 旧一头雾 水, 故而完成阅读练习题 的准确度较差 。 学生也会 因此丧 失 自信 , 阅读失 对 去耐心 , 产生逆反心理或者干脆放 弃学 习 传 统英语阅读教学偏重篇章 中 的单词讲解, 句法分析, 却忽视 了这些词汇和句法背后所体现的文体特色。 传 统 的 阅 读 教 学 模 式 对 于文 章 中涉 及 语 法 项 目 的讲 解 远 胜 于 对 文 章 的文体欣赏, 逻辑结构分析 和其 中的文化意义 的解读 。 由于陷入这样 的教 学误区, 教师 在课堂教学 中就很 难调动学生参 与课堂活动 的积 极性, 学生 也很难理解篇章的深 层内涵和作者 的观点意 图。 学生往往缺 乏对 阅读篇章 的整体认识、 欠缺对 文章内容推 断、 鉴赏的能力, 难以提出 自己对文章 的想 法和观 点, 创造 性思维能力发展 受到抑制 , 阻碍 了对语言理 实际驾驭能力 的发 展 和 提 高 。 三、 英语阅读教 学引入文体学 的必要性 目前各高校的英语阅读教材涉及 的内容广泛 , 文体变换多样 。学 生由 于对 文 章 文 体 认 识 不 够 充 分 , 因而 在 阅读 时心 理 准 备 不 足 , 旦 遇 到 词 汇 、 一 句 法或 篇 章 结 构 上 较 难 的文 章就 会 出现 逆 反心 理 , 对 阅读 失 去 原 有 的兴 趣, 阅读积极性大大降低 。将 文体 学引入 英语 阅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做好 阅读 的心 理准 备,从而对不 同文 体的阅读材料 采取恰 当的阅读技巧和策 略 。在 课 堂 教 学 中教 师 应 该 有针 对 性 的对 学 生 加 强 这 方 面 的专 业 训 练 , 从 而 帮助 学 生 建 构 成 熟 的 阅读 心 理准 备 。 师 要 深 入 了 解 所选 用 的英 语 阅读 教 教 材 中涉 及 的话 题 , 政 治 经济 、 化 历 史 、 技 动 态 等 内容 。 由于 阅读 材 如 文 科 料涉 及 的知 识 面 十 分 广 泛 , 因而 在 教学 过 程 中 教 师 有 必 要 对 不 同话 题 的背 景 知 识 向学 生 阐 释 清 楚 , 将话 题 对应 的 不 同 文 体 风 格 向学 生 作 充 分 的 介 并
文体学理论视角下的英语专业精读教学探讨——以课文MessageoftheLand为例

进 一 步培养 对文 本 的鉴 赏分 析 能 力 。《 高等 学 校 英
语 专业 英语 教学 大纲 》 指出: 英语 专业 基础 阶段 的精
读 课应 “ 通 过语 言基 础训练 与篇 章讲解 分析 , 使 学生
逐 步提 高语 篇 阅读 理 解 能力 , 了解 英 语各 种 文 体 的 表达 方式 和特点 , 扩大 词 汇 量 , 熟 悉 常用 的句 型 , 具 备1 3头和笔 头 表达能 力” ] 。然而 , 目前 的英 语精 读
作 者简介 : 罗丹( 1 9 8 6 一) , 女, 湖北 荆 州 人 , 助教 , 硕士 , 主 要 从 事 外 国 语 言 学及 应 用 语 言 学 研 究 。
第3 6 卷 第 1 1期
罗丹 : 文体 学理 论视 角下 的英语 专 业精读 教 学探讨
.1 0 9.
这 篇 课 文整 体 难 度 不 大 , 适合 英 语 专 业 一年 级 学 生来欣 赏 和解 读 。这是 一篇 对居 住在 泰 国农村 的
第 3 6卷
第1 1 期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Ya n g t z e Un i v e r s i t y ( S 0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
Vo 1 . 3 6 No . 1 1
二、 文 体 学 理 论 在 英 语 精 读 教 学 中 的 具
体 应 用
笔者试 以杨 立 民 主 编 、 外 语 教 学 与 研究 出版 社
等 层面进 行 的 , 其 重 点 是分 析 具 有 文体 意 义 和 美学
价 值 的语言 特征 , 从那些被“ 前景化” 了 的语 言 特 征 入手 , 挖掘作 者 的语用 意 图和语 用效果 , 达到 鉴赏 的 目的 。 - l 2 ] ( P 。 ” 文 体分 析 至少 可 以 回答 以 下 3个 问题 :
文体分析在专业英语精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 教 学 中去 。
基础英语课 即精 读课 ,该课程 在起始阶段的主要 目的是提
二 ,文体分析在大学精读教学 中具体 的重要作用
1语 音 的文体 效果 .
高学生 的语 音、语调和朗读技巧 ; 通过 大量练 习,消化并提 升 中学所学 的词汇 和语法知 识,使 之成为 语言 交际的实 际技能。
代大学英语精 读 第一册第 l 课 ) 3 从修辞 手法 上看,作者使用了头韵 ( le ain Al rt )修辞法, t i o
科( 秦秀 白,2 0 :) 0 15,而 “ 文体 ”( ye 指某种 语体 的风格 特 即 s e y 与 s r rsd均以相 同的辅音字母开头。表面上写奶 s l) t lp e u p ie 征,既适于某 特定语言环境 的一整 套语言变异形式。文体分析 牛看起 来很 困, 看到他很口J 实际上这也反 映了他 自己的感觉。 乞晾, 就是在语音、书写、词汇、语法、篇章 结构等各个层面进行的, 这 种文体 方法 的使 用有 助于 吸引听众 或读 者 的注意 力。本文
读教学中应用文体学方法,从而达到改进教 学的目 的。 关键词 : 精读教 学 ; 文体 学 ; 英语 专业
作者简介 : 小燕 (9 7 ) 徐 17_ ,女,河南项城人 ,四川外语 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助教 ,文学硕士 , 主要研 究方向 : 英语语言文 学、
文体 学 。 ( 庆 4 l2 ) 重 O 10
H r e a d o 1 6 a p r n R w, 9 6.
me n )Ho d e h e t me n wh t i me n ? 3 a ?2 w o s t tx a a t a s ) e 通过 这样的训练 ,学生可 以感受 到英语 语音 以音示意 ,以 wh s te tx au d a t i?由于篇 幅有限,本文仅从 音动情 的表 达效果 ,欣赏到英文作品的音韵美 。因此 ,在 授课 y i h e t v le s i s 语音、词汇、句子三方面分析如何把 文体 学理 论引入到基础 英 过程中,教师 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语音变化能够产生特 殊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圈
文 体 学 理 论 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的 应 用
陈岳 红3 0 1
T 大 学 外 国 语学 院 , 徽 淮 南 安
要 :文 体 学 理 论 知 识在 大 学 英语 教 学 中发 挥 着重 要
c n i c sme t o o l d d t i a y一 e u tn l Ia o v n e o g n a b i a e w t a l d . R l ca t — n h y,
二 、 言 特 征分 析 语 文 体 分 析侧 重 分 析 篇 章 的语 音 、 汇 、 词 句法 、 辞 等被 “ 修 前 景化” 了的 语 言 特 征 , 以达 到我 们 鉴 赏语 言 、 掘 作 者语 用 效 发
法 、 章 结构 等 各 个 层 而进 行 的 . 篇 其重 点 是 分 析 具 有 文体 意 义 ( y s c in i n e 和美 学 价 值 的 那 些 语 言 特 征 , 那 些 被 s l t g ic c ) t ii s f a 从 “ 景 化 ” 的语 寿特 征 ( r— r n e a rs 人 手 , 掘 作 前 了 f e g u d d et e ) o o f u 挖 者 的语 用 意 图 和语 用 效果 , 便达 到 鉴 赏 的 目的 。 I 以 文体 学 理 论 知 识 在 大 学 英 语 教 学 中 发 挥 着 很 大 的作 用
ge ・ r e
的作 用 ~ 苯 文以《 视 野 大 学 ・ 写教 程 》 的一 篇 课 文 《 新 读 中 纳粹 统 治 下 的 爱》 为倒 , 语 篇 结 构 和语 言特 征 两 方 面 采 分析 它的 从 文体特 色 . 以及 解 读 不 同的 文 体特 征 所 具有 的不 同 审 美效 果 关 键 词 :文体 学 大 学英语 教 学 应 用
的 重要 方 面 。一 般 来 说 , 人物 的话 语 表达 方 式 有 商 接 引语 、 自 由 直接 引 语 、 接 引 语 、 间 自由 间接 引语 和言 语 行 为 的叙 述 体 五 种 . 同 的话 语 表 达 方式 具 有 不 同 的特 色和 不 同 的 文 体功 能 不 自由直 接 引语 “ 原本 ” 记录 人物 的话 语 , 是 它 不 带 引 号 , 但 也不 带 引述 句 。 比直接 引语 “ 故 自南 ” 在 几种 话 语 表 达 方式 当 中 , 。 这 是叙 述 干 预最 轻 、 事 距 离 最 近 的 一 种 形 式 , 有 直 接 性 、 叙 具 生动 性 和 可混 合 性 。由于 没有 叙 述 语境 的压 力 , 使作 者 能够 它
说 到此 戛然 而 止 . 个 故 事 的 发 展 和 这 个 出乎 意料 的结 局 已 这 经 使 读 者 完 全 能够 感 受 到 主人 公 “ ” R ma 时 的 激 动 、 我 和 o 此 兴 奋 之 情 , 时 任 何 的评 论 都 不 如 给 读者 留下 回味 的 空 间 , 这 这样 造 成一 种 此 时无 声 胜 有 声 的 意境 ,更 能 使 读 者欣 赏 和领 略 到 小 说独 具 匠 心 的结 构 之 美 。 在 建构 了小说 的宏 观语 篇结 构 之后 , 我们 还 可 以利用 文 体 学 的基本 理论 从 微观 的 角度来 分 析 和欣赏 小说 的语 言特 色。
通 过 对各 类 文体 篇 章 的 分 析 , 语 言 各 种功 能的 了解 , 生 在 对 学 全 面而 深 入 理解 内容 的基 础 上 .也 提 高 了对 语 言 及 作 品 的鉴 赏 能 力和 文 体敏 感 性 。 阅 读文 章 时 , 生 不仅 要 清 楚作 者 表 在 学 达 了 什 么内 容 ,更 应 该 知 道 作 者 是通 过 哪 些 语 言 手段 增 强 表 达 效果 的 这 样 , 生 的 分析 和理 解 能 力 、 言 表 达 能 力 及修 学 语 辞 能 力都 会 得 到提 高 。 者 将 以《 视野 大 学 ・ 写教 程 》 笔 新 读 第二 册 第 四 单元 的课 文 《 粹 统 治 下 的爱 》 例 , 讨 如 何 将 文 体 纳 为 探 学 知识 应 片 到 大学 英 语教 学 巾 j 语 篇 结 构分 析
一
果 的作 用 。 们 以这 篇 小 说 的两 个 典 型 的语 言特 征 为 例 , 我 探讨 文体 分 析 对 领略 文 章 意蕴 、 高 学 生 语青 敏感 度 的作 片 。 提 J
1自 由直接 5语 的使 用 . 1
人 物 话语 是 小 说 的 重 要 组 成 部分 ,同 时 也 是 文体 学 研 究
ba eh ra da s e . B c uel a a o n o , ma ”小 rc e .n n w r ‘ e a s w st t u gb y Ro . ’ h y
文体 学 是一 门运 用 现 代语 言学 理 论 和 方 法 研究 文体 的学 科 . “ 体 ” s l) 而 文 (t e 指某 种 语 体 的 风 格 特 征 , v 即适 于某 特 定 语 言 环境 的一 整套 语 言变异 形 式 文 体学 研 究 语 言使 用 的 规 律 , 体 现在 语 言 运用 的各 个 层 面 , 语 音 、 写 、 汇 、 如 书 词 句法 结 构 乃 至 篇 章 类 型 的 选 择 j。 文 体 分 析 就 是 在 语 音 、 写 、 汇 、 : 书 词 语
4结 局 : . 通过 第 几段 到 第 十六 段 “ ” o at对话 , 我 和R m C  ̄ 在故 事 的最 后 一 刻 .我 们 知道 了故 事 的结 局 , o a 是 当年 每天 Rm 就 给“ ” 我 苹果 的小 女 孩 。 5评 论 : 说 末 尾 没 有 评 论 。 ” e u o tetbe e . 小 Ig t pf m l.m— r h a